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北京皇城根有个白塔叫什么
扩展阅读
福州哪里有刻私章的 2025-07-09 20:31:08
广州市黄埔区多少人 2025-07-09 20:16:38

北京皇城根有个白塔叫什么

发布时间: 2022-10-06 03:05:48

❶ 白塔寺在北京什么位置

北京白塔寺始建于辽代寿昌二年(公元1006),元代僧人如意祥迈所撰《圣旨特建释迦舍利灵通之塔碑文》等文献中记载:白塔寺最初由辽代显密圆通的佛学大师道学修建,名永安寺。寺内建有释迦舍利塔一座,塔内装有释迦牟尼佛的舍利二十粒、香尼小塔两千、无垢净光等陀罗尼经五部,水晶为轴,有塔碑记载。由于连年战乱,寺庙已毁,只剩下释迦舍利塔安在。元初,由于此塔经常于夜里放光,震惊京师,上报朝廷。元世祖忽必烈派人开启旧塔时,在塔内果然发现香尼小塔两千,和舍利石函一个:内有铁塔,铁塔内装铜瓶,铜瓶内供养佛舍利二十粒,铜瓶下发现一枚写着“至元通宝”四个字的铜钱。由于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就是“至元”,而此塔是建于100多年以前,所以元世祖对此塔更加敬重,迎请舍利入宫供养,并重修释迦舍利塔和寺庙。

1247年,蒙古骑兵已占据了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窝阔台第三子阔端亦率军深入藏区。当时萨迦派四祖班智达·贡噶坚赞出于维护该教派与整个藏区免遭大规模战乱的根本利益,应邀携八思巴等与阔端在凉州会晤。此举不仅确立了萨迦派在西藏代行统治的地位,且使得蒙古皇帝逐渐疏远了基督教聂斯托利派、萨满教,开始信奉其教法,并进一步通过元朝的建立影响到内地。

八思巴(1235-1280年),本名罗古罗思监藏,号八思巴(圣者)。1253年,八思巴谒忽必烈于六盘山驻地。《西藏历史.年鉴篇》又载:“1253年 宋理宗宝佑元年 藏历第四饶迥水牛年新年时,忽必烈在其王妃察必的鼓动下,从八思巴接受萨迦派的灌顶,奉八思巴为上师。……
1259年忽必烈夺得汗位后,遂被封为国师,得以统辖卫藏、朵藏十三万户,执掌政教大权和兼管全国的佛教事物,成为元代最有影响的藏传佛教领袖。

❷ 北京白塔寺焕新开放,这座白塔寺有着怎样的历史

看到标题里的白塔寺,突然就蒙了一下。印象里就只有北海公园里有一座白塔,头上戴着个黑色的帽子,通身白色,很是咋眼。站在景山公园的山上,往西看去,最显着的建筑就是这个白塔了。北海公园的这座白塔坐落在琼华岛上,是藏式的喇嘛塔,也是北海公园的标志性建筑。琼华岛的春天非常美丽,是燕京八景之一,叫作琼岛春音。北海公园一直都是正常开放,没听说白塔关闭不让参观的新闻呀?

这次的文物修缮是根据历史资料里的相关记载来恢复建筑物的原有形制,尽最大努力保留建筑上的历史信息。在大殿内用图文的形式展示这次修缮的全部过程,让公众能感受到文物修缮的不易,激起人们对古代建筑的保护意识。

现在白塔寺已全部修缮完成并向公众开发了,只要在北京本地宝上直接预约就能参观。可以进入白塔寺近距离的看看这座百年白塔,也可以具体的跟北海公园里的白塔比较一下玩一玩找不同,可能会有惊喜的发现呢。

❸ 北京白塔公园是不是北海公园

北京白塔公园是北海公园,北京白塔,位于北京北海公园的琼华岛上,始建于清初顺治八年,属于藏式喇嘛塔。塔高35.9米,塔上是圆形下面是方形。北海白塔的结构是砖木石混合结构,是塔基、塔身、相轮、华盖、塔刹等五部分组成,属于覆钵式塔。

