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州讯息 » 报考广州大学是哪个校区
扩展阅读
福州冬至哪里好 2025-07-15 02:42:59
上海乘船到日本多少钱 2025-07-15 02:13:32

报考广州大学是哪个校区

发布时间: 2023-01-13 02:45:34

① 广东广州大学的具体地址

广州大学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

1、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位于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2、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桂花岗东1号。

广州大学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较完善的科研设施。全校现有在编教职工2890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941人,副高以上职称者1197人。

学校拥有一批高层次人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1人,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名,各类“长江学者”6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领军人才4人,国家杰青和优青获得者16人。

(1)报考广州大学是哪个校区扩展阅读:

广州大学是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于2000年合并组建,有着90多年的办学传统。学校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强化大学的使命与担当,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广东省和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总用地面积10191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1805平方米。校区分南区、东区(即后山)及北区三个部分。校区现有经济与统计学院、法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全日制本科生1900余人,研究生约400人,还有成人教育学生等。

校区简介—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管委会

② 广州大学专科是和本科一个校区吗可以专升本吗

不是的。广州大学的本科是在大学城校区和桂花岗校区,广州大学的专科是在罗冲围校区。

广州大学(GuangzhouUniversity)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综合性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东省“冲一流”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2000年4月24日,教育部同意广州师范学院、广州大学、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广州教育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等广州市属高校及教育资源,合并组建新的广州大学。

7月11日,举行新广州大学组建成立大会。新广大取原广州大学和广州师范学院之校训,定新校训为“博学笃行、与时俱进”。

③ 研究生考试广州大学考点是在大学城还是广州市区呢

广州大学确认点在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广州大学图书馆一楼讲学厅大厅。

特别提醒:

1.选择广州大学报名点考试的考生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之一,并且在现场确认的时候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户籍证明(户籍在广州市);在学证明(广州市高校学生证或学校开具的在读证明)工作证明(工作单位在广州市需提供合同、社保予证明)报考广东省境内招生单位的在广州实习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凡未提供相应材料的不能在本考点现场确认。

2.由于预计本报考点的考生人数较多,考试阶段的周边住宿和交通压力极大。为了方便考生顺利参加考试,请考生务必查询本报考点地址,提前落实好考试期间周边的住宿,稳妥后再选择本考点。

④ 广州大学在广州哪个

广州大学有两个校区,大学城校区属于广州番禺区,桂花岗校区属于广州越秀区。广州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综合性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
截至2020年7月,校园总面积1880亩,总建筑面积88.5万平方米;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9788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4990人;有在岗教职工3206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018人;设有27个学院,2020年本科招生专业69个;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位授权点和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32个一级学科硕士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⑤ 参加高职高考(3+证书)如果考上广州大学要到哪个校区读

要看你是什么专业,如果属于基础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的要到桂花岗校区,属于其它学院的在大学城校区。

⑥ 广州大学在哪个区

一、广州大学在哪个区 广州大学是在广州市番禺区,具体地址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该校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高校、冲一流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二、广州大学简介
城市与大学共生共荣,大学延续城市文脉。广州大学是以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于2000年合并组建,有着90多年的办学传统。学校紧紧抓住国家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及广东省和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机遇,坚持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主动对接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接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对接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开放,锐意改革,开拓进取,高质量发展,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高校、“冲一流”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在校全日制学生34241人,其中本科生30024人、硕士博士研究生4217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设有26个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拥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8年本科招生专业63个。
学校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己任,坚持学科带动,引领内涵发展,学科水平快速提升。按照“做强理工,做优文科,做特教育”思路,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重点建设智能制造工程、移动数据科学与工程、生命科学与健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工程、华南地理和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等5个理工科和岭南文化与艺术、现代金融与现代服务产业等2个人文社科学科平台(简称“5+2”学科平台),形成了由土木工程、数学、网络空间安全和统计学等四个“冲一流”省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以及一批市级重点学科构成的重点建设学科体系。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4个学科进入上海软科《2018年中国最好学科》榜单。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培养具有“广大底色”的创新型人才。学校坚持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铸魂育人,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现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8门省级精品课程,39个省级教学团队,39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级教学名师9人。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三创营”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近三年,孵化学生创业团队68支,注册创新型公司42家,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国家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竞赛成绩位居广东高校乃至全国同类高校前列。拥有广州芭蕾舞团、广州歌舞团等高水平的艺术团体

广州大学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广州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广州大学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2013-】

广州大学是重本吗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教务处电话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宿舍条件,宿舍几人间环境好不好(图片)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宿舍条件,宿舍几人间环境好不好(图片)

广州大学宿舍条件,宿舍几人间环境好不好(图片)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教务处电话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在哪里

