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的太守、刺史、州牧、司马有什么区别吗都分别是什么样的官职
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州牧
我也不知道
【司马】
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
B. 司马,太守,刺史。那个官大分别干什么的不要复制!不要复杂!简洁明了!二十分钟内回答啊!家庭作业
司马主管军事,三公之一,其余两个分别是司空司徒,分别掌管工程和人民.最大
刺史,是掌管州的,如徐州刺史,荆州刺史.二大
太守最小,是郡官,如北海太守
C. 古代的太守、刺史、州牧、司马有什么区别吗都分别是什么样的官职
州刺史: 汉武帝时分全国为十三个监察区,称为州,后演变为行政区,刺史(后改为州牧)为其首席行政长官,后来同时兼管兵权。 州下为郡,设有官员为 郡守: 又名太守,为一郡中的最高长官。 郡尉: 专为掌管一郡的军事,后来改称都尉。 郡丞: 为郡 之副长官,掌管文书、治安。 郡下为县,设有: 县令: 万户以上的县的行政长官称县令,万户以下的称县长, 县尉: 大县二人,小县一人,掌握一县的治安。 县丞: 为县令辅佐。 县下为乡,设有: 乡三老: 为掌管教化的乡官,治理一乡的事务。 啬夫: 掌管诉讼和赋税的乡官。 游徼: 掌管一乡的巡察缉捕。 乡下为亭,设有: 亭长: 管理一亭的治安,兼理该亭民事。 求盗: 协助亭长,专门从事治安 管理。 亭下为里,设有: 里正: 掌管一里的民事,是县里任命的不脱产的服役者。 里监门: 协助里正监理治安。 司马与司徒、司工并称“三有司”。军政与军赋,为朝廷大臣,常统率六师或八师出征
D. 唐代的司马是什么官职
唐代司马为安置被贬官员的闲职,为从五品。大概相当于现在市人大、政协的副主席等(副厅级)。
唐代别驾、长史、司马称为“上佐”,因其品高俸厚,又不亲实务,故多用以优待宗室或安置闲散官员等,所以白居易称这类官为“送老官”。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江州司马青衫湿”当时指白居易自己被贬九江郡司马,现在引申为官位不高或失意的文人。
(4)杭州司马是什么官扩展阅读
历代“司马”的职能
一、殷商时期开始设置
殷商时代司马,位仅次于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
二、春秋时期延置
司马是专门负责管马匹的官,是非常重要的军职,掌握着战车与战马。
三、西汉设置大司马
西汉武帝取消太尉一职,设置大司马。 西汉一朝,常以授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联称,也有不兼将军号的。
四、东汉
大司马东汉初为三公之一,旋改太尉,东汉末年又别置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
五、魏晋南北朝
三国官制基本沿袭了东汉官制,曹魏在三公之上另设大司马,为上公,第一品,位在大将军之上,一般由大将军升迁而来。南北朝置废不常。陈用作赠官。北朝魏、齐的大司马与大将军为“二大”,武将中排名第一,也在三公之上。
六、唐代
唐代州刺史从三品,其下佐官有别驾1人,从四品下,长史1人,从五品上,司马1人,从五品下等。别驾、长史、司马称为“上佐”,唐制规定,凡刺史缺员或为亲王兼领时,上佐可代行州事。但在一般情况下,上佐并无具体职任,因其品高俸厚,又不亲实务,故多用以优待宗室或安置闲散官员等。
七、明清
明清时用为兵部尚书的别称,统管全国军事行政长官,明代正二品,清代从一品。
E. 请问司马青衫指的是什么
司马青衫作为典故,出自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衫一词,是白居易作为司马身份的标志,后来也指地位低下的文人。而"司马青衫"表达的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意思。因此,古代诗人常用此典故来表示由于内心痛苦而伤心流泪。
白居易后被任命为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长七里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简称“山塘街”。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