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杭州之行的感受作文
五一假期我去了杭州游玩,美丽梦幻的西子湖留给我难忘的回忆。
初次来到西子湖边,我惊叹于它的美丽与神奇。碧蓝的湖水像一面镜子穗察,照出层林尽染的山色,圣洁而不凡俗。我恍若步入了仙境,忘记了尘世的烦恼,只想在这宁静的场景里流连忘返。
来到古色古香的塘栖古镇,我产生了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石板路、青石桥和黑瓦石砖的建筑,充满历史的感觉,让我似乎看到了几百年前的村民在此身着古装,忙碌而温馨的场景。我愿意让时光在这里停留,与这静谧的小镇相伴,享受着无人打扰的幸福。
另外,浙江大学的校园,是我此行的另一大惊喜。大学建筑的精致与雅致,彰显了典雅的学者气息。绿荫葱葱的环境安详宁静,让我恨不得带上几本书,在此随意读读写写,体味学者的生活情调。
这次杭州之行,让我彻底沉醉在西子湖的美景与古镇古韵中,幸福感油然而生。如今回想,五一的记忆犹新,我相信这份记备老忆将随我走到仿族升天涯海角,时常浮出心头。
Ⅱ 开发票杭州银行行别怎么选
一般填写是杭州银行XX支行。
开户银行行别指的是办理开户手续的不同银行营业网点,也就是用户最伏灶初办理存折或者银行卡,发卡给用户的银行。一般银行在不同城缺野扮市都会有不同支行,用户存折上会有登记支行名称。
开户银行行别的格式通常是:XX银行XX支行。举例:中国杭州银行滨江支行脊姿。
Ⅲ 杭州银行用隶书怎么写
杭枯野雹州银行脊余
隶书写没帆法请见图:
Ⅳ 杭州游记1000字
杭州的景点真的很漂亮。在边肖看来,苏杭的这些地方非常适合旅游。真的很期待看到一些偏向古风的味道。
春天是郊游的最佳季节。就在今年,我在义乌工作,所以萌生了去杭州看看的想法。俗话说烟花三月去扬州散雹,杭州和扬州那么近,风景肯定好。于是和两个小美女约好去杭州一日游。
提起杭,大部分人想到的是徐贤白娘子、西湖、灵隐寺,但我想得最多的还是西湖醋鱼、东坡肉、叫花鸡、宋骚衣好吧,我承认我是个吃货。
之前想做个攻略,但是时间有限,就咨询了去过的朋友,方便自己安排行程。建议朋友们晚上去酒吧街,早上去灵隐寺,下午去西湖。吃的话可以选择空圆楼外的楼,所以行程就这么简单。然后我第一次检查了楼外的楼如果我喜欢吃。我亲爱的,这么贵,我买不起~我们去那吃吧,别讲究了。
提前一个下午,和我一起旅行的小美女订了机票。晚上下班后她匆匆赶到火车站,但她不想迟到。最后,她上了公共汽车。结果小美和一个大叔撞上了。我们都是在网上订的票,不可能有假票。但因为只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也没在意。我们三个人挤在一起,我撒谎说因为背不舒服,所以要站着。期间有乘务员过来查票。我特别留意了一下撞票的大叔,没发现人。下了车,他又出现了,让我坐那。我说我们要下车了,就没有再说话。
下了车,又是陌生人,我们就随便选了一个出口,然后打车定位。结果司机说位置不对,耐心沟通后退单,重新选了一个醒目的位置,叫了一辆滴滴车赶到了提前订好的冲亏帆青旅。房间很小,带卫生间,249一晚。也贵,但是挺安静的。匆匆洗漱完毕,大家都休息了一下,准备明天好好玩一玩。
因为生物钟的原因,第二天大家6点就醒了,然后打包出门买早餐(早餐也比其他地方贵一半)。我们刚要在路边找到去灵隐寺的车,大姐搭讪,问我们是不是来玩的。一开始我们以为是野导游什么的,聊了几句才知道大姐是本地人。她问了我们的行程,觉得太早了,就推荐我们先去九溪的甘龙路,说那是当地人拍婚纱照的圣地。走了甘龙路后,我们生了一条龙。我们身后还有一个杨美玲村,你可以在那里喝龙井茶。喝完茶就可以去零陵了。
