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蔡氏先贤传·清朝兵部尚书蔡珽
蔡珽(?—1743)字若璞,号禹功,别号无动居士,又号松山季子,辽宁锦州人,属汉军正白旗,兵部尚书蔡士英之孙,云贵总督蔡毓荣之子。康熙三十六(1697)年举进士,历官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吏部、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和正白旗汉军都统,署直隶总督。
康熙六十一年(1722)八月,蔡珽接替年羹尧出任四川巡抚。在去热河陛见时,由年羹尧引见,蔡珽谒见了胤禛(雍正),从此便成了雍正的心腹。雍正对蔡珽的评价是“学问素优,人品端方”。
由年羹尧向雍正引见蔡珽可知,他们两人的关系一度是很友好的,但是后来两人产生了嫌隙,以至发展到年羹尧不能容忍蔡珽的地步。于是,年羹尧项庄舞剑,首先拿蔡珽的心腹、先任夔州知府程如丝开刀。雍正元年(1723),年羹尧疏劾程如丝贩卖私盐,残害盐商,而蔡珽则针锋相对,奏称程如丝是“四川第一好官”,两人矛盾深化。本来雍正就认为“按察使程如丝是汉人内第一等人”,加上有受命“审明此事”的石文悼极力为程如丝开脱,奏报程如丝“实系冤抑”,所以,两人的初次交锋,年羹尧就占了下风。
雍正二年,年羹尧上书要在川陕开矿铸币。这个奏折让蔡珽不满,于是蔡珽也上书,说四川道路不发达,况且这么做不划算,用这种方式来抵抗年羹尧。就这样一来二去,两人的矛盾开始激化。
紧接着年羹尧又参蔡珽曾经羞辱重庆知县,导致其自杀,事后向朝廷说他是病亡。蔡珽因此被罢官押解回京,部议将蔡珽革职查办。可在此时,年羹尧却先自我败露,使蔡珽得以转圜。雍正召见蔡珽,认为他的获罪“系年羹尧参奏”,不但免其罪,还授为都察院左督御史,署直隶总督。
蔡珽到任直隶总督时,正遇直隶遭受水灾,米价暴涨,民食艰难。蔡珽为官能干,他到任后,立即疏请在天津截留漕米三万石,其中二万石运至保定平粜,留一万石赈济沿河两岸灾民。雍正恐不敷用,命再由通州仓调米十万石,运往天津,听蔡珽调配。蔡珽为此制定十四条规定,并首创以工代赈法,发动灾民修筑被水冲坏的河间、静海、丰润、玉田等城,发帑银以资救济。由于赈灾及时,救灾得力,老百姓很快就得到了平定,因而蔡珽得到了雍正的嘉许。
清朝总督中,直隶总督是地位最高的封疆大吏。它掌管现在天津、河北大部分、山东小部分地区,所管辖包括粮饷、河道、军务等军政事项。雍正时期,直隶总督一般可以兼任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右都御史,并沿为常制。雍正三年年九月,蔡珽调任吏部尚书,但仍兼兵部尚书、左都御史、都统等职;十月,又充经筵讲官。
在与年羹尧的争斗中,蔡珽无疑取得了胜利,但随着年羹尧被扳倒,雍正对蔡珽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雍正先是以蔡珽兼职过多,先后免去蔡珽的左都御史、都统、吏部尚书等职,让他专任兵部尚书;后又因徇庇直隶昌尹营参将杨云栋贪污军饷一事,革除了蔡珽的现职,把他降为奉天府尹。在雍正眼里, 以前“学问素优,人品端方”的蔡珽,已变为“一粗率轻薄,言过于实之人”,“况量浅舞巧,满腔私欲”,评价云泥之别。
蔡珽与川陕总督岳钟琪有矛盾,蔡珽在入对时说岳钟琪“不可深信”,导致岳钟琪“不胜惶惑,要辞去川陕总督而委以侍从闲散之官”。这引起了雍正对蔡珽的极大不满。蔡珽因此被从奉天召回京师审问。
促使雍正对蔡珽下决心判罪的原因,是黄振国一案。黄振国是蔡珽旧属,后因故被革除知县一职。蔡珽在任左都御史时,他不仅为黄振国翻案,并荐为河南信阳州知州。巡抚田文镜劾黄振国贪劣不法,而自广西巡抚迁直隶总督的李绂则奏言黄振国无罪,浙江道御史谢济世又参奏田文镜贪虐不法。对蔡珽、李绂、谢济世三人的行为,雍正隐约感觉他们有结党之嫌。在雍正眼里,甚至在整个清朝皇帝眼中,朋党都是十恶不赦的。
因此,蔡珽被定斩刑,监侯处决。直到雍正十三年干隆即位,蔡珽才得以赦免。出狱后,他再未任职,默默无闻,干隆八年,悄然离世。
蔡珽工诗文,其诗清刚隽上,着有《守素堂诗集》、《楞严会归》十卷。这里录其诗作《经桃源》一首,以窥一斑:
停舟聊小憩,散步野堤边。
独树下归鸟,寒江多晚烟。
坡头僧㔉药,渡口客呼船。
知是仙源路,风光别一天。
(2021、4、28)
Ⅱ 静海蔡氏水业 有农夫山泉吗娃哈哈乐百氏,阿尔卑斯恒大雀巢矿泉水 雀巢桶装水
你说的这个的话,正常情况下它应该是有农夫山泉的,而且农夫山泉味道还是比较不错的,而且它是矿物质水,可以去正常饮用的。
Ⅲ 现今蔡氏人口数
