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资讯 » 厦门港九折焦在哪个位置
扩展阅读
厦门月嫂上户口怎么办 2025-07-21 03:20:43
厦门金波电子怎么样 2025-07-21 03:20:42

厦门港九折焦在哪个位置

发布时间: 2023-01-04 00:06:22

‘壹’ 厦门港资料

厦门港的地理位置及交通
厦门港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天然深水良港,位于北纬24°29ˊ东经118°04ˊ,时区为东八区,地处上海与广州之间,福建省东南的金门湾内,九龙江入海口。它面向东海,濒临台湾海峡,与台湾、澎湖列岛隔水相望,为我国东南海疆之要津,入闽之门户。厦门港岸线总长154公里,其中可用于建港的深水岸线30公里,联检锚地14平方公里,港口水域面积340平方公里,陆域面积7平方公里。目前,厦门港共有生产性泊位7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6,集装箱泊位15个。港内航运条件优良,外航道水深达?14米至?25米,已建成十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并配备了完善的水上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

厦门港交通发达,以形成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与闽南、闽西、赣南、粤北等经济腹地联系密切。铁路专用线直达码头前沿,内与外福线、漳龙线、漳泉等铁路支线连接,外通过鹰厦铁路干线贯通全国。
厦门大桥和海沧大桥与全省公路连网,形成了以福厦、厦漳主干道为骨干的运输网。疏港公路连接319、324国道,并通过高集海堤。厦门的高崎国际机场已拥有国内外航线75条。水运航线可通我国沿海、长江中下游和世界各港。

自然条件
气候: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温和多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气温:年平均气温20.8C,最高的7、8月,月平均气温28.3°C,最低的2月份,月平均气温12.5°C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181.0毫米,5-10月为雨季,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29天
风况:常风向为东北(9-3月)、东南风次之(4-8月),6-10月为台风季节,7-9月对生产影响较大 。
潮汐:属正规半日潮型。平均高潮位5.46米,平均低潮位1.41米,平均潮差3.99米。
潮流:呈往复流形式。涨潮流向为西北方向,流速2.3节,落潮流向为东南方向,流速2.5节

航道:港内航道分为7段
厦门湾十万吨主航道(九折礁至墓前礁):长约43.6公里,底宽300米,水深-14米——- -14.5米以上,潮流流速2-3节,可通航各大、中船舶、有进港导标。(2004年6月15日通过验收)

鹭江航道:位于厦门岛和鼓浪屿之间的鹭江内,长约2海里,宽160-300米,水深-7.20米,潮流流速2-3节,可通航小型旅游船、有进港导标。

东渡航道:东渡航道猴屿西航段:位于猴屿西侧,长约1.8海里,宽200米,水深-10.50米。 潮流流速2-3节,可满足2.5万吨级以下船舶全天候双向通航的要求,还可以适应5万吨级船舶及第四代集装箱船舶乘潮单向通航的要求。有较完善的助航标志。(2003年10月24日通过验收)
东渡航道猴屿东航段:位于猴屿东侧,长约3海里,宽300-800米,水深-9.70米。 潮流流速2-3节,可通航大、中型船舶,乘潮可通航5万吨船舶,有较完善的助航标志。

海沧航道:位于鼓浪屿西南方,呈东东南到西西北走向,可航宽度180米,水深-11.50米,可通航万吨级船舶,乘潮可通航10万吨船舶,有较完善的助航标志。

猴屿至石湖山码头航道:猴屿至石湖山煤码头19号泊位:长约3海里,宽200-250米,水深-12米以上,但在主航道附近有-8.5米的水深,潮流流速2-2.4节,可通航大、中型船舶,有较完善的助航标志。

马銮航道:位于象屿至马銮海堤间,长约3.1海里,宽150米,水深-6.1米,可通航3000吨级船舶,航道设有马銮2—8号灯浮。

石湖山煤码头至高集海堤:长约2.3海里,南部宽300-500米,水深-5米;北部宽20-150米,水深-2米、只能通过小船,航道内没有灯浮。高集海堤有一堤洞, 该洞高 11.7米,长24.1米,宽13.3米,水深-1.2米,只能供小船进出。在高集海堤东约250米处建有厦门大桥, 其桥洞高于高集海堤洞口。

