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资料 » 燕王朱棣在留了多少人到天津
扩展阅读
杭州花屿观澜里怎么样 2024-05-18 14:54:17
福州女子监狱定位哪里 2024-05-18 14:45:05
北京外来者叫什么 2024-05-18 14:44:55

燕王朱棣在留了多少人到天津

发布时间: 2023-05-15 17:59:45

A. 古代的皇帝有几个在天津立都

一个都没有,天津唯一和皇帝沾边的事情是朱棣。
燕王朱棣在天津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B. 朱棣带了多少兵马靖难

每一个藩王食粮万石,并有军事指挥权,于王府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辖军三护卫,护 卫甲士少者3000人,多者1.9万人。边塞诸王因有防御蒙古贵族侵扰的重任,所以护卫 甲士尤多。北平的燕王朱棣拥兵10万,大薯腊答宁的宁王“带甲八万,革车六千”。他们在边塞负责筑城屯田、训练将兵、巡视要害、督造军器。晋王、燕王多次出塞征战,打败元 朝残余势力的军队,尤被重视,军中大将皆受数慧其节制,甚至特诏二王军中小事自断,大事才向朝廷报告。尤其是燕王,由于功绩卓局李着,朱元璋令其“节制沿边士马”,地位独尊。

C. 天津人是从哪里迁来的

而根据有关资料,也确实发现天津许多早期人物籍贯是山西,因此山西移民的记载,使得一些人相信天津话来自山西;第三种说法认为天津人是“燕王扫北”时从江苏、安徽移来的,因此天津话的来源于苏、皖。根据目前从历史及语音等角度考证,第三种说法最为可信。

“燕王扫北”即明成祖朱棣在登基之前被封为燕王,被明太祖朱元璋派往北京、天津一带戍边。同时他也带去了不少家乡及附近的人——包括大量安徽人和苏北人等——戍边屯垦。后来朱棣夺取帝位,亲赐天津这个地名,在此筑城设卫,即天津卫。至此,天津成为真正的城市,并且从安徽及苏北来的军人是最大的群体。他们的家眷、亲属等也随他们迁入天津。这样,他们占据了当地的上层地位,其使用的江淮方言也成为强势语言。而天津卫内其他地区的人较少,所以形成北京音与静海音包围天津方言岛的态势。

D. 燕王朱棣在天津渡河起兵是哪条河

如下是两篇资料摘抄,大致是三岔口渡河,具体哪条河应该是北运河。
1.明建文二年的1400年,驻守北方的燕王朱棣,起兵从三岔口慎扮渡河南下,打败了继孙塌承皇位的侄子。当了皇帝的朱棣,便赐这里为天津,意为“天子渡津之地”。自此,天津开始充当我国河海航运枢纽。
2.天津兴于漕运,隋炀帝时挖大运河北段起于此。其名起于明初,时燕王朱棣和他的侄儿争夺皇位,从此地起兵渡河南下,打败了在南京的建文帝,后迁都北京,而称此地为天津,意即:天子经由的渡口。自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设卫建城。历经六百年沧海桑田,但其辉煌应该是近代百年,宽凯灶有“近代百年看天津”的说法。

E. 朱棣是什麽时候(具体时间)渡过天津三岔口运河的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将他的儿子们分封为王,驻守在全国各地。其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于北平,就是现在的北京。朱元璋去世后,传位给他的长孙朱允。朱棣为与朱允争夺皇位,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一三九九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从天津三岔口渡河袭取沧州,于一四○二年攻入当时明朝首都南数旅孙京,登上了天子宝座。朱棣登基后,对他争夺天下时经过的三岔河口十分赞赏,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叫群臣献名。最后,朱棣选中“天津”二字,意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不久,朱棣迁都北镇雀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门薯链户,军事地位日益重要。明朝永乐二年(公元一四○四年),在天津设卫,“卫”是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天津共设三卫,驻军一点六万多人。于是,人们又把天津叫做天津卫。设卫就要筑城,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城市历史由此而开始。

F. 朱棣起兵时带了多少人马

据史书记载,朱棣起兵时率八百将士,偷袭北平后收编了大宁的全部军队(包括其骑兵精锐朵颜三卫),兵力增至数万,在与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对弈之时,已有近二十万人。金川门之变后,靖难之役结束。

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为了提防燕王谋反,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燕王朱棣见到几位亲王先后被削藩,明白如此下去必无法逃过此劫,遂一边争取时间一边做战争准备。

建文元年,朱棣装疯。但由于碰派王府长史葛诚叛变,密奏朝廷“燕王装病”。朱棣装疯被发觉。于是朱棣和姚广孝等进行举兵的谋划,令张玉、朱能将八百勇士带入府中潜伏,以待变故。张昺、谢贵得到朱允炆密诏后,七月初四带兵包围了燕王府。当日夜里,朱棣攻下北平九门,遂控制北平城。

