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是属于哪个区的
笨啊,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位于厦门市湖里区高崎村的南面,当然是属于湖里区啦
‘贰’ 厦门新建的机场在哪里
建在翔安区大嶝镇,根据最新信息,厦门新机场建设即将进入预可研(编制项目建议书)阶段,预计2012底2013初完成后,将可向国家有关部门上报立项。如果一切进展顺利,厦门新机场有望在2014年前后开工,争取2020年左右投用。
‘叁’ 厦门有正在建造的机场吗造在哪里
机场第3期已经规划在翔安建设。
厦门航空港集团透露了第3期机场候机楼的部分扩建方案,将新建一幢年容量500万人次的国际候机楼,改变目前国内、国际候机同在一楼导致空间紧张的局面。另外,3期还将拆除1期的老旧候机楼,建设近程机位候机楼,专门运营廉价、支线航线,其年容量为500万人次。全部工程竣工后,总容量将达2500万人次。目前,工程的前期报批工作已全面展开,机场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民航总局规划定位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为未来的中型门户枢纽机场,是重要的口岸。目前候机楼能满足年容量1200万人次的需求,极限约1500万人次。至去年底,直接通航城市62个,其中国内43个,国际及地区19个,已成为连接全国各地和东南亚、东北亚的重要区域性航空枢纽。
目前,机场2期存在问题包括飞行区站坪太窄、现有跑道不足、登机桥偏少、国际区拥挤、货运处理能力受用地限制、航空公司基地用地少。此次3期扩建,将对目前机场的飞行区、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旅客航站区(候机楼)、货运区4大方面进行扩建,可谓“脱胎换骨”。
在飞行区方面,机场跑道扩建按照F类飞机(如空巴A380)运行要求进行,将延长跑道至3600米,增加滑行道长度,并相应加宽跑道。但之前“新建一条跑道”的规划方案目前未确定。另外,因机场吞吐量增大,将扩大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建筑面积,以满足机场未来的正常运行;初步考虑按照每年100万吨至120万吨的处理能力规划进行货运区扩建。
http://www.xmnn.cn/xiangan/jdgz/201003/t20100304_1346202.htm
翔安机场预计2019年投用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10-03-04 00:00
高崎机场三期扩建工地。
(本组摄影/本报记者 王协云)
机场建设指挥部在高崎机场附近,靠近太古飞机维修厂。原来这个指挥部叫“厦门机场三期建设指挥部”,只对高崎机场“负责”,不过现在,由于翔安机场的选址工作正式启动,它的职责也相应扩大:一是协调现有高崎机场三期扩建相关工作;二是翔安新机场的选址。
昨日,记者来到指挥部,正碰上开会,负责人正在紧张准备次日的汇报材料,“市领导要来了解工作具体情况。”只占一层楼的指挥部,一共有十几名工作人员,负责的却是以“平方公里”为计算单位的机场建设协调工作,工作强度之高让他们几乎没有闲暇时间。
三期扩建后停机位将达80个
在指挥部会议室墙上,挂着一张高崎机场三期建设规划图。这张图是卫星遥感地图,由于这两年来三期建设推进速度很快,所以很多地方已经不是地图上的样子了。
规划图上,高崎机场未来的规模要比现在大得多。“比如停机位,现在我们有53个,三期扩建完成后大约有80个。”厦门国际航空港集团副总经理王雁飞说,“再比如机场跑道,三期扩建工程中,要新建一条跑道,现在已经开始施工,这将满足A380等大型飞机的起降标准。”
另外,一个更大的候机区域也将在高崎机场出现。“三期将新建10万平方米的建筑物。比如一期老候机楼将重建为低成本航空专用候机楼,在目前二期候机楼的东面,还将新建国际航线候机楼。”王雁飞介绍。
除此之外,高崎机场三期目前还有十几个项目同时开工建设,这包括太古新机库、新科航发动机维修厂、东海救捞局基地等等。
大型国际机场将崛起翔安
虽然距离实质性建设阶段还有两三年时间,但翔安机场的选址工作已经有条不紊地展开。这片目前还是荒地、滩涂、海域的区域,未来将建设成为一座高标准的大型国际机场。
王雁飞介绍,目前,翔安机场的选址报告已初步具备编制条件,将争取在上半年出台,并上报民航华东管理局,尽早使之列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海西经济区综合交通、民航发展的相关规划,国家综合交通民航有关规划及“十二五”规划。
对于规划的具体内容,王雁飞说,根据初步规划,翔安机场将先期建设两条跑道,整个翔安机场的用地规划为46平方公里,形成一个“航空城”。“新机场的建设,结合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指挥部将尽快推进相关工作,力争在2013年基本具备开工条件,2018年基本建成,2019年投入使用。”王雁飞说。
本报记者 徐景明
‘肆’ 厦门的经济发展状况