⑦ 广州大学有几个校区

你好,广州大学现在有两个校区:分别是大学城校区和桂花岗校区。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⑧ 广州大学专科是和本科一个校区吗可以专升本吗

不是的。 广州大学的本科是在大学城校区和桂花岗校区,广州大学的专科是在罗冲围校区。广州大学专科都可以专升本。广州大学, 有专科学院分别是市政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

专升本可以参加专升本考试,大三毕业时可以考广大的专升本,文凭由广州大学发,由于专升本考试比较激烈,广大又是专升本可以报考的好学校之一,因此有点难度。毕业证书和普高有点不同,多了专科起点本科毕业,但是学位证书就是完全一样,升本后可以考研,和普高一样.

广州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华南经济文化中心广州市,位于广州大学城的西南端。 广州大学正门 学校濒临珠江,三面环水。是经教育部批准,于2000年由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教育学院、原广州大学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高校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大学。


⑨ 广州大学新生在哪个校区及新生开学报到时间

广州大学座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华南经济文化中心和改革开放前沿广州市,位于国内一流大学园区——广州大学城的西南端。学校濒临珠江,三面环水,绿草如茵,环境优美,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好地方。

广州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于2000年由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教育学院、原广州大学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高校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大学。原广州大学(私立)创办于1927年,复办于1983年,原广州教育学院创办于1953年,原广州师范学院创办于1958年,原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创办于1984年,原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85年。广州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于1958年开始招收普通本科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土木与建筑学科群、数学与信息科学学科群、区域水环境安全与水生态保护学科群等三个学科建设项目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各类基础设施完善。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880.23亩,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校本部大学城新校园建有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教学楼、实验楼、演艺中心、体育馆、图书馆、网络中心和学生公寓。图书馆拥有藏书296.84万册,数字资源容量达30670GB。校园网络系统完善,网络带宽为5G,拥有50000多个网络信息点,全面覆盖了教学区、办公区和生活区,数字校园建设初具规模。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5.77亿元。

学校办学规模较大,学科门类较全。全校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30390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3505人。学校现有87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设有27个学院。学校现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教育硕士、工程硕士、艺术硕士、法律硕士、会计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应用心理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体育硕士9个专业硕士学位点,36个专业学位领域。2010年8月,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新增开展硕士推免生工作高校。同年10月,广州大学列入教育部首批专业学位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学校被列入教育部首批研究生课程试点改革单位。学校拥有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特色专业5个,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3个,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省特色专业9个,市特色专业9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市级精品课程36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5门;国家级规划教材立项项目27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2个;省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0个,涵盖50余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二级学科)3个;6个国家级教学研究基地,44个省市级教学研究基地。学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具有国家建筑设计和古建筑设计甲级资质,学校被批准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和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学校师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全校现有在编教职工2401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526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1022人,具有博、硕士学位者1665人,教学科研人员平均年龄为43.3岁。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珠江学者”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2010年,周福霖院士获颁首届“南粤创新奖”。

学校学生综合素质高,研究创新能力强。学校践行“三重一严”治教方略,在多年的办学中形成了“重基础、重实践、重质量、严管理”的优良教学传统,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成绩优异,连续九届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发起高校资格;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与番禺区合作成立的创业研究院,培育了一批创业团队,目前全校创业团队总市值已经突破了1亿元。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特色专业5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核心课程教学团队1个,国家精品开放课(精品课程)7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学校外省录取分数普遍超过当地一本线20~40分,起学校所有本科专业在广东省整体按一本批次招生。学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努力建设富有岭南文化特质的校园文化,开展了多样化、高品位、多层次、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拥有芭蕾舞团、歌舞团等高水平的艺术团体和一批科技文化含量高、学生乐于参与的学生社团和文化品牌项目。2011年,我校的中华经典诵读项目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获特等奖。广州大学歌舞团创演的音乐剧《西关小姐》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广州大学芭蕾舞团创演的舞剧《风雪夜归人》获国家第十三届“文华大奖”。

学校科研成果突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学校坚持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科研项目从合并组建初期的46项增加到的1000多项,其中包括973项目2项,863项目1项,人文社科重大项目1项;从“十五”到“十二五”,我校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从34项增加到248项,增长超7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从5项增加到80项,增长15倍;科研经费从合并组建初期的300多万元增加到的3.9亿元。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28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广东省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1项;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2011协同创新”也取得新进展,与 南开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共同建立了“人权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还获批广东省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规划项目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协同创新发展中心1个;“地方高校创新性应用型土建类专业协同育人基地”入选首批40个“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大力推进科技平台建设,“工程结构抗风与结构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被认定为19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