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北京的同义词是什么
扩展阅读
杭州q5l落地价多少 2025-07-08 21:33:28
杭州最新贷款利率是多少 2025-07-08 21:27:16
如何变更天津门特 2025-07-08 21:27:10

北京的同义词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1-07 14:20:18

❶ 北京的同义词是什么

北京市的同义词
首都
国都
京都
都城
京城
上京
京师
京华
凤城
北京

❷ 北京的别称

北京的别称有:蓟、幽州、燕都、日下、幽都、燕京、春明、京城、南京、燕山、中都、大兴、大都、汗八里、北平、京师、宛平、京兆以及广阳、涿郡、范阳、析津和顺天府。

一,蓟

蓟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克商以后,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奭于燕。另说周以前就有燕国,后燕并蓟,以蓟城为国都,这就是现在北京的前身。秦灭燕之后,设置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城。

二,幽州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三,燕都

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出版过一种北京文史的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四,日下

日下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后来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于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的代称。作为北京的代名词来用的有清人朱彝尊的《日下旧闻》和干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等。

五,幽都

唐代曾设置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置过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六,燕京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称燕帝,以范阳为燕京。安史之乱平定后,罢燕京。后来北京的正式命名虽屡有变动,而燕京这个名称却广泛使用。近百年来,“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个别称,甚至一些企业的名称、产品的命名也多用这两个字。

七,春明

起源于唐代,唐朝首都长安的正门(东门)名为春明门,古人认为东方主春,于是后人遂以“春明”作为首都的别称,北京成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春明”。清人孙承泽着有《春明梦余录》,盖其意即此。

八,京城

唐天宝元年(742年)以前,称首都长安为京城,以后京城就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时至今日也是人们称呼北京最常用的代名词。

九,南京

辽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十,燕山

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联合伐辽,攻占燕京。宋、金议和后,燕京回归北宋,建燕山府(因临近燕山脚下),故燕京又称燕山。

十一,中都

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人南侵,占领宋的燕山府。金贞元元年(1153年)金人迁都燕京,改称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一带。

十二,大兴

金在将燕京改为中都的同时,设大兴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东南部,包括今东城区、崇文区、朝阳区及大兴区的东部。

十三,大都

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十四, 汗八里

元时蒙古人称大都为汗八里,蒙语的意思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处。所以元朝定都北京后也被称为汗八里,马可·波罗在他着的游记中就称大都(北京)为汗八里。

十五,北平

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将准备都城迁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十六,京师

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京师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公刘》:“京师之野,于时处处。”后世遂称国都为京师。还有一种说法,陕西凤翔有山曰京,有水曰师,因周文王和武王在此建都,故统名为京师,以后便将京师当成国都的代称,北京被称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京师。

十七,宛平

这是老北京人对北京的泛称,其实不准确,明清的宛平县治区只是今天北京的一部分,大致方位是现在的北京西南部,包括今西城区、宣武区、海淀区的一部分以及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和大兴区的西部。

十八,京兆

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北京历史上除了用过上述名称外,还有秦汉之时,北京曾是广阳郡的治所;隋大业年间,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宝年间,曾是范阳郡的治所;辽代时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时,曾是顺天府的治所,于是广阳、涿郡、范阳、析津和顺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别称。

❸ 同义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词义大部分重合的一组词,彼此互为同义词。汉语言里丰富的同义词主要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两大类型,它们的形成原因并不一样。等义词主要是因取义的角度和情态意味不同而形成的,方言词、外来词和自源词、意译词也是等义词的主要来源。近义词的产生是为了丰富表达意义和用法的细微差别,有些近义词是语言中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类而产生词义交叉的结果。

