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资讯 » 厦门大学叫薛什么的人
扩展阅读
从厦门到伦敦要多久 2025-05-12 16:53:28
天津律所面试多久出结果 2025-05-12 16:45:02

厦门大学叫薛什么的人

发布时间: 2025-05-11 23:12:55

㈠ 有关厦大统计系的一些资料

厦门大学计统系总览

厦门大学计划统计系历史沿革

厦门大学计划统计系的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厦门大学财经学院统计学系。统计学系的创办,体现了我国着名经济学家王亚南校长面向实际的办学思想。王校长聘请了胡体乾教授担任统计学系第一任系主任。1955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厦大财经类各系并入经济系,统计学成为经济系下的一个专业,并更名为计划统计专业,由龙维一担任专业主任。从1950年到1966年,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努力下,统计学科在教学、科研、社会调查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绩,为以后厦门大学计划统计系的复办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革"期间,厦大统计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直至1972年才开始复办计划统计专业,由郑沛伦担任专业主任,沈洪担任专业支部书记。并招收第一期"工农兵学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带来了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春天。1977年厦大计划统计专业招收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本科生。1982年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成立,计划统计专业升格为计划统计系,钱伯海出任系主任,颜清芳为系党总支副书记主持系总支工作。1984年11月,系领导班子换届,钱伯海续任系主任,苏宗科任系党总支书记。1987年3月,钱伯海教授调任经济学院院长,黄沂木担任系主任,苏宗科连任系党总支书记。1996年7月,黄沂木卸任,曾五一接任系主任。1997年5月,苏宗科退休,张兴国接任系总支书记。2000年厦门大学进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张兴国调任经济学院党总支书记,郑树东任经济学院副书记分管计统系党务工作。2004年4月,杨灿担任系主任;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黄鸿德分管计统系党务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是厦门大学计划统计系发展最快、取得成绩最大的时期。1982年,计统系开始招收统计学、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数量经济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1985年,统计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于1987年被原国家教委评定为全国唯一的统计学重点学科,2001年再次被教育部评为统计学国家级重点学科。1983年,为了完成国家社科规划的重点课题,厦门大学专门成立了国民经济与核算研究所,由计统系代管,系所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1986年,计统系增设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并于1987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1994年,增设投资经济专业,并于当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1995年,原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硕士点改为投资经济硕士点招生。1999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新颁发的研究生专业目录,又改为国民经济学硕士点招生。2000年起,根据教育部新颁发的本科专业目录,计统系继续保留统计学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原投资经济本科专业改为统计学专业下的"投资决策分析方向"继续招生。1999年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获得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起,计统系开始招收国民经济学博士研究生,此后又设立了计量经济学和经济信息管理学博士点。

50年来,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厦门大学计划统计系已发展成为一个学科层次分明、体系完整、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学科研单位。目前,拥有统计学(含经济统计与投资决策分析两个方向)、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2个本科专业,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和经济信息管理等4个硕士点,以及统计学与国民经济学博士点和博士后研究站,在校学生规模超过500人。全系现有教职员工33人,下设统计学、经济信息管理和投资经济三个教研室和国民经济与核算研究所。

在新的世纪里,厦门大学计划统计系的全体师生,正满怀信心、群策群力,在校、院两级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为把计统系办成国内一流、国际有一定影响的统计与信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而努力奋斗。

领导班子和办公室人员及其分工情况

系主任: 杨灿(教授)

系副主任: 周永强(副教授)、朱建平(教授)

院党委副书记(分管):黄鸿德

科研秘书: 罗华玉

教学秘书: 丛 里

学生辅导员:王婉琼

设备技术管理:袁加军

办公室事务:薛志琳

联系地址、各职能办公室房号和电话

通讯地址:福建省 厦门市 思明南路 422号 厦门大学 计划统计系(邮编 361005)

