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州讯息 » 广州什么族
扩展阅读
广州猪杂饭多少钱一斤 2025-08-03 02:19:31
天津抽鞋怎么 2025-08-03 01:59:29

广州什么族

发布时间: 2022-06-10 03:25:04

1. 广州有没有少数民族

广州是一个多民族散居的大城市,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从1990年到2003年的10多年间,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由2.3万增加到13.89万,少数民族成份由42个增加到52个,加上流动人口,广州市的少数民族人口超过20万人。其中,回族和满族是广州世居的少数民族。增城市正果镇畲族村是本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有67户,324人。

广州现有少数民族群众团体10个;在职少数民族干部2300多人,共来自35个民族成份,其中副局级以上干部9人、副处级以上干部74人,获高级职称的120人、中级职称的500人;少数民族省人大代表6人、省政协委员3人、市人大代表9人、市政协委员15人、区(县级市)人大代表27人、区(县级市)政协委员56人。

2. 广州荔湾区属什么民族

摘要 荔湾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西部,东与越秀区相连,北部、西北部与白云区水陆相通,西部与佛山市南海区接壤

3. 广东省有哪些少数民族

主要有壮族、瑶族、畲族、回族、满族等。

1、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着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分布在中国南方的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

2、瑶族

瑶族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瑶族人自称“勉”、“金门”、“布努”、“拉珈”、“炳多优”等,因经济生活、居住地区和服饰的不同,又有30多种称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瑶族除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还有大大小小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30多个,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有盘王节、仁王节、赶鸟节。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是瑶族最为隆重的节日,它是瑶族人民纪念祖先的盛大传统节庆。

3、畲族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传说畲族的祖籍是广东潮州。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宁、广东、江西、安徽等省,多数与汉族杂居。

1984年6月30日建立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重视祖先崇拜,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为祭祖日,信奉鬼神。“三月三”是畲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亦称“乌饭节”。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每个节日吃什么都有一定的传统习惯。

4、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西辽迁入黄河流域,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

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5、满族

满族主要分布在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回族居第三位。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3)广州什么族扩展阅读

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密度与内地沿海汉族地区比较,差距悬殊。例如,少数民族聚居的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1.8人。

两个特点:

第一,小聚居和大杂居。少数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各省、自治区。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200多个民族乡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但在这些地区又都杂居着不少汉族,其比例也相当高。

第二,分布范围广,但主要集中于西部及边疆地区。全国拥有56个民族的省区有11个,占全国31个省区的35.5%。尽管少数民族分布范围很广,但其人口仍主要集中在西部及边疆地区。我国陆地边境线全长2万多公里,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地区。

4. 广州大多数人是什么民族

大多是汉族,但根据统计,56个民族在广州市是齐全的

5. 广州有什么少数民族

广州有55个少数民族。

截止到2015年,广州有少数民族人口71.8万人,分属55个少数民族。其中,户籍少数民族人口8.8万人,非户籍少数民族人口63万人。我国官方记载的56个民族,汉族是多数人口民族,少数民族有55个,也就是说广州各地生活着我国所有的民族人口。

(5)广州什么族扩展阅读:

广州警方正式开通广西、内蒙古、新疆、西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工作。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仍需申请人回户籍地办理。

广州警方提醒,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工作需满足一定条件,具体的办证手续和办证地点请办事群众登录广州金盾网、“广州公安”微信公众号、户政业务智能咨询预约平台等查阅,也可拨打12345政府服务热线咨询。

6. 广州属什么族

汉语!!!!!

7. 广东省有哪些族

广东是一个民族成份齐全的省份。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广东省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27万人,占广东省总人口8642万人的1.47%,其中壮、瑶、土家、苗、侗等5个民族人口有1061537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6%;而保安、德昂、珞巴、裕固、塔塔尔5个民族人口较少,共有49人,只占广东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0.0038%。广东省有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乳源瑶族自治县3个民族自治县和连州市三水、瑶安瑶族乡、阳山县秤架瑶族乡、始兴县深渡水瑶族乡、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东源县漳溪畲族乡等7个民族乡。广东省127万少数民族人口中,户籍人口约60万人,其中分布在3个民族自治县和7个民族乡的约20万人,居住在城市的约10万人,其余30万人散居在50多个市、县的380多个村委会;外省来广东务工、经商和从事其他各种活动的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约67万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江门、中山、惠州等大中城市。

8. 广东人主要是什么民族

广东省是56个民族成分齐全的省份,汉族人为主。

少数民族人口461.7万人(此数据来源于公安统计),占全省总人口的2.99%。

世居少数民族有壮、瑶、畲、回、满族。

壮族主要分布在连山、怀集、廉江、信宜、化州、罗定等县(自治县、市);

瑶族主要分布在连南、连山、连州、阳山、英德、乳源、乐昌、仁化、曲江、始兴、翁源、龙门、阳春等县(自治县、市、区);

畲族主要分布在乳源、南雄、始兴、增城、和平、连平、龙川、东源、丰顺、饶平、潮安、海丰、惠东、博罗等县(自治县、市、区);

回族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珠海、肇庆、汕头、佛山、东莞等市;

满族主要分布在广州市。

(8)广州什么族扩展阅读:

广东的汉族居民,主要可分为广府、客家与潮汕三大民系。三大民系的形成,是中原汉族与岭南土着长期融合的结果。这种融合早已有之,而较大规模的融合则始于秦征岭南,经过两晋、两宋、明末三次移民高潮(来自中原地区,还包括楚、吴越、闽等岭北地区),逐渐形成了三大民系。

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三大民系的人民长期各自保持其生活习俗、文化意识和性格特征,共同构成了广东文化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风情魅力,并以其各自的优势,促进了岭南文化的发展。

但是,三大民系的形成,有各自不同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文化基因、经济条件,加上语言不通,彼此之间长期缺乏正常的交往沟通,不仅民系之间社会经济、精神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就是在同一民系中,边远山区与沿海平原地区也有较大差距。

三大民系的分布:

广府民系:主要分布在广州、佛山、东莞以及粤西南的广大地区。

潮汕民系:主要分布在汕头、潮州、揭阳、汕尾等地。

客家民系:主要分布在梅州、河源、惠州、韶关、深圳龙岗等地。

9. 广州是什么民族

广州原住民基本都是汉族

10. 请问哪位朋友知道广州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哪里谢谢啊

广州市少数民族

全市(包括市属8个县)共有回、满、畲、蒙古、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傣、黎、高山、纳西、土、达斡尔、仫佬、羌、毛难、锡伯、京等27个少数民族成份,共13,077人。其中世居广州市的主要是回、满、畲3个民族,回族5.539人,满族3,064 人,畲族261人,共8,864人,约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67%。回、满两族人口主要散居在广州市区,畲族人口基本聚居在增城县正果区吓水畲族乡。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广州市回族人民的祖先,绝大部分是明代中叶以后因驻戌或经商的关系从我国西北和华北等地区陆续迁来的,至今约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回民一般信仰伊斯兰教,没有自己专门的语言文字。因宗教信仰的缘故,有些阿訇和回民懂得一些阿拉伯语言和文字,日常使用广州方言。风俗习惯忌食猪肉(尚忌食马、驴、骡、狗和一切动物的血)。牲口需由阿訇宰杀才可进食。过去一般不与外族通婚,解放后有所改变。丧葬有自己的特殊习惯,如用清水沐浴后以白布包裹尸体,葬前要经阿訇和亲朋向遗体举行赞礼等。本市光塔路怀圣清真寺(又名光塔寺),是伊斯兰教徒过宗教生活的场所,也是有名的名胜古迹。

满族的名称在17世纪初(明代末年)才出现,但它有着悠久的渊源。先秦古籍中所纪载的肃慎人,就是满族最早的先人。广州满族人民,是清朝定都北京以后,由干隆二十一年(1756年)起分批从天津、北京一带派遣到广州驻防的满族八旗官兵的后裔。至今有200多年历史。他们早已采用汉语文,没有使用满语和满文。日常通用广州方言,老人在家里习惯讲一种近似汉语普通话的“官话”。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解放前,部分满族群众信仰佛教,供奉观音。海珠中路原“观音楼”,是满族部分群众从事佛教活动的庙宇,解放后改为满族俱乐部,后改为满族文化室,现在成为广州市满族联谊会会址。辛亥革命前,满族还保留着一些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近几十年来,由于满、汉两族人民友好交往日益密切,与汉族风俗习惯已没有明显差异。

畲族是个古老民族,至迟在7世纪(隋初至唐圣历年间)就已定居在闽、粤、赣3省交界的广大山区。据其族谱记载,广州市增城县畲族人民的祖先原在湖南潭州府永康县鹅塘都东面居住,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39年)到达增城县定居。初以打猎为主,后渐转而以农为主,至今约有640多年历史。畲族一向通用汉文,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增城畲族使用一种“山瑶话”,接近于苗瑶语族苗语支方言。与汉族交往时讲广州方言或汉语客家话。风俗习惯大都与当地汉族相同,注重拜祭祖先,认为“不打猎就不吉利”,现在还有打野猎的习惯。解放后,与汉族结婚的人逐渐增多,但仍有族内同姓不通婚的习俗。

解放前,少数民族备受压迫和歧视,生活困苦。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照耀下,少数民族真正成为国家主人。广州解放后不久,中央访问团来穗访问了少数民族人民。1956年,全市举行大规模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活动,消除民族间历史性的隔阂,增强了团结。1958 年成立了广州市民族事务委员会。1984年12月,广州市召开首次民族团结表彰大会,表彰了民族团结先进工作者79人,其中8人还受到市政府的奖励。广州市少数民族人民充分享有民族平等权利,在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和政协会议中,少数民族代表都有一定的比例。1950~1957年,广州市党和政府先后输送了210多名回满两族青年到中央和省民族学院、南方大学、市行政干部学校等院校培训学习。少数民族干部人数,解放初期93人,1958年增加到216人,1983年增至795人,其中科技干部272人。民族工厂、民族学校、回民饭店和少数民族居民较多的街道,都有民族干部担任领导。1983年增城县成立了畲族乡,选出了本民族的乡长。为照顾回民的饮食特点,政府在各区设立回民牛肉专档(或店);全市开设了7间回民饮食(饭)店或甜品店;每年“古尔邦节”和“开斋节”,政府规定给回族干部、职工放假1天。还拨款修理了清真寺及先贤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