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资料 » 天津哪个医院超声介入门诊好
扩展阅读
福州哪里有木工做 2025-07-18 13:33:41
福州哪里举报摩托车 2025-07-18 13:25:18

天津哪个医院超声介入门诊好

发布时间: 2023-01-07 19:41:34

天津哪个医院耳鼻喉科比较好,是耳鼻喉科的权威

天津较好的耳鼻喉医院有:天津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是一所以器官移植、急救医学、耳鼻喉专业学科为特色,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天津市医学中心之一。医院始建于1942年,原名天和医院,后与中纺医院、邮电医院、恩光医院合并,于1956年更名为“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医院拥有1500张病床,44个临床专业科室,其中5个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建设项目单位(重症医学科、重点实验室、中西医结合科、器官移植中心、检验科)、3个市级重点专科(器官移植中心、重症医学科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6个市级研究所(天津市器官移植研究所、天津市急救医学研究所、天津市耳鼻喉研究所、天津市影像医学研究所、天津市血栓与止血研究所、天津市医院系统工程研究所),拥有卫生部危重病急救医学重点实验室和临床医学博士后工作站。 医院年门诊病人200万余人次,年出院病人5万余人次。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卫生技术人员2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383人,博硕士624人,有人事部“百千万”人才1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1人。
医院承担着天津医科大学、南开大学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的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理论授课和临床带教工作,承担天津市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以及临床医学博士后工作站的教学任务。
近年,医院取得科研成果15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会科技奖3项,天津市科技进步奖21项,中西医结合学会奖2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三等奖1项,第十一届“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 杨森药学研究奖”,201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医学、药学奖等。
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PET-CT、3。0T磁共振、双源CT、DSA、DR、OCT、ECT、乳腺机钼靶定位、实时四维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分析流水线系统、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基因分析仪、钬激光、血管内超声、内窥镜超声系统等与世界同步领先的大型设备。
在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医院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器官移植、急救医学、耳鼻喉等学科的临床诊疗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器官移植中心于1998年由我国着名的器官移植专家沈中阳教授创建, 2002年建立了天津市器官移植研究所。 该中心包括移植外科、移植内科、移植ICU、移植随访、麻醉、影像、病理、超声、移植实验室等科室,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移植团队,是国内可以同时开展肝脏移植、肾脏移植、胰腺移植、小肠移植、心脏移植的医疗机构,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器官移植中心。该中心创造了肝移植患者术后存活时间最长、手术成功率最高、累计手术总例数最多、生存患者总数最多、术中不输血等多项全国纪录,肝移植手术例数连续十几年全国第一。 该中心成功地开展了多器官联合移植、多米诺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活体肝肾移植等十余项新技术、新术式,先后规范、完善了经典转流、经典非转流、背驮式、改良背驮、减体积肝移植术式。该中心率先在国内采用“拉米夫丁+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用药方案预防肝移植后乙肝复发,供肝切取与保存技术被国内多家移植中心采用。 该中心主任沈中阳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主任委员。该中心曾指导全国50余家医院成功地开展了首例肝移植,为推动我国肝脏移植技术在临床常规开展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重症医学科由我国着名的中西医危重病急救创始人王今达教授于上世纪70年代创建,是我国最早的专业重症急救医学科室,1983年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急救医学研究机构“天津市急救医学研究所”,1994年被国家中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中西医结合急救诊疗中心,1997年建立了卫生部危重病急救医学重点实验室。 急救医学研究所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脓毒症,多脏器衰竭患者的救治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出对感染性多脏衰“菌毒并治”新理论及脓毒症MODS中西医结合“四证四法”治疗原则至今在全国仍具有指导意义,制定的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症诊断标准至今仍为全国同行广泛采用。
耳鼻喉头颈外科是国内着名耳鼻喉专家林必锦教授于上世纪50年代创建,1989年建立了天津市耳鼻喉科研究所,临床和学术地位处于天津市的龙头地位,在国内也达到领先水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国内较早开展了保留喉功能的喉癌和下咽癌手术、喉部分或全切除术等。
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消化科、普通外科、骨科、妇产科、泌尿外科、放射科等都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瓣膜病变、大血管病变、心脏肿瘤等疾病的手术治疗、心脏介入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钬激光治疗前列腺、全膀胱切除再造等方面技术处于天津市领先水平。
医院为天津市国际诊疗中心,以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承担着在津外宾、离休干部和高知人群的医疗保障任务。2008年被国家指定为“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天津赛区唯一的定点医院。医院先后获得“全国十佳爱婴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第四届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天津市卫生行业人民满意的好医院”等多项荣誉称号。

