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杭州、南京、北京各有什么特产(要旅游 买纪念品)
杭州:丝绸,龙井茶,西湖藕粉
南基配京:雨花搏姿指石,雨花茶,盐水鸭
北京:茯苓饼,北京果脯,烤鸭
这些东西火车站都册大有
❷ 中国美食有哪些,你最喜欢哪个城市的
在上两期中给大家介绍的火锅城市——成都,不出意外的上榜了,而且成都美食在中国人心中的排名地位一直都很高,甚至有几年被评为中国美食城市NO1。想到成都就能想到辣火锅,火锅是这里美食的主旋律但却不只是唯一,除了火锅之外,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川菜也是传遍大家南北。
【2:西安】
佛山虽就在广州附近,但却是珠三角地区出了名的“美食之都”。“佛山无影脚”使佛山这座城市家喻户晓,这里不只是“武术之乡”,其美食的丰富程度和口味丝毫不输任何一个城市,无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磨答水里游的都能做成地道的美食,尤其是对鱼的独特见解,各式各样鱼的做法可以让你品罩简尝几十种口味。双皮奶、小凤饼、蹦沙、大福饼等也都是这里的特色
❸ 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哪里有清真的小吃、主食
南京有夫子庙蒋有记、七家湾锅贴、太平南路上绿柳居的素菜、包子、小吃;王府大街上安乐园素菜、小吃;
❹ 去南京必吃哪几种鸭子美食,鲜香酥嫩,色香味俱全呢
南京的烤鸭是非常有名的,在南京一定要吃南京片皮鸭,这种鸭子的表皮非神举常脆爽,肉质滑嫩,口感游纯碧入裤前味非常好吃。
❺ 江南小吃最出名的有哪些
01.桂花糯米藕
桂花糯米藕
桂花糯米藕是我国江南地区的一道特色名吃,也叫蜜汁糯米藕,它主要是在莲藕中灌入生糯米,再搭配上桂花酱,经过蒸制或煮制而成,做出来的莲藕变成晶莹剔透的粉红色,闻着芳香馥郁,吃着香甜软糯。
02.艾草青团
艾草青团
艾草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人们过清明节必吃的一种小吃,它一般是用鼠曲草、艾蒿、泥胡菜等野菜做的,做出来的青团呈现碧绿色,看着光滑透亮,好诱惑人,吃着甘甜细腻,软糯清香。
03.太湖船点
太湖船点
太湖船点是太湖上一道特色非遗小吃,这种小吃的外形做得栩栩如生,小巧玲珑,有鱼虫鸟兽、花卉瓜果等形状,口感有荤、素、咸、甜等,看着十分的精致,令人垂涎欲滴。
04.粢饭团
糯米包油条灶扮
江南的粢饭团也可以叫作糯米包油条,是当地的一道特色小吃,用热乎乎的糯米饭包裹着香酥绵软的油条,里边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添加火腿、榨菜等佐料,吃着口感极富有层次感,超香。
05.干炸响铃
干炸响铃
干炸响铃是浙江杭州的一道风味小吃,它主要是用豆腐皮卷细肉末,经过油炸而成,炸好的响铃色泽黄亮,豆腐皮薄如蝉翼,看着就有食欲,吃着脆如响铃,酥香松脆。
06.茶糕
茶糕
若是要追溯茶糕的历史,茶糕流传到现在至少已有400多年了,做好隐首灶的茶糕看着方方正正的,摸起来有弹性,吃起来的口感主要是松、香、鲜,里边有肉馅,馅料吃着咸中微带有甜,当地人喜欢把它作为早点去吃。
07.糕团小点
糕团小点
糕团小点是南京的一道传统小吃,这种小吃看着色彩缤纷,玲珑小巧,入口香甜松软,清香美味,可以说是颜值和真材实料并存,吃着还不腻口,是很多女孩子们的心头爱。
08.奥灶面
奥灶面
奥灶芹蔽面是昆山市人最爱吃的一道面食小吃,也是很多游客到当地玩必尝的美食,其中白汤卤鸭面和红油爆鱼面最为有名,奥灶面之所以那么受欢迎,主要在于汤汁,能喝出那种天然的鲜味,醇厚浓香,面条细软爽滑,劲道。
09.玉兰饼
玉兰饼
玉兰饼属于江南地区的一道传统小吃,主要是用糯米和肉馅制作而成,里边还加入了芝麻、玫瑰、豆沙等馅料,做出来的小饼呈现金黄色,圆滚滚的,也不塌陷,吃着外酥脆内软糯,馅料鲜香诱人。
10.桂花糖芋头
桂花糖芋头
桂花糖芋头是南京的一道着名小吃,也属于金陵小吃,它主要是用新鲜的芋头苗加上特制的桂花糖浆熬制而成,做出来的芋头羹红彤彤的,颜色诱人,散发着浓郁的桂花香,喝上一勺,滑润爽口,芋头香甜酥软。
❻ 去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旅游都有什么特产,哪能买到
这些地方的特产还真不少,举一漏万啊!上海:城隍庙五香豆,南翔闷皮小笼馒头,梨糕糖纯行,中华香烟。城隍蚂裤差庙周边都能买到。南京:盐水鸭,雨花石。夫子庙能买到。杭州:西湖绸伞,龙井茶,张小泉剪刀,王星记扇子。解放路百货大楼能买到。苏州:苏州丝绸,苏式糖果糕点。观前街能买到。还要记住: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希望能有帮助!
