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倭肯河的治理开发
四新水库,位于七台河市铁山乡四新村南侧,并因此而得名。坝址建立倭肯河左侧一级支流,茄子河干流的上游。四新水库兴建于1975年。经过3年施工,于1978基本完成了土坝与输水洞工程。坝长579米,最大坝高9.9米,上游坡度1:3,下游坡度1:2.5。输水洞为1.2×1.2米浆砌石方拱,洞长48米。输水洞启闭闸门部分为竖井式,输水洞最大输水能力3立方米/秒,启闭设备为5吨手摇启闭机。四新水库集雨面积48平方公里,总库容为303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89万立方米,设计水田灌溉面积2000亩,可养鱼5万尾,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养鱼综合利用的小型I水库。
万宝水库:位于七台河市桃西乡小六队东侧,坝址建在倭肯河左侧一级支流万宝河干流上。万宝水库集雨面积24平方公里,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养鱼综合利用小型I水库。设计菜田灌溉面积3680亩,可养鱼10万尾。保护村屯、矿井各一个。1958年动工兴建,1983年基本建成。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500年一遇。万宝水库为均质土坝,设计最大坝高9.5米,坝长327米,坝前坡比1:3,坝后坡比1:2.5。输水洞为坝下圆函管,直径0.8米,长45米,输水洞为取小型为塔式,设计最大泄量3.12立方米/秒。设计总库容为13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92.1万立方米。1981年对万宝水库土坝东端与山接壤部进行防渗处理,因土质不实,在8月2日晚间特大洪水袭击下,造成垮坝。1982年对垮坝段进行了维修。万宝水库地处市中心区,风景秀丽于1985年交给城建部门着手兴建青少年乐园。将发挥水库防洪、灌溉、养鱼,旅游等多功能的综合利用。
桃山水库:位于倭肯河中上游,七台河市市区境内桃山脚下,水库由此而得名。水库兴建于1958年8月,到1961年末共完成工程量27万立方米。1976年开始续建,于1981年再次停止缓建,于1989年10月第一期工程完工。 1991年5月交付使用。主堤长514米,顶宽8米,高25米,积雨面积2100平方公里,总库容2.6亿立方米,为市区每年提供23.60万立方米工业和生活用水,可灌溉农田12.7万亩。
吉兴河水库,位于大四站境内,距勃利县城25公里。地址建在倭肯河一级支流的吉兴河上,水库上游积水面积86平方公里,总库容为1180万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养鱼的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1956年开始清理地基,1958年施工,1965年末,水库各项工程全部竣工,受益乡(镇)有大四站、吉兴、倭肯。水库有养鱼面积1000亩,其中鱼种池57亩,新鱼池3亩,越冬池15亩。有果园、鹿场、木耳营、石场、炸药厂、运输、种植业、造林等多种经营项目。
互助水库,位于距勃利县县城东北12公里青山乡境内互助村。积水面积184.5平方公里。总库容1500万立方米,是灌溉、防洪兼养鱼的综合性的中型水库。1958年经合江水利局设计批准,3月破土动工。在小五站、青山、抢垦和杏树等受益乡中,抽调600名民工参加施工。共投工143.74万工日。投资447.64万元。最大受益能灌水田9000亩,水库有2处53亩养鱼越冬池和孵化池,每年可养鱼繁育200万尾鱼苗。
