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州讯息 » 广州有什么书院
扩展阅读
厦门警察怎么发现劳荣枝 2025-07-27 17:55:11
上海有哪些室外cs的地方 2025-07-27 17:54:15

广州有什么书院

发布时间: 2023-02-24 11:55:24

A. 广州老外为什么不去小蛮腰去陈家祠陈家祠为什么叫书院

足足600米高的小蛮腰,作为全球第二高塔,广州网红地标,各种火热!可是来广州旅行的,老外不去小蛮腰,而是陈家祠,这是为什么呢?

逛陈家祠时,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的黑人老外,还有白人老外。

陈家祠,明明是祠堂,为什么叫陈家书院?如果是祠堂,为什么尽然占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相当于安徽胡氏宗祠8倍那么大?

为什么有人说:陈家祠会一座呼吸的大房子?

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充满困惑?

1、古祠堂

先说说古祠堂。去古城多了,你会发现祠堂都是很漂亮的,也极具特色,一个姓氏家族的荣耀之所,祖先们群居之所。在明清,等级最高的祠堂——太庙,那是皇家姓氏神居之所。在民间,恐怕整个大中国最豪华的祠堂,要属陈家祠。传统的祠堂核心功能,家在于族祭祀祖先,子孙婚丧寿喜。其实祠堂还有教学功能,古代称读书的地方叫“塾”,最早的“塾”就在祠堂。通常都位于祠堂大门外两侧,分别叫“门外东塾”和“门外西塾”。

每一座祠堂,都承载着一个家族的故事,承载这一个姓氏家族对于家的依恋与寄托。但是似乎放眼世界,没有一个地方能超过岭南对于祠堂的重视性,尤其是明清时期。清嘉庆时期的《澄海县志》里说:“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资费。”

历史 上,家族祠堂发轫于何时,无确切的文献记载可考。一家一姓的宗族祠堂,可能和宋代儒学复兴有关。

祠堂最为家礼执行的最重要场所。刚开始,祠堂应该是名门望族的私有物,也像是显示荣耀之所,所以《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里反复出现顾廷烨家的顾氏宗祠,更像是一个家族族规的执行及监管机构,名门望族的家教监管中心。

随着宗族观念在明清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重视自己的家族身份了,祠堂于是“飞入寻常百姓家”,比如广州陈家祠、安徽胡氏宗祠、晋祠的王家宗祠。

2、陈家祠为什么叫陈家书院?

陈家祠,门匾上写着“陈家书院”,实际上是广东省陈氏的合族祠堂,由广东七十二县的陈氏族人捐资而建,供奉先祖牌位,举行春秋祭祀,颁发“胙金”,同时为广东陈姓子弟到广州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和生活提供所需的场所。

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十六至二十年(1890-1894年),由黎巨林设计。整座建筑坐北向南, 占地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6400平方米。三进五间、九堂六院八廊,各自独立,共19座建筑组成。陈家祠以其巧夺天工的装饰艺术而闻名,汇集了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代表"三雕、三塑、一铸铁",被誉为百粤冠祠。其核心建筑“聚贤堂”,用于组人春秋祭祀或议事聚会。

当年仅仅是为了买土地,就花了花去了银元21691元3毫8仙。这么多钱,谁能拿的出呢?实际上当时采取了方式就是陈姓家族内部集资的方式,由当时地位很高的倡建者陈兰彬、陈伯陶等清末名流来发起,但是国内不够,结果海外陈氏也响应。于是就有了“题捐”这种方式——祠堂内出资购买祖宗牌位。所以,在陈家祠的后进大厅的金柱上有这么一副楹联,当中写有“合七十二县宗盟共守不外仁义两言”的字样,落款为“三水西村房聚星堂”。由此可见,建造陈家祠的资金来源于加入书院的各房族人的“题捐”,谁出的钱多谁排在前面!