一 同义词的分类
人们在使用现代汉语语言时常常会碰到几个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同义词。例如,“星期”“礼拜”;“西红柿”“番茄”;“滥用”“乱用”;“曲解”“误用”等。所谓同义词,就是在词与词之间,其词的基本意义大部分重合的一组词。在汉语语言里有丰富的同义词存在,其类型也多种多样,主要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两大类型。所以要想正确使用同义词,必须了解同义词的形成情况,只有这样同义词的应用才可以使语言表达精确、严密,语体风格鲜明,文句生动,语气委婉。
二 等义词形式的原因
1.等义词主要是因取义的角度和情态意味不同而促成的
等义词的产生主要是不同时空的人们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命名时,取义的角度不同,情态意味(庄重的、尊敬的、委婉的、厌恶的)的不同促成的。例如,“北京”旧日又名“燕京”。命名“北京”是因它位于祖国的北方之北;又名“燕京”,是因为它所在地旧属“幽燕”。称“北京”为“燕京”有古雅的情调。又如,“拉屎、撒尿”是种比较粗俗的字眼,人们会用“大便、小便”去代替它们,进一步也有用“解手、走动”代替的。这种委婉的代替,在语言中也就产生了等义词。
2.等义词的产生是为了表现不同的风格色彩而吸收方言词的结果
文学语言为了表现不同的风格色彩可以适当吸收方言词。吸收方言词的结果就是在我们的文学语言里产生了许多等义词。例如,“瞧”原来是北方话里的词,现在同“望”这个江浙话里的词成为等义词。又如,普通话中的“红薯”,天津话称“山芋”,东北话称“地瓜”,因此“红薯、山芋、地瓜”就成为一组等义词。
3.等义词的产生有吸收古语中的统一说法的结果
如“聆听”是古代书函用词,与“听”本是古今同义关系。由于它比“听”更有文雅、敬重的色彩,人们把它吸收到现代汉语中来,于是“聆听”和“听”就由古今同义词转化为现实同义词了。
4.等义词的产生是为了表现语言丰富的含义而吸收外来语词的结果
首先,同一个外语词,译音不同也会产生同义词。如英语的“Soda”一词,最初借入汉语,或作“曹达”或作“苏达”。这样“曹达”与“苏达”就形成一组等义关系词。其次,译意不同,也会出现等义关系词。例如“马达”和“电动机”、“布拉吉”和“连衣裙”这类等义词就是这样形成的。
5.由于词义的发展,异义词也可以演变为等义词
例如,“闻”的本义是“听见”,后来它由听觉的感受变成味觉的感受,即用鼻子嗅气味,也说“闻一闻”,于是“闻”和“嗅”就成了等义词。
三 近义词形式的原因
1.近义词的产生是为了表达意义和用法的细微差别而不断创造的结果
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变化的、发展的。随着这种变化和发展,人们对于客观事物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和感情。为了精确地表达人们的认识、态度、感情,人们采取了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而不断地创造表现各种意义色彩的近义词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种重要手段。例如,描写事物活动挪移的状态,如果是无定向的不断移位,就叫它“流动”;如果上下起伏的动,就称它“波动”;如果是前后或左右往返的动,就称为“摆动”;如果是挪移一下位置的动,就称为“挪动”,这就形成了“流动、波动、摆动、挪动”这一组近义词。
2.近义词的产生是由于语言中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类而产生词义交叉的结果
例如,多义词“浅”,由它的“内容易懂”(道理很浅)这个义项派生出“浅显”“浅易”等双音词;由它的“缺乏学识或修养”(功夫浅)这个义项派生出“浅薄”这个双音词,于是“浅显”“浅薄”就成为一组近义词。再如,“拿”这个词,有“用手取物或持物”的意思,有“控制在某种权限或势力范围之内”的意思,有“逮捕”的意思,还有“占领”的意思。在这些意义里,“逮捕”的意义可以用“捉”的“逮捕”的意义交叉,“拿”和“捉”就成了近义词。
3.词义的历史变化,也不断改变词和词的语义关系
异义词可以转化为等义词,也可以转化为近义词。如上古汉语里“爪牙”一词,可以指帝王的文臣武将,例如,《诗・小雅》:“祈父予王之爪牙。”直到中古汉语里“爪牙”都没有贬义,如《五代史平话》:“你等当竭力为我爪牙。”但在近代汉语里“爪牙”的意义则变成专指“坏人的党羽”,因此与“喽�”成为了近义词。明了同义词是怎样形成的,对于我们认识同义词的性质或者辨别同义词的意义色彩和适用范围,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❹ 用几个简单的词语怎样形容中国的北京

首府名韵、 热闹非凡、川流不息、人山人海。

北京,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2019年末,常住人口2153.6万人,城镇人口1865万人,城镇化率86.6%[2],常住外来人口达794.3万人。

北京地处中国北部、华北平原北部,东与天津毗连,其余均与河北相邻,中心位置东经116°20′、北纬39°56′,是世界着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所在地。

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北京一带。

❺ 巴黎 叙利亚 威尼斯 金字塔 北京那些是同类词

巴黎,威尼斯,北京是同义词,这三个词都是城市的名称。
叙利亚是国家的名称。
金字塔是埃及的一个文化古迹,也是旅游观光的景点。
供参考,望采纳。

❻ 有哪些用来形容“北京”的词语

首都、现代、古老、国际都会、历史悠久、底蕴厚重、海纳百川

❼ 北上广是什么意思

北上广,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指中国前三大城市,即:北京、上海、广州,同义词为"京沪穗"。以三个城市第一个汉字组成的"北上广"用来指生存成本极高的现代化大都市。这三大城市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城市,中国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也是最多外国领事馆的三个城市,同时也是中国三大国际航空枢纽机场城市。2010年中国国务院批复及定位最高的三座城市,其中北京定位为世界城市;上海、广州定位为国际大都市。

❽ 北上广是什么意思

北上广就是指北京、上海、广州,也称“京沪穗”。

北上广指的是北京、上海、广州。北京、上海、广州这中国大陆的3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相对处于领先水平,也称为一线城市。有着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可观的政治资源,对周边许多省份都有辐射能力,丰富的教育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繁华美丽的夜景,极其便捷的交通和独特的城市魅力。

(8)北京的同义词是什么扩展阅读:

论收入,全国领先。综合各地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北上广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3万元左右。其中,上海以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12元位列第一,北京、深圳分别为31079元、29799元。广州区分更细,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1540元和13972元,增速均高于同期GDP增长水平。