燕军控制北平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初六,通州主动归附;七月初八,攻破蓟州,遵化、密云归附;七月十一,攻破居庸关;七月十六,攻破怀来,擒杀宋忠等;七月十八,永平府(今河北卢龙县,属秦皇岛市)归附。七月二十七,为防止大宁军队从松亭关偷袭北平,用反间计使松亭关内讧,守将卜万下狱。至此,北平周围全部扫清。燕军兵力增至数万。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反书至南京,朱允炆祭告太庙,削朱棣宗室属籍,废为庶人。决定起兵讨燕。朱棣初起兵时,燕军只据北平一隅之地,势小力弱,朝廷则在各方面都占压倒性优势。所以战争初期,朝廷拟以优势兵力,分进合击,将燕军围歼于北平。

朱棣采取内线作战,以部将郭资戍守北平(今北京),迅速即攻取了北平以北的居庸关、怀来、密云和以东的蓟州、遵化、永平(今河北卢龙)等州县,扫平了北平的外围,排除了后顾之忧,便于从容对付朝廷的问罪之师。

朱允炆起用年近古稀的幸存老将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为左副将军,都督宁忠为右副将军,率军13万伐燕,数路并进,号称百万大军,同时传檄山东、河南、山西三省供给军饷。

耿炳文率军在八月十三日到达真定,并分兵于河间、鄚州(河北任丘北约30里)、雄县,为犄角之势。在经过观察后,八月十五日,燕军趁中秋夜敌军不备,偷袭雄县;成功后又利用伏击击败了鄚州的援兵,遂攻克鄚州,收编剩余的部队。

耿炳文部将张保来降,告知朱棣耿炳文的部队分驻滹沱河两岸,于是朱棣让他回去告诉耿炳文“雄县、鄚州大败,燕兵将至”,以打击其士气,并使耿炳文合兵一处,便于一举击溃。八月二十四日,燕军到达无极县。从樵夫和南军被俘士兵处得知敌情,于是燕军发动决战。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四月,双方战于白沟河。在鏖战之际,突然刮起一阵旋风,吹折李景隆的大将旗。燕军乘风纵火,官军大乱,奔声如雷,李景隆狼狈逃窜。九月,朝廷再次换将,命盛庸代替李景隆。次年三月,燕军与盛庸战于夹河,燕将谭渊战死,燕军不利。

次日,朱棣整众再战,双方从早上打到中午仍不分胜负。正在双方难分难解之际,又刮起一阵东北风,两军咫尺不相见,燕军乘风大呼进击,盛庸军大败,退保真定。

过了几天,两军又在藁城(今河北石家庄东部)相遇,官军列方阵于西南,燕军从四面攻击,朱棣率精锐攻其东北隅,“会大风起,发屋拔树,燕军乘之”,官军大溃,朱棣乘胜追击,斩首六万余级。

燕军在白沟河、笑蔽贺夹河和藁城三场大战中皆得风助,后来,朱棣改变以往只顾攻城略地的战略,挥师南下,疾趋京师,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攻南京,守卫金川门(位于南京并空城西北面)的朱橞和李景隆望见朱棣麾盖,开门迎降,是为金川门之变。 燕军攻入金陵,江山易主。靖难之役结束。

(6)燕王朱棣在留了多少人到天津扩展阅读:

“靖难之役”后续:

朱棣进入南京之后,翰林院编修杨荣迎于马首,说:“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点醒朱棣。数日后(六月十七),朱棣谒孝陵,并于当日即皇帝位,是为明太宗(后改为成祖)。重建奉天殿(旧殿被朱允炆所焚),刻玉玺。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二十五日,朱棣诛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灭其族。其中方孝孺受牵连而死者共873人,充军等罪者千余人。此外,众多建文旧臣如卓敬、暴昭、练子宁、毛泰、郭任、卢植、戴德彝、王艮、王叔英、谢升等,史称:“忠愤激发,视刀锯鼎镬甘之若饴,百世而下,凛凛犹有生气。”他们的家属和亲人也被牵连,死者甚众,流放、被逼作妓女及被其它方式惩罚的人也不少。直至明仁宗即位后,大部份人始获赦免,余下的人的后代却迟至明神宗时始获赦免。

靖难之役涉及整个华北和华东地区,反复的拉锯战使得淮河以北的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 朱棣登基后,减免了河北、河南、山东等曾为战场的省份及其它省份的赋税,以休养生息

G. 天津人为什么有很多安徽人后裔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修建宫室.同时又从安徽老家,调八万子弟兵,布防在京城痛往大海的要津.就是天津卫.明成祖特别担心大乱册海,因为被他夺权的建文帝据说就是逃往海上,他怕建文帝从海上杀回来.包括他派郑和出海,其实也是为了打探建文帝下落.后来有实行禁海政策,也与此有关.所以守住扼海要塞,非亲信家乡子弟兵莫属, 以后以这八万安徽兵为主,老兵退役了不回去了.再加上不断地从安徽及江南征调新兵补充,就此安家繁衍,以此,本地逐渐繁荣,经历数百年,终发展成一大都市. 天津话也很特别,离京城这么近,就在河北省内,可和周遍地区的语音炯然不同.其实天津话,是安徽话在北方水土上转化出来的变种.不信,您去安徽走一躺,尤其是风阳租陪粗周围几百里,那里人说上几句安徽白话.天津人必然大吃一惊.明显可以感觉到语言上的血缘关系.因为这就是天津人祖辈的语言

