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杭州二次集中供地大幅提升保证金,避免房企“激情参拍”
7月30日,杭州第二批31宗涉宅地块集中挂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土拍杭州宣布调整土拍竞价规则,除大幅提升保证金门槛、取消“竞自持房屋”改为“竞无偿移交政策性租赁住房”外,还开展“竞品质”试点,要求试点地块实行先核验后销售模式,即现房销售。业内人士指出,针对首轮集中供地出现的问题,杭州第二次供地打了不少“政策补丁”,大幅提升保证金门槛,令房企拍地更为理性,未来杭州市场有望降温。
“竞自持”变“竞保障房”
7月30日,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公布了2021年第二批集中出让地块公告。此次杭州推出31幅涉宅地块,总出让面积191.55万平方米,总出让建筑面积466.02万平方米,总起拍价为633.78亿元,预计将在9月7日-8日陆续出让。相比第一批集中供地,第二批供地在供地宗数、出让建筑面积、起始价等各方面都出现“缩水”,其中仅出让宗数就较首轮供地减少了46%。
此次集中出让,31幅地块中,主城区供地9宗,其他22宗地块全部位于“九星”范围内,面积2279亩,约占第二批集中出让总面积的80%。所谓“九星”即杭州九个郊区新城,包括滨江、萧山、钱塘新区、余杭等。
31幅被摆上货架的地块中不乏重磅地块。例如,杭腾未来社区地块是云城出让的首宗宅地,也是首个未来社区。该地块出让面积18.68万平方米,容积率3.3,总建筑面积62.02万平方米,总起价93.06亿元,起始楼面价15006元/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集中供地,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对竞价规则进行了调整,在资金、品质等方面对房企提出新一轮的挑战。
例如,在首批集中供地中,房企缴纳起拍价10%、以5000万元为上限的预约保证金即可获得参拍资格。而第二批集中供地取消了“预申请”流程,房企的参拍保证金被直接定为总起价的20%,余杭区杭腾未来社区地块保证金更是高达30%;同时,达最高限价后由“竞自持”转为“竞保障房”。即地块到达封顶价后,由原来开发商竞自持面积调整为竞无偿移交政策性租赁住房,而这些无偿移交的政策性租赁住房由住房保障部门负责接收,并做好租赁管理。
最引人注目的是,此次杭州十区各推出一宗地块试水 “竞品质”。基本流程是“审资格、竞品质、竞地价”,竞品质阶段得分最高的建设品质标准作为竞地价阶段的报价依据和后续的建设标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竞品质地块需要现房销售,通过竣工备案等验收手续并通过政府组织的履约监管核验后方可销售。同时,“竞品质”试点地块的溢价率上限为10%,其他地块的封顶溢价从30%降至20%。
此外,杭州二次集中供地还细化了商服用地要求,堵上了房企打擦边球建“商墅”的漏洞。公告显示,本次集中出让对住宅用地中规划允许配建不超过10%的公建部分,提出集中建设公益性配套公建、沿街布置配套商业等要求。
资金门槛提高杜绝房企“激情参拍”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杭州二次集中供地,在首轮集中供地的基础上给集中供地政策打了不少“补丁”。相比第一次集中土拍的空前热度,二次集中供地的土拍新规将给杭州市场带来一定的“降温”效果。
毫无疑问,二次集中出让的不少新规颇为利好广大购房刚需人群。比如,现房销售能够避免收房维权事件发生,而取消“竞自持房屋”改为“竞无偿移交政策性租赁住房”,也意味着杭州政府将持有更多租赁性房屋、利好租房群体。