向阳山水库,是一座大型水库,位于桦南县八虎力河支流柳树河与小八虎力河汇河处,距县城9公里,因在完达山西麓余脉向阳山脚下故得名。地理坐标东经130°41′,北纬46°11′,流域面积865平方公里,库区面积40平方公里,小八虎力河与柳树河汇流处宽度3000米,其地势东北高,西北低。坝址面积高程160米,地形比降1/600,下游可发展水旱田25万亩。是以灌溉为主兼养鱼、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向阳山水库总库容为131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7300万立方米,死库容550万立米,调洪库容为7350万立方米,汛前限制水位169.2米,溢洪道最大浅量1070万立米/秒,灌溉洞最大泄量60立方米/秒。电站装机2台,容量500千瓦,设计工程量土、砂、石方72.9万立方米,国家总投资876万元。兴建期于1958年6月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到1962年,历经4年。
共和水库,是一座中型水库。位于桦南县县城北30公里,明义乡共和村东北1.5公里处,因靠近共和村而得名。地理坐标东经130°25′,北纬46°23′。水库拦截来财河支流双龙河水,流域面积167.7平方公里,占来财河流域面积的27%,是控制来财河的重要工程。水库以灌溉为主,兼养鱼、发电等综合利用。总库容为3.59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为3183万立方米,设计灌溉农田7.5万亩。水库于1958年6月15日破土动工,先后经历了兴建期、续建期、再续建期三个阶段,经历23年,于1980年7月25日全部竣工。
金沙水库,是金沙乡办的一座小型水库。坝址位于桦南县金沙村北1公里处,流域面积为48.5平方公里。总库容为389万立方米,兴利库容为191.5万立方米。坝长650米,坝高8.8米,设计灌溉面积1.05亩,1981年实灌300亩。养渔水面960亩,防洪效益保护村庄1个,人口600人,保护农田1300亩。该库兴建于1956年,中间停工20年,后于1979年国家投资5万元,水库终于建成。共完成土方11万立方米。
团结水库,是一座小型工程水库,坝址在双龙河上游桦南县明义乡双龙河村西南,流域面积40平方公里,设计库容230万立方米,实有库容98万立方米,堤高8.6米,溢洪道堰顶宽23米,最大浅水量135秒立米,输水洞浅水量为5.2秒立米,设计灌溉面积0.45万亩,实灌面积1500亩,养渔水面375亩,完成土方10万立方米。国家投资5万元,1973年兴建,于1978年建成。
幸福水库,水库坝址桦南县柳毛河乡幸福村东沟(因工程量大归乡管)。流域面积37平方公里,设计水容204万立方米,实有库容30万立方米,设计坝高5米,实有坝高3.5米,输水洞浅量1.2秒公方。溢洪道是临时性工程。该水库尚未完工,目前只能养鱼,不能灌田。1956年动工,1957年土坝合拢蓄水,完成工程量2.47万立方米,用工27000个,总投资7万元。
新生水库水库,坝址在桦南县三合乡新生村东1公里处,流域面积为34平方公里,库容192万立方米,坝高4.24米,设计灌溉面积0.6万亩,1974年开工,实际完成坝高4米,土方1.5万立方米,蓄水10万立方米,灌溉水田600亩。
达连泡水库水库,坝址在桦南县大八浪东的太平沟,始建于1958年,流域面积16平方公里,设计库容115万立方米,实有库容20万立方米,坝长450米,坝高6米,完成工程量土方4.6万立方米,只建了闸门,还没修建溢洪道。
八一水库,建在桦南县七虎力河上游右岸的一小支流上,“八一”大队北面,故名。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库容73.5万立方米,坝高6米,设计灌溉面积0.6万亩。该库于1973年7月开工,1980年10月竣工。土坝、溢洪道、输水洞已建成,养鱼10万尾。
