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资讯 » 外地人在厦门过年怎么样
扩展阅读
上海连成怎么样 2025-07-14 01:18:22
上海海昌公园表演有哪些 2025-07-14 01:03:29

外地人在厦门过年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2-09-09 18:45:30

Ⅰ 春节的话,去厦门旅游怎么样,合适吗

气候不到30度还适宜,除了春节旅店费用高一些,鼓浪屿游人多一些外都挺不错。
必游景点包括
D1:鼓浪屿。
D2:厦门岛(万石植物园→钟鼓索道→南普陀寺→厦大→胡里山炮台→环岛路→曾厝埯→中山路→鹭江夜游),
D3:集美(陈嘉庚先生故居→归来堂、归来园→道南楼→南薰楼→李林园→延平故居→鳌园→嘉庚公园→陈嘉庚纪念馆)。
鼓浪屿五点联票。鼓浪屿景区联票包含日光岩(包括日光岩,郑成功纪念馆,)60元,菽庄花园(“听涛轩”即钢琴博物馆)30元,皓月园(民族英雄郑成功雕像)15元,风琴博物馆(八卦楼)20元、国际刻字艺术馆10元
五个景点。联票100元,网购90元。琴园(“百鸟园”、“电影院”、“英雄园”,索道)20元。

Ⅱ 我是一个外地到厦门上大学的学生,厦门那里的风俗是怎样的

嘿嘿,我是闽南人,闽南人都很好相处哦……至于风俗习惯呢,也没什么比较需要注意的,有一点,闽南人都信佛……
下面是一些资料,你可以看看

厦门民俗风情

元宵观灯

正月十五是“上元节”,也称“灯节”或“元宵节”。上元是三官大帝中上元赐福天宫紫微大帝的生日。每年正月十五日,厦门的百姓都要向天宫祈福,家家户户一大早即把五牲、果子、酒菜、纸钱等供在桌上,向天宫神烧香祭拜,并且占卜卦,预测一年的福祸凶咎,祭酒之后烧金纸,而后完成祭仪、撤供等仪式。元宵节民间从十三日到十七日为止的5天里,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点缀着美丽的花灯。中山公园、寺庙或工人文化宫等公共场所举办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放烟火、迎紫姑、猜灯谜、吃汤圆等贺节活动。晚上,晶莹剔透的宫灯、走马灯、宝莲灯、荷花灯、象形灯流光溢彩,水池上,灯船摇曳;盛装的少女和儿童跳起欢腾热烈的花灯舞;高院队举行场面壮观的踩街活动;南乐团演员们演唱南音古乐。街上供应制作好的汤圆,其大小和龙眼差不多。闽南民歌《卖汤圆》中唱道:“卖汤圆,卖汤圆,元宵的汤圆圆又圆……”,正是闽南一带人民“元宵吃汤圆”的真实写照。

中秋博状元

中秋佳节,花好月圆,是人们阖家团聚或倍加思念远方亲友的日子。厦门人对中秋节特别重视,许多旅居海外的乡亲以及港、澳、台同胞,届时都纷纷踏上归途,与家人好友团聚,共 享天伦之乐,畅叙别后情谊。

在厦门,有一种中秋节玩会饼博状元的民俗活动,最为吸引入。三百多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以厦门为根据地,驱逐荷夷收复台湾。郑成功的士兵来自福建、广东各地,到中秋节前后,士兵们倍思亲人。郑成功的部将洪旭,为了宽慰士兵离乡背井、思亲想家之念,激励士兵先国后家,克敌制胜的斗志,便与兵部衙堂(今厦门洪本部巷32—44号)的属员,经过一番筹谋,巧设“中秋会饼”,让士兵们赏月玩饼、品茗谈天。中秋会饼每会63块饼,隐含七九六十三之数,因为三、九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会饼设状元1个,直径20厘米,宛似一轮明月,饼上雕印有“嫦娥奔月”、“桂树玉兔”等图案;对堂2个,直径13厘米左右;三红4个,一秀32个,直径1.7厘米左右,它们分别代表文或武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由于博状元寓教于乐,活泼有趣,所以郑成功特别批准从八月十三日至十八日,军中按单双日分批轮流赏月博饼。

这种中秋节玩会饼博状元的习俗,三百多年来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每年中秋节前后,厦门的饼店便大量生产会饼上市供应,有馅饼、广东饼、包装精美,为送礼佳品。皓月当空,家家户户燃起红烛,摆着会饼,全家老小,亲朋好友,五六个人一会虔诚地掷骰子、看月神赐福给谁,热烈有趣、笑声不绝。状元郎相继产生,鞭炮声、烟花声不绝于耳,一片欢乐升平的景象。

