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分别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什么是坛?天坛、地坛中的“坛”,是指古代祭祀大典用的台子,或者军队出征时,用来誓师的台子,也叫坛,如登坛拜将。
北京有五坛,分别是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这五坛无疑列外,都是祭祀用的。五坛以故宫为中心,日坛在故宫以东、月坛在西、地坛在北、天坛在南偏东、先农坛在南偏西,大致方位如下图所示:
五坛到底是干什么用的,搞出这么大阵仗,不嫌劳民伤财么?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从祭祀说起。
祭祀祭祀不是迷信,而是一种信仰,人类初期,对世界认知不足,就有了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理念,比如我们说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上古时期的部落也把龙作为图腾,这些所谓的图腾,其实就是信仰的一种,除此之外呢,中国人的祖先还信仰天地和祖先。
周朝之后,祭天是所有祭祀中最重要、规格最高的,一般在冬至这天祭天,由天子主持,祭天的地点一般在国都南郊的寰丘,所以北京天坛也包含了寰丘和祈谷两大坛。
中国后世的祭天习俗是在周朝时形成的,因为儒家起于周朝、推崇周礼,后来儒家思想成了封建王朝统治的核心思想,所以这一形式也就延续了下来。
⑵ 地坛的简介
北京地坛,又名方泽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代多次进行扩充和改建,干隆年间曾改建了主体建筑方泽坛和皇只室,形成现在的形制。地坛公园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现管理面积37.4万平方米。布局以北向为上,由两重正方形坛墙环绕,分成内、外坛。内坛墙四面辟门,外坛墙仅西面辟门。外坛门至安定门外大街之间是一条坛街。街西端有三间四柱七楼木牌楼一座,是进入地坛的前导和标志。内坛中轴线略偏于东部。主要建筑有三组,方泽坛和皇只室在中轴线上,方泽坛西侧有神库和宰牲亭;西北有斋宫、钟楼、神马圈等附属建筑。地坛建筑的内檐枋心彩画为双凤和玺彩画。建筑周围植满柏树,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气氛。方泽坛是地坛的主体建筑,是皇家盛大的祭祀礼仪之地,俗称拜台。平面为正方形,以水渠环绕象征“泽中方丘”,正方形平面象征“天圆地方”。座南朝北的布局和按六八阴数铺成的墁石象征“地为阴”,黄琉璃砖象征“地谓之黄”。皇只室位于方泽坛南侧,北向五开间。有围墙,北向一门,围墙和门楼覆黄琉璃瓦。殿内供奉皇地只神位。殿内彩画是清干隆原貌,为双凤和玺彩画。
地坛内有大片空地,现有树木3.6万多株,草坪8.2万平方米,200年以上树龄的古树就有174株。地坛方泽坛外的三株古柏颇有特色,被称为“将军柏”。其中“老将军”干围4.8米;“大将军”干围5.15米。另一“独臂将军”干围3.16米,因曾屡次受创,仅存一枝故名。地坛藏有一批官窑礼器,是清光绪年间江西景德镇专为清朝宫廷祭祀所特制的。是传世下来的真品,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属国家二级文物。解放前,坛内野草丛生,建筑严重失修。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力的增强,公园先后修缮了斋宫、方泽坛、皇只室等全部建筑;重建了地坛牌楼和钟楼;新建了牡丹园、集芳囿、月季园、银杏路等景点,对地坛的周边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保护性整治修缮,既恢复了昔日的庄严肃穆,又丰富了园林景观,使古老的地坛焕发了生机。
从1985年起,每年春节地坛公园都举办迎春文化庙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1届。不仅有大规模的仿清祭地表演,还有许多民俗文化在这里展现和延伸,以较高的艺术品位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享誉中外。
⑶ 北京地坛公园在哪
地坛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
地坛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坐落于安定门外东侧,与天坛遥相对应,与雍和宫、孔庙、国子监隔河相望。地坛是一座庄严肃穆、古朴幽雅的皇家坛庙,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
坛内总面积37.4公顷,呈方型,整个建筑朴实端庄,别具一格,从整体到局部都是遵照我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龙凤”、“干坤”等传统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地坛现存有方泽坛、皇祇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
(3)北京地坛怎么画扩展阅读:
主要景点:
1、斋宫
斋宫为皇帝祭地时斋宿之所。清代顺治、康熙、雍正、干隆、嘉庆各帝都曾在此斋宿。主体建筑坐西面东,由西、南、北三殿组成,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
2、神马殿
神马殿,始建于1530年,建筑为五开间悬山式绿琉璃顶。通面阔19.55米,每间面阔相同,进深7.5米。外有壝墙。1999年进行挑顶大修。
3、养生园
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是我国第一家以中医药养生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园区,它位于地坛公园内,占地面积约2.5公顷。2010年建成。园区以肝、心、脾、肺、肾、五脏为主要分区,配以五行、五色、五方的内涵,以水栖和陆路为经脉经络,将全园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形体。
园内有各类树木3千多株,近百种中草药和可入药的植物。主要景观依次为园林主门,精、气、神和合主题雕塑,心火区,肾水区,肝木区,悦和苑,养生长廊,针灸铜人,养生坊,杏林问茶,药王孙思邈雕像,脾土区。
运动养生广场,24节气地雕,肺金区,调息广场,足底反射步道等。中医药养生文化园,借助地坛皇家园林的古老神韵,集中展示了中医养生保健的精华,不仅是弘扬中医文化的窗口,更是让市民了解中医,享受中医的良好场所。
⑷ 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都是因何而建,都是用来干嘛的
这些地方其实都是用来祭祀的,因为在古代祭祀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人们对这件事情看得很重。在这种祭祀活动当中既可以祈福天下,同时又可以达到与天上神仙互通的这样一个目的,从而让神仙来保佑自己国家能够在未来的很长时间之内风调雨顺,所以祭祀就被皇家认为是最重要以及最高规格的大型的活动。当时因为祭祀活动的重要性,皇帝必须参加,但是去其他地方路途中损耗太大,为了能够减少路途的消耗,所以就在北京修筑了这些有名的北京五坛。
虽然古代人不知道自然科学这些事情,但是古代人也是非常有智慧的,他们知道利用这种活动来安抚民心,因为一直大旱的话人们整个心态都会有变化,这种活动一举行人们心里就会相信生活肯定会好的。
⑸ 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分别是用来做什么的
北京的东郊,西郊,南郊,北郊这四个地方各有一个坛子,这些坛子是古时候皇帝用来祭祀祈求福气好运。分别叫做日坛,月坛,天坛,地坛。
这四个坛子分布的位置是有依据的,并不是随意划分的。天坛在南边,地坛在北边。这取自中国的成语天南地北。而日坛在东边,月坛在西边则取自日东月西。
日坛和月坛比天坛和地坛建的稍微晚一点,这两个场所分别祭祀太阳和月亮。这两个没有祭祀天和地那么重要,在祭祀的整个过程也是比较的简单。并不像祭天和祭地一样每年皇帝都亲自参加,而是每隔一年参加或者是派遣代表来祭祀。
四个坛子的中央是故宫,代表了故宫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现在的四坛已成为北京的旅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