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京津冀在地图上呈什么形状。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吗
京津冀在地图上呈一头在华北平原上耕作的勤劳忠实的牛头。河北邢台、邯郸是牛嘴,石家庄、衡水是牛鼻子,保定、廊坊、沧州、天津是牛脸,唐山、张家口是牛眼,承德、北京是牛鼻梁,秦皇岛、张家口部分是牛耳朵。
其中北京市属于被河北省包含,其中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环抱北京;
天津市属于被河北省半包含,其中廊坊、唐山、沧州以及渤海环围天津。
三者关系:
京津冀不但是邻居,而且是亲戚
清朝:京师(北京),天津都属于直隶(河北),河北(直隶)是省级单位,北京(京师)和天津是河北(直隶)的一部分。
民国(定都北京时期):北京属于京兆(京兆为省级单位。这时发现的北京猿人,当时房山属于京兆,因此命名为北京人),天津属于直隶(直隶为省级单位);这时京兆(北京)和直隶(直隶包括天津在内)是并列的省级单位。
民国(定都南京时期):北平(北京改名为北平),天津同属于河北,河北是省级单位,北平(北京)和天津是河北的一部分。
京津冀今日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先是国家战略规划京津唐经济三角区,和珠三角、长三角区域功能以及概念类似。
现以首都地区的观念,塑造合理的区域空间结构
未来京津冀地区空间发展的大趋势和基本战略包括:
(一)以京、津两大城市为核心的京津走廊为枢轴,以环渤海湾的“大滨海地区”为新兴发展带,以山前城镇密集地区为传统发展带,以环京津燕山和太行山区为生态文化带,共同构筑京津冀地区“一轴三带”的空间发展格局。提高首都地区的区域竞争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文化影响力,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均衡发展。
(二)以中小城市为核心,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扶持中小企业,形成“若干产业集群”,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变“发达的中心城市,落后的腹地”的状况,促进首都地区的社会和谐。
完善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京津走廊
根据北京、天津、廊坊三市的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计算,由北京、廊坊、天津组成的京津走廊以16.09%的土地面积,集中了京津冀两市一省31.52%的人口和53.95%的经济总量,在京津冀地区占有绝对的核心地位,可以称之为京津冀地区的“脊梁”。京津走廊的持续发展是提高京津冀地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未来发展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
1.发挥京津整体优势,共同建设世界城市地区
《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一期报告)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4年-2020年)》将“世界城市”作为城市四大功能定位之一,天津滨海新区在国家战略中也有很高的定位。但必须看到北京、天津两市距离“世界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两座城市都有自身不具备的必要条件(比如北京缺乏海港,天津缺乏枢纽机场)。国家对京津两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不仅是对各个城市的定位,也是对京津关系的定位,《批复》强调了北京的首都职能和天津的区域经济中心职能。只有发挥北京、天津双核心各自的优势,在交通、产业、人才等各个方面形成互补,共同建设“世界城市地区”,才是实现各自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
2.重视北京、天津空间发展的集中与疏散,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多中心空间体系
第一,抓好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布局的落实,并研究更长远的发展战略。
第二,落实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的战略和规划,充分发挥天津滨海新区的作用。
天津滨海新区已经纳入国家战略,并由国务院批准为综合改革试验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见图3-2)。天津滨海新区不仅仅是天津的滨海新区,也是北京、河北的滨海新区。未来滨海新区宜在以下方面开展一些工作:(1)以滨海新区开发为契机推动综合交通的统筹协调,研究天津港自身的功能内涵,推动环渤海地区港口的协作与整合,规划疏理南北向大交通,谋划建设“曹妃甸-天津-黄骅”滨海通道;(2)协调与完善滨海新区各功能区的规划,形成既有整体,又相对独立的功能组团,把握好发展时序,在发展的各个阶段希望能够集中开发,不要遍地开花;(3)保持好城市南北两大湿地和海河生态景观,确定地域国家公园体系,进行地景设计,避免只注重工业项目,而忽视生活质量的提高;(4)确定滨海新区核心区的空间骨架,进行艺术再创造。对于工业用地、废弃铁路用地和港区用地进行整体设计,探索盐碱地上的景观设计和实践方法,以较少的投资实现较好的效果。