㈡ 天津有哪家三甲公立医院可以做超声介入治疗卵巢囊肿要那种技术成熟的主任医师。

鞍山道的天津医学院总医院可以做总医院里基本上都是技术成熟的主任医师

㈢ 天津市大港医院的医疗特色

由于地区特点,大港医院多年来积累了一定的抢救创伤性外科病人的经验,在创伤性外科急救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在本地区享有较高声誉。开通了120急救电话,三辆救护车24小时待命。骨科为医院重点科室,该科的《骨关节病的研究》曾获天津市科技三等奖,烧伤科的多功能喷淋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和国家专利证书。
该院拥有全身CT机、高压氧、东芝800毫安X光机、电子内窥镜、B型超声波、彩色多普勒、北美2B型麻醉机和麻醉监护仪、血气分析仪、美国杜邦全自动生化仪等较先进的医疗设备,提高了医疗诊断水平。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胸腔镜、腹腔镜在胸部肿瘤、胆管、胆囊等疾病治疗方面居天津市领先水平;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无痛分娩均居国内先进水平;危重患者救治方面在本地区处于领先水平,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与国际同步,在心肌梗塞造影检查和心脏支架治疗方面取得较好疗效;骨科率先在本地区开展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型手术方法,颈椎减压椎管成型术,还有80-97岁超高龄人群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骨折的微创治疗等居天津市先进水平;肿瘤的介入、粒子刀、聚焦超声刀、手术、化疗、放疗、中医中药等多种综合治疗手段的应用,为患者解除了痛苦 。

㈣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的特色科室

心脏科是一中心医院的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卢成志是从国外学成归来、享有较高声誉的心脏病专家,现有医护人员 62 人,其中主任医师 3 人,副主任医师 6 人,主治医师 7 人,博士 5 人,硕士 7 人。 病床 48 张,重症监护病床( CCU ) 12 张。心脏中心已成为融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心脏病诊疗基地,担负天津医科大学、南开大学医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承担市卫生局、科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多项,每年有 1-2 项新技术填补天津市技术空白,每年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20 篇以上。
在卢成志主任的带领下,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心脏介入和心脏外科队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已达到市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心脏中心与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及欧美发达国家学术交流频繁,经常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心脏病专家担任心脏中心顾问。以冠脉介入为龙头,带动系列介入诊疗技术和心脏外科手术的发展,每年完成各类介入手术达 600 余例,其中急诊 PTCA+ 支架置入术达 100 余例。
心脏科拥有国内一流的检查、治疗及监护设备,如美国GE 的 X 线心搏仪、美国 Pruka 多导生理仪、美国 HP 和 Maquette 心电监护系统、美国 HP 和 G 血管造影系统、美国 CVIS 血管内超声仪、美国 Datascope98 型主动脉内球囊反 E 超声心动仪、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系统、运动平板心电监测仪、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护系统,丹麦体外循环机等,病房各项设施均达到现代化水平。
心脏科具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设备。所有的心脏病,不管是内科病、外科病,还是疑难病都可在心脏中心得到最合理、最完美的治疗。在心脏中心 , 同一病人由内、外科共同管理,互相监督借鉴,取长补短,会使病人的治疗更为及时合理,服务更加周到。心脏中心有自己独立的门诊和急诊体系,真正实现了门诊、急诊和病房的绿色通道,病人来到医院后可免去不必要的等候与转送,得到最及时、最直接的专科治疗。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皮肤科在全国科研着名进行专家专业纪黎明主任抢救带领下,有一支强有力专家坚持队伍,还有荷兰格罗宁根同时大学现为教授,欧洲硕导着名皮肤病等奖专家、国际众多级沈阳教授Pieter Jan——我们医院的客座教授杂志,作为我们坚实的后盾;随着医院的发展,又有一批年轻的阶梯队伍随之成长起来。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皮肤科技术实力雄厚,现有完成天津医科现为大学、南开大学北京此外教授及知名硕士生导师国际1人,建立主任社会医4人,副主任抗体大学医1人,四川主治医师2人,住院中青自然医2人,硕士研究生4人。

