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资讯 » 厦门会展存在哪些差距和不足
扩展阅读
天津哪个地方需要代驾 2025-05-24 22:38:19
厦门bat在哪里看 2025-05-24 22:13:49
厦门广优支付怎么样 2025-05-24 22:12:58

厦门会展存在哪些差距和不足

发布时间: 2023-05-28 06:38:27

A. 请分析厦门会展旅游的效益价值有哪些

受疫情影响,去年厦门市会展业共实现经济效益174.59亿元,同比下降1.32%。其中展览业共实现经济效益92.19亿元,同比增长7.15%;会议业实现经济效益82.4亿元,同比下降9.34%。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线下展览向数字化转变加速,成为线下展览的重要补充,,2022海峡西岸汽车博览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落幕。这是厦门市今年举办的“破冰首展”,开启了全市会展业的复苏之旅。紧接着,厦门工博会、厦门国际佛事用品展等大型展会陆续登场,有力促进了会展业相关的旅游、广告、餐饮和交通等行业有序发展。
7月30日-8月2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厦门国际石材展览会如约而至,在厦门会展中心打造了一场流光溢彩的石界设计盛宴。

B. 同样是经济特区,厦门和深圳比,主要差距在哪里

厦门和深圳都是经济特区,在设立以来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两个城市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下面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存在着这么大的差距。

首先我们先来比较一下几个经济特区的GDP,2016年各经济特区GDP如下:

深圳:19492.6亿

厦门:3784.25亿

珠海:2226.37亿

汕头:2080.54亿

海南:4044.51亿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深圳一枝独秀,厦门成了第二梯队的领头羊,说明厦门发展还是不错的。接下来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厦门与深圳存在的差距。

1、特区历史与定位

大家都知道,设立特区是为了给国家改革开放找出路,找方法,先行先试。

深圳一开始设立就是全国的中心,国家把全部的政策都给了深圳。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方面人才全部聚集在这里,还包括部队转型参与特区建设。深圳从一开始设立就是国家级的经济特区。

厦门在设立以来就只是一个区域特区,这里没有来自全国各方的支持,有的只是区域内,特别是闽南金三角区域,借助厦门特区的窗口作用,发展起自己的民营经济。

2、交通、通讯对比

深圳和厦门在改革开放前都是小渔村,因此通讯和交通不用说,都是十分薄弱的,然而在深圳的旁边就是广州,广州是全国仅次于上海的大都市,这里是深圳建设的根据地。再来看厦门四周,找不到任何可以依靠的根据地,我想那时候全国各地的人要来一趟厦门也不容易吧。

3、区域优势

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广州1980年GDP57亿,而福建1980年GDP87.06亿,一个市就相当于一个省的65%。深圳有着全国的支持,同时又有省府大都市广州的辐射和支持,更有香港这个国际大都市的窗口,引来了国内外的人才、资金和技术,促成深圳的飞速发展。

然而厦门在此时还正在摸索着怎么样给自己找一条出路,没有全国的支持,没有大都市的根据地,本来可以成为开放窗口的台湾却迟迟得不到解决,却让自己成了战争的前沿阵地,优势条件变成了劣势条件。海峡两岸的三通直到2008年12月15日才开通,之前与台湾的通讯和交通全部要从香港和澳门中转,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却要绕上千公里,转几次才能到福建来,发展到现在是什么样的状况我想大家都心理清楚。厦门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地处闽南金三角,这里是全国着名侨乡,凭借着亲情才勉强引来了部分海外投资,也凭借着“爱拼才会赢”的闽南精神,自己闯出了一条依靠“三来一补”发展而来的民营经济。

由于各方面的发展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造成了现在厦门与深圳的差距还是相当的大,当然这是指经济方面,厦门城市建设还是挺不错的。那么今后厦门应该怎么样发展才能缩小差距呢?

1、目前厦门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都比不上深圳,厦门要追上深圳,势必在区划上要有所调整,不然要追上深圳恐怕道路漫长。

2、深圳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厦门地处海西经济区,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然而台湾问题还是阻碍海西经济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厦门要摆脱台湾影响,主动融入全国经济,找到一条串起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经济区两大经济区的链条。

两大板块可以挤出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同样也可以挤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厦门要充分利用好特区的优势,主动发挥自己的窗口作用,服务好闽南经济发展,携闽南金三角与江西、潮汕以及福州温州三个方向建立起经济走廊,做大做强海西经济区。作为经济特区要有大胸怀才能有大发展!厦门努力吧!

