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厦门和泉州,哪个城市更发达
厦门是副省会城市,厦门发达。
厦门要是不靠政策。因为货物出口到国外,中央在福建只制定厦门有这政策。要是没政策什么都不是。没有泉州制造,厦门港就是个空港。现在泉州想自己把自己港建设,再争取海丝政策。货物以后从泉州港口运出。到时,各位在说泉州厦门哪个更发达。现在厦门发达,是国家牺牲泉州的利益在发达。
从城市化的角度和国际影响力来说,厦门城市影响力领先泉州一大截的,厦门的城市建设和城市成就也领先泉州,厦门确实更发达,更时尚、更年轻,泉州只能在经济、人文、文化历史,海外交流、海丝历史上占据主导,泉州的古代地位超越厦门,厦门的现代地位超越泉州,但是厦门的城市化贡献又来自泉州经济输出,泉州的城市化贡献只能自给自足!泉州算是一个拿钱养厦门的角色。。。。。。。。。。。。
⑵ 到外面问福建为什么都知道泉州厦门,福州不是才是福建的省会吗
福州属于闽东,泉州厦门属于闽南,语言习俗等各方面差异大,类似于广东的广府与潮汕,虽同省,不同群;差别是闽南在福建的地位相当于广府在广东的地位,福州四周群山环绕,山区城市的气息浓郁,虽有省会加持,发展却力不从心,有"刘婵福“之称,泉州厦门则是背小山面大海的滨海城市,各方面也更加前沿,福建人口第一、经济第一、以及最大的城市都是在闽南。
福州跟闽南像是远房亲戚,在名义上勉强沾边的那种,而闽南的泉州跟厦门呢,像刚分家的两亲兄弟,自厦门岛建制开始直至清代之前都一直属于泉州管辖范围,泉州府的厦门岛自清代开始发展,成为泉州以外的另一个中心其实是泉州人一手推出的,明末郑成功开始,到清初的施琅都是主导厦门岛地位的直接推手,奠定了厦门的地位。近代厦门刚独立出"泉州府“的发展也是一样,1933年初厦门市政筹备处成立,并改为思明市政筹备处,由泉州晋江人许友超任处长,许友超在《思明市政筹备处汇刊》说:“思明为闽南要端口,政务烦剧,治理实难。......”申请设市。1933年12月1日厦门市政府成立,厦门独立设市始于此,泉州晋江人许友超成为厦门历史上的首任市长。新中国建国后厦门首任市长是泉州永春人梁灵光。从官方到民间泉州对厦门的推动可谓"名正言顺“,清末民国时期最初厦门岛独立出泉州的近现代发展中,泉州民间对厦门的推动:如最早开发了大半个厦门岛的泉州人黄奕住、李清泉、黄仲训等等他们开发了大半个鼓浪屿的别墅,开发了厦门最早的商业区中山路一带的商住楼,厦门最初的水电、马路、电话通讯等等基础设施建设都与他们有关,清末至民国鼓浪屿上的富商别墅最多数的是泉州人在住,(即使是厦门本土最着名的陈嘉庚在捐建厦门教育方面也没少得到他女婿泉州人李光前的大力帮助,特别是在1934年陈嘉庚的企业破产后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到了现在自不用再说了,看看厦门十大富豪大多是哪里的就知道了,大多是泉州人;厦门其实就是靠泉州府的人自己推动发展起来的,这股力量贯穿了整个厦门岛的发展史。
⑶ 泉州和厦门哪个地方经济实力强,前景哪个好
NO.1厦门:温馨开放的港口旅游城市 在中国,也许人们不了解福州,但他肯定认识厦门。这倒不是说福州有多孬,而是,厦门实在是名出得太喧宾夺主了。当国人还没解决基本的温饱,还在为外面世界变化感到新奇的年代,厦门在人们心中是新观念的诞生地,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或者说,那里还有一所令人向往的全国着名大学。
而当中国进入小康社会,人们更关注生活质量,更为关心休闲时,厦门也就成了国人对新生活的一种向往,因为那里有碧海、蓝天、沙滩,有日光岩,有湖里山,和随风飘渺的,悠悠的钢琴声;因为这个城市是2002“国际花园城市”最高级别E级,国内城市从没获过这项殊荣的“第一名”,可以这么说,厦门是当下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温馨浪漫的开放型港口旅游之都。
港口旅游城就是厦门的核心竞争力。
先说海港吧,1842年,厦门就被列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近年来,厦门港的海天、象屿、海沧国际货柜和东渡码头竞相增开航线,吸引了大量的国际知名船务公司加入,码头现代化装卸设备日益完善。如今,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一百七十万标箱,提前跨入了亚太干线港的行列,成为了世界干线港口40强。其集装箱吞吐量比增接近36%,远远超过周边地区其他港口的集装箱增幅,吞吐量为福建省的七成。
NO.2泉州:富裕爱拼的民营经济之都相对于厦门是全国的厦门而言,泉州更多的则是福建的泉州。在福建,要是你是都市白领,平时的生活中,你不免会谈起泉州人的富裕,谈泉州市许多乡镇的大街上停满了高档轿车或冷不丁,那个小巷里就是一家四星级宾馆等话题;当然,要是你是一个外出打工的山区农民,一年之初,大多情况下,你买的第一张长途车票,就是到泉州的晋江或石狮等经济发达地区的。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这里民营经济发达,是福建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地方。2002年泉州市国内生产总值在福建省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223.06亿元,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强,名列中国内地地级市的第三名;福建8个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市县中,就有五个在泉州,且其所辖县市全部进入福建省经济十强、发展十佳。
