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北京城墙什么时候拆的
扩展阅读
佛山到深圳的运费多少钱 2025-05-15 05:18:23

北京城墙什么时候拆的

发布时间: 2022-06-11 09:00:55

‘壹’ 清朝灭亡以后,北京内城里面的皇城是什么时候拆的

1924年11月,民国京都市政公所毅然决定“将皇城垣东北西三面完全拆毁”,理由是“以便京都市交通,益增便利”。到1930年底,皇墙最终被严重损毁。
人家问的是皇城,某些评论的二缺看好了再评论,问的不是北京城城墙。

‘贰’ 北京城墙为什么会被拆

满意答案不对,为什么当时只拆了北京城墙而没拆其他南京等地的呢?是个风水问题,北京城又叫八臂哪咤城,城墙是八臂哪咤的身躯,八臂哪咤城原来是为了震住“苦海幽州”(即现在的北京城)的水龙,拆了是为了能让共产党长久领导中国,这里面还有很多故事,大部分领导人名字都跟水有就是与这个风水有关。

‘叁’ 北京的大明门是何时拆除的

关于城门与城墙:

自从火药被大量的用于战争起,作为冷兵器时代,城市防御最有保障的城墙,在热兵器大炮的轰击下,一次次的坍塌了。鸦片战争以后,古老的城墙更无法抵挡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成为了摆设,面临着逐渐被拆除的命运。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清政府被迫同意将火车引入城内,在正阳门建立火车站。这样,进京铁路将永定门东侧城墙拆除一段,形成豁口入城,穿东便门北侧及西侧城墙取直向西,经崇文门瓮城而直达前门火车站。其结果,仅这段铁路,就使北京的外城、内城拆开了三段豁口,崇文门瓮城被拆除。民国年间,1912年12月竣工的北京环城铁路,因铁轨修建在城墙与护城河之间,为使铁路畅通,又将北京内城的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西直门等具有特色的瓮城全部拆除,使北京城墙再次遭到较大规模的拆毁,后又在城墙上开辟了后来的和平门、德胜门豁口、安定门豁口。日伪时期,在朝阳门南开辟启明门,阜城门南开辟长安门。日本投降后,改名为建国门、复兴门。
新中国成立后,前苏联专家建议要建设现代化的北京,原有外城城墙被大面积拆除。1968年中苏关系紧张,为了备战需要和发展城市交通,开始了第二次大规模的拆城活动。地铁开工建设之前,周恩来驱车沿城墙看了一周,指示把正阳门城楼和箭楼保留下来,周恩来显然看重这组古建筑,对天安门广场空间布局的重要性。早在1958年9月安排“国庆工程”时,周恩来就提出天安门广场的扩建,不能拆除正阳门城楼和箭楼。1966年地铁线上原为明清两朝天文观测中心的古观象台,也被列入拆除对象。1968年12月21日,周恩来指示:“这个天文台不要拆。”要地铁绕行,使之得以幸存。修筑北京地铁时,工程部门因德胜门箭楼未阻挡地铁线而未立即拆除。1979年,就在它行将被毁之际,全国政协委员郑孝燮写给陈云的一封信使其幸存。如今,北京城的老城墙,只剩下了正阳门(前门)的箭楼,德胜门的箭楼,西南城的一段城墙和东南城的角楼及其一段城墙。
现在全国保存完整的城墙也已经不多,除了西安城墙外,最着名的就是平遥古城了。这两年,平遥的城墙接二连三的倒塌,不禁让人心痛。我们呼吁在更多的利用它们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能更多的保护这些传承了数千年的城墙文化。

‘肆’ 百年前无比壮观的北京古城墙,为什么梁思成坚决反对拆掉

1953年的夏天,夜晚宁静如常,然而在北京某四合院内,却正在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谈判。突然,屋子里传来激烈的争吵声,“绝对不能拆!”一个女人尖锐地喊道,话音刚落,她猛地咳嗽起来,随后染红了手帕,旁边想要反驳她的人们,一时不知所措,这个女人,叫做林徽因。


这张照片拍摄于1957年,也就是永定门被拆除的这一年,此时,林徽因已经因病去世,梁思成也自知无力挽回一切,这样的美景,很快就会消失了。当年梁先生坐在家中,默默写下:“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真是让人无比痛心!

