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学生打新冠疫苗要带什么证件
监护人携带本人身份证、儿童身份证(如无身份证,需携带有儿童身份证号码的户口本),及儿童《预防接种证》(有条码可供医务人员扫描),前往就近的接种门诊打疫苗。监护人可关注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官方发布平台相关信息。
未成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应按学校或居住地要求进行团体预约或个人预约。未成年人接种需由学校工作人员或监护人陪同,需提前了解新冠疾病、新冠病毒疫苗相关知识及接种流程,带好相关身份证件和预防接种证(如有),需记住父母至少一方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认真阅读并填写知情同意书。
小学生打新冠疫苗注意事项
儿童在接种新冠疫苗之前,首先要确保身体的各项机能,必须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如果存在发热、感冒或者急慢性疾病的发作期等情况,需要延期接种。此外,如果对流感疫苗过敏,是不可以接种新冠疫苗的。
新冠疫苗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果儿童接种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需要暂时忌口,尽量不要吃油腻、辛辣以及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不良反应。
② 未满18岁监护人不在身边,打疫苗怎么打
法律分析:根据未成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的相关规定,在未成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过程中,其监护人必须在接种现场全程陪同。在到达接种新冠疫苗现场时,需要出示疫苗接种者和该监护人的相关身份证明,医生询问关于接种新冠疫苗的相关情况须如实告知,并由监护人在孩子接种新冠疫苗的预防接种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接下来才能够进行接种。所以,若家长不在身边时可以让已成年的亲戚陪同,并带上家长的相关证件进行接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
第四十一条 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制定国家免疫规划;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由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拟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建立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并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建立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动态调整机制。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疾病预防、控制需要,增加免疫规划疫苗种类,报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备案并公布。
第四十二条 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公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强化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
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公布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和非免疫规划疫苗的使用指导原则。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结合本行政区域实际情况制定接种方案,并报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三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开展与预防接种相关的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监测、评价、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工作。
③ 新冠疫苗未成年人已全面开打 但有这6种情况请暂缓接种疫苗
若未成年人出现以下6种情况,请暂缓接种新冠疫苗:
急性伤口感染:
- 在伤口感染期间接种疫苗,可能会引起药物冲突反应,不利于伤口恢复,同时影响疫苗形成有效抗体。
恶性肿瘤:
- 肿瘤患者免疫功能较差,且临床样本较少,盲目接种疫苗可能紊乱体内免疫功能,导致接种失败。
白血病:
- 白血病细胞增殖会抑制正常造血细胞,导致贫血和出血等症状。接种疫苗可能刺激白细胞,导致身体机能下降。
癫痫:
- 患有癫痫或有癫痫病史的未成年人接种疫苗可能增加癫痫发作风险,不利于神经系统正常运作。
严重过敏:
- 严重过敏的未成年人皮肤敏感性较强,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急性胰腺炎:
- 患有胰腺炎的未成年人免疫力较差,接种疫苗可能导致身体免疫系统同时对抗胰腺炎病毒与新冠灭活病毒,产生多种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