❼ 上海,南京,无锡,苏州,杭州。这几个地方有什么特色小吃或景点
上海的南翔小笼包,南京的金陵鸭血粉丝汤,咸水鸭,无锡排骨,小笼,水面筋,苏州生煎馒头,枣泥麻饼,录制豆腐干,杭州西湖藕粉。
景点:上海东方明珠塔,豫园,海洋水族馆,南京夫子庙,中山陵,总统府,无锡鼋头渚,梅园,苏州园林,苏州乐园,杭州西湖,虎跑,灵隐
❽ 上海 南京 苏州 杭州的特色小吃
南京:就去夫子庙好了 那地方集中
但是不要过桥去乌衣巷那半边吃
那半边什么状元楼晚晴楼什么的都是大饭店贵!
我知道夫子庙里有一家是在门口用钱买票然后进去用票换东西吃的
不过我不记得名字了...
小吃嘛 也不是只有鸭血粉丝汤板鸭这些鸭子
还有什么糖芋苗啦赤豆元宵啦大煮干丝啦鸡汁回卤干啦什么的
一般都三五块一碗
苏州:黄天源的糕团;绿阳的馄钝、小笼馒头、汤团;五芳斋、陆长兴、朱鸿兴的面点;采芝斋的苏式糖果、麻饼、蜜饯。
上海: 上海是各种名特小吃荟萃的地方,它的口味,既不同于粤港地区的纯甜味,也有别于四川、重庆的麻辣味,而是以清淡、鲜美、可口着称。
上海的小吃,有蒸、煮、炸、烙,品种很多,最为消费者喜爱的,莫过于是:汤包、百叶、油面精。这是人们最青睐的“三主件”。
汤包:上海汤包的特点,做工精细,小巧玲珑,皮薄,馅稿和多、虾肉、蟹肉,不论是哪一种馅,都咸淡适度,口感极好。每一小笼内一般放汤包十个,用松针铺底,不粘皮、又清香,端上桌后,观其形、闻其味,食欲大增,咬开皮,包内有少许油水,故称“汤包”。
百叶:是一种用豆精皮(上海称为“千张”)做成一个结子的小吃,有若干层,故叫“百叶”,沸水煮熟后盛入有骨头汤的碗里,并加入精盐、味精葱花等作料,吃起来清淡爽口。
油面精:是用精面粉发酵后做成一个个小圆团,用油锅炸泡成金黄色后起锅,再放入有滚烫骨头汤和加了若干作料的碗内,食用时,有一种油而不腻的可口之感。
头脑
原料:干糍粑片200克,鸡蛋10个,鸡脯肉、火腿各75克,猪肉150克,蛋皮1张,甜酒汁100毫升,冰糖150克,熟猪油600克(耗150克)。
(1)锅上火,唯指入油,烧至5成热,糍粑粘上1个蛋糊炸香发泡,取出入碗,锅上火,入油,热时磕入鸡蛋(9个),煎成荷包蛋,移在糍粑上。将鸡肉、火腿、猪肉煮熟、切丝。蛋皮切丝。把以上四丝按梅花状依次拼摆在荷包蛋上。
(2)冰糖、酒汁、清水(400毫升)入锅煮沸溶化,顺碗边淋入碗中即成。
油煎八宝饭
原料:
主料:糯米300克。
配料:去核大枣、通芯莲籽、熟苡仁米、冬瓜蜜饯、发菠萝干、红绿丝各50克,豆沙100克。桔饼、桂圆、水
调料:白糖150克,熟猪油80克。
制法:
(1)将上述配料中的前8种加工为半成品。糯米淘洗干净,蒸熟成饭,趁热拌入白糖80克、猪油40克。
(2)将八宝料按自己设计的图案拼摆在豌底,放上一层糯米饭;加上豆沙,再放上余下的糯米饭,抹光滑,入笼蒸透。
(3)炒锅上火烧热,用油滑锅,再次放油入锅(40克),取出八宝饭,按成包心饼状,入锅煎至两面黄,取出装盘,有图案的一面朝上,撒上白糖70克上桌。
鸭油蒸臭豆腐