端午抓鸭子

厦门人过端午节,不仅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而且还要举办抓“鸭子”的活动。这是一种考验人们体力、毅力和技巧的民间体育竞赛。

竞技场一般设在大海上或大池里,从岸边腾空伸出1根10多米长的圆木柱,上面涂满滑油,木技的末端安装着一只盛鸭子的小木箱,箱子有一个活门。参加竞技者要登上木梯,走过这根伸向海里的圆木技,到了末端,用手拉开小木箱的活门,放 鸭子掉进水里,同时人也跃人水中,去抓鸭子作为胜利品。通常,十几只鸭子,在一个多小时内,便被勇士们抓光。

这种斗智、斗勇、斗巧、斗捷的水上体育活动,充满着热烈气氛和浓郁的闽南风情。

厦门岁次民俗

厦门的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为了入乡随俗,特介绍如下: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二月初二,福德(土地)神诞辰。

三月初三,上已节。泉属五县人,制春饼祭祖先,或扫墓。

二月十九,观音诞。妇女多焚香。

三月二十,天后诞(俗称妈祖婆生日)。过去多有迎神赛会。

五月初五,端午节。过去家家悬柳枝插蒲艾,以除疫氛;中午饮雄黄酒,以辟邪气;制相馈。汲午时水浴身,不生痱子。海上赛龙舟。

六月十五,“半年”,家家户户造米团圆,祭祖。

七月,俗称“鬼月”,由初一起“开地狱门”,放出无依鬼魂,受阳人致祭。至月末“闭地狱门”。各街轮流“普渡”。

七月七日,“七夕”,牛郎织女相会。

七月十五,“中元”,敬三官大帝。

八月十五,“中秋”,搏饼互庆。

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 冬至节,各家均制团圆。

十月十五,“下元”,祭三官大帝。

十二月十六,“尾衙”。

十二月二十四,送神。

十二月二十五,天神下降,不能讨债。

十二月二十九,除夕

讳忌

在婴孩面前勿讲“猴”。因恐婴孩患“猴损症”。如须谈猴, 应改说为“爬树”或“山人”。

见婴孩体胖,不可当面嘉尝其“肥”,须言“好看”。抱时亦不可言“重”。

以“中指”指人,极为无礼。

以扫帚打人,最为耻辱。

客至扫地,意念逐客,有辱于人。

以六碗菜请客,最为不敬。(清旧制,凡临死刑之犯,官以六馔饷之,以示皇恩涪大。)

