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厦门东渡属于厦门的一个什么区还是
东渡是一个大块的地区,但是不是区,它属于湖里区管辖。
‘贰’ 厦门是怎样得名的
鄙视楼上的,完全复制一堆,不管对不对一律往上贴,骗分行径!
转两篇研究学者的论文给楼主参考!
关于“厦门”得名的考证
龚洁
关于“厦门”的得名,1959年我在市委办公室工作时就已经有所接触,但未得其详.1983年,我去筹建厦门博物馆后,阅读了许多历史资料,咨询了不少文史工作者和学者,教授,也请教过泉州陈泗东同志.泗东同志当时认为“很可能是岛上有一小村庄叫厦门,城建在厦门小村庄而得名”.后来他就此写了〈〈议“厦门”的得名〉〉一文.
1986年或1987年,根据我掌握的资料,写成<<厦门考析>>一文,交厦门时报副刊,后因副刊编辑易人,文章未能登出.旋即介绍给工程机械厂的厂刊登出,但错字太多,不堪卒谈.因而我又写给<<福建乡土>>主编扬毅同志,承他厚爱,发表在<<福建乡土>>1989年第4期上。兹特将拙文和陈泗东同志的文章一并附后,供作研究.
附一:
厦门考析
厦门这个海滨城市,在一个半世纪以前,就向西方世界特别是东南亚敞开了门户。现在,作为中国开放改革的经济特区,它的历史和发展前景,也成为引起人们兴趣的问题。
可是厦门的由来,众说纷纭。这里从明代万历年间起到现在的三百五十多年里,先就各家的辨析做作一简要的归纳。
(一)
从可见的史料、书籍论证来看,关于厦门的说法大约有四种:
1、村名说
明万历《泉州府志》卷十一记载:“同安县寨十有四,西南曰厦门、曰欧舍、曰经山,二十二都;曰东渡、曰下尾、曰流礁,二十三都;曰井上、曰龙渊,二十四都,俱隶中左所。”卷首的同安县地图还标有“夏门所”。清干隆《泉州府志》卷五也明确记载:二十三都“其他为莲坂、毫灶、吴仓。厦门、中左所、石埔、埭头、吕厝等乡”。根据以上记载,“厦门”在明代以前是以嘉禾屿上西南海边的一个小村庄,而且是船只启泊、人们出入的门户。明代初年,在“厦门”统称全岛。
2、筑城说
万厉《泉州府志》、道光《厦门志》均有记载:“厦门城在嘉禾屿,明洪武二十七年江夏侯周德兴筑”,“徙永宁卫中左千户所军守御”。这就是史家一贯沿用的通常说法,即周德兴筑了“厦门城”,才有今天的厦门,此说散见于诸多史料与书籍中。
3、上下说
1980年,厦门市地名办公室编纂的《厦门市地名录》称:厦门处于九龙江出口部外侧,与内侧的海门相对而言,是位置在下的出海口,人们俗称“下门”,“厦门”似系“下门”的谐音雅化而来。
4、门户说
干隆《鹭江志》的作者、当年居住厦门岛上的干隆乙酉举人薛起凤在“鹭江志总论”里说:“鹭岛者,泉南海岛也,以其为泉之门户,故曰门也”。又说“鹭岛四面环海,为漳泉之咽喉,台澎之门户”。道光《厦门志》的作者、福建兴泉永海防兵备道监司观察周凯在序文里说:“厦门处漳之交,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十闽之保障,海疆之要区也。”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厦门从“泉之门户”、“台澎之门户”、“东南之门户”上升为“祖国之门户”了(见《厦门经济特区》第38页)。
(二)
以上四说,各有所据,但那一说比较确切、比较科学呢?我认为“村名说”较为可信。中国历来就有一条不成文的取命章程,就是往往以所处地点而得名,如“湖里工业区”、“后读渚港”等便是。“厦门”的取名,就是因为当年嘉禾屿上有个“厦门”小村庄,并在其旁建设了城垣,因而取名“厦门”城。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厦门”终于取代了“嘉禾里”、“中左所”等名称而名扬海内外。
至于哪个小村庄为什么叫“厦门”?因它们与嘉禾屿的西南海边,按古代同安都里的排列顺序,东为上,西为下,厦门村位序西南,古为“下”;按字志注释,“夏”即门,大屋之谓也。“下”“夏”“厦”同音近义,相互混用,最后一致而叫“厦门”。“村名说”之所以成理,就在于它提供了“厦门城”筑于厦门村因而得名的史料。
其余三说中的:筑城说,也不无道理,因为有了“厦门城”才以“厦门”统称全岛。但为何取此城名“厦门”的伤缺考查了。
至于“上下说”,其理难免有牵强之嫌。“门户说”则由于厦门历来为重要的军港、海港、商港,誉称之为“门户”,有史可稽,而且从今天看来,更有时代气息!