北海白塔的四周有天王殿、意珠心镜殿、七佛宝殿、具六神通殿等建筑。琼岛的东北坡是着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荫。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区景山西侧,在故宫的西北面,与中海、南海一起称三海。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皇家园林之一,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区,东邻景山,南濒中南海,北连什刹海,属于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全园以北海为中心,全园占地68.2万平方米。曾是辽、金、元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1925年开放为公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❹ 颐和园里的白塔的历史

白塔所在之处为一丘陵,原为金大宁宫琼华岛广寒殿旧址,相传是金章宗李妃的妆台。清顺治八年(1651),依西藏喇嘛恼木汗建议,“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建塔修寺。

白塔自建成以后进行过多次修缮,清康熙十八年夏历七月二十八日,北京发生地震,白塔被震毁。《清史编年》中记载:“七月二十八,巳时至酉时,京师大地震,声如雷,白昼晦暝,势如涛,顺德、德胜、海迨、彰义等城门被震倒,城墙塌毁甚多,宫殿、官廨、民居十倒七八。

二十九、三十日又大震,通州、良乡等城墙俱陷,裂地成渠,流出黄黑水及黑气。”这次地震两年后,重修白塔,康熙二十一年(1681年)重修完成,并在琼华岛的东南山腰处立碑纪念。

(4)北京皇城根有个白塔叫什么扩展阅读

塔身正南面是“时轮金刚门”,也叫壶门式眼光门,中间为木质红底金字的“时轮咒”,即所谓“十相自在图”,系“杭、恰、嘛、拉、哇、日、呀”(音译)组成的七字藏文图案,有“吉祥如意”之意。周围用钳子土烧制的西番莲花饰。这组字图为清代藏传佛教着名领袖章嘉国师亲手所写。

整个塔身有306个方形青砖透雕通风孔,这是为塔木构架通风之用,以防塔内木料潮湿糟朽。塔四周有汉白玉石栏环绕。通风孔的纹饰雕刻繁复华丽,包括蝴蝶、芭蕉扇叶、喇叭花、菊花、荷花、宝相花、西番莲花等画像。

❺ 京城古迹丨北京的白塔,民间的白塔

对于观者而言,这里是体会北京 历史 文化的极佳场所,置身胡同之中的咖啡馆,面对着近在咫尺的高耸藏式建筑,体验着思想、审美等多重享受;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他们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为这片场所赋予了意义,而白塔则从建筑化身为符号,寄存着他们几十年的乡愁和回忆。

01

白塔寺和它的 历史

妙应寺白塔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 是北京年代最早、建筑规模最大的覆钵式塔 ,也是中国 历史 上最大的覆钵式塔之一。

元世祖忽必烈灭金并定都北京后,于至元八年(1271年)在大都西部兴建象征王者之都的大佛塔,诏令精于此道的尼泊尔人阿尼哥主持设计和施工。八年后,白塔建成,同年又以白塔为中心划地建寺,于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建成寺院,赐名 “大圣寿万安寺”

寺院极尽铺陈奢华之能事,殿堂林立,富丽堂皇。 在元统治的近百年间香火鼎盛,元政府规定凡有重大仪式,必须于举行前三日在大圣寿万安寺预演排练。 就连忽必烈去世后举行的重大的祭祀仪式,也选在这座寺庙中进行,它的地位也早已超出了一座宗教寺庙的范畴。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特大雷火击中寺院,焚毁了寺中所有的殿堂, 只有白塔幸存。明英宗天顺年间(1457一1464年)在废墟上重新建造寺庙,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年)建成,赐名妙应寺 ,白塔被放置在寺院最后面的最高处,成为妙应寺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白塔通高近 51米 ,由塔基、塔座、覆钵、相轮、华盖和塔刹六部分组成,是一座 典型的藏传佛教覆钵式塔 。整个白塔外形雄浑、通体洁白,备显庄严和圣洁,有着浓郁的古印度式佛塔的风姿。史载塔成之日,京师震动,瞻仰参拜者络绎不绝。

