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资讯 » 厦门地铁空间怎么样
扩展阅读
福州哪里的茶餐厅最好 2025-05-22 19:39:13
深圳4k工资多少钱 2025-05-22 19:38:27

厦门地铁空间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3-06-01 22:30:35

‘壹’ 厦门迎来地铁大动脉,全长45公里,设站31座,沿途市民有福了吗

地铁是最重要基础交通工具,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意味非凡,除了能提高缓解城区拥堵,提高通行的效率外,最主要的是能体现城市的综合实力,但地铁不是任何城市都能修建的,有着很高的硬性条件,能修建地铁的都是经济发达的城市,而福建厦门就要迎来一条地铁大动脉,沿途的区域要有福了。


厦门地铁3号线是一条串联厦门火车站和翔安国际机场的地铁骨干线,连接思明区、湖里区、翔安区,起点是沙坡尾,重点是翔安国际机场,根据线路的规划,未来还会与4号线、2号线、1号线实现换乘;采用的是6节编组的B型车,目前跨海段顺利实现贯通,预计明年上半年正式通车运营。

地铁3号线自规划之日起,便受到翔安区市民的广泛关注,都在盼望着这条地铁线路能尽快通车,而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节约城区的土地面积,地铁3号线都是地下+高架的铺设方式。

随着厦门地铁3号线进入通车倒计时,这也预示着翔安区即将要结束无地铁的历史,届时厦门火车站到翔安机场的时间会大大缩短,同时还能缓解岛内的交通压力,并且能带动沿线地区的商业开发,刺激厦门经济的增长。

‘贰’ 为什么厦门的地铁不像其它城市那么“火爆”,去乘坐的人那么少

地铁是城市的主要公共交通方式而言,大多数城市的地铁都特别火爆,尤其是上下班的时候,站着不用拉扶手都不担心自己会摔跤,反正前后左右都是人,摔倒也倒不下去,但是厦门这个城市不太一样,它的地铁一点都不火爆,乘坐的人很少,这又是为什么呢?



看完了上文,大家知道为什么厦门的地铁没有其他城市那么火爆了么?这主要是因为厦门的城市构成非常特殊,地铁的便捷性体现不出来,要是坐地铁还没有公交快的话,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喜欢吧,在加上厦门地铁的票价实在是不怎么便宜,单程票都得6块钱,这对于很多上班族而言,着实有点儿贵了,于是大家更喜欢坐公交。不过小编倒是挺羡慕这种状态的,毕竟每天上下班地铁真的太挤了。

‘叁’ 厦门地铁和福州地铁哪个好

地铁是服务于广大百姓的,本身就没有好不好之分。
但是厦门地铁和福州地铁两者数据是可以比较一下的,目前厦门和福州地铁均是开通2条,今年各自也会开通第三条。
目前厦门地铁总里程71公里,福州59公里,厦门工作日日均客流45万左右,福州地铁日均客流34万左右,福州单日最高客流量55万多,厦门则是在今年五一假期创造了94.24万的历史新高。
厦门地铁1号线过海段成了网红拍照打卡点,一条海面过,一条海底过,也是非常有建设难度。

