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厦门 台风
99年有一次近二十年来较严重的
九九年十月九日上午十时,第十四号台风正面袭击厦门,受台风破坏,厦门全岛大部分地区停电。自来水和燃气中断,大部分企业停产,机场关闭,轮船停航,铁路停运,市内公交及厦鼓轮渡停班;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二百多名渔民被困海上┅┅厦门市出现最大风暴增水122厘米。厦门、晋江、惠安、石狮等地的10多处海堤被冲毁,崇武码头被淹。厦门市区、泉州市区街道多处受淹,沿海有多处海堤受损.
据报道,1999年10月8日至9日,受十四号台风的影响,厦门地区出现狂风暴雨,最大平均风速25.3米/秒,瞬间最大阵风47.1米/秒,风力15级。
那次14号台风在厦门登陆时,正面袭击达5个多小时,市区7万多株树木折断或连根拔起,全市95%的户外广告牌被毁坏,200多间房屋倒塌, 海堤决口40处,全市经济损失达19.37亿元,可见台风威力之强大。
http://zhangzhou.xmpeople.com/ /attachments/molyx/1/5/6/32_399.jpg
资料显示:1999年10月9日上午10时 9914号台风在漳州龙海县镇海角登陆。台风中心从距离厦门机场西侧10公里左右的地带通过。其造成的危害是厦门机场通航以来,也是厦门市4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据介绍,厦大此次是厦门市的重灾区之一,14号台风曾迫使学校停课两天,给厦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看了下面这个网友的文章,更是有所感怀,推荐给大家看下.
《曾经厦大——台风》
厦门靠海。
所以呆厦大的人,少不了要和台风打打交道的。
不过我好象有些幸福,记忆中只有一次比较能让人来劲的Typhoon ——便是99年那一次几十年不遇的特大台风了。
不过这说法并不是完全正确的——我在更早之时,已被同学灌输过台风有多可怕的概念。同学说,那时暑假你们回家了,就我呆这边。来台风了,很恐怖,大风刮的呼呼的响,豆大的雨砸在紧闭的门窗上,让人心惊……“咔嚓”一声,外面的一株大树折去了原本属于它的一个部分……又“咔嚓”一声——接着是“咣当”一声了,窗户被狂风卷开,宿舍立时成了一片汪洋——你们知道这台风有多大了吧?他最后问。我说,我没经历过,不知道——不过我现在更加的知道了芙蓉一有多破。他笑笑,你去看看别的楼房吧,新盖的也成,古旧的也成——都差不多的,这是台风的恩赐……
终于面对台风的日子还是来了——来厦门这么多年,不经历一回岂不是很没面子的说?我能记得很清楚的,那一天是99年10月 8日夜——我向来不写日记,会有如此深刻的印象实是因了那天做实验,生平第一次出了所谓的结果,于是很兴奋,没吃晚饭一直坚持下去,“躲进小屋成一统,不管台风与暴雨”。到了八点多,终于饿的不行了,且没有更进一步的好图象出来,于是便想回去——才想出门,老板一个电话追来:“天气预报说有大台风,要把门窗什么都关死……”
出了化学楼,还没开始下雨,但风已经很大了,让人有进两步退一步的感觉——这鬼天气,我骂一句,把身上单薄的衣服团紧,鼓起余勇跑到了万佳超市。买了很多东西,吃的,喝的,用的,最英明的是我当时不知脑袋里那根筋短路了,居然买了两付扑克想回去玩。然后回到了宿舍,大家都回来了——都说这鬼天气,在外面实在受不了了,要回来加衣服钻被窝——再然后我就煮一包方便面,边吃边打牌——这又是英明的决策,保证了我留下了不少口粮在第二天出不了门时充饥的说。
一夜无话。但第二天早晨就不安稳了。不到六点钟,人人都被吵醒,外面的恐怖情形使我们感觉自己就象在汪洋之中的一只小破船,风雨飘摇,随时都有坠入万劫不复的可能……停电停水了,但厦广还是能听的,我们的心情也随着电波忽上忽下,忐忑不安——台风要在厦门登陆?不会,只是打个擦边球?莲板死了个人了?我们无助的缩在宿舍内,借着阴暗的天光,继续打牌……
傍晚时节终于风雨都小了下来。出去到食堂吃饭,人多得跟米一样。路上到处都是倒下的树,连三家村那颗爷爷级的大榕树也不能幸免。出白城到海边,随便的看了看,好象大海没什么大变化,真如林则徐说的,有容乃大。买了罐八宝粥,五元大洋,明白了什么叫市场规律。出来时看电线杆倒了许多,于是到处去找蜡烛买,于是“游”过了新校门的“池塘”,在温莎小镇门前踩着倒下的树木跌跌撞撞,在万佳又挤出了一身臭汗——可怜的是一直不能洗澡,估计那是我生平最肮脏的时候了,sigh……
电话通了的时候首先给家里报了平安,免不了添油加醋说有情况有多么多么的壮观;去系里见到了老板,她还在为没法努力工作而烦恼;进实验室,看到那种一蹋糊涂的情形,自己也没奈何的忙了个一蹋糊涂……
到一切恢复正常的时候已经是很几天后的事了。走在劫后的校园里,时不时的会感叹一声,“唉,原来这里的那棵树,长得多好呀……”外校的几个同学也知道了这回事,纷纷发信过来问候,我回信时少不了吹一通,然后说:“这回,我可是真正的经历了台风呢!”
