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北京市的洋溢胡同在哪里
扩展阅读
北京b40分动箱链条怎么换 2025-07-09 19:18:19
北京电影大学有哪些系 2025-07-09 18:53:50

北京市的洋溢胡同在哪里

发布时间: 2023-01-06 16:14:33

⑴ 羊肉胡同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文化价值

老北京起码有五条“羊肉胡同”、三处“牛肉湾儿”。
最有名、历史最悠久且今尚存的羊肉胡同当属西四那一条。它东西走向,连接太平桥大街与西四南大街。这是一条自元大都时就有的胡同,是大都城三大闹市之一(另两处分别是钟鼓楼和东四南灯市口大街)。那时西四一带有米市、面市、马市、羊市、骆驼市等,“羊市角头”即羊市。“角头”是指“人烟凑集之处”的市场所在地。到了明朝,它属咸宜坊,名羊肉胡同(见侯仁之先生编《北京历史地图集》)。
从前门大街穿过廊房头条、北火扇胡同,就来到另一条羊肉胡同(后改耀武胡同)。如果从元大都城丽正门里的“省东市”算起,前门的商业繁荣已历700年,特别是清中叶以后,前门外热闹已极,“棚房比栉,百货云集,较前代尤盛”是在干隆朝。那时的前门大街两侧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如玉器一条街(廊房二条)、小吃胡同(门框胡同)以及银号、钱庄云集的施家胡同、钱市胡同等。在清干隆十五(1750)年的北京城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取灯胡同”、“炭儿胡同”和“羊肉胡同”等,说明这一带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副食商品集散地。
在这张地图上,还可以找到另外三条羊肉胡同,即位于菜市口南、米市胡同东,后改叫南大吉巷的羊肉胡同;贡院西(今建国门内)后改叫洋溢胡同的羊肉胡同;还有牛街的生肉胡同,民国初年改叫羊肉胡同(牛街东有熟肉胡同,后改称输入胡同;西有生肉胡同即羊肉胡同)。
老北京的牛肉湾儿当属西单南、绒线胡同西口那一处为人所共知。在《北京历史地图集》的明北京地图上,它弯曲成“W”形,名牛肉胡同。到了民国初年称“牛肉巷”,上世纪30年代的“北平全图”上,它已分为两巷,称前、后牛肉湾儿。另一处牛肉湾儿在禄米仓南、北总布胡同东边;还有一处在洋溢胡同东边,是水磨胡同和贡院西大街间把角的一个小巷。在清干隆十五(1750)年的北京城地图上,此两处牛肉湾儿都叫牛角湾儿。如今这些牛肉湾儿,均消失在车流下或高楼里。
上述这些羊肉胡同、牛肉湾儿,都有某些区域性文化特点。无不是集“五方物产,九土财货”之所在——老北京的“热闹地界儿”。同时也是回民聚居区。

⑵ 北京特色胡同在哪里 北京特色胡同推荐

南锣鼓巷 烟袋斜街 国子监街 五道营胡同

北京特色胡同非常多,大家都知道老北京的胡同世界知名,体现古老的北京文化和底蕴,不少人都希望可以获得良好的胡同观赏体验,那么下面给大家强势推荐一波极具特色的胡同。

南锣鼓巷

这条长800米的胡同,是北京最热闹也是最时尚的胡同区。这里藏着最地道的北京味儿,有些北京古老深处的记忆。南锣鼓巷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南止地安门东大街,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如今这里开起了风格百变的个性店铺,精巧时尚的私房小馆,非常值得一逛。

交通指南:

乘107、124、204、635路在宝钞胡同站下,104、204、124在小经厂站下,或乘地铁6号线或8号线南锣鼓巷站下。

烟袋斜街

“后海波寒柳雾凉,一根烟袋点残阳。”诗句中写的正是北京着名的烟袋斜街,位于什刹海保护区的核心区内,另外烟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只烟袋,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

这也是其名字由来的根据之一。如今这里已是北京人闲暇时寻找美食古玩,赏书画古建筑的好去处。

交通指南:

乘坐5、60、107、124、635路公交车鼓楼站下车步行202米即到,或者乘坐地铁二号线鼓楼大街站下,乘坐地铁六号线南锣鼓巷站下或北海北站下。

国子监街

国子监因孔庙和国子监而得名,是一条东西向的胡同。东起雍和宫大街,西至安定门内大街。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是北京唯一还立有四座牌坊的街巷,想要在北京来一场探寻历史的文化之旅,那国子监街必是你不容错过的一处,这里有着传统文化和记忆留存的建筑,也有许多朴素且不平庸的店铺点缀着这条充满古朴的街道,如梵几客厅和好白商店。