‘肆’ 厦门地铁的发展

厦门轨道交通10号线线路大部分沿用厦门BRT快2线、快5线线位,高架桥梁和车站是为未来的厦门轨道交通10号线预留的,将适时升级改造为厦门轨道交通10号线。并将BRT快1线、快6线改为厦门轨道交通10号线支线。该线路仍处于远景规划,暂无具体计划及建设时间。
厦门北站地底将预留厦门地铁1号线、厦门地铁4号线的地铁换乘站,已经完工,为福建省首座完工的地铁站。厦门北站站前广场下的地道现已完工,为首段完工的地铁隧道。厦门北站也立起了地铁指示牌。
厦门地铁10号线为南北向辅助线,构建了本岛与集美和大同组团快速连接通道,是1号线北向出岛的有力补充。线路大部分沿用厦门快速公交2号线线位,全长40.4公里。主线全线设车站31座,平均站间距1.3公里。岛内设置县后停车场,大同组团设置四口圳车辆段,同时作为线网备选综合车辆维修基地。考虑到厦门北部集美地区发展较为成熟,现已分布有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等诸多教育产业及居住用地,该片区与厦门本岛间存在一定交通需求,故在远景线网中预留设置厦门轨道交通10号线支线可能。支线将大部分沿用厦门快速公交1号线线位,线路连接集美嘉庚体育馆和后溪组团,为实现集美片区与岛内的直接联系预留条件。 2012年根据市政府的相关通知,市国资委于这里正式对轨道交通集团的“主业”进行明确批复。厦门轨道交通集团确定的三大主业为:轨道交通设施的投资、开发建设与运营;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与经营 (包括轨道建设物资供应、轨道沿线及周边广告、停车场及其他附属设施的投资开发与经营管理);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综合开发与经营。
其中,地产开发的主业最受关注。“由于建设成本高昂,世界上大多数城市的轨道交通均是亏本运营,需要政府提供补贴。”有关专家此前分析,不过,香港地铁却实现了盈利,盈利的关键在于资源开发,核心赢利模式是“地铁+地产”,地产收益占到其全部收入的七成。
而显然,未来厦门轨道交通,正是拟借鉴“地铁+地产”的开发、运营经验,以减缓投资压力。 2011年末,厦门市机动车达到79.5万辆,其中私人小汽车达到46.5万辆,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导致交通拥堵日趋严重,轨道交通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厦门市政府结合城市建设发展提出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策略,而厦门岛与岛外各组团的空间距离在15km-35km之间,轨道交通能够拉近时间距离,从而快速带动新城发展。
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功能定位为:作为厦门市岛内外一体化发展的支撑,将组织骨干走廊型运输,发挥其大运量长距离功能特点,成为跨海交通的主体;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与城市常规公交和快速公交共同服务于城市内部出行,覆盖客运走廊,成为中心区客运交通骨干。其主要规划原则为:实现岛内外规划建设一体化;覆盖城市发展主要轴向;覆盖主要客流集散点;沿城市主要交通走廊;集约利用跨海通道。
根据上述功能定位和规划原则,结合城市规划发展和空间布局,厦门市轨道交通远景线网由6条线路组成:1号线、2号线和3号线为三条骨干线路,分别引导本岛向北部、东部、西部跨海发展;4号线为南北向辅助线,构建本岛与集美和同安的连接通道;5号线为环海湾线,从马銮组团至马巷组团;6号线为翔安区内辅助线。线网总长约246公里。
2012年06月06日《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上报国家发改委。2012年07月19日至21日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咨公司组织专家来厦评审我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3年11月13日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近期陆续开工建设。 海底隧道重要性
地铁3号线往南链接线通过厦漳海底隧道通往漳州港。公路交通加轨道交通,对于厦门湾南北岸都是福音,既有利北岸的辐射,也有利南岸的开发。
不过5日,许多市民也忧虑,担心隧道建成之后带来的巨大车流,将使原来就拥堵的白城、成功大道以及岛内交通不堪重负。
一些市民及专家建议,在厦漳海底隧道内建设地铁,并将地铁与公路相结合,让两者达到最优化组合。
“我赞成厦漳隧道内建设地铁。”5日一早,市民许小姐便致电本报说:“如果隧道里只修公路让私家车走,那将大大加剧岛内拥堵。”
许小姐的观点是,如果建设地铁,很多住在南岸,但在北岸上班的人就不需要买车了。
一位交警也表示,隧道厦门端位于环岛路白城位置,这一带本来就很堵,特别是碰上节假日。隧道一旦建成,厦门湾南岸的大量车流将在这里汇集,并且涌入成功大道。“厦门岛内交通或将不堪重负。”
“隧道内建设地铁是最符合未来发展规划的。”一位交通专家告诉记者,如果仅有地铁也不方便,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地铁与公路的结合,两者如何最优化值得有关部门仔细论证。
大桥与隧道共存
在海底隧道拟建地点不远,厦漳跨海大桥已经在建。从地图上看,二者的出口确实都在漳州开发区。“在不远的地方,又建大桥,又挖隧道,会不会重复建设?”一些读者提出疑问。
厦门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大桥目的是连通海沧港和漳州港,而隧道则是要连通厦门中心城区和漳州开发区的中心城区。
“大桥和隧道,两者的直接受益群体有所区分,并且在功能定位上也有所划分。”一位业内人士说,一旦隧道建成,厦门到漳州龙海10分钟以内即可抵达,其最直接受益的是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以及附近开发的一系列大型房地产项目。 纲要所提到的厦门轨道交通
厦门拟建7条轨道交通线路 3条已初步规划
“十二五”期间建3条,线路走向已有初步规划
“十二五”期间厦门将建设3条轨道交通线路。昨天,导报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在前不久刚刚编制完成的 《厦门市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草案)》(下称《纲要》)中,对这3条轨道交通的线路方向作了初步的具体规划。