还有个说法“天下李、广东陈”,曾经有人口普查发现,广东的陈姓最多,可见陈姓这个大家族有多大。

陈家祠为什么叫陈家书院?究其原因,清朝时,官府认为这些合族祠合资而建,以出资多寡决定牌位座次“不循天理,,唯利是图”,不符合国家礼制,官府禁祠。如《嘉应州志》所记:“奉光绪元年广东布政史(使)、按察史(使)为出示严禁事,查核城内有祠宇八十五处,坐向款式,逐一载明清册,详禀立案,嗣后各族不得纠众添建祠宇,致碍民居等情。光绪八年又能经前牧陈公善圻出示严禁欲造之祠宇,后亦无敢倡此举者矣。” 不合规就得取缔,从干隆年间开时,官府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禁祠行动。为避开官府禁令,广州城内各姓氏祠堂便改称书院或书室。故,陈家祠又叫陈家书院。

3、陈家祠,为什么是一座会呼吸的大房子?

陈家祠,最有代表性的广州民居,陈旧的有岁月雕琢的痕迹;精致的,每一砖一瓦,每一块饰件,每一扇木门,每一个门框窗框,都难掩盖金钱堆砌的昂贵,以及文化沉淀下的丰富心理戏,这些构筑了名门望族的奢华典雅的气场。

陈家祠,第一好看是脊饰

陈氏书院正门两边的外墙上屋顶厚重的脊饰,让人看的眼花缭乱,《梁山聚义》、《梧桐杏柳凤凰群》故事群等6幅大型砖雕,没进门就从气势上压倒一切的壮观。

沿着两侧幽深的连廊细看,三大殿六庭院,看不尽花花绿绿的屋顶雕饰,福禄寿如《群仙祝寿》、《加官进爵》、《八仙贺寿》《虬髯客与李靖》、《麻姑献酒》、《雅集图》被请上屋顶,“粤秀连峰”“夜游赤壁”也统统被请上屋顶,你会发现屋顶是仙人群、英雄群、榜样群的工作场所。

陈家祠脊饰,上层为陶塑,下层为灰塑。

祠堂陶塑脊饰,共计11条,规模最大的要属聚贤堂,长27米,高4.26米(加灰塑),共224个人物。

灰塑3000米,5年一修,一种会呼吸的工艺。你可能以为灰塑只起到装饰作用,其实里面有很大学问,高高的灰塑能有效挡风同时,引起屋内热气流上升,促进屋内空气流动和交换,所以一进屋相对会比较凉爽。

此外,广州经常有台风,如果没有这高大的灰塑存在,很容易在台风天屋顶的瓦片被刮走或者脱落。细品下来,你会发现岭南建筑每个构件、每个工序,都遵循着自然规律,都藏着人与自然的深层次 科技 点。

灰塑的材料,很生活,如稻草、糯米、桐油、盐等。里面是草筋灰,由稻草、石灰和沙等做成。灰塑温度高时,里面的稻草会向里面压缩,从而解决热膨胀的问题。

陈家祠的房子都是青砖墙壁,青砖的特点就是透气,冬暖夏凉,吸湿气,能自动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说白了自带“空调”功能。

有人说去了怎么没觉得凉快呢,一方面广州人太多,另一方面陈家祠游客也多。

4、陈家祠还有什么好看的?

来陈家祠,第二好看莫过于“独角狮”, 周身金色、独角大眼,金色鬃毛、张嘴翘尾,神采奕奕、灵气多变来形容。这也是灰塑哦~这种独角,可是岭南建筑装饰所独有的,源自佛山一个民间传说。

第三好看,要属柚木屏门双面镂雕(木刻透雕)。

进了大门,面前长廊上的柚木屏门双面镂雕,细细雕着丰富的故事群“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20幅木雕,有“木刻钢刀雕就的中国 历史 故事长廊”之称。

第四好看,聚贤堂前石露板栏板“铁雕” ,采用铸铁花式,共16块铸铁栏板,雕成“龙凤玉书麒麟”“九鱼图”“三羊启泰”“云龙吐珠”等。

第五好看,石雕。 大门的一对石雕狮子,都是用一整块石料雕刻。雄狮象征权力,雌狮象征子孙兴旺。另一处经典也在聚贤堂月台装饰,月台栏杆以各种花鸟、果品为题材,采用镂空缠枝技法来雕饰。