多年来,泉州人发扬“爱拼敢赢”精神,民营经济高度发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如果说,大街上一块砖头丢了下来,在福州可能砸到了四个处长,在厦门砸到四个CEO的话,在泉州就可能砸到四个老板,因为泉州是福建名副其实的民营经济之都,在泉州自己有个厂的老板,可以说多如牛毛。
如今的泉州民营经济不再是当年的“草根经济”,民营工业步入新一轮发展阶段,产生了一大批上规模、竞争力强、效益好的企业,并打造出了“安尔乐”、“七匹狼”、“富贵鸟”、“金鹿”、“安踏”等全国、全省知名品牌。2001年“安踏”牌旅游鞋市场占有率达14.7%,“九牧王”牌西裤市场占有率达23.4%,“七匹狼”牌夹克衫市场占有率达15.1%。 位居“第一”的还有:浔兴集团的SBS拉链产量居全国第一,恒安集团的“安尔乐”卫生巾和纸尿裤生产规模全国第一,奔达布橱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市场占有率居首位。在竞争激烈的运动鞋市场,晋江市的“安踏”牌、“爱乐”牌、“亚礼得”牌运动鞋均荣登中国名牌产品榜,占了该行业中国名牌产品的半数。 泉州市现辖晋江、石狮、南安3个市;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和清蒙科技工业区管委会,人口728万(不含金门县),为福建各市之首。2002年完成全市地方财政收入80.88亿元,已多年稳坐福建财政收入的头把交椅。其实,泉州能有如今这样的大作为,还在于其各县市经济发展各具特色,都有自己在全国都是第一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鞋都”的晋江市改革开放之初,就以闻名全国的四大模式中的“晋江模式”名闻名遐迩,经济发展也是蒸蒸日上。特别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的1993年至1999年,晋江财政收入每年净增1亿元;2000年和2001年每年净增3亿元,到2002年则发展到每年增4亿多元,收入突破20亿,经济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第六,福建第一。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WTO等有利条件的拉动下,晋江在制鞋业方面确更加突现出优势。据了解,目前晋江全市拥有鞋业生产经营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35万人,年产量达5亿多双,年产值200亿元,出口创汇12亿美元,旅游运动鞋总产量占全国产量的1/4,世界产量的1/8,全球平均每12个人就拥有一双晋江鞋,成为中国和世界制鞋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目前,仅晋江一个县级市的财政收入都超过宁德、龙岩、南平、三明中的任何一个地区地方财政收入总和,晋江的经济可见一斑。
有人说,在每一个从东京开往厦门的航班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客人是来自日本的石材商人,而这些人中,大多数的目的地是南安。是的,作为中国建材之乡的南安,去年包括石材在内的建材产业总产值就超过了100亿,多年来名列“八闽经济总量三强”。
石狮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着名的服装及原辅材料集散地之一,素有“铺天盖地万式装,有街无处不经商”的美誉。全市现拥有5000多家服装及配套行业企业,产值90亿元,占全市工农业总值的57%,从业人员20多万人;以服装为主的注册商标近2000个,其周边地区的服装企业近2万家,形成从面料到成衣的“一条龙”专业化服装生产格局和产业集群,独具“休闲服饰”。
⑷ 按GDP来算,泉州一直是福建第一,厦门何时超越泉州
厦门GDP超泉州的可能性太低了,下面我们通过数据对比一下厦门与泉州GDP差距:
2018年GDP(预估值):
厦门:5006.54亿元,同比增速:7.3%
泉州:8456.97亿元,同比增速:7.8%
从数据来分析,厦门的GDP永远也超不了泉州。
那么为何厦门GDP超不了泉州呢?
两个原因:
第一: 厦门的人口和面积相对有限,很难发展成一个超级城市
第二: 泉州的工业体量更大,第二产业才是经济的增长动力,厦门第三产业相对活跃,所以经济增速会低一些。
总结:
厦门不需要GDP超过泉州,因为本身厦门就是一个小而美的城市,不需要做大,蒋昊去过几次厦门,感觉相比深圳,厦门更mini一些,那时候的厦门公交车票价是1元,坐船去鼓浪屿来回才8元,在厦门海边吃一顿海鲜,不到200元,住一家民宿,一晚上才300元,我去厦门玩了一个星期,花费不超过3000元。有时候,很想在厦门定居下来,每天就是看书,写作,自媒体,没有深圳的压迫感!可惜现在的愿望很难实现了,厦门的房价排在全国第四位,直追深圳,我的“养老”还是选择了惠州,看春暖花开,潮起潮落!泉州和厦门都伤不起!
