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资讯 » 厦门中秋节有什么活动
扩展阅读
深圳塘边大街物业怎么样 2025-05-21 06:54:34
深圳购置税怎么办理 2025-05-21 06:54:00

厦门中秋节有什么活动

发布时间: 2022-04-12 04:15:42

‘壹’ 厦门人的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人们合家团聚或倍加思念远方亲友的日子,在中秋节,厦门人除了赏月,吃中秋月饼外,还有一种自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时流传下来的“玩会饼博状元”的民俗活动,颇为有趣。中秋会饼每会63 块,大小不同,共分为 6 种,分别代表古代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每人轮流将 6 个骰子掷入碗中,根据投入碗里的骰子点数领饼, 以最终夺得“状元”为幸运。三百多年来,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厦门的饼店饼厂在中秋节前后都会大量生产这种会饼上市供应。

众人团聚玩会饼博状元,这是厦门人过中秋的独特风俗。据说在300多年前郑成功据厦抗清,郑的部将洪旭为了宽释士兵愁绪,激励鼓舞士气,利于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于是与当年驻扎在今洪本部33~44号的后部衙堂属员,经过一番推敲,巧妙设计中秋会饼,让全体将士在凉爽的中秋夜晚欢快拼搏。

戏饼以“会”计算,一般一“会”以四五人为宜。“会”饼模仿科举制,设状元饼(最大的)一个、对堂(榜眼)饼二个、三红(探花)饼四个、四进(进士)饼八个、二举(举人)饼16个、一秀(秀才)饼32个。这是象征古代四级科举考试。古代府级考试及第的童生称秀才;乡试(省级)考中者称举人;在京师礼部会度及第者称贡生;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度及第者称进士,其中又分三甲: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俗称三鼎甲或三及第;二甲名额较多,三甲就更多了。古代皇帝点 状元,既看才,又看貌,还要推敲,考究姓氏和名字,如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殿试,状元为孙曰恭,明成祖觉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将他降为第三名,将第三名的邢宽易改为状元。这说明状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貌若潘安”之辈,而第三名是有真才实学,所以厦门会饼中的“三红”质量特别好,寓意在此。

一套会饼共63块,是根据“三多九如”而来的,三和九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

源于厦门的“博饼”,随郑成功收复台湾, 300年多来台湾也很盛行。

‘贰’ 厦门中秋节怎么过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皓月当空,桂花飘香,正是人们合家团聚的日子。厦门人对中秋节情有独钟,许多旅居海外的厦门乡亲以及港、澳、台同胞,届时都纷纷踏上归途,与亲朋好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畅叙别后情谊。

中秋节,厦门人除了传统的赏月,吃月饼外,还有一种“玩会饼博状元”的独特民俗活动,颇为有趣。中秋会饼每会63块,大小不同,共分为6种,分别代表古代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参加者轮流将6个骰子掷入碗中,根据投入碗里的骰子点数得饼,最终夺得“状元”者最幸运。

亲友团聚玩会饼博状元,这是我们厦门人过中秋的独特风俗。据说300多年前郑成功据厦抗清,其士兵多来自福建、广东等地,中秋前后愈发思亲怀乡。郑的部将洪旭为了宽释士兵愁绪,激励鼓舞士气,利于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于是与当年驻扎在今厦门洪本部33~44号的后部衙堂属员,经过一番推敲,巧妙设计出中秋会饼,让全体将士在凉爽的中秋夜晚欢快拼搏。

中秋会饼每会63块饼,暗合郑成功封延平郡王七九之数(皇帝为九九,千岁为八九)。同时三、九又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因古代有“三多九如”之说。

“会”饼的设置模仿古代科举制,设状元饼(最大的)一个、对堂(榜眼)饼二个、三红(探花)饼四个、四进(进士)饼八个、二举(举人)饼16个、一秀(秀才)饼32个,象征古代四级科举考试。状元饼直径约20厘米,宛似一轮明月,饼上通常雕印有“嫦娥奔月”、“桂树玉兔”等图案,博到“状元”的人意味着来年会有好运气;榜眼饼直径13厘米左右;探花饼直径10厘米左右;进士饼直径8厘米左右;举人饼直径5厘米左右;秀才饼直径1.7厘米左右。由于“博饼”游戏寓教于乐,活泼有趣,据说郑成功特批准从农历八月十三日至十八日,军中按单双日分批轮流赏月博饼。

中秋节玩会饼博状元的习俗,三百多年来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热闹有趣的独特风俗使得中秋节在厦门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盛大节日。每年中秋节前后,厦门的饼店便大量生产会饼上市供应,家家户户都会购买。