http://www..com/s?ie=gb2312&bs=%CF%C3%C3%C5+%CC%A8%B7%E7+%C0%FA%CA%B7+99%C4%EA&sr=&z=&cl=3&f=8&tn=&wd=%CF%C3%C3%C5+%CC%A8%B7%E7+99%C4%EA&ct=0
纵说厦门台风历史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8-21
--------------------------------------------------------------------------------
漫话
近日的“圣帕”台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警惕,纷纷做好应对的措施,减少了损失。为此,我们特邀厦门文史专家洪卜仁老先生简述厦门历史上的台风。
地方志载
破坏性最严重的台风
谈起台风,洪老说道,厦门位处东南沿海,属于滨海岛屿城市,每年的夏秋季节经常有台风光临,历史上厦门曾经历过好多次台风灾害,根据地方志等文献资料记载,破坏性最严重的要属1917年厦门遭遇的强台风。当时全国发行的着名报纸《申报》曾连续五次对其进行了报道。1917年9月12日,台风肆虐厦门,9月15日《申报》发出了简短的新闻通讯,及至26日,《申报》进行了题为《厦门风灾之所闻》的报道:“……沿海一带被灾情状惨目伤心,此诚数十年未有之奇灾也。此次飓风先无朕(征)兆,海关亦未表示风旗以作警告,故海边大山船只者皆不及提防暴风骤起,海上船只逃避不及,均遭极大损失……合厦门鼓浪屿两岸所损坏者,约计五六百只,……因不及逃避死于非命者数以百计,真是一场奇灾。”前后报道,合计有3000多字。此事引起当时福建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时任福建督军李厚基为厦门金门惨遭飓风之灾特发专电给北洋政府国务院等各部门,请予拨款赈灾。洪老说,1917年厦门出版的报纸现在已经找不到了,这些是他多年来跑遍了全国的图书馆和资料档案馆,利用微缩胶卷和复印的方式将这些资料收藏下来的。
近代史上两次“特异”台风
洪老说此外近代另有两次“特异”台风:一次是1908年,当时厦门为接待美国舰队来访,已经在厦门大学操场做好了搭台、彩排等各项准备,但一场台风的突然袭击,将一切准备全部吹毁;另一次是1949年10月7日,就在厦门解放前的几天,蒋介石来厦门视察,忽然台风来袭,狂风暴雨,当时的民众都戏称“这是老天爷给蒋介石的抗议”。
谈到当代,洪老不无感慨地说,时代不同了,同样是天灾,但面对天灾人们的态度和反应已有很大变化,不再像以前一样束手无策。就像此次台风袭击,省市等领导都极其重视,把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考虑的首位,工作布置细致,各部门通力合作,为抗击台风做好灾前准备。还需要一提的就是当代科技的进步,已能及时、准确地预报台风信息,并利用电视、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发布消息,这一点是以前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
光绪年间
出现厦门最早台风预警设施
洪老还谈道,厦门最早的台风预警设施出现在清末光绪年间,鼓浪屿升旗山设置了预报台风消息的风球,风球为橄榄型,通过升起风球的多少来大致预报台风的等级,但很多时候因为台风来前毫无征兆,让人们措手不及,导致损失严重。然而现在情况则绝不相同,气象卫星、通讯卫星等先进科技设施的运用,将灾害损失尽可能降低到最小程度,不再像以前一样死伤累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往的历史给我们留下深刻教训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更多的警示意义,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从某种意义上,我们是可以做到“人定胜天”的。(轩月)
B. 厦门今天台风如何走出厦门
17号台风“鲇鱼”对厦门肯定会有影响的,但是否会登陆厦门目前还不好预测!