㈤ 超声专业哪个学校或导师好点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的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的经翔主任很厉害,擅长肝胆胰腺疾病超声诊断、肿瘤早期诊断、介入性超声诊断与治疗。现任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超声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超声分会介入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超声分会常委,腹部和介入超声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介入超声专业委员会常委、天津医学会超声分会副主委、天津市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副会长。医学参考报-超声频道常务编委、多家杂志编委及审稿专家。

㈥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的特色科室

肝胆疾病学科是天津市医学重点学科,也是国内知名专科,已成为以临床与科研结合、内科与外科结合、中医与西医结合为特色的肝胆疾病诊治和研究基地。肝胆外科在肝、胆、胰疾病的治疗方面始终保持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跻身全国先进行列,成为天津市手术治疗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门静脉高压症及胆胰肿瘤的重要基地;
我院肝胆外科是天津市医学重点学科,天津市手术治疗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门静脉高压症及胆胰肿瘤的重要基地。在三十年的创业历程中,肝胆外科同仁以始终不渝的创新精神和对患者的博爱情怀对各种肝胆胰外科疾病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为捍卫患者的健康竭尽全力。在着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华医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华外科学会委员、天津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天津市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杜智教授率领下,肝、胆、胰疾病的治疗始终保持与国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跻身全国先进行列。成功完成2000余例高难度手术,如肝极量切除术、中央段肝癌切除术、累及肝静脉及腔静脉的肝癌切除术、12.5千克罕见巨大肝癌切除术、16千克巨大肝血管瘤、胆管癌及胰腺癌切除术等,其中高位胆管癌的切除居天津市领先水平。杜智教授在国内外首先提出并经实验证明了存在肝癌分子切缘/边界的论点。他把国外先进的肝切除方法与中国的传统方法相结合,建立了新的肝切除方法,对中晚期肝癌及不能手术的患者综合治疗,提高了治愈率。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实验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委员、天津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硕士生导师王毅军教授也在杜智教授的悉心培养下,成为肝胆外科领域一名年轻的学科带头人。他对于肝癌的综合治疗方法填补了国内空白。在肝癌的诊断上,联合放射科和超声科行超声造影、DSA检查,对于1CM以下的小肝癌早期发现,在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基础上发展射频治疗以及局部瘤内注射无水乙醇,粒子植入治疗局部皮下转移肿瘤,明显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在胰腺疾病的治疗方面,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的方式挽救了无数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生命;对于胰腺恶性肿瘤,该科积极开展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全胰切除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高难度手术的开展已经成为肝胆外科的一个亮点,与这个亮点相应生辉的,是对微创领域的探索——对不能手术的患者采取放射介入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介入治疗,使肿瘤缩小,再行手术治疗,取得了显着疗效,其方法填补了国内空白。此外,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药物瘤内注射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等治疗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国内最先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用微创的方法为门静脉治疗提供了一条途径。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五年生存率超过40%。肝转移癌是影响肝病患者长期生存和生存质量的重要原因,该科努力探讨肝转移癌,尤其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模式。旨在提高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肝胆外科始终重视对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的开展,始终走在学术发展的前沿,在杜智教授的带领下,科室努力钻研业务,开拓新的治疗方法,整体业务达到了较高水平,树脂吸附装置(已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肝癌综合治疗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其所承担的天津市科委重点攻关课题“肝癌的综合治疗”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血液吸附治疗重症胰腺炎、生物型人工肝和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等研究多次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承担的人工肝研究、微囊肾上腺胰岛研究等被列为国家863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重点攻关课题等。 肝胆疾病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不断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成为本市肝胆医学的领跑者。 消化科(肝病)始终坚持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在肝纤维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系列成果。