近年来,人们在传统的“博饼”游戏上更有所创新,“博”的不再仅仅是“饼”,而是因人因事、随心所欲地用各种食品或日用品代替“月饼”,更增添了这一古老民俗游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每年临近中秋节时,厦门市民纷纷上街置办“博状元”的奖品,总能掀起一阵购物热潮。亲朋好友,同事客户,大家三五成群围坐花前月下,桌中置一大瓷碗,碗中六颗骰子,大家轮流掷骰,按照骰子的花色赢取从“秀才”到“状元”的各类奖品。叮当作响的骰子声中,状元郎相继产生,人们兴奋的欢呼声在大街小巷传播,给美丽的鹭岛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源于厦门的“博饼”,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后,300年多来台湾也颇为盛行,这有相关的历史资料为证。

‘叁’ 厦门中秋节博饼的来历

中秋,是厦门最隆重最热闹最有特色的一个节日,就是春节也无法和中秋相比。在厦门,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之说。中秋的大,源于中秋有一个民俗活动――博饼。说到博饼,那话就多了。

先说它的起源。传说是三百多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以厦门为根据地,驱逐荷夷收复台湾。郑成功的士兵基本上来自福建、广东各地,到中秋节前后,士兵们思念亲人。郑成功的部将洪旭,为了抚慰士兵离乡背井、思亲想家之念,激励士兵先国后家,克敌制胜的斗志,便与兵部衙堂的属员,经过一番筹谋,巧设"中秋会饼", 通过"掷骰子"活动让士兵们赏月玩饼、品茗谈天。

中秋会饼每会有63块饼,隐含七九六十三之数,因为三、九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会饼模仿科举制,设状元l个,直径20厘米,宛似一轮明月,饼上雕印有"嫦娥奔月"、"桂树玉兔"等图案;对堂(榜眼)2个,直径13厘米左右;另外还有三红(探花)4个,四进(进士)8个,二举(举人)16个,一秀(秀才)32个,会饼的直径依次减少,最小的大约1.7厘米。它们分别代表文或武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由于博状元寓教于乐,活泼有趣,所以郑成功特别批准从八月十三日至十八日,军中按单双日分批轮流赏月博饼。

每当中秋佳节,明月高悬,海风习习,涛声阵阵,勇士们就围着中秋会饼博状元。后来,这种游戏从军旅传入民间,成为厦门特有的民间习俗,流传至今。
虽说中秋是农历的八月十五,但八月初五以后,厦门的大街小巷"克啷啷"的掷骰子声,就日复一日地喧闹起来。到了八月十五前后,不用任何人发动、组织、宣传,也不在乎是拜上帝的、信佛祖的,家家户户都在博饼。可以说博饼在厦门是中秋节家庭团圆、友人相聚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
现在就来说说博饼到底有哪些规则。
博饼的瓷碗一个,越大越好;骰子六粒。推荐一位长者用两粒骰子掷出第一位投掷者,然后大家依次向碗中投掷。
四粒红四点,二粒红一点,叫状元插金花;五粒红四点,叫五王;五粒一点(或二点、三点、五点、六点),叫五子;四粒红四点,叫状元。以上四种都可以得状元,就看谁掷的大。状元插金花是最最大的,很少见,后面三种依次大小。如果是同一种,比如都是五王或五子或四个红四,就看谁的另外的骰子加起来的点数大。如果点数相同,先掷出的得状元。有时会有人掷出六粒六点(或二点、三点、五点),叫勃黑六,这时会饼有大家平分或哄抢。风俗认为这是不好的数字。同时出现一、二、三、四、五、六点,叫对堂;三粒红四点,叫三红;四粒一点(或二点、三点、五点、六点),叫四进;两粒红四点,叫二举;一粒红四点,叫一秀。
如果没有出现上述排列组合中的任何一种情形,则投掷者什么也得不到;如果投掷过程中有骰子溢出瓷碗,则投掷者不仅什么也得不到,下一轮还要轮空。
博的过程中,一秀、二举、四进、状元插金花,谁先博到谁先拿,直到拿完为止。三红、对堂分配完后,后面博出的三红、对堂可依次追缴前面的三红、对堂。不过,这个追缴规则现在很少用了,基本上是谁先谁得,少了几分热闹,多了几分人情味。不过,状元的争夺还是很激烈的。只要东西没博完,谁的状元都不算数。只要后面的状元超过你,状元就是别人的了。有时,会有人博出几个状元,那就看你最后那个状元了。有可能比前面的大,也有可能比前面的小,状元也是摇摆不定的。
博饼也可以兼得,当五子得主的另1粒骰子是红四点时,他还可以得一秀一个;当四进得主的另2粒骰子均为红四点时,他还可以得二举一个;当四进得主的另2粒骰子中只有一粒红四点时,他还可以得一秀一个;如果一个排列组合可以符合多种情形时,按最大者算。如两粒红四点,得二举一个,而不能得一秀两个。如果状元是状元插金花,则可以兼得对堂。一般不追缴,只把没有博走的对堂拿去。
中秋博饼,博的是一个开心,博的是一个好兆头,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即使博出状元没有拿到,也说明你一年的运气不会很差。现在这种游戏活动不仅深受厦门人的喜爱,周边地区也深受影响,逐渐开拓出闽南人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饼中的月饼早就被其它的物品所取代。比如:牙膏、香皂、洗发水、沐浴露、床罩什么的,只是基本规则没有改变。