厦门经济特区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福建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下,由邓小平亲自批准创办的全国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1981年10月,由邓小平亲自批准创办的湖里加工区破土动工,拉开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1984年2月,邓小平为经济特区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为经济特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年,邓小平同意中共福建省委、中共厦门市委的建议,党中央批准,经济特区从湖里2.5平方公里扩大到全岛131平方公里,特区实行自由港某些政策。后来邓小平多次为特区的发展作了重要的指示,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也要成为开放的基地。我们建立的经济特区,实行的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邓小平再次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经济特区创办之际,厦门市委又根据厦门对台的区位优势,经党中央和省委批准,在厦门岛外,先后创办杏林、集美和海沧三个台商投资区,成为经济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享受经济特区的待遇。几个台商投资区,为厦门经济特区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区的范围由原来131平方公里扩大到690平方公里。
邓小平又根据外国友人的建议,指出:特区要发展经济,首先要把交通和通信搞起来,这是发展经济的起点。厦门市委市政府根据邓小平指示精神,采取向科威特贷款,建设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从日本引进万门程控电话通信设备,扩大厦门港口,建设疏港的环岛公路,拓宽厦禾路,建设厦门大桥、海沧大桥等。大大改善经济特区交通难、通信难的状况。
市委市政府为了进一步把厦门办成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改革开放重要基地,1985年继创办富山展览城之后,又创办了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成为厦门对外开放洽谈贸易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并提出了对外开放是面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面向世界的工作方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厦门经济特区对外对内经济合作与交流也日益发展,规模大规格高,不但每年有全国性和国际性“九·八”投资洽谈会,而且每年还有地区性“四·八”台商投资贸易洽谈会。吸引外资参加特区经济建设,是厦门经济特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经济特区建设以来,厦门市委提出以港立市,工业兴市,建设港口风景旅游城市的方针,为厦门市现代化港口的建设、现代工业的飞跃发展和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个方针符合厦门实际。厦门市委为了扩大经济腹地,曾采取把市区的工厂,迁移到岛外到农村的决策,同时在继续搞好市区建设的同时,有计划地把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岛外到农村,这个决策也是正确的。实践证明,把建设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岛外到农村,并没有削弱和影响市区的建设,而且是推动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到2007年市委市政府在岛外农村投资占全市投资总额53.5%,大大推动了四个新城区的快速发展。而市中心的思明区,生产总值由2003年的167.5亿到2007年增至380亿元,财政总收入从31.2亿元增至73.1亿元,成为全国百强区的先进单位。
2001年在厦门市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上,市委提出更好发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创建教育之城、文化之城、科技之城的决策,为厦门市进一步落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改革开放后,市委市政府先后创办了集美文化教育中心、市区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集美园博苑中心、高新技术园区等文化、教育、科技等基础设施,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强市、文化强市、科技强市的建设。党的现代化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厦门市有了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提出创建教育之城、文化之城、科技之城,既符合中央精神,也符合厦门实际。
在厦门市第九次党代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区划行政调整。市政机构调整为思明、湖里、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六个新城区,纳入厦门经济特区的体制,享受特区的待遇。后来,市委市政府又在集美、同安沿海创建环东海域新城区,面积相当于新建一个厦门岛。厦门经济特区由原来690平方公里扩大到1674平方公里。经济特区腹地增加了,投资环境进一步好起来了。长期困扰经济特区的腹地小、经济总量偏低的困境,初步得到了缓解。