我院消化科(肝病)是天津市非手术治疗肝病的重要基地,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步建立起了一支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队伍并拥有较强综合能力的人才梯队,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药理基地、天津市医师培训基地、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点,承担了国家“十一五”、“973”重大攻关、省部级等多项科研课题以及多项国际、国内药理及临床研究,拥有钱绍诚教授、张慧贞教授、阚志超教授、韩涛教授等众多国内知名肝病专家,肝病住院床位150张,年住院患者4000余人,年门诊量达9万余人次。 在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委员、天津肝病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天津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韩涛教授的带领下,在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防治、肝癌的非手术综合治疗、肝衰竭的抢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不断创新,在解决疑难危重内科疾病方面达国内先进水平,为无数患者减轻了病痛,博得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患者前来就诊。 三十多年来,消化科(肝病)坚持业务学习,追踪掌握国内外动态,勇攀医学高峰,始终坚持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不断开展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该科于1979年在我国最先对肝病氨基酸代谢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推动了肝病的诊断及治疗。氨基酸调整补充疗法治疗肝硬化、肝昏迷居国内领先水平,支链氨基酸学说被列入内科教科书。自主开发研究的氨基酸制剂“肝氨散”,经过二十余年的临床验证,在治疗失代偿性肝硬化腹水,低蛋白血症及肝昏迷等方面疗效显着;建立了筛选抗肝纤维化药物的分子药理体系,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抗肝纤维化中药合理配伍的机制,在有关肝纤维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系列成果,研制出早期防治肝硬化的药物“舒肝饮丸”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病因的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疗效显着;在国内较早采用自体腹水回输技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不但能迅速减少腹水,缓解病人腹部症状,而且安全可靠,副作用小,经济实用,大大降低了治疗费用。病毒性肝炎是目前对我国居民健康影响最大的疾病之一,消化科(肝病)很早就应用乙肝病毒(HBV)分子诊断技术,开展了HBV变异的检测、HBVcccDNA以及患者免疫指标的检测与临床应用研究,对长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HBV变异进行全程监测、早期预测和早期处理,并采取规范个体化治疗策略提高了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对其他病毒性肝炎如丙型肝炎针对其基因型等特点开展个体化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在各种病因所致的肝衰竭领域,也取得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成果,建立肝衰竭不同时期的预警及综合干预体系,综合运用血浆置换、血浆滤过、血浆灌流胆红素吸附等多种人工肝模式技术抢救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及各种原因的高胆红素血症,大大提高了病人的存活率,减少了器官移植的压力;曾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非生物型人工肝如树脂吸附装置的研制与临床应用。在肝硬化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完成例数为全国第一;开展多种模式联合进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防与治疗,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硬化剂注射术、组织粘合剂注射术和放射介入下治疗等,在国内率先开展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介入栓塞(PTVE)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取得良好效果。多年来,消化科(肝病)与本院肝胆外科、超声科、放射科、肝胆疾病研究所等兄弟科室开展了一系列有关肝癌的临床与研究工作,对不能手术及难治性肝癌患者开展选择性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超声/CT引导下药物瘤内注射、生物免疫疗法及多种药物等方法综合序贯个体化治疗,大大延长患者生存期;并在肝癌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控制肝癌的预防与复发,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消化科(肝病)在国内较早就开展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领域的研究,并指导临床治疗。