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先有三岔口 后有天津卫 原因 地理
有关三岔河口的记载最早见于《宋史》,记有公元1081年黄河至“清州独流寨三岔口入海”。其实,三岔河口步入历史舞台更早可以追溯到隋朝,隋炀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成为贯通南北的水路交通动脉,三岔河口开始出现了以捕鱼、晒盐为生的人家,至北宋中叶,这里形成了天津最早的居民聚居地。
元代定都大都(今北京)后,天津因离京师较近,又是由南向北至京师的要冲,自然成为都城的重要门户。元世祖忽必烈完成了通惠河的开凿,大运河全线贯通。三岔河口处于南运河、北运河与海河干流交汇点,成为元、明、清三朝漕、海运的必经之地。由此,三岔河口开始成为当时重要的商品物资集散地。再加之,它衔接河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并随着海运漕粮的迅猛发展,三岔河口逐渐形成重要的漕粮转运枢纽、水陆码头和繁华市镇。“晓日三岔口,连樯集万艘”就是对当年漕运情景的真实写照。
明初,燕王朱棣为争夺皇位,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着名的“靖难之役”,他率领大军从北平出发,在三岔河口渡河,后突袭沧州打了胜仗。1403年,朱棣登基称帝后,赐名将“直沽”改为“天津”,意为“天子渡津之地”,并在北大关渡口建“龙飞”“渡跸”牌坊。1404年,傍河修筑了天津城,故有“先有三岔口,后有天津卫”之说。
⑵ 为什么有“天津卫"一词.来由和意义是什么
1402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为了纪念开始发兵的“龙兴之地”,朱棣把“直沽”这个曾的“天子渡河之地”赐名为天津。“天”是天子的意思,而“津”是指渡口的意思。
天津得到赐名后,于同年设置了军事部门。“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当时天津设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统称三卫。至今人们经常提到的“天津卫”一词,就是从此而来。
威海卫同上
⑶ 天津卫有什么历史
历史
明永乐二年(1404年)筑城设卫,称“天津卫”。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宋金时称“直沽寨”,元朝改称“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明太祖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明朝后,为了巩固王朝权利,将自己的儿子们封为王,分别驻守各地。第四个儿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北京。1398年,朱元璋病死。因为太子早年夭折,所以由朱元璋的长孙朱允炆继位,史称建文帝。燕王朱棣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在诸王中实力最强。由于建文帝平庸无能,加上自己的政治野心,朱棣在1400年以“靖难”为名,发兵与其侄子建文帝争夺皇位。朱棣率兵从天津的前身-直沽出发,偷袭沧州,并经过几年的战争,最终攻陷南京,夺取皇位。1402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为了纪念开始发兵的“龙兴之地”,朱棣把“直沽”这个曾的“天子渡河之地”赐名为天津。“天”是天子的意思,而“津”是指渡口的意思。天津得到赐名后,于同年设置了军事部门。“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天津卫也开始了筑城建设,初建时的天津城其实是个土城,这座土城周长9里多,城高3丈5尺,宽2丈5尺,城的形状是东西长、南北短,很像一把算盘,所以当时人们也把它称为“算盘城”。 当时天津设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统称三卫。至今人们经常提到的“天津卫”一词,就是从此而来。2004年12月23日是天津设卫筑城600年的纪念日。天津设卫建城600 年,决不是说天津只有600年的发展史。从秦汉到宋元,历代在天津地区挖渠开河,运粮建寨,设官建制,发展鱼盐业生产等活动。由于金、元两朝,建都北京,天津地位日显重要。但是天津作为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都市却是从明朝开始的。 天津建成以后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在明清两朝多次重建,规模不断扩大,原来的土城墙也换成了砖墙。清朝雍正3年(1725),天津改卫为州,雍正9年(1731)又升州为府,并另设天津县,天津城也成为了地方行政中心。 天津卫