锚地
一号锚地为五万至十万吨级船舶锚地,以24°18′48〃N ;118°10′09〃E为中心,半径700米的范围内。
二号锚地为五万至十万吨级船舶锚地,以24°20′30〃N ; 118°11′30〃E为中心,半径1海里的范围内。
三号锚地为万吨级以下船舶锚地,为以下五点顺序连线围成的范围内:
北纬 24 ° 23 ′ 57 〃 ; 东经 118 ° 06 ′ 06 〃
24 ° 22 ′ 34 〃 ; 118 ° 06 ′ 50 〃
24 ° 22 ′ 21 〃 ; 118 ° 06 ′ 20 〃
24 ° 23 ′ 54 〃 ; 118 ° 04 ′ 31 〃
24 ° 24 ′ 13 〃 ; 118 ° 05 ′ 03 〃
四号锚地为五万吨级以下船舶锚地,兼作检疫、引航锚地,为以下六点顺序连线围成的范围内:
北纬 24 ° 25 ′ 05 〃 ; 东经 118 ° 05 ′ 46 〃
24 ° 25 ′ 18 〃 ; 118 ° 06 ′ 10 〃
24 ° 24 ′ 37 〃 ; 118 ° 07 ′ 17 〃
24 ° 23 ′ 42 〃 ; 118 ° 08 ′ 07 〃
24 ° 23 ′ 08 〃 ; 118 ° 07 ′ 26 〃
24 ° 24 ′ 34 〃 ; 118 ° 06 ′ 02 〃
五号锚地为千吨级以下船舶锚地,为以下五点顺序连线围成的范围内:
北纬 24 ° 25 ′ 58 〃 ; 东经 118 ° 02 ′ 32 〃
24 ° 25 ′ 54 〃 ; 118 ° 02 ′ 47 〃
24 ° 24 ′ 04 〃 ; 118 ° 04 ′ 14 〃
24 ° 23 ′ 54 〃 ; 118 ° 04 ′ 07 〃
24 ° 23 ′ 10 〃 ; 118 ° 02 ′ 32 〃
七号锚地为千吨级以下船舶锚地,为以下五点顺序连线围成的范围内:
北纬 24 ° 25 ′ 54 〃 ; 东经 118 ° 01 ′ 07 〃
24 ° 25 ′ 24 〃 ; 118 ° 01 ′ 09 〃
24 ° 25 ′ 10 〃 ; 118 ° 02 ′ 29 〃
24 ° 25 ′ 59 〃 ; 118 ° 02 ′ 29 〃
24 ° 26 ′ 03 〃 ; 118 ° 02 ′ 10 〃

港区、码头泊位情况
2006年1月1日厦门湾实行一湾一港的管理体制。8港区合一,包括东渡港区、海沧港区、嵩屿港区、刘五店港区、客运港区,漳州招银、后石和石码等港区,这意味着厦门港首次有了突破行政区划发展的领域,厦门湾的港口资源将得到统一规划、管理和合理利用,厦门港向台湾海峡区域性航运中心和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发展的目标大大地迈进了一步。“十一五”期间,港口建设计划总投资约120亿元。预计至“十一五”末,厦门港综合货物吞吐能力达到1.2亿吨以上,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接近800万标箱。全港远景发展目标为货物吞吐能力2.6~2.9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1700~1900万标箱,届时,厦门港将一举跨入世界强港行列。

东渡港区

东渡港区:以调整、完善既有设施的布局和功能为主,发展集装箱运输,发挥毗邻保税区的优势,积极推进区港联动,发展现代物流。

海沧港区

海沧港区:重点发展集装箱中、远洋干线运输为主,与嵩屿港区共同构成全港集装箱干线运输的主体港区,并为海沧台商投资区临港工业发展服务,逐步成为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平台。

嵩屿港区

嵩屿港区:在充分发挥现有煤炭、成品油码头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集装箱干线运输,并成为全港集装箱干线运输的主体港区之一。

五店港区(东部港区)

刘五店港区:厦门港远景重点发展的港区,将以集装箱运输、临港工业开发为主,并为对台经贸合作和“三通”服务。

客运港区

客运港区:发展国际客运和海峡对台“三通”、海湾滚装运输以及沿海、本地区内的短途客运。包括厦门港国际旅游客运码头与和平码头、厦门港国际旅游客运码头设计范围超过28公顷。其中,北段岸线建设大型国际邮轮泊位,码头前沿水深-12.4米,岸线长509.56米,可靠泊14万吨级的大型邮轮。南段岸线规划布置89米长的浮码头两座和35米长的浮码头两座,泊位功能分别为小型客轮码头及港口作业码头。规划范围包括旅游客运大楼、酒店、人工运河、服务式公寓、展览中心、休闲广场等配套设施。

