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厦门大学好不好评价怎么样
厦门大学好不好评价怎么样
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填报志愿时 厦门大学 好不好评价怎么样和厦门大学好不好,就成了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十分关心的问题。
那么,到底 厦门大学 好不好评价怎么样呢?下面是快车教育综合多方面资源信息整理的有关 厦门大学 的评价,相信您看完以下评价,心里一定有数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 厦门大学 官方给出的自我评价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67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713人,占全职教师总数的64.0%(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1918人,占71.6%。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2人(其中双聘院士10人),国家“973”、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7人,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者38人(其中“青年”入选者10人),“*”特聘教授15人、讲座教授1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8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6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列入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51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7个。
学校设有16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3个,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中心28个,厦门市重点实验室、中心16个。 厦门大学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唯一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自然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共承担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课题700多项,在Science和Nature(含子刊)以及Cancer Cell、The Lancet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南洋研究、台湾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十一五”期间,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研究项目157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立项数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教育部第四届和第五届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分别有19项和14项成果获奖。
学校已与英、美、日、法、俄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27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已与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15所孔子学院。2008年, 厦门大学 汉语推广南方基地获批并启动建设,为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提供有力支撑。2013年,学校荣获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院校”称号,同时国家决定依托学校建设孔子学院院长学院。在对台交流方面,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交流的重要高校。
往往 厦门大学 官方给出的自我评价会掩盖缺点、突出优点而美化自己,要识庐山真面目,那我们一定得认真看下面来自生活学习在 厦门大学 里学长学姐最真实的心声。
不可否认 厦门大学 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我们还是先上好评,后上差评。
好评 南普陀寺下来就是厦大了,花园城市里的花园学校,加上无时无刻不把这里当做景点游玩的众多游客,真的不太像是大学,而是一座美丽的公园。印象最深的是那一片美丽的湖泊,还有无处不在的榕树和以红色砖瓦为基调的小楼,真是美不胜收,嗲到无敌,问题是,这校园的美丽和外界带来的喧嚣,在这里哪能安心做学问呢。。。不过,作为最佳恋爱圣地,相比一定是名副其实的,哈哈!
好评 学校建在市内交通很方便,而且附近的商业状态也很繁华,离普陀寺很近可以一天参观这两个地方。校内绿树林荫景色宁静优美,而且还有名气不小的芙蓉隧道,里面的各种涂鸦是很多学子的杰作,果然灰常人才哈~~芙蓉湖的景色也值得一观,在这里上学真滴灰常骄傲哈~~
好评 美丽的 厦门大学 ,是多少学子的梦想!从普陀出来,就是厦大的后门漫步厦大校园中,绿树红花水边树下那静心读书的学生,多静谧的一副美景校园很大,建筑时尚而现代,又似回到了学生时代
好评 厦大很安静,风景很好,走出校门还有一片沙滩,在那个地方读书好幸福呀~~那是去读书吗?简直就是在那里度假~~
好评 参观 厦门大学 要排队并出示身份证登记的,有点麻烦,因为人很多。但是厦大风景挺优美的,建筑颇有南洋风格,我觉得挺适合谈恋爱的,呵呵
好评 厦门大学 不错哟。总体来说还可以,环境不错。周围环境也不错,且有南普陀,偶尔不可以爬爬山,还可以看看海。
好评 很大很漂亮 大门前写着不是本校的不能进 搞得我进去偷偷摸摸的 其实也就是写写 里面除了学生 观光的 还有附近的居然 因为里面好像有个湖的样子 所有连遛狗的我都看到了 - - 厦大除了是学校之外 还像个公园似的 环境很好 还有天鹅什么的好像 光银行就看到好多个 厦大的猫一个个都神采奕奕的 得意的不得了 不愧是名校里的猫 受过教育么。。。貌似听说厦大有个食堂的饭不错吃 但是没去尝试 ...更多很大很漂亮 大门前写着不是本校的不能进 搞得我进去偷偷摸摸的 其实也就是写写 里面除了学生 观光的 还有附近的居然 因为里面好像有个湖的样子 所有连遛狗的我都看到了 - - 厦大除了是学校之外 还像个公园似的 环境很好 还有天鹅什么的好像 光银行就看到好多个 厦大的猫一个个都神采奕奕的 得意的不得了 不愧是名校里的猫 受过教育么。。。貌似听说厦大有个食堂的饭不错吃 但是没去尝试 以后估计也没机会了厦大还连着一个沙滩 一直走就能看见 厦大的学生真幸福
好评 不愧是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环境特别好。椰子树棕树湖水还有特色的建筑。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去的时候是冬天,但是 厦门大学 已经有初春的气息。真羡慕在这里读书的孩子,依山傍海,感觉特别好。
好评 在门口需要拿身份证排队进入的,速度还是挺快的,旁边就是普陀寺,所以人超多的!进去后碰到一个卖地图的,花了几十块买了张地图'里面真心大,要走完的话必须得有交通工具啊!环境很好啊,古色古香的感觉,真怀念以前读书的时代啊!!美好
好评 厦门大学 的美丽可是全国闻名的,一起来看流星雨的播出更是让厦大的风景为更多人所熟知,这一次去了厦门自然要去这所学校看看啦⊥几个湖南妹子一起逛厦大的,校园超级大的,在这里上课的话自行车应该是必备的吧,柳树、湖泊、草地走几步就有,绿化做的很好啊,建筑也很有特色,印象最深刻的是芙蓉隧道,隧道两侧都是学生自己的创意绘画,很有特色哦,画的好好啊。PS游客进厦大的话,需...更多
;
2. 厦门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怎么样
挺不错的。
谈一下我对生科的看法:在本科生教育方面,厦大生科可以说是做的非常棒了。
首先,学院开设的专业课,比如大一的普生,大二的细胞生物学等等全是用的原版教材,对英语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助于阅读文献(大一会有新生研讨课,需要小组在阅读相关文献之后上台讲解。生物方面的文章基本上全是英文的,所以英语很重要。)
同时,本科生有很多的接触科研的机会。 你可以找到认识的老师在他的实验室玩,或者去他的实验室做大创项目(这个是认真的科研)。
最重要的是,生科的推免率很高。
生物科学(又称生命科学)专业包括了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方向。
这些专业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生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进而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其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了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普通生态学等学科。
必修课程则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学、生物统计学、发育生物学、生物技术概论、进化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积分等。
3. 请问考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NIDVD实验室的研究生应该报哪个专业马上就要报名了求指导。我复习的
理论上是都可以的,主要看选择的导师是不是NIDVD的
4. 厦门大学跃进楼实验室条件
厦门大学跃进楼实验室条件:
1、学历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
2、专业要求:发酵工程、生物工程、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和制剂药学等相关专业。
3、年龄要求:不超过45周岁。
4、责任心强、工作细心、科研态度严谨、具有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5. 厦门大学mac实验室怎么样
师资雄厚、设施齐全。
