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京有几个王府
王府是封建社会等级最高的贵族府邸。北京市西城区现存的王府均为清代所遗,分亲王府、郡王府、贝勒府、贝子府共4个等级。
清代北京内城有满洲八旗分住,王府大多建在北京东西两城。清顺治帝进关定都北京后,所封诸王和以后各朝所封的亲王、郡王在西城建立的王府达30座,其中有亲王府18座,郡王府9座,蒙古王府3座。
㈡ 北京有几座王府
清代北京王府大都集中在内城,从前三门到永定门一带的外城基本上不建王府。据史书记载,干隆年间京城有王府30座,其中包括19座亲王府、11座郡王府。嘉庆年间有王府42座。随着时代的变迁,因那些“铁帽子王”的王府可以世代相袭,一些王府易主进行重新分封,一些皇子没有被封为亲王、郡王等原因,出现了王府数量不断变化的局面。到了清末,北京的王府大约有50余座。
北京尚存府邸22座,如果去掉一座公主府、两座贝勒府,共有王府19座。其中亲王府15座,郡王府4座。保存比较好的有8座,即恭亲王府、醇亲王府、老醇亲王府、孚郡王府、雍亲王府、礼亲王府、庆亲王府、淳亲王府。这些王府大都有比较完整的府墙及府门、正殿、配殿等主要建筑,昔日王府的面貌基本上保留了下来。
仍然有点王府样子的有7座,即克勤郡王府、宁郡王府、惠亲王府、郑亲王府、和亲王府、敬谨亲王府、循郡王府。这些王府或存府门,或存正殿,或残存一些其他建筑,已经不完整了。
残存的王府有4座,即仪亲王府、定亲王府、恒亲王府、老睿亲王府。这些王府已经面目全非,只剩下残垣与几间旧房舍了。
㈢ 北京现存的王府有哪些
编号 王府名称及府主 转赐王府名称及府主 府址 现在使用单位 备注
名称 府主 关系 名称 府主
1 成亲王 永瑆 高宗11子 醇亲王 奕譞 西城后海北沿 宋庆龄故居、卫生部 保存完好。
2 诚亲王 允祉 圣祖3子 庄静公主 新街口东街 积水谭医院
3 惠郡王 博翁果诺 承泽亲王硕塞次子 西直门大街 新街口影院
4 多罗贝勒 永琪 高宗5子 西直门大街 机关宿舍
5 恂郡王 允禵 圣祖14子 寿庄公主 西直门内南草厂胡同 北京提琴厂等
6 泰郡王 弘明 恂郡王允禵次子 西直门内北大安胡同 西直门消防中队等
7 庆亲王 永璘 高宗17子 恭亲王 奕欣 前海西街 中国音乐学院等 花园部分开放,保存完好。
8 愉郡王 允 (示禺) 圣祖15子 锺郡王 奕詥 西城柳荫街 北京十三中学
9 庆亲王 奕劻 定阜大街 解放军机关 存后殿
10 庄亲王 硕塞 太平仓胡同 机关宿舍
11 果亲王 允礼 圣祖17子 瑞(端)亲王 绵忻 平安裏西大街 中国少儿活动中心 1900年被八国联军烧毁。只留下端王府夹道(今育幼胡同)旧称。
12 诚亲王 允祉 圣祖3子 慎郡王 允禧 平安裏西大街 中国少儿活动中心
13 礼亲王 代善 太祖次子 大酱房胡同 国务院机关 存正殿、配殿、后殿
14 巽亲王 满达海 代善7子 定亲王 永璜 缸瓦市 北京市九三学社等 残存府墙
15 顺承郡王 勒克德浑 锦什坊街 全国政协
16 郑亲王 济尔哈朗 舒尔哈齐5子 大木仓胡同 国家教委 存正门、正殿、房舍
17 仪亲王 永璿 西长安街 市文化局等
18 敬瑾亲王 尼堪 褚英次子 西城教育街 北京武警总部 存正门、东路房舍
19 荣亲王 永琪 高宗5子 醇亲王 奕譞 太平湖东街 中央音乐学院 存正门、正殿、后殿
20 克勤郡王 岳托 礼亲王代善长子 新文化街 新文化街小学等 存影壁院落。
21 履亲王 允祹 圣祖12子 东直门内羊管胡同 苏联大使馆
22 多罗贝勒 允祁 圣祖23子 东直门内羊管胡同 苏联大使馆 原府址在朝内北小街,后迁至此。
23 理亲王 弘(日为) 其父允礽为圣祖次子 北新桥三条(王大人东口) 国务院侨办
24 肃亲王 善耆 东四十四条 北京袜厂等
25 多罗贝勒 允祜 圣祖22子 南门仓仓南胡同 住宅
26 恒亲王 允祺 圣祖5子 惇亲王 绵恺 烧酒胡同 化纤研究所等 存几间房
27 怡亲王 允祥 圣祖13子 孚郡王 奕譓 朝阳门内北小街 科学出版社等 存府门、正殿、配殿、后殿
28 饶余亲王 阿巴泰 太祖7子 睿亲王 淳颖 外交部街 北京124中学等
29 甯郡王 弘晈 怡亲王允祥4子 怡亲王 载敦 东单北极阁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等 存正殿、配殿、后殿
30 循郡王 永璋 高宗3子 方家胡同 工厂 存正门、后殿、影壁
31 诚亲王 允秘 圣祖24子 荣寿公主 美术馆后街 北京中医医院
32 和亲王 弘昼 世宗4子 张自忠路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存正门
33 恭亲王 常颖(宁) 世祖5子 张自忠路 机关宿舍
34 惠亲王 绵愉 仁宗5子 灯市口西街 国务院机关 存正殿
35 豫亲王 多铎 太祖15子 东单三条胡同 协和医院
36 温郡王 猛娥 肃亲王豪格5子 霞公府街 北京饭店东部
