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资料 » 天津哪里有好的寿山石
扩展阅读
厦门哪里工地招保安 2025-05-11 04:37:40
杭州来女士怎么碎尸 2025-05-11 04:36:42

天津哪里有好的寿山石

发布时间: 2022-08-07 02:30:54

⑴ 最近天津有艺术品拍卖鉴会吗我有一个清永正款的寿山石印章想鉴定出手,请老师们给予帮助解决!

到天津文物看看。

以下为藏品交易与拍卖常识:请仔细阅读,避免上当受骗

藏友问某某公司是否正规?是不是骗子?可靠吗?

任何单位都是法制注册营业的,至于服务质量,收费的标准,得自己去考察衡量,一定谨慎避免高收费,不成交造成的伤害。

特别是夸口说保证能成交的公司,十有八九骗费用的公司。

法律规定正规单位不能收购倒卖古董,其次个别单位以现金收购古董为名,让藏家先鉴定,真品就现金收购,其实他们没有买家,忽悠藏家交完鉴定费后,藏品一鉴定,故意告诉你的东西是假的。

注意:

1.个别藏家故意散布某公司的负面消息,其目的是,阻止别人去参加,自己参加的藏品好卖出去,这种聪明是一种低级错误。一个公司藏品征集数量少,买家自然少,成交率更低。

2.国内保利,嘉德,其次外资企业佳士得,苏富比,目前不对外征集藏品,也未设任何办事处,个别拍卖业务员说我能帮你送进去,这是骗人的。

3. 还有一种骗子叫家族式骗子,散布各种“正规拍卖公司的负面消息”,

让那些糊涂藏家打消去正规大公司的念头,最后急着出手藏品被他们牵着鼻子进入他们设的诈骗陷阱,骗到你财物两空,直到你失去信心为止。

散布这些负面消息的人员大部分是那些骗子公司的业务员弄得小号,让本来就乱糟糟的国内市场更乱,真假难辨好在其中渔利。

4拍卖公司业务员拉皮条,拉不到业务也互相诋毁其他公司,导致国内似乎没有一家好单位。

就觉得保利嘉德好,但人家不对外征集,再好也对大家没用。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一: 行业划分

古董拍卖,鉴定,交易目前大部分单位集中的上海,北京、青岛。藏家参与前一定多比较,多了解,避免上当受骗,祝您发财。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二: 关于拍卖资质与文物拍卖资质

“文物”是国家备案发掘的藏品叫文物,或者从文物商店购买的藏品,叫文物。

老百姓手里的藏品属于民间收藏艺术品,不属于文物。老百姓的手里的藏品,可以自由开古玩店,摆地摊等自由参与买卖交易。

有些藏家问你单位有文物拍卖资质没?这属于知识稀少的提问,只要你的藏品来源不是从文物商店购买的,国内98%的拍卖公司,艺术品经营公司都可以给你拍卖,交易。

文物拍卖资质,国家指定交易法院没收资产,处理古董的公司,老百姓手里的藏品与文物没关系。属于自由买卖,无需任何资质。

2015年国家为了鼓励文化市场发展,取缔各类资质的阻碍,只要在工商注册的任何单位都可以经营收藏艺术品业务。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三: 疯狂的混乱鉴定

关于当前混乱的古董鉴定,一件古董拿去分别给八位专家看,能出四种不同的结果,每位专家各有各的观点,所以不要去纠结,藏品投放市场,有人买,这才是真理,很多专家都是靠收鉴定证书费骗人的。

还有机器检测都是人为操作,骗收鉴定费的。很多藏家给自己的藏品买了一堆鉴定证书,到头来一样没人要。

鉴于疯狂的混乱鉴定市场,买家都是自己相信自己的眼光去购买藏品,作为藏家只要把藏品能投放到一个靠谱的单位,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无需购买哪些没用的证书。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四: 拍卖的风险

拍卖有风险,建议大家谨慎参与,顶级品牌单位近些年的真实付款成交率不到50%,行情整体不乐观。

有藏品大家尽量找古玩城老板去推销卖掉,或者摆地摊处理掉,“拍卖”属于有钱人的风险投资,不适合普通老百姓参与。

特别是天天给你打电话的公司,并不是你的藏品值钱,主要为收你的图录费,鉴定费、出关费、什么保证金等一个个陷阱等着你,

国内正规单位,谁跟你啰嗦,谁给你打电话?个别收入低,经济困难的藏家,醒醒吧,几百万、几千万没那么好做梦。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五: 正确判断

藏友问某某公司是否正规?是不是骗子?可靠吗?

任何单位都是法制注册营业的,至于服务质量,收费的标准,得自己去考察衡量,一定谨慎避免高收费,不成交造成的伤害。

特别是夸口说保证能成交的公司,十有八九骗费用的公司。

法律规定正规单位不能收购,倒卖古董,其次个别单位以现金收购古董为名,让藏家先鉴定,真品就现金收购,其实他们没有买家,忽悠藏家交鉴定费后,藏品一鉴定,故意告诉你的东西是假的。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六: 畸形发财心态

因为很多知识匮乏、家庭困难,无知的农民朋友在巨额估价的诱惑下,估价2000万的藏品,先交5--20万的服务费,他们想着只要我凑够20万,等于2000万就到手了,所以有抵押房产的,变卖生产工具牲畜牛羊的,东凑西借的,把20万交给拍卖公司后,然后把工作辞了,田地也荒了,忙着去预定宝马名车,算计准备去买别墅,朝三暮四等钱换媳妇的都有。盲目参与导致家破人亡的事迹时有发生。

很简单的问题,很多藏家分析时就出问题了,试想一下,假如你委托四件东西最少能成交一件,你立刻就是百万富翁,如果那么容易发财的话,干脆把房子卖掉委托上100件东西,最少成交两件,得到500万也很划算,对不?