我刚说完,就看到一辆公交车经过。还没等我回过神来,两个美女就开始追上了公交车,我只好跟上。大概过了四站,到了九溪,那好像是一个休闲公园,绿树红花很漂亮。当我看到前面有一条小路时,我以为是甘龙路。走了几步,被路人告知还很远,需要拼车。一个5块钱上了车,想想也不贵。
一下车就觉得环境很安静,很放松。旁边有一个古老的亭子。亭子里立着一块石碑,九溪熏树上写着一封信。我在亭子前拍了张照片,走进了深处。道路两旁有许多参天大树,笔直的水杉最引人注目。树下有浅水池,零星的小茶园里有几个采茶人。都说明朝以前的茶最好喝,太阳就是精神。
走了十分钟后,我看到了甘龙路的路标。路上遇到几个提着篮子的茶农。当我们接近村庄时,我遇到了一位阿姨,她和我们聊了起来,告诉我们甘龙路是甘龙皇帝经过的,那里的步行很精致。中间的龙脊上,两边都是太监。但是,我们一直以为整条路上都是太监。我们进村的时候,这里家家户户门口都有刚采摘的新茶和炒茶机,还有“龙井茶问”的石雕。姑姑多次邀请我们去她家喝茶,说那是他们那里的习俗,不去的话邻居会看不起我们,我们就听姑姑的话去她家散步了。阿姨拿出两种不同的茶给我们品尝,一种新的茶,一种旧的茶,外观、颜色、气味都大不相同。茶叶鲜绿,叶嫩,泡后有淡淡的清香;老茶略黄,叶厚,泡后有点苦。我们不知道如何喝茶,但我们只是浅尝了几口。期间姨妈的女儿给我们介绍了两种茶的价格,意思是想让我们买。可是大家茶都没怎么喝,也没接她的话,她就说急着走。
出了村就找到了公交站,但是不知道怎么坐车。旁边的包车司机反复说,这个时候车不跑了。因为是单行道,很多车都到不了灵隐寺。他们可以坐公交车到一个比较近的地方,来回说几次。碰巧有一位老人在等公共汽车,所以他问去那里的路。过了一会儿,和他一起上了车,因为老人说话方言很重,听不懂。不巧一个小姑娘晕车,下车就吐,于是商量着走过去,路过“双峰插云”景点。
因为是景区,路上人多车多。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传说中的灵隐寺,在外面扫码,买了飞来峰的门票。我们看到了传说中的黟县天空和佛像石雕。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震撼,但我们只是匆匆而过。灵思一个人进去买票,没去。有一座永福寺。因为天气热,没有再涨。在第三个门稍作休息后,观光车出来了,坐了出去。他一个,10块钱,绕着飞来峰走。司机大概解释了一下,正宗的石峰龙井茶就在这里。其他地方虽然是龙井茶,但也只能叫西湖龙井茶。路过佛学院,还说有兴趣出家的可以去看看,哈哈。
在灵隐寺外乘车后,我走了一会儿,然后我去了被称为新西湖十景的“黄龙崔涂”。我沿着它一路走到王越寺(经过门前,但没有进去,有点遗憾)。在附近吃过饭后,我问了去断桥的路。
原来,已经是“白堤”了。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曾说:“我爱湖之不足东游,爱青杨绿荫白沙堤。”也就是这个堤。走在白堤上,一路都是鲜花绿柳,碧水荡漾,让人心旷神怡。路过“苏小小墓”不禁让人感叹。六朝时,南齐时为妓,才艺高超。那时候叫漂亮,经常坐高级轿车。19日,他们因咯血而死,最后被安葬在西陵的码头。
再往前,就是传说中的“雪中断桥”。可惜现在不是冬天,欣赏不到有雪的断桥美景。不过,桥两边的风景很美,桥两边的桃花一朵朵开着,红的,白的,粉的,一派花开树的美丽景象。走了一路,也没什么力气了,就在“平湖秋月”短暂休息了一下,准备返程。在我离开之前,天空突然下起了雨。眼看出发时间还早,我在车站门口吃了一碗60年粉丝,这是我那天吃到的最美味的食物。
结果杭州之行就结束了。虽然玩得稀里糊涂,但美景却令人失望。英语字母表中第九个字母