白塔不仅是重要的 历史 文物,而且也成为中尼两国友好的象征。尼泊尔游客到了北京,包括尼泊尔的国王、王后、首相等重要的官员和国家要员都要参观白塔,作为纪念。

02

寺庙香火,人间烟火

过去寺庙开销,除了香客善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拨款,也因此,北京城许多着名的寺庙都会自发开展经营买卖,办花会、卖僧人手作的小玩意儿等,补贴进项。

清朝末期,众多寺庙开始举办庙会,通过招商收租来补贴生计,白塔寺也不例外。白塔寺 历史 上曾有过非常热闹的庙会 ,清末夏仁虎《旧京琐记》载,“京师之肆有期集者,逢三之土地庙, 四、五之白塔寺 ,七、八之护国寺,九、十之隆福寺,谓之四大庙市。”

据查考,白塔寺庙会形成于明、兴盛于清,规模相当可观。每逢庙会和年节,在白塔寺内和两侧排满货店摊贩,庭院中亦搭起戏台,既有民间什物时鲜集市,也有各种风味小吃,还有各种 娱乐 技艺。

其实准确地说,白塔寺庙会应该算是庙市,因其开办时,庙内既没有法事活动,游人也不上香礼佛,只是纯粹地购物与游玩、 娱乐 。1926年《世界日报》曾描绘了民国期间白塔寺的情景:

这种人群熙攘、热闹非凡的庙会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直到文革期间才消失。1997年,白塔寺拆除了商场,重修了山门与寺内建筑。如今,白塔屹立寺中,巍峨壮丽,只是不再举办庙会。不过我们也不必叹惋,随着时代的变迁,庙会不再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取而代之的,一种更为新鲜的血液正缓缓注入这片地方。

这些年,随着 “白塔寺再生计划” 的 探索 与实施,白塔下的胡同,正通过规划师的创新与设计,进行着微妙的更新。白塔下的市井生活,也在越来越浓的古都风貌中,红火热闹着。

03

白塔寺再生计划

白塔寺所在的街区,作为北京老城25片 历史 文化保护区之一,应该如何保护、更新?这一话题近些年来一直被各界探讨着。

白塔寺始建于元代,明清时期逐渐形成延续至今的地区结构和胡同肌理,胡同形态独特、景观风貌得天独厚。相比于规整、宏大的四合院,这里的院落面积有限、形态各异,整体的肌理也相对细碎,但却真实反映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起居模式。

2015年, “白塔寺再生计划” 改造方案正式启动,计划提出了一种新的老城保护更新模式。随着 社会 的进步,原来大拆大建的方式在城市核心区已经不再适用。而微循环、有机更新的模式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运用。白塔寺再生计划在保持独具一格的胡同肌理和老北京传统的四合院居住片区原有居住功能属性不变的情况下, 通过植入设计、文创和展览展示等新的元素,全面营造融合传统、创意、 时尚 的新文化街区 。改善居民的住房及生活条件的同时,为社区注入新鲜活力和产业基因。

上面的几张照片都来自于 “白塔寺再生计划” 微信平台和官方网站,如果您对白塔寺街区有兴趣,对胡同里的展览、小院儿、文创等有兴趣的话,可以先到线上平台探探路~

04

北京的白塔们

讲完了咱们胡同里的白塔,小印在这儿考考您,北京究竟有多少白塔?有句俗语讲“银山宝塔数不清”,而北京古迹众多,白塔也众多,其中最有名的,除了妙应寺白塔,就是北海公园的白塔了。