为了加强防卫,同时兼顾防洪抗洪,天津城在雍正年间重修时将原来3丈5尺的城高降低为2丈4尺,将城基宽由原来的2丈5尺扩建为3丈2尺,使天津城城墙成为一个梯形。重建后的天津城不仅扩大了东南西北四个城门,还在城墙上设置了守望塔和炮塔等防御设施。至今天津还流传一首民谣说:“天津市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这些建筑也是在天津城重修中建设的。 建卫筑城后的天津各方面都有较快发展,特别是粮、盐两个经济支柱更为显着。永乐帝建都北京后,南方的物资都需经天津转运,天津的航运开始了大规模的发展。
大事记
在远古时代,天津曾是渤海的一部分,陆地是逐渐冲积形成的。夏朝时期,属于冀州。周朝时期,属于幽州。战国时期,分属于赵国和燕国。西汉时期隶属渔阳等郡。唐朝中叶以后,天津已成为南方大米、丝绸北运的码头。 宋、辽时期,今海河当时称“界河”。海河以北属辽幽都府(后改析津府)武清县;海河以南属北宋高阳关路乾宁军和沧州清池县。宋朝在海河以南设立许多军事据点——“寨”、“铺”,如泥沽、双港、三女、南河、沙涡、独流等,以防辽军南下。 金贞佑二年(1214)前,设“直沽寨”,派都统完颜佑、副都统完颜咬住戍守,“直沽”之名始见史籍。天津成为畿南军事重镇。 元至元十九年(1282)海漕开通,直沽成为漕运枢纽,为此在大直沽专设了接运厅和临清万户府;并修建了直沽广通仓等粮仓。至元年间(1264-1294)还在大直估、三岔口分别建了天后宫(东、西庙)。1234年三岔沽一带盐卤涌出,特许高松、谢实等18户在此设灶煮盐;两年后,又专门设立“三岔沽司”、“大直沽司”,管理直沽盐场。 元延佑三年(1316)在直估设“海津镇”,命副都指挥使伯颜镇守。 明建文二年(1400),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与其侄朱以炆争夺皇位,率兵从直沽渡河南厂,偷袭沧州,攻下南京,建文四年(1402)夺取了政权,翌年改元“永乐”。 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在直沽设卫,命工部尚书黄福、平江伯陈瑄、都指挥佥事凌云、指挥同知黄纲兴工筑城,并赐名“天津”,意谓“天子车驾渡河之处”。 永乐二年十二月九日(1405年1月9日)设天津左卫。永乐四年十一月八日(1406年12月18日)改青州右卫(一说青州左卫)为天津右卫。 “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由指挥使统领,直隶于后军都督府。每卫士兵足额5600人,天津三卫士兵定额16800人。 卫的建制虽没有行政职权,但有一定的土地(城堡及屯田)、数量较多的民众(屯田的军士及军属)和政事(军政及屯政)。随着人口增加,商业发展,事务繁多,词讼纠纷发生,卫所已不能治理这个军民混杂的商业化城市,明廷在天津陆续因事设官、设衙,建学,或将外地官、衙迁津理事。 天津卫 清朝初年,沿袭了明朝的各项制度。顺治九年(1652)将左、右卫并入天津卫,结束了卫所官员的世袭制。三卫合并后,设立“巡道”、“同知”,负责民政事宜;“户曹”、“盐政”,负责税赋和盐业;“总兵”、“游击”、“参将”,负责军事。 雍正三年(1725),改卫为州,天津开始建立地方政府;九年(1731)升州为府,辖天津、静海、青县、南皮、盐山、庆云、沧州六县一州。 1912年(民国元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北京政府”(“北洋政府”)成立。是年7月,撤销天津县的建制,保留了“府”;1913年4月,又撤销天津府,重建天津县。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天津,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天津特别市”。1930年6月,天津特别市改为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管的直辖的天津市。1930年11月,因河北省省会由北京迁至天津,天津直辖市改为省辖市。1935年6月,河北省省会迁往保定,天津又改为直辖市。 另外,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十八日(1900年7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城,于七月五日组成“暂行管理津郡城厢内外地方事务都统衙门”(简称“都统衙门”),对天津实行军事殖民统治达两年之久。 1937年7月30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天津,次日成立伪天津市地方治安维持会;12月17日,伪天津市地方治安维持会,改组为伪天津特别市公署;1943年11月,伪天津特别市公署又改称伪天津特别市政府,对天津人民实行了八年的法西斯统治。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建立天津市(一说“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同时成立天津市人民政府。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为河北省省辖市。1967年1月2日,天津又改为中央直辖市,直至今日。