3.充分发挥廊坊的区位、资源优势
廊坊需要更高瞻远瞩的、面向区域发展的整体战略。未来该地区会有很大的基础设施投入,因此空间发展战略非常重要。高速铁路车站的选址、行政中心的迁移、万庄地区的开发,都要服从于这个战略。在空间结构上,廊坊要继续发挥组团式布局优势,节约用地,紧凑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变传统的环路加放射的规划理念,重新组织组团间的联络线;仔细研究区域性交通同地方交通的关系。
4.有计划培育京津周边既有中小城镇,作为带动周边地区的增长点
提高京津周边城镇的规模和经济实力,吸纳更多就业和居住人口,使京津走廊从单纯的京津塘高速公路沿线的线形区域结构,拓展成为多中心的网络化结构,从而减小中心城区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以燕郊为代表的廊坊北三县地区和北京西南的涿州有一定的发展基础,顺义、通州、亦庄、房山等新城不必规模太大,可以将一些职能疏解到更大的空间。
积极培育环渤海湾新兴发展带——“大滨海新区”
京津冀地区有着丰富的滨海资源,但是在资源开发利用、经济发展等方面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滨海地带。随着天津港和滨海新区的崛起,以及曹妃甸港和新首钢的建设,未来沿海地区的发展必将成为新的趋势。以天津滨海新区为核心,以秦皇岛、唐山、沧州滨海地区为两翼的“大滨海新区”理应作为京津冀地区乃至华北地区发展的引擎。
1.推动京津冀地区战略重点向滨海地区转移,研究大滨海地区的空间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许多沿海省市抓住机遇,将产业重点向沿海地区转移,在经济上获得了成功。日本、韩国以滨海地区产业发展为主的工业化进程也是成功的案例。京津冀地区战略重点的转移,应从传统的山前地区的内陆经济为主,转向海陆两条线并重的构架。
2.推进港口合作和沿海通道建设,带动临港产业的集聚和港城的发展
京津冀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相互支撑作用并未充分发挥,河北省沿海地区城镇发展比较慢。除了秦皇岛中心市区是真正的临港城市以外,唐山、沧州中心市区距离港口都有70公里左右的距离。应通过沿海港口合作和沿海通道(包括沿海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提高滨海发展带的交通可达性,促进沿线的黄骅、大港、天津滨海新城、汉沽、宁河、南堡、曹妃甸、静海、滦南、乐亭、京唐港区、昌黎、赴宁、秦皇岛等城市的城镇化,形成沿海港口和沿海城镇的相互支撑,以带动工业和多种城市职能的聚集。
壮大山前传统发展带
山前传统发展带是指燕山和太行山山前城镇密集区,包括北京市和河北省的秦皇岛、唐山、保定、廊坊、石家庄、邢台、邯郸七市中位于山前京广铁路和京秦铁路沿线的县市。
根据《河北省统计年鉴2005》,河北省山前七市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79%,其中石家庄、唐山、保定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l633亿元、1606亿元、1107亿元和900亿元,接近全省生产总值的60%,是河北省发展基础最好,交通条件最好的地区。未来山前传统发展带的发展方向集中于经济发展、空间发展、交通设施建设和文化发展四方面:
在经济发展策略上,一方面要继续增强山前传统发展带的带动作用,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全面发展服务业,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带。另一方面要尽早对传统资源性产业进行战略调整。长期以来传统资源性产业的发展对山前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随着京津冀地区重化工业和钢铁等基础产业对进口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提高,以及规模扩大对水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这些传统产业应尽早对空间布局进行战略调整。
在空间发展上,要增强石家庄和唐山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冀中南和冀东地区的发展。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省会,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纺织、医药、建材、机械等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与首都地区有明显的互补性,与邯郸、邢台、衡水等共同构成冀中南部的省会经济圈。为更好地发挥省会的带动作用,应加快石家庄市的发展速度,建设现代化的组群城市,以提高省会城市在全国的地位。唐山是京、津、唐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快国际化进程,与京、津一起形成环渤海的经济增长极。
