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天津三绝”美食是哪三绝
天津三 绝美食又称天津风味食品三绝,是指“狗 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 炸 糕”,天津三种传统美食。
狗 不理包子
天津卖包子的多种多样,除有北门西刘记牛肉包,东马路恩发德羊肉包,宫南大街石头门坎素包,还有侯家后狗不理猪肉包。沿传到今天,论声名的远扬和营业的兴旺,则以狗 不理包子为个中之最。他冠 居天津三 绝之首。
十八街麻花
当时天津卖炸麻花的店摊可不少,层次质量各不相同,创始人为与其他人竞争,独出心裁精心设计,除将炸麻花的面改为半发面外,他还在麻花白条中间加一条含有桂花、糖、桃仁、青红丝、冰糖等各种小料的酥馅。
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的“耳朵眼”三字与狗 不理包子的“狗 不理”三字一样,全不是真正的商店字号名称。耳朵眼炸糕因为卖这个炸糕的店铺处在一个狭窄的小胡同口,这条胡同正好名叫耳朵眼胡同,因而得名。
㈡ 美食“天津三绝”究竟是指的哪三绝它们各自有什么由来
世界上的美味特别多,如果你吃得不够多,那就是你没有认真的去发掘。虽然世界上的美食很多,但是小吴觉得我们中国的美食才是最好吃的。而且中国拥有八大菜系,甚至饮食文化拥有千年的历史,相信没有任何国家敢跟中国比美食。
刚做好的包子吃起来鲜而不腻,清香适口。甚至还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第二道美食就是耳朵眼炸糕,这道美食也是在1900年清朝时期出现的。旧时因店紧靠耳朵眼胡同而得名。耳朵眼炸糕也是需要精选材料,物美价廉,还赢得“炸糕刘”此称号。
最后一道美食就是十八街麻花,桂发祥十八届麻花是传统名点,而且还与天津狗不理包子和耳朵眼炸糕并称“天津三绝”,在1996年的时候,就被命名为“中华老字号”,还得到了国家授权的金奖。不知道你们都吃过哪一些呢?
对此,小编想说,不管是不是中华老字号的小吃,都不要太成功,在没有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哄抬价格。长此以往,会消耗大家的信任。你觉得呢?欢迎评论留言!
㈢ 天津三绝是什么
天津“三绝”享誉天下
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和十八街大麻花,被人们称为天津风味小吃中的“三绝”,不仅有名沽上,享誉全国,而且受到国际友人的赞扬。
回顾这三绝的创始人,别看他们出身贫寒,但他们都有志气,不断钻研烹饪技术,特别重视投料标准,绝不自欺欺人,故制做出了顾客信得过的食品,这三种绝品小吃直至现在仍是天津人的骄傲。
先说狗不理包子。天津卖包子的多种多样,除有北门西刘记牛肉包,东马路恩发德羊肉包,宫南大街石头门坎素包,还有侯家后狗不理猪肉包。沿传到今天,论声名的远扬和营业的兴旺,则以狗不理包子为个中之最,它冠居天津三绝之首。
“狗不理”始创于1858年。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一农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取名“狗子”,期望像小狗一样好养活(按照北方习俗,此名饱含着淳朴的挚爱亲情)。狗子14岁来津学艺,在一家蒸食铺做小伙计。狗子心灵手巧又勤奋好学,练就一手好活,不甘寄人篱下,自己摆起了包子摊。包子是以水馅儿半发面、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来吃包子,生意十分兴隆,狗子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说“狗子卖包子不理人”,日久天长,都叫他“狗不理”。
当年,袁世凯在天津编练新军,将狗不理包子带入皇宫,敬献慈禧,太后膳毕大悦,曰:山中走兽云中燕,腹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从此,狗不理名声大振。狗不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调馅、和面以及蒸包火候等方面,它有严格的投料标准和操作规程,经过精细制作,蒸出的包子水分大,营养丰富,看着鲜美柔软,吃着肥而不腻,清香适口,易于消化,所以多年来受到中外顾客的赞赏。狗不理包子铺老字号在天津开设了四个分店。从1980年以来,先后同国内的北京、杭州、桂林、哈尔滨、石家庄、泊头市、包头、沧州、邢台、北戴河等20多个地区进行联营,开设分店。在日本东京也开办了狗不理包子分号,其名声已经传向世界。