蔡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姓源庞杂,族人众多,在当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三十四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九位,人口约八百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左右,多以洛阳、济阳、汝南、丹阳、高平、南阳、朔方、辽东、西河为郡望。蔡姓得姓之初,主要是繁衍于如今的河南省境,其间因受楚国所逼,几度迁徙。先秦时期,蔡姓就已开始迁徙,后裔散居于今湖北、陕西、河南、山西、山东等地,世代不断繁衍。秦汉时期,蔡姓人主要在中原地区发展,且以河南、山东等地为其繁衍中心。到西汉时,河南已出现几个较大蔡姓郡望,并出现了一大批名人。魏晋南北朝时,我国战乱频仍,社会处于动荡之中,加之两晋时期的八王之乱与永嘉之乱,战火遍及中原,迫使蔡姓族人随同中原士族大举南迁,辗转定居于江浙各地,使家族势力进一步壮大,在此期间,蔡姓人由于在战乱中有功,所以高官不断涌现,家族显赫达十余世而不衰。随着朝代更变,至唐宋时期,社会逐步安定,经济逐渐发展,蔡姓宗族势力也不断扩大,并远播各地,逐渐成为中原一大姓氏。在唐初时,已入迁福建、广西等地,后安史之乱暴发,中原地区经济遭受重大破坏,蔡姓族人又一次大举南迁,并在当地繁衍生息,尤其是唐末入闽之蔡姓与唐初先入闽者混成一体,逐渐发展成福建大姓,并成为今台湾、广东蔡姓的重要来源。蔡用元为蔡氏入闽始祖,时在唐代[1]。宋朝时期外族不断入侵中原,仍留在北方的蔡姓族人为避杀掠,不得不再次大规模向江南迁徙,进入江浙、皖南、福建、广东等地,使南方蔡姓人口大幅增加,家族逐渐兴旺,名人高官也不断涌现,地位显赫一时,历数代而不衰。从而使唐宋时期成为蔡姓宗族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总之,追踪此阶段蔡姓的几次大迁徙与大发展,发现其显着特点便是在南迁族人中大部出自于河南蔡姓,从而证明了河南历来为我国蔡姓的主要的繁衍与聚居地,天下蔡姓可以说出自一家。到了明、清时代,蔡姓经世代不断迁徙、繁衍、播迁各地,远播于海外,最终成为我国族大人众的姓氏,并稳居于姓氏排行前列。蔡姓在我国分布广泛,尤以广东、浙江、江苏、四川等地多此姓,四省蔡姓约占全国汉族蔡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四。蔡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四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六。今江西省的赣州、九江市瑞昌县、瑞金市,广东省的广州市从化县、海丰市、陆丰市、雷州市、佛山市、揭西县、阳春县、阳江市、惠东县、深圳市、东莞市、饶平市、河源市紫金县、罗定县、潮安市,湖北省的武汉市黄陂区、黄冈市、武穴市、黄梅县、浠水县、蕲春县、英山县、麻城市、宜昌市夷陵经济开发区、房县、咸宁市、襄樊市、荆门市钟祥市、枝江市、荆州市、竹溪县、潜江市,浙江省的泰顺市、台州市玉环县、湖州市德清县、温州市乐清县、台州市,山东省的济南市、烟台市、青岛市、潍坊市、淄博市、济宁市泗水县、临沂市、菏泽市单县、日照市东港区、枣庄市、济阳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博白市那林县、河池市,河北省的容城县、泊头市、邯郸市广平县、保定市高碑店、河间县、定州市、石家庄市寿县,江苏省的南京市、宿迁市、常州市、盱眙县、如东县、泰州市、盐城市,四川省的成都市、内江市、广安市、广元市、乐山市、巴中市、宜宾市、安岳县、郫县、江油县,安徽省的合肥市无为县、安庆市太湖县、宿州市、宣城市、蚌端口市、五河县、霍邱县、淮南市,湖南省的长沙市、常德市、华容县、岳阳市、郴州市、麻阳市、株洲市,河南省的鹤壁市、开封市兰考县、长垣县、上蔡县、邓州市、光洲市,陕西省的西安市、汉中市洋县、安康市,商州市,贵州省的贵阳市、兴仁县,福建省的福州市、漳州市平和县、龙岩市上杭县、泉州市石狮市、莆田市、厦门市、长乐县、三明市尤溪县,海南省的琼海市龙江县,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的蓟县,重庆市的江北区、彭水县、开县、奉节县,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的台北市,马来西亚古晋市等地,均有蔡氏族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