在交通建设方面,应增加京石、京秦方向的高速公路,推动京石、京秦城际客运专线的建设,形成由两条高速公路、一条国铁、一条城际客运铁路构成的复合交通通道,带动沿线城镇的发展。目前山前传统发展带仍处于以京珠高速公路、京沈高速公路为交通干道,以沿路城镇为主要发展点的线性空间结构,石家庄、保定、唐山、邯郸等中心城市对其周边县城的辐射作用相对较弱。随着未来张家口至石家庄的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京哈公路(102国道)的升级,位于京珠高速公路西侧和京沈高速公路以北城镇的交通条件将有所改善,目前较为薄弱的线性空间结构可能形成更为宽阔的发展走廊。
在文化建设方面,应充分发掘山前传统发展带的文化资源,形成京津冀地区的文化主线。山前传统发展带是京津冀地区历史文化传统最为悠久、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地区,文化遗产也最为丰富,京津冀地区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大多位于山前地区。无论是京津冀的区域景观体系,还是区域旅游体系的构建,山前传统发展带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山区生态文化带,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均衡发展
京津冀北部的燕山地区和西部太行山地区历来是“畿辅”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京师”唇齿相依,是“京师”的外围屏障。这里也是京津冀地区的生态保障,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京津冀地区生态和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带。但这些地区在经济上同京津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特别是张家口、承德、保定的山区还有很多国家级贫困县,巨大发展落差影响了这些地区发挥“新畿辅”的作用。建议充分发掘京津冀地区生态文化带的生态、文化和旅游资源,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1.改善张家口地区的生态环境,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带动冀西北和谐发展
张家口位于京、蒙、晋、冀交汇之处,是京津联系晋、蒙乃至西北的重要枢纽,也是确保首都安全的战略要地。张家口可以依托煤炭资源和风能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能源工业,建设能源基地。利用丰富的农牧业资源,扩大坝上肉奶基地规模,着力打造以绿色品牌为标志的特色食品加工业。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以滑雪、草原风情等为重点的生态旅游业。另外,张家口文物遗迹众多、民间艺术丰富,应充分发掘历史文化遗产并加以积极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在城市建设上,可以加快张家口南新区和“黄金岛”开发建设,扩大城市规模,成为京津联系晋蒙乃至西北的重要枢纽和中介城市。
2.发掘承德地区的文化、生态资源,带动冀东北和谐发展
承德自古以来是京师通往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具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源,在京津冀地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承德可以强化中药材研发能力,支持企业扩大规模,提高品质,形成特色中药产业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畜牧业,做好绿色食品加工业。在城市发展方面,依托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构建生态型山水园林城市,建成旅游名城。
3.发掘保定地区的文化、生态资源,带动京南腹地的发展
保定是北京通往华北、华中、华东的重要门户,可称之为“京南腹地”。保定还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必须仔细研究保定的发展战略,其中关键点有三:第一,是在战略高度看待保定的文化,重视保定及其周边地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可以说“文化保定”是保定发展的内在精神力量;第二,特大城市周边200公里的空间范围内,都是可能的中心城市的功能疏解地区,对于保定来说,保护好白洋淀,成为未来首都地区某些功能的潜在转移地区,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性意义;第三,重视保定的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第二条京石高速公路、京石城际客运专线和“天津-保定-大新”铁路的建设。
协调城乡发展,做强县域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
在京津冀地区空间发展中,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城市化水平,构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1.积极发展河北省中小城市,做强县域经济