今年大拍,十副齐白石的画,只成交了2副,那也是骗子吗,古董拍卖想成交就得多参与。

保利,嘉德为什么不收低端藏家的东西,因为成交了大家高兴,失败了大家说骗子,

所以藏家缴费了,有些东西不容易成交,导致藏家很郁闷,下结论为骗是不合理的。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七: 比较实力

正规单位【像正规的保利嘉德,都是近千平米的办公室,藏品放在办公室与艺术大厅买家随到随看】除此之外,行业内95%的小拍卖单位,租个实际使用面积60平米的小办公室,藏品签订委托合同后,把近千件藏品堆放在潮湿的地下室里,不见天日存放大半年,然后等到拍卖的几天才拿出藏品,小酒店花五六千元租个场地,着急上火的预展一两天走个形式,等于完成拍卖活动,这种方式几乎没有卖东西的任何希望。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八: 什么是靠谱拍卖

目前90%的拍卖公司,,电话频繁忽悠没脑子的老百姓参加,征集上1000件后,就开始准备拍卖会,拍卖会的整个过程,就是去酒店租两天场地,把1000件藏品展示一下,等于在预展,看看酒店里住宿的客人有没有要的。

两天的预展现场,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前去观赏藏品的人,除了几十个委托人在预展现场来回瞎出溜,几乎没有任何买家到场观看,两天预展结束。

第三天开始拍卖,拍卖会场在座的95%是藏家委托人,也就是卖东西的人,为了掩饰藏家,这类拍卖公司话费100元雇佣一些无业游民,老弱病残来充当买家,举牌子。

我参加过七次拍卖,时常看见一些拍卖公司的买家大老板,拍卖到中午吃饭时,现场抢牛奶,抢面包。

狼狈不堪,拍卖结束暗中一打听,属于雇来的失业低保户。

稍有思想的老百姓就能看出门道,其次一个小拍卖公司,不去招商,租个80平米的办公室,那来的买家,凭什么给你能卖出去东西,说实话还不如你自己去摆地摊的效果好。

靠谱的拍卖,就是观察这个公司的实际营业方式,具体给藏家做了那些可以看得到的真实服务,看不到的服务就是假的不靠谱的。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九: 看服务与行情

【引用资料-----青岛华锦拍卖,公爵拍卖】:

拍卖公司是一个服务行业,要做的优秀首先做好服务,满足各类藏家的需求,

第一:对于高端藏家:我们做高端星级服务
第二:对于经济困难摆地摊层次的低端藏家,

【我们提供不成交不收取任何费用的中档次服务】

让藏家轻松愉快参与,让艺术走进生活,正确引导收藏市场。

引用资料:中国嘉德拍卖

不好的现象需要抵制,改变风气大家应该互相学习、探讨、研究。收藏爱好者应该把自己水平提高,进一步深化收藏文化,进入文化领域,而不是简单的收藏,收藏不能狭隘地只为经济利益,而是为了爱好、传承我们国家的文化,几年以后它给你带来的经济利益只是个附加值而已。文博系统的混乱也造成了市场的混乱,收藏的混乱。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十: 合理的估价

藏品想成交,一定估价要合适,价格符合市场行情,在哪里都有机会交易。

【引用资料---青岛大前门集团拍卖】:

关于藏品估价:通俗点说,你家有个漂亮闺女,嫁个普通人老百姓比较随便,嫁个村长,一个村里就一个村长,这个可以有机会,嫁给县长、也是可以奢望的,,,哪嫁给市长、你觉得好嫁吗?-------很多思想不成熟的藏家,在藏品的估价要求上,理想根本不是把闺女嫁给省长那么简单,把一件低端藏品要求拍卖百万、千万、无疑是把闺女必须要嫁给国家主席。

保利拍卖: 藏品的市值是藏品自身创造的,炒作的时代即将过去。

**********
**********
**********

国内目前有2000家拍卖单位,其中98%的单位都是收费的,当前不成交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单位目前有

北京保利拍卖、 (不普通藏家征集)
北京嘉德拍卖、 (不普通藏家征集)
北京瀚海拍卖、 (不普通藏家征集)