老是说生产总值超过厦门,厦门才多大人口才多少,泉州面积是厦门的快10倍,人口比厦门多出2倍多,快900万人的城市与400万人的城市比生产总值,我们闽南人说的叫做:歹年冬厚肖狼。知道这年头不要脸的很多,但没想到竟然如此之多,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什么不公布一下人均GDP,这是刻意挑事吧,人均GDP厦门排福建省第一近12万元,福州排第二10万左右,泉州才第三9万多,也别想用深圳的发展来打厦门的脸,那是更加无知到悲哀,八十年代初国家定下四大特区,但国家对深圳与厦门的投资与扶持可以说一个天一个地,深圳主要面对香港澳门,但厦门却要面对当时还是敌对局势的台湾。 国家财政人才大力投入深圳发展的同时,厦门却在那个时候一直到90年代还在为祖国紧张守海防线,还有敌特公交 汽车 炸弹与反动传单通过空气球传过来的事件频频出现,那时候山体基本上不敢开发,都是二炮战备隧道轨道一直是不敢开发的,到2000年两岸关系和缓实现小三通后才真正发展,等于整整比深圳晚发展了20年。
这个问题问的简直有点“膨胀”了,厦门不被小弟漳州超越就不错了,还想超过泉州?
泉州,实业之城,最牛逼的地方在于民营经济的发达,它几乎每个县市都有自己的支柱产业,水头石材城工业、安溪铁观音产业、德化陶瓷文化、石狮服装产业、晋江鞋业产业、南安水暖产业…就这样集群整合形成了一个的强大的工业城市,所创造的GDP已经连续20多年雄霸全省,能发展至今全靠自身本事。
反观厦门,一座集副省级、计划单列以及经济特区、自贸区等光环为一身的 旅游 城市,还垄断了所有的优质资源,比如高铁、机场和港口等,然而却硬生生的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内部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外部环境还被高房价脱垮,人口一直在处在流失状态(很多人还不愿意承认)。未来,如果没有政策扶持,不知道厦门拿什么去拼?
可以这么说,在福建省,泉州就是那个负责赚钱养家的,而厦门就是那个负责貌美如花的。
纵观2018年上半年福建各城市GDP榜单,我们不难发现,福州超越泉州成为福建GDP第一市那是迟早的事,预计也就是未来三五年的事吧,毕竟有着省会优势以及全省政策资源加持。而厦门想赶超泉州,难度系数太大,不被漳州超越就不错了。据了解,从2014年开始,漳州的经济增速在福建的所有省市中就一直排名第一了。
1、GDP的PK其实代表各自城市的人寻找荣誉感和归属感的美好意愿,是好事;但个人觉得比较城市和城市比拼,更应该去发现、理解和厘清不同城市的禀赋、定位和阶段发展策略,才能更好的让一个大经济区域的不同城市携手前进;
2、《山海经》有云“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根据地理禀赋,除西北的龙岩等地有山地经济特色,海洋经济和贸易一直都是福建海西经济圈的主旋律,也形成了以泉州、福州、厦门为代表的三个主要经济圈;
3、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 历史 起点,经商意识浓厚,泉州商人长期是闽商的主要力量;现在的泉州是典型的“轻工产业+贸易”,以国内出色的轻工产业(休闲食品、纺织、鞋服、皮革、纸品等)和知名品牌(达利、安踏、恒安、七匹狼等)为基础来发展贸易,产业基础比较扎实;
4、福州近代起就是“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区位是“山海结合”,这也导致啥都有一些,贸易有一些、产业有一些、品牌有一些,又有省会资源牌的叠加,虽然“多而不强”但“回旋余地大”,GDP长期“坐二望一”;
5、厦门太典型了,海中一个岛,没有太多的土地和人口资源进行产业回旋,海上贸易是厦门最根本的产业(这点和香港在中国南方的存在意义是一样的),“位置”首先决定了一切,比如厦门国企的代表企业建发、国贸、象屿都是贸易主业,就很说明问题;由于名气和开放性,厦门又是福建最能吸引人才和资金的地方,其实是福建最合适搞“高精尖新”产业的地方,比如芯片(联电在厦门有较大投资)、生物医药(现在不大不强)等这样的产业;
6、厘清三个经济圈的上述特点和现状后,再回来回答问题:由于产业的扎实基础,泉州GDP第一在福建短时间内是难以撼动的,这是好事,产业为王嘛;由于出口贸易的影响,厦门经济这两年其实有所下滑,所以更应该着眼于依托泉州和福州,当好福建出口和服务贸易、“高精尖新”产业的龙头,不要拘泥于争GDP第一,厦门就应该挣最该挣的大钱;
7、福建这几年是全国关注的焦点,中央政策给得也多,三个经济小圈不要只互相盯着,应该合一起看世界,挣世界的钱才是正道!
