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资讯 » 厦门岛地理上怎么形成的
扩展阅读
托福考位上海考位怎么抢 2024-05-20 09:29:13
广州通风机报价多少钱 2024-05-20 09:16:02

厦门岛地理上怎么形成的

发布时间: 2022-12-21 10:35:03

❶ 厦门的历史!

厦门历史沿革简述

福建有四大岛,依大小次序排列是:平潭岛,东山岛,金门岛,厦门岛。
宋元明清的厦门,指的都是厦门岛。历史上的厦门,行政级别很低,它隶属同安县,“同安县十一里之一里耳”,而同安县隶属泉州府。据最新唐墓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唐时厦门,称嘉禾屿,又名嘉禾里。宋时延续此名,称其“产嘉禾,一茎数穗,故名”。不过,在24巻简明《中国大网络全书》里,尚查不到“嘉禾屿”词条,可见其默默无闻。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授命兴筑厦门城,城建成于洪武二十七年,始有厦门之名。清初,郑成功据厦门,以厦门为反清复台基地,设思明州,旋废。民国元年,改设思明县。1933年先改为思明市,后改为厦门市。连同鼓浪屿,厦门市面积总共不过约为130平方公里,可谓弹丸之地、蕞尔小岛。现在厦门面积1516平方公里,那是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岛外的扩展。由于填海造地,目前实际面积已达1645平方公里。这个数字不大,但已经是本岛面积的十多倍。
厦门地理位置,于东经118°04′04〃,北纬24°26′46〃,《民国厦门志》说它“实屏蔽澎、台,控制浙、粤”,《台湾府志》云:“台郡、厦岛,鸟之两翼”。明设中左所,清驻水师提督、海防厅、台厦兵备道、兴泉永道。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十闽之保障,海疆之要区也。故武则命水师提督五营弁兵守之,文则移兴泉永道、泉防同知驻焉。”(《道光厦门志》)也就是说,厦门本身的行政级别低,但在厦门设置的军事机构与行政机构级别很高,台厦兵备道连台湾都管了,兴泉永道署管兴化、泉州二府及永春州。
如果把厦门看作一个人,他出身贫寒,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是靠海吃海的渔夫,是灌园织布的村姑。如果把厦门视为一本书,它开篇平平,没有大起大落,但平淡中有伏笔,有哲理,越来越引人入胜,创造过辉煌的篇章。
厦门历史地位的彰显,始于明末清初。明永乐以后,中国闭关自守。郑成功为筹集军饷,在厦门设立五商、十行,以厦门港为中心,积极开展海外及沿海地区的贸易。众所周知,南宋时刺桐港是世界最大港口之一,泉州的繁荣带动了它管辖而离它不远的厦门的发展。后刺桐港没落,漳州月港崛起,月港没落时,兴起的是厦门港。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闽海关在厦门设立。近代的厦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觊觎之地。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厦门与广州、上海、宁波、福州一起,被迫成为对外通商的口岸,也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这是厦门的耻辱,但也是厦门抗辱奋争、发展的契机。新中国建立后,台湾海峡两岸关于“一个中国”的“对话”,使厦门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那“对话”的形式很特殊,是军事对峙,是“万炮震金门”。改革开放以后,厦门成为经济特区、副省级单列市,越来越为全国乃至世界所关注。着名经济学家钱伟长预言,厦门的未来将成为东方纽约港。尽管这只是一种方式的表述,但的的确确,厦门更辉煌的篇章,有待未来写出。
相比起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厦门历史不长,建城至今600多年。但古之同安包含厦门,今之厦门包含同安,同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1700多年(从它第一次建县,即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算起)。至于厦门的人类文明史就更长了,20世纪30年代,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就多次在本岛西南部采集到石锛、石斧,50年代文物普查,曾发现12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最近的翔安考古调查,采集到新石器时代的石斧。
漫步厦门,我深切感受到,这是一块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古老而年轻的土地,它怀抱里没有埋藏国之重器,也罕见令人震惊的世之珍宝,然而,它在近现代抗争中崛起,拥有不遥远过去的辉煌;他饱含历史的深刻,不乏文化的厚重,多少金戈铁马之声犹萦在耳,一部近现代的发展史历历在目。它盈蕴深远的文脉,充满现代化活力,让人触得到深沉而强有力的脉搏。