载《福建乡土》1989年8月30日 第4期
附二:
谈“厦门”之得名
陈泗东
厦门在宋均叫嘉禾屿,宋代为泉州同安县绥德乡嘉禾里,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说:“嘉禾屿在同安县海中,延袤百余里,居民千余家。”元代改里为都,明清两代嘉禾屿属同安县二十一至二十四都。
明初由于海防需要,在嘉禾屿设置中左千户所,万历〈〈泉州府志〉〉称:“城在同安嘉禾屿,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江夏侯周德兴筑。”嘉禾屿因此被称为中左所,用军事机构的番号代替地名使用。故明代以前的官方文件中均未见以厦门统称嘉禾全屿。清代废所,以福建水师提督驻厦门,左所之名废弃了,干隆间和〈〈大清一统志〉〉载:“嘉禾屿在同安县西南六十里海中,旧曾产嘉禾,故名。一曰鹭屿,一名厦门”。对当时厦门的各种名称记述得很完整。
到底什么时代出现厦门这个地名,它是怎样取代嘉禾、中左等名而统称全岛?似乎还说不清。查厦门有五个名:嘉禾、中左所、思明、鹭屿和厦门,思明的郑成功据金厦二岛抗清时所命名的,清代官方不承认此名,本文不加讨论。在明代,厦门之地名为嘉禾屿、中左所并用时期;明末初则为嘉禾屿。中左所与厦门三名并用时期,现故宫所藏档案有康熙元年(1622年)五月二十日福建总督李率泰题为密报郑氏内乱事的奏本有“中左日夜有船百余号出浯洲海外……令其若遇有船进厦门……”之语,是厦门之名见诸清朝官方文件之例。及康熙统一台湾以后,官方就专以厦门统称全岛了。
成书于明万历壬子(1612年)的《泉州府志》中,有下列记载:(1)卷首第六页同安县地图标有“厦门所”。(2)卷十一武卫志上第二页说:“国朝洪武初,以郡治建泉州卫,旁列五所。已仍城水澳为宁卫,城小兜为崇武所,城厦门为中左所。”(3)同卷第十三页载:“同安县寨十有四,……西南曰厦门、曰欧舍、曰经山,二十二都;曰东渡、曰下尾、曰流礁,二十三都;曰井上、曰龙渊,二十四都,俱隶中左所。”根据这些材料分析,早在明代之初,嘉禾屿上有好多个小地名,厦门、东渡等都是其中之一,洪武间建中左所,其址即择厦门这小地名附近。所以说:“城厦门为中左所”然而中左所又不等于厦门。万历《泉州府志》记明在中左所辖下有十四个寨,厦门也是其中一寨。干隆《泉州府志》卷五记同安二十三都“基地为莲坂、毫灶、吴仓、厦门、中左所、石埔、埭头、吕厝等乡”。厦门和中左所两地名并列,证明并非一地,千户所管辖十四寨,则厦门寨和亦非既千户所。
我认为厦门在明代之前是嘉禾屿上西南海滨的一个乡名,明初因其地附近建了中左千户所城,厦门的自然地名和中左所得行政地名逐渐混用。清初中左所之名既废,厦门之名就代之而成为嘉禾屿全岛的统名了。这就是一个小的自然村名演变成为一个大的行政区名的过程。厦门村的原地的嘉禾屿本岛的西南边,似为船只出入启泊之处,是嘉禾屿下面的门户。若以嘉禾屿譬为一整座的大厦,则这个村庄是进入大厦之门,这样,“厦”门或“下”门的雅化,其地名含义就很明白了。总之,厦门村是嘉禾屿海上门户,一般说来,历代同安县都里的排列从东算起,东为上,西为下,北为上,南为下,嘉禾里本身也东北的五通渡算为二十二都,厦门在西南算为二十三都,“厦门”显然是“下门”了。
(见陈泗东着〈〈幸园笔耕录〉〉上册第311—312页 作者系泉州市文管会主任,泉州市历史学会会长,1994年7月逝世,终年71岁。)
(作者系厦门市行政区划与地名学研究会顾问)
‘叁’ 福建人(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东渡到台湾,又是什么时候迁移到东南亚,什么时候西渡到美国等西方国家
春秋,
‘肆’ 厦门东渡港口的详细资料
