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深圳本土方言
改革开放以前的深圳,原住民大多说客家话、粤语或大鹏话。深圳地区使用原有方言的人口数,根据宝安县政府的统计,在 1979 年建市以前 的 1978 年为 333,579 人,户数为 75,816 户。其中农业人口 270,838 人,占总人口的 81. 21%,非农业人口 62,759 人,占 18. 79%。 1979年又跌至241,711人。2017年末,常住人口超过1,250万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深圳市常住人口为17560061人。
深圳市的本土语言在这约 34 万原居民人口中,据 1985 年统计,宝安粤语使用人 口有 11 万左右,占当时全县户籍人口的 44%。而龙岗客语的使用人口约 14 万,占全县户籍人口的 56%。( 大鹏话的使用人口据 1990 年统计,使用人口为 30,633 人, 占全县人口的 9%。由于当时地方政府把大鹏话归入宝安粤语,所以实际上宝安粤 语的实际使用人口应是 8 万左右,占全县户籍人口的 35%。)。我们认为,改革开放后,有大量外来人口迁入,故在深圳本土户籍的人口中,粤、客、大鹏方言使用人数的实际数量应会更低一些,但由深圳外迁至香港及国外等地区的移民也不少。因此,这些数字大致上是可信的。
深圳客家方言的分布,深圳客家话主要分布在龙岗区的坑梓、坪山、坪地、龙岗、葵涌、横岗、布吉、平湖8个镇;宝安区的观澜、龙华、石岩3个镇;盐田区的沙头角、盐田、大梅沙、小梅沙等地的大部分自然村。罗湖、福田、南山3个区也有客家方言分布,主要分布在3个区北部大山的南麓。从东部长岭村开始,连接莲塘、西岭下、罗芳、梧桐山(大部分自然村)、大望、水库新村、布心、草埔、泥岗、上梅林(一部分)、下梅林、沙河(大部分)、西丽(大部分自然村),直到西部的同乐村,形成一条带状分布。这种分布特征说明这三个区的客家人是后来者。1994年深圳市原居民中说客家话人口大约有20万人。2012的《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汉语方言卷》B1-17将深圳客语划分为粤台片梅惠小片。深圳客方言语音内部差异较大, 因此《深圳市志》记述深圳客方言选取位于客方言分布中心地带的横岗话作为代表。深圳客家方言声母共有17个(包括零声母) ,韵母40个,6个声调。深圳客家方言面积约估为1361.06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68%。
深圳粤方言的分布,深圳粤语主要分布在宝安区的西乡、福永、公明、沙井、松岗5个镇;龙岗区的平湖(大部分自然村)1个镇;罗湖、福田、南山3个区的中部、南部的各个自然村。还有光明农场原居民也是讲粤语的。1994年深圳市原居民中说粤语的人口大约有17万人左右。2012的《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汉语方言卷》B1-17将深圳粤语划分为广府片。深圳粤方言语音内部差异较大, 因此《深圳市志》记述深圳粤方言选取位于粤方言分布中心地带的西乡话作为代表。深圳粤方言声母共有18个(包括零声母) ,韵母48个,8个声调。深圳客家方言面积约估为636.41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32%。
以上所描述的方言分布只是一个大致的划分,事实上有不少村镇既有客家方言又有粤方言,如平湖镇原居民基本上是讲粤方言的,但新木、上木古两村是讲客家话的。石岩镇几乎讲客方言,唯一浪心村讲粤方言。而大鹏、南澳又是客家话、大鹏话方言杂居地区。
此外,深圳市也有零星的闽南话分布,如南山区蛇二居委、福田区的福新居委,罗湖区翠竹街道龙尾坊、新港鸿社区及东门老街原立新、南塘居委,南澳镇的个别自然村等。
参考汤志祥(2015),深圳方言的地理分布如图所示。
如上,除了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和盐田区为原经济特区以外,其他地区均以街道为单位,大致与80、90年代的镇区范围相符。深色背景为粤语区,浅色背景为客语区,条纹背景为大鹏话区。大鹏话在听感上是粤、客混合方言,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军话°。中国社会科学院A类重点科研项目《濒危汉语方言研究与语言地图集》中下设“军话”课题,其负责人丘学强调查后否认了这一观点,汤志祥(2015)也未将其归入粤语或客家话内。而刘镇发(2010)则认为,这是一种受到客家话接触影响的粤语。