发展大城市乃至特大城市固然益处多多,但从河北城市发展的现状来看,要在短期内缔造若干大城市则非常困难。
河北省中小城市较多,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节点,发展中小城市的效果可以比较明显。应以中小城市为中心,加快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环境,完善激励政策,鼓励和支持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见表3-1),从而改变“发达的城市,落后的乡村”的局面;以优化空间布局为目标,加强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以产业聚集为基础,增强城镇发展动力;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以丰富文化内涵为途径,塑造城镇建设特色。
2.培育产业集群
得益于历史传承,河北省拥有多种多样的传统产业,有力地支撑了地方的经济发展。这些传统产业能否得以重新振兴,如何拓展,应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研究课题。
今后应继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围绕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提升县域特色产业技术层次,延长产业链条。引导区位和交通优势显着的县(市)培育壮大高新技术加工配套产业,按照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要求,加速县域特色产业集聚,推进工业小区建设。
3.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总体来看,京津冀地区和农村发展仍然艰难。一是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还未能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农民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仍存在继续扩大的趋势。根据2005年河北省统计公报,当年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了14.5%,而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9.8%,比城镇低4.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为2.62∶1。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落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没有形成真正的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局面。三是人居环境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生态环境需进一步治理,部分耕地遭受重金属和工业“三废”的污染,严重危及农产品(14.15,-0.15,-1.05%)质量安全。四是这一地区新农村建设非常复杂,其村庄发展条件千差万别,山区、平原、滨海农村各不相同,农业地区、城郊地区的乡村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
未来京津冀地区新农村建设应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建设;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广泛参与、共同行动,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
京津冀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村庄规划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应仅以单个村子为对象,而应在一个比较大的“农村地区”进行统一规划。
完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区域空间发展
综合交通体系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区域竞争力,当前京津冀地区缺少枢纽机场、枢纽港和区域快速交通系统等重大区域性基础设施,这些交通设施相当关键,为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奠定基础,关系到整个区域的未来。
建设枢纽机场迫在眉睫
2005年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100万人次,远远超过3500万人次的设计容量,2006年上半年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255.1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4%,保持了近年来的高速增长势头。但空域的限制,降低了首都机场的服务质量,民航总局在2006年夏季采取的削减首都机场定期航班的举措表现了对首都机场目前飞行条件的担忧。