37 肃亲王 豪格 太宗长子 正义路 市政府机关
38 淳亲王 允祐 圣祖7子 正义路 最高人民法院
39 饶余亲王 阿巴泰 太祖7子 廉亲王 允禩 东长安街台基厂头条 外贸部
40 裕亲王 福全 世祖次子 东长安街台基厂头条 外贸部
41 雍亲王 胤禛 圣祖4子 雍和宫 雍和宫大街 雍和宫 今雍和宫
42 睿亲王 多尔衮 太祖14子 吗噶喇庙 缎库胡同 南池子小学等
43 英亲王 阿济格 太祖12子 光禄寺 东华门大街 北京二十七中学
44 怡亲王 允祥 圣祖13子 贤良寺 东城煤渣胡同 校尉小学
45 敦郡王 允(衤我) 圣祖10子 西城官房胡同 住宅
46 多罗贝勒 允祎 圣祖20子 西城王府仓胡同 北京三十八中学
47 直郡王 允禔 圣祖长子 西直门大街 住宅
48 谦郡王 瓦克达 代善4子 西四羊肉胡同 住宅
㈣ 北京有哪些王府可以参观
雍亲王府 孚王府 淳亲王府 睿亲王府 僧王府 宁郡王府北京是曾经的紫荆城,这里曾是天子都城,居住在这里的不是皇氏亲族,就是声名显赫的朝廷重臣,更有许多成年的皇子皇宫之外开辟的王府府邸。那么在北京有哪些非常知名的王府之地可供大家参观考察呢?感受一下曾经的历史呢?
雍亲王府出过两位皇帝的龙潜福地
雍亲王府是康熙皇帝在此建造的府邸,赐予四子爱新觉罗胤禛,称雍亲王府。现在为藏传佛教寺庙,称雍和宫。
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驾崩之后,曾在此停放灵柩,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均被改为了黄色琉璃瓦。
又因为干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的规格。
全国规格最高的佛教寺院,干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被改作正式的藏传佛教寺庙,并成为清政府掌管全
地址:东城区雍和宫大街28号
孚王府
孚王府为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王府,曾作为胤祥、弘晓的怡亲王府。1851年孚郡王奕譓成为宅子的主人,孚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孚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雍正最信任兄弟的宅院
1730年,胤祥病重将死,雍正皇帝亲赴王府探视,但未及见到最后一面。雍正为胤祥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将怡亲王府改建为贤良寺,以示纪念。俗称九爷府咸。丰皇帝封6岁的九弟奕譓为孚郡王。1864年,改赐孚郡王奕譓,称孚王府,因奕譓是道光帝第九子,故俗称“九爷府”。
地址: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37号
淳亲王府淳亲王府是康熙皇帝第七子允佑的府宅。允佑于雍正元年晋封为淳亲王,此府是受封后建成的。
康熙七子允佑旧居
淳亲王府原来是明朝的鸿胪寺,清代时成为康熙七子淳亲王允佑的府宅,允佑生有残疾,非常听话,雍正对他很满意,雍正元年允佑受封淳亲王,该府就是他成为亲王后所建。
王府主要殿宇均覆以绿色琉璃瓦,檐下施以斗栱,空间轩敞,很有气势。其格局与东单北极阁的宁郡王府极为相似,代表了清代王府的一种典型布局形式。
地址:东城区东交民巷正义路西侧五号院
睿亲王府
睿亲王府共有两处,一处在东华门大街南边的普渡寺一带,一处在外交部街。前者是睿亲王进北京后的住所,后者则是干隆年间恢复睿亲王世爵后的新府。
摄政王多尔衮府邸
睿亲王即摄政王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极之弟,是清初开国(1636)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园内建筑十分奢华
睿亲王新府规模十分宏大,曾有房五百多间。中路建筑有东西翼楼、银安殿、二道门、神库、安福堂等殿堂,像是小版紫禁城。西路为王府花园,东路为宗祠,大厨房、灯笼库和戏台等,府门外还有马圈和车房。
地址:东华门外小南城(近南池子普度寺)
僧王府
僧王府全府占了几乎炒豆胡同一条街,规模相当可观。
据《京师坊巷志稿》中“炒豆胡同”条记:“博多勒噶台亲王府,在安定门内炒豆胡同。案科尔沁郡王索特那木多布齐尚仁宗三女壮敬公主,追封亲王衔。其子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咸丰时以剿贼功,食双亲王俸,谥曰忠,配享太庙。今王伯彦讷谟祜嗣府为忠王所建,非公主赐第。”则王府规模应成于僧格林沁之手,也非一次建成。
清末蒙古王爷与僧王府
