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广州和重庆那个经济更发达。未来那个更有挺力。
重庆太大了,其实就相当于一个省,不应该和市相比。
2. 2020年GDP十强城市:广州险胜重庆,南京首次入榜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经济数据后,各地也于近期陆续公布了经济年报。
第一 财经 梳理统计了各地数据,2020年GDP总量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
其中,广州险胜重庆,守住第四位置;“最牛地级市”苏州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成为第六个GDP突破2万亿的城市;杭州超过武汉升至第8,南京则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跻身前十。
广州守住第四位置
2020年GDP总量超过3万亿元的城市仍只有上海和北京这两大强一线城市。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上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700.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2.0个百分点。GDP总量继续稳居全国城市第一。
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13930.66亿元,比上年增长8.9%,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 汽车 增长1.7倍,新材料增长10.8%,新能源增长8.5%。
2020年,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10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比去年一至三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
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5.6%和24.8%(二者有交叉),均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智能手机、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高技术领域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8.9%、13.4%、9.7%。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在医药、电子行业项目带动下增长87.7%, 科技 服务业投资增长57.0%。
排名第3的仍是深圳。需要说明的是,当前深圳尚未发布2020年的具体经济数据,但根据去年底当地媒体披露的深圳市委六届十七次全会对深圳“十三五”期间经济 社会 发展成就的总结概述,预计2020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8万亿元,居亚洲城市前五位,进出口总额突破万亿元,其中出口额实现内地城市“二十八连冠”;地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内地城市前列。总体来看,深圳第三名的位置十分稳固。
GDP第四城的竞争十分激烈。去年前三季度,重庆超过广州231.24亿元,位居第四;2020年全年下来,两市GDP均超过2.5万亿元,其中广州险胜重庆16.32亿元,守住第四位置。
从短期来看,近一两年内,广州仍有希望守住GDP总量第四的位置。一方面,广州GDP素有“上小下大”的传统。广州人口净流入规模很大,往年受外来务工人员返岗开工的时间差,以及订单、消费等因素影响,一季度乃至上半年GDP占比较小,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占比较大。
但今年因疫情反复,各地都提倡就地过年,在此情况下,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返乡过年的人数将大幅减少,在某种程度上对节后广州工业经济发展以及一季度的消费都有提升作用。“预计今年开工的时间要比往年早,对工业生产绝对有利。”彭澎说。
另一方面,疫情背景下,互联网、新能源 汽车 等新经济表现更加突出,广州的新能源 汽车 、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都比较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广州的优势。
广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由前三季度的负增长转为稳健增长,比一季度提高22.1个百分点;“十三五”时期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4.6%。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全年同比增长3.7%,其中 汽车 制造业表现出色,全年有7个月的当月增速达到两位数;全年 汽车 产量突破295万辆,居全国城市首位。
杭州、南京名次抬升
排名第6的苏州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170.5亿,成为江苏第一个、全国第六个GDP突破两万亿元的城市,也是唯一一个晋升两万亿俱乐部的普通地级市,被外界誉为“最强地级市”。
成都继续位居第七,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0%,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增速分别为-3.0%、3.9%、6.3%、7.8%。
成都之后是近年来新经济发展十分迅猛的杭州,2020年GDP达到了16106亿元,超越武汉,升至第八。牛凤瑞说,从杭州自身来说,近年来该市数字经济、新经济发展的势头很好,受疫情影响小,而且疫情之后新经济表现更加突出,因此杭州的发展后劲很足。
杭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4290亿元,增长13.3%,高于GDP增速9.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26.6%,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数字内容、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113亿元、3441亿元和1090亿元,增长12.7%、12.9%和14.7%。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壮大,实现增加值340亿元,增长8.2%。
牛凤瑞说,相比之下,武汉2020年受疫情影响非常大,因此能够位列第9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成绩。
今年的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作为封控时间最长、重启时间最晚、疫情影响最大的城市,在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断崖式下跌的情况下,搏杀二季度,冲刺三季度,决战四季度,全年好于预期,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城市前十,达到15616.1亿元,同比下降4.7%,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另一个长江流域的特大城市南京也实现了新突破。2019年位居第11位的南京,2020年实现GDP14817.95亿元,经济总量继2016年首次进入全国GDP万亿元俱乐部城市后,又首次跻身全国十强之列。
另外,南京的高教基础雄厚,名牌大学、院所、 科技 力量在空间上的集聚,能形成新的创新力量。作为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南京的科教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3位,拥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一众实力雄厚的高校。同时,南京从2017年开始推动“创新名城”建设,不断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十三五”期间,南京全 社会 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从2.95%提升至3.8%,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4.1倍。
3. 广州和重庆哪个发达
综合实力还是广州好。
重庆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未来一两年gdp会超过广州,但很多方面还是比广州差了点。而且重庆很大的,就如一个省的体量,而且还是直辖市,受中央关注多。广州只是一个省会
4. 广州和重庆哪个繁华
重庆。
1、首先重庆超越北京、上海、广州,甚至中国香港,成为全国高楼密度第一的城市。
2、其次重庆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旅游业发达,文化底蕴丰厚,每年都有很多人到重庆游玩。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庆市,广东省的广州市,哪个更胜一筹
重庆是中西部唯一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辖38个区(县、自治县);2018年,重庆常住人口3101.79万,地区生产总值20363.19亿元。广州,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743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249.1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490.44万人。所以不管是从人口还是面积重庆都要占优,虽然广州也不错,但从现在和未来来看,重庆的发展潜力更足,所以重庆,略胜一筹
6. 在未来城市发展之中,你更看好广州还是重庆呢
中国各大城市的GDP已经相继出炉,但是有两座城市却格外引人注意,它们就是重庆和广州,本是两座毫不相关的城市,在近几年却一直被拿来对比。
对于未来的广州和重庆,你更看好谁呢?