招银港区

招银港区:依托漳州开发区和厦门湾南岸地区经济,以发展集装箱和杂货运输为主,兼顾海湾、海峡客滚运输。漳州港已建成7个泊位码头,生产能力达92万标箱、700万吨散杂货的能力。

后石港区

后石港区:依托后方临港重化工业区的大型临港工业港区,重点发展大宗散货码头。包括一个十吨级的码头和一个五千吨级的码头

石码港区

石码港区:主要为漳州市和龙海市地方物资运输服务,并为九龙江两岸及来往厦门的客运服务。石码港区现已投产的客货生产泊位有34座,大部分属简易小型生产泊位。最大的泊位是3000吨级,最小的只有2个200吨泊位。

码头泊位情况

作业区或装卸公司名称 泊位名称 长度(米) 水深(米) 靠泊能力(吨级) 装卸货种 岸吊情况 备注
东渡作业区 1 号泊位 166 -7.69 10000 集装箱 30.5 x 2 内贸运输
东渡作业区 2 号泊位 254 -11.7 50,000 散粮 门机 4×10 吨
东渡作业区 3 号泊位 190 -11.7 50,000 散化肥 门机 3×10 吨
东渡作业区 4 号泊位 166 -9.5 10,000 件杂货 门机 2×10 吨
东渡作业区 东铃码头 200 -4 1000 件杂货 16Tx1,5Tx3,8Tx2
海天装卸公司 5 号泊位 260 -12.2 50000 集装箱 桥吊 2 x 30.5T, 浮吊 1×60 吨、
海天装卸公司 6 号泊位 170 -12.2 50,000 集装箱 桥吊 2×35.6 吨
海天装卸公司 7 号泊位 176.6 -12.2 50,000 件杂货、集装箱 桥吊 2×45 吨
海天装卸公司 8 号泊位 303 -13.3 50,000 集装箱 桥吊 1×40 吨
海天装卸公司 9 号泊位 190 -13.3 50,000 集装箱 桥吊 2×50 吨
海天装卸公司 10 号泊位 220 -13.8 50,000 集装箱 桥吊 2×50 吨
海天装卸公司 11 号泊位 230 -13.8 50,000 集装箱 桥吊 2×55 吨
象屿集团 12 号泊位 220 -12.2 50,000 集装箱 桥吊 2×40 吨
象屿集团 13 号泊位 250 -12.2 50,000 集装箱 桥吊 2×40 吨
象屿集团 14 号泊位 170 -12.2 50,000 集装箱 桥吊 1×40 吨, 2x40 吨
象屿集团 15/16 号泊位 336 -12.2 50,000 集装箱 桥吊 2x45 吨
石湖山装卸公司 18 号泊位 488 -15.3 50,000 多用途兼散杂货滚装、集装箱 门机 7×15 吨 门机 1×40 吨
石湖山装卸公司 19 号泊位 建设中
国贸集团 20 号泊位 355 -13.5 50,000 多用途
厦门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 海沧2号 278 -13.3 50,000 集装箱 桥吊2×41吨 1×35吨 桥吊1×41吨
厦门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 海沧3号 493 -13.3 50,000 集装箱 桥吊1×41吨 桥吊1×51吨、桥吊2×52吨
海润货柜码头 海沧 4 号 385 -13.3 50,000 集装箱 桥吊 4×55 吨
港务控股 海沧 7 号 330 -15.3 70,000 散杂货
明达玻璃厂 海沧 8 号 258 -13.8 50,000 件杂货 门机 3×20 吨
金鼎 海沧 9 号 233 -13.8 50,000 油品 , 化工品
翔鹭化工 海沧 10 号 271 -13.8 25,000 油品 , 化工品
马銮仓储 马銮码头 80 -6 3,000 化工品 /PTA
博坦仓储(外档) 博坦油码头 268 -16.8 50,000 油品 , 化工品 靠退潮
博坦仓储(内档) 嵩屿油码头 150 -10.5 3,000 油品 , 化工品 靠退潮
嵩屿仓储 嵩屿油码头 110 -7 3,000 油品 , 化工品
和平码头 1 号泊位 100 -7.9 10,000 客轮 小型吊2
和平码头 2 号泊位 100 -8.4 5,000 客轮 小型吊2
和平码头 3 号泊位 120 -9.9 10,000 客轮 小型吊2
国际旅游码头 国际旅游码头 509.56 -12.4 140,000 客轮