原僧王府规模很大,前门在炒豆胡同,后门在板厂胡同,纵跨两个胡同。
清道光六年(1826年),僧格林沁出银6690两认买了前任杭州织造福德入官的房屋117间。
认买后,进行改建,与西部的原府连在一起,构成由东、中、西三所四进院组成的王府。其中东所除正院四进外,还有东院四进。东所的大门被改建成五脊六兽三开间的府门,以符合亲王府制;王府的正殿仍在中所正院,从而组成了一个很大的建筑群。
僧格林沁之孙阿穆尔灵圭
僧格林沁死后,该府由其子孙继承,至民国时主人为僧格林沁之孙阿穆尔灵圭,故又称"阿王府"。阿穆尔灵圭时为第一届国会议员,后王府拍卖。
1954年,原宅西部成为某机关宿舍,东部从炒豆胡同61号至71号成为民居,原貌已非常杂乱,但可约略知其规模。
地址:东城区炒豆胡同77号
宁郡王府清朝第一位恩封的郡王衔铁帽子王
宁郡王府位于东单北极阁三条71号,是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宁郡王名弘皎,是康熙皇帝十三子怡亲王允祥的第四子。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允祥卒,雍正皇帝念其有功,除令允祥第七子弘晓袭怡亲王外,又封弘皎为宁郡王,建府于此。
宁郡王府的第一任主人是爱新觉罗·弘晈,弘晈的父亲是怡亲王爱新觉罗·胤祥。
在满清征战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有八位皇室宗亲因为战功卓着获得王位“世袭罔替”的殊荣。这就清朝开国之初的“八大铁帽子王”。但除了这八位,后来还有四位被恩封为铁帽子王,胤祥便是其中一位。
㈤ 北京市都有哪些王府
荣亲王府(北京复兴门立交桥东南的鲍家街43号)
北京阿拉善王府(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南岸毡子胡同7号)
郑王府(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
那王府(北京市宝钞胡同甲19号)
增王府(北京市炒豆胡同77号院)
郑亲王府(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5号教育部 )
恭亲王府(北京市柳荫街甲14号)
颜王府(北京市西城区教育街1号)
北京丽高王府(北京市顺义首都机场路温榆河畔)
椒王府 (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公安大学北门)
涛贝王府(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27号13中)
曾王府(北京东城区板厂胡同34号,与交道口南大街路口以西约350米路南)
僧王府(北京东城区板厂胡同30 - 34号)
礼王府(北京西城区西安门黄城根南街路西)
北京惠王府(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富强胡同3号)
庄亲王府(北京市昌平区)
㈥ 在北京,铺陈奢华不逊故宫,房主却都断子绝孙的王府是哪
故宫,即紫禁城,在《明史》中记载着:“永乐四年闰七月诏建北京宫殿,修城垣。十九年正月告成……亦曰紫禁城。”紫禁城是明清时期的皇宫,住在其中的主要是皇帝以及其嫔妃家眷。皇子们到了一定的年龄也会被分封赐第,到皇宫外面去居住。所以现在北京城里还有数十座王爷府存在。
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清代大型王府位于北京什刹海旁边,这座王爷府也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占地六万多平方米。它就是非常着名的清朝恭王府。恭王府从建立至今已经有200多年了,它经历了干隆朝的盛世,也经历了清朝的衰亡,是当之无愧的历史见证者。
▲恭亲王奕欣旧照
奕欣本来有四个儿子,但是其中三个都比他更早过世。活下来的子嗣也不怎么成才,他的家族在恭王府居住,也并未超出三代。到了奕欣的孙子溥伟这一代,溥伟和弟弟溥儒先后将恭王府被抵押给了天主教会和辅仁大学,有很长一段时间,整个恭王府的产权都在北京辅仁大学手中。
㈦ 北京恭王府在哪里有哪些公交车
恭王府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王府建筑群,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派非凡。
·原本是和珅的府邸,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整体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西洋门、大戏楼和后罩楼是恭王府内的“三绝”,一定不要错过。