不过,有关人士透露,该《纲要》还是草案,并非最终定稿。有关部门、专家等正在对轨道交通线网进行优化、论证,很快将作出决策,并报国家批准。
《纲要》里提到,根据《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厦门拟规划建设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这将对厦门城市格局的变化、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十二五”期间建设首期3条。现年“两会”上,市发改委主任康涛透露,这3条的大致方向为:向东、向西、向北,串起厦门岛内外,让各方向群众受益,并向外辐射。
值得一提的是,这3条轨道交通要走地下,还是走路面;是要建轻轨,还是地铁,都还未确定。
《纲要》对3条线路作初步规划
1号线为南北骨架线,构建本岛与集美片区快速跨海连接通道,并服务于岛内外火车站。线路南起中山路,沿桂花路向东北辐射,穿越金榜山转入厦禾路,后沿嘉禾路向北,经海堤跨海后沿着杏前路、杏锦路到达杏林组团东侧,后沿规划路向北贯穿集美新城,过沈海高速后止于厦门北站。
线路连接厦门火车站、嘉禾路商业区、杏林组团、集美新城、厦门北站等重要客流点及规划开发区域,长度31.5km,设车站19座,线路于厦门北站附近设置车辆综合维修基地。
2号线为东西向骨架线,构建本岛与海沧快速跨海连接通道。线路东起钟宅湾,沿环岛干线向南至何厝后沿吕岭路经江头由湖滨北路向西跨海,经海沧后止于马青路北侧。
线路连接本岛东部五缘湾商务区、厦门软件园、吕岭住宅区、海沧中心区等已开发区域,长度24.1km,设车站21座。线路于海沧马青路以北设置车辆段备选用地。
另外,2号线在规划远期将在海沧区内延伸至马銮城市副中心,线路总长38.7km。
3号线为西南—东北向骨架线,构建本岛与翔安片区快速跨海连接通道,线路南端预留向南延伸至漳州条件。
远期规划:线路西起厦大,沿思明南路转入镇海路向北铺设,后经市府大道穿越筼筜湖沿七星路向北穿仙岳山,后转至湖里大道、枋湖北二路向东,跨海后到达翔安片区,沿规划洪钟大道向北铺设连接新店、马巷组团,止于沈海高速北侧。线路连接本岛传统核心区、市级行政中心、湖里区、翔安区等成熟功能区及规划开发区,长度42.4km,设车站29座。线路于新店、马巷设置车辆段备选用地。“十二五”规划:线路西起厦大,止于翔安区新店镇。
轻轨和地铁有什么区别?
有关人士告诉导报记者,许多市民对轨道交通有一定的误读,以为路面上的就是轻轨,地下的就是地铁,“其实,不管地铁还是轻轨,都可以走路面或者地下,它们的区别在于列车宽度、型号、编组和车轴重量,地铁的载客量要大于轻轨。无论地铁、轻轨,统称为轨道交通。”
三、厦门建设总长约247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
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规划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厦门市建设总长约247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厦门市民最快能在5年内享受到城市轨道交通带来的出行便利。
厦门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黄晓舟说,随着厦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规模日益扩大,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发展轨道交通十分必要。
黄晓舟介绍,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远景规划建设6条线路,线网总长约247公里。厦门市轨道交通将组织骨干走廊型运输,成为跨海交通的主体。同时,其线网未来将与城市常规公交和快速公交共同服务于城市内部出行,覆盖客运走廊,成为中心区客运交通骨干。
据了解,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前期工作从2010年初即已全面启动,首期轨道线路工程由1号线、2号线和3号线部分构成,总长约85公里。
四、厦门地铁1号线部分线路将有调整
东南快报讯(记者张冠军)2013年7月30日,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官方微博就曾发消息确认:厦门地铁1号线年内就要开工建设。日前记者获悉,厦门地铁1号线最快或将于下月动工!不过据集美区规划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相较于此前多次见诸媒体的1号线的站点设置和规划线路等,1号线可能会在这个基础上有所调整,而目前调整方案还未具体落定,最终的线路方案届时以施工建设为准。6条线路变4条线路此前依据厦门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厦门市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6条线路组成,总长约246.2公里。1号线、2号线和3号线为三条骨干线路,分别引导本岛向北部、东部、西部跨海发展;4号线为南北向辅助线,构建本岛与集美和同安的连接通道;5号线为环海湾线,从马銮组团至马巷组团;6号线为翔安区内辅助线。不过据最新的消息,厦门轨道交通规划线路调整,6条线变成4条线,其中1条为轻轨,同安老城区被抛弃。厦门将建设的4条骨干轨道包括厦门岛到集美区1号线、海沧区—厦门岛—翔安新机场2号线、岛外环湾3号线,以及环岛旅游轻轨4号线。1号线和2号线纵横分布,2号线还预留了城际轨道衔接,连接泉州和漳州,3号线沿着海湾串起岛外四个区,4号线则是环绕厦门本岛。调整1号线部分线路据集美区规划局透露,地铁1号线预计将于2013年9月开工。集美区规划局局长黄英表示,地铁1号线的线路在原先设置基础上可能会对几段线路进行调整,将有13个站点落在集美。黄英介绍说,对几段线路进行调整主要是从规划的角度及保护城区的角度考虑。比如原来的起点站设在中山路,但鉴于中山路有很多风貌建筑,抗震等级也不高,地铁修造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拆迁和破坏,所以政府规划建议优化线形,改走镇海路。集美区一带,原先考虑经过杏北,但考虑到这里存有大量老城区,集灌路杏北路一带又有很多台商企业,牵涉到大量的居民和拆迁,建造过程可能会影响进度,因此政府通过精心比选,考虑调整到杏锦路一带。根据线路规划,地铁1号线将有13个站点落在集美。目前调整方案还未具体落定,最终的线路方案届时以施工建设为准。据悉轨道1号线的工程节奏大概会在2013年9月份动工,按照一般一条地铁线路的建设周期,争取在5年内能顺利开通轨道1号线。