九龙水库该库坝址在桦南县阎家镇的小沟中,流域面积6平方公里。设计库容30万立方米,坝高5米,蓄水18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0.16万亩,实灌面积160亩。该库于1958年开工,尚未完成。
振兴水库,是桦南县二道沟乡办水库,在乡西1公里处振兴沟中,流域面积113平方公里,设计库容61万立方米,已蓄水5万立方米,坝高7米,断面窄小,坡度不够,标准低,质量差,输水网未完成。
兴隆山水库,位于依兰县道台桥镇北7.5公里处,属道台桥镇管辖,库址南、西、北三面环山,东为平川,水源为倭肯河流域的兴隆山沟。水库以灌溉为主。兼及养鱼。1957年10月到1968年12月修建,1975年工程续建,增加库容200万立米。1976年,安全加固。1978年修建溢洪道。水库有南北向土质坝一条,高7米,长650米,坝顶高程140.4米,开敞式溢洪道最大泄洪量37.1立米/秒。设计灌溉面积2.250亩。历年灌田多达3000亩。1986年灌溉水田2250亩,旱田1440亩,经费自给有余,多次受省、市表扬。
自卫水库,位于依兰县平原乡东1.5公里处,归平原乡管辖。原为1处大泡沼,四周漫岗,靠多条山沟集雨流入,属倭肯河流域,因靠自卫屯而得名,水库以灌溉为主兼养鱼。于1966年4月兴建,土坝合垄。1975年受益。1983年、1984年对大坝渗水和前翼墙进行补修。水库集雨面积14平方公里,现有水面644亩。有东西走向土坝一条,长900米,高5.5米,坝顶高程131.5米,最大泄洪量14立米/秒。输水道最大流量0.4立米/秒。有效灌溉面积,水田1000亩,旱田1500亩。
胜利水库,距依兰县涌泉乡东北4公里,属涌泉乡管辖,库址在勇胜,胜利之间,倭肯河支流水域。水库以灌溉为主兼植树造林、养鱼。1973年8月由涌泉乡调集民工修建,1978年完工,用工16万个,完成土方1.5万立米,石方7822立米,混凝土方890立米,用钢材7吨,水泥1164吨,木材66米。国家补助投资22.55万元。有土质坝1条,东西走向,全长930米,其中利用自然山头建附坝430米,坝顶宽4米,最大坝高8.8米。库区集雨面积40.5公里,水面424亩,总库容480万立米。输水量0.5立米/秒,溢洪道宽40米,最大泄量120立米/秒。有效灌溉面积4470亩。 勃利县灌溉事业始于伪满,居住在倭肯河沿岸的朝鲜族群众.在倭肯河上压坝种植水田。后来,各村屯的汉族群众也联合压坝种植水田,使倭肯河形成自然的小灌区。1949年,将倭肯河岸伪满遗留下来的安乐、勃信、东明、金刚、杏鲜、民主、大阳、富兴、合成、三成、中江等经营村的小灌区,收归国营茄子河、碾子河、吉兴河等仍为民营。1953年国营灌区进行整顿合并,归为杏鲜、富兴两个灌区,加上民营灌区,形成了倭肯、中鲜、吉兴河、碾子河、茄子河5个灌区。经过多年变动。到1985年,全县定为倭肯、中鲜、吉兴河、互助4个万亩国营灌区,民用灌区46个。农田灌溉面积10.25万亩,其中水田7.87万亩。
倭肯灌区,位于勃利县县城西北部,系倭肯河左岸,总长24公里,平均宽度1.8公里,灌区面积为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9.5万亩。灌区受益单位有吉兴、双河、恒太、永顺4个乡(镇),35个村。最早建于1937年(伪康德4年),倭肯灌区系全县工程较大的灌区,工程建设维修持续年限长,共完成工程量154万立方米,其中土方152.6万立方米,浆砌石7237立方米,干砌石3575立方米,钢筋混凝土2801立方米,混凝土583立方米。投资总额为247.4万元。
中鲜灌区,位于勃利县倭肯河上游左岸。灌区长度为32.5公里,平均宽度为15公里,工程控制面积为5.4万亩。工程受益有长兴、青山、抢垦、杏树、倭肯5个乡(镇)。中鲜灌区建于1931年(民国20年)4月,由个体联合修坝,自流引水,工程标准较低。1953年,建立中鲜灌区管理站,着手合并整顿拦河坝。到1955年5个坝合并为2个石堆坝。干渠长24.8公里,全区共有支渠25条,长28.9公里,灌溉面积可达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000亩。