2017年泉州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548.01亿元,同比增长8.4%,连续19年排名全省第一;
2017年厦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51.18亿元,同比增长7.6%,排名全省第三。
从GDP总量上看,泉州遥遥领先厦门,且去年经济增长速度泉州也比厦门更快,可以预测,至少在10年内,厦门的GDP都难以超越泉州。
我们从以下一组经济数据来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知道,GDP主要靠生产创造,在经济环境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人口越多,需求越大,产出越大,GDP就越高。泉州人口总数858万人,2倍于厦门人口总数,后者人口392万。人口基数的大小决定了,厦门GDP在数年内,都不足以撼动泉州,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其次,厦门虽然在GDP方面无法与泉州相比,但在财政收入及进出口贸易总值上,厦门是领先泉州的,说明厦门在外向型经济要比泉州发展得更好。
第三,在对比两个城市时,我们不应该只看GDP,从数据对比来看,无论是人均GDP,还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厦门都辗压泉州,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泉州还处于工业化阶段,而厦门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连续数年全省最高,说明厦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服务业结构更合理,泉州服务业水平距离厦门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从两地 旅游 收入可以看出来。
厦门作为拥有经济特区、副省级双重头衔的城市,是福建省重点发展的娇儿,知名度更在全国范围内都响当当,总的来说,泉州在GDP上领先,但厦门的经济结构更合理,更成熟。泉州在GDP取得重大进步的同时,更要在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上加一把劲,争取为福建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来回答下:如何没有重大国家政策调整,厦门永远不可能超越泉州。
下面我们通过数据对比一下厦门与泉州GDP差距:
2018年GDP:
厦门:5006.54亿元,同比增速:7.3%
泉州:8456.97亿元,同比增速:7.8%
厦门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是全国知名的 旅游 城市。但恰恰 如此,证明了厦门这几十年来走的路都失败了。厦门作为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跟珠海,汕头,海南,深圳是一起发展的。如今只有深圳经济成功了。而其他城市全部没落了。厦门在这里面也就比汕头好一些。这说明了厦门经济动力的不足。以前国家给了那么多号的政策都无法发展起来,如果市场经济比重越来越高的今天,厦门更不可能有太大的经济发展了。GDP这块厦门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永远无法超越泉州了。
泉州作为一个普通地级市,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发展成为福建GDP第一大市。除了泉州人敢打敢拼的精神以外,最主要的还是优越的地理条件。泉州有 广阔的腹地,优良的港口,浓厚的 历史 ,敢拼的精神。这些都促进了泉州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迅猛腾飞。自从大航海时代开启以来,全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发达的地方都是沿海的,内陆城市基本上已经很难取得较大发展了。海运是这个世界上运输成本最低的方式(没有之一),所有靠海的城市基本上经济都不会查。而泉州有自己的经济体:鞋材、服装、陶瓷、建材等,闻名全国的晋江模式,都为泉州的经济注入了永不枯竭的活力。
题主单纯的问GDP的问题,笔者也是单纯的从这方面回答。虽然厦门的GDP不会超过泉州,但不妨碍厦门有自己的特色道路。如今的厦门市福建知名度最高的城市(很多外省人都以为厦门才是省会),岛内城建,交通等各方面的完善度应该排第一(比福州还好些)。这些都是厦门的优点。厦门没有太大的纵深腹地(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传厦门要接管南安,晋江的原因),经济上以国企为主。本地没有太大的企业,都是服务业为主。作为新兴的城市,在98年远华案之后,厦门及时调整方向,从经济特区转型为 旅游 城市,如今的发展已经领先全国了,以后厦门 发展也会越来越好,但是GDP这方面想超越泉州,除非有重大国家政策,不然基本无望了。
首先我们得清楚现行我国GDP核算是生产法,指的是最终产成品和服务的增加值。
打个比方,泉州生产一套卫浴产品,记一套卫浴批发销售的价格500元为GDP;厦门进出口商出口一套卫浴,记利润30元为GDP,这就是很多城市努力引进 汽车 厂的原因,对GDP贡献太大了。
可是往往对GDP贡献大的厂家不挣钱,而经销商挣钱,这就是为什么厦门企业纳税额大幅超过泉州的原因,因为你挣钱了。
如果看不懂,请参考厦门最大的三家国企建发、国贸、象屿(三家的主营均为供应链、金融、地产,地产占比是最低的),三家公司2017年营业额均超过2000亿,利润分别为70亿+、200亿+、95亿+,具体数额可以查到。
所以,GDP方面厦门要超过泉州,基本不可能,财政收入泉州要超过厦门也很难,不是一个类型的城市,各自做好自己就是了。
厦门人口基数少,产业结构特点类似于澳门,若在不合并周边城市的情况下,未来发展趋势如同现在的澳门,即使经济条件持续大幅增速的情况下也不可能达到大城市经济标准,久而久之只能变成另一个澳门标准。
这就好比福建省为何在经济总量上大大落后于人口大省是同一个道理,当然,凡事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只能说在没有强大政策扶持力度下是永远不可能的,但是省会福州超过泉州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些,按照近几年发展趋势来看,五年内福州将大幅超过泉州,人口也会大幅增长,对照经济发展来看莆田、漳州、龙岩等地都有可能超越厦门,但是人均方面想超过厦门就非常困难,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厦门的软件硬件条件都非常成熟,即使做不到经济强市,也是富甲一方的经济特区。
随着我国老龄化越加凸显,劳动比例下降对经济造成的放慢节奏,未来大陆会借鉴发达经济国家模式,打造实际性的都市圈模式,至少长三角地区已经在慢慢形成这种模式,福建确认做强做大三核发力海峡都市圈应该也不会离的太远。
泉州GDP一直是全省老大,可泉州市区如村中城,城区6个区城镇化人口不足百万,GDP总和不如辖下县级市晋江。
泉州城市建设犬牙交错,以城区中心为圆心、划一直经十公里圈,晋江、南安、惠安县、县级市占地过半。
一千年前世界第一大港已没落、泉州港口、海关、空港都成厦门管辖下。
泉州人均财政收入只有厦门3分之1,市政府级别比下厦门低一级。
厦门从市政、港口、贸易、交通、城建等方早已领先泉州很多!