上海荣宝斋拍卖
上海老城隍庙
上海朵云轩

青岛华锦拍卖,
青岛公爵拍卖,
青岛中艺拍卖
青岛典藏拍卖
山东银座拍卖
青岛麒麟阁拍卖

以上单位藏品不成交,没有前后期费用,不收你一分钱费用,按时拿走即可。

其次登陆拍卖新闻网,首页有12家记者亲自采访验证的正规不收费拍卖公司,

注意:错版币的鉴定,主要和同年份的钱币对比图案,差别越大,错版就越严重,价值越高,无需找专家。

⑵ 天津博物馆的馆藏精品

清末 翡翠缠枝菊花纹环耳扁盖瓶
此瓶由一块大的翡翠料抛开制成一对,高42.8厘米,口径9.6×5.4厘米。淡翠绿色,间少许淡粉色,色泽均匀柔和,美丽晶莹。盖有桃形钮,盖身及瓶两侧镂雕缠枝菊花纹,颈肩镂空花耳上各套一活环,瓶身光素,抛光匀细,椭圆圈足,足下附座,上阴线刻兽面纹。尤其是对花、叶纹饰采用镂雕技法,雕琢更为精细,颇具阿拉伯地域风格。
翡翠以其深稳凝重、变幻莫测的翠绿色和温润柔美的特性受到举国上下的喜爱,特别是以慈禧为代表的统治阶层的青睐,传说慈禧宁要翡翠饰物而不要金刚石头饰贡品,官员们则投其所好,选上等的翡翠进奉,以求名利,因此翡翠又有“皇家玉”、“玉王”之称。

清 尚均雕寿山石弥勒像
清(1644-1911)
高6.6厘米 底宽9.58厘米
寿山石为中国名石,因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寿山一带而得名。寿山石“质地脂润,柔而易攻”,早在南朝时期,寿山石便被当作较为珍贵的雕刻用材料。
天津博物馆藏尚均雕寿山石弥勒像,通高6.6厘米,宽9.9厘米,实属传世尚均雕刻名品。弥勒盘坐,面目祥和,体态敦厚,左手伏膝,右手挽串珠,头部刻有细细的头发,服饰上亦有龙凤及勾莲纹。作者最大限度地把握住了人物体态及容颜的特点,衣服上的纹饰则运用较为细腻的线条,刀刀清晰,密而不乱,正所谓“运刀如运笔”。背部阴刻隶书“尚均”款,是弥足珍贵的寿山石雕作品。 清 干隆款珐琅彩胭脂紫轧花地宝相花纹瓶(一对)
清干隆(1736—1795)高25厘米 口径6.7厘米 底径6.5厘米
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晚期,雍正、干隆时盛行。其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
三代珐琅彩瓷的发展有各自的时代特点。康熙时候的珐琅彩绘大都仿照铜胎画珐琅时的色彩图案。施色匀净是康熙珐琅彩的最大特点;雍正初年时珐琅彩绘变化不大,构图仍是呆板的对称,但写生画开始多了起来,有了些活力,背景地仍是胭脂红、黄、蓝、白等色;干隆珐琅彩绘受西洋画影响很大。色彩特点是:杏黄细腻而泛红,蓝色鲜艳,胭脂红色浓而透明。
天津博物馆藏的一对清干隆款珐琅彩胭脂紫轧花地宝相花纹瓶,非常典型。高25厘米、口径6.7厘米、底径6.5厘米。这对勾连瓶,撇口,长颈,长圆腹,假圈足。颈部蓝色地,朱红色条状图案,作螺旋状绕颈一周。腹部胭脂紫地,锥剔出凤草纹,黄地开光绘三组宝相花纹,色彩光亮油润。瓶里及底均施淡绿釉,釉表呈现折光不强的皱纹,口、肩部描金彩,底中心篆书“大清干隆年制”六字红色方款。此瓶富丽堂皇,采用轧道工艺装饰手法,体现了清干隆崇尚华贵艳丽的审美风尚。


明 万历漳州窑红绿彩罗经文盘
明万历(1573—1620)
高8厘米 口径39厘米 足径18厘米
明代是中国瓷器对外输出的重要时期,明初郑和七次下西洋,将中国的大量青瓷和青花瓷带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到了明中期,随着中国民间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瓷器的对外输出也逐渐扩大,除了景德镇的各类瓷器外,华南地区的一些民间瓷窑也生产出一批用于外销的瓷器产品。
天津博物馆收藏了一件明代红绿彩罗经文盘就是当时漳州窑生产的一种外销瓷器。此盘高8厘米、口径39厘米、 足径18厘米,侈口、斜壁、圈足、外底无釉呈朱砂色。口沿一周红彩篱格纹,盘内心正中用红彩画双圈,内环书简式罗经文二十五个字(即干支八卦),中心书写“天下一”三字,寓意着船舶之所在地为天地正中,以此来寄托平安、祈求吉祥的愿望。盘内壁绘五组红彩卷枝花纹,间隔处绘五组绿彩浪花鲤鱼跳跃,构图主体鲜明,色彩明快华丽。 清 无款 万笏朝天图卷
清(1644—1911)绢本 设色 纵56.3厘米 横1706.7厘米《万笏朝天图》卷,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干隆南巡至苏州,官员百姓接驾的场景,可让二百多年后的我们对这一盛事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为了完整展示这幅瑰丽的长卷,天津博物馆在《耀世奇珍》 展厅中特置专柜将17米巨制完全展开,将其全貌第一次完整呈现于广大观众面前。
清无款《万笏朝天图》卷,为磁青绢地金碧山水人物画长卷,卷高56.3厘米,卷长则有17米多。卷首钤有“宣统御览之宝”印玺,为清宫旧藏。“万笏朝天”本是形容苏州天平山笔架峰群石林立,状似群臣朝觐天子时所持的笏板,在这里则是将地方官民迎接圣驾的场面冠以此语,语意双关。画面由苏州城郊开始,以城西天平山为中心展开,连接支硎山、灵岩山一带的名胜古刹。观音院、放鹤亭、听雪阁、高义园、白云泉等着名景观历历在目,描绘准确而细致。画卷色彩富丽,气势恢宏,将苏州城的山川景致、市井风俗和官民盛大的迎接干隆皇帝御驾的场景栩栩如生的再现于17米的长卷之上。
图画重点描绘灵岩山、天平山一带,地方文武官员身着朝服与耆老、缙绅在空旷处排列跪伏,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则穿黄布或黄绢外褂,手执高香跪接御驾的场景。南巡的主角干隆皇帝本人的形象在图中并未直接出现,而是以茂密的林木掩映中微露一角的杏黄伞盖代替,有学者研究认为这种绘画方式可能与本图作为南巡补记或前期路线准备的汇报进呈本有关。本图的作者已无从考证,在卷尾的署款我们可见“恩给知府职衔臣范瑶恭进。”范瑶为宋代名臣范仲淹的后裔,世居苏州,曾任大同知府,正是他组织画士将干隆南巡苏州的场面描绘出来的。