交通指南:

公交118、684、13、117路雍和宫站,公交113、108、104、803、124、758、950路方家胡同下车,地铁2号线、5号线雍和宫站下车

五道营胡同

五道营胡同挨着雍和宫和国子监街道,这条胡同形似南锣鼓巷,但神韵却不同,它比南锣鼓巷少了商业化的喧闹,多了独属于自己的魅力。各种咖啡,酒馆,文艺小店,街边小店各有特色,复古风,小可爱,潮咖,可以说是拍照打卡的绝佳好去处了。

交通指南:

乘坐90外或者104路, 在“安定门内”站下车后再步行至五道营胡同,乘坐地铁5号线在“雍和宫”站下车。

⑶ 哪位知道北京最有传统韵味的胡同在哪里

12月6日 09:15 胡同一词最初见诸元杂曲。关汉卿《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之语。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羽问梅香:“你家住哪里?”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胡同。”砖塔胡同在西四南大街,地名至今未变。元人熊梦祥所着《析津志》中说得明白:“胡通二字本方言。”何处方言呢,元大都的。明人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进一步说:胡同本元人语。既是元人语,那就不能是汉语。元代将人划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所谓汉人,指北方的汉人、女真人、契丹人、高丽人。这四种人并非同一民族,也不使用同一语言。那么“元人语”也肯定不是“南人语”,至于色目人,包括的民族更多。故此“元人语”只能是蒙古语。

二、胡同与井关系密切
有的学者认为,胡同是从“忽洞格”———井转变过来的。笔者赞同这个观点。因为从大都的实际看,胡同与井的关系更密切一些。

先从胡同的形成看。元大都是从一片荒野上建设起来的。它的中轴线是傍水而划的,大都的皇宫也是傍“海”而建的。那么其它的街、坊和居住小区,在设计和规划的时候,不能不考虑到井的位置。或者先挖井后造屋,或者预先留出井的位置再规划院落的布局。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因井而成巷”。直到明清,每条胡同都有井,这是毋庸置疑的。

再从胡同的名字上看。北京胡同名字的成因,不外乎这么几个:以寺庙命名的,以衙署、官府机构命名的,以工地工场命名的,以府第、人名命名的,以市场命名的等等。但是,为数最多的,是以井命名的,光“井儿胡同”就曾经有过十个;加上大井、小井、东西南北前后井、干井、湿井、甜水井、苦水井……不下四五十个。这说明,胡同与井是密切相关的。

老北京人说:“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

胡同中的太老爷是一条叫“三庙街”的,据说它已经有900年的历史了。历时百年,看过数朝天子数朝臣,历经兴衰荣辱,盛极而衰,败极而兴。百年的风霜,百年的沧桑,如今也只是一条毫不起眼的小街罢了。

最窄的胡同叫钱市胡同,最窄处仅40厘米,位于前门外大栅栏地区。而弯道最多的就是九道湾了,曲里拐弯,整整20多个弯。您要能不被绕糊涂,可真行了您呐!

北京的胡同就象密密麻麻的血管遍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呢?老北京人说:“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最近的统计显示,北京的街、巷胡同(即广义上的胡同)超过6000条(个),直接称为胡同的超过1300条。把这些大大小小的胡同连起来,那又是一条万里长城了。

在众多的胡同中,谁是辈份最长的老太爷呢?从宣武门向西,穿喧闹的国华商场,你会看到一条毫不起眼的胡同――三庙街。三庙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900多年前的辽代,当时的名字叫“檀州街”。北京城址几经变迁,街巷易位也是数度沧海,而它却始终是一条胡同,历经荣哀,渐趋平淡。

熟悉元杂剧的朋友可能还记得《沙门岛张生煮海》戏中的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胡同。”这砖塔胡同已叫了700多年,今天还在西四南大街。胡同得名的那座青砖塔,依然站在路口,成了熙攘街头的一景。