需要说明的是,粤语区内也有客家话村落,也有使用粤语的居民散居于客语区内,大鹏话区内也存在使用客家话的居民。除此之外,因外来人口大量涌入深圳,远超原深圳籍的人口数量,这对纯粹的“本土”语言状况研究及方言地图的绘制带来了困难。情况复杂,但能根据《深圳市志》大致画出,如图2。
除了上述的这些方言,还有长期生活于江河湖海上的渔民所使用的疍家话(汤志祥,2015),又称“基围话”或“渔民话”。深圳地区的蛋家话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接近于广州粤语的“粤疍话”,是由珠江口东部的疍家人所带来的:第二类是“闽疍话”,由来自海陆丰地区的渔民带来,其语言系统接近于粤东闽语的海陆丰话。这些疍家话基本以方言岛的形式(以村落为单位)散居于客语区、粤语区与大鹏话区中,数量极少。
深圳客语分布地理特点为: 该地区地形主要是丘陵山地。 龙岗客语东北面与东莞市南部的樟木头、清溪的客语相连,北面和东面与惠阳客语全面接壤,东南面则和香港新界中部、东部、东北部及西南部的沙田区、大埔区、西贡区、屯门区、荃湾区、葵青区及北区的沙头角,元朗区的八乡和离岛区的东涌乡、大澳乡、梅窝乡、大屿南乡等客语连成一片。这种地理上呈整片型的分布充分显示出:深圳的北部与东部地区的客家话在历史上长期与粤北梅州客家话地区不可分割。龙岗客家话完全是惠阳客语西向延伸的一个支脉。龙岗客语与惠阳客语以及香港新界客语形成一个由西向东,至北而南的连绵不断的客家话同一方言连续体。
深圳粤语分布地理特点为: 该地区地形主要是沿珠江口东源的沿江一带低地和与香港连接的陆地交通要道。 包括原宝安县老市区(旧罗湖墟)、旧城(新安故城)以及北至广州,南往香港的交通要道。该地区地形主要是沿江、沿海的低地地区宝安粤语的西北部分(沙井、公明、松岗、平湖)和东莞西南部的粤语长安话、大岭山话相连为一体,而南面部分(罗湖、福田)则和香港新界的粤语(围头话)连成一片。这就形成一个由北至南的连绵不断的粤语同一方言连续体。这种地理分布充分显示出:深圳的南部与西部地区在历史上长期与以粤语为主的珠江三角洲交往甚为密切并融为一体。而这些地方长期以来一直是珠江三角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活跃地带。宝安粤语西北部的公明话、松岗话和沙井话与东莞,北部的平湖话则与东莞塘厦话、凤岗话相接,南部的福田、罗湖的围头话与香港北部新界的围头话属于同一种话。
深圳大鹏话分布地理特点是: 该地区是一个独立的半岛型地区。东西南三边临水,东面为大鹏湾,西面为大亚湾,南面是南海。 该地区以山地为主,只有沿海部分由少量小面积平地。大鹏话分布在大鹏所城及周边附近地区,通行于深圳东南端最东缘的大鹏半岛,包括大鹏镇和南澳镇两镇。大鹏地区过往长期隶属于老宝安县,曾被称作老宝安三区。即历史上,它属于传统上的宝安县管辖。大鹏和南澳两镇北面与葵涌镇相连,因而大鹏话也就显得北与成片的客语地区相连,南与香港新界的围头话以及客家话相呼应。长期与着南北两个地区的在农耕、捕鱼、人员等生活和经济活动的交流往来,使得大鹏话呈现出客语和粤语混合型方言的语言特点。
从语言分布和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来看,深圳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从深圳语言生活模式的角度予以讨论。这个必须从深圳的前身宝安县的方言,即所谓本土方言说起。据汤志祥《深圳本土方言的地理分布特点》(2015),宝安县本来就是一个多方言的共存区,正好处于粤方言、客家方言和闽方言的交界地区,客家方言与粤方言分布最为广泛。1985年深圳使用客家话的人口约14万,占全县总人口的56%;使用粤语的人口约8万,占全县总人口的35%;使用大鹏话的人口有3万左右,约占全县总人口的9%。可见在深圳的本土方言中,客家方言占据一定的优势,而粤方言也具备相当可观的竞争能力。深圳市从一个县级地区演变而成为一个人口超千万、经济高度发达的中心城市,只用了短短的40年时间。