21世纪以来,市委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的精神指引下,遵照省委的指示,厦门要利用厦门经济特区的对台的区位优势,发挥“五缘”的优势,扩展“六求”的作为,把厦门经济特区办成海峡两岸重要的中心城市,努力在海峡两岸建设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的先行区,当示范,当榜样,推动两岸的经济建设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历史性的重要贡献。
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的指示精神,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战略,抓住中央支持海峡两岸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大对海峡西岸中心城市的建设,推动两岸经济、技术、文化合作,向更大范围,更宽的领域,更高的水平发展,为促进两岸直接双向三通,两岸人民往来和经济文化技术合作交流更加畅通,为加强海峡西岸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年,厦门经济特区发展变化巨大:海港、空港、信息港建设成就斐然,厦门港口建设自1975年国家投资建设以来,经多次扩建,现在已有8个港区,深水线40公里,可容纳深水泊位114个,最大靠泊能力10万吨,可停靠世界最大集装箱1.2万个的泊位。世界五洲,除非洲须经中转站外,其他亚洲、澳洲、欧洲、美洲的基本港均可直接通航,已引进中国的中运集团,法国达飞集团参加建港,把厦门港建设成为国际航运的枢纽港。厦门空港:1978年仅有两条国内航线的机场,现在厦门国际机场已和110个国家和地区通航,国内地区和国际航线149条是我国和东南亚地区的中心站,在东南亚三小时的飞行圈,设备完善,是国内一流的国际机场。厦门信息港1978年有交换机1400门,用户1 300户,没有长途国际线,用户要通过福州、上海中转才能和国外通话。到1989年10月,厦门市话就已有33000门,通话能力比1978年提高11倍,国际直拨自动电话达到158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08年4月,厦门市已有用户916683户(不包括手机和小灵通)。厦门信息港已成为国内一流的信息港。厦门的铁路除原有的鹰厦铁路外,还有国家铁道部建设的福厦、龙厦、厦深三条高速铁路,四条铁路均在市内连接,这是国内其他城市少有的。龙厦铁路经过赣龙铁路与京九铁路相连,通过赣韶线与京广线相通,连接珠三角、长三角,为活跃东南沿海物资交流作出贡献,同时也为中部崛起的湖南、江西等地打通一条沿海的港口通道,把内陆经济和港口经济联结起来。福厦、龙厦、厦深铁路将分别于2009、2010、2011年建成通车,这几条高速铁路的建成,必将为福建闽西南和闽南地区的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厦门市内的交通,过去仅有集美、杏林两个海堤通道,交通不便。现在有厦门大桥、海沧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成功大道、翔安隧道和市内工交快速交通,这些交通要道全部建成之后,市区六个区,均可在半小时内互通。龙岩、厦门、泉州、漳州四个市区,也可以在一个小时左右互通,海峡西岸经济中心的区域扩大了,往来的路程变短了,人流物流更方便了,厦门经济特区有了大港口,大机场,大交通,大腹地,还有大市场的建设,形成海港、空港、信息港和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高速城际公交,以及港铁联运、空港联运,海陆联运的大交通网络,成为厦门经济特区的一大优势。
2007年厦门市生产总值1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工业总产2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厦门现代工业、火炬高新区由最初1.71平方公里,扩大到1 3.75平方公里,总产值由2000年104亿元增加到816.97亿元,工业总产值比重由41%提高到61.3%,火炬高新区已成为厦门市高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厦门三十年来,先后赢得“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全国人居环境奖”,“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暨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六连冠)”等12次中央和省级的表彰,这是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排除万难,艰苦奋斗取得丰硕成果的真实写照。
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指示,特区是改革开放的窗口,是体制机制创新,科学试验的重要基地,特区的实践是成功的,成绩巨大,丰富了邓小平理论,誉满中国,名扬海内外。
市委市政府始终贯彻“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精神,并把它贯穿特区发展的全过程,作为特区建设的主题。根据厦门特区的客观实际,用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指导特区的经济社会建设,是取得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是符合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精神的。
市委市政府抓住厦门特区对台的区位优势,发挥“五缘”的优势,扩展“六求”的作为,建设海峡两岸重要中心城市、发挥二个先行区的作用,效果显着,作用巨大,符合两岸人民共同发展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精神。