‘伍’ 北京二环内的城墙是什么时候拆除的

应该是六十年代,我出生于1958年,记忆中我小的时候北京阜成门还有城墙,城外就是菜地

‘陆’ 北京外城墙什么时候拆的九门还在吗

要说起北京的文化,几乎是个人都知道,那叫“皇城文化”。“皇城”这个“皇”字,自然指的是皇家宫阙,帝王威严,那是自打元代就定了格儿的;可这“城”字儿……新北京建设得日新月异,旧都市风物一去千里,就连这北京城的城门,现在都没剩下几座了。小一辈儿的人们也确实没法儿想象出老北京城的样子。

北京的老人们都知道,关于北京的城门有句俗话儿,叫“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说的就是北京城内外进出的城门。今儿个,咱就聊聊北京的老城门文化。

内九外七皇城四

北京人老话儿说的“内九外七皇城四”指的是内城、外城和皇城的城门。其中的“内九”,指的是东边儿的东直门、朝阳门;西边儿的西直门和阜成门;北边儿的德胜门、安定门;南边儿的崇文门、正阳门(前门)和宣武门。

“外七”是指明世宗为加强城防,在嘉靖三十二年增修的外城城门。与最北边和内城的“前三门”平行的是东便门和西便门,东西两边儿分别是广渠门和广安门,南边则是左安门、右安门和直通正阳门的永定门。

皇城四门:东有东安门(现东华门),南有天安门,西有西安门,北有地安门。

不过呢,要我说,光是知道这几个城门,还不能算是了解北京的老城门。您想想,要说北京的文化就是这么几个城门楼子,搁谁也不信呐!北京的文化,那是咱祖祖辈辈多少北京人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集合。

先一个,城门什么样儿?

您要是说,城门就是电影电视里那么一个大门洞子,那您可真就大错而特错了。城门,它首先是门没错,可是它又不同于咱们家里的屋门儿或者宅门儿,它是城市之门、城墙之门。北京的城门和咱们中国古代的城门一样,除了作为出入城市的通道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的对外防御功能。

一说到城门,其实就是一组防御设施建筑的总称。它包括这么几个组成部分:

城楼。建筑在城台的上面。城楼下面和城墙连成一体的部分叫城台,城台比相邻的城墙稍微高那么一点,宽那么一点,城台的正中间儿开个门儿,称“城楼门”。这城楼门已经是城门防御的最后一道防线了。

瓮城。建在城楼前的一座小城堡。瓮城的墙体和城墙相连,您要是从天上往下看,瓮城又分方型、长方型和半圆形几种不同的形状。瓮城的作用是,把防御线从城楼外移,起到保护城楼的作用。

箭楼。建在瓮城的正中间儿,它正对着里面的城楼。箭楼分四面,面向城外的三面每层都有对外攻击的箭窗。箭楼下面的城台比瓮城的城墙稍高稍宽,并且和瓮城连为一体。如果要想看实物,就建议您直接去北京北边儿的德胜门,那儿的箭楼保存相对完好,您到了那儿一看啊,就全明白了。

闸楼。也是建在瓮城之上,或者在左,或者在右,也可能左右都有。它的形状就好比是小一号的箭楼。闸楼也是三面儿辟有箭窗,下面辟有门户。但是,闸楼下面不设门扇,而装有由闸楼控制的可以吊起或放下的“千斤闸”。北京城的内城,各门的闸楼门一般是与相邻瓮城的闸楼门两两相对,唯一例外的是安定门,它的瓮城闸楼门没有按惯例辟在西边儿,而是开在了瓮城的东边儿。

这么几样东西归置到一块儿,才构成了一个完成的城门。

有人问了:哎,那故宫的城门怎么没看见什么箭楼啊、闸楼啊、瓮城呢?

