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广州南沙区三姓围村属于什么镇
旧镇啊,和附近好几个村都是旧镇的。
2. 我男朋友姓“三”,哪位高手知道“三姓”的来源
三姓即叁姓的简写。
叁姓是个极为冷僻的姓氏。
单一来源:源于地名,出自满族古居地叁牲,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叁牲,为古女真族居住故地名称,即今黑龙江省伊兰市,曾一度为沙皇俄国所霸侵。
三牲,是指东北地区各民族的三宝,即马、犬、鹿,以其名合命城名。其地原住居民多为女真族、蒙古族和鄂伦春族,亦有少量赫哲族人。
东汉朝中叶至唐朝时期,大批汉族人开始迁居该地。其地女真族、蒙古族人多有以居地名称为姓氏,称叁牲氏、叁布氏,后有省文简化为汉字单姓者,称叁氏。再后有简文为三氏者。
3. 明天从广州南沙三姓围村去深圳要不要隔离
目前从广州出发去往外地,不需要隔离,但需要核酸检测 。
6月6日上午最新消息:离穗出省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6月6日,广州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第17号)》,明确离穗、出省的人员,需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48小时内阴性证明要求自6月7日12时起实施)。
4. 当今我国广东省十大姓是那十大
一 陈姓
陈姓在潮汕人口超过10%,在澄海甚至超过20%,在湛江市区也超过10%,在广东的比例应该超过了8.5%,接近9%(考虑到在广州、粤北、客家等许多地区比例只有7%左右甚至更低).
二 李姓
李姓在茂名是第一大姓,比例达到10%(如电白、化州,原茂南区则不如陈姓),另外还是鹤山、怀集、梅县、五华等地的头号大姓,在潮汕地区总体比例只有6%,在全省来看应该有7.5%左右.
三 黄姓
黄姓在很多地方都是第三大姓,不过在台山这些地方有着极高的比例,全省应在6%-7%之间。
四 张姓
张姓在粤语地区普遍比例不高,只有2%-5%之间(如中山只有2%-3%,在高州超过5%算较高的了,据说在开平更是前两大姓),而在潮汕地区张姓有4%-5%的比例,张姓在粤北、粤东北的客家地区是五大姓之一(陈李张刘黄),在大埔、蕉岭等地普遍有5%以上的比例,个别地区达到7%以上,就全省来看张姓大概有4.5%左右,稳坐第四位.
五 梁姓
梁姓是纯粤语地区的前四大姓(陈李梁黄),特别是肇庆、云浮地区的超级大姓(我们要留意这正是粤语的发源地),在至少两个县是第一大姓,还有几个县是第二或第三,比例超过6%个别县甚至达到10%!
另外在顺德、中山、新会、高要梁姓都是第一大姓超过10%,同属粤语区的茂名梁姓也普遍在4%-6%之间,即便在雷州话地区的湛江梁姓也是大姓,但因为梁姓在潮汕、客家地区的比例偏低(普遍只有1%),所以在全省的比例只能在张姓之后,大约在4%-4.5%之间.
六 林姓
林姓和梁姓正好相反,是东多中少,林姓在潮汕地区排第二,达到8%左右,在其他地方相对较少,普遍不到3%(在新会及个别县超过5%),就全省来看总人口和梁姓相仿但还要略少.
七 刘姓
刘姓是客家地区五大姓之一,在兴宁、南雄等地人数极多,超过6%,在广州的粤语区前五名不入,但一到客家人多的增城马上就成了第二大姓(陈姓当地最多),另外在个别粤语区也有很好的表现如高州,不过由于在珠三角、粤语区及潮汕片的比例偏低,全省人口比例应该接近4%但不如梁林多.
八 吴姓
吴姓是南方大姓,在粤语、客家、潮汕等地普遍都有超过3%的比例,在中山甚至排到了前三,但由于超过4%的"超级仓库"不多,所以人数还不如刘姓多。这是第四到第八大姓的排位.
九 杨姓
杨姓在全省各地普遍都有超过1.5%的比例,而潮汕、客家更超过了2%到3%,在如电白(6%第三大姓)和翁源等地比例更高,总体应该超过2%.
十 罗姓
罗姓在粤语、客家地区普遍有超过1.5%甚至3%的表现(部分地区更多),但很难超过2. %的人口比例.