“杭州的几宗地块开启现房销售竞争品质,是北京第一轮土拍政策的升级版,虽然只是尝试,但也抑制了开发商继续盲目抢地的现象。”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杭州政策里也逐渐改变企业持有变成政府公租房,有利于吸引人才,转变成为人才公租房。
从房企角度来看,浙报传媒研究院院长丁建刚认为,此次土地规则由原来的“竞自持房屋”调整为“竞无偿移交政策性租赁住房”,房企不用考虑“利润难测”的自持部分,成本测算更加明晰,合理确定自身出价能力,也避免盲目追高地价。
当然,杭州新的土拍规则也对房企产生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丁建刚看来,取消勾地政策提高了房企拿地门槛。
丁建刚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杭州此前实行勾地政策,房企只需缴纳5000万元勾地金进行勾地,在地块挂牌后这笔勾地金即可转为保证金。即便是竞得地块后悔退地,最大的损失就是没收5000万元。而杭州第二批集中供地直接采用保证金模式报名,竞买单位需足额缴纳20%竞买保证金后方可参与竞买。比如,杭腾未来社区地块保证金比例为30%,参拍保证金就高达近28亿元。“这毫无疑问大幅提高了地块报名门槛,增加了房企的资金压力,避免’广撒网式’参拍,从而降低每块地竞拍时的激烈程度。”丁建刚表示。
亿翰智库方面也指出,就本次集中供地而言,“预申请”流程的取消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房企的资金提出新的要求,旨在督促房企回归理性拿地。同时,“竞品质”政策也旨在保障杭州住宅品质的基础上有效降热度。在10个“竞品质”试点地块,通过5000万保证金 20%起始价的竞买保证金提高参拍资金门槛限制,同时采取“开发资质 竞方案”的形式入选5-6家房企,最后由入围房企进行出价,有效控制了参与房企数量,规避房企“激情参拍”。
不过,也有部分业内人士直言,土拍新规提高了资金门槛,对于那些资金实力欠佳的中小房企而言并不友好。“接下来杭州市场基本上就是大房企的’竞技场’了,小开发商在杭州市场的机会几乎没了。”一名TOP30房企人士认为,包括现房销售地块,未来也大概率只能是那些资金储备较多的头部开发商,或者资金成本较低的央企、国企才能有实力获得了。
亿翰智库方面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控热度政策下,绿城、大家等本土龙头房企,保利、招商、万科等国央企,在杭州高销售额新增货值不足的房企或许会加快入局。
作为长三角重点城市,杭州也成为其他一些城市的风向标。《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了房地产调控。而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前一天,宁波发布了新的土地出让政策,试行预申请制度,即学习杭州“勾地”制度。宣布不管是递交了意向预申请还是递交了用地预申请,开发商如果在土地竞拍时没有报名参拍,或者报名参拍后没出价、导致地块流拍,其将在两年内不能在宁波买地。其中,递交了用地预申请的,预申请保证金还要被罚没。
Ⅱ 比不上蚂蚁,复星在杭州勾地需对赌数亿赔偿金
继10月21日蚂蚁金服以近27亿拿下定制地块后,杭州又一次出现了独家定制地块。
杭州余杭区近日挂出东湖新城一宗商住用地,招拍挂信息的具体出让要求,将这幅起价24亿的地块定向给了复星。但与蚂蚁定向拿下的之江总部地块相比,复星今后还需要面对高达3.4亿的对赌条款。
这幅地块位于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中心区荷禹路与五洲路交汇东南处,出让面积14.89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4697万平方米。
地块共由4宗子地块组成,其中,01地块性质为商务用地,要求打造以总部办公、科研孵化、产业配套为主的商业办公及配套建筑。03地块为商业商务用地,包含自持商业、自持酒店和办公楼。02地块和04地块为住宅性质,04地块要求配建公租房。