❷ 厦门由来

1100年前,厦门的先民们给厦门岛取名“新城”。公元1279年,中央政府第一次在嘉禾屿设置军事机构。嘉禾屿地处九龙江入海口“海门岛”的下方,是漳、泉两地门户,民间按地理方位称此为“下门”。明、万历年间也称厦门为“夏门”,后来演化成“厦门”。

厦门:
厦门,简称“厦”或“鹭”,别称鹭岛,是福建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6个区,总面积1700.6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97.8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29万人,户籍人口261.10万人,常住外来人口达221万人。
厦门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福建省东南端,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物流枢纽、东南国际航运中心、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已成为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厦门由岛内(厦门本岛)、离岛鼓浪屿、西岸海沧半岛、北岸集美半岛、东岸翔安半岛、大嶝岛、小嶝岛、内陆同安、九龙江等组成,陆地面积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90多平方公里。厦门通行闽南语厦门话,与漳州、泉州同为闽南地区的组成部分。

❸ 厦门的地理位置及区位分析

自然地理
厦门市位于东经118o04′04〃、北纬24o26′46〃,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靠漳州、泉州平原,濒临台湾海峡,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而称“鹭岛”。宋太平兴国年间,因岛上产稻“一茎数穗”又名“嘉禾屿”。 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靠漳州、泉州平原,濒临台湾海峡,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海相望。厦门由厦门岛、鼓浪屿、内陆九龙江北岸的沿海部分地区以及同安等组成,陆地面积1565.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是一个国际性海港风景城市。
厦门的主体——厦门岛南北长13.7公里,东西宽12.5公里,面积约128.1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四大岛屿。厦门港是一个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港区外岛屿星罗棋布,港区内群山四周环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历史上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厦门属亚热带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至8月份雨量最多,风力一般3至4级,常向主导风力为东北风。由于太平洋温差气流的关系,每年平均受4至5次台风的影响,且多集中在7至9月份。
全市人口中以汉族居多,另有回、满、壮、畲、苗、及高山等20多个少数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因素,拥有众多的归侨、侨眷及厦门籍侨胞和港、澳、台同胞。

http://ke..com/view/7614.html?wtp=tt#3

❹ 厦门市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厦门市,在福建省南部,与漳州、泉州相连,地处闽南金三角中部。

厦门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靠漳州、泉州平原,濒临台湾海峡,整个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条件优越海峡性的天然良港,有史以来就是中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厦门港拥有多个港区和生产性泊位,已跻身国内大型一类港、世界集装箱大港15强之列。

厦门地形以滨海平原、台地和丘陵为主。厦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势地貌构成类型多样,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平原、滩涂等。西北部多中低山,其中位于同安与安溪交界处的云顶山海拔1175.2米,为全市最高的山峰。从西北往东南,依次分布着高丘、低丘、阶地、海积平原和滩涂,南面是厦门岛和鼓浪屿。云顶山为厦门市最高峰,云顶岩为厦门岛最高峰,日光岩为鼓浪屿最高峰。

厦门海域包括厦门港、外港区、马銮湾、同安湾、九龙江河口区和东侧水道。厦门港外有大金门、小金门、大担、小担等岛屿横列,内有厦门岛、鼓浪屿等岛屿屏障,是天然的避风良港,其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其中12米以上深水岸线约43公里,适宜建港的深水岸线约27公里。港区外岛屿星罗棋布,港区内群山四周环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历史上就是中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厦门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8月份雨量最多,风力一般3~4级,常向主导风力为东北风。由于太平洋温差气流的关系,每年平均受4~5次台风的影响,且多集中在7~9月份。

❺ 厦门为什么叫安全岛

这是因为厦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上,是一个地震多发区,由于厦门岛作为被活动断裂所包围的菱形断块,地壳能量释放主要在外围断裂带上进行,而断块内部则相对较稳定,这种现象称为地震带内的“安全岛”