北海白塔高35.9米,位于北海公园琼华岛永安寺中。永安寺位于琼华岛南麓,依山而建,前身是元、明两代西苑万岁山(琼岛),南坡仁智、介福、延和三殿,清初曾是喇嘛诺不汗驻锡所在。 清顺治八年(1651年)在三大殿旧址上建造了喇嘛寺院,并在山顶原广寒殿旧址修建了藏式白塔,赐名“白塔寺” ,后于干隆七年(1742年)改称“永安寺”。

除此之外,还有几座白塔,虽然不像前二者一样威严高耸、声名在外,却因玲珑秀美、地处偏远,自有一种幽深趣味。

大觉寺白塔

开馆时间:9:00-17:00 (全年无休,特殊情况除外)16:30停止售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大觉寺路9号

咨询电话:010-62456163、62461284

白塔庵塔

白塔庵塔,位于中国国家画院内,画院举办展览时可以入内参观。

《海淀区地名志》对于这座古塔有如下介绍文字:“…该塔史无记载,年代不可考。本世纪(指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此处有庵因塔而名。传说有明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逃出南京,削发为僧,晚年来到北京,死后葬于西山,并建衣钵塔,此塔讹称建文帝衣钵塔。塔高25米,为覆钵式塔基为单层须弥座……1983年由中国画研究院重建,并辟为院址。”

开馆时间:见展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咨询电话:(86-10)68412606

潭柘寺塔林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 历史 ,是北京地区最古老的寺庙,曾有难以计数的僧人在这里修行念佛唱法,并终老于此,因而在寺庙附近留下了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僧塔。

开放时间:8:30-16:30 (全年无休,特殊情况除外)16:30停止入场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潭柘寺风景区

咨询电话:010-60861699

参考资料

[1] 北京古建研究所. 北京古建文化丛书·桥塔[M].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14.

[2] 白塔下的市井生活[N].北京日报·旧京图说,2021-01-12.

[3] 吴良镛,方可,张悦.从城市文化发展的角度,用城市设计的手段看 历史 文化地段的保护与发展——以北京白塔寺街区的整治与改建为例[J].华中建筑,1998(03):94-99.

[4] 赵幸. 北京旧城 历史 居住街区保护与有机更新的系统性策略研究[D].清华大学,2010.

[5] 城市更新系列十九 | 白塔寺再生计划, 探索 历史 文化街区的更新模式[M].北京规划自然资源,2019-11-08.

[6] 张帆,田雪.北京寺庙观堂[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7] 大觉寺文化|中轴路第五进院:佛塔、龙王堂、领要亭[N].北京西山大觉寺,2019-09-25.

[8] 潭柘寺古塔的来历[N]. 门头沟区文化和 旅游 局,2021-07-22.

❻ 北京的三个白塔 分别在什么地方

北京的三个白塔分别在:

妙应寺白塔:

妙应寺白塔是藏传佛教系古塔,全名灵通万寿宝塔,位于北京西城区阜城门内大街路北的妙应寺内。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该塔是元大都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藏式佛塔。1961年,妙应寺白塔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海白塔:

北海白塔,位于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 ,建于清初顺治八年,是一座藏式喇嘛塔,也是北海的标志性景点。

北海白塔塔高35.9 米,上圆下方,富有变化,为须弥山座式,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以表示佛法像日、月那样光芒四射,永照大地。

白塔庵塔:

白塔庵塔在中国画研究院内。20世纪40年代此处有庵因塔而名。相传明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逃出南京,削发为僧,晚年来到北京,死后葬于西山,并建衣钵塔,塔讹称建文帝衣钵塔。

(6)北京皇城根有个白塔叫什么扩展阅读:

北海白塔塔身全部为砖木石混合结构,由塔基、塔身、相轮、华盖、塔刹五部分组成。塔身为覆钵式,因此从塔的表面只能看到砖和石料而见不到木构架。

基座是十字折角形的石砌须弥座。塔座边长18.2米,基座部分安有角柱石、压面石和挑檐石。座上为三层圆台,中部塔肚为圆形,最大直径14米。上部由十三重相轮组成的细长十三天塔刹。