‘伍’ 海沧大桥是什么时候建的
海沧大桥于1996年12月动工建设的,于1999年12月30日竣工通车,并于2002年、2005年、2013年先后进行了三次翻修。
海沧大桥是中国福建省厦门市境内一座连接湖里区与海沧区的跨海大桥,位于厦门西海域之上,为厦门市“两环八射”快速道路网中“外环”的组成部分。
海沧大桥西起厦门市海沧区石塘立交,东至厦门市湖里区仙岳路;线路全长6.319千米,主桥全长1.108千米,主跨长648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项目总投资28.7亿元人民币。
(5)厦门海沧国际机场什么时候建扩展阅读:
海沧大桥改造:
出大桥收费站后上新增匝道,可直接进入海沧生活区,海沧大桥交通改善工程主要是新增一条下桥匝道,经过海沧大桥桥面收费站后的分叉路段,就是新建匝道的入口。该匝道设计有如画了一个大半圆,左转穿过涵洞,连接沧虹路。
也就是说,将来车辆无需走大屏山隧道或绕行马青路,可直接走新匝道进入海沧生活区。目前马青路、沧虹路分别有匝道上海沧大桥,也将改造。原来的匝道位置将进行路基施工,因匝道下方有箱涵经过,需要进行土方堆填,抬高匝道高度。
从马青路、沧虹路上海沧大桥的匝道改造,遵循“退一还一,退二还二”的原则,拓出了新的车道,所以没有影响到交通。而紧挨海沧大桥石塘立交与石塘村之间的村道。
虽然不属于石塘立交,但关系到石塘村民出行,因此也一并提升改造。原先村道有一半的路段将设计成单向车道,新增一条通道,穿过另外一个箱涵,连接沧虹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海沧大桥
‘陆’ 海沧国际货柜码头是海沧港区第一个码头
厦门港的地理位置及交通
厦门港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天然深水良港,位于北纬24°29ˊ东经118°04ˊ,时区为东八区,地处上海与广州之间,福建省东南的金门湾内,九龙江入海口。它面向东海,濒临台湾海峡,与台湾、澎湖列岛隔水相望,为我国东南海疆之要津,入闽之门户。厦门港岸线总长154公里,其中可用于建港的深水岸线30公里,联检锚地14平方公里,港口水域面积340平方公里,陆域面积7平方公里。目前,厦门港共有生产性泊位7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6,集装箱泊位15个。港内航运条件优良,外航道水深达?14米至?25米,已建成十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并配备了完善的水上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
厦门港交通发达,以形成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与闽南、闽西、赣南、粤北等经济腹地联系密切。铁路专用线直达码头前沿,内与外福线、漳龙线、漳泉等铁路支线连接,外通过鹰厦铁路干线贯通全国。
厦门大桥和海沧大桥与全省公路连网,形成了以福厦、厦漳主干道为骨干的运输网。疏港公路连接319、324国道,并通过高集海堤。厦门的高崎国际机场已拥有国内外航线75条。水运航线可通我国沿海、长江中下游和世界各港。
自然条件
气候: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温和多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气温:年平均气温20.8C,最高的7、8月,月平均气温28.3°C,最低的2月份,月平均气温12.5°C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181.0毫米,5-10月为雨季,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29天
风况:常风向为东北(9-3月)、东南风次之(4-8月),6-10月为台风季节,7-9月对生产影响较大 。
潮汐:属正规半日潮型。平均高潮位5.46米,平均低潮位1.41米,平均潮差3.99米。
潮流:呈往复流形式。涨潮流向为西北方向,流速2.3节,落潮流向为东南方向,流速2.5节
航道:港内航道分为7段
厦门湾十万吨主航道(九折礁至墓前礁):长约43.6公里,底宽300米,水深-14米——- -14.5米以上,潮流流速2-3节,可通航各大、中船舶、有进港导标。(2004年6月15日通过验收)
鹭江航道:位于厦门岛和鼓浪屿之间的鹭江内,长约2海里,宽160-300米,水深-7.20米,潮流流速2-3节,可通航小型旅游船、有进港导标。
东渡航道:东渡航道猴屿西航段:位于猴屿西侧,长约1.8海里,宽200米,水深-10.50米。 潮流流速2-3节,可满足2.5万吨级以下船舶全天候双向通航的要求,还可以适应5万吨级船舶及第四代集装箱船舶乘潮单向通航的要求。有较完善的助航标志。(2003年10月24日通过验收)
东渡航道猴屿东航段:位于猴屿东侧,长约3海里,宽300-800米,水深-9.70米。 潮流流速2-3节,可通航大、中型船舶,乘潮可通航5万吨船舶,有较完善的助航标志。
海沧航道:位于鼓浪屿西南方,呈东东南到西西北走向,可航宽度180米,水深-11.50米,可通航万吨级船舶,乘潮可通航10万吨船舶,有较完善的助航标志。
猴屿至石湖山码头航道:猴屿至石湖山煤码头19号泊位:长约3海里,宽200-250米,水深-12米以上,但在主航道附近有-8.5米的水深,潮流流速2-2.4节,可通航大、中型船舶,有较完善的助航标志。
马銮航道:位于象屿至马銮海堤间,长约3.1海里,宽150米,水深-6.1米,可通航3000吨级船舶,航道设有马銮2—8号灯浮。
石湖山煤码头至高集海堤:长约2.3海里,南部宽300-500米,水深-5米;北部宽20-150米,水深-2米、只能通过小船,航道内没有灯浮。高集海堤有一堤洞, 该洞高 11.7米,长24.1米,宽13.3米,水深-1.2米,只能供小船进出。在高集海堤东约250米处建有厦门大桥, 其桥洞高于高集海堤洞口。