1、师资雄厚。厦门大学,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师资力量雄厚,高端知识储备多,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2、设施齐全。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量451万册、电子图书885万册,固定资产总值126亿元,仪器设备总值46亿元;拥有10家附属医院。校园高速信息网络是CERNET2的核心节点之一,设施齐全,专业设备多。
6. 厦门大学的电子信息科学类属于厦门大学的哪个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类属于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的物理学系.现在本科招生都属于大类招生,进校后再选专业。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以后分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两个分流专业(方向)。
厦大物理方向的实力还是不错的。
物理学系于1923年创办,1924年设置本科专业,1978年开始招收“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年招收“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物理”专业博士生。目前,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1个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理论物理、无线电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3个本科专业(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
物理学系现有教授20人(博导16人)、副教授26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中国青年科学家获奖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5人、教育部优秀中青年教师1人、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2人、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6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拥有福建省创新研究群体“凝聚态理论和计算凝聚态物理”、厦门大学创新研究群体“光电子与信息技术”。在整合本系优良师资的基础上,物理系于1978年重新成立了厦门大学技术物理研究所;2005年成立了厦门大学理论物理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厦门大学半导体光子学研究中心。
7.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怎么样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由生物学系、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生物医学科学系、农业生物技术系、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单位组成。学院的前身为生物学系,创建于1922年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拥有近5万平方米的教学科研用房和超亿元的现代生物学实验仪器设备,形成了生物医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寄生动物生物学、水生生物学和农业生物技术等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8. 厦门大学的学术科研
2011年至2016年3月,该校在《科学》、《自然》、《细胞》及其子刊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1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成果获中国专利金奖。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5项),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项;32项成果获教育部第六届、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其中一等奖3项;厦门大学在台湾研究、南洋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南海研究等领域已经形成自身特色,实力居国内高校前列。2015年,学校科研经费近10.88亿元。
在2010年全球最着名的两大科技期刊之一的《Nature》发布的《自然出版指数2010中国》(Nature Publishing Index 2010 China)这份报告中,厦门大学科研实力位居国内所有科研机构第9名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发布的《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报告显示,厦门大学位列中国十大科研机构的第六位 。 截至2016年3月,学校设有2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仅有的两个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
学校还设有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厦门大学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厦门国际法高等研究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厦门大学海峡两岸发展研究院、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厦门大学生物仿生及软物质研究院、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等14个研究院以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 。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疫苗学与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 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天然产物源靶向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谱学分析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性能陶瓷纤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量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研究机构 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厦门大学海外华文教育研究所、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中国)厦门大学马来西亚研究所、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微纳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电化学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物理化学研究所、教育部寄生动物学研究室(厦门大学)、教育部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厦门大学)、厦门大学亚热带海洋研究所、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国家农村社会保险研究中心(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委托)、分子诊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省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等离子体与磁共振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半导体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微纳米系统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化石能源化学与化工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无机化学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特种陶瓷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特种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药物工程实验室、福建省高校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亚热带湿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资源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神经退行性疾病及衰老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眼科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海陆界面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防火阻燃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仿脑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器官与组织再生实验室、福建省材料基因工程实验室、福建省柔性功能材料实验室、福建省智慧城市感知与计算实验室、福建省药物新靶点研究实验室 福建省研究中心 福建经济研究中心(省校共建)、福建女性发展研究中心(省校共建)、福建省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大学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医学分子病毒研究中心、福建省抗癌研究中心、福建省滨海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陶瓷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纳米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核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数据挖掘研究中心、福建省立法研究中心、福建省财税金融法治研究中心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12月,厦门大学图书馆共有纸本馆藏为481.8万册,电子馆藏443.2万册,合计总馆藏量为925万册;另订购有在线电子期刊6万种,其中中文期刊2.8万种,外文期刊3.2万种。