2016年第17号台风“鲇鱼”于9月23日上午8时在西北太平洋生成后向西偏北方向移动,逐渐向台湾以东洋面靠近,26日上午已加强为强台风级,预计27日下午登陆我国台湾花莲附近沿海(风力14~15级),随后移入台湾海峡,并将于28日凌晨至上午在福建福清到漳浦一带沿海再次登陆(风力11~12级),29日早晨将在粤闽赣交界区域减弱为低压。受其影响,9月26日至30日,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安徽、江苏和台湾等地将有较大风雨。
C. 台风现在到了哪里了
中央气象台2008年7月28日10时发布台风橙色紧急警报:
今年第8号强台风“凤凰”(FUNG-WONG)于今天早晨6时30分前后在台湾省花莲县南部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5米/秒)。今天上午“凤凰”减弱为台风,上午10时其中心位于台湾南投县境内,也就是北纬23.7度,东经121.0度,最大风力有13级(38米/秒)。
预计,台风中心将以每小时15-20公里的速度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将于今天下午进入台湾海峡,逐渐向福建沿海靠近,并将于今天晚上到明天凌晨在福建连江到厦门一带沿海再次登陆。
受其影响,今天中午到明天中午,东海大部海面、台湾以东洋面、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南海东北部、台湾、福建沿海、浙江沿海将有7-10级大风,“凤凰”中心经过的附近海面和地区的风力可达11-13级;台湾、浙江东部和南部、福建大部、广东东北部、江西东南部等地有暴雨,其中,浙江东南部、福建中东部、台湾大部有大暴雨,部分地区有特大暴雨。
D. 中国历史上的台风最深入内陆时,到过哪里
曾经在1956年出现的第12号台风,先是登陆了浙江一带,然后北到天津,南到达厦门,西到陕西秦岭,湖南衡阳,这个台风的登陆强度还有深入内地的深度,并且包括它所带来的大风暴雨范围,都是近几十年来最罕见的 。
当时这个台风的名字是由美国关岛给出的命名“wanda”,被中国翻译过来就是温黛,由于时间过了这么久,当时台风带来的影响在现在依然让人记忆犹新,所以说老一辈的人习惯称它为八一大台风。
跟现在我们所开玩笑的台风不一样,当时台风所来,导致了10里汪洋一片,灾害极其严重,很多地区的农作物影响基本上颗粒无收,并且还导致了200多万间房屋的损害,带走了5万多余人的性命。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遭到台风正面袭击的浙江。其中我们最为熟悉的西湖风景,更是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工厂也因此停工,导致了当时的经济滞留了一个时期。
所以说,现在的台风,好像都很温柔,但是真正台风肆虐的时候,人们是没有招架之力的。
E. 厦门今年最厉害的台风是在哪一天
厦门今年最厉害的台风是在9月15日,14号台风“莫兰蒂”于9月15日凌晨在厦门翔安区沿海登陆,台风登陆时适逢天文大潮期,大风、暴雨和风暴潮三碰头,对厦门造成严重影响。
2016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于9月10日下午2点在西北太平洋生成后向西偏北方向移动,14日白天掠过台湾东南部,于9月15日凌晨3时05分在厦门翔安区沿海登陆,最大风力15级(强台风级),受其影响,华东一带风雨交加,福建、浙江、江苏、上海等多地出现大到暴雨。9月16日,台风“莫兰蒂”减弱为热带低压级别,17日凌晨在黄海南部海域变性为温带气旋,中央气象台于凌晨2时对其停止编号。
F. 厦门台风从什么方向
东北风,我国台风是北半球气旋,其旋转方向为逆时针辐合
G. 厦门台风和厦门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厦门市位于东经118°04′04〃、北纬24°26′46〃,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厦门
从更广的范围来讲,厦门在亚欧大陆东岸,太平洋的西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天受冬季风影响,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厦门的纬度较低,每年的台风季节长,厦门属于华南沿海,而中国最常遭受台风侵袭的就是华南沿海。
厦门这样的位置有利于台风登陆。台风因南北纬度差距所造成的地转偏向力差异引起的向北和向西的合力(属于内力),如果台风发生在副高南侧,受到副高南侧偏东气流的引导,就会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属于外力)。台风从厦门的东南方向西北移动,就会影响到厦门。
H. 17级台风莫兰蒂现在刮到哪里
今年14号台风“莫兰蒂”于9月15日凌晨3时05分在厦门翔安区沿海登陆,最大风力15级(强台风级),受其影响,华东一带风雨交加,福建、浙江、江苏、上海等多地出现大到暴雨。9月16日,台风“莫兰蒂”减弱为热带低压级别,17日凌晨在黄海南部海域变性为温带气旋,中央气象台于凌晨2时对其停止编号。
I. 厦门发生台风原因与厦门地理位置的关系