宋 赵孟坚 水仙图卷
赵孟坚(1199—约1267),字子固,号彝斋居士,浙江海盐人。宋朝宗室。善画梅、竹、兰、石,画法扬无咎。尤善画白描水仙,用笔爽利流畅,风格淡雅。
天津博物馆藏赵孟坚《水仙图》卷为纸本,纵25.6厘米,横675厘米。全卷以白描(中国画的一种绘画形式,是用毛笔墨线勾描轮廓)线勾为主,以细长流利而匀净劲秀的线描勾勒花叶,用淡墨晕染出阴阳向背,同时也反映出作者超然脱俗的清高气节。
《水仙图》卷原无题款,仅在画尾上角钤一朱文方印“彝斋”。包首有干隆行书题签“赵孟坚白描水仙真迹”。卷首赵孟坚自题书法水平不高,是后人作伪妄加的。拖尾有元代潘纯题诗,但元代张楧、刘笏、张伯淳三人题跋,乃是从《赵子固水仙图并题长卷》移录的。此卷“用笔尖细、流利,坡草尤极飘洒飞舞,从画笔以至纸质、墨气来看,确是宋人真迹无疑。”赵孟坚的传世作品不多,天津博物馆藏《水仙图》卷保存完好,是研究赵孟坚笔墨风格的重要资料。
此卷曾经明代项希宪、杜琼收藏,后入藏清内府。《式古堂书画汇考》、《石渠宝笈》有着录。解放后入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现天津博物馆)。 明 朱砂荷鱼澄泥砚
明(1368—1644)长24厘米 宽15.4厘米 高2.2厘米
天津博物馆“耀世奇珍”馆藏精品展中陈列有一方“明代荷鱼朱砂澄泥砚”,在烧造工艺和雕琢构思上皆有独到之处。此砚作鱼形砚身,呈朱红色。砚背衬以荷叶,荷叶及鱼周于烧制前均着黑色,是极为稀见的古代文房艺术精品。
砚作鱼形,与“余”谐音,荷鱼相配,寓意连年有余,吉祥富贵。砚背上方隶书:“给谏公赏”;中间另刻楷书小字铭:“离尘垢 伴文人 腹中书满 同上龙门。”落款“宋开蕤”;下方刻有铭文两行:“初颐园大司马赠 宋开莱藏”。
此外,砚台盒盖之上亦刻铭文曰:“澄泥荷鱼研 初颐园家旧物,河间吴棠湖购得收藏”。可知该砚后被清末书画家、收藏家吴浔源先生收藏。1954年,明代荷鱼朱砂澄泥砚由天津着名文物收藏家徐世章先生的亲属捐献给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明 顾从义摹刻石鼓文砚
明(1368—1644)
直径18厘米 高10厘米
此砚石质苍黑纯净,石鼓形。直径18厘米,厚10厘米。砚面开月牙形水池及弧形砚堂,水池之上有“内府之宝”方印,印两侧各一篇顾从义摹刻的“石鼓文”。砚底中部纵开长方形凹面,内书“石鼓”、“子子孙孙用之永保”、“东海顾从义摹勒上石”,凹面两侧亦分刻两篇“石鼓文”,凹面之上刻有朱善旂题铭,表明他于道光辛丑(1841)年重资从曹绍橚处购得此砚并珍藏。砚体一周摹刻六篇“石鼓文”。
砚盒制造亦考究,紫檀木质,形状亦仿石鼓。盒盖一周雕刻花卉纹饰,中间镶嵌白玉螭纹装饰。盒身一周刻程瑶田《石鼓砚记》及孙效曾题诗。
顾从义(1523—1588),字汝和,号研山,上海人。官中书舍人,大理寺评事。他学识渊博,工书法、善绘画。因得赐宫中之物石鼓砚石,即在其上摹刻石鼓文,便成今日所见之砚。为此砚作记、题诗的程瑶田(1725—1814)是清代着名学者、徽派朴学代表人物之一;孙效曾是清干隆年间进士,善书法。这些题记、诗文更为此砚增加了文化意趣。 清 祺皇贵太妃之宝银玺
清宣统(1909-1911)长12.7厘米 宽12.7厘米 高10厘米
银质,钮为一蹲曲的龙形,龙体刻画精细,龙形威武庄严。印面呈正方形,镌阳文满、汉两种文体的篆书“祺皇贵太妃之宝”七字。龙钮印是尊贵的象征,只有皇亲国戚才能使用,此印即是清朝皇族用印。
印文中所及祺皇贵太妃原本是清咸丰皇帝的端恪皇贵妃,佟佳氏,系满洲镶黄旗头等侍卫裕祥之女。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十月二十四日出生,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三月二十五日,纳入宫中,侍奉咸丰帝。佟佳氏并非通过八旗选秀进入皇宫,而是直接由母家接入皇宫,在清朝可说是唯一的特例。端恪皇贵妃是咸丰皇帝所有后妃中最后去世的,是清朝唯一一位历经五朝的后妃,亦是定陵妃园寝最后一个入葬的妃嫔,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此印系清宣统皇帝为皇祖重制玉册,改镌玉宝时所制的银印。清王朝灭亡后,宣统皇帝溥仪曾在天津静园居留过一段时日,他带出宫中的各种文物很多都留在了天津,此方印也在其中。从印文和钮制看,这枚太妃印反映了清王朝的后妃用印制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物证。此印是天津博物馆收藏的唯一一方清朝后妃用印,它体积大,镌工细致,是非常难得的珍品。