锚地
一号锚地为五万至十万吨级船舶锚地,以24°18′48〃N ;118°10′09〃E为中心,半径700米的范围内。
二号锚地为五万至十万吨级船舶锚地,以24°20′30〃N ; 118°11′30〃E为中心,半径1海里的范围内。
三号锚地为万吨级以下船舶锚地,为以下五点顺序连线围成的范围内:
北纬 24 ° 23 ′ 57 〃 ; 东经 118 ° 06 ′ 06 〃
24 ° 22 ′ 34 〃 ; 118 ° 06 ′ 50 〃
24 ° 22 ′ 21 〃 ; 118 ° 06 ′ 20 〃
24 ° 23 ′ 54 〃 ; 118 ° 04 ′ 31 〃
24 ° 24 ′ 13 〃 ; 118 ° 05 ′ 03 〃
四号锚地为五万吨级以下船舶锚地,兼作检疫、引航锚地,为以下六点顺序连线围成的范围内:
北纬 24 ° 25 ′ 05 〃 ; 东经 118 ° 05 ′ 46 〃
24 ° 25 ′ 18 〃 ; 118 ° 06 ′ 10 〃
24 ° 24 ′ 37 〃 ; 118 ° 07 ′ 17 〃
24 ° 23 ′ 42 〃 ; 118 ° 08 ′ 07 〃
24 ° 23 ′ 08 〃 ; 118 ° 07 ′ 26 〃
24 ° 24 ′ 34 〃 ; 118 ° 06 ′ 02 〃
五号锚地为千吨级以下船舶锚地,为以下五点顺序连线围成的范围内:
北纬 24 ° 25 ′ 58 〃 ; 东经 118 ° 02 ′ 32 〃
24 ° 25 ′ 54 〃 ; 118 ° 02 ′ 47 〃
24 ° 24 ′ 04 〃 ; 118 ° 04 ′ 14 〃
24 ° 23 ′ 54 〃 ; 118 ° 04 ′ 07 〃
24 ° 23 ′ 10 〃 ; 118 ° 02 ′ 32 〃
七号锚地为千吨级以下船舶锚地,为以下五点顺序连线围成的范围内:
北纬 24 ° 25 ′ 54 〃 ; 东经 118 ° 01 ′ 07 〃
24 ° 25 ′ 24 〃 ; 118 ° 01 ′ 09 〃
24 ° 25 ′ 10 〃 ; 118 ° 02 ′ 29 〃
24 ° 25 ′ 59 〃 ; 118 ° 02 ′ 29 〃
24 ° 26 ′ 03 〃 ; 118 ° 02 ′ 10 〃
港区、码头泊位情况
2006年1月1日厦门湾实行一湾一港的管理体制。8港区合一,包括东渡港区、海沧港区、嵩屿港区、刘五店港区、客运港区,漳州招银、后石和石码等港区,这意味着厦门港首次有了突破行政区划发展的领域,厦门湾的港口资源将得到统一规划、管理和合理利用,厦门港向台湾海峡区域性航运中心和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发展的目标大大地迈进了一步。“十一五”期间,港口建设计划总投资约120亿元。预计至“十一五”末,厦门港综合货物吞吐能力达到1.2亿吨以上,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接近800万标箱。全港远景发展目标为货物吞吐能力2.6~2.9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1700~1900万标箱,届时,厦门港将一举跨入世界强港行列。
东渡港区
东渡港区:以调整、完善既有设施的布局和功能为主,发展集装箱运输,发挥毗邻保税区的优势,积极推进区港联动,发展现代物流。
海沧港区
海沧港区:重点发展集装箱中、远洋干线运输为主,与嵩屿港区共同构成全港集装箱干线运输的主体港区,并为海沧台商投资区临港工业发展服务,逐步成为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平台。
嵩屿港区
嵩屿港区:在充分发挥现有煤炭、成品油码头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集装箱干线运输,并成为全港集装箱干线运输的主体港区之一。
五店港区(东部港区)
刘五店港区:厦门港远景重点发展的港区,将以集装箱运输、临港工业开发为主,并为对台经贸合作和“三通”服务。
客运港区
客运港区:发展国际客运和海峡对台“三通”、海湾滚装运输以及沿海、本地区内的短途客运。包括厦门港国际旅游客运码头与和平码头、厦门港国际旅游客运码头设计范围超过28公顷。其中,北段岸线建设大型国际邮轮泊位,码头前沿水深-12.4米,岸线长509.56米,可靠泊14万吨级的大型邮轮。南段岸线规划布置89米长的浮码头两座和35米长的浮码头两座,泊位功能分别为小型客轮码头及港口作业码头。规划范围包括旅游客运大楼、酒店、人工运河、服务式公寓、展览中心、休闲广场等配套设施。
招银港区
招银港区:依托漳州开发区和厦门湾南岸地区经济,以发展集装箱和杂货运输为主,兼顾海湾、海峡客滚运输。漳州港已建成7个泊位码头,生产能力达92万标箱、700万吨散杂货的能力。
后石港区
后石港区:依托后方临港重化工业区的大型临港工业港区,重点发展大宗散货码头。包括一个十吨级的码头和一个五千吨级的码头
石码港区
石码港区:主要为漳州市和龙海市地方物资运输服务,并为九龙江两岸及来往厦门的客运服务。石码港区现已投产的客货生产泊位有34座,大部分属简易小型生产泊位。最大的泊位是3000吨级,最小的只有2个200吨泊位。
码头泊位情况
作业区或装卸公司名称 泊位名称 长度(米) 水深(米) 靠泊能力(吨级) 装卸货种 岸吊情况 备注
东渡作业区 1 号泊位 166 -7.69 10000 集装箱 30.5 x 2 内贸运输
东渡作业区 2 号泊位 254 -11.7 50,000 散粮 门机 4×10 吨
东渡作业区 3 号泊位 190 -11.7 50,000 散化肥 门机 3×10 吨
东渡作业区 4 号泊位 166 -9.5 10,000 件杂货 门机 2×10 吨
东渡作业区 东铃码头 200 -4 1000 件杂货 16Tx1,5Tx3,8Tx2
海天装卸公司 5 号泊位 260 -12.2 50000 集装箱 桥吊 2 x 30.5T, 浮吊 1×60 吨、
海天装卸公司 6 号泊位 170 -12.2 50,000 集装箱 桥吊 2×35.6 吨
