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州讯息 » 广州市内环路是什么时候建的
扩展阅读
厦门有个什么晋物流 2025-07-19 04:55:24
杭州到香港飞机多少时间 2025-07-19 04:26:36

广州市内环路是什么时候建的

发布时间: 2023-04-23 02:41:22

① 广州内环路那个市长时期建的

内环路工程于1997年12月25日动工,2000年1月28日建成通车。工程进行其间有两任市长。
高祀仁 1991年12月—— 1998年4月

黄华华 1998年4月——2002年9月
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州经济持续快速地增长,交通压力不断加剧,严重影响了广州的城市发展。为此,加快城市交通的发展,就成了迫切需要。1993年,广州市政府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并在1994年6月发布了最终报告辩卖卜,确立了交通发展的策略。其后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与英国MVA公司、柏诚公司、森兰郭斯公司以及英国交通与道路研究所的交通专家共同完成了《广州市中心区交通改善实施方案》,提出“建设连续性、高通行能力的内环快速路”的建议。
工程于1997年12月25日动工,总投资62.88亿元,其中包括世界银行的2亿配碧美元贷款 。共清拆建筑66万平方米,搬迁1.2万居民。 最后于2000年1月28日建成通车。
2010年,内环路进行全线大修工程,包括重铺桥面沥青、更换桥面携穗伸缩缝、改善排水设施以及指示路牌。

② 广园快速路的建设历史

广园路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曾被市民称为“广源路”,有“广进财源”之意。1987年,它被扩建为48米宽的混凝土路,因其始于广州,终于黄埔夏园,所以按首尾命名法,被正式命名为“广园路”。后来,为了方便识别,整条路又被细分成广园东路、广园中路、广园西路。2001年,广园东路以东又建成世颤蔽广园快速线,一直延伸到新塘。因此,所有的地图和路标指示牌,都以“广园”为准。
广园快速路分三期建设,第一期工程建设沙河立交至丰乐立交段(共15公里)。一期工程共有东莞庄立交、五山立交、华南立交、援外仓立交、广氮立交、车陂立交、黄村立交、吉山立交、茅岗立交、丰乐立交等10个立交。一期工程全路有中间8米宽及两侧各5米宽的绿化带,绿化设计突出地方特色,以大色块、大效果的绿化种植为主,路容景观良好。
沙河立交和广园快速路一期工程分别于1999年9月和5月开工,经过广大建设者的艰苦努力,沙河立交主线和广园东路一期工程于2001年6月26日竣工通车。
2001年9月30日竣工的沙河立交系统,被誉为亚洲最大立交系统工程。它西接内环路永福路放射线,东接广汕公路和广园快速路,南接广州大道北,北接广从公路南湖乐园和广从路高速公路出口,大大改变了这一带的交通瓶颈状况。而且由于建设质量好,沙河立交系统工程已被评为广州市优良样板工程及获得五羊杯奖,被推荐参加评选广东省优质工程。
全线于2003年12月开通,全长约47公里,双向六车道,呈东西走向,与广深铁路、广深洞姿公路(107国道)平行,并可舒缓107国道及广深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广园快速路分三期建设,第一期由广州天河区的沙河立交桥开始,至黄埔区的丰乐立交桥止,全长约14公里;第二期由黄埔区的丰乐立交桥开始,至增城市新塘荔新立交桥止,全长约19公里;第三期由增城市新塘荔新立交桥开始,至东莞市中堂镇北王公路止,全长约14公里;广园快速路设有沙河、广园、车陂、黄村、茅岗、丰乐、笔村、南岗、新塘、新新、荔新、塘美、仙村及北王14座出入口或立交桥。其管理公司广园路建设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隶属于广州市市政园林搜州局的正处级事业单位,于2006年4月9日对广园东路二期及延长线顺利实施封闭收费。
号称广州最长城市快速干道的广园快速路,则与内环路、广园路、华南快速干线等主要干道相接。它的起点在沙河地区的禺东西路,向东沿广深准高速铁路北侧布线,经瘦狗岭、省农科院、广州氮肥厂、吉山、黄村、广州本田汽车厂、石化总厂、南岗、增城汽车城、新塘镇荔新路、新沙大道、直至东莞。全线设互通式立交9座,分离式立交11座,中桥10座、小桥涵97座,人行天桥7座以及配套的交通、绿化、照明、公交、环保等设施。
其中西段(南岗以西)25.8公里,双向8车道,宽60米;中段(南岗以东至增城市新塘荔新立交桥)7.8公里,双向6车道,宽46米。
着名的翡翠绿洲楼盘就坐落在广园东快速路与广深高速公路的交界处。