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纲要文件征求意见稿》预测,到2020年京津冀北地区航空客运量将达到1亿~1.5亿人次左右,扩建后的首都国际机场也将在2010年左右达到设计容量。从空域、地面(集疏运系统和用地)、环境(噪声污染)等角度来说,首都机场现在的位置不宜,也不可能再做大规模的扩建。从安全、可靠性的角度来说,首都地区需要一个新的枢纽机场。
1.尽快推动首都第二机场选址于京津走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03年8月30日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中明确指示:“从长远发展看,首都应建设第二机场,请民航总局、北京市尽早组织专门力量开展第二机场的选址论证工作,力争在2010年开工,2015年建成。”然而到目前为止,首都第二机场选址仍悬而未决,首都机场已经超负荷运转。根据国内外经验,大型机场的建设周期都比较长,可以说进行第二机场选址已经迫在眉睫。
京津走廊是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京津冀地区人口最为密集、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理应成为首都第二机场获得客流量的最佳选择。综合京津冀地区机场分布的现状、地势地貌、气象条件、空域状况、地面交通条件,以及京津冀两市一省的发展意愿等要素考虑,应尽快在已有几轮选址工作的基础上,在北京、天津、河北省三方,以及民航总局、中央军委和首都机场集团等相关部门之间进行协调,促成首都第二机场早日寻址于京津走廊(见图3-3)。
2.以全天候运行的枢纽机场标准规划建设首都第二机场
首都机场的终端规模已由国家发改委专文明确,为适应2015年后京津冀地区航空需求,首都第二机场的市场定位应为大型国际机场,满足“24小时全天候运行”的要求。为适应航空市场发展,首都第二机场远期规划目标定位为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l亿人次、货运吞吐量500万吨,远期用地规模控制在40~45平方公里左右。京津之间正在建设的京津第二条高速公路、京津城际客运专线,以及未来要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等区域性交通设施,为首都第二机场的建设提供了条件,必须在规划建设中为首都第二机场留出充足的空间和交通接口。从远景来看,再增加一条轨道交通也是必要的。
3.规划建设首都第二机场航空城
根据国外枢纽机场临空地区的发展经验,首都第二机场的建设必将带动周边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的改善,从而吸引临空产业的聚集,创造就业机会和居住需求。随着人口增加,城市功能逐渐丰富,各种配套生活设施逐渐发展起来,从而成为首都地区新的城市节点。以交通条件最为成熟的武清太子务场址为例,以首都第二机场为核心,附近的廊坊市区、天津武清、北京永乐三地应该统一规划,形成一个以首都第二机场为核心的现代航空城。这三个地区应尽早为迎接首都第二机场的到来做准备,协调三个地区的内部交通同区域大交通的关系,提高航空城同机场之间的便捷程度,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和与机场的关系,选择适当的产业类型,在加工制造业、高科技研发、会议展览、物流、商贸、服务业、现代农业等方面进行沟通协调,避免一拥而上造成恶性竞争。
推动渤海湾港口群的形成
1.建立天津港、曹妃甸港、秦皇岛港和黄骅港组成的渤海湾港口群
当前全球的港口布局,呈现出主辅相配的网络化发展趋势。以全球性或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港口为主体,以地区性枢纽港和支线港为辅助的港口网络已经或正在形成。通过行政管理、产权纽带、联盟经营等多种渠道结成的“组合港”正在成为世界各港口着力探讨的话题。大区域内港口的协作与整合,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2005年天津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480万标准箱,吞吐总量居世界港口前十名。但整体上看,环渤海地区各港口之间还相对缺乏协作,也没有确立喂给关系,这样既不利于整个环渤海区域港口群整体实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各港口的壮大。
应充分发挥天津港的带动作用,加强与曹妃甸港、黄骅港港口的战略合作,形成合理分工、有序竞争的港口群。其中天津港应具有强大的远洋集装箱和大宗散货中转及现代物流功能和贸易服务功能,发挥核心作用,黄骅港主要以发展煤炭等能源运输为主,曹妃甸港以发展矿石、原油等大宗散货为主。各港口之间通过资产重组,整合区域港口资源,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和节约成本,避免无序竞争,实现“双赢”、“多赢”。通过开放中转通道,合理设置港口间的外贸中转支线,推动形成互为中转的发展局面(见图3-4)。
2.加强疏港交通体系的建设,积极拓展腹地
顺应港口物流基础平台协调化发展的趋势,积极进行集疏运通道的建设,拓展腹地,特别是加强铁路线路建设,增加疏港中铁路运输的份额。梳理整合滨海大交通,以及通往西北的通道,扩大与西北地区的能源运输通道联系,为未来铁路集装箱发展打基础。
3.塑造良好的港城关系