看人均啊,吹总量有什么用,人均厦门一直福建第一,泉州人均要达到现在厦门水平,至少还要5年
⑸ 厦门和泉州哪个城市更发达
两个都是位于福建省的城市。都是靠近海边。我们都知道位于海边第五城市由于他们的地理位置的有利就会形成经济的发达。 这就是靠近海的优点,这就是他的利处。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就是这个意思的了。靠近海边那么海上的资源可能就能够为自己所用。那岂不是很好的发展当地经济的机会的了。
在我的认知里面,在这两个城市里面,我是更加喜欢厦门,不过要比较这两者的哪个城市的发达的话,或者说经济的特点的事情,我就会会选择,和觉得厦门好,它的经济更加发达。厦门这所城市或者说知名度比泉州更加高。厦门是在全球来说都是有知名度的。而厦门都是拥有着许多的名胜景点的。 而厦门大学在全国的知名度这可是杠杠的。厦门大学的优美,单凭这一点每年都会吸引着许多的游客来这里观赏。而且厦门的鼓浪屿的知名度也不是盖的。我们都知道这是很好玩的地方。我们也知道厦门的干净程度,和文明程度是全国着名的地方。
厦门的经济在现在的全国的范围当中,可谓是名列前茅的。而泉州在全国的知名度的远远不如厦门,不过他的船的制造业是挺好的。泉州是很好的。不过相对于厦门来说泉州的经济还是不如他的。所以说在两者的比较来说,厦门是经济发达的城市的了。不然近来就不会成为金砖会议的举办地的了。这就已经说明是厦门现在的经济发达的地方的了。而且厦门旅游业发达。这就足以表明这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方向是多方面的了。
⑹ 厦门和泉州哪个城市更发达
单从辨识度来说,似乎现代厦门比泉州似乎更发达,而从明清乃至唐宋来说,泉州应该比厦门更发达,泉州是当时世界着名港口城市,海上丝绸之路首屈一指的起点城市。从八十年代厦门定位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以及行政级别的拔高(副省级城市,比省会福州行政级别都高),厦门经济等各方面进入快车道,成为对接海峡两岸经济的桥头堡,风头在福建来说一时无俩。
但是从地域面积,人口总数和经济总量来说,厦门是比不过泉州的,毕竟泉州下辖晋江等一批经济实力强悍的县市,而厦门是国内较早告别下辖县市的城市,这也体现厦门城市化进度远远超过泉州。
发达无分先后,无非定义有别,从人口经济总量来说,泉州远比厦门发达,但厦门作为福建乃至国家东南对接宝岛的闪亮名片,诚非泉州所及,厦门作为一个旅游业发达的城市,集国家着力发展两岸关系的桥头堡于一身,经济亦是不遑多让,更有厦门大学是国内的知名学府,城市化进度单从行政区划来说就比厦门高出不少。
⑺ 按GDP来算,泉州一直是福建第一,厦门何时超越泉州
说到福建,大部分人第一个想到就是厦门,但其实,厦门的GDP在福建省的排行并不是第一,而泉州截止2018年,已经连续16年坐在福建省GDP排行的头把交椅。从2018年福建省GDP来看,泉州的GDP总量比厦门多了一倍左右,虽然厦门的经济建设更好,但从两者GDP的差异上看来,一时半会儿厦门的GDP还是无法赶上福州的。
⑻ 福建厦门,福州、泉州哪里发展的最好
如果论到发展哪里最好,个人认为泉州第一。
第一,泉州经济连续十年领先其他地级市,经济综合实力最强。
大家都知道福州作为省会,厦门作为着名的旅游城市,而泉州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他却是整个中国当中体育品牌生产基地的集中地,例如你我都知道的安踏、鸿星尔克、361度等都有它的生产工厂并最后,泉州的位置优于福州,发展机遇也优于福州。
福州作为福建省重点的省市,依靠的大量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发展的较快,但是在招商引资和地区建设上面远没有泉州这么有实力,并且泉州依靠的较为优越的沿海地理位置,在工业水平、发展态势、外贸交易金融方面都远高于福州,福州想追上泉州估计还得好几年。
⑼ 为什么厦门建设的比泉州好,高楼又比泉州多,却还被别人说成厦门没有泉州发达
第一次听人这么说。厦门gdp不高只因为太小了,人口虽然密集但还是偏少。泉州跟厦门没可比性的,对于外省人来说,谈到福建首先想到厦门,福州都成了老二。
其实很简单,一个城市的发达程度看星际酒店和娱乐场所就看的出来。说厦门没泉州繁华的,那绝对都是泉州人自己意淫
⑽ 如何评价厦门这个城市
2014年来到厦门,在厦门呆了5年,说一下对于厦门的感受吧。
1.岛内和岛外
感觉厦门主要区分点就是岛内和岛外了,岛内思明区和湖里区,有着丰富的 娱乐 综合体(SM广场、万象城、罗宾森等等),健全的医疗机构,良好的教育资源等等。总体来说,在岛内你可以有很好的休闲、 娱乐 、医疗保障和教育体验。相对来说,岛外的海沧区、集美区、翔安区、同安区虽然也各有特色,但是和岛内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交通成本很大,目前连接岛内岛外的交通有海沧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翔安隧道,都存在拥堵的现象,基础公共建设也不如岛内,但是岛外也有岛内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区域面积,岛外的每个区面积都比较大,在未来发展中有更好的多样性。
2.工资和房价
厦门的工资水平算不上高,却有着不同于工资水平的房价。相对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厦门的工资水平显得被拉下很多。这和厦门这座城市的城市属性有很大的关系。厦门偏向于一个 旅游 城市,并没有大型的工业企业,也没有高 科技 高技术型公司,厦门的GDP在福建省中也仅仅排在第三左右。但是,因为厦门吸引了很多外地的人,导致很多外地资本流入了房地产市场,造成厦门房价的上升。虽然今年来有发布政策进行限制,但是房价的整体水平依旧很高。
3.舒适
无论是厦门的天气还是厦门的城市属性,都让厦门成为了一座很舒适的城市。除了偶有台风光临,厦门的天气都在一个舒适的范围,早上起来,你就可以看到引入眼帘的绿色,呼吸新鲜的空气,无聊的时候去海边走走,爬爬山,尝尝厦门的特色食物,或者去 旅游 景点感受一下人潮的热情。这是一天之内的都可以干完的事情,因为岛内真的挺小的,还有BRT和地铁,要是打车就更快了(除了每天的上下班时间,周一早上和周五下午最为拥堵)。
总体而言,厦门算是一个舒适的二线 旅游 城市吧。欢迎大家自己来看看,切身的体会一下。
因孩子在厦门,我在京着名高校公司退休后去厦门住几年,我眼里的厦门。
国家从战略上规划针对海东给予厦门特区政策,经多年实践让国家失望厦门没有能力运用好特区政策发属厦门。同时特区与深圳怎么差距那么大呢?是什么原因厦门没用好特区政策?