③ 广州内环路是什么时候建

广州市中心区的内环路主体工程于1999年年底建成,总投资62.88亿元。它是广州市改善城市中心区交通和总体环境的综合工程,主要包括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内环及其沿线环保樱雹基设施建设)、交通管理与安全(管理、信号、安全等交通改善)、公共交通改善(公交场站建设、选购公交车辆等)、机动车污染控制、道路维护(购置肆敏施工设备、建立路面管理系统)。技术援助(技术咨询、人才培训等)共6个子项目。其中内环路是工程建设的关键项目,总长26.7公里(包括7条放射线共60公里),是继广州地铁一号线后的最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内环路建设采取在现有主要道路上架设高架路的方式,并设7条联络道与环城高速公路连接。由于要穿越居民住宅密集,其拆迁量超过地铁一号线,达51万平方米,是广州有史以来最大的拆迁工程。内环路是快速干道,路宽50米,基本是高架路,双向六车道或四车道,设计时速50~60公里,全程只需20多分钟。它围绕市中心区,跨越7个区,共设12座立交和11对匝道。内环路的建成,大大改善了广州市市区地面交通状况,市中心区的车速提高了30%~50%,车辆产生的废气减少了一半脊谨,同时提高了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广州市内外环连接道(内环路放射线)是连接内环和外环的快速交通联络通道,可以使内环与外环连成一体,从而形成完善、高效的城市主骨架道路网络系统。它由7个方向的城市快速道路组成,总长度合计35公里。该工程于1999年开工,2003年完成,其中东晓南路放射线、广汕路出口放射线、增槎路放射线、广园至广花路放射线已建成。

④ 广州交通发展详细历史

这是广州的交通发展的蓝图 你去看看 (一)强化区域交通设施巩固广州在全国三大航空枢纽中的地位,最终建成亚太地区大型复合式航空枢纽。构筑广东省高速公路网络中心,珠三角公路客货运输枢纽,型塌虚实现珠三角2小时生活圈。(二)完善城市路网体系打造机动车交通时空圈,保证重点发展区、重要节点进入高快速路网路系衫芦统不超过10分钟,其他地区进入高快速路网路系统不超过20分钟。(三)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内三层、外三层”轨道交通线网将成为公共交通的“主力”:到2010年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将达到250公里左右,内环路以内轨道交通站点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60%以上。(四)公交40~45分钟内贯穿市区。2010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客运机动化出行的65%以上,2020年占70%以上。沿珠江航道设置水上快速巴士。建设36个轨道换乘枢纽,新增55公里公交专用道。(五)提升客运枢纽设施依托航空、铁路资源,建设新机场、铁路新客站、广州火车站和广州东站4大一级客运枢纽。(六)中心区货运站场迁到城区边建设空港、黄埔、南沙三大国际物流园区以及花都、白云、增城、番禺、芳村五大区域物流园区,建设白云、大朗、沙太、长安、黄埔集装箱、市桥、从化、增城8大综合性货运站。(七)新增25万个小汽车停车位2005年底广州市新七区合法标准泊位达到22万个。规划到2010年,十区(中心组团)新增小汽车停车位25万个,小汽车停车位总数达到53万个。(八)行人过街更安全舒适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完善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设卜燃施。2010年前,规划新建立体过街设施60余处,提高过街安全性。(九)内环路内所有路口均有自动信号灯到2010年,完成全市90%定型通车路口的标志标线设置和信号管理;内环路内所有路口均纳入交通自适应信号控制系统。(十)亚运期间运动员30分钟内到赛馆市区观众到达市区范围内的场馆出行时间不超过60分钟

采纳哦

⑤ 广州十大邪地都在那里

1、荔湾广场:位于广州市最繁华的黄金地段下九路,是一个集居住、饮食、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群楼。

4、广州无名村:广州有一个无名村,一直有着流传着“老树挂死猫”的故事,据说这让村子里阴气重重。该村据说是在仁和附近,旁边还有一个地名叫太阳岛的,总之就是从旧机场那条路去的。

5、死仔坑:据说在上个世纪90年代,此处掩埋了很多在混战中死去的婴儿。1951年,广州市民政局在“死仔坑”前立了一块石碑,名为“帝国主义的罪证”,以警后人。

⑥ 广州内环路简介

1、内环路是一条闭合的环路,没有所谓的起点终点。
2、从最西路的西场起,经过的地方包括:省汽车站、市汽车站、广州火车站、越秀公园北门、广州电视台、恒福路、动物园、省人大、东山口、江湾桥、前进路、工业大道北段、人民桥、黄沙、沙面、南岸路、中山八路等。
请参考地图。网络地图