这期间,深圳人口大量扩展,人们纷纷从广东乃至全国各地汇集而来。深圳周边尤其广州和香港都是粤方言占绝对优势的地区,从珠江三角洲地区聚集而来的深圳新居民在人数上也占有较大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粤方言在深圳语言社会当中的竞争能力。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代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参与深圳建设的年轻人,开始在这座新型的移民城市繁衍生息,“深二代”(泛指深圳特区建设者的后代)伴随深圳特区发展而成长。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人际交往中首选普通话作为交际语言,进一步固化了普通话在语言生活中的使用群体和竞争优势,逐渐形成了一个“普通话-粤方言-其他方言”的深圳语言生活模式。这个模式的格局是“普粤为主,多语并存”,其特点是:(1)普通话是首要的社会交际共同语;(2)粤方言(广州话)是城市生活次要的社会交际通行语;(3)城市生活中同时流行着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方言;(4)原先的本土客家方言和“围头话”正逐渐变为弱势方言和濒危方言。深圳的语言生活状况变化是一个典型的城市语言变迁的实例。
B. 客家人的人口分布
在中国,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广西、福建、四川、台湾、湖南、海南、浙江、香港、澳门、陕西、江苏(约2万)、安徽(约2万)、湖北、贵州、新疆(约0.5万)等地区,总人口达5000万以上,占汉族人口的5%。 其中,香港(约125万)与澳门(约10万)的客家杂居各处,并且占了当地居民相当的比例。
此外,客家人还主要分布在以下各洲各国:
亚洲:印度尼西亚(800万)、马来西亚(150万)、泰国(100余万)、新加坡(40万)、越南(30万)、 缅甸(5.5万)、印度(2.5万)、韩国(2万)、日本(1.5万)、柬埔寨(1万)、文莱(0.9万)、菲律宾、老挝、尼泊尔、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朝鲜、土耳其、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科威特等21个国家;
美洲:美国(30万)、秘鲁(20万)、加拿大(10万)、牙买加(8万)、古巴、圭亚那、阿根廷、苏里南、巴西、委内瑞拉、厄瓜多爾尔尔尔、智利、多米尼加、墨西哥、危地马拉、玻利维亚等16个国家;
欧洲:英国(18万)、荷兰(8万)、法国(5万)、德国(1.2万)、葡萄牙、瑞典、前南斯拉夫地区、比利时、西班牙、卢森堡、俄罗斯、丹麦、意大利、瑞士、奥地利、挪威、捷克、冰岛等18个国家;
非洲:毛里求斯(3.5万)、南非(2.5万)、 留尼旺(1.8万)、塞舌尔、莫桑比克、尼日尔爾利亚、马达加斯加、加纳、民主刚果、安哥拉、肯尼亚、塞拉利昂、赞比亚等13个国家;
大洋洲:旅居大洋洲的客家人约12万人,分布在1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澳大利亚约8万人,主要居住在墨尔本、悉尼、新威尔士、维多利亚以及南澳洲,培斯及大尼亚洲;另外在大溪地(又译作塔希堤属于法国海外省约有2.5万客属)、斐济、新西兰、所罗门、马绍尔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瑞鲁、西萨摩亚也有客家人聚居。海外超过1000万之众。
七星
当今属于客家大本营的城市是指广东省梅州市、惠州市、河源市、深圳市、韶关市,江西省赣州市和福建省的龙岩市,以上合共七个城市。
当今与客家大本营接壤,曾被提议归入客家大本营的城市主要是指广东省清远市、福建省三明市。其它与客家大本营接壤,并且客家文化在当地形成较大影响力的城市有广东省东莞市、广州市、汕尾市、揭阳市,福建省厦门市、漳州市,江西省吉安市;其中汕尾市是台湾省客家的主要原籍原乡,东莞市是拉丁美洲客家的主要原籍原乡。远离客家大本营,而客家文化占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是台湾的高雄市、台北市、广西贺州市、玉林市、防城港市、北海市,海南省儋州市,广东省茂名市、云浮市、湛江市,以及马来西亚的沙巴州。沙巴州更是客家海外一个纯客家州份。 广东省境内以客家人为主的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