7. 重庆超越广州,东莞连掉5名!你所在的城市GDP“成绩单”有哪些新变化
2020年尘埃落定,但对于各大城市来说,才刚刚到了比拼“成绩单”的时刻。
相比较2019年来说,城市之间排名变化较大:“上北深广”首次变为“上北深重”,西南重镇重庆超越了老牌一线城市广州,晋升第4名;苏州、成都位置不变,仍保持在第6、7名;值得注意的事,由于原本第8名的武汉“成绩单”尚未出来,还不能确定其具体位置,不过,从2020年前三季度看来,杭州、南京分别向前迈进1-2名,分别为8、9名,但首次进入前10的南京,前三季度GDP仅仅超过武汉81.91亿元,优势不明显,第9名宝座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
11名之后,是排名骤降的天津和稳如泰山的宁波;无锡和青岛、郑州和长沙的排名此前曾有所撕扯,2020年三季度,青岛曾以42.1亿元的优势,短暂地超越无锡,成为榜单第13名,长沙也以283.79亿的优势,赶超郑州,位列15,但从全年来看,青岛、长沙、郑州的“成绩单”详细结果均未出炉,从大方向1.2万亿来看,未来仍可能有所变化。
不过,竞争最激烈的,还是第17名佛山之后的名次。2019年,泉州、东莞、济南、合肥、福州、南通、西安,依次排开,但7个城市中,忽然有6个跻身“万亿俱乐部”,原本排名全部被打乱。其中,泉州以1.016万亿元排名18,济南以1.014万亿元的成绩排名19,合肥紧随其后,排名20,南通和西安则分别向前2名,拿下第21与22名;福州则以0.37亿的微弱差距,将至23名。前24名中,仅有东莞尚未破万亿。
值得注意的是,GDP仅仅是城市之间排名的一个参考,更多的细节则隐藏在深处。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未来将重点发力都市圈、城市群和区域中心城市,形成联系紧密的区域经济。在行业内人士看来,未来城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在其所处城市群中发挥的作用,处于成熟城市群中的城市,发展更快,后劲更持久。也因此,榜单中,成熟都市圈内的城市,或将在未来加速超车。
谁会“逆袭”?
城市间竞争,总是充斥着焦虑与亢奋。
此次榜单中,广州在排名中被重庆超越,引发了新一轮“广州被踢出一线城市”的猜想。
事实上,近年来,广州发展十分“佛系”,在其它一线城市房价轮番上涨的时候,广州楼市却始终不温不火;在网络上,“北上深杭”的说法从多年前一直延续至今。但这并没有动摇广州的地位。
从具体经济数据表现来看,2020年上半年,广州第二产业同比下降7.0%,这是拉低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外贸进出口比2019年同期下降7.1%。
相比之下,重庆的第二产业恢复增长,同比增长0.9%,八大支柱产业逐步复苏,电子、医药、材料和消费品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6%、2.1%、1.3%和0.9%;其他支柱产业降幅收窄。6月份,全市八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均实现增长,其中 汽车 、电子产业同比分别增长25.0%和12.1%,增长明显。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出口的回暖和广州第二产业的复苏,未来重庆和广州之间的排位赛,或将有新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天津近年来GDP增速长期“垫底”,在今年更是跌出前10。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分析,天津的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为主,这些年受产能过剩、结构调整的影响,经济增速下降较快。再加上天津受爆炸案的影响,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
天津曾是龙头企业聚集地,不过,“一只机”摩托罗拉和“一碗面”康师傅,早已今时不如往日,更别提曾经辉煌的 汽车 品牌夏利,早已连年亏损;沿海城市一大依托天津港则面临竞争压力大,进出口总额下降的现状,在疫情影响下,近况更加堪忧。
但在陈耀看来,天津正在慢慢恢复元气,经过调整以后,经济结构会更加优化,改革会向深度推进。
按照天津2021年增长目标,GDP目标增长6.5%。为了实现目标,天津将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策源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推进“中国信创谷”“细胞谷”建设,放大智能 科技 产业优势;同时,加快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实施工业污染排放双控,推动工业绿色转型;此外,天津要充分发挥港口优势,朝内服务辐射“三北”地区、朝外直面东北亚、面向太平洋的“两个扇面”独特作用,深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从供给、需求双侧发力,促进人才、资源、信息、技术、资金等要素汇聚,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商贸中心城市。
和天津相比,逆袭的南京则更加有活力。近年来,南京引进了台积电、LG化学、清华紫光等一系列大项目,集聚了一批以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 科技 产业。同时,南京历来也是我国重要的人才聚集区和制造业基地,具有人才优势、产业优势,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南京将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南京的目标,2021年GDP将增长7%,这意味着如果两个城市均完成增长目标,则南京继续保持前十的地位不动摇,天津想重回宝座,还需要加大增长力度。