给人认象也是现实,二线城市一线房价,房价在全国排名,北京,上海,深圳,厦门,高于一线广卅。生存成本与城市不成比例,逼走多少人才。经济低于临市泉州, 旅游 城市“窗户纸吹啦叭”名声在外!一个鼓浪屿没有特别。一个弹丸小岛挤在岛内为上等公民,岛外为次等公民分级明显,窄胸观念有湖里,思明不叫,喊岛内为上岛外为下。这样厦门怎么会有作为。为抗衡海东给予特区建设多年应是jl舢板几届领导团队无作为,没把海西特区建设成航空母舰,怎么不让国家失望!一个有作为地区没有大胸怀科学规划好建设好,厦漳泉一体化喊多年至今分行政个读个的经,京津冀一体化了,怎么厦漳泉一体化就那么难吗?是心胸太窄的根本原因吧!厦门可能失去对海东特区优势。我个人分析,国家为了统一海东发展'战略制定三条针对海东隧桥规划北福清――平潭岛――海东新竹。中莆田――黄粟。南厦门――金门――澎湖――嘉义。将来以中担南北,厦门将失去发展优势,这是今后几十年趋势,统一趋势将成为现实。
厦门是特色鲜明的精致城市:
有深圳不能比的美,
有青岛不能比的秀,
有宁波不能比的精,
有大连不能比的暖。
厦门在五大计划单列市中:
经济总量最小,
区划面积最小,
人口数量最小,
城建面积最小。
厦门全市下辖6个区,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 ,其中厦门本岛只有思明区和湖里区两个区,厦门市政府在思明区。 厦门全市总面积1700.6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29万人 ,户籍人口261.10万人,常住外来人口达221万人。
厦门市,是 福建省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五大计划单列市之一 ,城市相对的行政级别,经济权限要高于省会福州。厦门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 中国经济特区 ,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 旅游 城市。
厦门没有多么宏伟的建筑群,但却拥有相对独特风格的建筑体。1700平方公里的厦门头衔众多,地位极高。厦门是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 国家物流枢纽、东南国际航运中心、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两 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
厦门的许多排名指数位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 ,厦门的综合信用指数在36个省会及副省级城市排名第2,厦门的营商环境居副省级城市第1位,厦门的外贸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5位,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14位。
厦门拥有绝佳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环境,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让厦门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 左右。
环境的优美和宜居使得 厦门的房价位居全国第四 ,房价水平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即便是近年有所回落,但是市区每平方米四五万的房价仍然比比皆是。仍然是普通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
厦门的公共设施,公共绿地及市民休闲运动设施全国领先,快速公交也是全国独创。厦门自始至终都是敢于创新发展的城市。
一直以来厦门的经济体量总是被“嘲讽”,身为五大计划单列市,经济总量不及烟台,唐山甚至常州。但近年厦门经济呈现高速增长,追赶势头明显。2020年GDP有望突破6000亿元。全国名词将大幅提升。
绝佳的环境催生了 中国最美的大学~厦门大学 。除了美之外,厦门大学也是985和211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大学。科教水平位居中国大学前二十。
你的厦门印象如何?请写出你对厦门的爱吧。
厦门是一个不为追求高GDP的城市。无论国内或国外综合实力都排前17名内,挺可以了。
首先说厦门的经济,GDP总量不高,但财政收入却是省内最高的,这就反映出了厦门的GDP是最具含金量,没有注水。其次厦门的运营环境,人才储备,文化素质,都对于第三产业打下基础,最后厦门的国际知名度又非常高,国内外的综合实力排名又是省内最高,经常举办一些出名的洽谈会,完全可以给企业提供一些好平台。
那些说厦门靠泉州吸血都是一些无知的人,厦门拥有自己三家世界500强企业,泉州哪一家是?一家都没呀!泉州就靠400亿的这点财税,怎么支撑建设搞环境,估计连建地铁的钱都拿不出来吧,所以GDP总量高有何用,都是有水份,印度GDP总量也高啊,他能比得过欧洲发达小国吗?还有人说厦门GDP主要靠房地产,更加无知,厦门房地产占GDP比例都排不进全国20名内。更有人说厦门富豪祖籍大多都是泉州人,但是呢,他们都抛弃了泉州户口。其实也能理解,厦门城建配套,教育资源,文明素质都远远高于泉州,人都是往高处走。当然是选择去厦门了。哪怕不是去厦门,也会选择去其他如北京上海。他们应该感谢福建省,至少还有一个厦门可以留住他们。
最最最后说一下,这几年厦门为了保护环境污染企业确实搬走太多,每年800多亿GDP的PX被赶走了,连翔鹭石化也让搬走了,石化产业基本都关停,沿海沿江地区城市唯一一个没有石化支柱产业的城市,前年也开始关闭石材厂、矿山,去年连生猪、牛蛙养殖等全部关停,不为了追求高GDP而牺牲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才是正确的!!