Ⅳ 快乐杭州行,关于游玩的作文800字
国庆节的一天,爸爸带我们去杭州游玩,听到这个消息,我一蹦三尺高。
汽车开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了杭州的吴山广场。爸爸停好汽车,我们开始找吃饭的地方。来到了饭厅,我们点好菜,不一会儿,香喷喷的饭菜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的肚子早已空空如也,所以,一转眼功夫,一桌子的饭菜被我们狼吞虎咽地吃完了。
填饱了肚子,我们开始游玩。首先要去的当然是外婆千盼万盼的西湖了。来到西湖,一眼就看到碧绿的湖水,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它映出了我美丽的身影。
逛了一会儿,我们就去乘游船了。爸爸妈妈说他们不要去乘,我就跟着外公外婆排起了长队。等着乘游船的人真是人山人海啊!我们排了半天才乘上了游船。游船挺大,有两层楼,我猴儿似的挤上二楼,欣赏起西湖的美景来。哇,那个塔该是“雷锋塔”吧,那边应该就是“苏堤”吧……我一边欣赏风景,一边享受着习习的凉风,凉风已经把我刚才被挤出来的汗滴带走,真是舒服极了。
不到半小时,游船就到了一个小岛,我们随着人流上了岛,呒,这是什么岛呢?问外公外婆那是白搭,我还是自己找答案吧。不一会儿,我发现台阶上竖着一块椭圆形的大石头,上面刻着几个又大又红的字“三潭印月”,哦,原来,这就是着名的“三潭印月”啊!走了会儿,我又看见了“九狮石”……
天渐渐地暗了下来,人们纷纷向码头涌去,码头边长长的队伍像一条蜿蜒的大蛇匍匐在岛上,我胡棚这个矮小的个子被挤得又闷又热,我嘀咕道:我快要被人群挤扁了。幸亏有外公粗大的手臂,他将我从被挤的人群中抱起,我才得以看见那万里长城似的队伍……
夜幕降临了,我们终于乘上回来的游船,点亮了灯的游船在湖州游行,妈妈说,远远看过去犹如仙境一般。裤燃则
踏上码头,妈妈递给我一个汉堡,当闻到汉堡的香味,我才发现我肚子已经在发出警报了。妈妈告诉我湖那边有音乐喷泉。我啃着汉堡,听着人们此起彼伏的欢呼声,看着千变万化的喷泉,突然觉得,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段穗了……
乘着夜色,我们离开了美丽的杭州。这次的杭州之行,将给我的童年增添无限的色彩。
Ⅵ 杭州西湖行——炼出钻石心,依然芙蓉面
两天一夜的杭州行在周一的早上,永远定格成了灰色回忆,有始有终,既然几经周折行走一番,就该用文字作个圆满收尾。
返沪,躺在床上回味这两天的经历,途中经历一幕幕从眼前划过,西湖静谧的环境、波澜不惊的湖面上摇曳着点点斑斑的小舟、杨柳依依的湖堤、安适闲定的人们,都给浮躁的心灵以轻柔的抚慰。为了这份安宁,不远万里、舟车劳顿的来了,走了很多路,但不觉得累,满足。虽然因为下雨没能游船,但回到自家床上竟然也摇摇晃晃的进入了甜美水乡。
一个人的旅行
炼出钻石心,依然芙蓉面
旅行,体验另一种生活。可是中国人的旅行,真是让人头都要炸开了。所到之处,密密麻麻,人声鼎沸,本是闭月羞花的西子,这么一闹腾,像足了被人扯去了遮羞布,被指指点点,评头论足,真是韵味全无。
具有中国特色的旅行还是全球皆如此,不太清楚。如果非要我参与其中,宁愿自在独行。一个人吧,虽然冷清了点,但可以静静的感受,随着自己的心情走走停停,为什么不可以呢?一个人的旅行的意义就是用脚步丈量这个世界,丰富自己的经历,在一份漂泊无依孕育内在的坚韧力量。所谓炼出钻石心,依然芙蓉面。大概就是如此。
天然泡脚池
君住西湖头,我住西湖尾
总说泡脚泡脚,没成想竟然在西湖泡了个脚。看着一排排的人,兴高采烈的把脚拿出来泡在西湖水里,我的脚也迫不及待的脱鞋而出。加入泡脚大军吧!
