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天津大学化工都有哪些学术成就
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化学工程、有机化工(化学工艺)成为国家首批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该一级学科中其他二级学科相继被批准为博士点(均为教育部特聘教授设岗学科),而成为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依托化工学科建立了国家重点化学工程联合实验室、精馏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化工填料塔及塔内件技术、工业结晶技术推广中心等国家基地。还相继建成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研究、开发基地。先后得到世行、中石化、特别是国家“九五”、“十五”“211”工程、“985”工程一期、“985”工程二期Ⅰ类平台重点建设,使学科实力和整体水平上了新台阶。2001年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工业催化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本学科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第一。2005年被人事部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2005年被确立为全国首批26个“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之一。
‘贰’ 天津大学走出过哪些知名校友
因为是天大建筑学院的学生,所以答得都是建筑方面有突出成就而且见到过的校友啦。
1.彭一刚
与其称王爷爷为天大网红教授,我更愿意叫他先生。在建筑风水的研究上王其亨老先生敢称第一,没人敢称第二。现场听老先生讲课的感觉和电视上完全不同,你会很容易地被王老先生带入到他庞大的知识体系之中。王老先生知识渊博,从中国古籍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他都能侃侃而谈。听王老先生的课会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感染。
‘叁’ 去天津大学和去西北工业大学有区别吗那个学校毕业好找工作那个有就业优势2个是一个档次吗
天津大学相对好,天津大学的专业综合性较强,西北工业大学工科类专业属于该校的王牌专业,若是攻读工科类专业建议选择西北工业大学,对于毕业找工作二者是不分伯仲的,因为二者均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高校,同为一个档次。下面从多角度进行二者的对比:
一、师资力量
1、天津大学:学校有教职工457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双聘院士17人,“973”首席科学家有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2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4人,具有正高以上职称的教职工762人,教授697人。
2、西北工业大学:校有教职工40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2100余人,博士生导师650余人;万人领军计划人才2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人、973首席科学家8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4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教育部创新团队7个、国防创新团队8个。
二、院系专业
1、天津大学:截至2017年12月,天津大学设有21个二级学院、64个本科专业。
2、西北工业大学:截至2019年12月,学校下设23个专业学院,在67个本科专业招生。
三、科研成果
1、天津大学:学校有35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3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415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
2、西北工业大学: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00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武器装备型号项目、国防基础科研计划、预研计划、863计划、973计划、自然基金、以及各类行业基金在内的国家各类纵向计划。
‘肆’ 天津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哪个好
西北工业大学创建于1938年,此次在榜单中仅仅排在第八的位置,让人是“大跌眼镜”。要知道,西北工业大学是我国唯一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三大领域的高校,拥有着1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国防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防特色紧缺专业,8个工信部重点专业,是“国防七子”之一。西北工业大学的众多毕业生进入了四大飞机制造公司,受影响最深的就是“西飞”了,在无人机和战斗机领域的贡献也可载入史册。由此可见并非西北工业大学的实力下滑,仅仅是榜单的侧重点不同吧。天津大学原名北洋大学,起源于1895年的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曾经在世界中也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天津大学同样是国内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拥有7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除了在旧有学科保持实力的同时,在“新工科”的人工智能、新能源、医疗技术、环境健康等领域发力,取得了显着的科研成就。天津大学在此次理工类大学的排名中位居第二,还是让不少人为之意外的,毕竟国内理工高校实力出众的不在少数,此次可谓实现了“逆袭”。西北工业大学和天津大学两所高校都是偏工科的高校,而且在工科领域都有各自擅长的优势。不过,两所大学其实确实有一定的“亲属关系”。西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西北工学院,而西北工学院就是天津大学搬迁到西安市创建的学校,换句话说没有天津大学在西安市办学,就没有西北工学院,也就是没有西北工业大学,由此可见,两所学校确实有一定的“血亲”关系。
西北工业大学虽然是以“三航”为主的高校,但是航海实力并不强,主要集中在航天、航空方面,这两项中航空实力最强,在国内属于顶级实力。而航空方面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两者厮杀多年,难解难分,互有胜负,目前是北航占据一定优势。不过这主要是因为西北工业大学的失误所致,如果当年西北工业大学不把直升机专业分给南航,那么一直到现在西北工业大学都要领先于北航了,毕竟涉及的领域更多一些。
西北工业大学在航天领域实力也还不错,全国前三应该是没有争议的事情,不过要说第一名,那绝对不是西北工业大学,毕竟哈尔滨工业大学率先开展航天领域教研工作,而且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并且航天领域的诸多关键教研能力,都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更强一些。但是西北工业大学在航天领域确实做出了巨大贡献,“神州”系列航天工程,几乎都有西北工业大学的身影。当然火箭、导弹实力也非常强,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天津大学擅长化工、建筑、机械、水利等多个领域,而且为天津市乃至全国的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援建的高校国内特别多,天津市多所高校其实都是天津大学给打的底子,所以天津大学可以说是“大学”摇篮。整体来看,天津大学的综合实力要胜过西北工业大学一点,这主要是因为天津大学教研围绕的重心更多,而且相对实力也要更强一些。
‘伍’ 天津大学怎么样
天津大学(TianjinUniversity),简称“天大”,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天津,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教育部、天津市、国家海洋局共建高校,位列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111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重点建设大学,卓越大学联盟成员,“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合作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建筑老八校”之一,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单位。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将天津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
截至2017年12月,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2.5万平方米 [2] ;北洋园校区占地总面积243.6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一期90万平方米建设,于2015年9月投入使用。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33159人,其中本科生17724人,硕士研究生11410人,博士研究生4025人。有64个本科专业,3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陆’ 天津大学在985中的地位