吉兴河灌区,位于勃利县倭肯河左支流域内。早在解放前金山屯河两岸群众用简易办法压坝种植水田,面积约5000亩。1954年着手对吉兴河灌区进行管理,将原来25个水坝合并成8个,节约用水。扩大水田面积。灌区受益有大四站、吉兴和倭肯3个乡(镇)20个村,灌溉面积可达1.5万亩,总投资133万元。
互助灌区,位于勃利县县城东北部,倭肯河支流小五站河流域内,系水库供水灌区。灌区范围有青山乡的青山、青峰、互助、太升、石子山、龙头、勃信、建设8个村和勃利县良种场,总面积3.23万亩。灌区为东、西两条于渠,东干渠是互助灌区的主要受益区,水库竣工当年受益。一直保持受益面积在7000亩左右。
通鲜灌区,位于县城南12公里的通天二林场以北,是镇郊乡通鲜村自营。利用太平岭与段家岭问小溪水,一条1500米长的引水渠,可种水田600亩。新城灌区位于县城西北部牡佳铁路西侧,是勃利镇新城村自营。工程只有两条农渠,种植面积为1530亩,灌水田650亩,水源由碾子河水库供水。朝阳灌区是杏树乡朝阳村自营,是自然水流入的小型灌区,灌区面积1050亩。除自然灌溉之外,从1958年开始扩大水田面积,抓了机电井建设,以补充水源不足。1985年底,共打农田灌溉井1196眼,经过实地普查。现在成用的583眼。农村的旱田灌溉井(包括菜田灌溉井)375眼,主要分布在丘陵漫岗和镇内菜田。水田补水井208眼,主要分布在倭肯河两岸灌区内和大、小水田灌区。这些灌溉井在春旱年头发挥了作用,保证了旱田和水田适时播种。
向阳山灌区,位于桦南县中、西部,东起向阳山水库,西至倭肯河,灌区东西长50公里,南北平均宽8.6公里。灌区横跨柳毛河、桦南镇、八虎力、三合、民主、梨树、土龙、庆发8个乡、镇及曙光农场、县原种场,共计54个村屯,农户1.1万户,6万口人,1.3万名劳力,占全县人口的21%。区内总耕地面积49万亩,引水灌溉水田面积1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20%。向阳山灌区是开发较早的老灌区。
共和灌区共和灌区位于桦南县县城北30公里,共和水库为灌溉水源。灌区东起共和水库,西至柴家沟,东西长16公里,南北宽4.5公里,跨桦南县明义、金沙、五道岗、土龙4个乡镇。共和灌区改名为“凤岐”灌区,1958年扩建了干渠,改为共和灌区。干、支渠长56.3公里,完成土方80万立方米,国家投资38.5万元,到1985年实际灌溉水田面积0.20万亩。
大鲜自流灌区,该灌区是引倭肯河水源。建于1941年,由日本人大八浪开拓团包揽这项工程,强迫中国人“勤劳奉仕队”300人施工,1942年完成修建干渠长6公里,土方10万立方米的工程任务。同时,修建进水闸一座,浅水洞一座,节制闸一座,涵洞三处,灌田6000亩。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逐年扩大水田面积种植,对大鲜灌区进行了扩建:干渠延长10公里,加宽到8米;扩建铁路涵洞,扩大水田面积0.7万亩。新修渠道13条,长达59.4公里。完成土方85万立方米。国家投资61万元。受益有大八浪、阎家、公心集三个乡镇13个村。到1985年实灌溉面积0.60万亩。
永久自流灌区该灌区位于桦南县七虎力河中下游右岸。历史较早,建于1912年,原名叫“李明稻地”,解放后改为永久灌区。渠首为柳石栏河坝,引水量为1.5秒立米,水田面积最高时达到6000亩,支渠6条,长13.2公里,拦河坝2座,农道桥4座,控制闸3座,完成土方8.6万立米。虽然几年来国家只投资9600元,但该灌区自流引水,投资少,效益高,既方便群众,又有利于国家,是一处造价较低、收益较大的灌区。到1985年实灌面积0.60万亩。
五一灌区该灌区位于桦南县七虎力河中上游右岸,是一开发较早的灌区。1937年兴建。当时只有20余户朝鲜族人在此种水田。因河水不足,于1959年,这些朝鲜族又迁到梨树公社河南大队。土地移交给五一大队经营,改为旱田。1974年兴修水利,恢复五一灌区。修渠道10余条,长26公里,完成土方17万立方米,灌溉面积0.21万亩,国家投资补助2.3万元,到1985年实灌面积0.21万亩。
