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杭州的邵逸夫医院好么
摘要 杭州的邵逸夫医院是浙江省数一数二的好医院。
㈡ 杭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跟庆春路有什么区别
1、从面积上来看,下沙院区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大学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三方合作共建的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按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设床位1200张,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全权管理,面积比邵逸夫医院庆春院区约大两倍。
2、从看病模式上来看,“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是下沙院区的一大特色。在庆春院区原有的心脏中心、卒中中心、肿瘤中心、糖尿病中心等10个中心的基础上,依托学科优势,下沙院区将创建“六大诊疗中心”:脑科中心、腔镜中心、肿瘤综合诊治中心、康复中心、血透中心和健康促进中心。
3、下沙院区有个二次候诊叫号系统:患者做完检查后,不能拿着报告单直接去找医生,而是由护士将已完成检查的患者编入叫号系统,患者只要在候诊区等叫号就行。这样既能确保就诊秩序,还能保护病人隐私。
4 、下沙院区还在杭州首推医生电脑双屏系统,目前,主要在骨科门诊开展。医生的电脑屏幕正反两面都可以看,方便患者与医生同步查看检查报告,以及医生开具的医嘱等。既方便医患之间建立平等有效的沟通,又可以让患者最大程度地了解自己的病情。
5、下沙院区,跟庆春院区的病历号、检查单是通用的。已有庆春院区就诊病历号的患者,可直接在下沙院区看病,拨打庆春院区的预约电话,也能挂下沙院区的所有门诊号。病人在下沙院区所做的检查,庆春院区的医生可以直接在系统上看到,在庆春院区挂不上的专家号、排不到的B超、CT等检查,可以到下沙院区试试。
(2)杭州邵逸夫什么强项扩展阅读:
1、邵逸夫医院管理模式:邵逸夫医院实现了中美两种不同医院管理模式的完美对接,形成业内独树一帜的“邵医模式”,其代表性的“门诊不输液”、“全院不加床”、“一人一诊室”、“无痛医院”等管理模式,在不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同时,也吸引国内同行纷纷借鉴。
2、杭州邵逸夫医院的特色:护理部人性化的健康教育和护理管理、全科护理与专科护理的结合在国内开创了护理的新领域。护理过程中以生理、心理、精神、社会和文化的全人护理理念充分体现在各项护理实践和服务中。
㈢ 大家觉得邵逸夫的医生怎么样,尤其是康复科的医生
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中心重视人才培养、学术进修注重国际化。
中心现有员工44名,其中康复医师11名(博士后1名、博士1名、9名硕士),康复治疗师19名(3名硕士),康复护理部14名,其中国家级康复专科护士2名;高级职称人员 4名,硕士生导师1名。
科室注重人才培养,鼓励员工每年外出参加学术会议,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对于科室人员的学术进修,注重面向国际化,派遣康复医师到美国梅奥诊所康复科等全世界最好的康复医学科进修,此外,康复护理团队在邹朝君护士长的带领下也多次外出培训。
康复医师团队李建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康复科主任,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侯任主委,浙江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副会长。
擅长骨与关节损伤康复、脑中风康复治疗,对于肢体肌肉痉挛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技术方面和肌肉功能障碍表面肌电图诊断技术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目前作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已发表SCI论文5篇,近五年承担省部级课题5项,曾2次获得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三等奖。
㈣ 杭州邵逸夫医院的简介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先生与世长辞,享年107岁。20年前,邵逸夫先生向浙江省政府捐资1亿元,要求以西方管理理念与运营模式建造一所现代化国际化的公立医院,邵逸夫医院由此而来。
㈤ 杭州邵逸夫医院如何
如果你说的设备条件,那杭州还是排的上名次的名气也很大。但你要问医生的话,态度实在不行,而且收费贼贵,而且医院医生都自带骄傲光环,爱看不看的那种。
杭州:
杭州,简称“杭”,古称临安、钱塘,浙江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 、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浙江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截至2019年,全市共辖10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6850平方千米 ,建成区面积648.46平方千米。
㈥ 看消化道科,浙一还是邵逸夫医院好
消化科是邵逸夫医院的强项科室,杭州消化科排名,邵逸夫第一,所以建议你去邵逸夫医院看病,推荐戴宁主任,看病水平很好。但是很难挂到号,可以去邵逸夫网站,网上预约专家门诊!