顶部为两层铜铸镏金华盖,下层为地盘,上层为天盘。地盘重约2000多公斤,下面铸有4个预埋的铁环,悬挂着4根粗大的牵杆,牢固地将整个华盖与塔身连在一起。

地盘下面挂有16个铜制风铃,每个铜铃重约8公斤,铜铃成六角形,外面铸有六字箴言,风铃内挂着十字悬垂,下面坠有十字交叉的风叶。

❼ 北京的北海公园白塔介绍

北海公园白塔的位置_北海公园白塔的简介?
白塔,位于北京市北海公园琼华岛上。白塔建筑清朝时期,是一座藏式喇嘛塔。白塔的修建得到了当时皇帝的恩准,白塔上圆下方,变化多端,塔顶设有宝盖和宝顶,塔身装饰有日、月和火焰,寓意着佛法好比太阳和月亮,光芒四射,福耀大地。

白塔伫立在琼华岛的顶端,代表着整个北海公园。白塔虽然庄严肃穆,但是依旧给人强大的亲和力。站在山脚仰望整座白塔,便会产生虔诚的敬佩情怀。白塔处于琼华岛的中轴线上,是琼华岛的中心,同时也是整座北海的中心,有着君权神授的寓意。1679年。白塔在一次地震中毁于一旦,1680年又斥资重建。在1967年的唐山大地震中,白塔的塔顶被震塌,人们又在其中发现了两颗舍利子,证实了白塔实际上是一座舍利塔,是一座象征着神权的建筑,这也是帝王宫廷的一大特色。 在白塔的周围还修建了天王殿、七佛宝殿、意珠心镜殿等建筑,被赐名为大圣寿万安寺。白塔至今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虽然经历了数次地震和战火纷乱,但是由于政府的细心维护,至今仍旧保存完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多次拨巨款对其进行全面的抢修,力求以最原始的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现在,白塔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它已经成为了北京一座标志性的建筑。
更多关于北京的北海公园白塔介绍?,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25f8361615732285.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❽ 老北京庙会的白塔寺