臭豆腐,我国各地均有。云南所产色泽淡黄,表面有一层酵菌体茸毛,味臭,鲜香适口。鸭油,味腥,鲜香浓郁。两者结合,去异存香,别具风味,是云南民问酷爱的小吃。臭豆腐,又称毛豆腐,可能起源于元代。相传,朱元漳幼时帮地主放牛,后被炒了鱿鱼,住进破庙,当了乞丐。长工们每天从老财家弄些饭菜还有鲜豆腐让其充饥。有一次朱与小乞丐们外出赶庙会,一去就是三天,长工们不知道,依旧将食物藏入稻草里。第四天朱等回来了,忙从稻草里取吃的,只有豆腐依然成块,但长了一层毛,将就破罐煎吃,味美极了。后来朱当了开国皇帝,山珍海味吃键山盯腻了,便想起当年吃毛豆腐。即命御厨用稻草覆盖鲜豆腐,待长毛后宴请群臣,无不叫好!从此,毛豆腐逐渐流传到了民问,成了价廉物美的名食。原料:主料:臭豆腐300克,精盐2克,熟辣子面、红油各3克,鸭油100克。制法臭豆腐切成块放入碗底,撒上辣子面、盐,浇上鸭油,上笼,蒸熟,取出淋上红油,拌匀即食。
麻麻豆豆
逢腊月初一,晋中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解放前穷人缺衣少食,日子难熬,更愁身染疾病而无钱治疗。因此,每当这天晚上,榆次人爱将玉米、黄豆、高粱、麦子、麻子等五谷杂粮炒熟。全家围坐而食,叫吃“麻麻豆豆”,企盼着能驱赶邪气,撵走瘟种,故有“腊月初一不见炒,一个起来一个倒(病倒)”的民谚流传。又因这天已进入腊月,临近年关,所以又叫吃“报讯儿的麻麻豆豆”。
麻麻豆豆的制作方法如下:
[原料]五谷杂粮各少许。
[工艺]将细砂放入铁锅内烤热,再将杂粮依次放入锅内,搅拌至熟后筛去砂土,晾凉即可嚼食。
[特色]香甜可口,回味无穷。
砂炒冻豆
冻豆,早在明清已被作为一种节日传统小食品,在左权县民间广泛食用。每当腊月初一这天,早晨起床,不要说话,先吃几颗冻豆,传说是咬灾躲难的。即百姓的一句口头禅“腊月初一不吃炒,这个起来那个倒”。
冻豆的制作方法如下:
[原料]黄豆1000克,中砂2500克,温水(30摄氏度)2500克。
[工艺]将黄豆筛选、挑拣后倒入盆内,用温水浸泡1-2小时,然后,置于零下20摄氏度的室外,冻24小时。冻好后生火架锅,先将砂烘红,再倒入冻豆,来回不停地搅动,至豆皮能自动脱落、变黄,就可出锅,出锅后筛去砂土,豆子即可食用。
[特色]香、脆、酥、味美可口。
小稀瓜瓜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旧称祭灶节。民间传说这天灶君爷在人间忙碌了一年,要去天宫向玉帝禀报百姓的生活情况。那些平日作恶多端,生活奢侈的剥削者甚感害怕,便用糖粞制成的小瓜果供奉灶君,意在封住灶君爷的嘴,让他回宫后不要讲出实情而使他们遭难。而贫寒人家则不然,他们想的是年关逼近,欠债累累无法偿还,因此称其为“催命的小稀瓜瓜”。
现在,人民群众富裕起来,争购年食小稀瓜瓜也不再为敬神了,而是变成了做给孩子们的美食,并给他们带来了节日的快乐。
小稀瓜瓜的制作方法如下:
[原料]糖粞若干,加温溶化。
[工艺]用一空心小竹管蘸溶化后的糖稀少许,用嘴轻轻吹气,待糖稀成空心球状,取下放置冷屋,随时可食。
[特色]甘甜香脆。
雪花糕
“雪花糕”是清朝末年,是榆次龙庙街的一名称“金儿”的人所经营过的,江米面制作的一种风味甜食。因其用特制的小木甑蒸制而成,故又称“甑子糕”。
据老年人回忆,当时,只要听到“金儿”那“玫瑰,桂花两样馅的雪花糕,喂!”的叫卖声,人们就立即会围满他的小吃担。那白花花,热腾腾的“雪花糕”上,撒着红或白糖,炒芝麻,浇着桂花、玫瑰汁,又热又甜,又香又软,吃上一碗,浑身觉暖。
雪花糕的制作方法如下:
[原料]江米面、红或白糖、玫瑰、桂花、核桃仁、青红丝、芝麻。
[工艺]预先准备风箱火、大肚汹铜蒸锅,木制小甑(直径约10厘米、高约8厘米)数个。将江米面用冷水拌匀成糊状,盛入木甑内,撒上些糖、桃仁、青红丝、用碗扣住,放入蒸锅蒸制,。熟后,将糕扣入碗内,撒上糖、青红丝、炒芝麻、浇上玫瑰汁或桂花汁,即可食用。
