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天津”的含义
2004年12月23日是天津设卫筑城600年的纪念日。天津设卫建城600 年,决不是说天津只有600年的发展史。从秦汉到宋元,历代在天津地区挖渠开河,运粮建寨,设官建制,发展鱼盐业生产等活动。由于金、元两朝,建都北京,天津地位日显重要。但是天津作为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都市却是从明朝开始的。
明太祖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明朝后,为了巩固王朝权利,将自己的儿子们封为王,分别驻守各地。第四个儿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北京。1398年,朱元璋病死。因为太子早年夭折,所以由朱元璋的长孙朱允文继位,史称建文帝。燕王朱棣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在诸王中实力最强。由于建文帝平庸无能,加上自己的政治野心,朱棣在1400年以“靖难”为名,发兵与其侄子建文帝争夺皇位。朱棣率兵从天津的前身-直沽出发,偷袭沧州,并经过几年的战争,最终攻陷南京,夺取皇位。
1402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为了纪念开始发兵的“龙兴之地”,朱棣把“直沽”这个曾的“天子渡河之地”赐名为天津。“天”是天子的意思,而“津”是指渡口的意思。
天津得到赐名后,于同年设置了军事部门。“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当时天津设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统称三卫。至今人们经常提到的“天津卫”一词,就是从此而来。
在军事部门设立的同时,天津卫也开始了筑城建设,初建时的天津城其实是个土城,这座土城周长9里多,城高3丈5尺,宽2丈5尺,城的形状是东西长、南北短,很像一把算盘,所以当时人们也把它称为“算盘城”。
天津建成以后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在明清两朝多次重建,规模不断扩大,原来的土城墙也换成了砖墙。清朝雍正3年(1725),天津改卫为州,雍正9年(1731)又升州为府,并另设天津县,天津城也成为了地方行政中心。
为了加强防卫,同时兼顾防洪抗洪,天津城在雍正年间重修时将原来3丈5尺的城高降低为2丈4尺,将城基宽由原来的2丈5尺扩建为3丈2尺,使天津城城墙成为一个梯形。重建后的天津城不仅扩大了东南西北四个城门,还在城墙上设置了守望塔和炮塔等防御设施。至今天津还流传一首民谣说:“天津市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这些建筑也是在天津城重修中建设的。
建卫筑城后的天津各方面都有较快发展,特别是粮、盐两个经济支柱更为显着。永乐帝建都北京后,南方的物资都需经天津转运,天津的航运开始了大规模的发展。
天津素有九河下梢之称,海河、南运河、北运河等众多河流均在天津交汇。海河全长73公里,它穿越天津市中心,东入渤海,早在公元三世纪以前,海河作为天然河流,就成为中国北方人民的水运通道。(东汉时期曹操开挖河渠工程,将海河平原上的300多条大小河流由分流入海改为众流归一,初步形成了成扇面型的海河水系),隋朝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了全长1400多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海河与黄河、淮河、长江等水系的联系,奠定了天津四通八达、航运枢纽的地位,为天津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金、元以后,漕运开通,不论海漕还是河漕,江南的漕粮都要经过海河运抵京都,永乐帝建都北京以后,天津转输漕粮的任务更加繁重,到明朝宣德十年(1435),明朝政府专门在天津设置管理漕运的专门机构,当时大运河上粮船上万艘,转输漕粮500万石,繁荣景象另人叹为观止。
漕粮的转输带动了天津的运输业和商业的发展,在海河、南运河、北运河三河交汇的三岔河口逐渐形成了许多商业区,货栈、钱庄、会馆等行业应运而生,集市贸易也随即兴旺,十集一市的轮转也使当时的天津人有天天赶大集的感慨,商业的繁荣昌盛使天津也成为世人瞩目的城市。这时的天津已远远超出单纯军事要地-“卫”的地位。
清初史学家谈迁经过天津时发出了“城镇百货交集”的感叹。清朝顺治12年(1655),荷兰使节哥页在天津被“人烟稠密,交易频荣”的景象所震惊,他命随从人员将海河两岸的景象绘图带走,并把天津和广州、镇江并称为中国的三大港口。
明清时期的天津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成熟而开放的城市。
‘贰’ tianjing都第一声是什么词
tianjing都第一声是天津
天津,简称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 [1] 。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11916.8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007.9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559.60万人,城镇人口1296.81万人,城镇化率83.15%。
天津地处中国华北地区、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的汇合处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天津是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节点、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交汇点、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2] 。天津是中央文件明确定位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3] 。