北京的胡同宽窄不一,宽的敞亮,窄的幽深。前门外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中间最窄处仅40厘米,是最窄的胡同。胖子朋友到此最好绕路而行,因为不论正行还是侧身,都有可能被卡在那里,动弹不得。胡同多是直来直去,但也有弯曲迂徊的。北新桥附近有个九道湾胡同(现已分为五巷),拐了二十多个弯,走在里面忽左转忽右拐,能从那里面绕出来,你在北京胡同里就不会迷路了。

胡同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是老北京人生活历史的象征。今天占据着市中心的主要面积,居住着市区内的三分之一的人口,胡同内的居民们仍保留着许多旧有的生活方式。

今天,北京已在传统民居保存完好,民风民情古朴丰富的什刹海地区开辟了胡同游览专线,旅游者可以坐着旧式三轮车游览胡同,并且到普通百姓家作客

⑷ 北京的八大胡同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呢

资料一:

花街柳巷:八大胡同里的尘缘旧事

八大胡同是老北京花街柳巷的代称,位于前门外大栅栏观音寺以西。“八大”是虚指,该地区至少有十五条胡同属于老北京的

“红灯区”。公认的八大胡同是: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现名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名棕

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名大力胡同、小力胡同)。八大胡同从来就不是一个法定地名。过去男人说去八大胡同

,意识是告诉你他要“做什么”而不是“去哪里”。

清末民初的八大胡同有两个概念,从隘义上说,所谓八大胡同,并非某一条胡同的名称,而是由八条胡同组成的。因为中国人

爱将同类事物归类然后说个大概数,如天桥八大怪、唐宋八大家、八大祥、燕京八景。其实,“八”字在这里是个虚数,只是

表示其多。这八条胡同位于前门外大栅栏附近,因妓馆密集而成一大销金窟。

《京都胜迹》一书引用过当时的一首打油诗曰:

八大胡同自古名,

陕西百顺石头城。(陕西巷、百顺胡同、石头胡同)

韩家潭畔弦歌杂,(韩家潭)

王广斜街灯火明。(王广福斜街)

万佛寺前车辐辏,(万佛寺系一小横巷)

二条营外路纵横。(大外廊营、小外廊营)

貂裘豪客知多少,

簇簇胭脂坡上行。(胭脂胡同)

从广义上讲,八大胡同是指从铁树斜街以南,珠市口西大街以北,南新华街以东,煤市街以西这一大片区域内的许多胡同,这

些胡同中有过明妓或暗娼,至少也住过“八大胡同”中的从业人员。只是上面说的这八条胡同多为一二等妓院。

八大胡同的区域因时间不同说法不一。

后来八大胡同附近又有相当的发展,社会上曾流行过“十条胡同”之说。即:王(王皮胡同)、蔡(蔡家胡同)、朱(朱家胡

同)、百(百顺胡同)、柳(谐音:留守卫)、石(石头胡同)、广(王广福斜街)、火(火神庙夹道)、燕(燕家胡同)、

纱(小李纱帽胡同)。这十条胡同的说法,虽不如“八大胡同”出名,但事实也确实如此。

此地区除公开营业的妓院之外,还有无照的暗娼及游娼。1949年,据北京市公安局调查,暗娼有17家,分布在延寿寺、施家胡

同、掌扇胡同、虎坊桥等12条胡同。所以说清末民初在大栅栏这一带就有三十多条的胡同中存有妓院。

还有一种游娼,是以旅店为活动之地。民国时期大栅栏地区有110家,大、中、小旅店,如惠中、撷英、国民、光明、春华、

留香、远东等大饭店,中美、林春、中西、庆安、玉华、云龙等中等旅馆,杨柳春、悦来、永裕、华北、新丰、金顺、大同、

大兴、大生等小客店,均有游妓出没,约有100多人。

民国时在“八大胡同”以南的天桥地区也存在大量的暗娼,如大森里、莲花间、四圣庙、花枝胡同、赵锥子胡同、金鱼池大街

、蒲黄榆的黄花楼,还有朝阳门外的东三里、神路街,这些都是二三等妓院所在区域。

当时妓院在北京的各区都有,惟独前门外较多,而天桥地区与八大胡同只有一街之隔,是连成一片的。

另外,小观胡同(今前门外好景胡同)、西兴隆街、磁器口新生巷、培乐园、西南门外黄土坑等,都曾是四等妓院的聚集地。

因为前门外大栅栏中的八大胡同是一个最为典型的地区,所以我们选取了这儿加以重点介绍。

八大胡同应是在清初期奠基,清中期兴起,清末与民国期间终成“大名”。

八大胡同“风月场”雏形的形成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隆时期徽班进京下榻于八大胡同中的韩家潭、百顺胡同一带,此后四喜