战国 长于君相室鉨玉玺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长3.3厘米 宽3.3厘米 高1.1厘米
白玉质,覆斗钮。文字镌刻精美,为白文“长于君相室鉨”六字。此玺为一枚战国时期的官玺,长于君是人名,相室是职官名。人名与职官名连署,在古玺中非常少见,极为珍稀。周叔弢先生捐赠。 战国 楚王盦悍鼎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通高53厘米 口径45.5厘米 腹围148厘米
鼎,是殷周青铜器中数量最多、地位最重要的器类,它既是炊器、盛食器,也是贵族进行宴飨、祭祀等礼制活动时最重要的礼器之一。此外,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左传》宣公三年记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表明鼎也被作为王权的象征。 天津博物馆馆藏战国楚王鼎通高53厘米,口径45.5厘米,腹围148厘米。该鼎附耳,直腹,兽蹄形足,并附盖,盖上有环和三个变形的鸟状钮,共有铭文六十字,分布在鼎盖内、口沿、腹部等处。铭文记载了楚幽王为庆贺胜利用缴获的兵器铸成此鼎的经过并用于祭祀的史实。楚幽王,熊(写作盦)姓,名悍(即忎),公元前237—228年在位。 楚王鼎出土于安徽寿县朱家集(今属长丰县)李三孤堆。李三孤堆是传说中的楚王陵所在。1933年,安徽大水,李三孤堆坟茔被打开,出土文物中以青铜礼器居多。寿县铜器,是楚国器物的第一次大规模出土,震撼了中国文化界,同时也使各地文物商贩云集,地方官绅强取豪夺。当时的政府闻讯将缴获的七百余件文物封存于县教育局,后移交省图书馆,解放后入藏安徽省博物馆。另有一些文物流散各地,其中楚王鼎、豆、簋、勺、簠等十件铜器流至天津宝楚斋李氏,后入藏天津博物馆。
楚王鼎就是这批楚器中形体较大、铭文较多的一件重要文物,被誉为“南北楚器之冠”。同一形制、相同大小、铭文一样的楚王鼎同时铸造了两件,另一件保存在国家博物馆。

秦 旬邑权
秦(公元前221-前207)
高6.5厘米 口径8.3厘米 底径9.5厘米
八角棱体,正视截面呈梯形,中空,器顶口有一长方形横梁。横梁左右两侧有阳文篆书“旬邑”,权体八面有秦始皇和秦二世的诏书。诏书书体为小篆,古朴劲健,两诏铭文在秦权中较少见。
旬邑为地名,在陕西省。此权是秦始皇统一全国衡制,由政府颁发的标准衡器。

⑶ 网上哪里买寿山石比较好

可以去博宝商城,或者淘宝上也能找到一些卖寿山石的。在淘宝上购买建议找那些信誉度为钻石的商家,最好在3颗钻左右,如果有皇冠的建议远离。理由:一价格太便宜,跑量的没什么有收藏价值的东西;二有可能信誉做假吸引买家;三即使皇冠价格不便宜,至少要看对方经营多久,据我所知玩石头的一般有固定的圈内,买者基本都去实体店鉴定后购买,有的不太愿意相信网络,何况现在有价值的寿山越来越少,有许多又难免滥竽充数,所以买家要思量。

⑷ 去哪里买寿山石摆件好呢

收藏鉴赏寿山石雕,应该有以下三看:

一看“因材施艺”是否恰当。寿山石雕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石料的天然色泽,雕刻出造型和色泽相适应的作品。我们在鉴赏和选购寿山石雕作品时要看雕刻艺人在“因材施艺”方面的独到功力。看看是否充分利用石质、石形、石色、石纹来确定相应的题材与造型,而不是牵强附会。
二看技法是否合理。寿山石雕已由古墓葬出土的文化中看到的极为简练的技法,发展为现代精细的高浮雕、透花雕和圆雕等。一件寿山石雕精品往往综合应用各种传统技法。
三看刀法是否充分。寿山石雕的技法,是通过运刀的刀法来体现的。寿山石雕的刀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有简练的刀法,有朴茂的刀法,有浑厚的刀法,有秀凌的刀法。如薄意雕刻,花鸟雕刻,多用秀凌的刀法;如人物圆雕、古兽印钮等雕刻则多用朴茂的刀法,它适于收藏家、鉴赏家拿在手上“把玩”,而不刺手,另有一番情趣。
总之,成功的作品是作者的文化水平、艺术修养、雕刻技艺和实践经验等诸多综合能力及水平的反映。美的表现是和艺术家所能获得的思想力量成正比的,寿山石雕艺术正是如此。

在博宝网宝珍商城有寿山石摆件专场,要买的话就去那里好了。

天津哪里买到好的寿山石,而且价格还公道

寿山石价格不同,还要看看石头本质。寿山石 石头过多,你想买些好便宜好的石头。最好是来《福建省福州市樟林村》看看,这里价格都不错。从这里出去的石头拿到北京或是天津都翻4-5倍多的价格!