粤东地区: 梅州市:梅江区(100%)、梅县区(99.99%)、兴宁市(98.52%)、蕉岭县(100%)、平远县(99.98%)、大埔县(99.99%)、五华县(99.12%)以及丰顺县(84%);【2区1市5县客家人约494万(2009年),丰顺县约有11万人使用潮汕话】 揭阳市:揭西县;【15镇1乡客家人约占56%(1994年 )】 粤中地区: 河源市:源城区、和平县、连平县、龙川县、东源县、紫金县;【1区5县客家人约347万(2009年)】 惠州市: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 汕尾市:陆河县(100%); 深圳市:龙岗区(含坪山新区)、盐田区、宝安区(含龙华新区); 粤北地区: 韶关市:新丰县、翁源县、仁化县、始兴县、乳源瑶族自治县(80%)、曲江区(75.6%)、浈江区、武江区、南雄市(80.5%)、乐昌市(70%);【韶关市各县通行客家语,但韶关市辖区流行粤语,即使市区客家人数占近8成,而南雄市区为韶州土话分布区,乐昌市区为粤语分布区】 清远市:英德市(64%);【市区通行粤语】 粤西地区: 湛江市:廉江市;【35%为白话人口】 此外,广东省境内以下地区也有客家人分布:
粤东地区: 揭阳市(除榕城区):普宁市、揭东区(9%;约11万)、惠来县; 潮州市(除湘桥区、枫溪区):饶平县、潮安区; 汕头市(除南澳县、澄海区):原市区(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朝阳县(今潮阳区、潮南区10%;约29万);【汕头市区客家约45万(2009年)】 粤中地区: 汕尾市(除城区):陆丰(17%)、海丰县(20%) 惠州市:惠城区(40%)、龙门县(29%); 广州市(除荔湾区、海珠区、黄埔区、南沙区、萝岗区):增城区(40%)、花都区、从化区、白云区、越秀区洪桥街道、天河区沙河街道与凤凰街道、番禺区大岗镇;【广州市市辖区客家人总数约150万】 珠海市 :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 佛山市(除禅城区、顺德区):南海区和顺镇与松岗镇、三水区大唐镇、高明区; 肇庆市(除大旺区):鼎湖区、端州区(9%)、四会市(37%)、封开县、德庆县、高要市、广宁县(9.45%)、怀集县; 江门市:江海区(如曾志伟家族)、新会区会城街道与大泽镇、蓬江区杜阮镇、鹤山市(22%)、台山市赤溪镇、开平市、恩平市; 东莞市:樟木头镇全镇、清溪镇(80%以上)、凤岗镇(3/4以上),莞城、附城、虎门、南城、厚街、大岭山、塘厦、黄江、谢岗等镇有少量客家人; 中山市:五桂山、南蓢镇、环城、合水、张家边、三乡、神湾、板芙、坦洲等镇街。 粤北地区: 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41%)、阳山县(35%)、佛冈县(30%)、清城区、清新区、连州市(22%)、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除连州市市区及大部分为韶州土话分布外,其余各县县城通行粤语】 粤西地区: 云浮市:云城区郊区、云安县(30%弱)、罗定市 、新兴县 、郁南县; 湛江市(除吴川市):市辖区零散分布(8.96%)、遂溪县(2.3%)、徐闻县、雷州市(零星分布); 茂名市:茂南区、茂港区(两区 21.3%)、化州市(30%)、信宜市(24%)、电白县(21.77%)、高州市(15%弱;约24万); 阳江市阳春市(1/3强)、阳西县、阳东县。 备注:
1、广东省内客家人口数,除注出外,均以《广东统计年鉴2010》所公布的2009年数据为基准。