愚公灌区此灌区位于桦南县八虎力河上游,属自流引水灌区。建于1940年(原名光明灌区),由日本人征集劳工修建,干渠一条长7公里,完成土方5立方米。水田有120垧,建进水闸一座,浅水闸一座,倒缸吸一处,由日本人经营。解放后,扩建了干渠工程,由驼腰子乡光明、金缸、金胜、良种四个村经营。因无专管机构和专人管理,原有工程全部冲毁。1965年,县水利科协助扩建灌区工程,改名“愚公”灌区。修干、支渠9条,长23.5公里,完成土方16万立方米,国家投资2万元,水田面积发展到0.03万亩。
金沙灌区位于桦南县金沙乡西北部,金沙河的中下游,地势较陡,排水条件良好,以金沙河为容泄区,灌区跨前金沙、石金沙、李家、肖正、工农五个村屯,现有耕地面积1.3万亩。1970年开始动工,到1985年完成用水干、支渠12条,长23000米,防洪堤2条,长10000米,支渠以上建筑石物15座,堤防闸4座,河道上的公路桥2座,总计21座,完成总土方14.46万立方米,完成总投资15.25万元。设计灌溉面积1.05万亩,其中水田1.1万亩,除涝面积0.23万亩,到1985年实灌面积0.3万亩。 涝区治理
西部涝区指勃利县头道河子、双河和二道河子,当时,群众集资兴建排涝工程。1964年在头道河子完成排水渠一条长6公里,二道河子涝区完成排水干,支渠5条长14.8公里,双河涝区完成排水干,支渠3条长15公里。1965年为便于规划,统一治理。经水利部门设计,国家投资,社会投工开始进行综合治理。至1985年兴建排水干渠1条。总长365公里,田间渠16条,总长322公里,堤防总长54.4公里,截留沟12公里。桥涵617座。
碾子河涝区位于勃利县地域中部,系倭肯河左支碾子河流域。涝区范围,南至浅山截留沟,北至倭肯河,东西两侧分水涝区内有勃利镇、镇郊、抢垦、青山4个乡(镇)的23个村屯,涝区面积21.6万亩,易涝面积4.46万亩。整个防涝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工程从1963年开始施工,修筑了碾子河左右岸防洪堤,排水总干渠,截留沟等5项工程。第二期从1966年施工,初具规模。但未达到十年一遇的设计标准,有排水干渠一条长17公里,防洪堤35公里,桥涵20座。
连珠河涝区位于勃利县县城西部,倭肯河左岸支流连珠河流域,区辖有大四站和杏树乡,22个村,涝区总面积为17.7万亩。1964年县水利科设计,同年秋天由乡(镇)组织人力施工。到1985年,涝区建成干渠1条,长21公里;修截留沟3条,全长210公里;修桥涵700座。
防洪堤
勃利县倭肯河防洪堤工程,截止1985年修堤长度50公里,保护村屯7个,耕地8.65万亩,荒原3.78万亩。
桦南县倭肯河堤防位于倭肯河右岸的大八浪、阎家、公心集、土龙、庆发3个乡镇,与左岸勃利、依兰的堤防相距1-1.5公里。该堤上自大鲜闸,下至桦依公路,堤长64.03公里,另有无堤段10.4公里。为便于堤防管理、养护,按行政区划分为5个独立段,即铁东、铁西、公心集、土龙、庆发段进行管理。铁东段由大八浪乡的大鲜闸至牡佳铁路,堤长15.86公里;铁西段由牡佳铁路至公心集山,堤长20.8公里;公心集段由公心集山至红土崖子,堤长14.07公里;土龙段由红土崖子至陈小山,堤长2.77公里;庆发段由陈小山至桦依公路,堤长10.58公里。由于有些构造物未建,一遇雨季内水项托,河水倒灌,防洪标准仅达5-10年。保护农田5.5万亩,荒源1.9万亩,可耕地1.85万亩,村庄4个,2700人。
依兰县倭肯河堤堤防沿倭肯河两岸修筑而成,左岸起自安兴水库排洪闸北500米处,经由安兴、爱国、永合至县城东造纸厂南止,长70.6公里。右岸自战胜村起,至西兴村止,长36.2公里。保护农田10.4万亩,荒原1.4万亩,村屯8个。
‘贰’ 八一水库现在能钓鱼吗,收费吗