⑹ 天津的博物馆里有什么

馆藏精品
编辑
玉器
清末 翡翠缠枝菊花纹环耳扁盖瓶
此瓶由一块大的翡翠料抛开制成一对,高42.8厘米,口径9.6×5.4厘米。淡翠绿色,间少许淡粉色,色泽均匀柔和,美丽晶莹。盖有桃形钮,盖身及瓶两侧镂雕缠枝菊花纹,颈肩镂空花耳上各套一活环,瓶身光素,抛光匀细,椭圆圈足,足下附座,上阴线刻兽面纹。尤其是对花、叶纹饰采用镂雕技法,雕琢更为精细,颇具阿拉伯地域风格。 [5]
翡翠以其深稳凝重、变幻莫测的翠绿色和温润柔美的特性受到举国上下的喜爱,特别是以慈禧为代表的统治阶层的青睐,传说慈禧宁要翡翠饰物而不要金刚石头饰贡品,官员们则投其所好,选上等的翡翠进奉,以求名利,因此翡翠又有“皇家玉”、“玉王”之称。 [5]
清 尚均雕寿山石弥勒像
清(1644-1911)
高6.6厘米 底宽9.58厘米 [6]
寿山石为中国名石,因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寿山一带而得名。寿山石“质地脂润,柔而易攻”,早在南朝时期,寿山石便被当作较为珍贵的雕刻用材料。 [6]
天津博物馆藏尚均雕寿山石弥勒像,通高6.6厘米,宽9.9厘米,实属传世尚均雕刻名品。弥勒盘坐,面目祥和,体态敦厚,左手伏膝,右手挽串珠,头部刻有细细的头发,服饰上亦有龙凤及勾莲纹。作者最大限度地把握住了人物体态及容颜的特点,衣服上的纹饰则运用较为细腻的线条,刀刀清晰,密而不乱,正所谓“运刀如运笔”。背部阴刻隶书“尚均”款,是弥足珍贵的寿山石雕作品。 [6]
瓷器
清 干隆款珐琅彩胭脂紫轧花地宝相花纹瓶(一对)
清干隆(1736—1795)
高25厘米 口径6.7厘米 底径6.5厘米
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晚期,雍正、干隆时盛行。其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 [7]
三代珐琅彩瓷的发展有各自的时代特点。康熙时候的珐琅彩绘大都仿照铜胎画珐琅时的色彩图案。施色匀净是康熙珐琅彩的最大特点;雍正初年时珐琅彩绘变化不大,构图仍是呆板的对称,但写生画开始多了起来,有了些活力,背景地仍是胭脂红、黄、蓝、白等色;干隆珐琅彩绘受西洋画影响很大。色彩特点是:杏黄细腻而泛红,蓝色鲜艳,胭脂红色浓而透明。 [7]
天津博物馆藏的一对清干隆款珐琅彩胭脂紫轧花地宝相花纹瓶,非常典型。高25厘米、口径6.7厘米、底径6.5厘米。这对勾连瓶,撇口,长颈,长圆腹,假圈足。颈部蓝色地,朱红色条状图案,作螺旋状绕颈一周。腹部胭脂紫地,锥剔出凤草纹,黄地开光绘三组宝相花纹,色彩光亮油润。瓶里及底均施淡绿釉,釉表呈现折光不强的皱纹,口、肩部描金彩,底中心篆书“大清干隆年制”六字红色方款。此瓶富丽堂皇,采用轧道工艺装饰手法,体现了清干隆崇尚华贵艳丽的审美风尚。 [7]