⑦ 广州内环路简介

广州内环路(Guangzhou Inner Ring Road),是位于中国广州市中心的一条环形快速路,A线为为逆时针行车,B线为顺时针行车。全长26.7公里,其中高架路20.26公里,大部分路中绝贺段是卖派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总投资62.88亿元。全线共设有74个出入口。并有7条放射线与广州环城高速公路相连接。由于其环绕广州市交通拥挤、人口密集、商业活动繁荣的城市中心区域,因此内环路是广州极其重要的交通干线宏辩。

⑧ 广州中山路的历史

广州的中山路象中国许多城市的传统商业街一样,饱经历史的沧桑变革。根据历史记载,越秀区是古城商都发祥地,中山四、五、六路一带是广州最早的商贸区。在繁盛时期,这里集中了全市70多家老字号店铺。放眼远望,两旁骑楼店铺招牌密密麻麻,老店鳞次栉比,一派繁华商都的气象。历经岁月的洗礼,这里的老字号,一度成为了广州的代名词。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山四、五路仍有20多家名声远播海外的老字号,包括建于干隆初年的致美斋酱园,道光五年的三多轩,咸丰末年的新以泰,光绪年间的孔旺记、沧洲腊味店、惠如楼、妙奇香,还有大学鞋店、艳芳照相馆、李占记钟表店、新大新百货公司、新陶芳大酒家、一乐也理发店、华北饭店等在全国都颇有名气的老字号。中山路上的商铺、食肆随着南越王国、秦、汉等朝代至今那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更新,商业历史悠久,传统商业、手工业丰富。
早在两千年前,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派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广州(过去称番禺),攻占三年,终于一统岭南。不久秦二世昏庸无能,终将江山送到刘邦的手中。当时任秦朝南海郡尉、统掌岭南的赵陀侍机而动,实施民族政策,于公元前204年建立了南越国。南越国存在93年,共历五主。南越国宫署就是当年南越国五代君主居住的宫殿。御花园就是他们闲暇游乐、舞f歌台之所。
中山路在清代是通衢大街,横贯城厢东西以惠爱为名,由西门口至大东门分为十约。1919年开筑道路,定名为惠爱东、中、西三路(今中山四、五、六路),长2.491公里。1921年向东开辟大东路(今中山三路),1925年筑成百子路(今中山二路),两路共长1.735公里。后再向东修筑至杨箕村的中山公路(今中山一路),长2.135公里。初期,路面均为砂石或泥,1923年后陆续改为沥青路面。西门口以西也修筑了一段,因抗日战争停工,路面破烂不堪,被市民称为烂马路 。
建国后,中山七路西门口至高基段几经改造及开辟、扩展,后又继续扩延至荔湾北路,全路长1.56公里;再向西修筑中山八路,直抵珠江大桥东广场,长2.3公里,宽26米,于1960年6月完工。60年代扩宽了中山一路。80年代中山八路也进行扩宽,快车道改建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建成三块板式分流道路。1987年在原广九铁路东山口至梅东路段的旧路基上建成一条平行的道路,并入中山一路,作为由西往东单向行驶。1991年4月30日至9月30日,中山二路执信路口至东川路口,长566米路段,将原来宽14米扩宽至36米的三块板式水泥混凝土路。工程总投资324万元。1995年至1998年随着地铁一号线在中山路的站场和上盖物业的建设与开发,同时对路面进行扩宽,1999年3月前将该工程路面恢复。1998年内环路中山一路段开工,随后中山一路进行扩宽,其中梅东路至杨箕段于1999年5月扩建完工,并建成长210米,宽16米的绿化分隔带,成为中山路整治工程中又一亮丽新景点 。
1998年9月2日,广州中山四路儿童公园的隔壁,原市文化局、后是拆迁工地门前,张贴着广州市人民政府的一张通告,宣告这一带共4.8万平方米的范围是“南越国宫署遗址文物保护区”,今后未经批准不得动土。

⑨ 广州内环路是谁想出来的

张靖。广州内环路是位于中森梁国广州市中心的一条环形快速路,A线为为逆时针行车,B线为此缓运顺时针行车。全长26.7公里。根据《广州市中心区交通项目》资料显示,广州内环路是由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张靖的想哪局法,并由张靖参与设计。广州内环全线共设有74个出入口,并有7条放射线与广州环城高速公路相连接。由于其环绕广州市交通拥挤、人口密集、商业活动繁荣的城市中心区域,因此内环路是广州极其重要的交通干线。

