当前位置:首页 » 广州讯息 » 广州有哪些地方有西关大屋
扩展阅读
杭州稀奇东西怎么样 2025-07-17 13:58:48
福州早泄医院在哪里 2025-07-17 13:50:50

广州有哪些地方有西关大屋

发布时间: 2022-12-23 08:24:37

㈠ 广州的西关大屋在哪里

最着名的西关大屋位于荔湾湖公园边上的逢源北街

公交线路:地铁5号线,全程约5.5公里

1、从广州站步行约620米,到达广州火车站

2、乘坐地铁5号线,经过3站, 到达中山八站

3、步行约1.1公里,到达西关古老大屋

㈡ 广州龙津西西关大屋区位于哪儿

龙津西西关大屋区位于广州,详细地址是广州市荔湾区老城区多宝路、逢源路、龙津西路一带街边巷筒,为了避免出现因为不熟悉而迷路,可以提前使用导航软件进行搜索并将结果截图以便随时查看或询问当地人。

交通方式:公交 1.乘坐25路、夜6路至【泮塘】站下,步行可至 2.乘坐196路、207路、226路、541路、55路、61路、66路、66路石湖班车、74路、8路、夜39路、夜6路至【市三宫】站下,步行可至。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㈢ 广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西关大屋在什么地方

上下九、长隆游乐园、动物园、天河公园、火炉山(嘿嘿、我们学校后面的)西关大屋在上下九附近

㈣ 广州人都知道的广州岭南特色民居:岭南西关大屋!

一、  广州特色民居——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

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城西“西关角”(今荔湾区)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广州传统民间住宅形式,被称为“西关大屋”。西关在明朝已成为广州城区的商业中心,十八甫在明代已逐渐形成。而西关角形成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范围包括文昌桥、大观桥、泮塘、昌华园周围一带。西关大屋集中在宝华路、多宝路、宝源路、逢源路。后来又扩展到西关的其他地区,多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1993年8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黄华华省长的组诗《广州新景赞》的  “赞新荔枝湾”中也不忘赞美岭南西关,风景胜美:

重来不识荔枝湾,风情远胜古西关。

宛如清明上河景,游人忘却把家还。

西关小桥流水,烟雨蒙蒙,花团锦簇时的景象,仿佛西关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为美丽的西关更添一些诗意。

西关大屋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石脚、高大正门用花岗石装嵌。其平面布局按中原传统的正堂屋形式,基本上是纵深方向展开。这些住宅高大明亮,厅园结合,装饰精美。基本布局是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要厅堂。中轴线由前而后,依次为门廊、门厅(门官厅)、轿厅(茶厅)、正厅(大厅或神厅)、头房(长辈房)、二厅(饭厅)、二房(尾房)。每厅为一进,一般大屋为二三进,形成颇多的中轴线。两旁偏间前部左边为书房及小院,右边为偏厅和客房。客房顶为平天台,供乘凉、赏月和西关小姐们七夕拜月(拜七姐)等用。偏厅、客房后部为卧房、厨房等。

庭园中栽种花木,筑有假山鱼池,颇为典雅清幽。厅与厅间以天井相隔,天井上加小屋盖,靠高侧窗(水窗)或天窗通风采光。正间两旁主要有书房、偏厅、卧室和楼梯间等。最后为厨房。门厅右边一般设有庭院小品,栽种花木,布置山石鱼池以供游憩观赏。庭院后部为书房。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意),又称“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女眷或仆役出入)、通风、采光、排水、晾晒、栽花、清运粪便垃圾等多种功能。

西关大屋的布局图,从其布局来看西关大屋平面布局狭长,结构独特,利于通风,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且在风水学上也有吸纳有利于屋主的先天之气之意。 西关大屋对风水格局很讲究,典型的西关大门一般左上位奉有天官神位,左下角供奉门口土地神,天官主赐福,土地以驱邪,借此以避凶趋吉、保合家之平安。这布局也体现了人们的家族等级观念和以中轴线为对称线的传统布局观念。