办公地址:厦门大学 经济楼 B座4层

电话区号:0592

传 真:2188387

系办公室: B409,2182797,2186578

系主任室: B405,2186371

副主任室: B406,2186371

院党委副书记室:B407,2188389

教学秘书室: B408,2182396

科研秘书室: B409,2182797

学生工作办公室:B407,2188389

㈡ 厦门大学有哪些景点

  1. 大南校门

    厦大有南校门,就是所谓的主校门,并不是因为它在学校的南边,只是因为毗邻南普陀寺而得名,出了南校门便是沙滩。南校门股部而端正庄严。一批批朝气蓬勃、热情洋溢的学子从这里开始大学之旅,一代代踌躇满志、怀揣憧憬的人才从这里踏入新的征途。

  2. 西校门

    西校门建在厦大旧主楼群贤楼群西边,由台胞、我校名誉校友张子露先生捐赠10万美元建造,1991年3月落成。西校门高7.4米,长25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采用花岗石材,以左右延伸的弧面、上方两角微微翘起的长方形为造型基调,主体对称式构图上面配以浮雕,以体现高校大门所应有的庄重性及文化内涵,整个造型简洁、明快、舒展,富有现代感。

  3. 嘉庚楼群

    嘉庚楼群座落于中国最美的大学–厦门大学校园内。该楼群以厦门大学的创办人,着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的名字命名。它是厦门大学建筑系师生自已设计,由五个相连的楼组成,位于风景秀丽芙蓉湖畔。是厦门大学的标志性景观。

  4. 群贤楼群

    厦门大学群贤群楼群五幢一字排列,建在厦门市五老峰下、南普陀寺前的演武场上。以居中建筑、装饰最考究、体量也最大(2725平方米)作校办公用的群贤为名。东边为集美、映雪。西边为同,安、囊萤。建于1921-1922年,建筑面积9576平方米。为陈嘉庚独资兴建厦大的主楼群。囊萤=、映雪很长时间作学生宿舍, 现已调整与同安、集美一样做教学、科研用房。楼群最大特色”: ①古今、中西合璧式。②楼梯石板悬挑式。③清水雕砌特大的张灯结彩、垂珠彩帘吉祥:图案式。在当时,三大特色均是独一无二,为此,1989年后厦门市把它定为古建筑保护单位。

  5. 鲁迅纪念馆

    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在福建厦门大学集美楼,1926年9月4日至1927年1月16日鲁迅在厦门期间曾寓居于此。1952年在此设立厦门大学鲁迅纪念室。这是目前国内唯一设在高校的鲁迅纪念馆。

  6. 钟林美广场

    钟林美广场建在西校门入口处的囊萤楼前,是海外华人钟宝玉兄弟姐妹为纪念母亲钟林美女士,捐赠款港币60万元建造的,1994年5月竣工。广场最主要的景观是在喷水池后面铜雕一似浪非浪、似鸟非鸟、似书非书的腾飞物,象征厦大一切都在腾飞。

  7. 芙蓉湖

    芙蓉湖位于嘉庚楼群前,是厦大学生谈情说爱的最佳去处之一。芙蓉湖,一个美丽温馨的名字。湖面犹如明镜,波光粼粼,把现实世界清晰地分为水上和水下,有情侣坐湖边窃窃私语,整个气氛宁静而悠然自得的。

    驻足芙蓉湖边,总能想起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中美丽的康桥落日,河畔金柳。厦门大学飞檐走壁的建筑,镶上碧波粼粼的芙蓉湖,加上百年老柳的掩映,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8. 情人谷

    厦大水库(也叫情人谷),该算是厦大的一个致高点吧。山顶水库,茂密丛林;山上石头嶙峋,在这里可以清晰地看见远处的大海和美丽的环岛路,幽秘美丽的去处。据说情人谷是厦大人谈情说爱的地方,久而久之便得名情人谷。情人谷有水库,五老峰的秀峰灵石为屏,奇花异草为锦,山光水色就美得恍若仙境。但它不幸与海为邻,除了一年一度的军训,把它及周围的地形当作打靶场使用外,平日里它就自个寂寞在山水间。

  9. 上弦场

    上弦场是厦大最美的一个体育场,因为形状被称为上弦,诗意的名字。隔着椰林和公路,那头就是大海。有学子这样说过:大学4年,除了在教室和寝室,上弦场,是来得最多的地方。上弦场是曾经的水师练兵场,被历史笼罩就算普通如操场上的台阶都似乎有无尽的话要说。“上弦场”的字样依稀似乎要把人带往时间的隧道,重回甲午时期,数千水师在此作上战场前的最后动员,将领振奋人心的演说带动了全体官兵昂扬的斗志,放佛都还能听到回荡在空中的水师们必胜的信念。