厦门东渡港区的东、南、北三大海关闸口日前正式启用,这意味着象屿保税区、象屿保税物流园区与东渡港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区港联动”。厦门市“三区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称,未来,通过资源整合、政策叠加和功能延伸,三区将进一步整合成为象屿保税港区。 海天集装箱有限公司操作部经理洪宝财说,“三区”整合后,区域里面的物流就更加简便了,海关手续较简便,减少了很多拖车绕来绕去,过多个关卡,报关人员不必像原来要到处去报关。 虽然象屿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同处厦门东渡港区,都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但与东渡港区分别实行封闭式监管。在不到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设有2个处级海关、3个报关中心、5个查验场和14个卡口,货物流转程序繁杂,港口物流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象屿保税区去年,实现物流营运收入31.5亿元,商贸营业收入110亿元,进出口总额30.5亿美元。 相邻的东渡港区,目前有生产性深水泊位22个,正兴建的5万吨级深水泊位3个,去年货物吞吐量2868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41万标箱,占全市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52.2%,是沿海港口海运重要的干线港,而且是海峡两岸的试点直航口岸。 现在,东渡港区3大海关卡口启用,区外货物进入港区实行“提前报关、实货放行”,三区之间货物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标志着港与区之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缝对接,为下一步设立象屿保税港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伍’ 东渡是哪里的
江苏张家港
‘陆’ 厦门的厦鼓码头和东渡码头一样吗,东渡码头另一个名字叫什么
厦门的厦鼓码头和东渡码头是一样的,两者均指的是厦门轮渡码头。即东渡码头另一个名字叫厦门轮渡码头。
厦门轮渡码头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鹭江道15号,与鼓浪屿只隔一条宽600米的鹭江是进入鼓浪屿的主要港口,轮渡4.5分钟可达。2015年09月15日起,厦门轮渡码头往返鼓浪屿钢琴码头市民专线9:00至17:00的航班,由每20分钟一班船调整为每15分钟一班船,其他时段的航班时刻不变。
(6)厦门东渡为什么不是叫西渡扩展阅读:
厦门轮渡码头的相关介绍:
2011年底厦门BRT轮渡码头动工建设,建成后,它将与轮渡BRT公交站 、公交总站实现无缝对接,轮渡码头扩建及配套工程除了建新的BRT轮渡码头外,还将扩
建鼓浪屿三丘田码头、鼓浪屿轮渡候船平台,整治第一码头岸线,拓宽西堤路。招投标已完成,预计今年底建成。BRT第一码头枢纽站一楼大厅约6500平方米,则将改造成新建轮渡码头候船大厅,旁边5000平方米左右的场地;
将改造成新建轮渡码头前游客集散广场,原浮码头设施(趸船和钢引桥)将拆除新轮渡码头投用后,将缓解鼓浪屿的过渡压力,码头与BRT公交站、轮渡公交总站能实现无缝对接,往鼓浪屿的旅客也更方便、安全,此外鹭江道一带交通状况也能得到改善。