安全岛是指构造活动区内或活动性构造带之间存在的相对稳定地块,并将其作为选择工程建设基地的主要对象。其稳定程度决定于地块所处构造部位、形状、介质性质、结构特征、发育历史(尤挽近地质时期演化史)和现今构造应力场等。

厦门历史上未见灾害性地震

距离厦门最近的地震带为环太平洋地震带,台湾岛就处于该地震带上。厦门虽然位于该地震带边缘,但隔着台湾海峡,距离台湾地震带有300多公里,即使邻区发生地震,对厦门也不会造成强烈的破坏度。

另外,厦门虽处于九龙江断裂带上,但厦门历史上未见灾害性地震。从历史角度看,自明代到解放前历经数百年,厦门史上有资料可查的地震有几十次,甚至多达上百次,但都没有破坏性地震的记录。对厦门威胁最大的震害主要来自邻区及海域的强震。

❻ 厦门的由来

厦门的由来,众说纷纭,根据史书记载和传说,归纳起来有五说:
筑城说:—根据志书记载,“厦门城在嘉禾屿,明洪武二十七江夏候周德兴”的“筑城说”。
村名说:—是说嘉禾屿西南海边有个“厦门村”,城建在村附近而得名。它是根据明万历《泉州府志》卷十一载:“同安县寨十有四,西南曰厦门”。清干隆《泉州府志》卷五载:“二十三都其地为莲坂、毫灶、吴仓,厦门……”,据此而推断的“村名说”。清初废中左所,“厦门”才统称全岛,曰厦门岛。
上下说:—有两说:一据《厦门地名录》称,“厦门处于九龙江口外侧,与内侧的海门相对而言,是在下的出海口,人们俗称‘下门’,‘厦门’似系‘下门’的谐音雅化而来”的“上下说”。另一说是:“门”是岛的称谓,如浙江沈家门等。厦门岛地处大陆的下端,“下门”即下面岛屿之意,雅化而成为“厦门”。
门户说:—由其地理位置在我国东南沿海而得来的。清干隆《鹭江志》的作者薛起凤在“总论”里说,“鹭岛者,泉东南岛也,以其为泉之门户,故曰门也”。“鹭岛四面环海,为漳泉之咽喉,台澎之门户。”清干隆《厦门志》作者周凯在序文里则说:“厦门处漳之交,扼台湾之要,为东南之门户。”从历史事实看,筑城起即为海防御敌人之门,后又为郑成功“通洋裕国”之门,再后成为进出口、华侨进出之门,如今又有说“祖国大厦之门”。
领土说:—筑城取名厦门,意为“华夏之士”不容倭寇侵拢。东晋杨衍之《洛阳伽览记》写道:“太和十七年后魏高祖造宫室,洛阳依魏晋旧城门,东西有三门……,北有二门,西头曰大夏,汉曰夏门,魏晋曰大厦门……”。
“夏”与“厦”,古字相通。所谓“大厦门”、“厦门”,在当时是作为象征性城名。因为,中国在古代称为“夏”。张行孚在《说文发疑》中按《说文》说:“夏,中国之人也。所谓中国者,以天下言之,则中原为中国,以列国言之,则王都为中国。”屈原《楚辞·九辩》中有“君子之门九重”,就是说天子有九个城门,天子威仪中国之意。所以说,“大厦门”、“夏门”是表示所镇的土地是中国区域,或中国领土。再从当年修筑“海上长城”来看,金门原名浯洲,又名浯将,周德兴在岛上筑城时,借用“金城汤池”之意将浯洲改为金门,以示“固若金汤”岛屿之内涵。厦门原名嘉禾屿,又名鹭岛,别称鹭江,借用“华夏之士”而将嘉禾屿改名厦门,以示厦门是“中国岛屿”。

