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天津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是采用了什么战术应对英法联军第二次进攻天津的
1859年6月(咸丰九年五月),英法联军又借“进京换约”之名,由英海军上将何伯率领大小舰艇21艘(其中英国17艘)、官兵约2000人再度来犯。他们的如意算盘是以深水舰只正面袭击大沽炮台,以浅水炮艇开道越过横江障碍进攻,从而摧毁炮台,然后组织陆战队登陆占领,扫清武装进攻的障碍。
6月25日上午,十余艘联军舰只驶至清军在前面铺设的铁戗旁,先后用缆绳拉倒了十余架铁戗,然后放下浮标标记开辟通道。僧格林沁闻报,心知来者不善,但为避免扩大事端,他一面派人与英法侵略者交涉,一面命令各部做好战斗准备,一旦敌人开战,坚决予以还击!
自兵临大沽海口以来,何伯就在极力收集大沽守军的情报。从各种途径得到的消息,正如他本人亲眼在望远镜中见到的一样,阵地上见不到几个士兵,根本不像是大战在即的样子。何伯放心了,当日下午1时30分,他下达了总攻击令后,便回舱喝咖啡去了。他满以为清军仍和去年一样经不起他的重炮轰击,要不了多久便可以从容登陆了。
殊不知何伯正中了僧格林沁的骄兵之计。局势紧张之初,僧格林沁便有所安排,他要求各守军注意伪装隐蔽,要做到炮台白天不见旗帜,夜间不闻更鼓,守军隐于安全处,任凭联军如何试探决不暴露。何伯的贸然进攻,正中僧格林沁下怀。当闻报联军已进入预定水域时,僧格林沁哈哈一笑,高喊一声:“打!”只见各部守军从藏身之所鱼贯而出,迅速撤除了掩盖在火炮上的草帘,按早已计算好的角度、距离向敌舰猛烈开火。
英法联军猝不及防,完全笼罩在炮台守军的炮火之中,当即便有几艘军舰中弹起火。有艘企图抢滩登陆夺头功的炮艇被突如其来的炮火击毁了锅炉,无法动弹,紧接着又被一顿狠揍,冒着浓烟沉入了河底。不久又有一艘炮舰“庇护”号步其后尘。刚才还在舱室里悠闲地喝咖啡的何伯,此时站在旗舰“行鸟鸟”号的甲板上,目瞪口呆地望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不知所措。突然,一颗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正好落在他的旁边。只听“轰隆”一声,站在何伯身后的“行鸟鸟”号舰长当场毙命,何伯受了重伤,“行鸟鸟”号受损严重,无法指挥作战。
原来,清军采用了“擒贼先擒王”的战术,集中火力轰击联军指挥舰。无论何伯转移到哪艘船,只要升起旗舰标志旗,必定引来清军倾泻的炮弹。何伯无法,只得下令全线撤退。
Ⅱ 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南京条约这三个条约的签订带给我们什么教训
他们都是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条约,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同时闭关锁国的政策也是行不通的!
Ⅲ 中国近代历史的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都是列强强加给清政府的不平等条约。
不同之处:条约内容不同,《北京条约》先后有三个,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而《天津条约》则包括《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其中的赔款和相关事项也不同
Ⅳ 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内容是什么
1842.8.中英《南京条约》∶
· 割香港岛给英国;
· 赔款2100万银元;
·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
·它不但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而且使它成为英国侵略中国的基地。
·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不仅是对中国人民的无耻掠夺,而且开创了侵略者对中国勒索赔款的先例。
·五口的开放,使我国东南沿海的门户被打开了,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世界的侵入。
·协定关税的规定,使中国开始丧失了海关的主权,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中国转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943.中英签定《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英国从中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3、1944.美国强迫中国签定《望厦条约》。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同时还扩大了侵略权益。如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
4、1944.冬,中法《黄埔条约》,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5、1858.分别与俄、美、英、法签定《天津条约》∶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 增开牛庄、淡水、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 外国人可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 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6、1960年,与英法分别签定《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条约内容:
· 请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 增开天津为商端口;
·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 准许华工出国;
· 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7、1885年《中法新约》规定: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在中越边界开辟商端口;中国日后在广西、云南修筑铁路应与法国商办;法国从基隆和澎湖撤军。这样,法国不仅达到了侵略越南的目的,还最先取得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法国侵略势力从此伸入我国云南、广西,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了。
8、1895.4.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端口,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到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这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一、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这是日本继俄国之后,对中国领土进行的一次严重的掠夺。它迫使台湾和祖国隔离,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二、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三、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四、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的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9、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
一、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二、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三、 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四、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五、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六、修订商约。清政府同意将各条约中通商行船的内容加以修订,以便利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造成了严重危害:
一、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为支付这笔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中国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二、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三、按照条约规定,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帮凶。
四、该设外务部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国家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除了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外,还重新确立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继续充当它们在华的代理人。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