东湖新城地块起始总价为24亿,起始楼面价为6950元/平方米,住宅精装限价2.2万/平方米。
该出让地块对开发商的要求严苛,在写字楼方面要求开发企业引进高端装备制造及生物医药产业的“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各不少于一个。同时,引进属于数字经济企业3家,包括两家估计不低于7亿人民币、1家估值不低于70亿人民币且上一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亿人民币以上。如果未能履约,开发企业将赔付违约金1亿。
在集中商业方面,要求开发企业引进运营方需为上市企业或其成员企业,且引进不少于10家其自由的商务部认定“中华老字号品牌”入驻本项目。如果未能履约,开发企业将赔付违约金1亿。同时,集中型商业街区运营方、中华老字号,需与先前提交的入驻协议保持一致,如果未能履约,开发企业将赔付违约金4千万。
在商务酒店方面,要求开发企业引入国际品牌酒店管理公司负责运营管理,该公司全球开业及运营的酒店不少于10家。如果未能履约,开发企业将赔付违约金1000万元。
一位杭州房企相关人士表示,这宗余杭东湖新城地块是复星的定制地块,复星方案早已经做好,只等最后落槌的一刻。根据东湖新城地块土地出让资料包,这里面包含了0818修改-复星指标图(小地块)定稿文件。
此外,出让条件中的引进不少于10家“中华老字号品牌”也指向了复星。复星旗下重要上市公司平台豫园股份旗下有17家“中华老字号品牌”,是复星的现金奶牛。
除了东湖新城地块,复星还在对接云城苕溪站TOD,意欲打造复星旗下全国TOD标杆项目。
在杭州,今年薇娅在直播中将复星旗下地产项目复地壹中心作为直播卖房的首个产品,彼时,购房者吐槽该项目已经卖了5年还没卖完外。
除了复地壹中心,复星在杭州没有其它在售项目。同时,复星拿地投资相关动作已经断档很长时间,在房地产市场上并没有什么存在感。
无论是苕溪TOD项目还是东湖新城地块,复星都表现出重回杭州房地产市场的野心,尤其是东湖新城地块对赌条件苛刻,但复星仍早早做好方案,想要重归杭州市场。
对于杭州政府来说,复星的优势在于产业导入和配套设施打造能力。
但其他开发商们可能有一些怨言。在他们看来,定制地块的出现损害了杭州土地市场的公正公平,尤其是复星这种较为明显的定制地块,土地出让文件的规定就已经宣告了其它开发商没了竞争机会。
根据上述开发商表示,杭州市场去年也曾出现定制地块,不过为了显示公平,相关部门还是会让一些企业去做方案参标竞争。但此次为复星定制的地块要求,等于把定制地块的事情摆在了台面上。
另外,当今的杭州市场利润越来越薄,拿地越来越难。很多地块挂出来后,房企们计算后发现利润太低甚至会亏钱,他们不得不放弃拿地计划。不过本土房企巨头滨江由于自身成本控制能力强,其自身又处于扩张期,拿走了大部分地块。
在杭州市场已经生存困难的开发商看到明显的定向地块后,都会对这个市场表示疑虑。
同时,在房企看来,之前出让的之江蚂蚁金服定制地块与这次的复星定制地块也有所不同。
蚂蚁金服之江地块土地性质是商业商务用地,但复星定制地块既有商业用地还有不小的住宅用地占比,他们认为这是以商业为名圈地住宅。
目前在复星定制地块周边在售的项目有中天·汀州印月、曲江新鸥鹏·杭州第三城和新希望·锦畔云汀,精装高层均价约2.08万/平米,均需要摇号。
其中,曲江新鸥鹏·杭州第三城中签率最低为12.83%,中天中天·汀州印月中签率高达40%。复星定制地块周边二手房价格挂牌价在2-2.2万/平米之间,与新房价差不大。
Ⅲ 杭州官方上调新房限价
杭州13个板块新房限价上调,最高的涨2000元/平方米。
上周六,杭州第三批集中出让地块正式挂牌,共包括35宗地块(含1宗租赁用地),其中过半数为主城区优质地块,预计于12月21日集中出让。此前的传闻也得到证实——杭州原有新房限价体系被打破,多个板块限价普涨,部分区域涨幅不小。
随着这批地块的挂牌,相关限价情况及土拍规则变化也正式公布。