天津大学在985中处于上游水平。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天津大学有14个学科入选A类,其中化工入选A+,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四个学科入选A。
天津大学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国家教育部、天津市、国家海洋局共建高校。
天津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111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重点建设大学,“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合作高校,中国着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
(6)天津大学成就有哪些扩展阅读
天津大学的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5月,现有教职工4727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
特聘教授、讲座教授62人,“973”首席科学家1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5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27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8人,具有正高以上职称的教职工846人,教授779人。
‘柒’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的成就
二十余年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三万余人(博士、硕士、本科等),专业学位MBA、EMBA、MPA、工程硕士已成为学院的品牌。据不完全统计,MBA学员中,现担任省部级领导的有几十人,厅局级几百名,担任大中型企业集团(包括上市公司)领导人有几百人。此外,天津大学管理学院还与清华、同济、香港大学采取了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每个学校均拿出自己的特色课程,用英语教学,最后授予香港大学学位。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除表现在学历教育外,还根据市场需要,开展了多种层次、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和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20余年来,共举办过造价工程师培训及高级研讨班、咨询工程师培训及高级研讨班、设备监理工作高级研讨班、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培训及高级研讨班、重大建设项目稽查特派员培训及高级研讨班等培训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创造了多个第一,深受市场的欢迎,满足了经济建设的需要。
20年中,共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及省部级奖励达到75项。1990年以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共取得科研成果700余项。科研经费也稳步增长,在去年就高达到1000余万人民币。同时学院教师还撰写了大量论文与专着,1996年以来发表在国内外的论文近2000余篇,出版教材、专着等160余部。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管理科学部主办、天津大学承办的《管理科学学报》(主编:成思危)和由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主办、天津大学承办的《系统工程学报》(主编:刘豹),系由全国知名的管理科学专家与系统工程专家任编委的全国性一级权威性学术刊物,根据中情所的最新期刊评估报告,两刊的影响因子排名位居全国同类期刊第一名。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在办院过程中积极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和企业合作,每年都邀请50余人次国外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多年来,学院先后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英国、加拿大、葡萄牙、韩国、意大利、瑞典、台湾、香港、世界银行、欧盟等20多个国家、地区及组织开展了广泛的教学、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同时,每年还选派30余人次的教师、管理人员出国交流与学习。多年来,学院在科研经费、教学设施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得到了许多国家、地区和组织的资助,有力促进了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捌’ 如何看待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 Peiyang University),简称“天大”,坐落于天津市,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素以 “实事求是” 的校训、“严谨治学” 的校风和 “爱国奉献” 的传统享誉海内外。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后更名为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是1959年首批确定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教育部、天津市、国家海洋局共建高校,是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中国工程院和教育部10所工程教育改革试点高校之一,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入选国家“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筑老八校”之一。
截至2019年12月底,卫津路校区占地总面积136.2万平方米,北洋园校区占地总面积243.6万平方米,滨海工业研究院校区占地总面积30.9万平方米;有全日制在校生36900人,其中本科生19177人,硕士研究生12966人,博士研究生4757人;有教职工5066人;下设27个学院(部);有72个本科专业,3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玖’ 如何评价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TianjinUniversity),简称天大,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1951年经国家院系调整定名为“天津大学”,沿用至今。
科研成果
2001年-2013年,学校有35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3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415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
2006-2010年,天津大学科技总经费达到37.7亿元,比“十五”期间翻了一番;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有14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011年,学校科技总经费达15.05亿元;2012年科技经费总量18.08亿元。
2012年,学校签订千万元以上大项目达到30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19项,总资助额度达到21114万元,授权专利622项(其中发明540项)。2011年-2013年,学校取得千万元大项目74项,其中亿元级项目3项;获批“973”计划项目10项;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4项;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6.4%,2013年达到1716项,2项发明专利获2013年度天津市专利金奖,1项发明专利获得第十五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在2013年公布的2012年度科技论文统计中,学校被SCIE、EI、CPCI-S收录论文数分别为1626篇、1805篇、722篇,515篇论文被评选为表现不俗的论文。
1999年12月,科技部、教育部批准天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中国首批15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2001年,天津大学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共建的天津大学科技园正式挂牌。
科研平台
截止2013年末,学校建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成果重点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文物重点科研基地,7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重大专项分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科研基地(含8个参建天津市工程中心)。
自“2011计划”实施以来,天津大学把握机遇、统筹规划,以学校优势创新资源为依托,在建设好首批“2011计划”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的同时,又相继牵头组建了中国传统村落与建筑遗产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测量科学与高端仪器协同创新中心、高效环保内燃动力协同创新中心等协同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