石柱上端镶嵌着一块圆雕人物饰件,题材有“渭水访贤”、“曾子杀猪”、“孔明智收姜维” 、“和合二仙”、“天姬送子”等,每组柱头雕饰都含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陈家祠,还有哪些好看的,你肯定有看到更特别的,可以分享出来~

B. 广州有泽南书院吗

没有。泽南书院是一个回收废旧书本的废品站,有很多地方有泽南书院,但是广州是没有泽南书院的。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广东省辖地级市、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广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C. 广州萝岗香雪公园的玉岩书院都是书法文物吗

近几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又越来越多的游客,我觉得出门旅游去欣赏一下与自己家乡不同的风景,在旅游的过程中也会看到一些过去的名胜古迹,有一些在过去的历史上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说我们国内比较出名的“四大书院”,作为过去先辈们讲学传道的场所,也是有很多的游客前去打卡。



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如果大家有机会去到当地旅游,并且对这个书院非常感兴趣的话,可以抽出一部分的时间去欣赏一下。大家对此有什么疑问和看法,欢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评论。

D. 冬季去广州旅行一定要打卡的地点有哪些

冬季到广州旅行的话个人比较推荐你去萝岗香雪公园游玩,因为这个季节的梅花争相开放,是难得一见的胜景,我曾经在萝岗那边住过一年,所以对那一带比较熟悉,花开的季节也是最多人到这里打卡的,下面奉上我的一些游玩攻略给你作参考~

萝岗香雪公园

萝岗香雪公园是羊城八景之一,繁花如雪的美景是从宋代开始的,因为特殊的自然环境,这里经常梅开二度,花有红有白,在农历岁末,冬至前后,就可以看到梅花盛开,繁花如雪,而“萝岗香雪”,胜景也是因为这来的。林内丛山叠岭,绵亘数十里,每年年末梅花盛开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繁花如雪花一般随风飘荡,非常壮观。诗人郭沫若在游历了“萝岗香雪”后留下了“岭南梅花浑似雪,萝岗香雪映朝阳”的传世佳句。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全年全天 06:00-22:00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萝岗街道萝峰路(萝峰寺对面)

交通攻略:

地铁🚇六号线香雪总站下车F出口出站,转乘公交车🚌公交:327、392、578路到萝岗香雪公园站下车即可到达。

公交乘569路、569支线可直达萝岗总站(香雪公园)下车,走约110米到香雪公园。

自驾直接导航景区名字,车可以停放在路边

预计12月底为梅花的初花期,1月初为梅花的盛花期,1月中下旬为梅花的末花期,规划好时间出行打卡哦~

不可错过的打卡景点:玉岩书院

玉岩书院,也称玉嵒书院、萝峰寺,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为广州历史上12间着名书院之一,是广州现存最早的古书院。玉喦书院是宋代岭南主流学派“菊坡学派”的发祥地之一,对整个岭南文化、广府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是士大夫、乡贤秉持“诗书传家”的优良传统,为萝岗钟氏历代承传家学之地。


❤推荐理由:

香雪公园里种有大片的梅树,有果梅也有花梅,花梅的话,品种多,每到梅花开的季节,香雪公园里一遍白,香味在公园里的每个角落都能闻到。香雪公园里还经常举行盆景展,展示的盆景都很有名,且品种多样,送给英国女王的盆景就是来自香雪公园的盆景展。

📝个人小tips:

  1. 香雪公园原是一整片的梅林,因开发被马路划开成两大块,一部分在牌坊里面,从停车场往往反方向走即达牌坊,是公园的主景区,在这板块里有一水塘,在这里你可以拍到美丽的倒影。另一块在主景区的外面,是一片相对比较原生态的开放式梅林,更适合拍汉服人像外景👘。

  2. 含泪忠告!早点出行,中午的或者下午时分是人最多的时候,如果碰上周末更多人。

  3. 花期时间不长,要看准时间去打卡,去早了花没开,去晚了花期又过了。

E. 广州梅沙黑利伯瑞书院怎么样主要招生对象是什么

广州梅沙黑利伯瑞书院是由万科与黑利伯瑞联合办学,师资力量,办学环境都是很好,主要招生对象是开设班级:实验班(G7、G8)、G9、G10、G11,招生对象:实验班(G7、G8):香港、澳门、台湾户籍学生,或取得外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的华侨学生,G9、G10、G11:不限国籍学生。