拖轮船舶规范
拖轮名称 主要尺寸 定额马力 航速(节) 拖力
厦港拖一号 38.5 × 9.8 × 4.3 3600 11 42
厦港拖二号 32.8 × 9.5 × 4.3 3200 13 45
厦港拖三号 38 × 10.4 × 4.8 4900 13
厦港拖四号 38 × 10.4 × 4.8 5500 17
厦港拖五号 38 × 10.4 × 4.8 5500 17
厦港拖六号 37.65 × 10 × 4.5 4000 13.5 46
厦港拖八号 33.3 × 9.8 × 4.3 3500 13 42
厦港拖十号 33.3 × 9.8 × 4.3 3500 13 42
厦港拖十二号 37.65 × 10 × 4.5 4000 13.5 51
海联 32.6 × 8.2 × 4.2 3200 11

未来港口规划
厦门港海沧港区一期工程
(1号、5号、6号泊位)

港区一期工程1号泊位为10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长443.5米,码头前沿水深-17.5米,停泊水域宽86米,5号、6号泊位均为2万吨级多用途泊位,两个泊位总长390米,码头前沿水深-15.3米,港池宽度86米。3个泊位近期设计年通过能力为集装箱46万标箱、杂货40万吨,预计2006年底可完工。
海沧西港区(海沧港14#~22#泊位)规划建设六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和三个5万吨级多用途码头,年集装箱吞吐能力约400万标箱、货物吞吐能力约4000万吨。海沧西港区14#~22#泊位地处九龙江出海口北岸,由厦门海沧投资总公司担任该项目的组织开发建设。一期工程包括:14#~19#六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岸壁及后方陆域吹填、20#~22#泊位后方陆域吹填、港南路二期工程和海沧南部3#排洪渠(港区段),总投资估算约22.5亿元人民币。

嵩 屿 港 区

嵩屿港区将建设7个大型集装箱泊位,可以靠驳第五、第六代10万吨级以上的集装箱船舶。其中,嵩屿港区南岸将建3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和一小轮码头,岸线长1246米,前沿水深-17.00米。东岸则建2个10万吨级和1个3万吨级泊位。南岸一期工程投产后,集装箱吞吐量一年可以达到120万标箱。

东 部 港 区

该港区为厦门港远期规划发展的又一重要港区,将集装箱运输、临港工业开发和港口物流为主,规划岸线长1.9公里,建万吨以上泊位5个,综合货物吞吐能力160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200万吨标箱。

‘贰’ 透镜组的等效焦距和每一个透镜及透镜间距离的关系是什么

一、单球面折射
当两种媒质的分界面为球面的一部分时,光在其上产生的折射称为单球面折射.单球面折射的成像规律是研究透镜、眼睛和各种光学仪器的基础.
如P106图11-1所示,折射率分别为和的交界面是两种透明媒质,曲率半径为的球面.是球面的曲率中心,通过曲率中心的直线是折射面的主光轴.点光源位于主光轴上,它到折射面顶点的距离为物距,用符号来表示.点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经球面折射后成像于主光轴上的点,从折射面顶点到像点的距离为像距,用符号来表示.下面我们仅讨论那些与主光轴成微小角度的光线,即、(以弧度为单位).我们把满足这一条件的光线称为近轴光线.以后所讨论都是近轴光线.
从点发出的两条光线,一条沿主光轴方向行进,经折射球面后不改变方向;另一条光线经球面折射后与主光轴交于点.入射线和折射线应满足折射定律,即
因为是近轴光线,、都很小,所以,上式可写成
由图11-1可知,代入上式并整理可得
对于近轴光线,、、都很小,故,将它们代入上式整理可得
(11-1)
式(11-1)就是单球面成像公式,它虽是由凸球面导出的,但适用于一切凸、凹球面成像,使用时要用统一的符号规则:实物、实像的物距、像距都取正值;虚物、虚像的物距、像距都取负值;光线由凸面入射取正值,反之取负值.
如P107图11-2(a)所示,位于主光轴上的点光源所发出的光束经球面折射后变成了平行光束,点称为此折射面的物方焦点.焦点到折射面顶点的距离称为物方焦距.将物距,像距,代入式(11-1)可得
(11-2)
如P107图11-2(b)所示,入射的平行光束经球面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点,则点称为该折射面的像方焦点,从点到折射面顶点的距离称为像方焦距.将,代入式(11-1)可得
(11-3)
将式(11-2)和(11-3)代人式(11-1)可得
(11-4)
式(11-4)为近轴光线入射时球面折射的成像公式,称为高斯物像公式.
由式(11-2)和(11-3)可见,物方焦距与像方焦距并不相等,二者的比值为,也可写成
(11-5)
称为折射面的焦度.式中焦距单位为m,焦度的单位为D(屈光度).
式(11-5)表明,焦度与折射球面两侧的媒质折射率之差成正比,与折射球面的曲率半径成反比.焦度越大,折光本领就越强.
二、共轴球面系统
如果折射球面不止一个,且各折射球面主光轴重合,这些折射面就组成一个共轴球面系统.通过各曲率中心的直线称为系统的主光轴.
用作图法或公式法求物体通过共轴球面系统所成的像时,可先求出物体通过第一折射球面所成的像,再将作为第二折射球面的物,求它通过第二折射球面所成的像,依次下去,直至求出最后一个折射球面所成像为止.
例:有一玻璃球,折射率为1.52,半径为10cm,一点光源放在玻璃球顶点前40cm处,求近轴光线通过玻璃球后所成的像.
如P107图11-3所示,对第一折射球面来说,代入式(11-1)得
由上式求得,即物体通过第一折射球面所成的像在点后56.3cm处.由于存在第二折射球面,后56.3cm处并不存在,但可把位置看成是第二折射球面的虚物.物距,因此对第二折射球面来说,代人式(11-l)得
求得,即最后成像于玻璃球后10.6cm处.