C. 厦门旅游业的优缺点

主要问题:旅游资源有待深度挖掘 旅游产业仍未做大做强1.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在2006年,市委、市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中就已明确将旅游业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但目前全市旅游业增加值仅约占全市GDP的8%。近年来,市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扶持力度明显落后于金融业、信息产业等其他行业,与兄弟省市相比我市旅游业发展速度较慢。 2.旅游资源开发深度力度不够,缺乏特色旅游项目。目前,厦门市正处于由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城市向商务会展、休闲度假旅游城市转变,在旅游资源深度挖掘和旅游产品组合包装方面,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与高端游客的需求尚有一定的距离。3.娱乐、消费等旅游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不足,缺乏面向高端游客的重量级商圈。目前厦门的娱乐消费业略显单一化,主要为传统的酒吧、夜总会、温泉等项目,缺乏面向高端白领的高档购物场所和特色休闲娱乐项目。厦门的商圈尽管很多,但都存在商品低档化、同质化的问题,缺乏真正能够吸引高端游客、体现厦门特色的重量级商圈。4.文化旅游提升不够,一台戏亟待开发。厦门虽然拥有爱乐乐团、小白鹭民间舞团、南音、歌仔戏等人文景观,又有郑成功、林尔嘉、林语堂等名人文化资源,但没有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产品开发中,缺乏像丽江“纳西古乐”、西安“唐宫乐舞”、杭州“宋城千古情”、桂林“印象刘三姐”等能体现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5.鼓浪屿人文底蕴下降,文化内涵逐渐淡化。近年来随着城市社区功能的退化和高素质人口的流失,鼓浪屿人文底蕴日趋消失,文化、艺术气息逐渐淡化。多年来,鼓浪屿一直处在大量游客来去匆匆的半日游状态。6.乡村游起步晚,挖掘潜力巨大。与梅州、漳平等周边城市相比,厦门目前开发的乡村休闲游总体上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一些乡村旅游项目还是停留在简单的“农家乐”休闲游阶段。7.旅游资源管理机制不合理。厦门的旅游资源分散在各个区域、隶属于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中,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而知名度较高的一些景区又分别隶属于旅游局、园林局、鼓浪屿风景区管委会、同安区政府、路桥集团等。对策建议:在特色旅游、文化旅游、涉台旅游上下工夫 一、统筹规划促进发展,健全完善保障机制调研报告建议厦门要按照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中心城市的定位来重新规划,重点放在世界级旅游产品的创新和旅游项目的创建上。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旅游业为厦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尽快出台有关水、电、税、费、金融服务等优惠政策,扶持旅游企业发展壮大,多渠道增加旅游投入,使旅游投入与经济增长速度相适应。整合行政管理资源,构建旅游大格局。当前可先将市旅游局和鼓浪屿区管委会二合一,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市委、市政府将市属的相关旅游企业整合,成立厦门旅游投资控股集团公司。构建厦门旅游电子信息平台,提升厦门旅游产品推介力度。主要景点定期免费向公众开放,增强居民对旅游项目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二、挖掘资源优势,推进特色旅游1.充分挖掘海上旅游文化资源。利用厦门得天独厚的海洋、沙滩资源,积极倡导和举办厦门—香港帆船拉力赛、环岛海上马拉松独木舟挑战赛、中国俱乐部杯帆船赛、横渡台湾海峡等大型活动,带动各类游艇消费产业聚集;规划和引导海岛生存、休闲渔业、海钓、冲浪、独木舟、空中滑翔、帆伞运动、沙滩排球、游艇娱乐赛事、冒险旅游和体育文化旅游等成为追求个性和时尚的青少年感兴趣的旅游方式,让更多的人参加海上活动,把亲水运动当成休闲度假旅游中的重要部分。2.完善园博苑的娱乐消费配套项目,打造水上嘉年华。建议有关部门规划建设高档的超级休闲购物中心,吸引国外知名大品牌入驻,吸引周边高端游客来此消费。完善主题公园的建设,增加园博苑的娱乐功能,将园博苑培育成为海西新的旅游热点。3.