台风,并不是厦门会产生台风,而是台风会影响到厦门。
台风的成因,是热带海面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蒸发成水汽升空,而周围的较冷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上升,如此循环,终必使整个气流不断扩大而形成“风”。由于海面之广阔,气流循环不断加大直径乃至数有公里。由于地球由西向东高速自转,致使气流柱和地球表面产生磨擦,由于越接近赤道磨擦力越强,这就引导气流柱逆时针漩转,(南半球系顺时针漩转)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快而气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转的速度而形成感觉上的西行,这就形成我们现在说的台风和台风路径。台风的中心就在我们目前看到的风向成丁字形的位置,根据风向和风速就不难判断出台风中心的距离和走向了。根椐我四十年观测台风耒临前的行云方向,判断台风是否从本地经过,基本上全部准确。准确性有好多次竟先予本地的预报。当近地面最大风速到达或超过每秒17.2米时,我们就称它为台风。
台风源地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广阔的洋低纬洋面上。西北太平洋热带扰动加强发展为台风的初始位置,在经度和纬度方面都存在着相对集中的地带。在东西方向上,热带扰动发展成台风相对集中在4个海区。
(1)南海中北部的海面
(2) 菲律宾群岛以东、和琉球群岛附近海面
(3)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海面
(4)马绍尔群岛附近海面
台风移动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作用于台风的动力。动力分内力和外力两种。内力是台风范围内因南北纬度差距所造成的地转偏向力差异引起的向北和向西的合力,台风范围愈大,风速愈强,内力愈大。外力是台风外围环境流场对台风涡旋的作用力,即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南侧基本气流东风带的引导力。内力主要在台风初生成时起作用,外力则是操纵台风移动的主导作用力,因而台风基本上自东向西移动。由于副高的形状、位置、强度变化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致台风移动路径并非规律一致而变得多种多样。以北太平洋西部地区台风移动路径为例,其移动路径大体有三条:
①西进型台风自菲律宾以东一直向西移动,经过南海最后在中国海南岛或越南北部地区登陆,这种路线多发生在10-11月,2006年就是典型的例子;
②登陆型: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台湾海峡,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登陆,并逐渐减弱为低气压。这类台风对中国的影响最大。近年来对江苏影响最大的“9015”和“9711”号两次台风,都属此类型,7-8月基本都是此类路径;
③抛物线型:台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当接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时,不登陆而转向东北,向日本附近转去,路径呈抛物线形状,这种路径多发生在5-6月和9-11月。
厦门的地里位置本来就在台风的影响范围,但由于受到台湾地形和台湾海峡的影响,台风在驿动中容易受到影响而转向,而且福建腹地多山,热带低压虽然存在但不是主要的原因。
J. 台风最后会去哪里
任何地理事物我们都可以用“生命”来理解,比如像太阳这样的恒星,也有诞生、成长、壮大、衰老和死亡的过程,地球上的“台风”也一样,同样可以理解为从小到大,最后衰老死亡的过程,也就是说台风也有它的一生。一般来说台风都生成在广阔的高温热带大洋海面上,影响我国的台风大多形成在菲律宾移动的太平洋海面。 台风的一生
在太阳辐射的高温下,海水不断蒸发,形成空气的上升运动,周围空气开始补充到中心,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旋转(北逆南顺),形成气旋,当气旋的势力不断加强,中心气压不断降低,中心附近风力超过12级,就形成了台风。当台风形成之后,就会不断的移动,如果在大洋表面移动,随着水汽的不断补充,台风势力还会加强。 “利奇马”和“罗莎”台风路径图
但是,最终台风会碰到陆地登陆,一旦登陆后,在陆地地形的阻挡作者用下,台风风力大大减弱,同时登陆后产生大量的降水,而缺乏水汽的补充,云系开始减弱。所以,今年第九号台风“利奇马”在登陆后,迅速从超强台风减弱为强台风、台风、强热带风暴,目前属于热带风暴级别,随着台风势力的减弱,台风接下来会降低成“热带低压”,风力下降到6至7级,最终台风会被瓦解消失。此次“利奇马”台风,由于势力强大,加上前进的线路上地形相对平坦,对于台风势力的减弱较慢,如果台风从台湾登陆,横穿台湾岛,进入福建武夷山脉地区,山地地形较多,地势较为崎岖,往往瓦解的比较快。
台风在海面上形成,消失在陆地上。