·秘云洞也非常值得一看,里面摆放着和珅从宫中偷出的康熙御笔“福”字碑。
交通攻略
公交:乘坐13、107、111、118、204、609、612、623路在东官房站下车;乘13、42、90、107、111、118、204、609、612、623、701路在北海北门站下;
地铁:乘坐6号线至北海北站下 。
㈧ 恭王府简介(200字左右)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建筑群,曾先后作为清干隆时期权臣和珅、清嘉庆时期庆僖亲王爱新觉罗·永璘的宅邸,咸丰元年(1851年)清廷赐封此宅邸于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
恭王府规模宏大,总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地理位置
恭王府是位于风景秀丽的北京什刹海的西南角的一座王府,坐落于一条静谧悠长、绿柳荫荫的街巷之中,它就是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王府。恭王府的前身原为清代干隆朝权臣和珅的第宅和嘉庆皇帝的弟弟永璘的府邸。
恭王府作为清朝亲王的府邸,其建筑布局规整、工艺精良、楼阁交错,充分体现了皇室辉煌富贵的风范和民间清致素雅的风韵。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占地面积约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花园占地28860平方米。
㈨ 北京恭王府有哪些历史文化值得了解的
恭王府位于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是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 恭王府见证了清王朝兴衰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恭王府,一半清代史》是着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 恭王府是目前北京唯一完全对外开放的王府。
清咸丰元年(1851年) (咸丰皇帝是庆王府给予的六弟恭亲王奕? 所以,恭王府了。 恭亲王奕? 宅邸给定后,召集能干的工匠,重建王府和花园,使这个王府成为首都一百多个王府的冠冕。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恭亲王去世,孙溥伟袭击恭亲王。 民国初年,这个王府被溥伟卖给教堂,后来被辅仁大学赎回,用作女子学堂。
㈩ 北京有几个王府
从明永乐19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拓城开始,明清两代的统治者就按照公、侯、伯、子、男和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国公的等级差别建造了许多王府、宅邸。其中清代王府有数十处,无论从建筑风格、文物价值、旅游景观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
不同爵位居住着不同等级的府第。在北京的清王府中最为着名的,至今尚未完全毁弃的有八家大"铁帽子"王府和清同治以后封赐修建的四大家王府。
八家大"铁帽子"王府是:
一、 礼亲王府:在今西黄城根南街路西大酱坊胡同东口。
二、 睿亲王府:有两处,一在东华门池南普度寺,另一在外交部街今124中学。
三、 豫亲王府:在东单三条今协和医院处。
四、 肃亲王府:原在东交民巷,《辛丑条约》签订后划为使馆界,王府迁至北新桥南船板胡同。
五、 郑亲王府:在西城大木仓胡同。
六、 庄亲王府:在"西四牌楼毛家湾"。该府老建筑现基本无存。
七、 顺承郡王府:在西城太平桥大街,现全国政协所在地。
八、 克勤郡王府:在宣内新文化街中部路北。
以上六家亲王府和两家郡王府,即"八大家",均系"世袭罔替"。在清朝,一般的世袭爵位都是降一级承袭,如亲王之子袭郡王,郡王之子袭贝勒�1�7"世袭罔替 "只限于被认为有"特殊功劳"的,如清初参加"开国"战争的八大家铁帽子王。还有四家王府也是世袭罔替,但赐封年代较晚。它们是:
一、 怡亲王府:在朝内大街路北科学出版社所在地。
二、 庆亲王府:在西城定阜街。
三、 醇亲王府:有两处,一是西城太平湖,另一是后海北沿
四、 恭亲王府:有两处,一在铁狮子胡同,另一在前海西街17号,是目前王府中规模最大,保护最好的一座王府。经修缮目前已部分对外开放。
除上述王府外,目前在北京还有一些殿宇外观尚好,尚有一定规模的王府。以及许多目前仍有名称但已无建筑或尚有部分遗址,遗迹的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