、春台等戏班相继来京,分别下榻于八大胡同之百顺胡同、陕西巷和李铁拐斜街。所以老北京有句俗语:“人不辞路,虎不辞

山,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

可见八大胡同与戏剧特别是京剧的形成发展的历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中的有些人也是以相公业为生的。

《清稗类钞》言之甚详:“伶人所居曰下处,悬牌于门曰某某堂,并悬一灯。客入其门,门房之仆起而侍立,有所问,垂手低

声,厥状至谨。”

《梦华琐簿》:“戏园分楼上、楼下。楼上最近临戏台者,左右各以屏风隔为三四间,曰官座,豪客所聚集也。官座以下场门

第二座为最贵……”另开戏之前,戏园有“站条子”(或称“站台”)的恶习。主要男旦扮好戏装站立台口让“老斗”(指嫖

客)们品头论足。一旦在台上看到相识的老斗,他们就会眉眼传情,作姿作态,并且还会直接下台前去侍候。当时在演出安排

上,流行由主要男旦演“压轴儿”,之后的“大轴儿”

(送客的大武戏)将散之际,男旦换装完毕与老斗登车,去附近酒楼或下处“销魂”去了。

干隆二十一年,北京内城禁止开设妓院。因此,内城的妓院迁移到前门外大栅栏一带。此地紧靠内城,又是外地进京的咽喉,

原本就喧嚣繁华,风月场雏形于此形成。

乾、嘉时期,京城青楼,多在今东城灯市口一带。咸、同年间,则多在城外。

据《燕京评春录》记载,光绪初年又移于西城砖塔胡同。《塔西随记》中说:“曲中里巷,在西大市街。西自丁字街迤西砖塔

胡同,砖塔胡同南曰口袋底,曰城隍庵,曰钱串胡同。钱串胡同南曰大院胡同,大院胡同西曰三道栅栏,其南曰小院胡同,三

道栅栏胡同,曰玉带胡同,曲家鳞比约二十户。初时共三五家,多京籍人。今则半津站人矣。初有而今仍有者,天喜、三喜。

初有而今无者,天顺、三宝。初有而今易名者双盛,旧为聚凤,万升旧为西连升也。”又说:“双顺、天喜、天顺所居,为其

世产。余皆赁之——大约于光绪初叶,一时宗戚朝士,趋之若鹜。后为御史指参,乃尽数驱逐出城。及今三十余年,已尽改民

居。”

■资料二:

北京的“八大胡同”

“八大胡同”是老字号城遗留下来的一个地理名词。它的具体位置在前门外大栅栏观音寺以南一片地区,娼寮丛处,所谓"八

大端口"是也。旧时那里是被侮辱的妇女含泪卖笑的地方,是官僚政客、公子王孙的销金窟。高阳的小说《八大胡同》就是以此

为背景写出曹锟贿选总统的丑剧的。从前北京的妓院分多少等,一二等为高级妓院,又叫"堂"和"大地方"。“八大胡同”头等和

二等妓院较为集中,每家门前有块小金字招牌,上书堂名如"春福堂"、"盛安堂"或者再加上姓氏于堂名之下。然而“八大胡同

”究竟是哪八条胡同!恐怕说不全的居多。

八大胡同又名"八端口",是哪八条历来说法不一。确切地说,应该是指:石头胡同、陕西巷、王广福斜街、韩家潭、胭脂胡同、

百顺胡同、皮条营、纱帽胡同。在中国文化里历来有用数字表示人、物、景等的习惯。比如在人的方面有"八仙"、"扬州八怪"

、"天桥八大怪"、"唐宋八大家"。物的方面有"八旗"、"八家铁帽子王府"、北京商业中的"八大祥"。景的方面多了,"燕京八

景"、"杭州八景"、"西安八景",过去全国市县差不多都有"八景"。其实,"八"字在这里是个虚数,只是表示其多,真正计算

起来岂止"八"呢?