明 万历漳州窑红绿彩罗经文盘
明万历(1573—1620)
高8厘米 口径39厘米 足径18厘米 [8]
明代是中国瓷器对外输出的重要时期,明初郑和七次下西洋,将中国的大量青瓷和青花瓷带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到了明中期,随着中国民间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瓷器的对外输出也逐渐扩大,除了景德镇的各类瓷器外,华南地区的一些民间瓷窑也生产出一批用于外销的瓷器产品。 [8]
天津博物馆收藏了一件明代红绿彩罗经文盘就是当时漳州窑生产的一种外销瓷器。此盘高8厘米、口径39厘米、 足径18厘米,侈口、斜壁、圈足、外底无釉呈朱砂色。口沿一周红彩篱格纹,盘内心正中用红彩画双圈,内环书简式罗经文二十五个字(即干支八卦),中心书写“天下一”三字,寓意着船舶之所在地为天地正中,以此来寄托平安、祈求吉祥的愿望。盘内壁绘五组红彩卷枝花纹,间隔处绘五组绿彩浪花鲤鱼跳跃,构图主体鲜明,色彩明快华丽。 [8]
书画
清 无款 万笏朝天图卷
清(1644—1911)
绢本 设色
纵56.3厘米 横1706.7厘米
《万笏朝天图》卷,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干隆南巡至苏州,官员百姓接驾的场景,可让二百多年后的我们对这一盛事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为了完整展示这幅瑰丽的长卷,天津博物馆在《耀世奇珍》 展厅中特置专柜将17米巨制完全展开,将其全貌第一次完整呈现于广大观众面前。 [9]
清无款《万笏朝天图》卷,为磁青绢地金碧山水人物画长卷,卷高56.3厘米,卷长则有17米多。卷首钤有“宣统御览之宝”印玺,为清宫旧藏。“万笏朝天”本是形容苏州天平山笔架峰群石林立,状似群臣朝觐天子时所持的笏板,在这里则是将地方官民迎接圣驾的场面冠以此语,语意双关。画面由苏州城郊开始,以城西天平山为中心展开,连接支硎山、灵岩山一带的名胜古刹。观音院、放鹤亭、听雪阁、高义园、白云泉等着名景观历历在目,描绘准确而细致。画卷色彩富丽,气势恢宏,将苏州城的山川景致、市井风俗和官民盛大的迎接干隆皇帝御驾的场景栩栩如生的再现于17米的长卷之上。 [9]
图画重点描绘灵岩山、天平山一带,地方文武官员身着朝服与耆老、缙绅在空旷处排列跪伏,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则穿黄布或黄绢外褂,手执高香跪接御驾的场景。南巡的主角干隆皇帝本人的形象在图中并未直接出现,而是以茂密的林木掩映中微露一角的杏黄伞盖代替,有学者研究认为这种绘画方式可能与本图作为南巡补记或前期路线准备的汇报进呈本有关。本图的作者已无从考证,在卷尾的署款我们可见“恩给知府职衔臣范瑶恭进。”范瑶为宋代名臣范仲淹的后裔,世居苏州,曾任大同知府,正是他组织画士将干隆南巡苏州的场面描绘出来的。 [9]


宋 赵孟坚 水仙图卷
赵孟坚(1199—约1267),字子固,号彝斋居士,浙江海盐人。宋朝宗室。善画梅、竹、兰、石,画法扬无咎。尤善画白描水仙,用笔爽利流畅,风格淡雅。 [10]
天津博物馆藏赵孟坚《水仙图》卷为纸本,纵25.6厘米,横675厘米。全卷以白描(中国画的一种绘画形式,是用毛笔墨线勾描轮廓)线勾为主,以细长流利而匀净劲秀的线描勾勒花叶,用淡墨晕染出阴阳向背,同时也反映出作者超然脱俗的清高气节。 [10]
《水仙图》卷原无题款,仅在画尾上角钤一朱文方印“彝斋”。包首有干隆行书题签“赵孟坚白描水仙真迹”。卷首赵孟坚自题书法水平不高,是后人作伪妄加的。拖尾有元代潘纯题诗,但元代张楧、刘笏、张伯淳三人题跋,乃是从《赵子固水仙图并题长卷》移录的。此卷“用笔尖细、流利,坡草尤极飘洒飞舞,从画笔以至纸质、墨气来看,确是宋人真迹无疑。”赵孟坚的传世作品不多,天津博物馆藏《水仙图》卷保存完好,是研究赵孟坚笔墨风格的重要资料。 [10]
此卷曾经明代项希宪、杜琼收藏,后入藏清内府。《式古堂书画汇考》、《石渠宝笈》有着录。解放后入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现天津博物馆)。 [10]
砚台
明 朱砂荷鱼澄泥砚
明(1368—1644)
长24厘米 宽15.4厘米 高2.2厘米
天津博物馆“耀世奇珍”馆藏精品展中陈列有一方“明代荷鱼朱砂澄泥砚”,在烧造工艺和雕琢构思上皆有独到之处。此砚作鱼形砚身,呈朱红色。砚背衬以荷叶,荷叶及鱼周于烧制前均着黑色,是极为稀见的古代文房艺术精品。 [11]
砚作鱼形,与“余”谐音,荷鱼相配,寓意连年有余,吉祥富贵。砚背上方隶书:“给谏公赏”;中间另刻楷书小字铭:“离尘垢 伴文人 腹中书满 同上龙门。”落款“宋开蕤”;下方刻有铭文两行:“初颐园大司马赠 宋开莱藏”。 [11]
此外,砚台盒盖之上亦刻铭文曰:“澄泥荷鱼研 初颐园家旧物,河间吴棠湖购得收藏”。可知该砚后被清末书画家、收藏家吴浔源先生收藏。1954年,明代荷鱼朱砂澄泥砚由天津着名文物收藏家徐世章先生的亲属捐献给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11]