八一水库那儿不能钓鱼,看到你掉一条鲢鱼一群给黑社会得人罚你三百元,你放掉也不行,有关部门也不说管一管!专坑外地人
‘叁’ 月河的主要支流
观音河,发源于秦岭南坡老鸦坑,流经药王、八庙、天星乡,在杨家坝口注入月河。流程35.76公里,集水面积97.65平方公里,流量1.015立方米/秒,河床比降14‰。河道迂回曲折。
观音河位于汉阴县县城以北,是月河一级支流,观音河因上游有观音崖,下游有观音峡,寓意该条河流有观音菩萨庇护,长年风调雨顺,百姓生活安康,故而得名观音河。观音河属月河一级支流、汉江二级支流,发源于汉阴县观音河乡双龙村老娃坑,流经观音河乡、城关镇,在汉阴县城西汇入月河。流域面积97.65平方千米,河长35.76千米,平均比降13.98‰,多年平均径流量0.3418亿立方米。观音河流域地处北亚热带边缘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程度差,兼有暖温带和中温带山地气候特征,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913.3毫米,多年平均气温15.1℃,最高气温40.1℃,最低气温-10.1℃,多年平均风速1.7m/s,最大风速17米/秒。流域内有耕地1230公顷,人口1.45万人,建有中型水库一座,库容1552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两座,库容24万立方米,堰塘14口,引水式发电站3座,水位站一处。据史料记载,观音河发生最大洪水在1965年7月11日,洪峰流量为179立方米/秒。观音河地处中高山区,高程363米—1200米,河谷形态呈不对称型,两岸阶地不甚发育,连续性差,河流上游平直,下游弯曲。地层岩性属中上寒武统、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石白云母片岩、千枚岩及硅质岩等。流域内地质复杂,大部分为破碎片麻岩裸露,土壤多为沙壤土,植被一般,森林覆盖率达60%,因山大人稀,人为耕种25度以上坡耕地,毁林开荒,造成严重水土流失。1980年,汉阴县人民政府为治理观音河流域严重水土流失,改变观音河流域内群众贫穷落后的局面,先后投资200余万元,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对流域进行大规模治理,以毁林开荒治理为重点,以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结合点,防治与开发相结合,完成初步治理面积1173公顷。2000年,在观音河上游又实施了以坡改梯为主的流域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公顷。据统计,1980—2001年治理期间比以前26年平均来沙量减少了50%。1985年实测年均来沙量10.64万立方米,1990年实测平均来沙量9.31万立方米,2004年实测来沙量5.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5%,流域内人民群众勤劳朴实,粮食自给自足,生产生活水平显着提高,2005年农民纯收入达到1597元。如今的观音河风景秀丽,景点众多,有安康市以农灌为主第一大水库——观音河水库、观音岩、水围寨、峡沟晓月、龟蛇相峙、天鹅饮水、雄狮聚会、水弹琵琶、药王庙等旅游景点散布其间,逐步成为人们旅游休闲度假之地。
洞河,是源于本县境内的笫二大河,由上游青泥河、中河、沈坝河三条支流在三清观交汇后称洞河,又纳张山沟、王家河、姚湾沟、朱家沟、夏家沟诸水,于涧池镇军坝东侧注入月河。流经铁佛、蒲溪区9乡(镇),全长58.6公里,境内集水面积311.75平方公里,流量3.174立方米/秒,河床比降22.1‰。