白塔寺在北京阜成门内大街路北。正名妙应寺,是北京名刹,因寺内有座“以镇都邑”的藏式佛塔,通体皆白,故俗称白塔寺,而正名妙应却鲜为人知。 白塔寺的庙会在农历每月五、六两日举行,是北京主要庙会之一。清末《旧京琐记》云:…有期集者,逢三之土地庙,四、五之白塔寺,七、八之护国寺,九、十之隆福寺,谓之四大庙市,皆以期集。
白塔寺的庙会与护国寺庙会基本相同,因白塔寺与护国寺不但位置相邻,而且庙会的日期也相近。 庙会期间,除与其他庙会类似的山货、百货、食品、玩具和农副产品等货摊外,木碗货摊是其特色。《旧都文物略》中说:“白塔寺的木碗花草、土地庙木器竹器,皆属特有。”卖蛐蛐罐、蝈蝈葫芦、鸟笼子市场也是白塔寺庙会的特有市场。这些东西不但有它的实用性,而且由于制作讲究,工艺复杂,很多都已成为精美的艺术品。
护国寺护国寺位于北京西城西四牌楼之北,护国寺街西口内路北。庙会定在农历每月七、八两日。
护国寺庙会上货摊多,货物齐,在这里不仅买货,还可以听听相声,看看杂耍,真是吃、穿、用、玩应有尽有。《京都竹枝词》中云:“东西两庙货真全,一日能消百万钱,多少贵人间至此,衣香犹带御炉烟。”
护国寺庙会上玉器摊很盛。北京是数代帝都,很多高超的工匠集中北京,使北京成为玉器产地,庙会期间,达官显贵多爱逛玉器摊。饽饽铺和扇子铺在庙会上也是个大行业。扇子有便宜的蒲扇,中档的羽毛扇,高档的折扇和团扇。折扇和团扇上不仅雕刻花纹图案,还镶嵌珠玉宝石。扇面还有画师作画,书法家题字。往往一把扇子就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隆福寺
隆福寺位于北京东城东四牌楼之西,是北京名刹之一,当初庙里的香火十分兴旺,是“东西两庙”之东庙。每旬九、十有庙会。因此地繁华,游人众多,有的摊贩为多赚钱,九、十两天之后不走,继续营业一两天,这样隆福寺的庙会就由每旬两天变为逢九、十、一、二这4 天了。
隆福寺庙会的规模居京城庙会之首位。《日下旧闻考》中说:“……每月之九、十有庙市,百货骈阗,为庙市之冠”,《燕京岁时记》云:“九、十开东庙,开庙之日,百货云集,凡珠玉、绫罗、衣服、饮食、古玩、字画、花鸟、鱼虫以及寻常日用之物,星卜、杂技之流,无所不有。乃都城内一大市会也”。该庙会上珠宝玉器、文玩古董很多。雕漆买卖在这里也很兴旺。最具特色的是隆福寺小吃,多种多样,随季变换。至今这里的小吃店还颇有名气,保留着一些传统品种,受到老北京人的欢迎。庙会上洋烟画摊前也常常是挤满了人,过去有搜集洋画片的,和集邮相似,因此产生了交换洋烟画的“自由市场”。隆福寺后门通钱粮胡同,两侧聚集着很多乞丐,等候逛庙的人给他们一些施舍。
后来政府将各种摊贩集中在庙前的大棚内,固定摊位,独自经营。名曰“东四人民市场”,后改为国营百货商场。80年代又把前面只有一层的营业大棚拆掉,换了一座高八层,设备先进的商业大厦,改名为隆福大厦。原隆福寺庙的建筑已荡然无存。
厂甸
厂甸是当年老北京时代最重要的庙会之一,过春节逛厂甸是北京人的一大乐趣。厂甸位于北京和平门外琉璃厂一带。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有庙会,是老北京春节期间游人最多,最热闹的地方,当时很少有人不去逛趟厂甸的。
明嘉靖间为了皇宫和皇族的安全,把原在东华门、灯市口一带的灯市部分移到琉璃厂附近。上元节时这时搭棚悬灯,热闹非凡。宣武门外是各省会馆集中之地,各省考生常居于此,暇时多愿到琉璃厂逛逛,对促进琉璃厂书肆和文物、南纸店铺的发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清代中晚期,社会上一些暴发户附庸风雅,不读书也大量购买书籍,放在家里摆样子。不懂文物的人,也买名人字画,名瓷和青铜器,也促进了琉璃厂的古籍、文物行业的兴盛。