❼ 为什么厦门又称鹭岛

厦门有“鹭岛”之称,一般介绍厦门的文章书籍都会记载这么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厦门是一个荒岛,一群白鹭从远方衔来草、树、稻种撒落在岛上,并赶走了盘踞在岛上的毒蛇,终于使荒岛变得花草茂盛、田沃粮丰,人们安居乐业,美丽的白鹭也在岛上栖息下来。后来人们就把厦门称为“鹭岛”,白鹭也成为厦门的象征。 传说是美丽的。但这是否就是“鹭岛”名称的由来呢?目前已发现的厦门最早的地方志是清朝干隆年间薛起凤编纂的《鹭江志》,书中并没有提到“鹭岛”名称的由来。在书中介绍厦门鸟类的“禽之属”一节中,介绍了鸡、鹅、鸭、鸽、燕、白头翁、斑鸠、麻雀、黄鹂、喜鹊、乌鸦、鸲鸪、伯劳、鹪鸪、布谷、鹌鹑等 18 种鸟类,却没有提到白鹭(或鹭鸶),是编者的遗漏,还是当时厦门岛上很少有白鹭?在书中有数十首描写厦门风光的诗,仅有两句有“鹭”字。厦门岛早期的地名中与鸟有关的只有“凤凰山”、“金鸡亭”、“白鹤岩”和“鹧鸪岭”,有“鹭”字的只有“鹭江”。早期的二十四景中也没有与白鹭有关的,这未免令人怀疑当时的厦门岛上是否真有白鹭。 有人指出,“鹭岛”一名在宋代就已出现,宋朝的张翥在其《嘉禾风物志》中就提到:“银城,鹭岛民物富庶,山海雄奇”,但以“鹭岛”作为厦门的别称却较多地出现在明朝,除了“鹭岛”外,还有“鹭门”、“鹭屿”、“鹭江”等称法,如明朝中期的傅钥就自号“鹭门山人” , 清朝道光 19 年的《厦门志》写到了厦门岛上一些地方有白鹭栖息的情景,但关于“鹭岛”一名的由来,书中却写了这么一句:“《谈史纪要》作‘夏门’,一名‘鹭屿’。《同安县志》:‘厦门’,一名‘鹭门’。《鹭江志》作‘鹭江’。二字之义,未知所本。”这“未知所本”四字就说明了编者对于“白鹭”的传说并不以为然,民国时期的《厦门志》同样对此也没有作出解释。 从厦门岛的地理位置和白鹭的生活习性来看,厦门岛具有白鹭栖息生活的优越条件,厦门周围的小岛也有白鹭栖息,福建沿海有不少岛屿也因有白鹭生活而以“鹭”为名,如霞浦的“白鹭屿”、平潭的“鹭鸶岛”等。从大量前人的记载和老一辈的叙述中可以获知,厦门岛的确生活过大量白鹭,那么厦门岛是否就因此被称为“鹭岛”呢?或许,关于“白鹭”的美丽传说,有识之士应考证其起源。 关于“鹭岛”一名的由来还有一个说法:从厦门岛的最高点——洪济山的云顶岩俯瞰厦门岛,会发现厦门岛的形状像一只白鹭。福建沿海也有一些岛礁因形状像鹭鸟而以“鹭”为名,如福鼎县和平潭县各有一个鹭鸶礁。明朝诗人池显方在《登洪济山》诗中有“洲形果小如飞鹭”一句,从“果、如”两字看来,当时确实有人认为厦门岛的形状像“鹭鸟”,可能厦门岛就真的因此而被称为“鹭岛”。不过从《鹭江志》、《厦门志》等古代方志中的一些地图(尽管很不准确)来看,厦门岛的形状与白鹭相差甚远。因而“形状”一说并未获得广泛认同。 厦门大学的黄鸣奋先生在《厦门海防文化》一书中提出一个看法:白鹭与毒蛇的争斗也许反映了厦门岛早期分别以“鹭鸟”和“毒蛇”为图腾的两个部落的战争,这场战争以前者的获胜而告终。这确实是一个新鲜有趣的观点,尚需要史料和考古方面的证据。 至于“白鹭女神”的传说,是现代文艺工作者的艺术创作,虽然故事情节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点,但决不能将其等同于原始的民间传说,否则“似有志异之嫌”。