厦门加油!打造高颜值,高素质的生态花园城市厦门。
注:(以下奉上图表,中国社科院,国家机构评的,事实胜于雄辩)
一个包容的小巧玲珑的花园般的海滨城市。
我在厦门住过一段时间,真的一旦说到厦门,很多人对厦门的印象绝对就是一座文艺小清新的城市。来厦门 旅游 的游客也是大部分穿得很文艺清新,就是为了配合厦门这个文艺清新风格还留下一张美照。
确实,文艺小清新就是厦门最好的形容词。它没有像其他 旅游 城市那样走 历史 文化路线,而是另辟蹊径,在国内打着这种现代化的文艺清新风 旅游 城市除了厦门可能没有第二个了。
来过厦门的人都知道,厦门环境很好,路都很干净,树木葱郁,又是沿海的小岛,在环岛路走着就可以看见大海,碧海蓝天绿树,简直就是城市里的大自然,是一个非常宜居的城市。在厦门中山路,曾厝埯,鼓浪屿这些景点都可以找到很多很可爱很小清新的小玩意,每一处景色,就算是路边一个小店铺也是满满的文艺气息,有哪个女生会不喜欢这个城市呢?
不得不承认,厦门确实是一个非常浪漫美好的城市,但是也是一个非常严重 旅游 商业化的城市。尽管说,这可能是每个 旅游 城市都无法避免的问题,但是还是不免会招人讨厌。
我在厦门那么久,我是很喜欢厦门这个城市的,但是在厦门的路上几乎一半都是游客,本地人每天都在和游客挤公交车,让厦门变得很没有生活气息,因为游客太多了,在路上你看到的都是一双双 探索 的,新奇的眼,如果问路的话,很大几率那个人会回答你“不好意思,我是来 旅游 的”。因为游客变多,很多店铺都变得很坑,很会赚游客的钱,有时候你觉得这个东西非常普通,根本不值那么多钱,但是就是会被卖的很贵,所以有时候真的觉得厦门在美丽外表下,总有股难以抑制的钱味。
很感邀请“如何评价厦门这个城市?”首先,人们爱自己的故乡是人之常情,“……千好万好没有自己的故乡好!……”特此,有不同的观点评价厦门,那是很正常的。因为,随着国家的逐步富强,祖国到处大发展,大开发旧貌换新颜,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比如:厦门(岛内)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弹丸之地、四面环海、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当地人热情好客,国际贸易交往越来越频繁商机无限、物资交往频繁市场繁荣当地政府很重视民生、投入大量的基础设施、交通便捷、各方面稳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吸引国内外的人来厦门 旅游 、工作、购房、定居……
从此上的简单例子引发楼价的攀升就是很多人看好厦门………
鸟瞰思明 黄游新 / 摄
关于厦门这个城市,我听过一个特别有趣的评价——大陆特别疼爱的小女儿?
为什么有这样一个评价呢?跟着我一起来看一看这位评价者是怎么说吧。
中国有许多海滨城市和半岛城市,但海岛城市不多,最着名的两个是香港与厦门。海岛城市不多,是因为许多岛屿不适合建城,例如福建四大岛——海坛、东山、金门和厦门,面积都达到百余平方千米,但前面3座是湾外岛屿,孤悬于海岸线外,独自面对外海的台风和巨浪,自然条件较为严酷,只发展为县级城市。唯独最小的厦门岛属于湾内岛屿,退缩在海岸线内,三面被大陆温柔地环抱——抵挡天风海涛,可尽享海洋之利而免受海洋之害。
厦门岛安详地停泊在厦门湾的怀中。天气晴好时,从山顶眺望整个弧形海湾,你会觉得从大陆奔来的山脉不过摒了一口气,暂时潜入海底,又在不远的海水中探出头来——不壮烈,倒很像顽皮的孩子戏水。
魅力五缘湾 李储全 / 摄
厦门岛就像大陆特别疼爱的小女儿,不忍远嫁,留在近旁好照顾。她与娘家之间的海湾既窄又浅,木帆船一潮而至;随着厦门大桥、海沧大桥、杏林大桥、集美大桥和翔安海底隧道的贯通,更多的脐带将她与母体拉紧,厦门也越来越半岛化。这种地理特点带来的文化心态就是厦门从来没有过孤岛意识。
她原来只是泉州府同安县绥德乡嘉禾里(相当于如今的乡镇),近现代发达后就反噬了自己的母亲——把同安变成她的一个区。现在的厦门市,行政版图超过厦门岛十余倍,还包括了厦门湾的大陆部分。
老厦门 游小云 / 摄
因为与母体若即若离,所以你不能指望厦门有多开放,“家教”很严;当然也不太保守,毕竟分居独处。晚清五口通商,厦门既不像广州与福州那样仇视洋人,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入城”运动,又不像上海那样完全敞开,善于就势,结果是中不溜儿。