⑷ 为什么天津叫天津卫
天津地区在明永乐二年(1404年)筑城设卫,称“天津卫”。
⑸ 天津卫名称由来
“卫”是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由指挥使统领,直隶于后军都督府。每卫士兵足额5600人,天津三卫士兵定额16800人。
卫的建制虽没有行政职权,但有一定的土地(城堡及屯田)、数量较多的民众(屯田的军士及军属)和政事(军政及屯政)。随着人口增加,商业发展,事务繁多,词讼纠纷发生,卫所已不能治理这个军民混杂的商业化城市,明廷在天津陆续因事设官、设衙,建学,或将外地官、衙迁津理事。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清顺治九年(1652年),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设立民政、盐运和税收、军事等建置。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卫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天津府,辖六县一州。
(5)天津卫的形成和什么有密切关系扩展阅读:
(一)天津的其他别称:津门、津沽、沽上。
1、津沽
因天津有七十二沽(包括塘沽、大沽、大直沽、西沽、丁字沽、咸水沽、葛沽等),所以天津被称为津沽大地。
(二)天津的着名景点:
天津市区依河而建,1989年评选出的“津门十景”分别是“天塔旋云”、“蓟北雄关”、“三盘暮雨”、“古刹晨钟”、“海门古塞”、“沽水流霞”、“故里寻踪”、“双城醉月”、“龙潭浮翠”、“中环彩练”,这些景观既有名胜古迹及旧景新颜,是新时代天津旅游景观的代表。
⑹ 为什么天津叫天津卫
天津早期作为重要的南方粮食、绸缎北运的码头。宋金时候命名为“海津镇”,因为漕运和海运等原因,天津有个地名叫做军粮城。一直沿用到现在。足以证明当时的海津镇是怎样的庞大和重要。
天津从海津镇更名为天津卫的时候,更是带着一段朝代的动荡,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分别给几个儿子封王,镇守大明各方土地。而当时的天津就在明太祖四子朱棣的封地范围内。朱棣的封地内可以说是物产丰富,天时地利。这样的发展,朱棣的实力和财富都不断的增长。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病死太子夭折,最终朱元璋的长孙朱允炆(建文帝)继位。建文帝平庸无能,加上朱棣的实力不断的壮大。于1400年于直沽发兵争夺帝位。1402年朱棣登基,称明成祖。
年号“永乐”。为了纪念发兵的“兴龙之地”。将直沽改名“天津”,“天”就是天子,“津”古意口岸,河口。意思就是天津之渡。作为军事部门,分为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而“天津卫”这一称号也从此而来。
(6)天津卫的形成和什么有密切关系扩展阅读:
或许是“天津”这个名字带来了好运,自此以后至二战,天津在5个多世纪的时光里都如沉浸在蜜糖中。
据《天津卫志》记载,明朝中叶自城西北沿河一带已经成为天津的“CBD”,粮店遍布,交易规模动辄上百万石。这里诞生了天津最早的一批“百万富翁”,着名的津门“八大家”中,半数靠贩粮起家,半数靠盐业发财。
南方来的纤夫、船工和搬运工多数不习惯北方的寒冷天气,但又买不起新衣,只好买些旧衣服穿。于是出现了专卖旧衣的店铺和摊点,议价出售,后来,很多客商到天津批购旧衣,再运回南方销售。遂有了“估衣街”——一条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服装商业街,这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
康熙年间,海禁取消,天津的“运河经济”重新回到了“河海并重”的局面,江南产粮区的漕粮、沿海的芦盐、江南的丝织品沿河海两线源源不断地运往天津周转集散。从事汇兑业务的钱庄应运而生,天津的钱庄、票号声名远播。天津成为了中国北方的商贸中心。
清末,欧洲列强的坚船利炮的大举入侵打开了天津的门户,租界地出现了,东方人、西方人移居到这里,开始克隆他们的生活环境。
20世纪初,流行着一首童谣:“你吃过洋白面吗?你坐过四轮电吗?你喝过自来水吗?你打过特律封吗?”