人家皇城和紫禁城的城门主要是为了体现皇家威严,所以只建城门楼。而内外城这两重城墙的主要功能是防御外敌攻击,这十六个城门的设施可不是要一应俱全嘛。

在各门中,内城九门比较重要,也各自有各自的用途。用老北京的话儿来说,叫做“九门走九车”。

朝阳门——走粮车。所以,朝阳门的城门洞顶上,刻着一个谷穗儿。粮食进了朝阳门,就存放在附近的粮仓之中。现在朝阳门内的地名还有“禄米仓”、“海运仓”、“新太仓”等,那都是当年存放官粮的仓库。

崇文门——走酒车。崇文门又名“哈德门”。城外是酒道,当年的美酒佳酿大多是从河北涿州等地运来,进北京自然要走南路。以前的崇文门外,东北方向有一只铁龟,造型很是古朴,据说这一段儿护城河的桥下有一个海眼,于是人们就用一只乌龟来镇住海眼,保护北京城的平安。

宣武门——走囚车。因为刑场设在宣武门外的菜市口。犯人经刑部审核确定,从宣武门出去,在菜市口问斩。宣武门的城门洞顶上刻着三个大字儿:“后悔迟”,可不是后悔迟嘛,都要问斩了,再后悔哪儿还来得及啊!

阜成门——走煤车。因为北京西面的门头沟一带是产煤之地,北京城所用的煤全是打那边儿运过来的。要不怎么老阜成门的门洞顶上刻了一枝梅花,特别是那梅枝,老干婆娑,颇有画意。“梅”与“煤”同音,就是表示这个地方走煤车的意思。

西直门——走水车。西直门的城门洞上面刻着水的波纹。过去的北京城里没有自来水,皇帝嫌城里水苦,不喝城里的水,专门喝城外西北玉泉山的水。您听听,玉泉山,这水听着就让人觉出一股子甜味儿来。干隆皇帝曾夸北京玉泉山的泉是天下第一泉。这不是传说,现在科学进步了,人们专门把这的水送去鉴定,的确是杂质少,味道纯正。

外城的城门与传说

北京外城是明朝嘉靖三十二年修的,相对内城而称之为“外城”,因为外城位于北京城的前三门儿以南,所以,又叫“南城”。南城东西比内城要长,而南北却只相当与内城的一半,形状上就像一个“凸”字;过去又因为它长得像顶帽子,所以又叫“帽子城”。

本来这外城,是准备修在内城之外,真正地环绕一圈儿的,可是在四十里内城外修一圈城墙,这得多少银子啊?花消太多,所以当时先修南边。南城的北墙包接内城的东南、西南角楼,周长二十八里,一共开了七个门,南面正中是永定门,东为左安门,西为右安门;东侧一门叫广渠门;西面一门,起初叫广宁门,后来为了避道光皇帝的名讳,改名为广安门。外城北边儿的东、西便门一看就跟别的门不一样:北京城所有城门,惟独两个便门脸朝北,别的都是脸儿冲南。

到了清代,“前三门”(祟文门、正阳门、宣武门),尤其是正阳门外一带特别繁荣。当官的上下朝多进出正阳门。正阳门外大街一带,店铺林立,喧嚣交易,商众云集,摩肩接踵,是清代北京最繁华的闹市区。六必居、同仁堂、都一处、合香楼等着名店铺林立,牌匾相望。珠宝店、绸布店、粮食店、杂货店林林总总,盛极一时。崇文门设有税关,门内往西有会同四译馆,买卖人多出入崇文门。东便门外通惠河至张家湾,由大运河运来的南方货物在这里集散。宣武门外有许多会馆,当时的文化人常出入宣武门。在前三门商业区中,还出现了以经营经史子集、文房四宝、碑帖字画和印玺古玩为特色的琉璃厂文化街。每年新春,厂甸有集市,书店和其他商贩都在此设摊,成为北京过年时的一大盛事。跟经济发展相对应的,南边的永定门是整个南城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城门。写着永定门字样的大匾现在存放在首都博物馆,有机会的话您不妨去瞧一瞧。