亲友喜庆宴席,匆打碎盘碗碟。新婚之日尤为讳忌。

媒人到家谈婚,不可奉茶,谓奉茶事难。

产妇之房,未满月不可进。

与人聚餐,筷子匆插在饭上,谓系祭鬼,有失礼仪。

丧后穿孝服者,或穿麻衣,不可乱入人家。丧家亦不能到别人家拜年。

儿童匆戴两顶帽,忌长不高。

屋中张伞,屋内易漏。

闽南处在祖国的东部沿海。闽南人基本上都是从中原迁徙而来的,主要聚居在福建的厦门、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同安、金门、安溪、永春、德化、漳州等市(县)。自明清开始,福建大量向台湾移民,据数据统计,目前全台湾约75%的人讲闽南话。因此,台湾也是闽南人的主要聚住地。
闽南人有着“东方文明活化石”之称,经过了一千多年的演变,其独特的语言和婚俗习惯等等至今仍保留着深厚的唐宋遗风,耐人寻味。所以,只有当你真正的走进闽南,融入其中时才能领略到闽南的神秘,感受到闽南文化的深邃和悠久的魅力。
怀着对闽南的向往下面我们就从节日、民歌与方言、居住、婚俗与祭祖几个方面来进一步认识闽南人。
一、节日、民歌与方言
春节,新年伊始,万象更新,闽台两地普遍行开正仪式。家家户户贴新春联,象征岁序更新,万象皆春。男女老少,穿着新装,设斋果、茶酒、岁饭,祭祀天地、家神及祖先。早饭,多吃长寿面(线面)或年糕,寓意“长命高寿”、“年年高升”。饭后,少长序拜,拜祠堂及尊长,戚友相过贺,道吉祥语。长辈大都要给晚辈压岁钱。客至, 以果糖、福橘、瓜子、槟榔等,一品既行。与拜年同时进行的还有出行习俗,即身着新装,到某一寺庙烧香磕头,祈求菩萨保佑。初一日,普遍忌杀生、吃粥、吃香薯、清粪、哭泣、吃药、打破物品等,以求一年吉利。明代开始,福建有春节上坟的习俗,尤其是初二、初三日,华门巨姓大都携长幼扫祖坟。正月初四,为接伸日。所接之身,一般是指灶君、灶妈等家神。初五为假开日,鸣炮开市。莆田、仙游等地,定初五为“做大岁”。据说是明代某年过除夕,倭寇突袭,烧杀掠夺。初二日倭寇被赶出后,逃难者才相率归来。初二、初三日,各家各户均忙于收殓亲人尸体出殡,无心串门拜年。遂相约今后初二日为各家祭祀受难者之日,互不串门拜年,于初四、初五日补行度岁过年。所以,以后莆仙地区每年都在初四晚补过大年,初五日再行大岁之礼。
闽南语系民歌就是指用闽南话演唱的民歌,它在闽台地区流传甚广,并随着地区环境、生活习惯、历史变迁等方面的差异,形成各种不同的风格特点。闽南民歌按其风格差异,在福建主要分为泉州和漳州两个地区。在泉州地区,民歌受南曲的影响很大,包含变宫、变 的古音阶,旋律呈平稳级进和回绕型线状、中速稍慢的节奏,具有优美雅致的特点。漳州地区的民歌以 调式居多,色彩比较淳朴。当地锦歌和 剧也给民歌以深刻的影响,如漳州《做戏歌》与 剧《杂碎调》音调上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羽商、商 两个音区和旋律音调的对比,色彩鲜明。
明清时期,泉州、漳州人大批移民台湾,带去了数量相当丰富,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闽南乡土音乐。随着移民的流布,又形成各地方的调律,如台北调、台南调、漳化调、恒春调、宜兰调等。尽管如此,这些民歌仍具有共同的闽南乡土气息,台湾学者统称其为福佬系民歌。福佬系民歌在各地流传中不断得到丰富发展,如福佬系人进入恒春后,受客家系影响,创作了《思想起》、《四季春》、《三声无奈》、《牛尾摆》等民歌;进入台北后,创作了《台北调》、《莰仔脚调》、《艋胛哭调》等。此外,一些古老的闽南民歌流传到台湾后,经过数代加工,形成相当完善的调。台湾的闽南话民歌,在旋律进行上多以级进为主,精巧秀丽,朴素流畅,平易上口,亲切感人。闽南语系民歌的歌唱内容涉及面相当广泛,有童谣、情歌、叙事歌、祭祀歌、劳动歌等。
闽南方言在福建闽南地区形成和发展的,它主要是北方中原的人在不同历史时代因避战乱,平叛战乱或逃荒等原因多次向南方迁徙,进入闽南地区后逐渐形成的。在中原跟当地土着语言的交流和融合过程中,中原汉语是占着绝对优势的,是融合了土着语言的,虽然也吸收了土着语言的若干成分,但最后形成的是以汉语为主体的闽南方言。
明末清初,随着郑成功带领闽、客人士入台,闽南话成为台湾最主要的语言。就国内分布说,闽南方言可分为本土闽南话、台湾闽南话、潮汕闽南话、琼雷闽南话和浙江闽南话五大块。由于所处地区其他方言的影响和时间的推移,五大块的闽南话略有差异,其中闽南本土和台湾最为接近,几乎没有差别。全台约有75%的人讲闽南话。其次才是客家话、山地话。
二、居住、婚俗与祭祖
闽南的房屋构造一般是中为正厅,屋顶最高,以二、三进的合院为中心,两侧横向组合对称,布置条形护厝,分别向两旁发展。左为大房,右为二房。左右屋背略低。由正厅延伸建造的房屋像围着一条蜿蜒的龙,故有“围龙”之称。这种横向组合的护厝式民居,最适应于闽南沿海一带炎热的气候条件。泉州城镇的民居中,还有一种纵向布局狭长条形的小屋,因外型很像一条长形的手巾,故俗称“手巾 ”。厦门则另有一种“骑楼式”的民居,其房屋低小而多门,上用平屋,人可行走。惠安等地盛产花岗石,多有用花岗石建造的完全石结构民居,工艺独特,造型别有风采,成了闽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民屋的独特风格尤其体现在屋顶上,正脊两端如燕屋飞翘,中间低平,呈露宋代曲线屋顶的传统意味,闽南民居的大门也颇为考究,门必居中,并向远位进深,形成过堂,产生较大的虚空层次,增添了建筑的形体变化。
闽南的婚俗中,整个婚事过程都有拴红丝线的风俗,这种风俗,因含有“同心同德,白头偕老”的美好意义,所以红丝线作为一种吉祥物,贯穿整个婚礼的全过程。
首次使用红丝线是在提亲时,男方在随带见面礼中,在包装的外面,要用一条红丝线捆起来,也有用红线条替代。进入女方家时,摆放在大厅的显着位置,以示吉利好彩头。当婚事双方满意后,接下去是挑选结婚日子,俗称“择日”。“择日”是由男方选一位双方都尊重信任的亲属当使者,以免女方不出示姑娘的“生辰八字”。写好“生辰八字”后,要用一张红纸包起来,里面放有一条红丝线,让男方带回“配生时、择日”寓意牵姻缘。
结婚当天,双方要在互送的众多礼品上,都系上小红丝线和小红纸。如大到摩托车、冰箱,小到一把小剪刀;从鱼、肉、面等新鲜的食品,到装饼干,糖果、香烟等干果类副食品的礼盒;以至一切双方互送的礼物,其中包括互送的大小红包,都要认认真真,不得含糊。
结婚办喜事,双方的房屋厅堂除了要张贴喜联外,也得贴上小红条及红丝线扎成的装饰品,放在大厅及新房的门眉上,以图吉利,真是名副其实的一“千里姻缘线牵”。
据民间故事的流传,自古就有“千里姻缘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线把这两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究有机会做夫妻。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着,再怎样也不能在一起。时至今日,像闽南地区保留的这种拴红丝线的习俗,已不多见了。
每逢农历三月初三,闽南、台湾民间就有敬祖旧俗,谓之“三月节”,敬祖时,人们上山扫墓之前,要先在宗祠或家中祭拜列祖列宗,到墓地后,要先拜“土地神”,接着,在祖先墓地上压纸致祭、填土修坟,用丹朱彩上漆 ,以示儿孙辈不忘先人恩泽。台湾同胞把祖家的节俗带到海峡彼岸,至今还仍在沿袭。
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孕育了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不同方言各具特色的民系文化。闽南风俗就是民系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如今,随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民俗习惯的改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闽南文化会一直保持下去的。