西关大屋的门廊装修与竹筒屋相同,外设矮脚吊扇门(又叫角门)、中为趟栊、内为硬木大门三重门扇。趟栊是一个活动的栏栅,用13或15条坚硬的圆木条(一般为红木或硬木)构成,横向开合故称趟栊。角门和趟栊有通风和保安的功能,是适应岭南炎热多雨的气候而特制的建筑构件。西关大屋的大门是用红木或樟木等高级木材制造,厚约8厘米,门钮铜环,门脚藏石臼中,门后用横闩扣门,以防盗贼。

西关大屋最具特色的是趟栊门,此门乍看像一个大的木框,中间横架着十几根圆木,圆木数目须是单数,不能双数,因为在粤语中“双”和“丧”同音,有不详之意。

东山少爷,西关小姐

广州有句出名的俗语,叫作"东山少爷,西关小姐",句子来源是说,东山向来是广州权势实力人士的的世居地,出入东山多是官家子弟;而西关是自古广州商业繁华区,出身富商之家的小姐们多数居住在那里,花飞蝶舞,招摇过市。花园式洋房与西关大屋,权力与财富,现代与传统,各分东西,相辅相成,是支撑着整个三十年代广州商业社会的两大缩影。

据历史记载,晚清时期,广州的女性一年也有几次可以"抛头露面"的机会,如人日游花地,乞巧节游石门,郑仙诞游白云等,在这花园锦簇人流之中,西关小姐以其新颖的装束和高雅的气质闪现其间,特别令人瞩目。她们打扮入时,锦心绣口,与同窗好友结伴而行,穿梭于西关众多商铺之间,形成了一道动人心魄的风景线。于是,"西关小姐"一语叫起来了,越叫越响,历久不衰……

西关小姐以群体的形象集中体现和代表了时代前进和潮流的方向,代表着广州女性解放的先声,代表着近代广州最风雅和繁华的生活。这些活跃着各个阶层的新女性,她们的服饰、生活方式、社会交往、学识----无不成为当日"时尚"的标志。如女医生、女学生、女运动员、女革命家等职业女性和社会活动家的脱颖出,第一次使中国女性站到了历史的舞台上,也使"西关小姐"成为了一个历史和文化的综合符号。

西关小姐 都比较有文化,或是在自己家的私塾读书,或是上过小学、初中。据说,当时的真光中学和坤维中学都是女子学校,不少西关小姐就是在那里读的书。在20世纪30年代,不少西关小姐还在岭南大学(现中山大学)上学。渐渐地,西关小姐变成一个专称延续至今,就成为永不落幕也不上台的"广州小姐"。

西关大屋满洲窗

西关大屋最富特色的标志之一是满洲窗。这些正方形的窗格用许多五光十色的玻璃镶嵌而成。其工序十分复杂繁琐。光是一个满洲窗就耗掉了15人10天的工时。因为满洲窗的真正工艺早已失传,据说每件窗的玻璃起码要返工三次以上。所以,即使说建这样一座木石瓦房,其工程量相当于建一座九层高楼,相信也不会令人觉得太惊讶

“西关大屋”不仅保留着可代表广州的传统建筑风格,而且他们还从全国各地带回了各地建筑艺术之精华,加以运用和仿造,取长补短,同时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归国华侨的增多,也引进了不少国外的先进科技,使西关大屋的建筑与装饰日趋华美。

岁月的车轮,带走了名与利,却沉淀了厚重的文化。值得庆幸的是,广州还有西关大屋这些历史记忆能以建筑的形式保留了下来,木趟栊、满洲窗、硬木大门……旧了,残了,却记录着这座城市曾经的辉煌。

㈤ 广州的西关大屋在哪里

为何有此一问?

