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圳资讯 » 深圳市托育机构供给现状如何
扩展阅读
广州有私家车怎么做婚庆 2025-07-08 06:36:08

深圳市托育机构供给现状如何

发布时间: 2023-01-12 17:36:22

❶ 现在托育市场好做吗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消费升级、二孩政策放开,幼儿托育已经成为中国家庭的刚需。很多人都认为托育是一种刚需,既然是刚需,为什么介入者都会觉得生存艰难?
根据业内人士的估算,目前至少有3000万的城市家庭有托管需求,这还不包括一些隐性需求——有意寻求高质量托管机构、但现阶段不得不靠保姆、老人托管小孩的家庭,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消费升级、二孩政策放开,城市幼儿托育需求将持续上升,可见,托儿所是真正的“刚需”。

如何去理解“刚需”?刚需就是指固定的,必须的市场需求份额,比如一个城市每月消耗一百吨面粉,这个数字就是刚需,少了人们就会挨饿。但是目前在中国88%的家庭都选择祖辈照料的方式来解决3岁前的照料问题,只有5%的家庭会有送托的需求,所以严格意义上讲,刚需是个伪概念,这个说法只是一些早教机构为了填补自有商业模式的短板、提高场地的坪效而“意yin”出来的一个词。

国家在政策上也给予大力支持,从多渠道增加了托育行业的资源供给。

从各国早期婴幼儿发展研究报告来看,母亲的陪伴是0-3岁最好的照料方式。

但随着儿童年龄增长以及女性出外就业的需要,家庭对于社会性看护的需求增强。
特别是至儿童 2 岁时,近四成受访者表示希望有托儿服务支持。
而且,受访家庭认同送托幼机构至少有三大好处:
其一,利于同伴交往(43.8%);
其二,利于儿童早期智力发展(37.8%);
其三,减少隔代溺爱(37.1%)。

送托家庭对于孩子入托而言,家长最大的顾虑依次是:
✔ 怕孩子交叉感染,容易患病(74.3%);
✔ 怕孩子太小,难以适应(42.7%);
✔ 怕孩子得不到足够的关注(33.4%)。
这反映了0—3 岁家庭对于托儿服务的质量需求:
其一,加强保育结合。特别是保健的部分,孩子越小的家庭越关注孩子的健康,也越担忧托儿机构的卫生问题。
其二,托儿机构人员的素养。其实,“怕孩子不适应”或者“或者“得不到足够的关注”,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对于托儿机构人员的看护能力及用心程度的担忧。
幼儿托育服务发展的理由: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0-3岁不仅是人类个体神经系统结构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大脑发育快速期,0-3岁早期发展是影响其一生发展的起点和开端。

从国家角度讲,促进0-3岁儿童早期发展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政府投资最少、回报率最高的教育事业。

托育服务供给长期处于“政府缺位、市场失灵、社会失职、家负全责”的失衡状态,既抑制了女性的二孩生育行为,也影响了她们的就业发展。
对育儿指导内容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其一,对孩子生长发育基本知识的了解(27.2%);
其二,儿童的情绪管理,即如何处理孩子的坏脾气(22.7%);
其三,日常生活照料,如进餐、便溺等处理(18.4%)。
就不同年龄段而言,家庭对看护和教养儿童所需要的育儿指导内容又有所差异:
◆ 0—1 岁儿童的看护者,更需要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知识、日常生活照料等问题;
◆ 1—3 岁儿童的看护者,则更希望了解生长发育知识与儿童的情绪管理。而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对如何处理孩子的坏脾气成为最首要的指导需求。
以上数据反映了市场的真实情况,所以要对“刚需”这个说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托育项目的可做性来自于这个项目的几个优势:现金流好 、消课高、粘性好,同样对于运营水平的要求也非常高,更需要的是团队的专业水平(包括关系建立与互动、环境规划与使用、活动规划与实施、 亲师交流与合作等项目, 具体有婴幼儿活动空间、托育环境维护、照护设施、托育环境布置、日常照护、倾听与说话、婴幼儿托育设施与材料、婴幼儿教保活动的实施、亲职教育、和谐互助的专业团队、持续性专业成长等等)。

❷ 最近打算转行托育行业,不知道未来这个行业的市场前景怎么样

传统行业相关公司:美吉姆(002621)、华媒控股(000607)、爱婴室(603214)等。

本文核心数据:婴幼儿托育机构发展历程、家长托育原因、家长托育需要程度、托育机构偏好、公办幼儿园数量及占比、私立幼儿园数量及占比

婴幼儿托育机构历史发展进程

孩童教育,是为国家发展的重点之一。随着我国一路走来,我国婴幼儿托育机构从最初的福利性质托管机构到如今的普惠性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的综合机构,婴幼儿托育机构的发展进步与我国居民对婴幼儿托育的巨大需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家长工作繁忙及注重教育,托育市场需求较大