2、在农村没有客家人聚居村落分布的有汕尾市区、南澳县、澄海区、顺德区、吴川市、阳江市区,其他均有不同比例的客家人分布。 广西客家人祖籍在粤、闽、赣客家地区,以客家语为母语并认同于客家历史、文化,明、清已在广西落户。 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除桂林市的全州县、兴安县、资源县和河池市的凤山县没有客家人居住外,其余均有客家人分布,人数约600万(2013年)。 广西客家人人数10万以上的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 南宁市区、南宁市宾阳县、柳州市区、柳城县、来宾市兴宾区、贺州市八步区、昭平县、玉林市区、陆川县、博白县、北流市、贵港市区、桂平市、平南县、北海市合浦县、钦州市区、浦北县、灵川县、防城港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客家人分布情况一览表地级市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客家人口(单位:人)比例备注代表人物南宁
41.61万
5.48% 青秀区、兴宁区、西乡塘区
江南区、良庆区、邕宁区 9.35万(1997年) 9.07% 宾阳县18万21%新民话横县8万余(1995年)8.24%新民话武鸣县2.2万余(1995年)3.57%汉族13.3%邕宁区2.26万(1995年)2.72%马山县约1万2.16%上林县约0.5万1.19%汉族15%隆安县0.3万(1995年)0.84%壮族95%崇州
9.52万
4.44% 江州区3万9.5%壮族80%以上宁明县3.5万9.6%扶绥县2万余(1993年)5.1%汉族16.47%凭祥市0.4万(1998年)4.6%龙州县0.32万(1998年)1.3%汉族5%大新县桃城镇、龙门乡0.2万0.58%自称“水话”天等县把荷乡0.1万0.26%壮族98%强柳州
41.5万
13.53% 柳城县14万38%鹿寨县6.6万余15.2%汉、壮两族为主柳南区、鱼峰区、柳东新区10.1万13.7%柳江县5.4万11.55%壮族、汉族为主三江侗族自治县3.7万余(1981年)11.6%融水苗族自治县1.2万(1995年)2.71%融安县0.5万余1.67%来宾
32.34万
14.5% 兴宾区20万24%汉族30.47%武宣县8.4万余24%汉族33.17%萧朝贵等象州县2.2万余(1997年)6.7%汉族1/3弱金秀瑶族自治县1万7.2%汉族24.3%合山市岭南镇、河里乡0.41万3%汉族34.02%忻城县0.33万0.85%汉族5.37%桂林
16.66万
3.7% 象州区、秀峰区、叠彩区、
七星区、雁山区、临桂区 5万 9.8% 汉族92%荔浦县3.54万余9.9%汉族82.4%阳朔县2.05万7%汉族87.98%平乐县1.7万余4.2%汉族82.42%临桂区1.66万4.1%恭城瑶族自治县1.5万余5.62%瑶、壮族50%以上龙胜各族自治县2.7%汉族23.57%灌阳县0.3万1.1%汉族93%永福县0.33万1.27%汉族87.1%灵川县0.13万0.39%乡音已改者不计注:全州县、兴安县、资源县未见有客家人报道;桂林客家多自江西来。梧州
7.13万
2.88% 蒙山县2.5万以上13.5%汉族83.9%钟文典苍梧县2.5万4.38%客家语藤县1万1.3%岑溪市糯垌镇、安平乡等0.38万0.6%万秀区、龙圩区、长洲区0.75万2.6未形成村落贺州
46.9万
26% 八步区32万41%昭平县10万28.7%汉族92.28%钟山县4.4万余(1994年)10.6%客家语;汉族85%富川瑶族自治县0.5万2%瑶族50%客家语与桂柳官话为全市通用语言。玉林
176.1万
32.83% 陆川县50万(2005年)69%博白县85万(1999年)65%以上新民话玉州区、福绵区、玉东新区20万23.25%北流市14万余14%兴业县7万余(1999年)10.6%容县0.1万0.12%贵港
75.7万
19.54% 港北区、港南区、覃塘区48.6万35%汉族70%平南县14.5万13.5%汉族94.23%桂平市15.2万10.74%汉族93.19%杨秀清等备注:贵港客家多自嘉应州和惠州来,少数自福建来,说客家语。北海
34.2万
27.7% 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3.1万余2.5%涯话合浦县31万余30.1%涯话钦州市
53万
18.58% 钦南区、钦北区20万以上19.3%浦北县18万26.3%新民话灵山县15万13%强防城港
18.36万