‘伍’ 如何评价厦门地铁的整体服务

出行环境是地铁留给乘客的第一印象,也是服务品质最直观的体现。我们在营造优质乘车环境上实施‘有序化’部署、‘精准化’管理、‘走心化’服务等,努力营造干净整洁、温馨舒适的窗口环境,以最好的状态服务乘客。”厦门轨道集团运营分公司岩漏园博苑站区站区长张洁玲说。
“今天上午我从地铁乌石浦站乘车,到集美学村站,一路都被地铁文明氛围所吸引。”市民代表,粗亮烂轻工集团原纪委副书记、党办主任周卫东点赞说,厦门地铁充分利用地铁站内资源,立体化、全范围展示丰富的公益内容,让广大乘客切身感受到“安全有保障,文明在身边”。
服务走心
让出行更暖心
“女士您好,是不是要寄存行李,请先将行李进行安检,再扫描二维码填写寄存信息。”在集美学村站客服中心旁的行李寄存处,值班站长石雅琪热情地指导旅客寄存行李。在她的耐心指引下,来自江西的旅客金女士和她的伙伴们成功将行李寄存。“这是我们精心制作的爱心便利贴,上面标注了集美学村站附近的旅游景点和浏览路线,供你们参考,祝你们玩得开心,但别忘了今天晚上11点前来提取行李。”石雅琪说。
石雅琪是“95后”,在厦门地铁已经工作了5年。“每一位地铁工作人员都是优质服务的代言人。”工作中,她用满腔热情和娴熟的业务能力为乘客提供准确高效快捷的服务。“有些乘客的需求是寄存行李,有些乘客的需求是问路,有些乘客不懂操作自助购票机,有些乘客则在进出站时遇到故障。”长期与乘客直接的服务交流,让她能够第一时间判断乘客的需求,主动上前服务解难。
“地铁服务好不好,乘客最有发言权。”市民代表、集美大学陈嘉庚研究院学者廖永健点赞说,旅客出游时把行李寄存在地铁站是非常方便快捷的方式,厦门地铁这项服务温馨又实用。

出行无碍
让出行更安心
“对地铁出行来说,无障碍设施尤为重要。”周卫东告诉记者,地铁无障碍环境品质是他本次特别关注的一个点。
如何为残障人士、老年人、伤病人士等特殊人群提供贴心的地铁服务?在站务员邹滟的带领下,记者和市民代表现场体验了无障碍出行。从地铁站出入口至站厅、站厅至站台,乘客均可通过无障碍电梯直达。其中,出入口无障碍电梯外设置有轮椅坡道,方便行动不便的乘客坐轮椅进出车站。此外,车站出入口、站厅、站台键销等公共区域均设置有盲道,让盲人可以依靠脚和盲杖在盲道上辨别道路。

‘陆’ 厦门建地铁是好事,为什么很多人反对

很好啊,怎么会有人反对!有了地铁进岛就快多了!