以"八旗"为例,"八旗"有"正"和"镶"之别,还有满、蒙、汉等族八旗之别,远不止"八"了。“八大胡同”也是如此。我所说的

大条胡同只是主要的胡同而已,但不限于八条。在这方面《顺天时报丛谈》一书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透彻,是这样写的:

"……八大端口者,如王广福斜街、石头胡同、陕西巷、韩家潭、朱茅胡同、朱家胡同、胭脂胡同、燕家胡同、柏兴胡同、留守

卫、小李纱帽胡同、火神庙、青风巷等,是以数计之,实不止八,且在煤市街迄东尚有王皮胡同(俗谓之王八胡同、蔡家胡同

两处,虽为少下等级之娼寮,然均俗所谓之大街北之娱乐处所,此盖以西珠市口大街为径,用以区别雅俗耳。由王广福斜街迄

西,大半为少有声色之小班,其东则多为二三等茶室下处,至该处地名如火神庙本名街,现庙已败陋而名犹存。留守卫则辽金

时之禁兵营卫故址,至今仍红楼碧户,舞扇歌衫,未可谓非该地之佳运。

“八大胡同”早已成为北京历史的陈迹,如今变成普通的居民住宅区,若要仔细寻觅,尚能依稀辨出昔日的格局风貌来。

⑸ 原来你一直去的是“假牛街”,这才是北京最好吃的胡同

北京的天,可算是凉下来了。


上一波疫情的余悸,渐渐从城六区消失,人不能总闷在家里,是时候出门转转了。


也别跑远了,找一片胡同逛逛,老树小房可以遮荫,咬一根冰棍,开一瓶北冰洋,听旧时王谢堂前的闲话,找回一点人气儿,比逛商场有意思。

图虫创意

尤其北京好多胡同,听起来就很诱人。


炒豆胡同的炒豆好吃吗?羊肉胡同会不会一条街都是涮羊肉?都脑补出一幅风情画来了。

北京人起地名,从来简单直接,有什么说什么。古都千年,不缺文人墨客,可起地名的权利,老百姓最大。都知有妙应寺,可大伙还是叫它白塔寺,俗名儿永远好使。


包括拿食物给胡同命名这事儿——他们把全城最爱吃的一口,全都明晃晃写在地图上,告诉你来北京,不能缺这么几顿。

首先,当之无愧的第一是羊肉——


一个北京,竟然先后曾有五条 羊肉胡同 ,分布各处,同名同姓。


就北京人对羊的痴迷来说,这很合理,除了羊毛,羊身上长什么他们吃什么——


上脑肉切片,炙子上烤得滋滋冒油,后腿涮锅子,桃红李白灿若云霞,肋条腰窝做烧羊肉,羊蝎子火锅吃美了来把抻面,爆肚脆嫩如鲜黄瓜,羊尾炼油炒麻豆腐,羊骨头熬汤煮面打卤,羊头肉切得飞薄送酒,那卖羊头肉的小贩,连羊角都要钻空了,盛满味道独特的花椒盐儿!

哪样都不糟践。就这么大的需求量,这么多的工序,没有几条羊肉胡同,真供不起北京人这么爱吃。


其中最有名的一条,是阜成门附近的羊肉胡同——在老舍先生的时代,西四牌楼一带本就以大刀宰活羊的生意为多。不过后来,属于它的地标已经是地质礼堂、后来的宝石公司和西四包子铺了。

东单附近,也曾有一条羊肉胡同,后来改叫 洋溢胡同 了,也曾以 美食 着称。


然而,它真实的身份,是日本料理来到北京的第一站!

这条还不是老洋溢胡同,过去洋溢胡同是东西向的

北京民声

上世纪20年代,这里就成了北京日料的集中地之一,并且曾有一家兼具饮食和住宿功能的“旗亭”,名叫长春亭,算是当时规格最高的日料了。


抗战前,数着东单牌楼、崇文门附近日本人多,这附近的日料集中程度,不亚于今天亮马桥的提灯街——胡适的第一顿日料,就是在北京跟芥川龙之介吃的。


直到解放后,北京的日料还存续到文革前,1983年友好宾馆的“割烹·白云”又把这茬续上,北京人吃日料的 历史 从羊肉胡同起,已有百年了。

吕新璋等 摄

如今还卖羊肉的羊肉胡同,大概只有一条。 这一条胜过多少条,货真价实,如假包换——


明朝它还叫羊肉胡同,后来改叫生肉胡同,与之相对,旁边还一条熟肉胡同。它俩就是今天的 寿刘胡同 输入胡同 ,都在肉食者的天堂牛街!