另一方面,消化科(肝病)在消化道疾病等多个领域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该科还承担医科大学的内科学、诊断学、传染病学、专业英语等教学授课等教学工作,接受来自各地的进修医生培训,消化科(肝病)在医教研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的令人瞩目的成绩。消化科(肝病)是一个注重学术建设与团队精神的科室,不仅坚持科内每天阅读最新国外文献,每周举办科内业务学习,科内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而且积极与其他科室建立密切的学术合作,联合学习,共同探讨疑难病例的治疗方法,共同开展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消化科(肝病)的医务人员不仅在技术上精益求精,而且处处为病人考虑,尽量为患者缩短住院日、节约费用,以专业、优质的服务和敬业的工作精神为患者服务,赢得了患者们的信赖,许多肝病患者慕名来到这里治疗。尽管如此,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满足,消化科(肝病)的医务人员正以饱满的热情与严谨科学的精神,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在医学的高峰上继续攀登。 心脏中心在天津地区率先成功运用ECMO技术成功抢救数十例各种原因所致心脏衰竭、呼吸衰竭患者,各类瓣膜置换、先天性心脏病矫治、冠脉架桥等手术居市内领先水平。开展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冠心病急诊PTCA术等。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心脏中心是2007年在国内最早将心内科、心外科融为一体的心脏病诊疗中心,是一个全新的心血管病诊疗模式。心脏中心拥有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9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5人,在读硕士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承担多项国家级、市级科研基金项目。多次获得国家及市科委科技进步奖。
医疗方面:除治疗心血管科常见病、多发病,完成必要的医疗工作以外,还承担着心血管科危重症、疑难病症的救治工作;心脏内科组可以独立开展心血管病的介入诊疗(包括冠脉造影、球囊扩张术及支架植入),开通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绿色通道,救治了大量的危重症心脏病患者;能独立开展心脏电生理检查,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包括室上速、室性早搏和房颤、房扑、防速等难治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手术),并且能独立完成心脏永久起搏器、心脏除颤器植入以及心脏在同步化治疗等手术,手术成功率高。心外科组开展全动脉化搭桥,使外科搭桥手术的远期预后更好;同时开展微创、小切口不停跳心脏架桥手术,减少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ECMO(体外膜肺氧和)在心脏中心救治危重症患者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院的ECMO应用例数在我市居首位,成功救治了重症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包括在ECMO辅助下的紧急介入治疗),前我院ECMO应用已经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通过近5年的实践,心内科心外科一体化的医疗模式已经体现出来,无论是心脏介入治疗还是外科的搭桥手术例数都在明显上升,获得了很好的临床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我们在我市首先开展了Hybrid(镶嵌手术),为患者争得最佳的医疗结果,已完成十余例。科研方面:今后,心脏中心在科研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组建独立的心脏中心实验室,在完成日常的诊疗工作的同时,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急症科、重症医学科成功的抢救了数千例心脏骤停及心、脑、肺、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综合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
医院急症科是天津市五大急救网络医院之一。技术力量雄厚,抢救院内、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其心肺复苏成功率达国内先进水平,综合抢救成功率在市内领先。抢救各类急性病及慢性病急性发作,包括:各种创伤、猝死、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各种原因导致的休克、高热、昏迷、呕血、咯血、呼吸困难、急性疼痛、意外事故(电击、淹溺、自缢等)、急性中毒、多脏器功能失常(MODS)等,对危重病患者开设“绿色通道”,在最短时间得到全程抢救服务,应用立等可取的干化学生化检测,为各种急危重症患者提供迅速、有力、全面的生命支持。 急症科设备、技术先进,拥有呼吸机、全自动洗胃机、双向波除颤监护仪、心肺复苏机、心脏起搏、微量输液泵、监护仪、床旁彩超、冠脉造影、支架、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ECMO(人工心肺辅助系统)等先进医疗设备和技术用于危重患者急救。 医院自2003年住院新楼落成后,重症加强病房(ICU)作为医院重点学科,其基础设施、技术队伍、研究条件和诊治水平也日臻完善,并达到国内领先地位。现有病床20张,主要收治综合性疾病、危重症及各种大手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病人。