海水的比热很高,当有冷风吹过的时候,空气会因受热膨胀,密度减小而上浮。这个浮力加上风平行海面的云动力。形成一个斜向上的风;海上的空气水汽很重,冷风上浮,必然会导致下雨。雨水的挥发又会让空气变冷,让风势增大,如此循环,风势会大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
如果这个过程很慢,因为地球的自转,会让斜向上的风有个侧方向的摩擦力,就形成了旋风。随着这个过程的不断重复,就形成了旋转的台风;
如果这个过程在海面上的时间长,威力就越威猛。但当它一接触陆地,它威力增大的循环就结束了,而且随着陆地阻扰,威力会慢慢减弱,直到消失。
以西北太平洋为例,每年生成的热带气旋都会由赤道以北的位置向西北方向移动,或登陆菲律宾这样的东南亚国家,或是登陆我国以及日本。台风在登陆以后因为地表的摩擦力或是地形作用,台风的中心风力急剧减弱,再加上台风登陆以后,远离海洋,没有足够的水汽补充,台风在登陆后就会大大减弱,在高空气压场的作用下,台风登陆后的移动路径会有诸多差异,但基本最终都是在陆地减弱成热带低压,最后消亡。
可能会去美国,
被分散啦。在世界各地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 风力达到12级或超过12级的热带气旋就可以称为台风 ,而在大西洋地区叫做飓风。
台风主要发生在7-10月份,其他月份少有发生, 我国从广西到辽宁的沿海地区都有可能发生台风 ,甚至内陆地区也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台风是如何形成的呢?人们目前对于台风的研究很有限。当空气受热后,这些热空气就会上升,因为空气的密度比较小。 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这些源源不断上升的热空气就会转动起来,于是就形成了台风。 当上升的空气遇冷后就会放出大量的热量,又促进了下层空气的不断上升,所以台风越来越猛烈。
形成台风的必要条件有:(1)暖洋面广阔, 海水的温度在26.6摄氏度以上,能给热带气旋提供高温高湿的空气 。(2)对流层风速的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量聚集;(3) 纬度至少大于5 ,对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有利 ;(4)热带存在低层扰动,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
台风的发生现象台风的内风是逆时针方向吹动的,因此中心空气会发生旋转,而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和向中心旋转吹入的风力抵消,所以, 我们在台风中心几十公里的范围之内感觉不到很大的风,台风眼处天气晴朗 ,看不出要发生台风,而其他地方则是大风大雨天气。
台风相对集中在4个海区,分别是南海中北部的海面、菲律宾群岛以东和琉球群岛附近海面、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海面、马绍尔群岛附近海面。 近年来,登陆我国的台风主要集中在华东沿海和台湾岛地区,并且强度有逐年增大的趋势。
台风最后去哪里了呢?台风的寿命一般在3-10天左右,不过也有特殊的,比如台风"丽塔"持续了19天, 台风进入陆地后会逐渐的减弱,最终消失,台风移动路径很难预测 ,很多接近我国大陆的台风又突然转向朝着其他地方而去,再次进入海洋后的台风可能会变得更强。
台风的形成需要很大的能量,要靠足够多的水汽来维持,当台风进入陆地后, 陆地的水汽条件维持不了台风继续发展,而且台风和凹凸不平的陆地之间不断摩擦,损耗了很多能量,最后使得台风消失。 每年太平洋地区形成的台风都有数十个,而影响到我国的通常只有几个。
1956年的台风"温黛"深入内地的深度实为罕见, 它曾进入到安徽、山西、河南、湖南等地,最终消失于内蒙古和陕西的交界处,这个台风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大量农作物被水浸泡,颗粒无收,民房也被毁坏,甚至很多人在这次台风中遇难,让经济遭受了重创。
所以,台风天气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关好门窗, 不要四处乱跑,特别防止一些物品掉落砸伤自己 ,如果自己住在低洼地区,一定要提前撤离到安全地区,并且留意天气预报。
台风在大海的时候,因为大海海面无阻挡物,所以基本上形成时啥样,在海面还是啥样,甚至根据气流还有加强的可能。登录地面以后,因为地面有很多阻挡物。摧毁了花草树木,建筑物等。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摧毁的这些东西本身就是对台风的能量的消耗,随着越往内陆推进,能量就会被消耗殆尽。台风就没了!
穿过台湾海峡往渤海山东半岛方向去了
继登陆浙江温岭之后,第9号台风“利奇马”(热带风暴级)在山东再次登陆。受其影响,今明天山东、河北、天津、辽宁、吉林5省市将有大到暴雨,山东、河北、辽宁部分地区有大暴雨。
第九号台风“利奇马”将在11日傍晚登陆山东,最极大可能停留在渤海湾回旋并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