洪记小吃店,提上一兜子松肉牙签肉,别忘了多等一会牛肉大葱包子出锅,咬一口喷香;隔壁年记熟食,买酱牛肉跟掌柜的要点儿原汤回去煮面;嫌聚宝源的涮肉排队长,连客轩也成;大顺堂是街坊们认了几十年的清真炒菜,吐鲁番是北京第一家新疆餐厅……这还只是熟的,旁边牛羊肉市场,想涮想烤,什么没有哇?


哪怕北京就这一条“羊肉胡同”,那都够过瘾的。

大众点评:小包纸爱吃鱼

北京人爱的除了羊肉,另一个就是酱 ——雍和宫有酱房东夹道,也有酱房西夹道,缸瓦市则有大酱坊胡同和小酱坊胡同。


他们不但真爱吃酱,而且把酱提到了一种崇高的地位:


凡是叫“酱XX”的,主角绝对不是后头那道主料,而一定是酱。


在北京吃酱牛肉,那一定是真正的“酱”牛肉,软烂的熟肉里必然有小粒酱豆在,而不是拿酱油随便一炖,清酱和黄酱,那待遇可不一样。

再比如天福号的酱肘子,肉皮紫黑紫黑地发亮,炖得烂乎乎,可没有什么大料味儿,甚至都不太咸 (饱弟口重) ,就是酱的清香、肉的本味。

天福号官方微博

还有就是 酱菜 ,酱坊胡同过去就是做酱菜的——


别看今天都叫咸菜,在北京, 酱菜比单拿盐腌的咸菜档次高。 清宫御膳里没有咸菜,可酱菜多得是,酱王瓜酱萝卜酱茄子酱甘露,还拿胡萝卜、豌豆、黄瓜和榛子用瘦猪肉丁和黄酱炒了佐餐,别号叫宫廷“四大酱”。

《中国名菜集锦》

除了羊肉和酱,北京的胡同名里凡有食物的,都是不可或缺。


比如多福巷原本叫豆腐巷,钟楼以北还有一条豆腐池胡同。北京人爱吃豆腐,听鹂馆有一品豆腐,济南馆、清真馆卖锅塌豆腐,下酒送粥有小葱拌豆腐、香椿拌豆腐,小吃有卤煮炸豆腐,王致和臭豆腐,滴香油加葱花抹炸窝头片,天下独此一味。

《中国之食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最简单的,今天还能吃到,但很少听人说,叫 鸡刨豆腐 :其实就是极嫩的南豆腐扣在盘里,加盐滴香油撒一把葱,边拌边吃,豆腐碎了,跟鸡爪子刨过似的。


今天去宝瑞门钉肉饼或是华威肉饼,要一碟小葱豆腐,上来的就是这个,乍一看糊弄事儿,其实倒也在谱。

大众点评:平凡的世界_1953

还有北官场胡同,过去叫灌肠胡同,专有一条胡同净出卖炸灌肠的,你想得多少人爱吃。它南边的韶九胡同,以前叫烧酒胡同,有过明代光禄寺传下来的酒坊,炸灌肠下酒,也挺好。

东交民巷,过去是东江米巷,专卖江米,小枣切糕粽子年糕艾窝窝驴打滚,没它不行。

满妈厨房

赵登禹路附近的有果胡同现已不存,过去它叫油炸鬼胡同。北京的油炸鬼可不止油条,还有馓子麻花、甜油鬼等等,也许炸油饼也算。满城的人全吃这个,可以配豆腐脑面茶豆浆豆汁小豆粥豆泡汤,但烧饼油鬼是最铁的搭档。

常营凯益斋炸食依旧丰盛,但旧京曾经的“油鬼”大多已不见了

有的胡同也以吃为名,但是那种食物消失或少见了,地区也失去了本来的功用。像炒米胡同、炒面胡同——


炒米今天多见于蒙餐馆,与大锅奶茶、小碗酸奶一道奉上,已不是那么日常的食品。炒面,要不是近两年的普及,好些小朋友都不知道抗美援朝“一口炒面一把雪”吃的是这个,还当是上海炒面、炒伊府面呢。它早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胡同里自然不见再制售这个的了。

每一条有过香气的胡同名,就是北京人曾经这样活过的痕迹。在没有点评、网红,乃至没有网的年代,这就是此间百姓为世人织就的一幅 美食 地图。


如今,北京胡同名的 美食 地图含义,早随着城市变迁不同了。


方砖厂胡同又成了炸酱面的代名词,人人都懂得上大兴胡同喝面茶,过去不卖卤煮的门框胡同,如今也任君选择。

大兴胡同的面茶

唯一没变的是,这座城里的人,依旧追逐着 美食 的血脉,在每一条胡同中奔涌流动。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这样的北京,是不会没有 美食 的。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1]吴芸芸.民国初期北京的餐馆初探(1912-1927)[D].浙江工商大学,2019.5.