http://www.srrsh.com/
㈦ 邵逸夫的一生有怎样的精彩
邵逸夫在1958年于香港成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拍摄过逾千部华语电影,另外他旗下的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惯称无线电视)主导着香港的电视行业。
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通过邵逸夫基金与教育部合作,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建设教育教学设施,截至2012年赠款金额近47 .5亿港元,建设各类教育项目6013个。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多亿港元。
1974年获英女王颁发CBE勋衔。1977年,邵获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册封为下级勋位爵士,成为香港娱乐业获“爵士”衔头的第一人。
1990年,中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1991年,美国旧金山市(三藩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
2002年,创立有东方诺贝尔之称的邵逸夫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天文学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进行奖励。
(7)杭州邵逸夫什么强项扩展阅读:
邵逸夫并非香港最有钱的人,但却是香港富豪中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他在香港的影响力源自于他的影视王国,而他在内地的口碑则主要是因为他的慈善捐赠。
据统计,邵逸夫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多亿港,兴建了6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尤其是对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邵逸夫捐赠的教育资金遍布神州大地,全中国多家高等院校均有邵逸夫命名的“逸夫楼”。香
港多间专上院校的建设曾得邵逸夫捐助,例如香港中文大学的逸夫书院、香港大学的邵逸夫楼、香港城市大学的邵逸夫图书馆等。
1973年,邵逸夫设立了邵氏基金会,从1985年起,他平均每年向内地捐赠1亿多元,用于支持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1977年出资600万助政府兴建香港艺术中心,更同时倡办香港艺术节,成为当时的大会主席。1985年出资1000万,协助保育敦煌莫高窟壁画。
1987年后,根在宁波的邵逸夫对故乡也倾注了很大的爱心,他不仅多次回乡探亲访问,还先后捐资4000多万元帮助发展教育、文化事业。
这些项目包括位于宁波大学西区的邵逸夫图书馆、云南大学东陆园图书馆、曲阜师范大学曲阜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逸夫教学楼、逸夫剧院以及其祖居地康乐园等。他在浙江其他地区也有巨额捐赠,如他为杭州逸夫医院的捐赠近亿元。
早在九十年代初,省、市政府就授予他“爱乡楷模”、“荣誉市民”称号,以表彰他为家乡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㈧ 杭州邵逸夫医院的介绍
邵逸夫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是通过JCI国际医院评审的公立医院。在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医院一直注重对传统管理模式的改革,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对医院实施科学管理,探索出与国际接轨的“逸夫医院模式”,使医院获得了超常规的持续高速发展,2006年底通过了国际权威的医院评审机构的评审,标志着医院在医疗质量、安全和管理方面达到了国际水平。该医院占地100亩,现有职工1911名,副高以上专家247名,床位数978张,设有32个临床科室,31个护理单元,9个辅助科室;医院教学中心——临床医学三系共设教研室9个,主要承担医学院七年制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1医院地址:浙江杭州庆春东路3号。该医院是一所具有国内示范水准的现代化、综合性、研究型的三级甲等医院。
㈨ 邵逸夫做出什么贡献
邵逸夫并非香港最有钱的人,但却是香港富豪中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他在香港的影响力源自于他的影视王国,而他在内地的口碑则主要是因为他的慈善捐赠。据统计,邵逸夫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多亿港,兴建了6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尤其是对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邵逸夫捐赠的教育资金遍布神州大地,全中国多家高等院校均有邵逸夫命名的“逸夫楼”。香港多间专上院校的建设曾得邵逸夫捐助,例如香港中文大学的逸夫书院、香港大学的邵逸夫楼、香港城市大学的邵逸夫图书馆等。
1973年,邵逸夫设立了邵氏基金会,从1985年起,他平均每年向内地捐赠1亿多元,用于支持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1977年出资600万助政府兴建香港艺术中心,更同时倡办香港艺术节,成为当时的大会主席。1985年出资1000万,协助保育敦煌莫高窟壁画。
1987年后,根在宁波的邵逸夫对故乡也倾注了很大的爱心,他不仅多次回乡探亲访问,还先后捐资4000多万元帮助发展教育、文化事业。这些项目包括位于宁波大学西区的邵逸夫图书馆、云南大学东陆园图书馆、曲阜师范大学曲阜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逸夫教学楼、逸夫剧院以及其祖居地康乐园等。他在浙江其他地区也有巨额捐赠,如他为杭州逸夫医院的捐赠近亿元。早在九十年代初,省、市政府就授予他“爱乡楷模”、“荣誉市民”称号,以表彰他为家乡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为表彰邵逸夫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贡献,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小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这是该台首次以当代知名人士命名小行星。
20世纪90年代初,江浙一带遭遇罕见台风和洪涝灾害,不少学校被淹没。邵逸夫第一时间委托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马林博士来到浙江,马博士与几位教育系统同志划船深入校舍把真实情况反馈给邵先生,并着手参与灾后重建,创下一次性资助150多所受灾中小学的纪录。
1991年,邵逸夫首次到内蒙古,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参观考察海拉尔师专(呼伦贝尔学院前身)和部分中小学校,之后,一座又一座“逸夫楼”“逸夫学校”出现在内蒙古各地。邵逸夫先后16次向内蒙古地区捐赠善款,总额达1.37亿元港币,全区有逸夫学校104所。
1994年,邵逸夫向牛津大学捐赠300万英磅,成立了中国研究所。
1995年,捐资兴建河南省偃师市实验中学科教楼——命名“逸夫科教楼”。捐资兴建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逸夫学校”。
1999年,向台湾捐2500万港元,救助9·21大地震灾民。
2005年,邵逸夫捐出1000万港元予南亚海啸受灾地区。
2008年5月15日,也就是5·12汶川地震三天之后,邵逸夫及夫人方逸华在得知四川地震灾区学校遭到严重破坏,学生受到严重伤亡后,即向教育部表示捐款1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9000万元),为灾区师生重建校舍,使他们早日重返校园。
2009年,台湾88台风水灾,捐款1亿新台币予灾区。
2010年,青海玉树大地震邵逸夫捐款1亿港币。
2011年,邵逸夫退休之时,邵氏基金将公司2.59%股权馈赠给数家教育及慈善机构。[12]
2013年3月,邵逸夫向浙江大学捐赠2亿元港币,建设“邵逸夫医疗中心”和“邵逸夫医学研究中心”。这是邵逸夫及邵逸夫基金向内地捐赠的单笔资金最大的捐赠项目。4月22日,邵逸夫爵士夫妇, 向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1亿元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