(4)广州三姓如何扩展阅读: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注“贵者有氏”: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如智姓),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
姓氏: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
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
资料参考:网络-姓氏
5. 有没有姓三的
有姓三的。
三姓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桓公子御说,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宋国有个国君叫子卿,原名叫子御说,是宋湣公(宋闵公)子捷之弟。周庄王姬佗十五年(宋湣公十年,公元前682年),大夫南宫长万因受到君主戏弄和侮辱,忿杀宋湣公,立公子子游为君。
其他诸公子借曹国军队反击,杀公子子游,立公子子御说为君,是为宋桓公。宋桓公这个君主的宠妃特别多,生有七个儿子:子兹甫、子目夷、子三种、子四鱼、子五荡、子六鳞、子七肸。
一直到周襄王姬郑元年(宋桓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51年)春天,宋桓公病逝,由长子子兹甫继位,也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二、愚仁宋襄公。
在宋桓公的第三子子三种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齿序名字为姓氏者,称三氏、种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5)广州三姓如何扩展阅读
三姓名人:
1,三继堂
1936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同济大学、郑州大学兼职教授。
2,叁布·拉诺日布
叁布·拉诺日布(公元1954~今),蒙古族;内蒙古扎鲁特旗人。着名当代民族艺术理论家。内蒙古哲里木盟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1980年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蒙文系,1971年在哲里木盟扎鲁特旗乌兰牧骑当演员,1987年从哲里木盟群众艺术馆调到哲盟文学艺术研究所。
系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哲盟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等。
6. 广州石牌村的姓氏
姓氏状况及来源
石牌村在几百年发展历史中,一直是多姓氏的村庄,其中以池、董、潘姓的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85.4%,其次是陈、冼、及其他姓氏。
董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相传该姓为帝舜赐名。汉代时已有董姓后裔南迁到广东,现石牌村的董姓人,最近的祖根在南雄珠玑巷,于南宋咸淳年间来广东永泰乡董村。
池姓先民原是殷商之民,淹池是池姓先民的发源地,在漫长风月中,社会屡经变乱,池姓一部分人南迁,约在元末年和明朝初期才到广东定居于永泰乡蚬壳墙,比董姓来这里稍晚。
潘姓最早源于周朝时期在楚地中有一个潘邑,约在唐朝期间,南下福建广东,后也迁南雄的珠玑巷,在宋末元初的时候有从珠玑巷到广州石牌地区。池、董、潘三姓后裔迁到石牌地区定居,从毗邻而居到成为一个村。
多姓氏的村社关系
石牌村在城市化进程中是由乡村行社区向城市社区过渡,而石牌村作为社区,在历史上 形成以下几个显着的特点:①姓氏中几大姓氏人口占总人口绝大多数;②几个大姓氏人口聚集一村,历史长达数百年;③姓氏之间关系较为和谐。他们在长时期聚居的历史过程中相互之间未有产生过严重的宗族纠纷的事件,而是共同联系和互相尊重。表现在村庄内部权力配置也是比较稳定和协调的。村干部、村权力核心没有被一姓把持,领导权力的授权和履行也没有因姓氏宗族关系的障碍而发生困难。
石牌村地处大城市广州市郊,由于长期以来受城市文化观念的影响较多,石牌村各姓氏的宗族组织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是管理宗祠田产,寻根祭祖。因此宗族组织一方面在权力分配上起协调作用,另一方面又没有与当时行政权力产生分庭抗礼的状况,而是起协助作用。
7. 广东什么姓氏最多...