改革开放后,厦门作为先行一步的经济特区,其发展远远落后于深圳,排名又是中不溜儿。看厦门街头的 时尚 ,总是落后上海半拍;文化氛围,连福州也及不上;厦门的媒体,没有一家影响超出本地,比较广州的传媒业,判若云泥。
厦门的开发是很晚的。唐宋时期,她还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荒凉海岛;明代是大明王朝反走私的海防前哨;清初郑成功经营厦门,始成重要港口;鸦片战争后,名列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淡妆浓抹总相宜 王火炎 / 摄
厦门是华夏文明伸向海洋的一块跳板:郑成功的军队从这里渡海征台,下南洋的华侨在这里最后回望一眼故土。闽人以海为田,厦门人则以海为通途,海水涌向哪里,她的触觉就延伸到哪里。她习惯了惊涛骇浪、生离死别、背井离乡,也熟知种种亡命天涯和衣锦还乡的故事。
她的眼界和胸怀像海洋一样深邃宽广。在大陆本土,闽南不过弹丸之地,通过厦门港,闽南人的足迹踏遍了世界,南中国海成了闽南文化圈的内海。厦门与泉州、漳州两个兄长的关系很有意思。
全景厦门 林双靠 / 摄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长子,早慧、刚烈、善于经商,宋元时期作为远东第一大港而尽享繁华,明清时期因港口淤塞而败落下来,不过凭借底子好,改革开放以后大办工厂,再次发家致富。次子漳州土地肥沃,传统以农耕为主,家境比较贫寒,人民质朴、坚韧,明代依托九龙江口的月港搞走私、做海盗,将闽南民间海洋力量推上巅峰。清初月港淤塞,才轮到厦门港出头,成为闽南主要海港。是故闽南地区的出海口凡三变,先是泉州后渚港,漳州月港次之,最后花落厦门港。
厦门由泉州拉扯长大。原来一个瘦瘦弱弱的黄毛丫头,因了一个优良的海港而自立门户,数百年的通商之利,把她滋养成风姿绰约、落落大方的成熟少妇,艳名远扬,动不动就代表闽南发言。这样一来,泉州便有些不大服气了,他老记得这丫头流鼻涕时的模样,也不喜欢她那种春风得意的张扬,总认为自己才是老大。漳州呢,人穷志短,无意争当领袖,但泉州的颐指气使早让他不满,更愿意拥戴身边这个有出息的小妹。闽南金三角——厦门、漳州、泉州,三座城市的关系相当微妙。
集美新城 吴伟泽 / 摄
我们说了厦门没有孤岛意识,说了厦门与大陆和海洋的联系,最后还要回过头来,认清一个基本事实:厦门的确是一个海岛。
历史 上的厦门,指的是鹭江边与鼓浪屿相对的厦门城一带,延伸到海边,像是一片指甲。厦门城最早是明代的军事城堡,清代扩建,周长约1450米。以厦门城内的福建水师提督府(民国年间改为海军司令部,现为市公安局)为圆心,画一个半径1500米的圆弧,才是老厦门人所说的厦门。
坐在碉堡上远眺金门,作为海防前线,厦门至今留存着众多的明碉暗堡
这么一来,厦门岛95%以上的土地都非厦门,北边的美仁宫、东边的文灶和南边的沙坡尾,都属于厦门之外的农村或渔村。如今厦门这个概念大大扩展,但在厦门人心中,厦门还是一座岛城,岛外是那些名叫海沧、集美、同安和翔安的乡下,出岛就出了厦门。厦门与乡下的差别反映在房价上面:岛内的房价每平方米4万元,岛外仅需一半。
厦门古城仅存的一截城墙
大离浦屿的海滩,远处海平线上是厦门高崎
山海交汇,四季如春,厦门的确很美。外地人经常打趣厦门人,说他们天南海北到处 旅游 ,回来讲述见闻,最后都要得出同一个结论:哎,还是厦门好!他们不承认天下还有比这个小岛更美妙的地方,还天真地相信所有人都羡慕他们的城市。结果厦门人出门 旅游 ,并没有增长见识,倒是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
有客从福州来,厦门的朋友二话不说,开了车带他到处兜风,环岛路、中山路、鹭江道、海滨公园、鼓浪屿,又说要带他去看白鹭洲夜景,多么多么有诗意。客人抵挡不住,说你饶了我吧,我都看过多少遍 了。
本文选自萧春雷“中国的掌纹”系列之《华夏边城》
当年考大学时,就知道厦门大学超级美,很多同学填报志愿时填上了厦大。后来工作后去厦门 旅游 ,专程去厦大观光,的确很美。真实厦门的地理位置,环境都是错的,风景就不用说了,是着名 旅游 城市。但感觉厦门这两年有些太“低调"了,发展步伐相对较慢,房价高收入相对较低,希望厦门胆子大一点脚步快一点,提升城市实力,让美与实力并存。
厦门双子星塔
颜值极高的厦门大学
说厦门不好的基本是没买房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