再说耳朵眼炸糕。耳朵眼炸糕的“耳朵眼”三字,与狗不理包子的“狗不理”三字一样,全不是真正的商店字号名称。耳朵眼炸糕因为卖这个炸糕的店铺地处在一个狭窄的小胡同口,这条胡同正好名叫耳朵眼胡同,因而得名。耳朵眼炸糕的创始人是一位回民名叫刘万春,也是穷苦人家出身。刘万春在清末光绪年间凑了些钱,购置一盘小石磨、一口锅和一辆小推车。他同妻子和孩子们一齐动手,有的磨面、和面,有的做馅,然后推着小车到估衣街、南门外各处走街串巷,现炸现卖。刘万春在小车上挂着一块小木牌,牌上写着“回民刘记”四个字,这就是他最早卖炸糕的标记。当时每天可卖二三十斤面的炸糕,赖此维持全家生活。
刘万春这样风吹日晒地在街头生活了好几年,到1892年时,他开始在北门外路东找了一间小门脸,后来扩为两间,又租用隔壁邻居的两间楼上,成为一个炸糕铺。
刘万春经营炸糕铺,虽是小本营业,但他精心操作,以货赢人。选料谨严,制作精细,采用北河、西河产的好黏黄米,经水泡胀,用石磨磨成粥状,盛在布袋中,淋水发酵后兑入适量碱当做皮面。另选用上好的朱砂红小豆煮开花后放一点食碱,捞出过箩、搓沙、去皮,同时用优质红糖熬好糖汁兑入豆沙,调和均匀,下锅炒至不粘手时即成豆馅,更要掺上少许桂花提味。包时要大小均匀,厚薄适度,绝不能在炸时露出馅来。成品炸糕色泽金黄,外皮酥脆,内馅松软,香气醇郁,闻之令人垂涎欲滴。
耳朵眼炸糕能存放多日不坏,即使在盛暑季节,虽经历几天,也不会变质,用温火略烤一下,味道仍是鲜美。人们为了买到可口的耳朵眼炸糕,常常不惜排队久候,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买不到,失望而归。来到天津的外地顾客为饱口福,多是想方设法,希望能买些耳朵眼炸糕尝尝。
最后说十八街大麻花。当时天津卖炸麻花的店摊可不少,层次质量各不相同。范桂林为与别人竞争,独出心裁,精心设计,除将炸麻花的面改为半发面外,他还在麻花白条中间夹一条含有桂花、糖、桃仁、青红丝、冰糖等各种小料的酥馅。经过这样设计,炸出来的麻花酥脆香甜,味美适口。而且存放干燥处虽经多日仍能保持酥脆味道。另一方面,范桂林炸的麻花尺寸较大,能炸出几斤重的大麻花,并且里外一样酥脆,这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这些大麻花不仅是美食美味,而且是绝妙的艺术品。
㈣ 什么是“天津三绝”,都有什么特点,排行第一的是哪个美食
天津市的三种传统美食,不但名扬沽上,享誉全国各地,并且遭受国际友人的青睐。狗不理包子有100很多年的历史时间。创办人高贵友,乳名“狗狗”,以其小笼包味美,消费者迎门,他既当店家,又当员工,没有时间和人多说话,本地人嘲笑他:狗狗卖包子,一概不理。之后小笼包便以“狗不理包子”出了名。狗不理包子的突出特点是馅足油多,芳香鲜美,食而不腻;皮用半发面,绵软耐嚼;外观设计美观大方,每一个小笼包18个褶,亲疏一致,宛如一朵绽放的白色菊花。狗不理包子是中国璀璨美食文化里的国粹,
吃起来口味松脆,美味可口。桂发祥十八街麻花都是津门三绝之一,由于其店面在天津市大沽南路十八街,因此我们习惯性叫其为十八街麻花。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做讲究,选料细致,做出来之后香甜可口、味儿爽口。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在国内第一届特色小吃评定大会上被评定为“特色美食小吃”,并被评定为驰名商标、天津知名品牌及天津知名商标。炸糕天津市的炸糕焦黄内嫩,甘甜可口,也是美得不可方物,它同狗不理包子一样,全是特色美食小吃之一。不仅以上讲解的,天津市还有很多别的着名小吃,例如杜赞不绝口火烤、绿豆粉、豆腐、水爆肚、花式馃子等,有去天津市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试一下,特别是天津三绝,也是不可错过。
㈤ 天津卫三绝指哪三绝
外省人来咱哏都大天津,往往指名道姓要吃“狗不理”,总以为狗不理乃是代表津门特色的名吃。
没错,天津卫确有“三绝”,分别是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可这些东西,真正的津门土着压根就不吃,甚至于都不拿正眼看一眼。
您要走在天津卫的街头,随便拦下一个土生土长的津门土着,您就问他:“嘛好吃?”
他保准连波儿都不打,顺口搭音儿告诉您:“还能有嘛,煎饼果子啊!”
听听,这才是地道的天津人最标准的回答。要回答“贴饽饽熬小鱼”、“嘎巴菜”、“大饼卷一切”,倒也算及格,但唯独“煎饼果子”能给满分。
在天津卫吃煎饼果子,非得吃那种小推车上带俩炉子眼儿的,先问一句:“要葱花么?”
等把绿豆面儿摊开了,再加一句:“要辣子么?”
末了再问一句:“要馃子还是馃箅儿?”
如是,恭喜您吃到正宗天津卫煎饼馃子了。
反之,要分辨吃煎饼的那人是不是津门土着,请上眼往他们的手里面看,举凡自带鸡蛋到煎饼摊儿摊煎饼的,甭细问,十个之中起码有九个是津门土着,剩下一个是入乡随俗的。
自个儿不带鸡蛋上煎饼摊儿——“您老介不似打镲吗?”