[特色]色泽鲜艳,香味浓郁,入口绵软、甜、香。
榆次灌肠
榆次灌肠,历史悠久。在民国初年,榆次市场上经营灌肠者较多,但以大乘寺街范臭小家是祖传的灌肠经营者。清朝时,范臭小从小随父范庆林学做灌肠,民国25年后,其子范二毛又继承其业,后又传其孙范玉亭,成为四代经营灌肠世家。
灌肠是用荞面为主料制成的一种面食品,其形状与烧饼相似,只是中间稍厚,四周略薄。在当地,灌肠一年四季均可食用,相比之下,春、夏、秋三季冷食为上,隆冬季节热炒最佳。
在榆次,以猪血灌肠最为出名。其原料以荞面和猪血为主,选用荞面必须白而精细,选用猪血必须是“中间血”,鲜而不腐。猪血灌肠吃起来鲜香可口,浅褐色,软中有韧而富有弹性。
灌肠冷食时辅以佐料,以盐、蒜、醋、辣酱为主,再滴几滴香油,食之凉爽、利口、香辣适中。热食应切块,以猪油烹炒,佐以蒜、醋,食之清香可口。
灌肠的制作方法如下:
[原料]精细荞面、精盐。
[工艺]用水和面时由硬到软、由稠到稀,用手渐渐掌出其精,然后将稀面汤摊入碟中,上笼猛火蒸熟。
[特色]清香可口。
平遥碗脱则
碗脱则,是晋中平遥县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也是佐酒佳品,具有浓郁地方特色。
碗脱则为清光绪初年,平遥县城南堡的名厨董宣师付所创,距今已有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900年(即光绪26年),慈禧太后一行避祸西安,路经平遥时,食用了董宣的碗脱则,赞不绝口,并赐予重赏。传说,从此碗脱则被封为御膳,于是碗脱则名声大震,以后渐渐流传到民间,成了饭铺摊点中常见的一种风味小吃食品。
碗脱则主要由白面粉制作。它集凉粉与灌肠的优点于一身,既有凉粉的清爽利口,又有灌肠的浓烈香味,精而不腻,滑利爽心。夏可凉拌,冬则热烹,老少皆宜,四季风行,是人们机喜爱的一种风味小吃食品。
碗脱则的传统制作工艺代代相传,并不断有所改进。目前,以董宣师付第四代传人董兴旺所制为最精。
碗脱则的制作方法如下:
[原料]面粉、菜籽油。
[工艺]以1:66之比,将面粉用温水调成糊状,再加入0.6%的盐水与大料水及每斤面粉5%的菜籽油,调匀后分盛于五寸小碟内,上笼蒸15分钟,出笼晾凉。
冷食:将碗脱则切成条状放入盘中,以醋、蒜制、芝麻、辣椒末、香油等拌匀。
热炒:待猪肉八成熟,把条状碗脱则入锅,加山药丝,豆芽和其它佐料。
[特色]色呈乳黄,折卷不断,光滑如玉。
老豆腐
榆次的老豆腐也是一种传统的风味小吃,究竟从何时开始在榆次出现,一般人说不清楚。但是,现在八、九十岁的老人记得小时侯榆次街上就有卖豆腐的。这种食品,老幼皆宜,营养价值很高。
老豆腐的制作方法如下:
[原料]黄豆1500克,葡萄糖粉50克,食油适量。
[工艺]用冷水泡上黄豆,夏季6小时,冬季10小时左右,用水淘洗几次,每斤豆子加15斤水磨成豆浆。用锅熬沸豆浆,点些食油把豆沫去掉,再加开水冲稀。把葡萄糖粉放入另一个容器内,快速将熬好的豆浆倒入容器内。搅拌均匀后用盖子盖压,15分钟即成。
[特色]雪白柔软,清香可口。