广东什么姓氏都有,最大的姓有四个,陈、林、李、黄,广东四大巨族,分布广东:粤东,粤西、粤北、粤中珠三角全省及三大民系到处都是大姓,讲下四巨姓特点各有所长,(1)陈姓:南方巨姓,是称广东最多人口的姓氏,旧广东七二县都是多为大姓,也是广东分布最广的姓氏,还在广州省府建陈家祠,这代表着陈氏在广东最大家族人口最多的意思,称为:广东陈、最多人,即人口第一大姓。弱点就是广东历史上从未有出过状元和榜眼,缺乏分量级人物,陈姓可称为广东第一大姓即系人口最多,广东陈姓综合全省第一优势有以下几点,(1)陈有广东省人口第一大姓,(2)陈有广东省第一祠堂陈家祠,(3)陈有广东省第一大村乡,就是大长陇村委会一姓陈有4.5万人,广东陈可能还有一二点吧,以上是陈姓综合全省第一的优势。(2)林姓:南方巨姓,广东巨族,也是全省分布广泛及三大民系为巨族,广东林姓:粤民系珠三角地区林姓:是十大姓氏之一,粤北地区林姓:也是十大姓氏之一,粤东客家地区称为客家十大姓氏,潮汕巨族称号:陈、林、蔡,天下半,粤西巨族称号:陈、林、李,打人冇识死,广东集族且居规模最大姓氏,揭西钱坑镇和周边几镇连绵大规模主姓林,约三十个村委会一姓或林占多数叫主要姓林连连绵绵姓林成大片、范围极广、人口众多、现本地林姓人口十几万人,还不计外迁,广东没有一个姓氏规模比林大的、这是第1点(林姓是广东省姓氏规模第一大姓),还有广东历史上有揭阳林半县之称,历代揭阳县县长直至民国必须为林姓做,这一点在广东其他姓氏也是没有的,这是第2点:(林姓是广东第一士族),广东历史上科举状元最多的姓氏,三状元一榜眼,文状元,林大钦、林召棠,武状元,林德佣,文榜眼,林彭年,单:三状元一榜眼、在广东历史上没有任何姓氏能够比林姓多,这是第3点(林是广东第一望族)广东历史上林姓还有很多大官、贵人、名人、也极多的是人才百出的姓氏,明朝植民第一人,明朝海上霸主,林阿凤、四万军队曾多次攻打菲律宾、和多次大规模植民东南亚各国,林道乾四千兵马,败后带二千多人移民泰国北大年地区还当大官,这点在广东为较早、较多、较大规模移民,其他姓氏没有如此厉害的,这是第4点(林姓是广东历史上移民第一大姓),也是现代海外华人第一大姓的原因,广东省历史上最大㭜斗:广东陈林械斗,结果林姓赢,证明林姓是广东最惹不起的宗族,这是第5点(林姓是广东历史上第一恶姓),广东一姓镇,揭西钱坑镇,是广东省唯一姓氏最纯正的镇达到99%都姓林有46000千多人,是一镇一姓一祖宗的姓氏大镇,这是第6点(林姓是广东第一最纯姓氏镇)第7点是广东省揭阳市地区市姓氏人口最多达100万人姓林,这个我发觉广东没有一个姓氏能够在一个地区市内拥有100万的姓氏人口,这个在全广东省计应该只有林姓有的,以上为全广东省综合第一的林姓优势,以下为综合第二,有广东省第二祠堂之称的林家庙,仅次于陈家祠,林姓有广东省第二祠堂,林家庙地址新会区罗坑石咀乡,广东林姓宗族基本人口数据分布如下,单揭阳地区100万,还有潮州、汕头两地区共有100万左右,潮汕地区共200万林姓左右,加汕尾地区,有60多万姓林,即整个粤东福民系计260万,还加粤东梅州、河源,两地区的客家民系有四,五十万的林姓,整个大粤东地区:共300万林姓,珠三角粤民系林姓最少有100万以上的,分布在,肇庆20万左右,江门20多万,广州15万,佛山10万,中山、珠海10万,惠州20多万,东莞、深圳10万,为珠三角地区最基本数据,粤西地区比珠三角还要多的,有100多万,粤北地区还有几十万姓林,整个广东省总计:粤东300+珠三角100+粤西100+粤北几十万,等于广东五百几万人姓林,在广东林姓仅次于陈姓,相对也不会少于李姓和黄姓二姓的,广东林姓人口众多,样样都比较突出是最了不起的姓氏,广东林姓综合全省第一优势综合和其他姓氏作对比的话,林姓是广东省最牛的姓名。以上可网络证实,或可实地考察证实。(3)广东李姓:布片各县市,较为常见,广东曾经:粤民系有无李不成村的说法,粤东、粤西,粤北,及珠三角,都是大姓,李姓人口数百万,有客家武状元李威光,及其它人物,广东李姓是前几名巨姓,广东望族,也不得了的,(4)广东黄姓:分布广泛,到处县市都是有排名的姓氏,东、西,北,及珠三角地区成大姓,黄姓人囗数百万,广东历史上有文武两状元,即黄仕俊、黄仁勇,是人才百出的姓,可称为广东第二望族,广东黄姓也了不起。以上四姓是广东最大的姓氏,广东四大巨姓。
8. 广东客家三大姓是什么
广东共有275.5万吴姓人口,占广东人口的2.5%。吴姓是南方大姓,在粤语、客家、潮汕等地普遍都有超过3%的比例。目前中国吴姓人口为3300多万,是中国第七大姓。
杨广东共有203.71万杨性格行为上可简单判断:广府人注重生活品质,与世无争;潮汕人抱团经商,不问政事;客家人读书从军从政。