海天装卸公司 7 号泊位 176.6 -12.2 50,000 件杂货、集装箱 桥吊 2×45 吨
海天装卸公司 8 号泊位 303 -13.3 50,000 集装箱 桥吊 1×40 吨
海天装卸公司 9 号泊位 190 -13.3 50,000 集装箱 桥吊 2×50 吨
海天装卸公司 10 号泊位 220 -13.8 50,000 集装箱 桥吊 2×50 吨
海天装卸公司 11 号泊位 230 -13.8 50,000 集装箱 桥吊 2×55 吨
象屿集团 12 号泊位 220 -12.2 50,000 集装箱 桥吊 2×40 吨
象屿集团 13 号泊位 250 -12.2 50,000 集装箱 桥吊 2×40 吨
象屿集团 14 号泊位 170 -12.2 50,000 集装箱 桥吊 1×40 吨, 2x40 吨
象屿集团 15/16 号泊位 336 -12.2 50,000 集装箱 桥吊 2x45 吨
石湖山装卸公司 18 号泊位 488 -15.3 50,000 多用途兼散杂货滚装、集装箱 门机 7×15 吨 门机 1×40 吨
石湖山装卸公司 19 号泊位 建设中
国贸集团 20 号泊位 355 -13.5 50,000 多用途
厦门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 海沧2号 278 -13.3 50,000 集装箱 桥吊2×41吨 1×35吨 桥吊1×41吨
厦门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 海沧3号 493 -13.3 50,000 集装箱 桥吊1×41吨 桥吊1×51吨、桥吊2×52吨
海润货柜码头 海沧 4 号 385 -13.3 50,000 集装箱 桥吊 4×55 吨
港务控股 海沧 7 号 330 -15.3 70,000 散杂货
明达玻璃厂 海沧 8 号 258 -13.8 50,000 件杂货 门机 3×20 吨
金鼎 海沧 9 号 233 -13.8 50,000 油品 , 化工品
翔鹭化工 海沧 10 号 271 -13.8 25,000 油品 , 化工品
马銮仓储 马銮码头 80 -6 3,000 化工品 /PTA
博坦仓储(外档) 博坦油码头 268 -16.8 50,000 油品 , 化工品 靠退潮
博坦仓储(内档) 嵩屿油码头 150 -10.5 3,000 油品 , 化工品 靠退潮
嵩屿仓储 嵩屿油码头 110 -7 3,000 油品 , 化工品
和平码头 1 号泊位 100 -7.9 10,000 客轮 小型吊2
和平码头 2 号泊位 100 -8.4 5,000 客轮 小型吊2
和平码头 3 号泊位 120 -9.9 10,000 客轮 小型吊2
国际旅游码头 国际旅游码头 509.56 -12.4 140,000 客轮
拖轮船舶规范
拖轮名称 主要尺寸 定额马力 航速(节) 拖力
厦港拖一号 38.5 × 9.8 × 4.3 3600 11 42
厦港拖二号 32.8 × 9.5 × 4.3 3200 13 45
厦港拖三号 38 × 10.4 × 4.8 4900 13
厦港拖四号 38 × 10.4 × 4.8 5500 17
厦港拖五号 38 × 10.4 × 4.8 5500 17
厦港拖六号 37.65 × 10 × 4.5 4000 13.5 46
厦港拖八号 33.3 × 9.8 × 4.3 3500 13 42
厦港拖十号 33.3 × 9.8 × 4.3 3500 13 42
厦港拖十二号 37.65 × 10 × 4.5 4000 13.5 51
海联 32.6 × 8.2 × 4.2 3200 11
未来港口规划
厦门港海沧港区一期工程
(1号、5号、6号泊位)
港区一期工程1号泊位为10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长443.5米,码头前沿水深-17.5米,停泊水域宽86米,5号、6号泊位均为2万吨级多用途泊位,两个泊位总长390米,码头前沿水深-15.3米,港池宽度86米。3个泊位近期设计年通过能力为集装箱46万标箱、杂货40万吨,预计2006年底可完工。
海沧西港区(海沧港14#~22#泊位)规划建设六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和三个5万吨级多用途码头,年集装箱吞吐能力约400万标箱、货物吞吐能力约4000万吨。海沧西港区14#~22#泊位地处九龙江出海口北岸,由厦门海沧投资总公司担任该项目的组织开发建设。一期工程包括:14#~19#六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岸壁及后方陆域吹填、20#~22#泊位后方陆域吹填、港南路二期工程和海沧南部3#排洪渠(港区段),总投资估算约22.5亿元人民币。
嵩 屿 港 区
嵩屿港区将建设7个大型集装箱泊位,可以靠驳第五、第六代10万吨级以上的集装箱船舶。其中,嵩屿港区南岸将建3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和一小轮码头,岸线长1246米,前沿水深-17.00米。东岸则建2个10万吨级和1个3万吨级泊位。南岸一期工程投产后,集装箱吞吐量一年可以达到120万标箱。
东 部 港 区
该港区为厦门港远期规划发展的又一重要港区,将集装箱运输、临港工业开发和港口物流为主,规划岸线长1.9公里,建万吨以上泊位5个,综合货物吞吐能力160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200万吨标箱。
‘柒’ 厦门总共有几个区啊分别是什么
截至2016年底,厦门市有6个市辖区,26个街道、12个镇以及8个非正式区划的经济管理区。
6个市辖区分别为: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