杭州: 杭州风味小吃,花式品种繁多,四季时鲜不同,有三大特色。一是大都取料于杭州的土特产,并往往与西湖名胜相关联。夏日游湖,多善品尝西糊藕粉。秋游南山满觉陇赏桂,多到桂花厅吃一碗西湖桂花粟子羹,二是岁时节令,各有时鲜美味。如春节供应各式春卷、鲜肉汤团、什锦八宝饭,清明有艾青团子,端午上市细沙或鲜肉棕,中秋制作杭式、苏式、广式月饼,重阳吃粟糕,等等。春三月,多鱼虾鲜笋,虾爆鳝面、片儿川面、虾肉小笼应时尝新,夏日炎炎,供应薄荷糕,水晶糕、扶苓糕、肉骨头粥,三秋湖蟹肥,蟹肉小笼,蟹黄大包应市,腊月则为糯米麻糍、猪油玫瑰年糕;三是历史悠久,并多伴有传说。如吴山酥油饼、油炸桧。相传岳飞被秦桧夫妇谋害后,杭州百姓人人痛恨秦桧。当年望仙桥边有家专卖油炸面食的小店,业主眼见奸臣秦桧天天坐轿,从店前而过,忿恨不巳。一天,他将面食捏成人形,放入油锅,边炸边喊:“油炸秦桧,油炸秦桧!”别人问他卖什么?他随口说:“油炸桧。”从此得名。
❾ 美食介绍
中国是文明古国,亦是悠久美食之境地。美食有以下几个特点,望大家见教: 第一,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烂卜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肆胡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南京美食:盐水鸭/鸭头 到南京是不能不吃盐水鸭的。南京嗜鸭之深,乃至有人说南京人前辈子都跟鸭子有仇。不管这个传言有没有根据,但是南京被称为“鸭都”却是实打实的名头。盐水鸭是南京有名的特产,久负盛名,据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南京盐水鸭皮白肉嫩、肥而不腻、鲜香美味,具有香、酥、嫩的特点。每年中秋前后的盐水鸭色味最佳,是因为鸭在桂花盛开季节制作,故美名日:桂花鸭。《白门食谱》记载:“金陵八月时期,盐水鸭最着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逢年过节或平日家中来客,上街去斩一碗盐水鸭,似乎已成了南京世俗的礼节。也正是吃鸭吃得太多,南京人还变废为宝的将鸭头做成一道美味小吃。鸭头无论是红烧还是酱泡,或是盐水,都是吊人口水的人间美味。买上三五鸭头,再来一瓶啤酒,细细品尝慢慢啃,那个舒服啊……
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有“天下第一美食”之称,为誉满中外的佳肴。北京烤鸭有焖炉烤鸭和挂炉烤鸭。焖炉烤鸭是凭炉墙热力烘烤鸭子。炉内温度先高后低,烤出的鸭子外皮酥脆,内层丰满,肥而不腻。挂炉烤鸭是用枣、桃、梨等果木烧烤鸭子。所烤鸭子也是外焦里嫩,而且有一种特殊的香味。
天津小吃: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精选上乘江来,水店加工面浆用上为赤夏,白糖经传统工艺制馅,指定油类炸制,成品外皮金黄、酥脆不艮,馅心香香但不腻、适口性强,且无任何添加剂,可谓绿色营养食。
耳朵眼炸糕起源于晚清光绪年间(1900年),第一代掌柜刘万春(1874年一1962年)由推独鸵车走街串巷叫卖,到在估衣街西口的北门外大街上摆摊设点现做现卖,积攒些资本后,刘万春与他的外甥张魁元合伙,在北门外大街租了一间八尺见方的脚行下处(搬运工办事和休息的地方饥雹穗)挂上刘记的招牌,干起了炸糕店。由于刘万春做的炸糕选料精、作工细、味道好、口感妙,物美价廉。在众多的炸糕中出类拔萃,独树一帜,买卖日见兴隆,赢得了炸糕刘的美称,又因为炸糕店靠近估衣街和针市街上的染料庄、当铺、银号、布铺、鞋帽店。富户、百姓人家过生日、办喜寿事。借糕字谐音,取步步高之吉利,提前预约购买炸糕,使得生意蒸蒸日上,刘记炸糕店显露了名声。因炸糕店紧靠着一条只有1米多宽的狭长胡同--耳朵眼胡同,人们便风趣地以耳朵眼来称呼刘记炸糕铺。虽日伪时期曾改名为增盛成,但耳朵眼炸糕铺则越叫越响。炸糕也被称为耳朵眼炸糕了。