科室现有德国Drager等高档呼吸机20台、 HP(Philip)监护仪20台、血滤机3台,能常规完成对有创压力、血流动力学及无创心功能(Swan-Ganz导管、NICO、PiCCO等)的监测,在抢救脓毒症及合并心、脑、肺、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危重症、复合性创伤、临床营养辅助治疗等方面达国内领先水平。良好的技术水平使得天津市ICU质控中心及天津市呼吸机治疗研究中心均设在这里。 医院ICU始建于1993年。当时,ICU尚属医学界的新兴学科,主要负责救治生命濒危患者。在学科带头人秦英智教授的领导下,通过对国外重症医学进展的关注,潜心研究,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最终带领徐磊主任等人逐步了解了ICU的基本模式。并用两年多的临床实践和探索,较全面的掌握了各种机械性能及应用方法,并制定了一套较完整的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工作体系。1998年,市卫生局组织专家来我院ICU考察后给予高度评价,决定将天津市ICU质控中心设在我院。 2000年,德国Drager公司总裁来我院参观考察后评价说,医院ICU在国际上没有技术资料可参考的情况下,通过临床科研呼吸机应用的新模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当即表示愿与医院合作建立国内首家机械通气与脱机中心,并投资扩建成亚太地区的机械通气培训基地。2002年5月,“天津市呼吸机治疗研究中心”在我院ICU成立。
在急救医学专家秦英智、徐磊的带领下,医院ICU以呼吸机治疗研究为主线,对机械通气为重点的多项科研课题进行研究,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机械通气模式、机械通气参数、脱机策略、脱机方式、低辅助通气及自主呼吸试验的研究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天津 及全国重症医疗界占有一席之地,取得多项高水平科研成果。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我科还将血液净化技术应用于危重症治疗中,效果理想,仅2010年,就成功挽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多达571人次。除普通血液净化治疗、人工肝治疗外,在本市率先应用白蛋白吸附、枸橼酸钠抗凝等技术,治疗水平居于全国先进行列。另外,我科在本市首先开展利用ECMO进行心肺复苏的辅助支持及ECMO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支持治疗,成功率达75%,为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巩固原有优势的基础上瞄准国际先进水平,逐步将“中心”建成在人才、设备及科研和临床实践能力于一体的高层次技术人才梯队。 神经科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中心的理念和技术推动了天津市神经肌肉病电生理诊断的发展,是天津神经病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建于1992年,回首20年的发展历程无论是业内还是社会均见证了其走向成熟的过程,现如今其神经内科团队先进理念和高超医学技术水平以及三中心的硬件设施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天津市神经系统疾病的区域性中心,并成为科研、教学、研究生培养和全科医生专业培训基地,为天津地区乃至全国培养输送了众多人才。赢得全社会赞誉的同时,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危重病人抢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急性脑卒中患者能否得到早起有效的治疗对其愈后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神经内科医护人员以把握住患者的这一绿色生命线为出发点,自2001年为急性脑卒中患者特设了3小时内静脉溶栓通道,尽最大可能减少神经功能的损伤,明显降低了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神经内科每年开展静脉溶栓近百例,居全市领先地位。 2006年9月,在张哲成主任的带领下神经内科在为患者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引进国际先进的KEYPOINT.NET全套肌电图诱发电位设备,成立了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室。这套全国最为先进的肌电图和视频脑电监测系统对于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以及各种肌肉疾病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处于天津市领先水平。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室的成立不仅开创了我院神经电生理检查工作的先河,也促进了我院乃至全市神经电生理领域的临床检测与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2010率先在天津对神经科医生开展神经系统疾病肌电图诱发电位电诊断学专业培训,为进一步提高天津地区神经科医生对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能力作出了贡献。 神经内科十分重视科研工作,承担数项局市级科研课题,并参与国内国外多项合作研究,发表论文60余篇,率先于国内开展“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B族维生素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影响的试验与临床研究”,获得2010年天津市科技进步奖,在天津构筑了国际先进水平的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技术平台。患者病情的恢复离不开自身心情与周围环境的影响,神经内科为病人营造了一种温馨舒适的环境,于2005年1月在全院率先实行了住院患者无陪伴制度,竭诚地为患者和家属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满意的医疗护理服务和有效的治疗方法,脑血管病和神经肌肉病的神经电生理诊断已成为该科室专业特色。 血液净化中心为市级高新技术基地,采用连续肾脏替代技术抢救为重症患者,提高了成功率。