要在以前,您在广安门附近住,经常能看见一景儿,“拉骆驼跑城儿”。这是当时的一种日常社会现象。当时交通工具不发达,路面情况也不好,城里需要的建材、燃料还有山货,都要靠骆驼从山区往城里运。“拉骆驼”的“驼户”大多是京西、京南的专业户,他们利用骆驼易饲养、能负重、耐跋涉、性格温驯的特长,拉活儿搞运输,好养家糊口。要说起这骆驼的历史,那可就长了去了。打从元大都建设开始,骆驼队就有参与,要是算到50年代骆驼从北京的运输行业退役,在足足700多年里,骆驼为北京的建设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左安门俗名叫“江擦门”。出左安门,往南偏东一点,不到三四里地,有一个地方叫“分钟寺”。早年,庙里有一口奇怪的钟,打起钟来,声音不像钟声,倒像有人在耳朵旁边说话一样。听钟的人,也是一个人听出一个样儿,如果是懒人听了,就是“下炕!下炕!”,要是勤快人听了,就是“不忙!不忙!”,小牧童听到的是“放羊!放羊!”,如果在春天听呢,就是“倒仓!倒仓!”,等到了麦秋时候,就是“扬场!扬场!”因为每个人听到的钟声都不一样,大伙儿就管这里的钟叫“分钟”,庙自然也就成了分钟寺。

对了,说了半天,打开始就提的“九门八点一口钟”还没跟您聊呢。

传说老龙王想把北京城的甜水全部偷走,就让龙婆和龙女拿大篓子把甜水装着出了西直门。甜水全没了,老百姓怎么过啊?大将高亮拎上长枪就追出了西直门,到河边赶上了龙婆和龙女,高亮提枪便刺,水篓扎漏了,水自然就留下来了,可高亮也被水给淹死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在西直门外修了座桥,叫高亮桥,后来就给叫成“高粱桥”了。龙婆和龙女没有用,老龙王就要亲自出马了,为了报复,他想把北京城整个淹掉,但是他的法术没有刘伯温大,被刘伯温抓住,用大铁链子给锁在东直门里北新桥的那口直通海眼儿的深井里。龙王被抓,龙子也不服了,于是就顺着崇文门桥下的海眼想拱出来—还是要淹北京城。刘伯温也不含糊,把他也给抓住,就镇在崇文门了。刘大军师留的有话:龙子要想翻身,得等崇文门上打点儿。可是,老百姓早就把崇文门上换成钟了,就是不打点儿,看你龙子怎么有机会翻身!于是,北京城人都说“九门八点一口钟”。

其实呢,以前的九门提督衙门就设在崇文门里头。当时的九门提督权力可不小,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呀!内城里边儿其它的八座城门都挂的是云牌—“点”,惟独哈德门挂的是钟。九门八点一口钟嘛!九门提督衙门跟那儿哪!他那里一敲钟,其他的八个城门也就一个跟着一个敲点:“关城喽!”实际上,这钟起到的是给其他八个门发出关城门信号的作用。

说真格地,要论起老北京的文化,那可不仅仅是十几个老城门七八个传说,这一点您可得务必记住喽。

老一辈有老舍、萧乾,近代的有刘心武的《钟鼓楼》,刘一达的《人虫儿》,翁立的《北京的胡同》,您要是抽空瞧上这么几眼,肯定会有更多的感触,了解到更多关于老北京的传说。