良好的港城关系有利于确保港口运输效率,提高港口服务水平,而京津冀地区的港口和城市之间尚不具备良好的港城关系。曹妃甸港、黄骅港都是以专业港口起步,尚处于“有港无城”的状态;天津港和秦皇岛港这样历史悠久的港口和后方城市之间在交通、用地、环境保护之间存在诸多矛盾,两个亿吨港的存在已经对城市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城市品质提升的要求也限制了港口的发展。
未来黄骅港和曹妃甸港必须注重综合性城市职能的培育,在规划中战略性的考虑生活服务职能区的选址和布局,兼顾港口发展早期的生活服务和未来良好城市生活环境的创造,在专业化港口之外提供更为多样化的产业类型,吸纳更丰富的就业人群,尽快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临港城市。天津港、秦皇岛港未来应将一些污染较为严重、占用土地较多的港口和工业用地调整出去;在城市外围解决疏港交通,避免穿城而过;协调临港工业与港口争夺岸线的问题,并为城市发展保留适当的生活岸线资源。
整合综合交通,建设快速交通系统
l.构建综合交通通道,提升综合能力
完善京津、京石、京秦、保津、津唐交通通道的能力,培育京沧、津蓟、京张、京承和沿海通道。合理布局货运通道,在部分交通通道上实现客货运分流。调整高速公路网络同区域性干道、城市快速路之间的关系。协调交通与用地的关系,尤其是京津走廊地区,密集的高速公路网络对用地的分割比较明显,需要处理的问题也最多(见图3-5)。
2.加快城际轨道交通建设
城际轨道交通是大运量、高速度、高频率、高准点率、可直达城市中心的大众出行方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市之间的通勤交通也将日益增加,客观上要求缩短交通时间,提高交通效率,建设完善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成为综合交通发展的重要任务(见图3-6)。
3.加强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交通方式也不断丰富,私人小汽车的数量迅速增加,北京、天津的地铁线路也不断增长,城市交通系统越来越庞大和复杂。同时,区域交通需求也在飞速增长,铁路、航空等区域交通体系持续扩大,还出现了城际铁路、郊区铁路等新兴交通模式,这些区域交通同城市交通之间的顺畅对接越发显得重要,这就出现了容纳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交通枢纽。
目前北京、天津的区域交通枢纽(如北京西站)由于历史、体制原因,同城市交通的配合都有所欠缺,难以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未来首都机场的扩建、首都第二机场的建设、城际铁路和高速铁路的建设、既有车站的改扩建等,为建设效率更高的综合交通枢纽提供了机会。未来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中,打破部门间的分隔,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进行枢纽地区的商业开发,建立大型交通枢纽的安全和防灾体系,都是亟需研究的课题。
⑵ 北京历史上曾经叫过“蓟”,和现在的天津蓟县有什么关系
部分地区是同一个地方。
东汉光武改制时,置幽州刺史部于蓟县。永元八年复为广阳郡驻所。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划出渔阳县东部建无终县,属玄州,县治所在玉田城关。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设置蓟州,属蓟州并为州治。
蓟州区古称渔阳,春秋时期称为无终子国,战国时称无终邑,秦代属右北平郡,唐朝设蓟州。新中国成立后,属河北省下辖县,1973年9月,划归天津市,相沿至今。2016年7月28日,市委、市政府决定,撤销蓟县,设立蓟州区。
(2)北平和天津的关系如何扩展阅读:
蓟州区是天津市唯一的半山区,也是天津市的“后花园”,被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首家绿色食品示范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截至2014年,区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处,文物保护点268处,革命战争遗址和纪念地160多处。夏商遗存,西周遗址,汉墓群,唐宋元辽墓葬,清王爷陵和太子陵等古遗迹遍布全区。
2016年6月,撤销蓟县,设立天津市蓟州区,以原蓟县的行政区域为蓟州区的行政区域。[4]2018年10月22日,入选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
⑶ 北平是中国城市吗在哪个省
北平也就是北京的旧称,是中国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首都、直辖市。
北京介绍:
北京市,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世界着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 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所在地。
1、地理位置:
北京地处中国华北地区,中心位于东经116°20′、北纬39°56′,东与天津毗连,其余均与河北相邻,北京市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
境内流经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发源,穿过崇山峻岭,向东南蜿蜒流经平原地区,最后分别汇入渤海。