君住西湖头,我住西湖尾,日日不见君,共饮泡脚水。大概就是西湖的另一别致景观了。不过把那双臭脚放在感受缓缓的浮力,自由自在的清凉湿润之感。有如滑滑的丝绸,温顺柔软。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倚天屠龙记》赵敏用脚在水里嬉戏勾引张无忌的画面,什么东西放在水里,就柔媚了许多,也包括脚。真是撩汉又一招。惬意的很。尔后看到一游客在水里拧干毛巾,擦了一把脸,真是不要脸。
地面上的事,真是说不好。看上去唯美浪漫,实则藏污纳垢。西湖也因为这支泡脚大军,沾染槐御了社会的不良风气哦,金玉其外,脚臭其中,严重的污染啊。
翱翔的鸟
天空任鸟飞
再来说说天上的事吧。虽然我不是一只鸟,不可以翱翔在祖国的大好山河上,但我可以登高,一览西湖美景。那就爬一爬雷峰塔吧。
塔不高,爬个几层就结束了,但绝对是一层风景比一层的好。所谓人生也正如此吧,努力越多,见识越广,所看到的就越广阔。井底之蛙,永远都停留在一个地方,眼界就三寸,自然不能领略到四海八荒的波澜壮阔。
到达最高层,我看到了整个西湖,风雨如酒柳如烟,茫茫然天地间,人是何等渺小。抬头望望,几只小鸟振翅高飞。我猜它早已对这一波波的游客司空见惯了,见过大世面的鸟,连飞翔都自带马达,冲劲十足,世间纷扰对它来说根本就不是事儿,它是天之骄子,心底无忧天地宽,它随心所欲的生活不正是我们倾其一生所追求的吗?再看看我们自己,汲汲营营,为那三斗米折腰,可悲了吧。鸟都不鸟你。
城市调性
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的脾气
每座城市都有它自己的调性。这个我不说,相信很多人有所领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个调性,我说不好是具体是什么,大概是基础设施建设,人情以及环境吧。其中最重要的,我觉得还是人。山水之城的人,总是有一种恬淡的气质。生于厮,长于厮,已经肆磨和整个山水浑然一体了,不论是穿着打扮上,还是谈吐方面,略略都带些宁静的气息。
要说杭州的调性,我的感觉铅雹岩是小而美吧。在城市便利度上面,跟上海比还是差点,但是我想这座城市是宜居的。消费水平很亲民,让我想到了南昌,人呢,还是都看上去挺和善的,也都带了一些本地人的特色,像邻家小妹吧,清汤挂面的,不施粉黛。就比如说我在地铁上拿出一本书来看,一家三口从大到小齐刷刷的盯着看书名和作者。这在上海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很好笑,很可爱,可以说还是很接地气的吧。
第二天,回到上海后,感觉很亲切,哪儿哪儿都很习惯,很适合,再乍一看自己租的房子,简直比留宿的那间房好太多,至少卫生间洗澡不用公用。
圈里生活,圈外游历
只为发朋友圈的 旅游都是假的
或者你会说,西湖没什么玩的,就那样。或者你会说,体验什么生活,旅什么游,一个人有什么好玩的。或许你会在旅行的时候大把大把在朋友圈发视频和图片,证明自己玩过,可是你真的玩过吗?真的身心都领略到了这份不同吗?
现实是,被生活圈子困住的我们,就算是走出这个圈,也还是画地为牢。因为我们即使身在美景当中,也依然困在朋友圈当中。看个山要拍照,看个水要拍照,看个花还要人面桃花相映红。所到之处,熙熙攘攘,无不如此。但拍完之后呢,留下了什么。难道这份行走,你不能安静下来,静静体味别处的风景,丈量出自己生命的意义吗?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生命在于折腾,日常的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固定的圈里,浑浑噩噩,波澜不惊,平淡无华,假若自己不能保有一颗探索世界的好奇之心,常过常新,让生活更具层次,那么这世界也算是白来一遭。
每一次经历都该是一次对心灵的洗礼,下一站,舟山。
Ⅶ 杭州行——绍兴★鲁迅故居
绍兴,有着江南水乡的灵秀,又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更主要的是,这里曾养育了一位我祟敬的大人物一一鲁迅先生。绍兴离杭州近,来杭州不去看看老先生故居,也枉我尊敬老先生一番了。
去绍兴的车上,导游说,“来杭州旅游的人玩绍兴的很少,因为大家都知道绍兴是个文化城,一听文化城大家都不太感兴趣,看来大家都是文化人啊!”一番话博得满车一笑。