血液净化中心是集肾病治疗、血液净化治疗为一体的综合科室。从上世纪70年代,宋继昌教授、钱绍诚教授带领肝胆疾病研究所的医务人员开展血液净化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于80年代末发表在国家级刊物及美国《Artificial Organ》上,并收录在国外的相关期刊杂志上。其中,免疫吸附剂的研究和血液灌流技术当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被列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多次获天津市科技成果奖,产品被20多个城市的医院临床所使用。这些研究工作为血液净化中心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1992年血液净化中心成立,引进了德国费森尤斯的全套设备,包括透析机、水处理装置、中心供液系统、多功能血液净化治疗设备等,开展了血液净化领域中的全部项目,同时还开展了多项血液净化扩展项目,如血液中各类细胞的收集和清除,肿瘤治疗中的免疫细胞的收集等,使血液净化中心的技术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先后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台湾等有近百家医院到中心参观学习,并与北京、上海等多家知名医院有长期的医疗科研合作。 1993年4月,血液净化中心关于综合治疗的科研项目被列为天津市科委重点支持项目,中心也成为天津市卫生局五大高新技术基地之一。 1996年血液净化中心进行扩建,面积1200m2,提高了硬件水平和环境的改善。坚持高标准、规范化严格管理,不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耐心、热情、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位患者,得到了患者的信任。以科学态度对待每项研究,也得到市局领导和同行的认可。 2000年,医院肾内科病房的成立及肾移植的开展,为广大肾病患者提供了从早期肾病到终末期肾病﹙尿毒症﹚血液净化和肾移植的一体化治疗,实现了一个完整的肾科,大大提高了我院肾病治疗的水平和社会影响。 血液净化中心有床旁多功能血流净化设备4台;透析机45台;血细胞分离装置2台,德国水处理装置及密闭式中心供液系统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血透设备和装置。中心技术力量雄厚,具有丰富的透析经验。可以开展多种血液净化治疗技术:如常规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滤过、高效血液透析、可调钠透析、血液灌注、免疫吸附、血浆交换、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等 中心可及时抢救危重症患者进行CRRT治疗。坚持从病人治疗需要出发,使用优质耗材,在治疗中,坚持实行个体透析治疗方案,保证透析质量及保证充足的透析时间,并在透析治疗期间,间断给予HF或HDF治疗,以确保大中分子毒素能及时清除。由于充分透析,保证质量,所以大大提高了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救治了大量的肾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及难治性急性疾病的患者,为肾移植的成功提供了保证。同时还应用血液灌洗技术成功抢救急性药物中毒、农药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
中心应用血浆交换、血浆置换、血液滤过灌注、免疫吸附等技术,为肝胆疾病研究所、危重肝病患者的治疗赢得时间,积极开展各项细胞成分的治疗如将血液中细胞成分收集和扩增技术应用于临床、DC细胞干细胞生物治疗技术为肿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式。 临床营养学科建立和完善了临床营养治疗体系,保证了普通住院病人的饮食及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和抢救,成为全国临床营养专业领域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营养学科典范。
医院营养科是天津市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中心,天津市营养学会,中国营养学会营养师天津培训基地的所在地。营养科不断拓宽营养科学的临床应用范围,形成了在临床营养诊断和治疗上的特色。开展临床危重症、围手术期等患者的营养治疗及数十项营养评价指标检测,建立和完善了临床营养治疗体系,现已成为全国临床营养专业领域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营养学科典范。营养科承担着天津市医院营养与代谢支持治疗的指导工作,完成几十家医院临床营养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治疗会诊、指导及营养液的配制,其整体工作居全国领先水平。在不断完善学科建设的同时,于2004年3月,营养科率先实行住院患者“营养治疗型包餐制”,并以严格规范的管理体系将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和细致入微的人性化服务为患者营造了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营养科设有营养门诊、营养代谢实验室、食品分析室、静脉营养配液室和营养治疗室。采用人体测量和体脂测定、生化检测等手段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价,通过计算机确定营养治疗方案。对住院病人进行经胃肠道内和胃肠道外营养治疗、代谢调理、营养支持和采用科学评估分析,结合临床体征,针对每位病人制订合理的膳食成分、营养标准和静脉营养治疗方案。营养代谢室通过对病人血、尿的分析,监测病人营养状况。完全胃肠内外营养支持疗法解决了很多围手术期、久病体衰等重症病人的蛋白质营养不良或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保证了对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和抢救。使许多危重症患者达到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恢复正常代谢运转,增强抗病能力,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建立了完整的营养治疗评价体系,其检测项目近20余项,达国内领先水平。首批天津市卫生系统“诚信科室”、天津市劳动模范集体、全国劳动模范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㈦ 天津市胸科医院的特色科室