未来的方向
经过2020年的疫情,新动能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新经济被列为未来更重要的方向。事实上,这也是各地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多个城市总量迈上新台阶的原因之一。
被称为“科创之城”的合肥,尽管在城市排名中,上升幅度有限,但其竞争力,已经逐渐在各城市中崭露头角。在合肥,“科大系”企业多达几十家,涉及人工智能、高温超导、纳米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被称为“量子大道”的合肥云飞路,聚集了20多家量子 科技 企业,孕育了我国首家量子上市企业,正在启动的“量子铸盾行动”,将为100个城市提供量子安全组网方案,堪称“量子策源地”。
从2009年到2019年,合肥GDP增幅达到347.61%,超过成都、重庆等城市,是主要省会城市中上升幅度最大的,并在今年首次突破万亿大关。按照计划,2021年,合肥GDP增长8%,建成中科大高新园区、北航创新院、合肥先进计算中心一期,开工建设中科院临床研究医院、中科院创新院二期、清华公共安全院二期,推动北师大合肥研究院项目尽快落地,继续发力科创。
不仅是合肥,事实上,排名前列的城市中,大部分也在 科技 创新发展中名列前茅。
按照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 科技 创新发展报告2020》,在“2020年中国城市 科技 创新发展指数排名”中,前十的城市依次为北京、深圳、上海、南京、杭州、广州、苏州、武汉、西安、天津。
在国际竞争越发激烈的背景下, 科技 就是生产力。
武汉则正在争创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 科技 创新中心。在2020年疫后重振中,武汉市依靠 科技 创新育先机、开新局,全年净增高企1842家,总量达到6259家,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并出台配套政策,领跑了新一轮 科技 创新的新赛道;实施院士专家引领十大高端产业行动计划,在巩固已有光电子等优势主导产业的同时,谋划布局量子、氢能、电磁能等未来新兴产业,进一步激发 科技 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巨大潜力。
而伴随着城市群的建设,科创之间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化学作用。合肥借助“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以科创联动为契机,全面融入区域创新体系;以创新产学研用机制,整合长三角 科技 资源;以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为抓手,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协同布局,打造产业联动合作示范园区,促进产业链的新平台发展。
武汉都市圈也覆盖了孝感、鄂州、黄石、荆州等城市。按照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2021年,将全力推进武汉创建全国 科技 创新中心,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标准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 科技 创新大走廊。支持襄阳、宜昌打造区域创新中心。
“当要素向中心城市聚集的过程,也是中心城市辐射周边地区的过程。区域中心城市规模的扩大,可以扩大对周边地区的需求,周边地区很多产业就有发展的机会。这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表示。
8. 广州和重庆哪个发达
重庆。
重庆和广州都公布了2020年前三季度的GDP数据,其中,重庆以领先231.24亿元的成绩超越了广州,进入了中国GDP第四城的位置。从目前的两地增速来看,重庆2020年全年的GDP超过广东。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广州开始全面崛起,成为了我国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北上广的叫法,也就从那时候开始逐渐流行起来,成为了中国一线城市的代表。
9. 重庆和广州的GDP第四城之争,你是怎么看待的
重庆和广州的GDP第四城之争,由来已久。
前些年,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政策,西部中心城市重庆经济高速增长,增长幅度在全国一枝独秀,最高的时候,年度增幅达20%左右。由于增长幅度高,重庆GDP不断追赶广州,甚至在前几年,重庆的GDP一度逼近广州。
城市经济产值的增长和趋势,并不是靠主观判断,需要实地考察了解,我们更应该回归到两城市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基本面活力,人口人才吸引力,招商引资,产业落地等。
10. 广州和重庆gdp排名
第四,第五重庆GDP排名第四。2022年,重庆GDP达29129.03亿元,超过了广州的28839亿元,领先幅度为29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