图书馆文献收藏涉及各学科领域,尤以哲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语言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海洋学、机械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领域的文献更为系统,在东南亚研究和台湾研究的资料建设方面具有特色优势。馆内还拥有大量的古籍线装书、光盘、录音(像)带、缩微平片等资源,是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主要的成员馆之一,福建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科中心之一,与1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大学图书馆建立有馆际互借和出版物交换关系,教育部在本馆设有科技查新工作站 。 学术刊物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于1931年创刊,是由教育部主管,厦门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主要刊载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1994年以来,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均居全国综合类高校前列,先后被国内外多家核心期刊和数据库收录为刊源,多次被评为全国、华东地区、福建省的优秀科技期刊。2001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中国期刊方阵”;2003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二届国家科技期刊百种重点期刊奖”;2006年、2008年蝉联国家教育部科技司颁发的“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08年荣获“首届福建省十佳期刊”。2009年在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三优”评比中被评为“编辑质量优秀期刊”。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2009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评选中获“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2010年荣获“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11年被评为“第2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1年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报告》(2011-2012)中 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厦门大学主办、国家教育部主管的高层次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2003年底首批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根据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10年版)的数据,2009年该刊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总被引3122频次,复合影响因子1.692,位居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第7位。此外,根据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高校文科学报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2001-2006年做的统计报告,该刊1998-2002年五年的平均摘转率,在全国文科学报中名列第一,2003-2005年三年的平均摘转率名列第四;其中2001年第二,2002年第一,2003年第二,2004年第五,2005年第三。先后被选为全国各种文科“核心期刊”和各种评估系统的来源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期刊”(南京大学)等。在各类期刊评比中,也获得了相应的荣誉。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举办的四次全国文科学报评优中,都获得最高奖项;近年先后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首届福建省十佳期刊” 。
9.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科研力量怎么样
科研实力不俗。学院拥有高性能陶瓷纤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材料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特种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特种陶瓷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防火阻燃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形成了无机材料及先进陶瓷材料研究与制备、特种陶瓷纤维及其制备技术、材料设计与金属功能材料、低维功能材料与制备技术、高分子功能材料与加工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及生物材料的研究与制备等重要学术研究方向。“十二五”来,学院承担了包括研保条件建设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的 200 多项科研项目,到校科研经费约2.5 亿元。其中包括国家“973”基础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1项,“973”项目课题2项,“863”计划项目与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发表SCI论文50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其中一等奖(金奖)5项。
社会服务深化。学院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力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关键新材料的研发,在航空航天材料、汽车船舶材料、先进金属原材料、建筑防护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等领域已经具备较强实力。
对外交流活跃。学院与美、日、德、法、英等国家和台港澳地区的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密切的教学科研合作和师生交流互访。多次主办、承办了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如亚洲地区生物矿化会议、先进陶瓷国际会议、先进电子封装国际会议、疲劳与断裂会议等系列高层次学术会议。曾邀请到诺贝尔奖获得者以色列魏兹曼研究所ADA YOUNATH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ALLAN HOFFMAN教授、AUSTIN CHANG教授、C.T LIU教授等到学院交流。
筑梦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当前,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蹄疾步稳,不懈奋斗。全院上下正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朝着建设“世界知名、国内一流材料学院”的奋斗目标阔步迈进。
10. 厦门大学有哪些研究机构
学校设有2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牵头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研究院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仅有的两个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
近五年,学校自然科学科研实力大幅提升,在《科学》《自然》《细胞》及其子刊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10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3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3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3项成果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学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近五年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1项,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8项;16项成果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其中一等奖1项;厦门大学在台湾研究、南洋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南海研究等领域已经形成自身特色,实力居国内高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