青泥河,月河支流,汉江二级支流。发源于秦岭余脉椿树桩,由上游楼房河、梨树河在汉阴县古镇双河口交汇后称青泥河。自双河口以下,沿途接纳马家沟、赖家沟、红岩川沟、松树沟、岩星沟、火漂沙沟、冷水沟、陡沟、大篆沟、康家沟、大湾沟、袁家沟、刘家沟、东沟、麻柳树沟、岩窝沟、石家沟、小长沟、大长沟、蓝家湾沟诸水,在汉阴县龙垭镇三清观附近与中河、沈坝河交汇后称洞河,经涧池镇军坝村东侧入月河。青泥河流程58.6千米,流域面积433平方千米,河床平均比降22.1‰,流经汉阴县双河口、龙垭两镇,沿岸有两个镇机关、两所中学及10余所小学。青泥河由两岸沟溪涓涓细流汇成,源远流长,长年水量较为丰沛,枯水期较短。由于集水面积狭窄,冲积堆积坝子较小,整个流域内水田水浇地不足万亩,水量保灌略有富余。1994年,汉阴县积极实施“引青济观”工程,经安康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勘察论证设计,在龙垭镇三柳村与柳林村结合部、青泥河右侧山脚凿一引水隧洞,引青泥河水入观音河,弥补观音河水库蓄水不足。陕西省水利厅、陕西省计划委员会批准立项,纳入国家以工代赈工程实施。“引青济观”隧洞工程共耗资100万元,历时1年全线贯通。隧洞长1020米,高1.8米,宽1.5米,引水流量2.5立方米/秒,相当于又修了一座观音河水库。时任陕西省副省长徐山林亲莅视察,欣然命笔,题写了“引青济观,造福人民”八个大字。
中河,属汉江流域月河北岸一级支流,发源于瘦猪岭南麓。中河全长41.7千米,流域面积128.42平方千米,平均比降26.9‰,流向北南,自发源地以下,沿途接蜡泷、白扬、黑龙洞、罗汉洞、红岩、糯米等六条5平方千米以上沟溪和19条1平方千米以上沟溪汇集而成。中河由北南流经汉阴县石条街、铁佛寺、龙垭三乡镇,在龙垭镇三清观附近与青泥河、沈坝河交汇后称洞河,经涧池镇军坝村东侧汇入月河。 流域内有耕地39250亩,人口1.35万人,建有小二型水库2座,库容20.6万立方米,堰塘480口,引水渠道178条/196千米。 中河地处中高山区,高程1470米—532米,流域内水系发育良好且分布对称,地势北高南低,区域内群山叠嶂,溪沟纵横,河谷切深,山高路陡,人烟稀少,水平梯地较少,人为耕种25°以上坡耕地,毁林开荒,造成严重水土流失。近年来,国家投放大量人力、物力,将25°以上陡坡地退耕还林,森林覆盖率由原来60%达到如今的85%。2008年国家投资,村村通达水泥硬化公路、电力、电话(网通)覆盖率达100%,流域内群众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生产生活大步提高,远观近看,山青水秀,规划区内楼房一幢幢,街道整齐干净,沟溪水清送北京。
沈坝河,发源于安康市汉滨区境大河区元潭乡五台山。由北向南流经元潭、沈坝两乡,于沈坝乡大坪村流入汉阴县境并汇入洞河(洞河在汉阴县涧池乡军坝村汇入越河)。河流全长24.43公里,流域面积114.06平方公里,河床比降2.05‰,多年平均流量1.214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383亿立方米。河谷在沈家坝一带比较开阔,早在清康熙四年(1665年)就修有头堰渠引水灌田。建国后于1983年改建为混凝土滚水坝,有效灌溉面积220亩。
恒河,原名衡河,发源于安康市汉滨区叶坪区桥亭乡崖屋沟脑,流经叶坪、大河区,于恒口区千工乡大王庙出峪,至恒口镇东端汇入越河。全长113公里,流域面积975平方公里(内含汉阴县26.27平方公里),河道比降5.94‰。据恒河杨家营水文站止1983年22年观测资料:多年平均径流量3.13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1.15亿立方米(1962年)。1957年7月18日,最大流量为1520立方米/秒,水力蕴藏量为0.2万千瓦。恒河水利、水力资源较丰富。明嘉靖十年(1531年)继兴建了着名的千工堰后,又陆续兴建了万工堰和永丰堰。1957年建成了恒惠渠,设施灌溉面积2.48万亩。1961年后,开始利用恒河水力资源,在叶坪、大河兴建小水电站.