客家地区(Hakka area),是梅州、惠州、河源、韶关 、深圳、龙岩、三明、赣州 、贺州、桃园、苗栗、新竹所辖区域的统称,在文化、民俗、语言上相近相亲,属中国客家文化区, 是客家文化形成、传播与传承的“主产地”与中心地带。
一般认为梅州、惠州、河源、韶关、深圳、龙岩、三明、 赣州 等客家人最主要的发源地及集中地 ,是客家民系发展演化,并逐渐形成一个具有比较独特的客家方言、风俗习惯及文化心态的稳定的客家民系的重要地区, 其中惠州、梅州、赣州和汀州 被称为客家四州。滨海客家深圳。
中国有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19个省185个市县,其中客家人占95%以上的纯客县50个,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地方是赣南、闽西、粤东、 粤北和珠江口东岸。 范围包括五江流域(赣江、汀江、梅江、东江和北江流域)。
另外珠三角、闽南、赣北等地,也有大量客家原住民分布,这里分布着不少非纯客家县。如深圳保存下来的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其原住民就是客家人。
据统计,全球约有 8000 万客家人。其中约
5000 万人分布在中国的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海南等 19 个省的 180 多个市县,仅广东省本地客家人数已达 2500
万左右,占广东本地族群的三分之一。
约 1500 万人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美国等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
9. 广东十大姓是什么
广东十大姓
一
陈姓
陈姓在潮汕人口超过10%,在澄海甚至超过20%,在湛江市区也超过10%,在广东的比例应该超过了8.5%,接近9%(考虑到在广州、粤北、客家等许多地区比例只有7%左右甚至更低).
二
李姓
李姓在茂名是第一大姓,比例达到10%(如电白、化州,原茂南区则不如陈姓),另外还是鹤山、怀集、梅县、五华等地的头号大姓,在潮汕地区总体比例只有6%,在全省来看应该有7.5%左右.
三
黄姓
黄姓在很多地方都是第三大姓,不过在台山这些地方有着极高的比例,全省应在6%-7%之间。
四
张姓
张姓在粤语地区普遍比例不高,只有2%-5%之间(如中山只有2%-3%,在高州超过5%算较高的了,据说在开平更是前两大姓),而在潮汕地区张姓有4%-5%的比例,张姓在粤北、粤东北的客家地区是五大姓之一(陈李张刘黄),在大埔、蕉岭等地普遍有5%以上的比例,个别地区达到7%以上,就全省来看张姓大概有4.5%左右,稳坐第四位.
五
梁姓
梁姓是纯粤语地区的前四大姓(陈李梁黄),特别是肇庆、云浮地区的超级大姓(我们要留意这正是粤语的发源地),在至少两个县是第一大姓,还有几个县是第二或第三,比例超过6%个别县甚至达到10%!另外在顺德、中山、新会、高要梁姓都是第一大姓超过10%,同属粤语区的茂名梁姓也普遍在4%-6%之间,即便在雷州话地区的湛江梁姓也是大姓,但因为梁姓在潮汕、客家地区的比例偏低(普遍只有1%),所以在全省的比例只能在张姓之后,大约在4%-4.5%之间.
六
林姓
林姓和梁姓正好相反,是东多中少,林姓在潮汕地区排第二,达到8%左右,在其他地方相对较少,普遍不到3%(在新会及个别县超过5%),就全省来看总人口和梁姓相仿但还要略少.
七
刘姓
刘姓是客家地区五大姓之一,在兴宁、南雄等地人数极多,超过6%,在广州的粤语区前五名不入,但一到客家人多的增城马上就成了第二大姓(陈姓当地最多),另外在个别粤语区也有很好的表现如高州,不过由于在珠三角、粤语区及潮汕片的比例偏低,全省人口比例应该接近4%但不如梁林多.
八
吴姓
吴姓是南方大姓,在粤语、客家、潮汕等地普遍都有超过3%的比例,在中山甚至排到了前三,但由于超过4%的"超级仓库"不多,所以人数还不如刘姓多。这是第四到第八大姓的排位.
九
杨姓,
杨姓在全省各地普遍都有超过1.5%的比例,而潮汕、客家更超过了2%到3%,在如电白(6%第三大姓)和翁源等地比例更高,总体应该超过2%.
十
罗姓
罗姓在粤语、客家地区普遍有超过1.5%甚至3%的表现(部分地区更多),但很难超过2.
%的人口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