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起,唐朝中叶以后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金朝在直沽设“直沽寨”;元朝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明永乐二年(1404年)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清咸丰十年(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列强纷纷在此设立租界,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历经六百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 [4]
‘叁’ 赞美天津的词语
然延续着传说,让我惊叹地看到了瓷房子的奢华与富贵,真的没有想到瓷器还可以建房子,想必这样的奢华在全国恐怕也是独一份。
2. 在天津卫的牌坊下,依稀感受着那京韵秦腔,仿佛时光倒流,在这里留个影,凭吊着古往的历史印迹,留下现代人追古寻踪的表情。
3. 津门故里,大大小小的桥梁,杨柳青博物馆等;若要论起吃,那天津卫的人是没比的,老话说:“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
4. 天津的耳朵眼炸糕、煎饼馃子、果仁张、曹记驴肉、狗不理包子、大、小麻花等都是非常出名的小吃。
5. 可巧的是这老甲同志就是一个最专业的、最合格的大师级的导游,他带我去的地方都是我梦寐以求心心念念了好几十年的地方,五大道租界区、意式风情区、天津鼓楼、天津之眼摩天轮、津门故里,天津水上公园,天津的瓷房子等等。
‘肆’ 天津怎么形容
全国最大的农村!!!!!
‘伍’ 描写天津的词语有哪些
1. 天津帐饮凌云客,花市行歌绝代人。
2. 凤凰楼下天津畔,仰面迎风倒载归。
3.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天津秋尽时。
4. 壶中日月长多少,闲步天津看往来。
5. 云轻日淡天津暮,风急林疏洛水秋。
6. 闻君欲行西入秦,君行不用过天津。
7. 遥爱南桥秋日晚,雨边杨柳映天津。
8. 骑马天津看逝水,满船风月忆江湖。
9.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10. 天津桥上醉骑驴,一锦囊诗一束书。
‘陆’ 天津的津是什么意思
津字的一个解释就是渡水的地方.天津的津意思就是渡口.天津的原名天津卫,本意就是保卫天子的渡口的意思.
明成祖朱棣为了纪念开始发兵的“龙兴之地”,把“直沽”这个曾的“天子渡河之地”赐名为天津。“天”是天子的意思,而“津”是指渡口的意思。
天津得到赐名后,于同年设置了军事部门。“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当时天津设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统称三卫。至今人们经常提到的“天津卫”一词,就是从此而来。
‘柒’ 天津的津还能组什么词
答:天津的津还能组词
1、津桥
[jīn qiáo]
桥梁。
2、津津乐道
[jīn jīn lè dào]
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乐道:喜欢谈讲。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3、无人问津
[wú rén wèn jīn]
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4、津液
[jīn yè]
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统称。
5、津贴
[jīn tiē]
工资以外的补助费,也指供给制人员的生活零用钱。
6、问津
[wèn jīn]
探询渡口,比喻探问价格或情况等(多用于否定式)。
7、迷津
[mí jīn]
使人迷惑的错误道路(津原指渡河的地方,后来多指处世的方向)。
8、津梁
[jīn liáng]
渡口和桥梁。多比喻起引导、过渡作用的事物或方法。
9、津津
[jīn jīn]
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10、要津
[yào jīn]
冲要的渡口,泛指水陆交通要道。
11、津要
[jīn yào]
水陆冲要的地方。
12、汗津津
[hàn jīn jīn]
状态词。形容微微出汗的样子。
13、咸津津
[xián jīn jīn]
状态词。形容味道略微带点咸。
14、甜津津
[tián jīn jīn]
状态词。甜丝丝。
15、津津有味
[jīn jīn yǒu wèi]
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16、不敢问津
[bù gǎn wèn jīn]
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17、江津
[jiāng jīn]
江边渡口。
18、河津
[hé jīn]
河边的渡口。
19、津市
[jīn shì]
渡口的集市。
20、牛津
[niú jīn]
天河。
‘捌’ “天津市”的拼音是什么
“天津市”的拼音是:tiān jīnshì 。
‘玖’ “赞美天津”的词语有哪些
车水马龙、川流不息、鳞次栉比、人声鼎沸、琼楼玉宇、琳琅满目、络绎不绝、门庭若市。万人空巷。水泄不通。人声鼎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