8个非正式区划的经济管理区: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厦门出口加工区、厦门象屿保税区、厦门海沧保税港区、厦门象屿保税物流园区、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厦门集美台商投资区、厦门杏林台商投资区
(7)厦门海沧国际机场什么时候建扩展阅读:
厦门,隶属于福建省,别称鹭岛, 简称鹭,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厦门位于福建省东南端, 西界漳州, 北邻南安和晋江,东南与大小金门和大担岛隔海相望,通行闽南方言,是闽南地区的主要城市,与漳州、泉州并称厦漳泉闽南金三角经济区。
厦门由本岛厦门本岛、离岛鼓浪屿、西岸海沧半岛、北岸集美半岛、东岸翔安半岛、大小嶝岛、内陆同安、九龙江等组成,陆地面积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90多平方公里。21世纪厦门逐渐成为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鼓浪屿。
参考资料:网络-厦门
‘捌’ 厦门翔安机场建起来对周边有什么影响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是继厦门经济特区设立之初期建起的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之后,建起在厦门特区的第二个国际机场。这个国际机场是一个大型国际机场,客流量大,现代化程度高,且是由国家批准填海造成。
要问翔安国际机场建成后
对周边有什么重大影响?首先想到的,至少有这么几条:
一是会大大促进厦门市由岛内向岛外四区,特别是向翔安区的发展。厦门全市六区共有靣积1700平方公里左右,厦门岛内的思明区和湖里区仅有230平方公里左右,而且岛南多山。高崎机场建在岛北,交通虽然方便,但严重影响了岛内的建设和开发,不但开发面积受影响,岛内市区建筑的高度,密集度和安全度也受影响。原有的好几个大的城中村,都不敢马上拆迁开发。翔安机场的开建,不管将来高崎机场是改为修理飞机的机场,或改为城建开发区,对厦门岛内的建设和居民生活的改善都是极为有利的。至于机场远点,建了翔安海底隧道,翔安大桥和多路地铁之后,最多是延长点车程而已。而翔安机场建成之后,不仅整个大嶝岛,小嶝岛和填海区都会成为开发区,翔安区全部变建成区,同安区,集美区和海沧区也都会有地铁和公交通往翔安机场。厦门市政中心将移往翔安。这对彻底开发岛外四区是非常有利的。可以预期,翔安机场的建成,将象香港启德机场迁往岛外一样意义重大。
二是翔安大型国际机场的建成,将大大改善闽南厦,漳,泉金三角的交通状况,对闽南都市群和海西都市群的大发展非常有利。
三是厦门本来就是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和全国全省自由贸易示范区之一,又是中国东南部最大的深水良港,是海西城市群和台湾海峡两岸城市群中的重要城市。厦门是多年连冠的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绿化城市,全国宜居城市和全国 旅游 城市,厦门是全国影视拍摄和"金鸡奖"颁奖城市,是海丝和陆丝衔接发展城市,是全国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华东仅青岛和厦门二市)。厦门巳成功办理鼓浪屿文化申遗,并被评为国际二级城市和国际 旅游 景点第二名。厦门还成功举办了金砖国家会晤城市,现在又被定为金砖国家发展实验基地。
综上所述,可以信心十足地预期,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建成后,一定会对扩大厦门作为国际 旅游 城市,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金砖国家发展实验基地的影响,发挥重大的作用!
没啥影响,别指望翔安机场能带动周边的经济,旅客下机后始终直接赶往岛内,不会在翔安这个荒地过多停留。要说真的有影响的话,就只会让老百姓更不方便,原本t4机场交通便利,至少相对于各个区来说地理位置更加均衡,你翔安机场处在什么位置?怎么不直接建到泉州去?我相信到时会有厦门岛内直达翔安机场的地铁,至于海沧,同安,集美的居民,就只能哭了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建设【图 1】是继民族英雄郑成功400年前攻克台湾、带领大汉
民族冲出第一岛链【图 2】,真正的控制马六甲海峡到日本诸岛海上战略交通咽喉
图 2. 厦门与澎湖列岛互为犄角,扼制马六甲海峡到日本诸岛口才上战略要冲咽喉。
命脉之后,在东亚、南亚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展示其国际空中战略位置重要性一次全新的机会【图 3】和又一次伟大的壮举。
图 3. 厦门在东亚海空优越战略地理位置。
必将加大、加快对台,对东南亚国家的辐射能力和吸引力【图 4】。尤其是加快闽
图 4. 明清以来,厦门与东亚、南亚国家紧密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以及数千万闽南、闽西、闽中华工"下南洋"路线路图。
台人员频繁交流和两岸经济、文化融合的速度。
须知80%台湾同胞原籍闽南【图 5】,拥有语言、文化、习俗、宗族人文一致的五缘优势。
图 5 明清时代,闽南、潮汕、客家开发 台湾的路线路图
昨天新华社刚刚公布厦门为全国20个国家立体交通枢纽城市【图 6】,更是正式地
图 6. 中国未来20个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确立厦门在国家经济发展地位和我国东南沿海海【图2、3、4】、陆【图 7 昌厦高铁、8 (乌)兰厦大通道】、空【图 3、4、8】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任务与目标;进一步优化大陆与台湾北、中、南部海空通道,加快祖国和平统一的步伐。
图7. 昌厦高铁示意图
图 8. (乌)兰厦大通道.