心脏病学科 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格局,在院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成立了冠心病及CCU,心电生理与起搏器、心衰与危重症病房,高血压专科门诊,突出了心血管专业的特点。
2009年我学科又被卫生部评为卫生部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分别为冠心病介入和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先心病介入培训基地归放射科和外科管理),是目前天津市唯一的具有全部培训基地的单位。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学科、两个基地、四个专业、八个病区的发展方向,打造好心血管病学科”的口号。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已完成包括肺部感染性疾病、呼吸危重症、气道内介入、胸膜腔疾病、肺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肿瘤、睡眠呼吸疾病、肺间质疾病、过敏性疾病等10个亚专科的建设,每个亚专科均有1-2名学科骨干。其中,呼吸危重症、气道内介入、胸膜腔疾病等亚专科在天津市乃至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2004年,创建了天津市第一个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现拥有进口呼吸机(有创及无创)30余台,支气管镜3台,硬质支气管镜1台,氩气刀和CO2冷冻设备各1套,床旁血滤机2台。对诊治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疑难病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具备一套快捷、系统、熟练、正规的抢救支持技术和呼吸道管理方法,有极高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面对突发应急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支架置入术、机械通气状态下床旁气管或食管支架置入术、气胸气道封堵术、肺动脉舒张试验、支气管动脉出血栓堵术、气管插管下氩气刀联合CO2冷冻治疗良恶性肿瘤以及全麻喉罩保护下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天津市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中,“多功能胸膜腔穿刺活检针、细导管引流装置用于胸腔、心包积液的诊断、治疗”一次穿刺即可完成抽液、胸膜活检、置入细导管引流,已获国家专利和批准文号,并已推广到国内十几个省区的医院;“单管引流冲洗注药治疗急性脓胸”操作简单、安全病人痛苦小、临床应用成功率高,引流装置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取得良好效果;“胸膜腔压力监测指导胸膜腔封闭术”对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膜腔压力连续监测,对胸膜腔固定粘连术进行预测,避免了胸膜腔负压增大导致胸膜固定术失败,成功率高,副作用少,患者损伤小,该项技术被多家医院推广应用。
目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开展的项目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的有(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2)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支持治疗;(3)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用于危重患者的诊断、治疗,如气道管理、辅助拔管,经口、鼻气管插管的更换,支气管冲洗,保护性毛刷取病原学标本;(4)经皮切开肋间插管闭式引流术;(5)胸膜腔、心包置入细导管行闭式引流术;(6)气道内介入治疗:硬质支气管镜,超声内镜EBUS、包括气道内肿瘤切除术、良性气道狭窄等冷冻治疗和球囊扩张术、气道内支架置入术、全肺灌洗术、气道内异物取出及其引起增生肉芽清除、全麻喉罩保护下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难治性气胸的球囊封堵治疗、氩气刀联合CO2冷冻解决气道阻塞、经支气管肺活检、经支气管淋巴结活检TBNA等;(7)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8)CT胸膜腔造影引导下经皮胸膜针刺活检术;(9)睡眠呼吸疾病的检测;(10)肺动脉高压右心导管检查和肺动脉舒张试验;(11)细菌性脓胸胸腔冲洗治疗;(12)胸膜腔封闭术;(13)胸膜腔造影技术;(13)床旁血滤、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14)胸水压力测定、食道压力测定和膀胱压力测定;(15)胸腔气体分压测定对自发性气胸的评价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等。 天津市胸科医院胸外科始建于1951年 ,是国内最早开展胸外科手术的少数几家医院之一。我国开展第1例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张纪正主任是我院胸外科的创始人。2011年胸外科被卫生部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2年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最佳专科评选中位列第九位。
胸外科目前有2个病区(84张病床)和1个监护室(16张病床)。现有医护人员47名,其中高级职称胸外科医师8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是天津市医科大学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近10年来胸外科指导博士后出站1名,博士研究生毕业生4名,硕士毕业生毕业19名。发表学术论文128篇,其中被SCI收录10篇。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市局级科研课题5项。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天津市地方科技进步奖6项。 天津市胸科医院急诊科始建于1984年 ,基础扎实。目前有接诊床位6张,观察床34张,其中监护床17张,普通留观病床17张。有专职医生16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8名,住院医师5名。其中有博士2名,硕士13名。护士27名,其中急诊专科护士7名,医护人员均经过系统化培训。急诊科目前分为呼吸与危重症科及心内科两部分,可以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急慢性左心功能衰竭、高血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瓣膜病、呼吸道感染、支扩、慢支、慢阻肺、肺心病、肺癌、气胸、胸腔积液、急慢性呼吸衰竭、肺间质疾病等。设备配置先进,包括:注射泵、输液泵、心肺复苏机、监护仪、有创及无创呼吸机、床旁快速检测仪、3G Holter网络传输系统等。能够开展心包细管引流、胸腔细管引流、胸腔闭式引流、纤支镜或喉镜下气管插管等操作。对于急性心梗病人,能够做到90分钟内进行PCI术。年接诊3万余人次。
急诊科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近年来在中华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并完成市科委及卫生局多项科研项目。被评为2014年院级优秀团队、2014年度天津市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 麻醉科、灌注科、心研究所、病理科、肺功能科、心功能科、输血科、超声科、核医学科、放疗科、检验科、影像科、营养科、药剂科。

㈧ 天津哪家医院可以做直肠超声内镜检查

这个好几个医院都可以做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第一中心医院,人民医院,都可以做直肠超声内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