耳朵眼炸糕自一九八三年以来多次被市政府、市商委、市烹协、市饮食公司评为优质食品全鼎奖,一九九四年第五届亚太博览会荣获金牌,一九九七年十二月被中国烹协认定为中华名小吃。耳朵眼炸糕与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被市商委和烹协命名为天津三绝食品。
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鲜美而誉满全国,名扬中外。狗不理包子倍受欢迎,关键在于用料精细,制作讲究,在选料、配方、搅拌以至揉面、擀面都有一定的绝招儿,做工上更是有明确的规格标准,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不少于15个褶。刚出屉的包子,大小整齐,色白面柔,看上去如薄雾之中的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一直深得大众百姓和各国友人的青睐。
上海美食:南翔小笼馒头 南翔小笼馒头又叫南翔小笼包,是上海郊区南翔镇的传统名小吃,已有100多年历史。该品素以皮薄、馅多、卤重、味鲜而闻名,是深受国内外顾客欢迎的风味小吃之一。南翔小笼馒头的馅心是用夹心腿肉作成肉酱,不加葱蒜,仅撒少许姜末和肉皮冻、盐、酱油、糖和水调制而成。馒头的皮是用不发酵的精面粉作成的,50克面粉可包8个,100克一笼屉。蒸熟后的小笼馒头,小巧玲珑,形似宝塔,呈半透明壮,晶莹透黄,一咬一包汤,满口生津,滋味鲜美。如果吃时佐以姜丝、香醋、配上一碗蛋丝汤,其味更佳。南翔小笼馒头的馅心还可以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初夏加虾仁,秋季加蟹肉、蟹黄、蟹油。豫园商场内的南翔馒头,是豫园商场有名的风味小吃之一。
大鸡排源于台湾,只选用100%自然成长的鸡肉,鸡肉的口感和口味达到最佳平衡,采用秘制配方,经过腌制,香美多汁,再撒上台湾特别口味的椒盐粉,肉质鲜嫩多汁,产品金黄香酥、外酥里嫩、满口留香。人间美味让人百吃不厌,受到食客疯狂抢购。 最高鸡密大鸡排:源自台湾,采用秘制配方,纯天然成长的新鲜肌肉,经过科学配比,金黄香酥,口感细腻,大口咬下去,几排肉质松软,汁水四溢,满口留香。
天津小吃:十八街麻花
桂发祥麻花, 又称十八街麻花,是与天津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并称的"天津三绝"食品之一。桂发祥什锦夹馅麻花酥脆香甜,风味独特,且久存不绵,春秋季可存放三个月,夏季也可存放两个月,令人叫绝。十八街麻花是经过反复探索进行创新,在白条和麻条中间夹一条含有桂花、闵姜、桃仁、瓜条等多种小料的酥馅,使炸出的麻花酥软香甜与众不同,创造出的什锦夹馅大麻花。其特点是香、酥、脆、甜,在干燥通风处放置数月不走味,不绵软、不变质。 来天津旅游的国内外宾客,临走时都要带上几盒麻花,送亲朋好友。 