‘肆’ 厦门的中秋有什么特色。

厦门中秋节的特色是“博中秋饼”、“博会饼”。

  1. 在福建厦门,每逢中秋佳节临近,大街小巷便会传出博饼时骰子撞碰瓷碗的悦耳叮当声。厦门的“博饼”,也叫“博中秋饼”、“博会饼”。

  2. 这一风俗的形成与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

  3. 据传是300多年前,郑成功屯兵厦门,每到8月15日月圆之时,将士们难免有思乡思亲之情。为排解和宽慰士兵佳节思念家乡亲人之苦,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让士兵赏月博饼。

  4. 这独特的游戏,后逐渐在民间流传和改进,成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活动。

‘伍’ 厦门民间习俗中秋博饼活动将在哪里举行

厦门特有的民间习俗――中秋博饼,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厦门将在线上举行“海外十五城博饼民俗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甄选15个重点客源国城市,推介这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厦门市旅发委相关人士介绍说,以往,博饼民俗活动主要以厦门市民为主,从今年开始该市将加大面向游客和旅行商的宣传,引导他们在农历八月到厦门参加博饼活动,以口碑营销和体验营销,吸引更多的境内外游客知晓和参与体验厦门中秋博饼民俗活动。

‘陆’ 中秋节时有什么独特的民族活动

吃月饼

中秋节最广的传统风俗就是中秋节吃月饼,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赏月

在中秋节之夜,除了吃月饼,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记载“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祭月

中秋节祭月,是我国古代重要祭礼之一。《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在周朝,帝王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祭月逐渐流传到民间,祭月的日子,也由秋分日移到了离秋分最近的满月日——中秋。

观潮

宋代诗人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首诗写的就是中秋节观潮的风俗。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最早兴起在汉代。汉代以后,中秋观潮之风越来越流行,到了唐宋时期,已经到达了顶峰。所以,除了中秋赏月之外,观潮可是中秋时节,最盛大隆重的事。

博饼

中秋节博饼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是闽南地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传说是郑成功屯兵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命部将洪旭发明的。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的感情寄托,其中尤以厦门地区为甚。所以,闽南人总是对中秋节格外重视,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

点灯

在中秋节有一个很好玩的习俗,就是点灯笼。在中秋节的当天晚上,把做好的灯点上蜡烛,系在竹竿上,然后挂在屋檐或露台上,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而在江南地区民间有在中秋节晚上制灯船的习俗,然后把做好的船灯放于水中,流向远方,同时也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福。

走月

走月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走月是中秋之夜必须做的一个风俗活动。在古时候,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泛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以寓月圆人亦圆之意,直至深夜方散。另外,在古时候,走月还有添丁之寓意。但凡没有生儿子的已婚妇女,在中秋节的晚上,都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

‘柒’ 有关厦门中秋的文章,及习俗

据说这种游戏可以预测人未来一年内的运气,所以希望自己来年大吉大利。

中秋博饼是厦门特有的活动,中秋前后随意走街串巷,耳边总有“叮叮当当”的掷骰子声,节日的喜气扬溢于清脆的骰子声中。

我初到厦门惊诧于这种活动,记不住那纷繁复杂的规则,第一次参加单位的博饼怯怯的,任由新同事告诉我博得什么,热心地给我拿奖品,那年运气也不错,得了个对堂,200元的购物券。

现在我已能看懂瓷碗里骰子的点数了,跟着大伙热闹欢呼,沮丧,叹息,那种场面的热闹,情绪的大起大落,真是让人难忘,所以每年博完饼,总产生出新的博饼故事与话题;每年博完饼,人们总意犹未尽地诉说着的往年的博饼故事。