2、气候: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3、人口: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下辖16个市辖区。截至2018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54.2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032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4万元。
(3)北平和天津的关系如何扩展阅读:
北平名字的变迁:
1、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2、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3、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4、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
5、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6、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7、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9、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10、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⑷ 北平华北什么关系
北平坐落在华北的中心。
华北地区,简称华北,是中国地理区划七分之一。在自然地理上一般指秦岭—淮河线以北,长城以南的中国的广大区域。北与东北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地区相接。大致以≥10℃积温3200℃(西北段为3000℃)等值线、1月平均气温-10℃(西北段为-8℃)等值线为界。
华北地区地理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中部(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政治上包括整个内蒙古自治区。
南北向为分南部、中部、北部,东西向分为东部西部。南部包括山西、河北两省南部和河南、山东两省黄河以北地区;北部指恒山和燕山山脉以北的山西和河北两省北部地区;中部为恒山和燕山山脉以南至华北南部以北的京、津和山西、河北两省中部地区;东侧则以太行山山脉及延长线将华北划分成东西两部分。
版图地理的华北地区包括四个自然地理单元:东部的辽东山东低山丘陵,中部的黄淮海平原和辽河下游平原,西部的黄土高原和北部的冀北山地。
⑸ 1928年,白崇禧为什么要把河北的省会由天津市迁到北平市
民国17年(1928年)春,南京国民政府根据孙中山《建国大纲》县为自治之单位,省立于中央于县之间的规定,废除道一级行政建制,实行省县两级政区制,各县直隶于省。6月28日,撤销京兆特别区,直隶省改称河北省,省会设在天津。10月12日,河北省会自天津移驻北平市(今北京市);1930年10月15日,又从北平市迁至天津市;1935年6月1日,又从天津市迁往保定市。
在这七年的时间里,河北省省会在天津、北平、保定三个城市之间频繁变动。
9月28日,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于学忠为平津卫戍司令,王树常接任河北省政府主席。接到任命后,王树常率领河北省政府以及北平、天津两市的机关办事人员于10月1日下午由北平返回天津。随即,张学良提出了将河北省省会迁回天津的建议,并致电南京国民政府,得到了蒋介石的同意。
省会迁至天津以后,天津市改为河北省管辖,北平市仍为院辖市。
1930年10月15日,河北省会又由北平迁回天津。中原大战结束后,河北省政局趋于稳定,南京国民政府将北平改为行政院辖市的决定最终得以执行。
⑹ 北京就在天津旁边,为什么北京和天津不是同一个京或津
摘要 您好,北京以前叫北平,后来才改叫“北京”。天津原来属于河北,后面才独立出来,就像海南省原来归属广东,后来才成为单调的省。而且北京是都城,叫京。天津的津是渡口的意思,所以不是同一个
⑺ 北平、天津是怎样被日军侵占的
日本中国驻屯军,一面压迫宋哲元接受种种苛刻条件,一面调兵遣将,加紧部署。到1937年7月20日,第一批增援之第20师已抵达天津、唐山、山海关一线;独立混成第1旅和第11旅,分别集结于怀柔和高丽营地区。日军进攻平津的条件已经成熟,只待时机和借口了。
7月25日,日军第20师一部以修理军用电话为名,闯入廊坊车站与中国守军发生冲突,制造了廊坊事件。7月26日,驻天津日军一部由丰台分乘26辆卡车冒充日本领事馆卫队演习返回北平城,被广安门中国守军以武力阻止,制造了广安门事件。
廊坊和广安门事件发生后,对正在寻找进攻借口和时机的日本当局来说,如获至宝。经天皇批准,日陆军参谋部立即命令中国驻屯军向第29军发动攻击,并下令国内进行第二次动员,增调5个师约20万人到中国。此时,日本中国驻屯军也下达了进攻第29军的命令,决心集中1个师和3个旅在临时航空兵团配合下,首先攻占北平。