桂发祥麻花的创始人是范桂才和范桂林兄弟,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当时,兄弟二人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开了一个麻花店,名叫"桂发祥"和"桂发成",他们比着干,麻花越炸越好,俗称"十八街麻花"。1949年后,两店合一,由国家投资重建店堂,定名桂发祥麻花店。1983年成立了天津市桂发祥麻花公司,在市内开设了5个分店,并在长春、石家庄、太原、郑州设立了分店。
桂发祥麻花的创始人范桂林,直隶(今河北省)大城县人,9岁逃荒来到天津。13岁开始入东楼十八街的一个麻花铺当伙计,1936年在十八街自办桂发祥麻花铺。由于他勤奋好学,生意上敢于出新,炸出的麻花酥脆香甜,味美适口,深受欢迎。因桂发祥字号坐落在十八街,所以俗称“十八街麻花”。
其制作考究、料精货实。每个麻花中都夹有一棵由桃仁青梅、桂花等十几种小料配制成的什锦馅酥条,再和麻条、白条拧成5个花。用花生油微火炸透。出锅后放上冰糖和青红丝。特点香甜、酥脆,放置数月不绵软、不变质、不走味。1989年获全国食品金鼎奖和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质奖。1991年荣获全国驰名商标提名奖。
上海美食:南翔小笼馒头
南翔小笼馒头又叫南翔小笼包,是上海郊区南翔镇的传统名小吃,已有100多年历史。该品素以皮薄、馅多、卤重、味鲜而闻名,是深受国内外顾客欢迎的风味小吃之一。南翔小笼馒头的馅心是用夹心腿肉作成肉酱,不加葱蒜,仅撒少许姜末和肉皮冻、盐、酱油、糖和水调制而成。馒头的皮是用不发酵的精面粉作成的,50克面粉可包8个,100克一笼屉。蒸熟后的小笼馒头,小巧玲珑,形似宝塔,呈半透明壮,晶莹透黄,一咬一包汤,满口生津,滋味鲜美。如果吃时佐以姜丝、香醋、配上一碗蛋丝汤,其味更佳。南翔小笼馒头的馅心还可以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初夏加虾仁,秋季加蟹肉、蟹黄、蟹油。豫园商场内的南翔馒头,是豫园商场有名的风味小吃之一。
杭州美食:西湖醋鱼
西湖醋鱼,民间俗称西湖醋溜鱼,是杭州传统名菜之一。
西湖醋鱼的历史,得从八百多年前南宋杭州的“宋嫂鱼羹”说起。据说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康王赵构南逃,建都临安。当时有一妇人,人称宋五嫂,不甘受入侵者统治,也同小叔从北地逃来临安,在西湖边以捕鱼为生,勉强度日。一次,小叔淋了暴雨得病卧床不起,五嫂正在为小叔煮鱼烧蛋以进补身体,不料官兵前来抓壮丁建造皇宫,宋嫂向官兵求情别抓卧床不起的小叔,不慎碰翻了灶上的酒醋瓶,等官兵走后,锅中的鱼蛋已煮成羹状,但小叔吃着却觉得异常鲜美,胃口大开,很快恢复健康。此后,邻里仿作,成了家常美味鱼羹。后来南宋孝宗皇帝游西湖时曾召见宋五嫂,经品尝鱼羹亦大为赞赏,御赏重金,并赐酒旗为幌,准此独家烹鱼羹、沽官酒。“宋嫂鱼羹”经不断改进提高,成为鱼肴中之名菜。创业于清道光年间的楼外楼菜馆继承这道名菜,创新成鲜嫩酸甜、有蟹肉滋味的“西湖醋鱼”,并以“京人宋嫂首创,西湖第一珍馐”加以宣传,成为杭州名菜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