车到一个热闹的路口停下,一抬头就看到墙上老先生的大画像,胡同里有“民族脊梁”四个大字。老先生的故居,就静静坐落在都昌坊口的这个胡同里。
导游带着我们,边看边讲。鲁迅出生于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童年时家里很有钱,童年的鲁迅是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的。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1918年,周家将房子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朱姓人家嫌周家中落晦气,将原屋大部份拆除重建,但给周家留了一席容身之地。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才幸得保存,我们才能在今天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跨入一个写着“仁里”二个大字的石库门,穿过台门斗,隔一小天井,便是一间普通的泥地平屋,往东走过侧门,绕过拐弯处的石栏水井,沿长廊进内就是当年鲁迅一家的住处。1881年农历八月初三辰时,鲁迅就出生在这房子的西次间楼下。
楼房后有一天井,过天井有两间南北向的楼房,前半间称“小堂前”,后半间是鲁迅母亲鲁瑞的卧室。鲁瑞是个聪明又能干的旧式妇女,她没上过一天学,却自学到能够看书。鲁瑞常在此看书、做针线。鲁迅13岁时,祖父科场案事发,家道从此中落。父亲一病不起,母亲一手撑起了这个家,少年的鲁迅余扰游几乎每天从母亲手里接过首饰,跑到恒济当铺把它递到比他高出一倍的柜台上,在侮蔑里接了钱,又到同样高的柜台给久病的父亲买药,鲁迅在家庭的衰落中看透了世态的卑俗。
鲁瑞卧室的东边就是鲁迅的卧室。里面的床、桌子还照原样摆放那儿。1910年7月至1912年2月,鲁迅回绍兴任教,就住在这里,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此诞生。
西首楼下前半间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房间,后半间是过道,小堂前里方桌、太师椅、条案、茶几仍旧照原样摆放。鲁迅孩提时代常到此处看书、习字、画画。他影写的《诗中画》就诞生在这里。鲁迅的继祖母蒋氏对他的童年影响也很大。她总爱给小鲁迅讲“水漫金山”“猫是老虎的师父”的故事。
出过道往北经过走廊,与鲁瑞卧室相隔一个天井,就是鲁迅家的厨房,三眼大灶,一应炊具,仍保持着原样。厨房北首,隔一狭小天井有三间平屋。过这三间平屋就是百草李野园了。
先生的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道尽了百草园的斑澜色彩,盎然情趣。读初一时,枯燥的学习中总向往“百草园”的乐趣。“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_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丛间直窜向云霄去了。。。。。”说实在的,我刚一进入百草园真的有些失望,满园子的游客,路被踏得光滑平坦。光滑的石栏还在,高大的皂荚树也仍旧耸立着,碧绿的菜畦也在原地被园管们继续种植着。但真的没有了先生所描绘的当初的韵味了,没有了树叶里长吟着的鸣蝉,也没有了伏在菜花上的肥胖的黄蜂,更别说低唱的油蛉,弹琴的蟋蟀们了。。。
百草园占地近2000平米,有大小两园,南称大园,与西边梁家园子隔一堵一米多高的泥墙,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根”至今仍留存如故。
百草园易主后,北端的小园建了花厅,并向西延伸扩建了假山,南端的池塘边也筑了围墙,但大园仍基本保持着原样。如今,短墙外的梁家园子有亭子、假山、水池、花草、翠竹、树林等,是个闲暇休憩的好地方。
从百草园出来,想去三味书屋的,时间太紧,导游又催着集合,便匆忙跑到三味书屋走马观花一圈,也没来得及拍照。本想好好看一下伏在古树下的梅花鹿的匾牌,也想好好看一下先生课桌上刻着的“早”字,都没来得及。