《外来媳妇本地郎》是一部好剧,演员杰出的演技,故事取材真实,反映出广州西关人家的生活写照,其拍摄背景和地方也是取材于荔湾区古老的西关大屋。

广州西关如此多骄;西关风情,西关 美食 ,西关小姐,西关大屋……。其中之一西关大屋有三大特点,一,房屋是砖木结构必须是青砖的。二,门前可移动的木制趟栊,三,频有特式的各款色彩灿烂花纹的满州窗。

几十年来,城建中的广州虽然经过多次迁拆,但仍保留相当的西关古老大屋,主要集中荔湾区龙津路,恩宁路……及其它路段与内街。

近些年来,广州市政府重视 历史 遗产和文物保护,因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资金对西关古老街道和西关大屋进行翻修或重建,使到西关大屋这一古老建筑得到更好的存承和保护。

(图片出自网络)

庭院深深深几许,经过脚门、趟栊、正门,从两侧绕过前天井和中天井,在层叠的木屏风后,是清末民初西关大户的生活场景。西关文化,是广州文化的缩影,而西关大屋,则体现出西关建筑文化的精髓。记者近日走访鸿昌大街、多宝路、龙津西路、三连直街、逢源大街及西关民俗馆,寻访闹市中的西关大屋,中西结合的艺术特色、建筑结构的精妙设计,诉说着 历史 往事,呈现出古韵浓厚的广府文化。

西关民俗馆

青砖大屋藏巷内浓浓传统西关风

从荔湾博物馆东侧拐入,一座青砖大屋静静伫立在窄小的巷子内。这座西关民俗馆以重建的西关大屋为主体建筑,坐落于原馆址东侧,建筑面积278平方米,整座大屋结构基本完整体现出传统西关大屋的主要风貌。屋外的小巷叫“青云巷”,承载了多种功能,因此别称颇多,叫“水巷”是因为它能排水,叫“火巷”则因它能隔火,叫“冷巷”是它能向室内输入冷空气通风透气。

跨入矮脚门,推开趟栊与硬木大门,低头可见地面的红泥大阶块,抬头则是木板拉花秀雕而成的天弯罩,将大厅与天井分隔开。民俗馆采用三开间布局,正对门口的是正厅,映入眼帘的桌椅家具由酸枝制成,呈对称摆设。“旧时大户人家接待宾客时,主人及接待人员坐左侧,客人及随从坐右侧,你们看这个桌子,这是用来饮茶吃点心的。”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教授指着大厅中间的圆桌说。大门的正上方还有一排“水窗”,通过绳子轮滑开窗进行通风。

西关民俗馆复原的西关大屋里的正厅。

再往内走,正厅后用屏门围隔成的小房间叫头房,是家中最年长的长辈居所,头房后是二厅,是家人用膳之处。民俗馆在此陈列出多种旧时的常用品,如柚木榨汁机、铜水煲、擂浆盆、搓衣板等,最有趣的是一个大号混水炉,它由全铜制成,在一侧烧柴加热时,另外两侧通过传热亦可加热、保暖,构思之妙令人称奇。

而书厅是家中晚辈读书的场所,书房前设有一个小庭院,“书偏的小庭园一般不对外开窗,会被整个封住,让孩子能安心读书免受叨扰。”

鸿昌大街22号

中西结合匠心显一砖一木皆有情

鸿昌大街22号是广州仅存的一间结构保存完整的西关大屋,曾由木雕、灰塑、铁柱、彩色玻璃窗等组成,带有浓厚的中西结合艺术特色。整栋建筑坐北向南,楼高两层,趟栊半开,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整座大屋为三开间,纵墙承重为主,凡通天的天井和和平天窗的开口都设铁枝防盗格栅。