Ⅲ 去厦门过年好吗,天气好吗,厦门有没有暖气啊会不会小吃店都关门了啊

南方都没有暖气呢 不过有空调啊 而且南方的冬天不是很冷
一般的小吃店肯定都会闭店过年了。。。。

Ⅳ 厦门春节习俗

厦门春节习俗:

1、腊月十六

平时,闽台地区的不少民众都会在农历每月的初二、十六祭祀土地公,尤其是生意人和农民更为注重,俗称“做牙”。传统的“尾牙宴”上,老板会以“鸡头鱼尾”方式来决定明年的辞退人员,因此又有“鸡头相对,伙计走开”的仪式,这是老板要“炒鱿鱼”的婉转手法。十二月十六是一年中的最后一次“做牙”,称为“尾牙”,是一年中最隆重的。

2、腊月廿四

农历腊月二十四是“送神日”。闽南有句谚语:送神风、接神雨。意思是,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恭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这天的天气有风,就是“一路顺风”;正月初四迎接灶王爷下凡,如果有雨,则昭示来年风调雨顺。

按照厦门旧俗,只有到腊月二十四送走家里供的“灶王君”等神后,才能百无禁忌放心做卫生,形成“送神”与“除尘”习俗。厦门人办年货,种类很多。春联、窗花、祭祀用品等必不可少,蜜饯、水果、炸物等也要备齐。

3、年夜饭要“添碗筷”

由于厦门的地缘特色,历史上许多人过台湾下南洋,回厦门过年要漂洋过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总是有些人不能回来,而这时家里面仍然要为他留一个位置放一副碗筷,以表示人未回,心已回。

4、除夕“围炉”合家欢

除夕,闽台两岸都称为“年暝”、“二九暝”或“年兜”。厦门本地,家家户户都重视围炉,或在家里烹饪,或到餐厅订上一桌。围炉吃年夜饭,预示来年全家团团圆圆。除夕夜,本地人除了贴春联,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