再给点经验之谈,您要到了天津卫的旅游宝地古文化街,听到那些字正腔圆,管“嘎巴菜”叫“锅巴菜”的;又或是那种口音里面不带儿化音,把“驴打滚儿”叫“驴打滚”的,您老最好别靠前,管保吃进肚子里面的不是正经玩意儿。甭管是浆子、面茶、老豆腐、煎饼果子、嘎巴菜,乃至大饼卷一切,都透着浓浓的商业气息,偏偏少了烟火味儿。您大可以放心大胆的吃,但绝不是“津味儿”。
您要吃津味儿就得是犄角旮旯的小推车,或者隐于闹市的“狗食馆儿”,别在意环境,在意的是味道,嘛叫“老爆三”,嘛叫“独面筋”,嘛叫“醋溜木须”,嘿,爷们儿,得着吧您呐。
白话大半天,我究竟要说嘛呢?我呀,想要说一说煎饼果子与蒲松龄之间的关系。
此言一出,那位朋友说了:“快别找乐了,人家蒲松龄是山东的,跟你天津卫的煎饼果子有嘛关系?你可别跟那韩国人似的,甭管逮着嘛,都往自个儿身上贴金。咱都是千年老狐狸,就别玩聊斋了。”
非也,非也,说这种话啊,您就嫩了。煎饼果子与蒲松龄之间还真就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不信啊,您就听“大狮”接着跟您瞎白话。
话说,三百年前,写过《聊斋志异》的蒲松龄老先生,曾于康熙年间写过一篇《煎饼赋》。
㈥ 天津三绝指的是什么
天津三绝历来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被称为天津风味小吃“三绝”的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和十八街大麻花;
其二是被称为天津民间工艺“三绝”的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和风筝魏风筝。
㈦ 狗不理包子为“天津三绝”之首,名字背后有什么故事
说到天津小吃,人们自然会想到狗不理馒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狗不理,从字面上看,是连狗都不理的发髻。
这就是狗不理的由来,据说,袁世凯被任命为直隶省长,在天津训练新军时,皇后尝了一口:“山中野鹅,云中动物,陆地上的牛羊,海下新鲜,不如狗香他们的寿命很长。”此后,狗不理包子名声大噪,并在许多地方设置了分号。
狗不理馒头被誉为“金门老字号,中国第一包”,其生产工艺极其精湛,用料精细,标准严格,每个馒头有18个褶,用料考究,有季节性、季节性和新鲜感。如果季节不对,你就不想吃了。品尝正宗的狗不理馒头,选择合适的季节也是至关重要的。
㈧ “津门三绝”指的是什么,分别有什么来历
狗不理包子
十八街麻花名字的由来和耳朵眼炸糕一样,都是用地名来命名的。十八街麻花的店铺曾坐落大沽南路十八街处,所以人们习惯称其为十八街麻花。其创始人叫刘老八,在清朝末年,刘老八在十八街开了一家麻花铺子,命名为“桂发祥”,因为桂发祥的炸的麻花用的都是真材实料,物美价廉,所以铺子总是顾客盈门,刘老八在传统麻花的基础上又创新出了很多新花样,深受老百姓喜爱,渐渐成为了天津大麻花的代表品牌。
㈨ 天津三绝是什么
天津三绝:
狗不理包子:薄皮馅大,15褶,有点小贵;
十八街麻花:南市食品街到处都是卖的,属于油炸的,含有桂花,闵姜,桃仁,瓜条,麻花酥软香甜
耳朵眼炸糕:历史比较悠久,软糯的口感
㈩ 天津三绝是哪三绝
天津三绝指的是天津风味食品三绝,是指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三种天津传统美食。狗不理包子始创于公元1858年,有100多年历史,该小吃为“天津三绝”之首,是中华老字号之一。狗不理包子的面、馅选料精细,制作工艺严格,外形美观,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不少于15个褶。
狗不理包子有100多年的历史。创始人高贵友,小名“狗子”,因其包子味美,顾客盈门,他既当掌柜,又当伙计,无暇与人多说话,当地人取笑他:狗子卖包子,一概不理。后来包子便以“狗不理”出了名。刚出笼的包子,鲜而不腻,清香适口。狗不理包子以鲜肉包为主,兼有三鲜包、海鲜包、酱肉包、素包子等6大类、98个品种。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因店铺曾坐落大沽南路十八街处,人们习惯称其为十八街麻花,十八街改造后又在距原址200米处,新建了桂发祥大沽南路店。每个桂发祥麻花中心夹有一棵由芝麻、桃仁、瓜籽仁、青梅、桂花、青红丝及香精水等小料配制的什锦馅酥条。麻花成型后,放进花生油锅里在微火上炸透,再夹上冰糖块,撒上青红丝、瓜条等小料。
耳朵眼炸糕起源于晚清光绪年间,由回民刘万春创制,炸糕选料精、制作细,物美价廉,赢得“炸糕刘”的绰号。耳朵眼炸糕用糯米作皮面,红小豆、赤白砂糖炒制成馅,以香油炸制而成。成品外型呈扁球状,淡金黄色,馅心黑红细腻,是津门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