明 顾从义摹刻石鼓文砚
明(1368—1644)
直径18厘米 高10厘米 [12]
此砚石质苍黑纯净,石鼓形。直径18厘米,厚10厘米。砚面开月牙形水池及弧形砚堂,水池之上有“内府之宝”方印,印两侧各一篇顾从义摹刻的“石鼓文”。砚底中部纵开长方形凹面,内书“石鼓”、“子子孙孙用之永保”、“东海顾从义摹勒上石”,凹面两侧亦分刻两篇“石鼓文”,凹面之上刻有朱善旂题铭,表明他于道光辛丑(1841)年重资从曹绍橚处购得此砚并珍藏。砚体一周摹刻六篇“石鼓文”。
砚盒制造亦考究,紫檀木质,形状亦仿石鼓。盒盖一周雕刻花卉纹饰,中间镶嵌白玉螭纹装饰。盒身一周刻程瑶田《石鼓砚记》及孙效曾题诗。 [12]
顾从义(1523—1588),字汝和,号研山,上海人。官中书舍人,大理寺评事。他学识渊博,工书法、善绘画。因得赐宫中之物石鼓砚石,即在其上摹刻石鼓文,便成今日所见之砚。为此砚作记、题诗的程瑶田(1725—1814)是清代着名学者、徽派朴学代表人物之一;孙效曾是清干隆年间进士,善书法。这些题记、诗文更为此砚增加了文化意趣。 [12]
印玺
清 祺皇贵太妃之宝银玺
清宣统(1909-1911)
长12.7厘米 宽12.7厘米 高10厘米
银质,钮为一蹲曲的龙形,龙体刻画精细,龙形威武庄严。印面呈正方形,镌阳文满、汉两种文体的篆书“祺皇贵太妃之宝”七字。龙钮印是尊贵的象征,只有皇亲国戚才能使用,此印即是清朝皇族用印。 [13]
印文中所及祺皇贵太妃原本是清咸丰皇帝的端恪皇贵妃,佟佳氏,系满洲镶黄旗头等侍卫裕祥之女。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十月二十四日出生,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三月二十五日,纳入宫中,侍奉咸丰帝。佟佳氏并非通过八旗选秀进入皇宫,而是直接由母家接入皇宫,在清朝可说是唯一的特例。端恪皇贵妃是咸丰皇帝所有后妃中最后去世的,是清朝唯一一位历经五朝的后妃,亦是定陵妃园寝最后一个入葬的妃嫔,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13]
此印系清宣统皇帝为皇祖重制玉册,改镌玉宝时所制的银印。清王朝灭亡后,宣统皇帝溥仪曾在天津静园居留过一段时日,他带出宫中的各种文物很多都留在了天津,此方印也在其中。从印文和钮制看,这枚太妃印反映了清王朝的后妃用印制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物证。此印是天津博物馆收藏的唯一一方清朝后妃用印,它体积大,镌工细致,是非常难得的珍品。 [13]


战国 长于君相室鉨玉玺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长3.3厘米 宽3.3厘米 高1.1厘米 [14]
白玉质,覆斗钮。文字镌刻精美,为白文“长于君相室鉨”六字。此玺为一枚战国时期的官玺,长于君是人名,相室是职官名。人名与职官名连署,在古玺中非常少见,极为珍稀。周叔弢先生捐赠。 [14]
青铜器
战国 楚王盦悍鼎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通高53厘米 口径45.5厘米 腹围148厘米 [15]
鼎,是殷周青铜器中数量最多、地位最重要的器类,它既是炊器、盛食器,也是贵族进行宴飨、祭祀等礼制活动时最重要的礼器之一。此外,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左传》宣公三年记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表明鼎也被作为王权的象征。 [15]
天津博物馆馆藏战国楚王鼎通高53厘米,口径45.5厘米,腹围148厘米。该鼎附耳,直腹,兽蹄形足,并附盖,盖上有环和三个变形的鸟状钮,共有铭文六十字,分布在鼎盖内、口沿、腹部等处。铭文记载了楚幽王为庆贺胜利用缴获的兵器铸成此鼎的经过并用于祭祀的史实。楚幽王,熊(写作盦)姓,名悍(即忎),公元前237—228年在位。 [15]
楚王鼎出土于安徽寿县朱家集(今属长丰县)李三孤堆。李三孤堆是传说中的楚王陵所在。1933年,安徽大水,李三孤堆坟茔被打开,出土文物中以青铜礼器居多。寿县铜器,是楚国器物的第一次大规模出土,震撼了中国文化界,同时也使各地文物商贩云集,地方官绅强取豪夺。当时的政府闻讯将缴获的七百余件文物封存于县教育局,后移交省图书馆,解放后入藏安徽省博物馆。另有一些文物流散各地,其中楚王鼎、豆、簋、勺、簠等十件铜器流至天津宝楚斋李氏,后入藏天津博物馆。 [15]
楚王鼎就是这批楚器中形体较大、铭文较多的一件重要文物,被誉为“南北楚器之冠”。同一形制、相同大小、铭文一样的楚王鼎同时铸造了两件,另一件保存在国家博物馆。 [15]
秦 旬邑权
秦(公元前221-前207)
高6.5厘米 口径8.3厘米 底径9.5厘米 [16]
八角棱体,正视截面呈梯形,中空,器顶口有一长方形横梁。横梁左右两侧有阳文篆书“旬邑”,权体八面有秦始皇和秦二世的诏书。诏书书体为小篆,古朴劲健,两诏铭文在秦权中较少见。 [16]
旬邑为地名,在陕西省。此权是秦始皇统一全国衡制,由政府颁发的标准衡器。

天津什么地方鉴定田黄石比较权威

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技术研究院
天津市华苑产业区开华道26号
022-23078907
天津市地质矿产测试中心
天津市南开区红旗南路261号
022-23665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