借助五缘湾资源优势打造旅游精品。建议借鉴澳洲情人港的成功经验和模式,把五缘湾策划打造成中国的情人港;大力开发厦门大型音乐厅和水上运动中心项目;开发两岸系列文化交流活动,进行与台湾文化的对接等。4.挖掘温泉旅游资源,打造海峡西岸温泉游知名品牌。温泉是厦门休闲度假旅游的最大资源之一,建议要及时制定温泉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温泉产业地方行业标准,增加温泉旅游文化内涵,突出温泉文化特色,提高温泉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使温泉旅游成为厦门的一个品牌。三、挖掘闽南文化,打造文化旅游一台戏1.突出文化特色,打造鼓浪屿金牌旅游项目。一是打好“音乐牌”,突出鼓浪屿音乐文化(包括钢琴、管风琴)、崖刻文化、领事馆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效应,形成鼓浪屿的旅游特色。二是加强历史名人故居游项目的推介和开发,使之逐渐成为鼓浪屿的名牌景点。2.挖掘闽南文化资源,打造“印象厦门”一台戏。一是可以将“郑成功文化”作为厦门文化旅游的第一品牌来进行推广营销。建议举办一台具有闽台特色的文艺演出,不断更新,并常年演出,邀请知名导演和演员参与创作演出,内容可表现郑成功抗清复台的壮举、表现鼓浪屿东西方交织的历史文化、表现海峡两岸的渊源和交流等,形成类似“印象漓江”等高知名度的文化旅游品牌。二是将南音、高甲戏、布袋木偶和闽南歌等这些闽南印象元素整合起来,精心策划,依托各个区,每年举办一次闽南文化节,成为“一区一品”的主角。3.建设一批闽南文化街项目。建设一批具有闽南特色的文化街,形成有知名度的品牌。如鼓浪屿感情文化街、中山路步行街、乌石埔油画街、环筼筜湖咖啡酒吧特色商业一条街、翔安闽南民俗街、同安竹坝华侨农场休闲农业南洋风情街等。4.丰富和完善一批特色夜间游项目。建议学习法国“红磨坊”的表演和经营方式,打造富有现代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同时借鉴台湾的夜市旅游经验,规划建设一批夜市旅游项目,形成以“听南音、品小吃、逛夜市、赏乐舞”为主要内容的闽南特色文化旅游品牌。5.加快乡村休闲旅游度假村建设。要尽快促进我市集美、海沧、同安、翔安等每区都建设一个4A级的休闲度假旅游景点,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观农家景”的活动方式,示范先行,以点带面。四、抓住机遇,做大做强涉台旅游1.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台游厦门中转项目的开发力度。旅游经厦门中转“小三通”赴台湾本岛旅游,团费可以节约500元至1000元人民币。厦门要利用价格优势,加大对这条航线的宣传推介力度,通过吸引台湾和大陆的游客中转厦门,开拓厦门旅游客源。要力争降低厦金航线的船票价格。 2.争取对台游相关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给予厦门办理对台游的扶持政策。争取早日开通厦门-澎湖包机;争取开放大陆居民部分省市经厦门口岸赴金门、澎湖自由行政策;争取参照边境游做法,对参加在厦门举办的全国性展览或会议的外省代表,允许在厦门就地办理赴金马澎地区的相关证件等。3.争取实行更加开放的特区旅游政策。厦门作为海峡经济区惟一的特区城市,应该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争取比其他城市更加开放的旅游政策。争取更加开放便利的出入境特殊政策、优惠的旅游购物政策,争取开放海洋旅游的相关政策、开放旅游相关产业的政策等。五、培育高端旅游业,加强区域性旅游联动1.大力开发游艇旅游。投资35亿元的厦门香山游艇码头建成后,将成为一个全新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开辟海上游艇旅游线路,并开展一些游艇游乐和比赛项目;与海上文化相结合,与海上自然保护区相结合。2.发展会展旅游,培育高端旅游市场。有关部门要推动会展与旅游有机结合,在管理体制、市场营销、客源预测、配套服务、场馆后续利用上,实现利益互补、互动发展。3.大力发展高尔夫球运动,带动厦门高端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使高尔夫球运动成为促进入境旅游市场增长主要动力。建议在海沧、同安、翔安偏远的荒山规划建设高尔夫球场;鼓励民营和台港资企业为投资主体;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支持和积极争取国家级和国际性的高尔夫球赛事落户厦门。4.推动区域性旅游中心建设,构建我市“大旅游圈”。建议进一步实施赣州—厦门红色旅游线路为核心的旅游合作计划等。以厦门为平台,通过联合泉州、漳州、龙岩等市,与武夷山共建区域旅游合作组织,构建覆盖厦门、漳州、泉州三地的2小时旅游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