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产城融合再提速!在这里,遇见未来城市的模样!
城市和产业的发展,
就像两条前行的腿,
想要走得更远、更好,
步幅、步频就要保持一致。
当余杭吹响“城西腾飞”号角,
杭州未来 科技 城(海创园)产城融合再提速,
一张未来城市样板地的蓝图,日渐清晰!
产业驶入快车道
创新空间再升级
这里有生物经济相关企业460多家,年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这里还有阿里巴巴等数字经济“巨头”,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数字领域“最强大脑”……2011年到2018年,未来 科技 城核心区企业营收从203亿元上升到4997亿元,年均增幅达到58%。
产业驶入快车道,未来 科技 城的创新空间也不断再升级,即将在今年奠基的浙江人才大厦项目,建成后将为全省各地市高 科技 企业提供办公、科研空间。另外,随着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超重力实验室、国际开放创新平台等科研重器与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建成,未来 科技 城距离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未来 科技 策源地这一目标又进了一步。
浙江人才大厦项目
阶梯规划理念
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
在未来 科技 城,基础配套及生活服务配套需求日益旺盛,而未来 科技 城所做的,不仅仅是从顶层设计上谋划城市的发展,也践行阶梯式的规划理念,自下而上收集人们对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
通过各类座谈会以及问卷调查,未来 科技 城尽力收集每一个需求。大到未来 科技 文化中心功能定位,小到公园里的长椅如何安放,这些需求都被一一记录在调查报告之中。每一点需求、每一条建议对规划建设工作都十分重要,成为了未来 科技 城城市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
未来 科技 城文化中心效果图
加快建设速度
未来还有重头戏
未来 科技 城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一直走在快车道,一直在追赶并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早在未来 科技 城成立之初,一张产城融合的规划蓝图上就适当超前地预留了电力、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医疗
浙医一院余杭院区 即将建成投用,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总建筑面积为306511平方米,公设床位数1200张,门诊量可达8000人次/日,辐射范围至城西区域。
浙医一院余杭院区效果图
教育
今年秋季,未来 科技 城人才子女将可以在 第三小学、第三幼儿园、第十三幼儿园 入学,其中,第三小学规划48班,可容纳学生数2160人;第三幼儿园规划18班,可容纳学生数540人;第十三幼儿园规划18班,可容纳学生数540人。
另外, 在建的学校还有杭师大附属实验学校、第三中学、第四小学、第五幼儿园 :其中,杭师大附属实验学校规划90班,可容纳学生数3000人,预计2020年6月竣工;第三中学规划54班,可容纳学生数2700人,预计2020年12月基本完工;第四小学规划36班,可容纳学生数1620人,预计2020年12月基本完工;第五幼儿园规划18班,可容纳学生数540人,预计2020年12月基本完工。
杭师大附属实验学校效果图
住房
今年未来 科技 城公租房主体将结顶、人才房主体将基本结顶, 1404套住房将迎向未来 科技 城的人才开放 。
未来 科技 城公租房效果图
交通
这里有 联系未来 科技 城与主城区的地铁五号线;有连接杭州西站、未来 科技 城、主城区和临平的地铁三号线 。地铁5号线预计2019年底建成试运营,首通段力争6月底开通。地铁3号线预计2021年底建成通车。杭临城际线预计2019年底建成试运营。
杭师大仓前地铁站
生活服务配套、重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为更高质量的产和更高品质的城提供了可能。
城市空间逐步由功能理性走向有机融合,
让未来 科技 城有了发展新纬度!
作为全省创新创业高地的杭州未来 科技 城,10年多来如何成为余杭的创新策源地,浙江新闻客户端推出未来 科技 城系列观察文章,全面探究它形成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秘密武器”,小余儿后续将继续带大家“探秘”!
● 腔调!余杭非遗的莫比乌斯之环,有无兴趣了解一下?
● 余杭人端午节不做这些,一定过了个“假节”!