[2]孙晓燕.日餐火京城[J].中国对外服务,1996(04):6-10.

[3]王玥波.玥吃玥开心[OL].云听app,2020-2021.

[4]梁实秋.烧饼油条[M].雅舍小品(上、下),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6.





作者 - VJ

编辑 - VJ





摄影 - 福桃编辑部

设计 - 饱主任

⑹ 八大胡同是哪八个啊

八大胡同"是老字号城遗留下来的一个地理名词。它的具体位置在前门外大栅栏观音寺以南一片地区,娼寮丛处,所谓 "八大端口"是也。
旧时那里是被侮辱的妇女含泪卖笑的地方,是官僚政客、公子王孙的销金窟。高阳的小说《八大胡同》就是 以此为背景写出曹锟贿选总统的丑剧的。从前北京的妓院分多 少等,一二等为高级妓院,又叫"堂"和"大地方"。"八大胡 同"头等和二等妓院较为集中,每家门前有块小金字招牌,上 书堂名如"春福堂"、"盛安堂"或者再加上姓氏于堂名之下。

然而"八大胡同"究竟是哪八条胡同!恐怕说不全的居多。 八大胡同又名"八端口",是哪八条历来说法不一。确切地说,应 该是指:石头胡同、陕西巷、王广福斜街、韩家潭、胭脂胡同、 百顺胡同、皮条营、纱帽胡同。

在中国文化里历来有用数字表示人、物、景等的习惯。比如在人的方面有"八仙"、"扬州八怪"、"天桥八大怪"、"唐宋 八大家"。物的方面有"八旗"、"八家铁帽子王府"、北京商业 中的"八大祥"。景的方面多了,"燕京八景"、"杭州八景"、 "西安八景",过去全国市县差不多都有"八景"。其实,"八"字 在这里是个虚数,只是表示其多,真正计算起来岂止"八"呢?

以"八旗"为例,"八旗"有"正"和"镶"之别,还有满、蒙、 汉等族八旗之别,远不止"八"了。"八大胡同"也是如此。我 所说的大条胡同只是主要的胡同而已,但不限于八条。在这方 面《顺天时报丛谈》一书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透彻,是这样写的: "……八大端口者,如王广福斜街、石头胡同、陕西巷、韩家 潭、朱茅胡同、朱家胡同、胭脂胡同、燕家胡同、柏兴胡同、留 守卫、小李纱帽胡同、火神庙、青风巷等,是以数计之,实不 止八,且在煤市街迄东尚有王皮胡同(俗谓之王八胡同、蔡家 胡同两处,虽为少下等级之娼寮,然均俗所谓之大街北之娱乐 处所,此盖以西珠市口大街为径,用以区别雅俗耳。

由王广福斜街迄西,大半为少有声色之小班,其东则多为二三等茶室下 处,至该处地名如火神庙本名街,现庙已败陋而名犹存。留守 卫则辽金时之禁兵营卫故址,至今仍红楼碧户,舞扇歌衫,未 可谓非该地之佳运。