论消费,支出也更多。上半年上海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1321元,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1个省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排第一。深圳为20519.06元、北京为19670元。各类支出中,服务类消费增长明显,例如上半年北京居住、医疗保健支出涨幅接近20%;深圳涨幅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其他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

❾ 北京大学的英文全称中的“Peking”是什么意思

Peking是用旧的邮政式拼音法。
邮政式拼音是一个以拉丁字母拼写中国地名的系统。始于晚清,1906年春季于上海举行的帝国邮电联席会议通过其使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继续使用邮政式拼音,因此它是 20世纪上半叶西方国家拼写中国地名时最常用的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大陆地区邮政式拼音逐渐被汉语拼音取代。 邮政式拼音以威妥玛拼音为根据,不过采用一些已经普及化的地名拼法。此外,一些地方使用当地方言或古音来拼写其地名。

❿ 北上广是指哪里

问题一:北上广的上指哪个城市 北上广的上指北京,上海,广州的城市。
北京
北京(Beijing),简称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 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办公所在地 。
北京位于东经115.7°-117.4°,北纬39.4°-41.6°,中心位于北纬39°54′20″,东经116°25′29″,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京市下辖16个区县。2015年6月,北京市常住人口2168.9万人。
饥北京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
上海
上海(Shanghai),简称“沪”或“申”,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地处长江入海口,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
上海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江南的吴越传统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上海市已经成功举办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大型国际活动。
上海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暖夏凉。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约4℃,通常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约28℃。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会展和航运中心之一。上海2014年GDP总量居中国城市第一,亚洲第二。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个良好的滨江滨海国际性港口。上海也是中国大陆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在地。
广州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古称任嚣城、楚庭、番禺,广东省省会,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东江、西江、北江交汇处,珠江三角洲北缘,濒临中国南海。
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两千多年来一直都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广州是岭南文化分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
广州对外贸易发达,得益于良好的地理位置,广州自秦汉至明清,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汉武帝时期,即有中国船队从广州出发,远航至东南亚和南亚诸国通商贸易。到明清时期,广州更是特殊开放的口岸,较长时间内曾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
每年春秋两季专门在广州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联系,吸引了大量的客商及投资者。

问题二:北上广中的广指的是广东省还是广州市? 必须是广州市,北京、上海、广州。中国内地最发达的三个城市。

问题三:“北上广”是什么意思啊? 北上广,原指中国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一说是广东)的简称,但逐渐也被用来指生存成本极高的现代化大都市。 它们坐享中央 *** 在政治、财政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成为中国自由市场经济的亮点城市,相比为官僚、人情与僵化体制束缚的大多数二线城市,“北上广”是梦工场,是年轻一代中国梦的承载。

问题四:北上广深 是指哪四个城市? 北京 人均GDP 94235元;
上海 人均 GDP 90700元;
广州 人均GDP 129200元;
深圳 人均GDP 149500元.
人均GDP是一年人均生产总值。如果除去税及保险和其他支出,除去约百分之三十大概就是这些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换而言之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居民人均收入都在一万美元以上。当然需要注意的是统计方法应该没有算上外来务工(农民工)人员。因此在城市居住的人的实际收入要低于这个数目。这四个城市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四个城市,而其中,北京,上海从上个世纪就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除了经济以外,基础设施,文化建设,教育,医疗都是国内顶尖!
广州虽然一直都富有,但在政治,文化,以及教育上跟北京上海无法相比。最富有的深圳仍然在建设中,很多方面根本无法与前面三个城市相提并论。比如医疗,尽管深圳有非常好的医院,却并没有最一流的医生。最好的医生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再比如大学,深圳只有一所深圳大学和争议很大的南方科技大学。而北上广内都是大学众多。
所以北上广往往经常出现,而深圳往往只有谈及经济的时候才会被加进去,称为“北上广深”。
如果用一个更贴切的比喻的话,北京,上海是官二代,广州是富二代,深圳则是爆发户。
作为年轻人,如果你家底不是很丰厚,关系也不够过硬,因此对做官和出名都没有什么太多要求,只是一心想要多赚钱。那么去深圳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深圳是个外来移民城市,没有歧视,加上它仅仅有25年的历史,所以没有太多规矩。整个城市的人普遍非常务实,人情味少,商业味重,所以处处都是机会。

问题五:北上广是什么意思? 北上广,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指中国前三大城市,即:北京、上海、广州,同义词为京沪穗。以三个城市第一个汉字组成的北上广用来指生存成本极高的现代化大都市。这三大城市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城市,中国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也是最多外国领事馆的三个城市,同时也是中国三大国际航空枢纽机场城市。2010年中国国务院批复及定位最高的三座城市,其中北京定位为世界城市;上海、广州定位为国际大都市。

问题六:北上广是哪里 北京上海广州 东部三个重要的经济带当中的主干城市

问题七:北上广深是哪几个地方? 北上广深指的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都属于一线城市。

问题八:99%的人不完全知道北上广指哪里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黑吉辽不相信喝醉,江浙沪不相信邮费,陕甘宁不相信水费,京津冀不相信好肺,我不相信有人不交物业费!。
就是北京上海广州的意思。
女主潘云是上海人,男主赵小亮是北京人,然后两个人都在广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