此外,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纸扎的“春花”,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年夜饭后就是守岁,在台湾,“守岁”也叫“长寿夜”,象征晚辈祝愿父母长寿。

5、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大早即起,在爆竹声中迎春接福,换上新装开始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祝福。正月初二是“女婿日”、正月初三“不登门拜年”、正月初四“接神日”、正月初五“送穷”,正月初八要准备初九凌晨“拜天公”。

(4)外地人在厦门过年怎么样扩展阅读:

春节是一年之岁首,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在历史发展及传承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扫尘、贴春联、祭祖、拜岁、点爆竹、拜年等等。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燃放爆竹。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Ⅳ 厦门地区的春节习俗,过年都在干什么,最好从腊八开始说到正月十五过完年后。

在老厦门人眼里,腊月二十四送神祭拜完后,大家就得为过年忙活了。厦门人过年就是图个热闹、喜庆,什么东西都希望能沾点喜气,这个时候,除了要大扫除以外就是要添补一些年货,忙的不亦乐乎。

而到了除夕之夜,到处灯火辉煌。家家户户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此外,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有围炉吃年夜饭的习惯,也是厦门人最重视的。家长和子女围炉吃年夜饭,以示来年全家团团圆圆。在除夕的年夜饭里,有几样食物是绝对不能少的。比如菠菜,不可以切根,有头有尾,每人都得吃一根,意寓“平安”。还有血蚶,闽南话说“蚶壳钱大赚钱”,将吃剩的蚶壳洗净,洒在桌子底下或床下,直到初五才收拾。

吃完年夜饭后全家都要在围炉旁,叫做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并且长辈要给小孩子分压岁钱。

正月初一,人们都得早早起床,清早要先吃碗面线,表示新的一年健康长寿。大家换上新装到亲戚家拜年。路上遇到朋友,都要彼此恭贺新年。

到了最后的元宵节,这天人们都会吃汤圆,闹花灯、舞狮等活动。

厦门春节习俗活动很丰富、很有趣!

Ⅵ 厦门春节的习俗

在厦门,腊月二十四送神祭拜完后,大家就得为过年忙活了。厦门人过年就是图个热闹、喜庆,什么东西都希望能沾点喜气,这个时候,除了要大扫除以外就是要添补一些年货,忙的不亦乐乎。
而到了除夕之夜,到处灯火辉煌。家家户户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此外,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有围炉吃年夜饭的习惯,也是厦门人最重视的。家长和子女围炉吃年夜饭,以示来年全家团团圆圆。在除夕的年夜饭里,有几样食物是绝对不能少的。比如菠菜,不可以切根,有头有尾,每人都得吃一根,意寓“平安”。还有血蚶,闽南话说“蚶壳钱大赚钱”,将吃剩的蚶壳洗净,洒在桌子底下或床下,直到初五才收拾。
吃完年夜饭后全家都要在围炉旁,叫做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并且长辈要给小孩子分压岁钱。
正月初一,人们都得早早起床,清早要先吃碗面线,表示新的一年健康长寿。大家换上新装到亲戚家拜年。路上遇到朋友,都要彼此恭贺新年。
到了最后的元宵节,这天人们都会吃汤圆,闹花灯、舞狮等活动
正月初三 不能去串门正月初九 拜天公...(要凑 奇数 的水果和斋菜 )

Ⅶ 厦门留厦过年要身份证吗

厦门留厦过年要身份证
春节期间未回户籍地留厦过年的非厦门户籍(以身份证或护照记载为准)职工。在厦门,到荣先生SM城市广场店消费的留厦外来人口,只要出示身份证,就能享受菜品8.8折优惠,并获赠一份菜品。

Ⅷ 过年去厦门人多不多,冷不冷

过年到厦门,大年三十和初一人少,初二开始人就多了,初三初四初五会达到最高值。
厦门的春节冷或不冷得看当时的天气。如果是强冷空气下来遇雨,那种阴冷或湿冷是很够受的,可以达到3-5度的冷,冷到骨头里,刺骨的寒风比北方的冬天还难受。如遇天气好,大太阳的,白天可热到只穿一件长T恤就够,看到时候的具体天气吧。

Ⅸ 准备过年的时候去厦门,不知道那边天气怎么样,会不会很冷。

厦门还是个不错的城市哦,过年时穿的衣服也就一件秋衣\毛衣一件\外衣一件\,总得来说,三件就差不多了,要是你外衣是特厚的那种,那二件也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