⑩ 广州市交通堵塞问题

堵车,相信每个在广州待过的人都深有体会。其实从2000年以来,广州的交通状况就是大家的一块心病,尽管政府绝非“不作为”,修路修桥修地铁,但无非是这里不堵变那里堵。究其原因,广州城市中心的周边扩张趋势和车流增加的速度太快,看来治理交通拥堵的道路会很长很长。

政府一直在努力

1999年底广州汽车保有量为34.8万辆,从2002年开始以年增20%的势头增长,至2007年突破100万辆。广州市民也早就发现塞车已经是很日常的现象了,市政府也很重视,一直出台各类政策、措施来解决交通问题,其中一个手段就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交通管理部门先后在东风路、广园路、解放路、天河路、天河北路、环市路等主干道设置了公共汽车专用道,合理调整了中途站点,提高了公交车的运行速度。继1999年6月28日地铁1号线全线正式通车后,2号线、3号线及4号线逐步建成并已在运营中,这已经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广州交通,但还是无法满足增长的交通需求,所以广州地铁的大规模扩建一直在进行。

于2000年1月28日全线建成通车内环路高架工程全长26.7公里,总投资约为78亿元的内环路着实分流了市区内的车流;实施快速处理交通事故的措施、禁摩的举措等也改善了交通拥堵情况;从去年11月起,市中心城区限制货车通行的范围扩大,内环路及其放射线全天禁止 1.5吨以上货车通行,这一措施的出台也使得交通顺畅了不少。此外停车费的上涨对于解决拥堵问题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但大型市政工程占道施工的现象依然存在,据统计,至6月30日在施工的道路施工点共101个。其中中山八路和环市路的部分路段在修地铁,广州大道这些路段车流都较多,施工点会对行车造成较大的影响。一方面,施工的过程往往会占了车道,比如天河东将绿化带拆除是目前天河东堵塞的原因,黄埔大道一些老化路面也在重新翻修,拥堵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修路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善拥堵状况,所以市民出行时最好是绕道而行或者多点耐心,在暂时的不便之后就可以享用顺畅的交通了。机场路在建成之后就十分拥堵,在修建机场高速时,机场路拥堵现象更为严重,但2007年机场高速全线开通后,机场路的道路情况终于好转。而近几年来机场路附近开发了南航新村等多个住宅小区,人口稠密,机场路的拥堵现象又“卷土重来”了。

车流增加是拥堵继续的根本原因

在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民意中心于2008年1月开展的“广州道路交通状况公众评价调查”结果出炉。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67.0%受访市民表示近两年来广州道路状况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市民对广州道路状况的满意度仅18.2%,不满意度达35.9%。结果显示,近年来广州塞车现象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更为严重,成为目前道路状况的突出问题。

道路交通设置不合理、红绿灯设置失当、道路施工时机不当、公交车不守规矩等也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而“广州道路交通状况公众评价调查”显示出,造成塞车问题的最重要原因是人流、车流量的增加。广州城市的人口及车辆增加的速度太快,现有的交通设施和道路满足不了需求。天河路是商业中心,不管是工作还是娱乐,很多人都会选择来这里,上下班时间和晚上的车流就算不拥堵,也很难做到很顺畅。一旦体育中心有演唱会,天河路附近总是呈现瘫痪的状态。而内环路是为了解决路面拥堵问题而建的,在无红灯、无行人的高架桥上,车流也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状况,最大的原因莫过于车辆增多,把拥堵症状“传染”给了内环路。

市中心区域扩张也是一大原因

有分析人士认为,广州城市扩张呈现“摊大饼”的局面,造成城市的“膏药式”发展,带来了交通、环境等许多的城市问题,形成了历史欠账。不过不管广州道路承载能力是否做好了准备,广州市中心向东、南、西、北三个方向快速扩张已经是一个事实。

这种高速扩张自然会带来广州市民向这四个方向的迁移,无论是上班还是居住,这种移动就必然需要借助道路交通。因此,广州大力发展地铁,但私家车的保有量亦大幅提升,很多人宁选择住远一点,把省下的房款拿来买车代步。比如黄埔大道的员村生活区、机场路向北以及番禺区等,这几年来开发了不少楼盘,形成了新的生活、商业服务核心区。虽然配套设施也跟着扩张,但是交通设施不是一天建成的,市中心区域扩张的速度大大超过交通设施升级速度的话,交通拥堵的状况是可以想象的。