其中,规则里明确恢复预勾地制度,减轻房企拿地负担;取消“竞品质”,改为“定品质”,即由政府规定品质要求,房企承诺按要求建设,不太受房企欢迎的“现房销售”试水举措彻底消失。
与此同时,“杭州上调新房限价”也一度冲上微博同城热搜榜第一。
房企有了利润空间
此前,一份由杭州住房保障和市场管理局印发的《关于第三批宅地房屋销售限价调整的函》在网上流传,对杭州第三批集中供地中32宗宅地的房屋销售限价、毛坯最高销售单价和最高装修价格作出调整。部分地块的新房限价有所提升,地块起价较此前第二批挂牌时的地价有所下调。
克而瑞数据显示,杭州13个板块的限价得到提升,包括艮北、运河新城、萧山经开区、笕桥、丁桥等,涨幅在200-2000元/平方米之间。
今年10月,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告,第二批集中供地中的17幅土地终止出让。首次试水的10宗竞品质现房销售地块“全军覆没”,没有开发商愿意接,原本计划分两天进行的土拍,一天内就匆匆结束。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杭州本次放宽土地出让条件,与其在前一轮土拍中“陡然遇冷”不无关系。
此次在规则层面多维度降低了土拍门槛,包括放宽房企准入标准、取消现房销售、下调溢价率等。恢复了预勾地制度,减轻了房企拿地负担。
张波表示,“一升多降”之下,房企拿地利润空间得到明显提升。房企报名较二批次集中供地积极许多,三批次集中土拍大概率将有所回温,届时也将呈现不少看点。
调低土地的起拍价以及调高未来的售价,都是根据当下市场形势,结合房企实际情况作出的适度调整。对于杭州来说,第三次集中供地较为重要,一方面今年供地计划距离既定规划还有一定差距,土地出让任务较重;另一方面由于第二次土拍流拍数量较多,对本次土拍难免会形成一定影响。因此,从第三次土拍来说,整体门槛有所降低,会更有利于提升房企拿地的积极性。
一二手房价格倒挂犹在
不过,尽管限价上调,供给端的问题得到逐步改善,但需求端依然得不到满足,新房和二手房之间的价差,没有因此得到全面弥合。
一位品牌房企的杭州区域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土地起始价下调以及新房限价的上调,都给开发商留出了更多利润空间。有利润,开发商才能更好地提升楼盘品质,让真正愿意房住不炒的购房者们,住上更高品质的房子。
该负责人表示,下调地价上限的,是让市场不会出现高价地王。从此,市场情绪会更稳定,大众对未来房价的预期阈值会随之降低。这又是打消炒房获利念头的手段。
目前,在杭州的新房市场上,200万元左右是入门级纯刚需水平,也是新入杭州的购房者的主流需求。
以申花核心区为例,该区域的限价涨到了5.5万元/平方米,而该区域目前的二手房均价已经突破6万元/平方米,价差依然存在。再如艮北新城,该区域的普遍二手房价已经在5万元/平方米,哪怕新房限价从两年前的4万元/平方米跳到现在的4.4万元/平方米,价差依然明显。
哪怕是“门槛级”的大江东,新房和二手房之间,也存在着数千元价差。
除了价差大的区域,其他如笕桥、崇贤、小和山等,价差相对较小,但大部分板块,新房和二手房之间,依然存在着比较大的鸿沟。
张波表示,只有新房和二手房之间的价差没有那么大了,红盘才能从市场上隐退,新房市场的热度才会慢慢下去。随着第三批集中供地的推行,杭州楼市明后的年供应量有了保障,也打消了大众对未来供应不足,可能要涨价的心理预期。
有购房人告诉记者,他们觉得是好事,至少能够适当地消除一二手房价格之间的鸿沟。
“如果对开发商限制太多的话,他们就没有意愿拿地,那我作为消费者来说,就没有好的项目可以买了,因为杭州的问题是一二手倒挂太厉害。”
另一位购房人则表示,杭州的新房真的太难买了,已经受够了动不动就来个万人摇,很多炒房者都是冲着一二手倒挂去的,让他们这些真正想买房的刚需苦不堪言。
还有购房人告诉记者,小区的房子一下又涨了20万元,调高新房限价,意味着二手房价格水涨船高,所以这个政策对于刚需人群来说并不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