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厦门城隍庙最早供奉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最初供奉的是城隍之袜磨神。据现存于厦门博物馆清代道光石碑表明自筑厦门城即设城隍之神,城隍庙与厦门城并古故称厦门城城隍。城隍之神源于古人对城池的信仰,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化身。
清道光《厦门志》有图载明厦门城城隍庙于厦门城内,约为现古城西路一带。正殿供奉城隍神辩穗像、文武判官塑像,走廊有十二司官,前殿有七爷八爷、牛头马面等大型泥塑。
(1)厦门守护神是什么扩展阅读:
城隍庙的由来:
中国古代的城市,一般用土来筑城墙,城墙的四周都挖有护城的堑壕,有水的称池,没水的称隍,所以这种护城的壕沟就叫"隍"。城隍神原是城镇的守护神,后来渐由守护神演变成对应于人间政府所派遣的“阳官”的“阴官”,专责这一地区的大小阴间事务。
史上并没有“城隍”一人,史书最早关于它的记载是周代,当时农民把当季的农活做好后,便会开展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
其中最着名的就是腊月初八这天祭祀“八神”活动,而其中第七神就是“城隍”,也称“水庸”,古人以农耕为主,经常干旱或者洪涝,祭祀“城隍”是祈求上天来年下雨的时候均匀一点,有个好收成,这里“城隍”和“龙王”的地位就类似。
三国时期,当时东吴在曹魏和蜀汉夹缝中以一江之隔安居乐业,而东吴城,外围由长江包围,如若长江干枯,那东吴便要从“城池”变成“城隍”,人们害怕这一天的到来,就在心中把“城隍”慢慢神化成了一个具体的人物,纷纷祈祷“城隍”大神不要到来。
自芜湖兴建了第一座“城隍庙”,祭祀活动也由农民自发的,升级到了官方主导的层次上。渐渐的人们的传播思想开始改变,变成了只要有城墙的地方,城墙内城中携好卜中心一定要有个“城隍庙”以此来祈祷平安。而城隍庙因为在城中便利的位置,慢慢的也由单纯的祭祀场所,往集市所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城隍庙 (福建省厦门市城隍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