"八大胡同"早已成为北京历史的陈迹,如今变成普通的居 民住宅区,若要仔细寻觅,尚能依稀辨出昔日的格局风貌来。

⑺ 北京八大胡同都有哪些胡同

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小力胡同)。

1、百顺胡同

百顺胡同原名柏树胡同,位于大栅栏地区的西南部,全长245米,宽5.7米。明朝称柏树胡同,因种有柏树故得名。清初谐音取“百事顺遂”的含义,更名为百顺胡同。

大力胡同,曾用名大李纱帽胡同。位于大栅栏地区的东南部,起于煤市街止于棕树斜街,东西走向,全长110米,均宽5米。

⑻ 羊肉胡同的胡同文化

从前门大街穿过廊房头条、北火扇胡同,就来到另一条羊肉胡同(后改耀武胡同)。如果从元大都城丽正门里的“省东市”算起,前门的商业繁荣已历700年,特别是清中叶以后,前门外热闹已极,“棚房比栉,百货云集,较前代尤盛”是在干隆朝。那时的前门大街两侧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如玉器一条街(廊房二条)、小吃胡同(门框胡同)以及银号、钱庄云集的施家胡同、钱市胡同等。在清干隆十五(1750)年的北京城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取灯胡同”、“炭儿胡同”和“羊肉胡同”等,说明这一带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副食商品集散地。
在这张地图上,还可以找到另外三条羊肉胡同,即位于菜市口南、米市胡同东,后改叫南大吉巷的羊肉胡同;贡院西(今建国门内)后改叫洋溢胡同的羊肉胡同;还有牛街的生肉胡同,民国初年改叫羊肉胡同(牛街东有熟肉胡同,后改称输入胡同;西有生肉胡同即羊肉胡同)。 一走进羊肉胡同,宝记豆汁店、年糕李、五香烧牛羊肉、清真热包子的各色招牌就在马路两旁摆开阵势,玻璃柜台内摆放着五颜六色诱人的年糕,家家门口小黑板上写着炸松肉、麻豆腐、年糕坨,新出炉的烧饼和包子冒着热气,三三两两操着京片子的人们遛着弯就把晚饭拎了回去,有心急的当街就大啃烧饼夹肉,游客的脚步不由自主地停顿下来,牛街就这样以最具特色的丰富小吃美食宣告了一场精彩的开场白。
“两把刀、八根绳”,这说的就是回民的生计,“八根绳”是挑夫,“两把刀”指的就是屠夫和糕饼小贩,如今走在牛街路上还能看到很多出售新鲜牛羊肉的摊子。而牛街的糕饼小吃更是名不虚传,江米黏货是其中的佼佼者,盆糕、白年糕、黄米年糕、小枣切糕、紫米切糕、什锦切糕,光是年糕的种类就能让你眼花缭乱,当然还有驴打滚、艾窝窝、芸豆糕、豌豆黄、奶油炸糕、糖卷果、糖耳朵、螺丝转、炸排叉、面茶、灌肠、杂碎汤等等这些早已美名远播的名吃,一不留神,你会发现平常北京人青睐的传统小吃竟然全部都是牛街出品。

⑼ 少许北京胡同的名称及地址

北京的胡同都在市区,最中心的地区,除了海淀镇、沙河镇两处。

本人在宣武区,就介绍几个宣武区的吧:

1、老墙根街(现也叫“老墙根胡同”):牛街-菜市口之间路北,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名称由来是其中部的一处辽代城墙遗址。

2、校场口胡同:老墙根街东面相连,曾经是清代镶蓝旗军官居住的地方,后来该地区形成了校场头条-校场五条,校场大小六条-九条等一系列胡同

3、潘家胡同:虎坊桥路口西南角,本来是一条河,称为“潘家河沿儿”,后河被填平,形成居民胡同,清代形成

4、西砖胡同:菜市口路口西南角,一直向南延伸到南横西街,南口的法源寺是其标志,西砖胡同民宅非常具有特色

5、九弯胡同:珠市口路口西南角,是北京拐弯最多的胡同,北口在校尉营胡同,东口在铺陈市胡同

6、一尺大街:琉璃厂东口,是北京最短的胡同,西口和桐梓胡同相接,东口和陕西巷相接,全长6米

7、钱市胡同:前门路口西南角,是北京最窄的胡同之一,最窄处仅50厘米宽

8、米市胡同:菜市口路口东南角,向南直通南横东街,是陶然亭地区的南北主干道,康有为故居坐落于此,便宜坊烤鸭店的原址也在此地

⑽ 北京胡同的名称

北京胡同的名字如下:
1、史家胡同。
2、东交民巷。
3、东棉花胡同。
4、杨梅竹斜街。
5、北锣鼓巷。
6、礼士胡同。
7、群智胡同。
8、西总布胡同。
9、白塔寺前抄手胡同。
1、五道营胡同。
北京胡同的形成是随着北京城的形成而变化、发展演进的。大约在五十万年前,这块地界儿开始有了原始人居住,不过那时只是住在天然洞穴而已。到了距今大约一万到四、五千年间,这儿出现了原始氏族公社,开始住上了易简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