厂甸庙会是由看灯逐渐形成庙会的,从干隆年间就规模相当可观了。庙会上几乎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各色货物五花八门,逛庙会的人是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无论男女老少到厂甸都能各有所获。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以琉璃厂中间和海王村公园为中心,举办大型庙会。庙会期间,琉璃厂东西街、南北新华街、大小沙土园及吕祖寺附近的商贩连成一片,从串成佛珠状的大山里红,到五尺高的大糖葫芦;从顶着红点儿的爱窝窝,到层层起酥的油酥火烧;乃至年糕、豆腐脑、元宵、炸糕、小豆粥、豆汁、炸灌肠、面茶、蜂糕、煎春卷、炸松肉等等,应有尽有。
玩儿的东西就更多了,有贴着金字标签,抖起来声势激昂的杨明远空竹;有一个个彩色风轮带动起一个个小锤儿,哗啦啦敲起一面面小鼓的各式风车;还有气球、琉璃喇叭、扑扑凳……加之五彩缤纷的大小沙燕儿,大到拖着彩绸尾巴的龙睛鱼,活眼睛、活关节、两三丈长的大蜈蚣,小到能放到火柴盒里的袖珍风筝,无不制作精美,令人目不暇接。大席棚里的名人字画与街边小摊上的古旧书籍交相辉映,吸引了众多的游人。海王村公园水法池前的广场,是一个露天茶座,两把装满开水的大铜壶,细瓷儿的茶壶和茶碗,加上几位肩搭白毛巾的伙计一吆喝,热乎里透着十足的京腔京韵。
1963年以后庙会中断,于2001年1月在原址重新恢复。
白云观
西便门外的白云观是春节期间开放时间最长、香火最盛、最具特色的庙会之一。白云观位于北京西便门外,复兴门外白云路之东。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九日有庙会。以宗教活动为主。
白云观是北京最大的道观,号称“全真第一丛林”。白云观正月开庙的主要活动有“会神仙”,“顺星”,“打金钱眼”,“摸石猴”等等。传说正月十九日丘处机要降临人间超度有缘者。庙会期间以出售香烛纸箔神像最多,其次是各种食品、儿童玩具等,日用百货为数不多。会期还有各处民间花会狮子、高跷、旱船都来进香表演,锣鼓不断,热闹异常。
上午八时左右,这里早巳万头攒动了。门口遍布卖小吃的摊贩,所卖小吃也与其它庙会大同小异。但是终究太早,生意还比较清淡。而最热闹的一幕却是进山门时的“摸石猴儿”。观门呈拱形(共三门,中间大,两翼小),门的内圈系以一弧形石雕为饰。
石雕的左下方有一石猴浮雕,传说人们摸了它可以清心明目不患眼病,’即使患病亦可痊愈。当然这纯系无稽之谈,但游人则必欲摸之而后慰。久而久之,“摸石猴儿”也就成为新正逛白云观的传统节目了。长期经人们的抚摸,山门上弯窿般的石雕,别处依然呈青砂石的深灰色,唯独这个小猴儿被摸得锃光瓦亮,特别逗人喜爱。
进得门来,第一进院落中有三座石桥,但桥下无水。三座桥只开中间一个桥洞,洞中朝东西方向平分开,两侧各设一方桌,桌上有两位道士分东西盘腿打坐,从早开山门起,一直坐到傍晚游客散尽他们才能如释重负地回堂休息。他们是白云观的主要节目,也是过年庙会的主要财源之一“打金钱眼”的一对“活道具”。
金钱是用红绒绳从南北两端绷紧的,中孔内系一小铜铃。在东西两侧桥畔,设有许多以现钞兑换已不流通的制钱摊子(多为本观道士经营),以一角钱兑换十个制钱。游客们即于两侧桥面上瞄准相距五米开外的金钱孔上的小铜铃投掷。谁能打得准,把铜铃打中打响,这一年他就会顺顺当当儿,事事如意。这就是着名的“打金钱眼”。因距离较远,铜铃又小,能打中者,纯系偶然。不过人总是要试试“运气”,即使花多少钱去兑换制钱也在所不惜。
绕桥后,再进一院落,即为“顺星殿”。这里是庙会中求签的地方,每年正月初八日,香客来自云观在自己的本命星塑像前焚星祝告,祈求一年平安,并买一张谶图,以查究竟主吉主凶,以便做好趋吉避凶的准备。
逛白云观还有一个很惬意的活动,就是骑小毛驴。每逢庙会,一些人总要乐滋滋的骑在披红挂彩的毛驴身上,以享当年骑驴逛庙会的乐趣。
除上述着名庙会外,老北京还有蟠桃宫庙会等也都有名。北京郊区县的庙会亦极富特色,如妙峰山“香会”,白龙潭的“开潭”、戒台寺的晾经、天台山“魔王”、西顶娘娘庙“七十二司”等处庙会都很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