❽ 厦门历史是什么

1、厦门的由来

厦门以前是一座孤岛,古时交通不便,所以到唐朝以前厦门一直是一座无名岛屿。唐朝开元至天宝年间,大陆陈、薛两大姓氏汉人先后渡海入岛。陈氏族人住南边,薛氏住北边。1100年前,厦门的先民们给厦门岛取名“新城”。公元1279年,中央政府第一次在嘉禾屿设置军事机构。嘉禾屿地处九龙江入海口“海门岛”的下方,是漳、泉两地门户,民间按地理方位称此为“下门”。明.万历年间也称厦门为“夏门”过,后来雅化成“厦门”。

2、思明区的名字怎么来的根据民间传统的说法,是“先有思明,后有厦门”,厦门原称“嘉禾里”,后建“厦门城”。明末清初(1650年),郑成功为了抗清复明,驻军厦门时,把厦门改为思明州(蕴含“思念明朝”之意),民国初年,建制设“思明县”;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市划分行政区域时,为了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把本区命名为思明区。

3、先秦时期,厦门属百越之地;《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不久裁撤,并入南安县,直到600多年后才再次设县建制:闽国龙启元年(933年)时升为同安县,再次设县,属泉州,州驻地在晋江县。

4、清朝年间,民族英雄郑成功曾在鼓浪屿训练水师,收复台湾,因此在皓月园这里屹立着一座郑成功的雕像。此外,在鼓浪屿的日光岩,可以见到一个石砌的寨门,那是郑成功当年建造的屯兵营寨。寨门右边有块上端平坦的巨石,刻着“闽海雄风”四个大字,那是郑成功操练水师的水操台遗址。

5、鼓浪屿走出了中国近代的一代文学巨匠林语堂先生,在鼓浪屿,仍能有其少年及青年时代生活过的故居以及结婚的教堂。协和礼拜堂,鼓浪屿历史上的第一座教堂,百年前这是文学大师林语堂与廖翠凤举办西式婚礼的地方,也是鼓浪屿有史以来第一次管风琴表演(1878年)的地方。

❾ 厦门这名子怎么来的

相传遥远的古代,常有成群的白鹭栖息在厦门岛上,因此,厦门又称为鹭岛、鹭洲、鹭屿、鹭城、鹭津、鹭门,厦鼓海峡称为鹭江。人类生活在厦门岛上,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四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始自唐朝中时,至今已有1140多年了。

唐朝天宝年间,汉族人薛姓和陈姓从闽东的福安和闽南的漳洲移民入岛,分别在洪济山下的南北面聚族而居,并出现“新城”的地名,旋改名“嘉禾里”,隶属于情源郡南安县大同场。五代闽承隆元年(939年),大同场升格建同安县,嘉禾里归同安县管辖。明初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朝廷在岛上筑城寨,置卫所,城名“厦门”,卫所称“巾左所”。厦门的地名,从此确立。此后数百年间,厦门也曾改名为“思明州”“思明县”等。1935年厦门正式得名。

厦门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名字。比如中左所。之所以叫中左所,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拍周德心,江夏侯两位官员在闽越这里设置了上,下,左,右,中五个哨所来防御倭寇。而当时的厦门正好处在中所,左所的位置。所以被称为中左所。厦门又是九龙江的下游,入海处。所以慢慢又被称为“下门”。后来才雅化称现在的“厦门”在1933年以前还被称为一段思明洲。后来才又改“厦门”。

夏”与“厦”,古字相通。所谓“大厦门”、“厦门”,在当时是作为象征性城名。因为,中国在古代称为“夏”。张行孚在《说文发疑》中按《说文》说:“夏,中国之人也。所谓中国者,以天下言之,则中原为中国,以列国言之,则王都为中国。”屈原《楚辞·九辩》中有“君子之门九重”,就是说天子有九个城门,天子威仪中国之意。

所以说,“大厦门”、“夏门”是表示所镇的土地是中国区域,或中国领土。再从当年修筑“海上长城”来看,金门原名浯洲,又名浯将,周德兴在岛上筑城时,借用“金城汤池”之意将浯洲改为金门,以示“固若金汤”岛屿之内涵。厦门原名嘉禾屿,又名鹭岛,别称鹭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