路况直击

原来很堵,现在不堵

火车站

火车站周围路段一直是堵车的“圣地”,特别是逢年过节、寒暑假的时候,火车站广场上挤满了人,马路上的车挪着走。但从2000年内环路投入使用,地铁二号线也在2002年底开始运营后,火车站周围的车流可以上高架桥,人流可以“转战”地下铁,地面公路的压力有所减轻。

天河路

天河路及周围是广州的商业中心,附近有暨大师大华工等学校,还有太平洋电脑城、天河城、正佳、天娱广场等商场,聚集了大量的上班族和消费者。过去上下班时间不塞车是怪事,周末也会很堵,但龙口西、龙口东自2005年变成单行道后,车辆被分流,岗顶一带的天河路段塞车情况有所好转。而地铁3号线在2006 年12月开通了经天河路的多个站点,这彻底改善了天河路拥堵的情况———分流了逛街、上班的行人和大批游客,路面交通压力大大减小。另外,岗顶和天河路口两个大路口的红灯位拥堵情况减轻的一个原因是———安排了交通协管员维持秩序,禁止绿灯时行人乱过马路,加快了车流的通过速度。

机场路

机场路在2005年之前也是有名的拥堵路段,车主王先生回忆到,“以前赶飞机得提前一个多小时出门,因为只有机场路是通向机场的,没有其他选项,一旦机场路塞车就惨了。”解放北到机场路路段,随着机场的搬迁及地铁的开通,拥堵现象已大大减少。机场路南向北边路段以前修建机场高速时,也堵了好久,但现在地铁和机场高速路已经覆盖,并开通了一条从机场路到白云大道的新路,彻底扭转了机场路拥堵局面。但近一年来,随着城市的建设扩张和机场搬迁,机场路附近开发了不少商业楼盘,形成了多个居民区,而居民增多自然引起车辆增加,使得交通压力增大,拥堵现象现在又开始机场路某些路段出现,不过主要是上下班时间。

原来不堵,现在堵了

内环路

内环路在2000年刚建成的时候确实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广州的交通拥堵状况,但是随着广州的车辆增多,越来越多的车选择走内环路,且路上比较多车道改变,三道变两道,或急转弯的地方,这样很容易影响车速,而且也易引发事故导致“大塞车”。比如内环路黄埔大道往火车站方向路段很多都是三车道变为两车道,还有很多急弯,而这里车流量非常大,因此拥堵就是家常便饭。

内环路途经市中心,由于地面道路拥挤,且内环路上没有红灯,去市中心的很多车辆都选择上内环路,而过多的车涌上高架桥只会形成新的拥堵,但车一旦堵在上面想下来就不容易了。今年6月1日起,总投资约5600万元的内环路交通监控系统正式试行,每小时限速60、40、30公里等。据统计,若内环路车辆速度过快,在容易造成事故的同时还会造成内环路与地面车速不匹配,导致内环路的出入口及市区繁忙路段成为交通阻塞点,从而降低整个城市道路的通行效率。因此,启动这一系统之后,车流速度降下来,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便会下降,出入口拥堵情况也应该会缓解。

长堤大马路

有“广州外滩”之称的长堤大马路、沿江路一带最近几年许多酒吧生意都十分红火,酒吧密集的路段都是单向车道,很多车要绕路才能到达目的地,而且不少出租车在酒吧门口上下客、私家车在酒吧门口泊车,这些车停停走走很容易在狭窄的路上造成拥堵,加上长堤大马路目前封闭了一条车道修路,就是在比较火爆的几家酒吧附近,因此影响了车流的顺畅行驶。这里凌晨一两点酒吧散场的时候,车流人流还是让长堤大马路不堪重负。

番禺迎宾路

广州城市中心向东南方向稳步推移,番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楼市的发展尽得天时、地利之先机。番禺迎宾路附近最近两年的楼盘增多,如华南碧桂园等小区。居民和私家车出入住宅区,经常要从迎宾路通过,也造成交通拥堵现象。而在市政规划中,番禺未来的居住人口将达到500万。

黄埔大道

目前正在进一步扩展的黄埔大道分流了天河路大部分车,缓解了天河路堵车的压力,但随着车辆的增加,特别是从是市中心区去广州东边的车流增多,这条路的拥堵情况越演越烈。许多车从黄埔大道上下内环路高架桥,往番禺的车也经常从此经过上华南快线,黄埔大道旁的员村生活区在广州东开发后近年来也增加了不少居民,由此不难理解黄埔大道双向的压力,上下班时间经常塞车。家住员村的黎小姐说,“员村这边还没开通地铁,不管去哪都得挤公车,很麻烦,而且经常塞车,真希望地铁快点修到我家门口。这样就不用在黄埔大道堵上一个多小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