第二节 透镜
透镜是一种最简单的共轴球面系统,它由两个共轴折射球面(其中一个可以是平面)组成.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顶点之间的距离为透镜的厚度.如果透镜的厚度与两球面的曲率半径相比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则这种透镜称为薄透镜,反之称为厚透镜.
一、薄透镜的物像公式
如P108图11-4所示,设一折射率为的薄透镜置于折射率为的媒质中,薄透镜两折射面的曲率半径分别为和.一点光源置于主光轴上,、和、分别表示第一、第二折射面的物距和像距.对于薄透镜,这些量都可以从其光心处算起,即为,.对第一、第二折射面分别运用式(11-1)得

将两式相加并整理得
(11-6)
如果透镜置于空气中,上式变为
(11-7)
式(11-6)、(11-7)均为薄透镜成像的物像公式,只要遵守前面的符号规则,它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凸、凹薄透镜.
与单球面折射类似,置于透镜主光轴上的物体,经透镜后成像于无穷远处,该物所在的点称为该透镜的物方焦点,相应的物距为物方焦距;而位于透镜主光轴上无穷远的物体上射来的近轴光线,即平行光经透镜后在主光轴上所成的像点称为像方焦点,它的像距为像方焦距.式(11-6)可变为
(11-8)
其中

当透镜置于空气中时,上式变为

式(11-8)为薄透镜公式的高斯形式.
透镜的焦距越短,它的会聚或发散光线的本领(又称折光本领)越强,可用焦距的倒数表示透镜的折光本领,称为透镜的焦度,即,以m为单位时,焦度的单位为D.会聚透镜,发散透镜.人所配戴的眼镜是以度为单位,1D(屈光度)= 100度.
二、薄透镜的组合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薄透镜组成的共轴系统,称为薄透镜组.求薄透镜组成像的方法是:从第一块透镜起,根据薄透镜成像公式依次求出各透镜的像,最后一块透镜所成的像即为薄透镜组所成的像.下面讨论两块薄透镜密接组成的透镜组的成像公式和焦度.
设两个透镜的焦距分别为和,两透镜密接,其物距和像距分别为和,如P109图11-5所示.对第一块透镜,由式(11-8)得