34.1% 港口区、防城区、东兴市17.26万50%上思县1.1万5.7%壮族85%河池罗城仫佬族自治县3.5万余(1989年)10.3%汉族27.5%金城江区0.18万(1993年)0.6%宜州市0.8万余(1992年)1.4%汉族17.66%天峨县0.2万(1996年)1.5%汉族38.67%南丹县0.42万(1998年)1.6%汉族34%东兰县武篆镇、泗孟乡0.03万0.11%汉族9%都安瑶族自治县0.4万(1995年)0.65%巴马瑶族自治县0.05万0.23%汉族3万环江毛南族自治县0.25万(1995年)0.76%少民95%大化瑶族自治县0.58万余(1993年)1.4%少民90%备注:凤山县明、清时自始兴、庐陵以及福建迁来者土客杂居,风俗虽多仍旧,而乡音已多变异。百色右江区0.15万0.5%汉族24.8%凌云县0.07万0.4%平果县0.6万1.43%壮族89.1%西林县0.04万0.34%10.32%乐业县0.03万2.3%德保县0.017万0.05%田林县0.06万0.3%田阳县0.12万0.36%汉族9.5%靖西县县城0.006万余0.01%壮族99%以上田东县平马镇、义圩乡0.13万0.4%那坡县0.02万0.1%隆林各族自治县0.025万0.77%主要居县城 客家人遍布全球约80个国家和地区,除中国外,以下国家也有分布: 海外客家人分布情况一览表所属洲 国家或地区 客家人口 所属洲国家或地区客家人口亚洲 马来西亚 150万 美洲美国30万印度尼西亚 800万 加拿大10万泰国 100万余 秘鲁20万新加坡 40万 圭亚那0.7万菲律宾 0.68万 古巴0.81万越南 30万 巴西0.24万缅甸 5.5万 危地马拉0.01万柬埔寨 1万 多米尼加0.12万印度 2.5万 玻利维亚0.01万老挝 0.5万 智利0.12万沙特阿拉伯 0.22万 阿根廷0.5万日本 1.5万 厄瓜多爾尔尔尔0.2万文莱 0.9万 苏里南0.41万巴基斯坦 0.2万 委内瑞拉0.2万尼泊尔 0.24万 墨西哥0.1万斯里兰卡 0.017万 牙买加8万科威特 0.017万 欧洲英国18万朝鲜 0.1万 法国5万韩国 2万 德国1.2万土耳其 0.05万 荷兰8万孟加拉国 0.05万 俄罗斯0.1万非洲毛里求斯3.5万丹麦0.12万南非2.5万挪威0.03万留尼旺1.8万意大利0.1万马达加斯加0.02万瑞士0.1万莫桑比克0.03万比利时0.2万尼日尔爾利亚0.02万葡萄牙0.5万塞拉昂0.006万瑞典0.24万赞比亚0.006万前南斯拉夫地区0.24万加纳0.02万捷克0.01万肯尼亚0.01万奥地利0.05万民主刚果0.02万冰岛0.01万安哥拉0.02万西班牙0.2万塞舌尔0.05万卢森堡0.2万大洋洲澳大利亚约8万备注:海外客家人分布数据来源:1994年在梅州举行第12次世界客属恳亲大会,通过多渠道,包括国内外函调、采访、采摘报刊材料等方面汇总统计,保守估计客家人在国内外分布人数共4562.429万人,其中国内(包括港澳台)4107.8万人,国外456.29万人。
2011年据有关客属机构非正式保守统计国外客属人口约有1200万人左右,港澳台约600万人,合计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1800余万。分布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属社团多达数百个。
C. 目前深圳的客家人与本地人的比例是多少
人口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5月18日,深圳市累计登记的流动人口为1200.55万人,加上现有的246万常住人口,深圳目前总人数为1446.55万,其中流动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82%。深圳的原住居民主要是客家人,占原住居民的70%。改革开放之后,大量的移民涌入深圳,深圳的移民来自全国各地,所以普通话成为最通用的语言,而客家话、潮州话、白话是主要本地语。深圳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目前,深圳原住和长住着客家人达450万,是深圳市最主要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