‘柒’ 厦门轨道交通不断延伸织密网络 引领城市发展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轨道交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这十年,栉风沐雨,厦门轨道交通由规划图纸一步步变成现实,一个多层次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正在加速形成。

这十年,砥砺前行,厦门轨道交通在服务全市发展大局中展现新作为,成为厦门跨岛发展的先行军。

厦门轨道交通因跨岛发展而生,乘着跨岛发展的东风成长。正如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所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指挥部紧紧围绕纵深推进跨岛发展胡竖、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发展等新时代命题,锚定“打造百年工程”这一目标,取得丰硕成果。指挥部将持续推动轨道交通提质增效,助推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城市,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服务

助力城市发展

和民生改善

城市轨道交通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十年来,厦门轨道交通把岛内、岛外各组团紧紧连接,放大了城市,链接了生活。

集美区是厦门岛外最早开通地铁的区域。1号线唤雀为集美裤链大新城发展提供了动能,以软件园三期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日益成熟。

2号线的开通运营,加速海沧东孚片区、马銮湾片区、海沧CBD片区开发。未来,马銮湾新城地铁线网密度全市领先,实现与全市其他区域快速连接,居民出行将十分便利。

3号线也为翔安区的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积蓄能量。在地铁3号线的加持下,航空新城、东部体育会展新城、同翔高新产业新城、环东海域新城等“四座新城”正在快速崛起,而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备的翔安南部新城也因为地铁的开通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

今年6月中旬,6号线集美至同安段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该条线串联起集美、同安老城,实现环东海域新城、同翔高新城快速联系,助力厦门的环湾发展和跨岛发展。

轨道交通的延伸,不仅拉近岛内外空间距离,还拉近市民的心理距离,幸福感也随之提升。

2017年底1号线开通以来,客流持续快速增长,每开通一条新线客流量即翻倍。目前网络负荷强度在全国开通地铁的城市中处于居中水平,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排名第二。其中,1号线客流负荷强度达每日每公里0.92万人次,已超国家标准。

2021年6月,3号线开通运营后,轨道交通形成“中心放射、三向出岛”的格局,迎来网络化运营时代,客流叠加效应越发明显,线网总客流量出现跳跃式增长。厦门轨道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厦门地铁共开行35万列次列车,运行1000万公里,共运送乘客1.7亿人次,同比增长55%。

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也大大减缓了人口给环境带来的压力。近十年,厦门已呈现出本岛人口容量饱和的状态,岛外人口逐年增加。现在,畅通的进出岛轨道交通带动岛内越来越多的市民到岛外安家立业。

厦门市 交通运输局联同厦门市资源规划局发布的《2021年厦门市城市居民出行交通大调查》显示,随着岛内外人口比例的重心转移及居民出行空间分布的变化,岛外居民出行总量增加迅猛,居民岛内出行总量约为537万人次/天,岛外出行总量约为779万人次/天,岛外交通出行量占比超过岛内。

对于生活在岛内、工作在岛内的人来说,美好的一天,或许是从搭乘地铁开始。

支撑

地铁十年

飞速建设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骨架,区域间的交互,需要建立在便捷的交通条件之上。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是对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回应。

201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了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20年)。

2014年4月,1号线全面开工建设,厦门地铁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2016年10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6-2022年)。

2017年12月31日, 厦门地铁1号线 开通试运营,厦门正式进入“地铁时代”。

2019年12月25日,厦门地铁2号线开通试运营,厦门地铁线路形成“十字交叉”的格局,迈入“双地铁时代”。

2020年1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调整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6-2022年)。

2021年6月25日,厦门地铁3号线(厦门火车站至蔡厝站段)开通运营,标志着厦门地铁形成“中心放射、三向出岛”的格局,迎来全新的网络化运营时代。

虽然起步晚,但厦门轨道交通建设一朝起势,便“长”势惊人,一路高歌。这十年,厦门轨道交通一条接着一条干,一年接着一年干。从最开始的1号线,到如今的3条在营地铁线、3条在建地铁线,覆盖厦门岛内外,厦门轨道交通就像一条条健壮有力的“地下动脉”,朝着更高站位、更大格局纵深推进跨岛发展的新方向发展。

引领

更新城市形态

重塑城市格局

轨道交通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出行的便利,更为一座城市带来社会生活、都市功能、城区布局等形态的更新。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发展模式,正在引领城市未来发展新方向。下一个十年,将迎来厦门TOD的时代。