天津市区大多是安徽兵繁衍的后代。明朝朱棣带领从安徽招募的老弱残兵,守卫天津,
并发动了夺帝的靖难战争,将周边河北省的百姓基本杀光了。

朱棣夺帝后赐名天津,这些安徽兵留在天津繁衍后代,形成最初的天津人。
史书上对靖难战争有记载
“村庄毁去十之八九,民仅存十之一二”,“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青辚白骨,怵惊心目” 。
李鸿章、袁世凯在北洋练兵也是招募的安徽兵,弊镇这些安徽兵大多留在天津繁衍后代。所以天津市区大多数是安徽兵繁衍的后代。 ..

H. 燕王扫北河北一带都有谁幸存下来了,有何依据

“燕王扫北”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399年到1403年间,这是一场明朝藩王谋反夺皇位的斗争。战争的发起者是朱元璋的四子:燕王朱棣。建文帝派兵平叛,主战场就在河北一带,在这里明军和燕军进行了长达三、四年之久的大战,当时整个河北被血洗,多个村庄被灭,场面惨烈。史称“靖难之役”,因扫的是南京以北,民间称之为“燕王扫北”。

朱棣来到河北省东光县后,正准备屠杀百姓,突然想起自己的偶像马致远,就下了一道军令 “逢闷胡马不杀”, 因而凡是当地姓马的老百姓都活下来了,还有一些机灵的百姓不姓马也说自己姓马,也都活了下来。不过经过燕王扫北,河北、山东、河南地区的人口严重缺少,百姓们被杀的被杀,逃亡的段轿逃亡,导致北方出现十室九空的人口荒。朱棣当了皇帝后,严令移民,把山西地区的人口,迁往河北等北方地区。这些百姓集合在洪洞县大槐树下,等待被强行迁移。

I. 听长辈说天津胡氏是胡大海后裔,跟随燕王朱棣来到天津,是不是这样

自己判断
胡大海后人家谱
始祖胡大海,帮助明太祖,一举克帝业,功高盖日月,宦居第一品。太祖赐府第,南京建应天,子孙世世袭,永远不更变。始祖大海建奇功于明朝,皇上拍唯太祖赐南京应天府做合家祖业,吾祖感皇上恩德,定南京籍应天府为祖籍。传至六代时,因奸阉专权,排斥旧臣后代,始祖之玄孙胡侃荣带领家小五百余口逃到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避乱。历时四代,人口发展到千余口,分做四支:胡理富一支迁四川广元;胡理荣一支迁贵州毕节;胡理元迁江西吉安;胡理恩迁云南曲靖胡家屯。地名是理恩先祖到后才起。
在曲靖历时八代传到献字时,逢明朝末代永历帝在李定国等护送下,从贵州去昆明,称昆明为滇都。经过曲靖时,胡献堂老先祖领家人迎永历于村旁,献给皇上金、银、粮食。………
永历帝感恩献堂老先祖忠厚,请老先祖去昆明共商反清复明大计,先祖得封号于昆明,先祖受封于明永历岁次已亥年三月,封号济国公,至今封印尚在。
后来吴三桂带领清军进入昆明,永历帝逃入缅甸,从此滇都失败。永历臣民各奔前程,皇封胡家屯基业被外族分占。国仔伏公先祖逝世于曲靖胡家屯,葬于曲靖府小花巷,时值五世,生计无着,又才迁往以下各处:大支胡腾龙、胡腾柱领八弟兄迁金沙江边绞西。胡腾恩、胡腾弼六袭戚培弟兄迁腾冲。胡腾尚、胡腾启迁永仁府。胡腾备、胡腾项迁大理府。胡腾景、胡腾芳迁宣威府。胡腾瑜、胡腾荣迁四川。胡腾飞领五弟兄迁广西。此迁于清干隆五十八岁次甲寅冬月。

J. 天津人真是安徽人的后代么

天津市区大多是安徽兵繁衍的后代。明朝燕王朱棣带领从安徽招募的老弱残兵,守卫天津(当时叫直沽),并埋李腊发动了夺帝的靖难战争,这些天津人将周边河北省的百姓基本杀光了。

朱棣夺帝后赐名天津,这些安徽兵留在天津繁衍后代,形成最初的天津人。
史书上对靖难战争有记载
“村庄毁去十之八九,民仅存十之一二”,“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青辚白骨,怵惊心目” 。

李鸿章扰衡、袁世凯在北洋练兵也是招募的安徽兵,这些安徽兵大多留在天津繁衍后代。所以天津市区大多数是安徽兵繁衍弯滑的后代。
http://wenda.sogou.com/question/39467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