廊坊、广安门事件发生后,宋哲元深感日军大举进攻迫在眉睫。26日,他连续两次致电蒋介石,报告平津形势,并请求援助。蒋介石复电说:增援平津,可直令孙连仲部加入。并令宋哲元:北平城要立即准备开战,宛平应死守勿失,决心大战,从速部署。27日,宋哲元下令设城防司令部,以张维藩为城防司令;任命正接防的第132师师长赵登禹为南苑方面司令官。同时,将军部由南苑移到北平城内怀仁堂;又派戈定远星夜驰赴保定,催孙连仲、万福麟等部迅速北上,协同第29军作战。同日,宋哲元还向全国发出了“自卫守土”通电。
28日,在香月清司指挥下,日本中国驻屯军开始向北平附近的第29军发起总攻。日军从东、南、北三面突然向南苑兵营发起攻击。由于中国驻军仓促应战,再加上战前营区周围没有构筑坚固工事,守军只能凭借营区围墙,进行顽强抵抗。日军在飞机和火炮大力支援下,反复向营区发动猛攻。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战,日军攻占南苑。
28日,与主攻南苑相配合,日军也分别向西苑、北苑和黄寺等地的第29军展开进攻。28日23时,宋哲元任命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北平市长,自己离平去保定。北平城内及其附近的第29军主力亦开始向涿县方向撤退,另一部则向南口方向突围。29日,北平遂告沦陷。
日军集中主力进攻北平时,天津兵力空虚。中国第29军驻天津之第38师一部,在副师长李文田指挥下,于7月29日晨乘隙向天津日军发起进攻,并袭入东局子飞机场,攻占了天津火车总站和东站。日本驻屯军司令官闻讯后,立即抽调北平第20师一部和关东军堤支队增援天津,并以临时航空兵团对天津守军及和平居民进行狂轰滥炸。在日军猛烈反击下,中国军队伤亡不断增加,遂于30日撤至马场方向,天津终陷敌手。
⑻ 平津战役,平津是北平天津
为了使北平这座举世闻名的古都免遭破坏,解放军在围城后,派出代表同傅作义接触。由于解放军力量的强大和作战部署的迅速完成,由于中共的耐心工作和各界人士的敦促,傅作义终于决心顺应人民的意旨,命令所部出城听候改编。
1949年1月,傅部移动完毕,解放军进入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在绥远,有意地保存下一部分国民党军队,经过相当时间,在董其武率领下于1949年9月通电起义,接受改编。
这样,对今后如何解决国民党军队便有了天津、北平、绥远三种方式。
⑼ 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先解放北平,还是先解放天津
先解放天津,因为要逼傅作义交出北平,把天津天津打下他就无处可逃了。
⑽ 北京和天津原来是属于河北省管吗上海原来归江苏省管吗
民国时期有段时间北京和天津属于河北省管,上海属于江苏省管。
1、北京
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同年3月迁都北京。民国伊始,北京的地方体制仍依清制,称顺天府。
民国十七年(1928年)六月,北伐战争后,首都迁回南京,撤销原京兆地方,北京改名为北平特别市,后改为北平市,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
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北平降格为河北省省辖市,同年12月复升为院辖市。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北平更名为北京。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
2、天津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天津,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天津特别市,同年7月,直隶改称河北,省会仍设天津,10月省会迁北平。
1930年6月,天津改为直辖市。同年10月,河北省会再迁天津,为省辖市。
1930年6月,天津特别市改为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直辖市。11月,因河北省省会由北平迁至天津,天津直辖市改为省辖市。
1935年6月,河北省省会迁保定,天津又改为直辖市。
新中国成立后,天津被定为中央直辖市。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为河北省省辖市。同年4月18日,河北省省会由保定迁到天津。
1966年5月,河北省省会再迁保定。1967年1月2日,天津恢复为直辖市。
3、上海
民国元年(1912年)1月,裁松江府、太仓州,上海地区直属江苏省,民国十六年(1927年)7月7日,上海特别市成立,直辖于中央政府。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海仍为中央直辖市。
(10)北平和天津的关系如何扩展阅读:
中华民国行政区划(1912—1949):
北洋政府初期分为22省、4特别行政区、4地方、3地区和2府;国民政府初期分为28省、2地方和6院辖市
1928年北伐后,国民政府废除了道,另外设立了行政督察区,作为省的派出机构,一个行政督察区管理十几个县。
国民政府北伐后,改直隶、奉天2省为河北、辽宁,并平津特别区入河北,将热河、察哈尔、绥远、川边、直属理藩院、青海改建为6个省(川边特别区改建西康省),总计28个省,另外加上西藏、蒙古2个地方。
此外,西南政务委员会曾一度设立琼崖特别区,惟除了琼崖特别区系获国民政府报准外,均为地方私设省级政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天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京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