湿地公园TOD是福建首个成片区开发示范样板,该项目围绕地铁2号线湿地公园站进行立体开发,以“交通一体化”为核心理念,拥有地下、地面、空中三维立体交通体系。未来,市民想要去地铁湿地公园站,可以“无风雨”地到达该站的每个地块、每个空间。

站城一体、产业优先、功能复合、综合运营……湿地公园TOD项目只是一个起点,集美软件园TOD、海沧中心TOD、翔安后村TOD等轨道综合开发项目也在逐步推进中。未来,在这些TOD项目,车站不仅仅是一个“过路”的地方,而是“聚集”的地方,人聚、财聚、商气聚,居住生活、商务办公、休闲游憩都可以在TOD有机融合。

可以预见的是,不久的将来,厦门遍布TOD项目,以城市地标的姿态,为板块和片区赋能,在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中释放轨道交通活力。

随着地铁的延伸、TOD的崛起,厦门的空间布局也在优化,从岛城演化成湾城,突破岛城的桎梏,在更大战略格局和更高目标追求的时空背景下,努力实现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厦门的目光已经眺望地更远。到2035年,远景规划12条地铁线网,总长度493公里,加速迈向地铁“500公里俱乐部”。

厦门地铁

非凡十年大事记

201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2-2020年)

2016年10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6-2022年)

2017年12月31日,厦门地铁1号线开通试运营

2019年12月25日,厦门地铁2号线开通试运营

2020年1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调整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6-2022年)

2021年6月25日,厦门地铁3号线(厦门火车站至蔡厝站段)开通运营

远景目标

近日,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示了《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0-2035年)》(草案)。

根据该规划,到2035年,我市轨道交通线网由12条线路组成,总长约493公里。其中7条普线,分别为1号线、2号线、3号线、6号线、7号线、10号线、11号线,约297公里;4条快线,分别为4号线、5号线、8号线、9号线,约186公里;1条轨道控制线,约10公里。

【数据】

厦门轨道交通已先后建成并运营1、2、3号线,全长98.4公里,形成“三向出岛”的骨干网络,运营车站71座,换乘站5座。

【点击】

厦门地铁

攻坚克难穿山越海

10年间,厦门轨道交通建设“加速度”,从无到有、从1到3,背后有诸多挑战、创新与变革。

看——1号线在初步设计评审中,被全国各地专家打上“最难”标签——是当年国内已建和在建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地铁项目之一。30.3公里长的路段,跨过山河大海,击碎孤石群、穿越上软下硬地层……历时近四年建成,全面展示“厦门速度”。

看——2号线穿海隧道是全国首座海底盾构地铁隧道。这条海底隧道,全长2784米,仅仅3分钟的车程,可打通它却整整花了将近4年的时间。18种不同地质,不稳定的软硬岩石纵横交错,还有繁忙的航道在隧道的正上方。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者们用科学创新的精神,不断突破,最终让2号线穿海隧道成为国内首条使用盾构机修建的跨海地铁隧道。

看——3号线过海通道是全国首条采用“矿山+盾构”工法组合施工的海底地铁隧道。跨海段海域区间长约4公里,长度约为地铁2号线穿海隧道的1.4倍,存在着多个风化槽、风化囊、基岩突起等地质现象,堪称国内地质情况最复杂的海底地铁隧道之一。正是因为地质复杂多变,“逼”出来了全国首条工法组合施工海底隧道。

十年间,厦门轨道交通建设遇难克难,逢险攻艰,持续“加速度”,步履铿锵,在历史的年轮留下一段艰辛而又充满荣光的印迹。

‘捌’ 厦门地铁的介绍

厦门地铁( XIAMEN METRO),又称厦门轨道交通,是服务于厦门的城市轨道系统,以贯穿连接厦门岛内外提高公共交通能力为宗旨。厦门轨道交通由厦门市政府全资拥有的国有企业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及管理。根据《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规划方案,线网规划有10条线路,总长度387.75公里,设车站190座,其中换乘站40座。厦门地铁1号线2013年11月13日陆续开工建设,2014年4月全面开工,计划2017年12月全线洞通并实现综合联调,2018年12月30日开通试运营。厦门地铁2号线2015年01月31日陆续开工建设,2015年底全面开工建设,2018年建成,2018年底开通运营。 厦门地铁3号线2015年12月28日控制性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岛外段将在2016年全面展开建设,2019年11月建成开通运营。 厦门地铁4号线2015年12月28日控制性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除穿山隧道外的其他段落也将于2016年底实现开工建设,2020年建成开通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