出了三味书屋向东,便到了乌篷船的码头。乌篷船是绍兴水乡的精灵,是绍兴流动的生命,是绍兴的象征。鲁迅先生的《社戏》里就专门提到了乌篷船,小鲁迅跟伙伴们摇着乌篷船去看社戏,还偷了豆荚吃。站在路边放眼望去,小镇还好似旧时的模样,桥如虹,水如空,一叶叶飘然烟雨中,粉墙、黛瓦、黑漆木门,户户竖销临水,家家枕河,就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
乌篷船码头边有一个重要的小店,店头上赫然写着三个大字“孔乙己”,店门口站着一个穿着旧式长衫的读书人的塑像,这就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了。孔乙己,这个浸透了封建思想的旧社会的牺牲品,即便穷途末路,变成“讨饭一样的人”,也不愿意抛弃那件“破长衫”,总是穿着长衫站着喝酒,要一碟茴香豆。
在绍兴,真正喜欢喝酒的人,并不一定要有上等佳肴下酒,一两碟便宜的茴香豆即可。茴香豆即蚕豆,是绍兴的特产之一。
现在,鲁迅故居的整个胡同里,家家户户都飘满了蚕豆花香,家家户户也都以卖茴香豆为生。每天迎来送走的无数的游客们都足以使他们维持生计了。可以这么说,“俯首甘为儒子牛”的鲁迅先生生前忧国忧民,努力寻找救国的道路。在他死后的这么多年,还在养育着他的父老乡亲,不仅仅靠他的精神,还靠着他的名声和这么持久的影响力。
Ⅷ 杭州行散记(三)
出了鲁迅故里,直奔沈园。五分钟的路程,抬抬脚便到了。
沈园又名“沈氏园”,是宋代一名沈姓富商建造的私家园林,也是绍兴保存至今的众多古典园林中唯一的宋式园林。
园中景致错落,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大片的荷叶簇拥在一起,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醉。写生的女子坐在亭子里的长凳上,正在为笔下的景物着色。人亦是景,景亦是人。江南的美就美在那一湾水和那水里映照的物与人。可惜我十几年前就游过苏州园林,所以对沈园的景致并不热衷。来沈园,只为那一堵墙、一段情。
漫步园中,便觉得忧伤弥漫在空气里。走不多远即是孤鹤轩。孤鹤轩是为纪念陆游而建,两边柱子上悬挂一副对联“宫墙柳一知樱咐片柔情付与东风飞白絮,六曲栏几多绮思频抛细雨送黄昏”。细细一看,“雨”字却多出了两点,又是有意为之。那多出的两点,如唐琬的眼泪,连绵不绝。
陆游与唐琬是表兄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婚后更是情意深重,如胶似漆。陆母看着儿子沉溺于情爱而忘却了功名,多次旁敲侧击无果,又嫌弃唐琬三年不育,最后以死相逼。陆游虽千般不忍,万般不舍,但终究是做了焦仲卿,听从母命休掉了唐琬。唐琬临行,送陆游搭纯断肠红,以示肝肠寸断,陆游改名相思红,寄予思念重重。
此后,陆游迎娶王氏,唐琬另嫁赵士程。本已陌路,何必重逢?心绪难平,情丝难断。也许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十年后的某天,两人在沈园偶遇,可惜佳人已伴他人侧。往事悠悠,顿上心头。相对无言,泪不住流。提笔写词一首,又如何诉尽心中愁怨?这一遇,红了《钗头凤》,热闹了沈园,却要了唐琬的命。
唐琬再和一首,终难消抑郁之情,积思成疾,化风而去。只可惜才女一生,为情所困,纵有赵士程百般呵护,也难忘与陆游恩爱往昔。女子重情,更重前情!十年之心痛,十年之相思,十年之强颜欢笑,均在这一刻倾泻而出。
一个“错、错、错”,一个“难、难、难”;一个“莫、莫、莫”,一个“瞒、瞒、瞒”;一个“十年离索”,一个“独语斜栏”;颂粗一个“锦书难托”,一个“咽泪装欢”。每每读起,便沉重难安。新人在侧,却是旧人难忘。怨东风,憎世情,空有山盟泪不停。
不过是东风可恶,棒打鸳鸯;不过是情劫难逃,花败叶落。这一首爱情绝唱,却唱得如此凄婉伤心缠绵执着,引多少后人接踵而来词前哀叹。园中驻足,流水潺潺,亭台古朴,三三两两的游人悠闲而惬意,我却仿佛看到陆游和唐琬从远处走来,携手游园,把酒对酌,吟诗作词。回神,却是沈园一梦。世间伤情种种,唯此情引人垂泪。
古之“孝”道,本该提倡,无奈何强“孝”迫“孝”之举,终遭诟病。鲁迅之母强加鲁迅以爱,致朱安一生不安;陆游之母执灭陆游之情,致唐琬含怨而去。子孝母,缘何母竟不爱子?爱子而伤子,不过是爱己!封建社会如此之母比比皆是,当今社会亦不乏见。睹前人之悲剧,思己之行径,愿世人再不做周母和陆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