这里的人最先吃上了洋白面,天津面粉厂,第一次告诉中国人制作面粉未必一定要用石磨。四轮电(电车)的出现,又使劳苦平民有了乘车的权利。
虽然修筑起电车的比利时,每年将他们于天津运营电车的收益,作了他们全国的教育经费。那时的天津人打的电话就是爱立信的,坐的电梯就是OTIS的,用的香皂就是联合利华的,吃的西餐就是起士林的,坐的叮当作响的电车就是奔驰的。
津门名流们生活“十分有趣,迷人”,而且昂贵。从紫禁城搬来的末代皇帝溥仪轻易不敢带妻妾出门,因为她们会攀比着买北京没有的贵重东西,让人心痛。
20世纪上半叶,天津是上海之外中国最繁华的大都市,是近代中国的一个沸腾的中心。从工业到近现代传媒,从大学教育到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天津都走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前列。
⑺ 天津卫的历史沿革
四千多年前,天津所在的地方慢慢露出海底,形成冲积平原。现在天津处于的位置原来是海洋,黄河改道前由泥沙冲积形成,古黄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3000年前在宁河县附近入海,西汉时期在黄骅县附近入海,北宋时在天津南郊入海。金朝时黄河南移,夺淮入海,天津海岸线固定。汉武帝在武清设置盐官。
隋朝修建京杭运河后,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今金刚桥三岔河口),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
唐朝在芦台开辟了盐场,在宝坻设置盐仓。辽朝在武清设立了“榷盐院”,管理盐务。南宋金国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设直沽寨,在今天后宫附近已形成街道。是为天津最早的名称。元朝改直沽寨为海津镇,这里成为漕粮运输的转运中心。设立大直沽盐运使司,管理盐的产销。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清顺治九年(1652年),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设立民政、盐运和税收、军事等建置。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卫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天津府,辖六县一州。 清末开端口
天津作为直隶总督的驻地,也成为李鸿章和袁世凯兴办洋务和发展北洋势力的主要基地。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天津被迫开放,列强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打天津,天津沦陷。1901年,由八国联军组成的天津都统衙门下令拆除城墙。
北洋政府(1912-1928)
民国初年,天津在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数以百计的下野官僚政客以及清朝遗老进入天津租界避难,并图谋复辟。其中包括民国总统黎元洪和前清废帝溥仪。
南京国民政府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天津,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天津特别市。1930年6月,天津特别市改为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直辖的天津市。11月,因河北省省会由北平迁至天津,天津直辖市改为省辖市。1935年6月,河北省省会迁往保定,天津又改为直辖市。
日本侵略军占领时期(1937-1945)
侵占时期日本对天津基本实行武力统治。日军对天津肆意烧杀抢掠,加上当时天津水灾,使天津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地狱。被抓走的“劳工”达5万人。
天津曾于清朝大量开辟租界,日军占领初期租界内还算比较安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强行占领其他国家租借地后天津再无宁日。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1949年1月15日凌晨5时,人民解放军东西突击集团在金汤桥上胜利会师。17日解放塘沽,天津全境解放。 1949至1958年2月,天津是中央直辖市。1958年2月天津划归河北。1967年1月恢复直辖市。