鸿昌大街22号西关大屋现在被改造成一所幼儿园。

据介绍,鸿昌大街22号的构造为:正间(也称“中路”)沿中轴线从南往北顺序为门廊、入口、前天井、轿厅、中天井、正厅、主人房、后天井。

入门第一进是“门厅”,东侧墙上曾设有“门官”神龛,正中的“挡中”由木屏门组成,挡中后是通天的前天井。正门地面的白泥大阶砖如今已十分罕见,春天时可吸潮。天井稍低于地面的部分铺有花岗石板,使落入室内的雨水可由金钱眼排水孔排入下水道。

第二进是轿厅,是接待一般客人的茶厅,达官贵人进入大门后经过挡中和前天井之后落骄的地方。木屏风遮挡着后面的中天井,客人须从两侧进入,经过中天井后,就进入第三进的“正厅”了。

正厅是主要招待贵客,也是主人用膳的饭厅,正厅向中天井敞开以采光换气。主人房上面为神楼,后面用砖墙与后天井隔开,墙上离地面1.5米开窗,改变了旧传统房后墙不开窗的迷信习惯。

后天井地下开有水井,后墙与邻屋之间的一条窄巷就是“青云巷”了。后墙左右各开有一扇门,巷内的冷风就能进入室内,加入“后天井-室内冷巷-中天井-前天井-室外街道”的通风系统中。

专家:狭义与广义的西关大屋

广义上的西关大屋则指所有在西关一带建造的大型西关民居。多宝路、龙津西路、逢源北街一带,有不少西关的西式洋楼,房屋仍保留趟栊门等西关大屋元素,整体以西式元素为主,但房屋已超过传统西关大屋的两层层高,建筑材料除青砖外也有红砖,还常见西式石柱。

有没有神楼,可以说是狭义的西关大屋与广义的西关大屋最大区别,趟栊则是中、西式。汤国华教授认为,狭义的西关大屋建于清末民初,原型是农村的祠堂。当时祠堂的中路后进用于拜祖先,两边路可以住人,西关大屋借鉴了这种格局,但中路主要用于接待客人,大屋内设有神楼祭祖。

大屋通常占地面积大,富有西关特色,建筑样式多为中式,基本构造包括砖木结构,三进、三个坡顶,正立面三个开间,大门前有明显的青砖石脚和趟栊、石门套大门。最辉煌的西关大屋有七进深,里面客厅、小厅、书轩,还有花园,主要由买办和商人建造。

记者走访多宝路、龙津西路、逢源北街一带,发现不少西关的西式洋楼,房屋仍保留趟栊门等西关大屋元素,整体以西式元素为主,房屋高度已超过传统西关大屋的两层楼高,建筑材料除青砖外,还有有红砖、钢筋混凝土梁板,还常见西式石柱。

龙津中路上的西关大宅门是中西结合的西关大屋。

多宝路24号大屋为中国致公党中央党部旧址。汤国华告诉记者,这座大屋的布局结构和广义西关大屋差不多,加入了钢筋混凝土,门口有西式石柱,三角形山花屋顶以及铁艺装饰,室内没有西关大屋特有的祭祖神楼。

“你们看这个石柱,石墩上有竹节纹路,属于中式,柱身和柱头又是西式的,墙体正立面用青砖砌筑,而建筑的后半部分又是红砖砌成,它的屋顶也是西式的。”站在龙津西路55号的“西关大宅”前,汤国华向记者进行讲解,“像陈廉伯故居和蒋光鼐故居也都是这类广义的西关大屋。”

逢源大街8号大屋位于西关大屋建筑保护区内,属于三开间,坐北向南,正立面均用水磨青砖砌筑,正间为凹肚门,石门框刻有几道细致的边线,趟栊、脚门有木刻的图案,封檐板木雕镂刻精细,正立面石墙脚有22厘米高的基座,刻有几道脚线。“现在它的左右偏间被分隔开并新开门,作为居民住房,已不再是完整的布局。”汤国华说。

延伸:关于西关大屋的小知识

基本结构:

西关大屋典型平面为“三边过”(即三开间),正间以厅堂为主,从台阶踏上凹入门廊-门口三件(脚门、趟栊、大门)-门官厅-挡中门-天井-轿厅-天井-正厅-头房(长辈房)-二厅-尾房,形成一条纵深很长的中轴线,两侧开间叫书偏和客厅,主要有书房、偏厅、卧室和楼梯间等。

青云巷:

具有交通、通风、采光等多种功能。如巷子较长,常在中段处加设门洞墙分隔,以墙加层次感。有些青云巷有水井,旧时认为井水通大海,井泉龙神即海上之龙王,这神以保家人平安。这是一口水井,水井上边有井泉龙神。

青云巷

天井:

过去天井多为方形,特别是门官厅、轿厅和正厅之间的天井更强调要方正。天井里的去水孔,常雕成金钱形状,这与过去相信“水为财”有关,同时兼有隔栅的功能。

天井里的去水孔

神楼:

是一个像古典戏曲舞台样子的镜框式神龛,旁有小门可供人出入,以方便早晚点香烛及神灯。

头房:

家中最老的长辈居住的房间。

倒朝房(客房):

宾客的临时用房。家具陈列较为简单、随意。西关大屋的各路之间,用横门相通。横门上往往有横匾或砖雕之类的装饰,也有些是做成半圆形带蝴蝶图案窗棂的彩色玻璃窗,俗称“蝴蝶窗”,窗顶有半圆弧形的灰塑模线,很明显是受了西洋的影响。

门头上部具有西洋特色的“蝴蝶窗”。

偏厅:

家属生活休息、儿女读书和接待客人的地方。墙壁上往往挂有或刻有书画对联,体现主人的文化品位和修养。如“满怀明月,两袖清风”。“纵有良田万万千,有钱难买子孙贤”等。

正厅:

是全屋的“心脏”,是主要的一个厅堂。这个厅屋脊最高,面积最大,建筑装饰工艺最为讲究,气氛也最为庄严。是大家庭聚集、拜祭祖先、决议家庭大事和接待特别重要宾客的地方。

西关大屋,顾名思义当然在西关!那么西关在那里?当然在城西!怎样划分城西?以广州旧城墙划分!广州旧城墙西面在人民路与中山六路交界(那里有西门遗址)。

以人民路为界,往西的民国大屋都可以叫西关大屋!而现存最集中的西关大屋群在恩宁路,逢源路,华贵路周边!可以先荔枝湾涌风景区逛,再延多宝路,转入恩宁路,最后走到沙面,一路都是喜欢大屋,还有李小龙故居,西关大屋博物馆,粤剧博物馆等!

广州有西关这个地方,应该是拍这部片的原型,反应老广州人的生活习惯

在广州西关骑楼,就是广州图书馆那边

在荔湾区荔枝湾景区内。广州西关是以前的富人区,目前规模较大较完整的西关大屋设成了展览馆。附近就是荔枝湖,现在有个粤剧戏台,每天下午都有演出,粤风粤韵,可以去好好感受一下。

主要集中在荔湾区龙津路一带。

广州以前有西关区和东山区现在西关归荔湾区,东山归越秀区。西关大屋是广州很有特色的建筑主要分布在现在荔湾区荔枝湾涌附近逢源街也是老字号( 美食 )一条街。欢迎大家来广州了解广州深厚的 历史 。东山也有小洋楼也很有特色,沙面也有欧式建筑。

首先要纠正一下很多外地朋友可能望文生义而造成的认识上的误区:以为西关大屋是一栋房屋!西关是指广州市老城区西部的荔湾区,而大屋则是广州荔湾区一带特色的民居建筑,习惯上窗户用满州窗,大门是趟笼门。荔湾区西关大屋最集中的地方在多宝路、龙津路、长寿路、宝华路、恩宁路、上下九路一带。

广州的西关大屋在广州市荔湾区逢源路一带,另外,在逢源北有一座岭南大屋建于清代的游人可以入去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