——多数家长送娃入托的原因是工作繁忙和关注孩子成长

根据草莓派数据调查与计算系统披露的调研情况显示,2020年,中国家庭送孩子入托的原因多因工作无法照料孩子以及对认为托育机构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

随着现代年轻家庭对于家庭和孩童教育的观念转变,这些家长对于托育机构的需求将逐渐增大。

——65%的家长对0-3岁婴幼儿托育的需求较强烈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年最新调研显示,接受调研的家庭中仅有5%的家庭完全不需要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即剩下的95%的家庭均对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有需求,其中需求较为强烈的家庭约占84%左右。

机构类型的供应与家长实际需求不匹配

——家长偏好公立托育机构

我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供需存在一定的不平衡,家长更偏好公办的托育机构,其原因或为家长认为公办的机构更有权威性,对孩童的教育和托管相对具备较高的保护性。

——公办托育机构占比较少

虽家长较为偏好公立托育机构,但事实上,截至2019年,我国公办幼儿园共10.67万所,仅占幼儿园总量的37.96%。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幼儿托管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❸ 一边是巨大的托育需求,一边是入托率低迷,家长对幼儿托育存在哪些顾虑

有些托育机构不正规,家长不能安心把孩子放到托育机构,大部分托育机构的收费较高,这也是入托率低迷的原因。幼儿托育服务主要是针对三周岁以下的儿童,很多家庭面临的现状如此,二胎政策以后,爷爷奶奶管不来两个孩子,而父母要工作赚钱,也没有时间照看孩子,这时候就有了幼儿托育的需求。我国有将近半数的家庭有幼儿托育服务的需求,然而真正的入托率却不到百分之五,两者之间的差距足以说明家长在选择托育这件事上是非常慎重的。在需求率如此之高的情况下,仍然不愿意把孩子送到托育机构,是因为家长也有自己的顾率。

三、切实解决大众的需求,才能提高入托率。

要解决这类问题,只有成立普惠性托育机构,把托育机构纳入教育部门监管,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放心把孩子送去托育机构,才能安心工作。

❹ 当前的托管机构前景怎么样

随着,教育行业头部企业布局托育市场,不少行业观望者,也蠢蠢欲动,是跟着大佬走?还是隔岸观火,静待时机?锋格练字老师认为,是否布局托育市场,需结合当下市场环境与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分析规划,不可盲目跟。


目前国内婴幼儿入托市场情况:

目前,我国0至3岁婴幼儿约4200万,其中1/3有比较强烈的托育服务需求,但调查显示,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仅为5.5%左右。5.5%,这大概是一个什么水平?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数据来看,OECD的三岁以下婴幼儿平均入托率为36.1%,但2020年我国该比率仅为5.5%,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甚至较落后。


5.托育市场需求,分层明显

相对来讲,一二线城市的托育需求大,三四线等城市较小,因为认知需求,隔代抚养更深入人心。


6.监管不完善

目前,托育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规范还不健全,多地托育从业者办证无门、无章可依、野蛮生长,后续一旦托管机构井喷式增长,不排除像学科教育一样面临相应的管控风险。


综上所述,锋格练字老师认为,托育市场有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入园费用高与传统育儿理念是导致当下入托率低的主要原因。至于,当下托育市场是否可布局,从运营角度来讲,需慎重考虑。在布局之前建议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如:


是否,有足够的运营资金,来面对托育机构的较高运营成本和当下疫情停课的风险成本?


是否,有渠道、有能力组织一支专业的托育运营团队?


是否,对所处城市或区域的托育需求,做过深入的调研与可行性分析?(如,需求占比、托育理念等)......


(入行需要谨慎,综合研判,量力而行)

❺ 2020年托管班开办前景如何

前景看好!

2015年10月,全面放开二胎后,短期内释放了一定的生育需求,刺激了新生儿人口的增加。从数据上看,到2018年新生人口即下降到1523万,创历史新低。据统计局2018年公告,从生育孩次看,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出生人数和比重明显高于一孩。二胎政策效应俨然已经释放,而2018年新生儿不达预期的原因主要包括育儿成本过高、照料负担过重、女性权益保障不足等都是阻碍生育意愿提升的主要因素。

综合2016-2018年的新生人口,至2018年中国0-3岁婴幼儿群体超过5000万名,婴幼儿托育市场需求进一步打开。此外,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育儿观念的转变,母婴家庭逐渐倾向于寻求高质量、专业科学的婴幼儿照护产品和服务。

仍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然而,托育与早教也有不可忽视的差异,机构拓展品类并不简单。“托育更注重照护、养育,而早教更侧重教育,包括对孩子体格、性格和治理方面的引导。眼下,整个行业始终存在标准缺乏、饮食、监管等不可忽视的问题。

但从行业发展来看,“早托”的结合同样有益于现有早教机构加强规范。目前,早教行业尚无官方出台的行业标准,而托育行业的管理规范已日益完善。“早托”结合的潮流之下,或能倒逼部分早教机构进行整改。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早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