与此同时,厦门翔安国际机场方便闽南金三角、闽中、闽西、赣南、粤东经济、文化、交通整合与交流,乃至开辟多条直达大洋洲、中东、非洲、北美、南美、西欧国际航线。
更好地完成厦门市党代会提出:到2035年把厦门市建成国家中心城市的 历史 任务【图 9】。
厦门翔安机场建成后对周边有五大影响:
一是富了拆迁户。翔安机场及周边道路、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大量占用建设用地,根据有关规划,今后几年将涉及拆迁户一万六千余户,又将催生一批百万、千万中产阶层。
二是撬动了翔安及周边特别是西部、北部经济的发展。要想富先修路,修机场更是让本地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地价上涨了,增加了政府土地收入。同时,将有利于翔安新区加快发展与空港有关的服务业和航空产业。
三是分流了高崎国际机场的客流,减少了岛内的交通压力。设计年旅客吞吐量7500万人次,预计将分流高崎国际机场30-40%的客运量。
四是加大了厦门对周边地市的虹吸效应。翔安机场的建设将使厦门买入“双机场”俱乐部,进一步加强发展要素攻击,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对周边的漳、泉、龙、金等区域人才、物资、资金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五是乱了台湾当局的心境。翔安机场离金门只有4公里,飞机天天从他家门过,人家却无可奈何,何其烦恼?
‘玖’ 厦门港的发展历史
厦 门港是一个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港区外岛屿星罗棋布,港区内群山四周环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历史上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1996年8月,厦 门港被确定为海峡两岸直航试点的两个口岸之一。
到1997年,全港共拥有大中小泊位81个,年货物吞吐量达1753万吨,跻身于中国沿海十大港口行列。
厦 门港交通发达,形成了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铁路运输有鹰厦铁路为干线,省内与外福线、漳龙线、漳泉等铁路支线连接。厦 门的公路通过高集海堤,厦门大桥和海沧大桥与全省公路连网,形成了以福厦、厦漳主干道为骨干的运输网。厦 门的高 崎机场已拥有国内外航线75条。水运航线可通我国沿海、长江中下游和世界各港,内河可通九龙江干支流和乡镇码头。
‘拾’ 厦门的交通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位于厦门半岛北端,距市中心10公里,于1983年10月通航,在厦门半岛北部的中埔、埔仔、高崎村附近。2014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86万人次,列世界百强机场第80位;旅客吞吐量列国内民航机场第11位,货邮吞吐量列国内民航机场第8位。高崎机场作为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最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为东南沿海重要的国际干线机场和区域性航空枢纽港,也是厦门航空有限公司的基地机场。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规划建设国际机场,规划占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定位为中国重要的国际机场、区域性枢纽机场、国际货运口岸机场、两岸交流门户机场。根据规划,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F级,跑道长度3600米,属国际最高等级。机场计划于2018年基本建成,2020年投入使用。截至2015年8月,国家发改委正在受理厦门新机场立项申请。 进出岛设施状态名称 全长 主长跨海段通车时间 备注已建 公路桥
(原高集海堤) 2212m 1900米1955年10月03日 2010年10月28日开口
2012年06月30日建桥 厦门大桥 6695.01m 6599m2070m1991年12月19日 海沧大桥 6419m5926.527m648m1999年12月30日 集美大桥 10057m 8430m3820m2008年07月01日 杏林大桥 8530m 7480m5034m2008年09月01日 翔安海底隧道 8695m 6050m4200m2010年04月26日 在建 海沧海底隧道 7102m 6306m2800m2016年3月28日开工 翔安大桥 8000m6500m计划2017年开工 厦门港,中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中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集装箱运输干线港、东南沿海的区域性枢纽港口、对台航运主要口岸,有通往国际国内的航线,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第16位。历史上就是中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厦门港由东渡、海沧、翔安、招银、后石、石码、古雷、东山、云霄和诏安等10个港区组成,形成“环两湾辖十区”的格局。 预计全港可形成码头岸线84.5公里,陆地域面积7565万平方米(不含临港工业区),可建设各类生产性泊位337个,其中深水泊位248个,形成通过能力6亿吨以上。此外,厦门港主航道开始扩建,建成后厦门港的通航水平将跃居中国前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