● 开通在即!探营地铁5号线杭师大仓前站,五大变化更便捷更 时尚 ~
内容支持/浙江新闻客户端
编辑/言卿
❷ 介绍一下未来科技城
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是中组部、国资委确定的全国4个未来科技城之一,是第三批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海创园规划面积113平方公里,位于杭州市中心西侧,毗邻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和浙江大学,区位优越、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空间广阔,是浙江省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的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的创新极核。
围绕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研发、新能源新材料研发、装备制造研发、软件与创意设计、海创园全力打造二三产融合发展的2.5产业集聚区,已形成了涵盖人才、研发及产业化的全方位的扶持政策体系,积极吸引和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着力打造人才特区,建设产城融合发展的科技新城。
建设以来,海创园招商引才工作得到海内外投资者及高层次人才积极响应,高层次人才和高端项目快速聚集,城市建设和产业配套不断推进在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海创园已与北京、天津、武汉等地未来科技城一起,列入中央企业集中建设人才基地。浙江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在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建设人才特区打造人才高地的意见》,集聚全省资源加快打造科技资源充分集聚、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创业创新高度活跃的人才特区。
编辑
相对于现有各类高新园区、科研平台,科技城努力打造自身特色:一是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为优先目标,尤其重视“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的高端人才及创业团队的引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二是以浙江经济特色为核心支撑,支持研发项目与民企、引导民间资本成为产业资本,形成“人才+资本”的创业特色;三是以全新的引才用才机制为重要保障,通过创新政策和体制机制,引导中央企业、大型民企搭建平台,发挥引才用才主体作用,构建人才吸收和开发利用体系。
未来科技城区域范围
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总面积113平方公里,北至杭长高速公路,东至杭州绕城高速公路,南至杭徽高速公路(02省道),西至南湖。在此基础上,划定了未来科技城(海创园)35平方公里重点建设区,具体范围为北至宣杭铁路,东至杭州绕城高速公路,南至和睦水乡,西至东西大道(含永乐区块)。目前已落户阿里巴巴淘宝城、中国移动4G研究院、南方水泥、奥克斯研究院、浙江福彩等项目。
❸ 谁了解杭州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概况和产业规划
区规划分局:
你单位《关于要求批复<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总体规划>的请示》(杭余规〔2014〕37号)收悉。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由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总体规划》。现将有关事项批复如下:
一、规划范围
东至京杭大运河、南至绕城高速、西至西塘河、北至杭宁高速及东塘港。范围为56.94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总体规划期限为2012年至203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2020年。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发展成为杭州西北门户,杭州先进制造业基地,产城融合的城市新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联动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2.产业发展目标:全力打造“三基地一支撑一配套”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环境友好的大运河工业基地,生产旅游混合的都市农业基地,以研发设计、专业维修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体系,以文化娱乐、旅游度假为特色的生活性服务业配套产业。
四、发展定位
杭州西北门户,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农业的集聚区,推进良渚组团经济发展的引擎。
五、发展规模
人口规模:远期2030年,基地总人口为18.2万人,近期2020年为11.2万人。
用地规模: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按照30.5平方千米规划控制,人均167.8平方米。
六、规划结构
规划结构为“一轴两核三心六片”。
“一轴”:滨水河道景观轴;
“两核”:两个景观核心。一为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景观核心,二是以官塘漾、堰马漾为主要水体的湿地休闲核心;
“三心”:三个商业配套中心;
“六片”:仁和北产业发展片区,仁和老镇区发展片区、仁和中产业发展片区、仁和南居住配套片区、农业综合体片区(包括美丽乡村居住区、高新农业示范区)、大运河工业片区。
七、道路网规划
1.规划形成“双轴双环四向八射”的道路交通网络框架。
双轴:由杭宁高速公路和绕城高速公路组成的十字形区域交通轴;
双环:由东西大道、疏港大道和拱康路组成的外围快速截流疏解环;由獐山路、观园路以及两条次干路组成的内部组团联络环;
四向:北向德清方向;东向临平方向;西向良渚方向;南向主城区方向;
八射:北向永康路;东向东西大道、疏港大道、仁超路;南向杭行路和勾仁大道;西向疏港大道和东西大道。
2.规划形成“两高、一快、九主、十二次”的内部道路等级体系。
八、其它
1.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实施。
2.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本规划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本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3.本规划成果由文本和图集组成,两者互相补充,不可分割,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规划说明是对文本和图集的解释。
4.本规划由你单位负责解释。
❹ 产城融合示范区可以投资房产吗
可以。产城融合示范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江东大道,周边都是商业街,地理位置优越,有很大的升值发展的潜力大,因此可以。且毗邻大型广场,购物中心,教育培训、医疗、交通等非常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