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北京皇宫园林叫什么
扩展阅读
厦门看到台湾什么岛 2025-07-09 02:41:41

北京皇宫园林叫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1-07 02:17:22

1. 颐和园是北方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有什么鲜明的特点

颐和园,北京古代皇家花园,前身是庆怡花园,位于北京郊区,距离城市十五,占地面积约两百九十公顷,毗邻袁明园。这是一个基于昆明湖,瓦侯山山的基地进口。它也是由杭州设计技术建造的大型景观园,这是江南花园的设计技术。它也是最完整的皇宫,被称为“皇家花园博物馆”。它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颐和园充满了战争和沧桑,这些羞辱历史不能忘记。咸丰十年(1860年),清伊花园被英国和军团烧毁。广州十四年(1888年)重建,更名为颐和园,让夏季娱乐。广州第二十六年(1900),颐和园被“八大陆军军队”摧毁,珍品被抢劫了。清朝死后,颐和园在战士和国民党规则期间被摧毁。

2. 故宫里面的花园叫什么名字

故宫里面的花园叫什么名字

一、御花园

御花园位于北京故宫中轴线的最北端,在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园中不少殿宇和树石,都是十五世纪明代遗物。御花园原为帝王后妃休息、游赏而建,但也有祭祀、颐养、藏书、读书等用途。御花园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钦安殿左右有四座亭子:北边的浮碧亭和澄瑞亭,都是一式方亭。

3. 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是什么

圆明园。

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始建于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有“万园之园”之称。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此避暑、听政,故圆明园又称“夏宫”。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圆明园遭英法联军洗劫为了销毁证据而烧毁,故址现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建筑形式:

圆明园的主要建筑类型包括殿、堂、亭、台、楼、阁、榭、廊、轩、斋、房、舫、馆、厅、桥、闸、墙、塔,以及寺庙、道观、村居、街市等,应有尽有。其盛时的建筑样式,也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建筑可能出现的一切平面布局和造型式样。

既有常见的单檐卷棚灰筒瓦屋面,朴素淡雅;又有宫殿式重檐琉璃彩瓦覆顶,金碧辉煌;既有一进两厢、二进四厢的规整院落,又有灵活多变的建筑组群。

建筑平面布局共有38种之多,除常见的矩形、方形、圆形、工字、凹凸字、六角、八角外,还有很多独特新颖的平面形式,如眉月形、卍字形、书卷形、十字形、田字形、曲尺形、梅花形、三角形、扇面形,乃至套环、方胜等,可谓丰富无比。

4. 北京故宫内廷有三座花园分别是

北京故宫内廷有三座花园分别是: 一、宁寿宫花园,二、慈宁宫花园,三、御花园 。其中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御花园是供帝王家眷休憩游览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年)。

一、宁寿宫花园

与故宫平面布局类似,宁寿宫建筑也分为前后两部分,其主要殿宇形制多仿自故宫原有建筑,尤其是重要建筑。如皇极殿仿乾清宫、宁寿宫仿坤宁宫、养性殿仿养心殿、符望阁仿延春阁。

二、慈宁宫花园

如今的慈宁宫花园基本保持着干隆三十年(1765年)改建之后的风貌。园内按照中国古建传统中轴对称布局,建有咸若馆、慈荫楼、宝相楼、吉云楼、含清斋、延寿堂、临溪亭等9座建筑,大部分是藏传佛教佛堂。花园里一年四季,景色各异。

三、御花园

御花园内主体建筑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

5. 北京有哪些皇家园林它们分部在哪个区

内城:
1、北海、中海、南海——前三海 西城区
2、景山(古称“煤山”)西城区
3、天坛、地坛、日坛、东城区,月坛——西城区
4、社稷坛、西城区 太庙——东城区,祭祀社稷和祖宗
5、先农坛——皇帝观耕的地方 西城区
6、皇宫御花园 东城区
郊区:
1、圆明园、颐和园——清代皇室独有 海淀区
2、南苑——明清皇帝游猎的场所 丰台区
另外,清代皇家园林称为“三山五园”,五园都在圆明园和颐和园之中,三山指:万寿山、玉泉山、香山。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和畅春园

6. 美丽的皇家园林叫什么

圆明园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1] 圆明园是清代着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也称“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最初是康熙赐给胤禛的。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储值房,御以“避喧听政”。干隆皇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正如法国着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大肆掠夺,另一个纵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法国),一个叫英格兰(英国)。

7. 故宫、紫禁城、颐和园分别是清朝皇帝干什么的

1、北京故宫旧称为紫禁城。是清朝皇帝办公与居住的地方。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2、颐和园,是清朝皇室作消夏游乐地。

干隆十五年(1750年),干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光绪十年至二十一年(1884年至1895年),为慈禧太后退居休养,以光绪帝名义下令重建清漪园。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

(7)北京皇宫园林叫什么扩展阅读:

1、故宫的宫殿建筑,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整个紫禁城。规划严整,气魄宏伟,极为壮观。

无论在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属无与伦比的杰作。它标志着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500余年前我国在建筑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故宫博物院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共达1052653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

为国内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着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是绝无仅有的无价国宝。

2、颐和园历史悠久,历尽沧桑。远在金、明时期,这里就是皇室的游乐之地,并有瓮山泊之称。明代时,此处被建成好山园,同时在瓮山南麓兴建了圆静寺,并改瓮山泊为西湖,具有“西湖十景”的美誉。

到清代“干隆盛世”时期,干隆为其母做六十寿庆,改瓮山为万寿山,改西湖为昆明湖,并在原圆静寺遗址上兴建大报恩延寿寺,同时改好山园为清漪园。从此大兴土木十五年,营建起一座豪华壮丽的帝王宫苑,成为清代京都着名的“三山五园”之一,清漪园以其优美的风景胜于其它各园。

公元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公元1886至1895年,慈禧太后为庆祝自己的生日,挪用海军军费进行重建,历时十年,耗银八百万两,并改名为颐和园。

颐和园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290.8公顷,水面(昆明湖)面积约占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

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 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为主体的帝后生活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的风景游览区。全园以西山群峰为借景,加之建筑群与园内山湖形势融为一体,使景色变幻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