‘柒’ 北京城是怎么一步步被拆的

全面拆除北京城墙的起因是1956年北京市房管局想进行东单东四区的旧房改造工程,但没有砖头,于是向北京市政府申请特批使用城墙上拆下来的砖头。当时社会民主人士也呼吁,南城的城墙毁坏严重,不如拆了用旧砖改善百姓居住条件。北京市顺应民意批准拆除龙潭湖豁口的200公尺的城墙用以进行旧房改造。在拆除时,区政府和市民也趁乱上去扒砖头,当时整个北京城极缺建筑材料的。再后来,北京市政府将拆城用砖的权利下放给各区政府,后来虽一度因保护文物的考虑被中央叫停,但在56至58年的两年时间里,外城的城墙已被全部拆除。
城楼的拆除始于西便门。1952年西便门被拆除,从此开启了浩荡北京的城门拆除史。1953年,拆除广渠门瓮城、阜成门瓮城、左安门瓮城和箭台;1954年,东直门箭台,右安门瓮城,德胜门成台;1955年,广安门瓮城和箭楼,宣武门;1956年,广渠门城台、广安门、阜成门、左安门、安定门箭楼;1957年,朝阳门、朝阳门箭楼和箭台;1957年,东直门;1958年,东便门,右安门,永定门,崇文门;1969年,西直门。从1956至1958年的两年间,大部分城门楼都已经被拆除完毕了。

‘捌’ 当年决定拆除北京古城墙时,梁思成夫妇出来反对,却没能保住它,为什么

郭沫若

领导人说过:“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作为21世纪新青年,我们应该将眼光放得长远,高瞻远瞩,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才能让我们的民族文化更加璀璨。

‘玖’ 是谁下令拆毁的北京古城墙

孔庆普,1928年生于河北省高邑县,清华大学毕业。1950年分配到北京市建设局道路科任技术员,曾负责北京的城墙、城楼、牌楼、门楼等古代建筑的管理和维护修缮工作。1952年主持参与了分期分批拆除城墙、城楼、箭楼、牌楼、门楼的工作。
你可以从http://help.3g.163.com/16/0625/05/BQCPIO3L00964LDC.html查看到比较详细的内容

‘拾’ 以前北京叫什么

以前北京叫的名字有燕都、幽州、京城、南京、大都、北平、京师、京兆。具体介绍如下:

1、燕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2、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北京一带。

3、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4、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

5、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6、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7、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8、京兆,民国废顺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10)北京城墙什么时候拆的扩展阅读

北京城的历史沿革:

明清北京城的前身为1264年营建的元大都城。1368年(洪武元年)八月,明朝将军徐达攻陷元大都。由于元顺帝不战而逃,城市未受到破坏,完整地保留了下来。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封四子朱棣为燕王,就藩于北平。1379年燕王府竣工,1380年朱棣之国。

1398年,朱允炆继位,是为明惠帝,改元建文。1399年(建文元年)四月开始削藩,史称“建文削藩”。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于1402年夺得帝位,是为明成祖,于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1406年(永乐四年),开始筹划迁都北京,并在燕王府基址上营建西内。

1421年(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北京。此后又在北京南郊修建了天地坛和山川先农坛。北京城建成后,曾多次面临蒙古瓦剌部的入侵,1476年(成化十二年)提出在京城外加筑外城的建议。

清代北京城基本沿袭明朝北京城的格局,但裁撤了皇城的设置,将明代皇城内的大量内廷供奉机构改为民居,同时将内城的大量衙署、府第、仓库、草厂也改为民居。同时将内城改为八旗居住区,令汉人迁往外城居住。

1911年清朝灭亡后,对北京城池进行改建,为改善交通和修筑环城铁路,先后拆除了正阳门、朝阳门、宣武门、东直门、安定门的瓮城,皇城城墙和东安门。1924年在内城城墙上新开和平门,1937年开辟启明门(建国门)和长安门(复兴门)。

1949年之后,对北京城池进行了大规模的拆除工作。朝鲜战争期间,为便于疏散民众,在内城城墙上增开了东四十条、小街、新街口等豁口。外城城墙、城门和角楼于1951年至1958年拆除。皇城的中华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地安门于1950年代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