  10. 白城海滩

    厦门大学的后门就对着一片海滩,叫白城海滩,这是一个半月型的金沙滩海湾,沙滩上的沙是非常优质的白沙,而且沙滩宽阔平坦绵延几百米,是个非常好的沙滩,加上湛蓝的海水,吸引了许多人来着游玩,也给厦大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恋爱场所。

㈢ 福建·福安有什么历史和现代的名人

1、谢翱

南宋末散文家、诗人。字皋羽,晚号[日希]发子。南宋淳佑九年(1249年),生于福安穆阳白云山北麓的晓洋村福,后迁霞浦县,其诗传于今者约200余首。

19岁时,应进士试不第。景炎元年(1276)七月,文天祥起兵,他率乡兵数百人投效,署谘议参军。文天祥被俘遇难,他不仕元,漫游两浙以终。

南宋亡国前后,散文焕发光彩,谢翱是其中代表作者之一。黄宗羲赞扬他的文章,是天地间的"至文"。

他的《登西台恸哭记》,是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为哭祭文天祥而作,曲折地表达了他满腔沉痛悲愤之情,感人至深。

2、郑虎臣

字廷翰,又字景兆,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生于福建路长溪县柏柱南山(今福安市溪柄南山洋头村)。

德佑元年(1275年)任会稽(今浙江绍兴)县尉。其父郑埙,宋理宗时任越州同知,遭奸臣贾似道陷害,流放至死。

郑虎臣受株连,被充军边疆,后遇赦放归。后郑虎臣在押解大奸臣贾似道途中将其诛杀,为天下除奸。事迹被载入《闽都别记》。

翌年,贾似道的同伙陈宜中逃至福州,拥立赵獉g,捕杀郑虎臣。郑虎臣遭害后,葬于南山村的馆园旁,乡人及其后裔在村前建祠纪念他。

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在木棉庵前的石亭中亦立下石碑,并亲书“宋郑虎臣诛贾似道于此”。

明代王紫衡也就郑虎臣诛贾一事写诗云:“当年误国岂堪论,窜逐遐方曝日奔。谁谓虎臣成劲节,木棉千古一碑存。”

3、缪氏子

福建福安人,从小聪慧。七岁应试时做诗《新月》,从小就有大志。表达了经世济民的气概。所着作《新月》《赋新月》收编入《全唐诗》。

着有《缪氏子诗选》等 新月诗:”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5、李晓华

祖籍福安 1992年上海交通大学获得双学士学位,1995年在厦门大学获得化学系硕士学位,1999年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

1999—2001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作博士后研究员,目前在美国哈佛大学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任分析实验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

2003年至今,回国挂职,任西藏科技厅副厅长,并组织留美博士到西藏开展服务活动。

6、冯钰锜

男,1962年生,福建福安人,汉族。1978-1985年就读于兰州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 1991-1993年获日本文部省国费奖学金在日本茨城大学研修。

1996年获日本千叶大学博士学位,1996-1998年武汉大学博士后,2002年分别在美国Iowa州立大学和加州大学Riverside分校做高级访问学者。

现任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色谱学会理事、副秘书长,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市公安局缉毒委员会顾问。

目前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为:

(1) 新型分离介质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中的应用。

(2)样品预处理新方法及其在体液、食品、环境等复杂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3) 药物中微量杂质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4) 中草药中活性成分的制备分离技术。迄今己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被SCI收录71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0多项,已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承担和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项、其它科研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10多项。

7、苏瑞隆

祖籍福建福安,1962年出生于台湾台北。1984年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1988年获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后师事康达维教授,专攻中国古典文学。

1994年美国西雅图 华盛顿大学东亚系博士,1994 - 1996年任教于美国威斯康 星大学东亚系,现任教于新加 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专攻汉魏 六朝文学及历代辞赋。

1994年获亚洲文学博士学位。迄今发表有关辞赋及汉魏六朝文学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