‘柒’ 厦门东渡港区和厦门保税区有什么区别
摘要 保税区位于厦门岛市区西北厦门港,连接海天码头、象屿码头、地处厦门东渡港区,紧邻319国道和鹰厦铁路,与高崎国际 机场接壤。
‘捌’ 厦门鼓浪屿有几个码头
厦门鼓浪屿有两个码头:
1、三丘田码头、内厝澳码头。三丘田码头离主要浏览的鼓浪屿上的景点比较近,所以一般都是从三丘田码头上的;
2、鼓浪屿钢琴码头。为了让鼓浪屿钢琴码头“喘口气”,岛上新建了内厝澳码头,扩建了三丘田码头和鼓浪屿钢琴码头广场;
3、内厝澳码头位于鼓浪屿西部,靠近鼓浪屿工艺美术学院,与钢琴码头刚好“东西呼应”。
2012年钢琴码头、三丘田码头的扩建工程开工,8月投用,与内厝澳码头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8)厦门东渡为什么不是叫西渡扩展阅读:
去三丘田码头,要从厦门东渡的码头坐船。回来也是到东渡。东渡离厦门市区的一些知名景点,如厦门植物园、厦门科技馆、白鹭洲公园都很近的。
去鼓浪屿几乎都有两个码头下船,三丘田码头和内厝澳码头。三丘田码头离商业街区及各主要景点都比较近,内厝澳码头在岛另外一端,目前各配套设施尚不完善。交通、餐饮等都不方便。
如果住在岛上的话看哪一个离酒店比较近就在哪个下船, 如果是纯玩的话,三丘田是在靠近热闹街道龙头路还有一些景点较近的地方,而内厝奥几乎是在跟这个相反的岛的另一头,要到热闹点的地方要绕半个岛。如果住宿是选择在内厝奥那边是可以坐船到那个码头下,如果不是建议还是选择三丘田码头。
鼓浪屿钢琴造型的轮渡码头广场是环岛路的一个重要的观景节点,这里是延平路、鹿礁路和龙头路的交汇点,也是进出鼓浪屿的最重要门户。在鼓浪屿三丘田旅游码头和内厝澳码头未建之前,进出鼓浪屿主要就是轮渡码头了。
‘玖’ 厦门邮轮中心厦鼓码头就是东渡码头吗
厦门邮轮中心厦鼓码头就是东渡码头。本地人常称邮轮中心为东渡码头。
厦门邮轮中心厦鼓码头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鹭江道15号,与鼓浪屿只隔一条宽600米的鹭江是进入鼓浪屿的主要港口,轮渡4.5分钟可达。
厦门邮轮中心厦鼓码头的航线时间:
厦门邮轮中心码头至鼓浪屿内厝澳码头航线 每20分钟一班,票价50元往返。厦门邮轮中心厦鼓码头,首班07:20,末班17:20(冬季)、18:20(夏季);鼓浪屿内厝澳码头,首班07:30,末班17:30(冬季)、18:30(夏季)。
厦门邮轮码头至鼓浪屿三丘田码头航线 同样是每20分钟一班,票价35元往返。厦门邮轮中心厦鼓码头,首班07:10,末班17:30(冬季)、18:30(夏季);鼓浪屿内厝澳码头,首班07:20,末班17:40(冬季)、夏季18:40(夏季)。
鼓浪屿内厝澳码头至海沧嵩屿码头航班 票价30元往返。内厝澳至海沧嵩屿,首班07:20,逢整点和20分发船,末班17:20(冬季)、18:20(夏季);海沧嵩屿至内厝澳,首班07:30,逢30分和50分发船,末班17:50(冬季)、18:50(夏季)。
(9)厦门东渡为什么不是叫西渡扩展阅读:
厦门邮轮中心厦鼓码头建设于1937年,至今已走过75个年头了!地处厦鼓海峡交通要道,是厦门特区交通旅游的一个重要窗口,年均客运量约2000多万人次。
厦门邮轮中心厦鼓码头主要航线便是开往鼓浪屿旅游区。集环鼓游览过渡于一体。
沿涂可饱览鹭江两岸风光,观赏海上花园鼓浪屿的全景,遥望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令人赞叹自然美景之时,发盼祖国早日统一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