对第二块透镜,(虚物),像距为,则有

两式相加并整理得
(11-9)
此为薄透镜组的成像公式.式中表示透镜组的等效焦距.若用、和分别表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透镜组的焦度,由于,则有
(11-10)
这一关系常被用来测量透镜的焦度.例如要测定一近视眼镜片(凹透镜)的焦度时,可依次用一个已知焦度大小不同的凸透镜与它密接,一旦密接后的焦度为零,即光线通过透镜组后既不发散也不会聚,此时
即凹透镜的焦度在数值上与密接的凸透镜相同.
三、柱面透镜
如果透镜的表面是圆柱面的一部分,这种透镜称为柱面透镜.可以两面都是柱面,也可以一面是平面另一面是柱面,如P109图11-6(a)所示.
柱面透镜的横截面和球面透镜的截面相似,因此在横截面上的光线人射后将会被会聚或发散.P109图11-6(b)表示,凸柱面透镜使光线会聚,凹柱面透镜会使光线发散.点光源所发光经柱面透镜后所成的像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直线段.
四、透镜的像差
一个物点经过一个简单透镜所成的像,往往不是一个理想的点,而是一个亮斑,即对物而言像出现了偏差,这种现象称为像差.像差的存在使像失真.产生像差的原因有多种,这里仅介绍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一)球面像差
如P110图11-7(a)所示,由远方物点发出的平行光束经透镜折射后不是交于一点,而是前后交于若干点,这种现象称为球面像差.产生球面像差的原因是透镜边缘部分比中央部分折光本领强,或者说,通过透镜边缘部分的远轴光线要比中央部分的近轴光线偏折的多些.减小球面像差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远轴光线去掉,如在透镜前加一光阑,如图11-7(b)所示,用以限制远轴光线进人透镜,只让中央部分的近轴光线通过,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较清晰的像.但由于遮住了一部分人射光,像的亮度要减弱一些.减少球面像差的另一方法是在会聚透镜后面加一块发散透镜.发散透镜对远轴光线的发散作用比对近轴光线的发散作用强,因而可减少会聚透镜的球面像差.
(二)色像差
在以前的讨论中,我们把透镜对光的折射率看成是常量.事实上,这仅在单色光人射到透镜时才是正确的.如果是白光(复色光)人射,透镜对不同波长光的折射率是不一样的.波长短的光折射率大,波长长的光折射率小,复色光经透镜折射后,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焦距,紫光的焦距最小,红光的焦距最大.由于以上原因,一物点发出的复色光经单透镜后不能形成一清晰的点像,而是一个带有彩色边缘的小亮斑.这种物点发出复色光经透镜后不能形成清晰的点像的现象称为色像差,如图11-8(a)所示.
纠正色像差的方法是用折射率不同的会聚透镜和发散透镜适当地组合起来,使一个透镜的色像差为另一个透镜所抵消,如图11-8(b)所示.在光学仪器中,透镜系统都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以减小色像差

‘叁’ 厦门在哪个位置

厦门市位于东经118o04′04″、北纬24o26′46″,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靠漳州、泉州平原,濒临台湾海峡,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而称“鹭岛”。宋太平兴国年间,因岛上产稻“一茎数穗”又名“嘉禾屿”。元朝时,曾设立“嘉禾千户所”。明洪武20年(公元1387年),为防御倭海相望。行政建制始于宋朝,隶属泉州府同安县辖下,因传说寇筑城,号“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厦门”之名自此列入史册。清顺治7年(公元1650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为抗清驻兵岛上,称“思明洲”。康熙年间又改称“厦门”,设厅,直至鸦片战争后,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辛亥革命后1912年再称思明,设县;1913年复称厦门,立市。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列为福建省省辖市,至1980年设立厦门经济特区、1994年被定级为副省级市。
全市由厦门岛,鼓浪屿及内陆九龙江北岸沿海部分地区和同安组成,属海港风景城市。其主体--厦门岛面积约132.5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四大岛屿,整个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港区外岛屿星罗棋布,港区内群山四周环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条件优越海峡性的天然良港,有史以来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九龙江北岸的沿海部分,由杏林湾和马銮湾分隔而成集美、杏林、海沧三个小半岛。地属亚热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和多雨,年均气温在21o左右。
200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厦门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思明区、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合并为思明区,原三区的行政区域划归思明区管辖。二、将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集美区管辖。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三、设立翔安区,将同安区所辖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5个镇划归翔安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厦门市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 。
2002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137.16万,41.85万户,其中城镇人口96.30万人,占总人口的70.21%。全市家庭户均规模3.28人,比上年缩小0.04人。男女性别比102.95∶100。年内出生人口1.24万人,出生率为9.17‰,比上年上升0.1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0.58万人,死亡率为4.25‰,上升0.25个千分点;全年净增人口2.80万人,其中:自然增长0.6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3‰;机械增长2.13万人,机械增长率15.68‰,下降了2.25个千分点。据抽样调查,全市年末常住人口214万人。 全市人口中以汉族居多,另有回、满、壮、畲、苗、及高山等20多个少数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因素,拥有众多的归侨、侨眷及厦门籍侨胞和港、澳、台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