厦门的中秋因为搏饼,可以让节日的欢乐延长半个月之久,甚至热闹于春节。涉及面之广几乎是全岛总动员,大到状元王中王,小到家庭随意地博个意趣好彩头,还有各商家的促销的博,这个岛内每个人一轮又一轮的博,一次又一次的欢叫……

我惊诧于这样好玩的游戏却只局限于厦门岛内及象集美这样很近的周边,因为我的一个小同时是厦门人,她竟然对博饼“三不知”,我笑她:“你不是厦门人吗?”她回答我说:“我是灌口(厦门的一个镇)的,不是厦门的。”

以下关于厦门博饼的资料收集于网络:

1.博饼由来的传说:

中秋博饼是厦门特有的习俗,漳州、泉州都没有。

相传是明末清初郑成功驻守厦门鼓浪屿时为缓解将士们在中秋佳节思乡之情而创,是在中秋节时用于娱乐的一种游戏。

据传300多年前,郑成功屯兵厦门,每到8月15日月圆之时,满怀反清复明之豪气的将士们,难免有思乡思亲之情。为排解和宽慰士兵佳节思念家乡亲人之苦,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让士兵赏月博饼。郑成功亲自批准从农历13至18,前后6夜,军中按单双日轮流赏月博饼。这独特的游戏,后逐渐在民间流传和改进,成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活动。早年,博状元饼,多为亲友或结拜兄弟姐妹间大家出钱,购买一二会月饼,共同博之,谁得“状元”,来年中秋节要赠送一会给大家博。其中有人生男孩的要送两会。这样,年年有增无减,会饼越来越多,只好再分开两独立组。一般家庭由长辈主持,每年买一二会,全家围成一圈博之。

相传这种游戏可以预测人未来一年内的运气。

2.厦门博饼的规则:

中秋会饼每会63块饼。每会饼设“状元”1个,“对堂”2个,“三红”4个,“四进”8个,“二举”16个,“一秀”32个。全会大小饼以63块为单位,含七九六十三之数,是个吉利数。因为九九八十一是帝王所用的数,八九七十二是千岁数,而郑成功则封过延平王,所以只能用六十三之数。这大小六十三块饼,分别代表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取民间流行的赌具骰子6颗,放在大瓷碗内投掷,依次为序,让参与者博弈玩耍。

如今博饼会的内容也逐渐丰富,奖品也变了味,月饼悄然隐之,被一些日用品,如毛巾、沐浴露、食用油、工艺品等替而代之,甚至直接是购物卡来作奖品。

厦门中秋博饼的规则详解

用具:大瓷碗一个、骰子六个

(按从大到小顺序)

红六勃(六个4);

黑六勃(六个1或2或3或5或6);

状元插金花(四个4、二个1);

五红(五个4);

五子(五个1或2或3或5或6);

四红(四个4)。

六个骰子的点数分别为1~6即一条龙。

三个4。

四个1或2或3或5或6,若还带一个4可多得一个一秀,若带二个4可多得一个二举。

二个4。

一个4(对堂即一条龙除外)。

备注:

1、 同是五红或五子所带的点数多;点数少,即带6最大,带1最小。

2、 同是四红所带的点数多;点数少,带12最大,带三最小。

3、 状元插金花及五红、五子、四红带的点数相等则先博者;后博者。

4、 博得红六勃或黑六勃,博饼立即结束。红六勃获未被博取的饼,黑六勃则未被博取的饼大家吃。

5、 如博到状元插金花可兼得还未被博取的对堂,若该选手在以后的轮次中“禄骨”[注],对堂不被追回,只追回状元。

6、 在同一场比赛中,同一选手两次或两次以上博到状元,取其最后一次的成绩为最终成绩。

7、 状元获得者需待本组比赛结束,裁判员宣布最终得主方有效。

8、 五子登科大于一般的状元

注:同一场比赛中同一选手再次博到状元但点数小于先前(先前的状元大于其他选手),也小于其他选手,称为禄骨。

‘捌’ 厦门中秋节的特色是什么

厦门中秋节的特色是“博中秋饼”、“博会饼”。

  1. 在福建厦门,每逢中秋佳节临近,大街小巷便会传出博饼时骰子撞碰瓷碗的悦耳叮当声。厦门的“博饼”,也叫“博中秋饼”、“博会饼”。

  2. 这一风俗的形成与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

  3. 据传是300多年前,郑成功屯兵厦门,每到8月15日月圆之时,将士们难免有思乡思亲之情。为排解和宽慰士兵佳节思念家乡亲人之苦,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让士兵赏月博饼。

  4. 这独特的游戏,后逐渐在民间流传和改进,成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活动。

‘玖’ 中秋节习俗(越多越好,厦门市的) 急急急急急!!!!!!

v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