天津是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常驻举办城市,亦是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第八届中欧工商论坛、第四届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和联合国第四次气候变化谈判的举行城市。同时是第四十三届世乒赛(1995年)、第三十四届世界体操锦标赛(1999年)、第二十九届世界滑水锦标赛(2005年)、第二十五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2009年)、第十五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2015年)和第六届东亚运动会(2013年)等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城市以及第五届女足世界杯(2007年)、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2008年)等国际大型赛事的协办城市。亦是第九届全国大运会(2012年)和第十三届全运会(2017年)的举办城市。
2014年12月12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获得国家批准设立。2015年4月21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北方唯一的自贸区。
⑻ 天津卫的由来
天津地区的形成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宋金时称“直沽寨”,元朝改称“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明永乐二年(1404年)筑城设卫,称“天津卫”。“天津”的得名一直是个悬念。虽经多方考证,目前尚无一个没有争议的答案,而正是这些争议,给民间传说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据天津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郭凤岐介绍,天津之名的由来,目前流传较广的有四种说法。
星官说
《隋书·天文志》在记载“九坎东列星”时说:“尾亦为九子箕,亦曰天津”;《宋史·天文志》道:“天津九星在虚宿”;旧《静海县志》却云:“女宿上有天津九星”;干隆《天津县志》收记了以上诸条,并把此作为天津“故以为名”的说法之一。
缘河说
《金史》卷二十七《河渠志》记载:泰和六年(1206)“十二月,通济河创设巡河官一员,与天津河同为一司,通管漕河闸岸,上名天津河巡河官隶督水监”;《天津卫志》在记述“学田”时,称其有“一坐落天津河北武清县”。由此可见,天津河确实有之。
关口说
据《天津县志》介绍:“按旧志,天津本近口关名,在良乡北……据《畿辅通志》考证,天津关在宛平县西二百一十五里。《方舆纪要》则称关在阳乡里北百余里,至易州出大龙门凡十五关口,中间差大者曰天门关,或云天津口。”
赐名说
这是史料最充分、记载最清楚的一种说法。明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登基,翌年改元“永乐”。永乐二年(1404年),在直沽设卫筑城。为了纪念“靖难之役”的胜利,朱棣赐名“天津”,意谓“天子经由之渡口”。1961年在和平区南门外大街路东民居发现的明代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四月立的《重修三官庙碑》记载:“夫天津小直沽之地,古斥卤之区也。我朝成祖文皇帝,入靖内难,圣驾尝由此渡沧州,因赐名曰天津,筑城凿池,而三卫立焉。”
⑼ 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
《天津大辞典》和《天津网络全书》二书
,
对“九河下梢”
一词的解释基本相同,下梢就是尾闾,是九河汇流入海之处
。对“九河”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与康熙考证列出的那九条河相同,其形成是与历史上黄河三次改道北上,和天津的成陆有关。第二个说法依据是三国时期的《水经》和《水经注》称“九河”为清、淇、漳、洹、滱易、涞、濡、沽、滹沱九条河同归于海。这九条河的淇水、漳水、易水、滹沱河名均沿用至今,清水是南运河,沽水是北运河,洹水是安阳河,涞水是拒马河,滱水是唐河,濡水是滦河,以上各河均从天津合流或分流入海。而海河在《水经注》中叫泒河尾。以上两种说法一是九条河很古老而且已湮废,另一是九条河仍存在,不过历史的河名和现在的河名发生些变化。可见九河之九不是泛指河多,而是实有九河。但是经过漫长的几千年历史,
沧海变桑田
,
如今的天津河流是南运、北运、子牙、大清、永定五河汇流,
而这五河的支流众多又不只是九条,
所以如今提起这九河下梢,
难以认定是哪九条河
,
这个九就成为河流众多之意了。
⑽ 为什么叫天津卫
历史中,燕王朱棣与其侄子建文帝争夺皇权时,就是从直沽出发的,大获胜利称帝后,赐名这里为天津。其中,“天”是天子的意思,“津”是渡口的意思,意为“天子渡河之地”。天津得到赐名后,又因为地处要塞,于同年又在这里设置了军事部门——“卫”。当时天津设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统称三卫。直到清朝,为了加强对天津管理,顺治帝将天津左卫、天津右卫并于天津卫,三卫合一。至今人们经常提到的“天津卫”一词,就是从此而来,早在百年之前,历史就赋予了天津非凡的定义。天津地处北京东面,是渤海港直达京城的必经之路,天津卫,所谓卫者,当以军卫视之。天津作为大城市也是由军事要塞逐步发展而形成的。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