F. 广州的有历史的书院有哪些(如:广州图书馆)

在清代中后期,大约现在的广州越秀区地域内,曾出现过一个全国罕见的书院群,达数百间之多,被专家誉为多层次的教育网络。它曾将书院制度推向高峰,直接造就了当时的文化产业———书坊业,促成了清代广东文化教育事业的复兴与学术的重振。有专家说,广州书院的历史文化价值要重新估计。
清代广州书院规模国内罕见

昨日,《书院》作者黄泳添带着记者寻找古书院遗址。他说:“在清朝以位于现广大路的广州府衙为中心,方圆3.2公里之内,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书院群,规模空前绝后。”

当时高居金字塔尖的是省级官办的应元书院、学海堂和菊坡精舍三大书院。现市二中一带就是它们三足鼎立之地。用黄泳添的话来说,应元书院就好比博士研究生院,要举人才能入读,培养状元级和进士级人才。学海堂的学制仿如今日的研究生导师制,分诗词、古文等四五个专科,学生可自选专业和导师,摒弃八股,注重学术研究。处在中层的是粤秀、越华、羊城、禺山、西湖五大书院,亦是省级官办,需秀才方能入读。培养目标是参加乡试考举人,有上千学生同时入读。再低一级的是府、县级的三大学宫,今市一工人文化宫是广州府学宫所在地,朝天路省委统战部所在地则是南海县学宫,现农讲所是番禺学宫。黄泳添称它们为“党校”,因为它们直接为府衙、县衙输送“官员”。

广州的书院在清朝为什么如此鼎盛?黄泳添解释,从康熙后期开始,广东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更重要的是清皇朝此时已重视科举取士,巩固统治。再加上当时的两广总督阮元带头创办学海堂,选拔人才,编书修志,提倡富商把目光投向文化事业。这都令书院制度在广州历史上发展到一个极至。

书院群造就书坊文化产业

广州人都知道今日大南路有条专营水族业的书坊街,这是清代书院群带旺书坊业的印记。时光倒流100多年,不仅是书坊街,宗祠书院群附近的现教育路南段(当时叫学院前),整条西湖路(当时叫西湖街),北京路步行街(当时叫双门底),处处都见书坊(书店),有案可考的书坊就达百余间,鳞次栉比,在光绪初年更达于极盛,为学子提供了大量书籍。广东也因此成为全国的刻书中心之一。

大小马站书院街今安在?

风雨沧桑,广州清代壮观的书院群如今所剩无几。番禺学宫因其后为农讲所的特殊地位保存得最为完好。此外就是流水井内的庐江书院了,虽然祠堂第一进的头门被一家幼儿园的门面所遮盖,但遮不住其琉璃绿瓦和屋檐下的漆金木雕的精美,东、西、南三厢书房虽作了民居,但整个书院结构依旧。黄泳添说隔壁的考亭书院,虽然大门上的奎楼(书院门楼,又叫魁楼,寓意高中)作为广州现存最高大完整的书院奎楼仍气势不凡,但主建筑早在44年前就被改建成极不协调的三层楼房。庭院一半也盖起平房。

从流水井东行不到百米,就到了大小马站。除了破败的曾家祠、余家祠外,这里的书院已被拆成了一堆堆砖瓦。据说有关部门要在小马站复建部分书院,但不少专家担心,重建的书院能保持古旧的味道吗?现存寥寥五六家书院一定不能再动了,它们是广州书院那段辉煌历史的仅存遗迹。

G. 广州最早的书院,虞苑

三国时期,东吴骑都尉虞翻居广州。他将第五代南越王赵建德的故宅(今广州光孝寺)辟为苑囿,世称虞苑。
虞翻是着名经学家,尤精易学,闲暇之余,便在家中讲学授徒。
史书记载:“(虞翻)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另据记载,虞翻被贬后一直生活在广州,他在虞苑讲学长达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