傅家河,发源于安康市汉滨区境内东镇乡王莽山烂泥湖。蜿蜒南行,流经茨沟、五里两区,至五里周家营附近汇入越河。全长68.3公里,流域面积457平方公里,河道比降8.44‰。多年平均径流量1.38亿立方米,水力蕴藏量0.45万千瓦,是安康第二大境内河。河口土地平坦肥沃,宜兴水利。清雍正六年(1728年),在峪口(今河西乡小坝)修建了大济堰,1966年将其合并、改造、扩建成东西头垱、二垱,灌溉面积增至8380亩。1958年冬,又在上游松树坝兴建八一水库,总库容1174.2万立方米,设施灌溉面积6.3万亩。
‘肆’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结构
5.7.2.1 河流水面
河流水面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水位岸线之间的水面,不包括被堤坝拦截后形成的水库水面。石家庄市总面积为20118.13公顷,占石家庄市水域面积的34.81%。为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二级地类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类用地。辛集市、井陉矿区、裕华区、新华区、桥西区无河流水面,石家庄市其他各县(市、区)均有分布。境内的主要河流有大沙河、磁河(木刀沟)、滹沱河、洨河、槐河、羜河等。其中,滹沱河是最大的河流,为岗南、黄壁庄水库提供主要水源。
在石家庄市各县、市、区中,平山县河流水面最大,达4945.84公顷,占石家庄市河流水面总面积的24.58%;其次是井陉县,为2064.32公顷,占石家庄市河流水面总面积的10.26%。晋州市和桥东区河流水面最少,分别为45.93公顷和59.48公顷,仅占石家庄市河流水面总面积的0.23%和0.30%。
5.7.2.2 水库水面
水库水面指人工拦截汇集而成的总库容≥10万立方米的水库正常蓄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据调查汇总,石家庄市水库水面总面积为15319.38公顷,占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总面积的26.51%。受地形和建造水库技术要求的限制,分布极为集中,主要分布于山区7县(市)和井陉矿区。平原区县(市、区)均无此类水面。平山县水库水面最大,为9004.23公顷,占石家庄市水库水面总面积的58.78%;其次是灵寿县和鹿泉市,其水面面积分别为2404.58公顷和1293.39公顷,分别占石家庄市的15.70%和8.44%。面积最小者为井陉矿区,面积为2.46公顷,占石家庄市水库水面总面积的0.02%。
据调查,石家庄市境内有大小水库228座,塘坝1100余座。其中,4座大型水库为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横山岭水库、口头水库;8座中型水库为八一水库(蟠龙湖)、红领巾水库、石板水库、下观水库、燕川水库、白草坪水库、南平旺水库、张河湾水库。其中,岗南水库位于滹沱河中游,平山县岗南镇西北部,控制滹沱河山区流域面积的68%,总库容15.71亿立方米,兴利库容7.8亿立方米,是全省17座大型水库之一。黄壁庄水库位于鹿泉市黄壁庄镇西部,控制滹沱河流域面积7500平方千米,总库容为12亿立方米,兴利库容4.64亿立方米,也是全省17座大型水库之一。横山岭水库位于灵寿县岔头乡冯沟村附近,总库容2.4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98亿立方米。口头水库位于行唐县口头镇北一千米处,总库容1.06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16亿立方米。中、小型水库、塘坝亦在山区占有重要地位,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应有作用。
5.7.2.3 坑塘水面
坑塘水面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万立方米的坑塘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石家庄各县(市、区)的坑塘水面有自然洼地形成的,也有人工取土形成的,除桥西区外,其余各县(市、区)均有该地类。石家庄市坑塘水面总面积为2394.20公顷,占石家庄市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的4.14%。其中,鹿泉市坑塘水面面积最大,为439.57公顷,占石家庄市坑塘水面面积的18.36%。其次为平山县和辛集市,分别为400.62公顷和240.92公顷,占石家庄市坑塘水面面积的16.73%和10.06%。面积最小者为桥东区,仅为5.36公顷,占石家庄市坑塘水面面积的0.22%。
5.7.2.4 内陆滩涂
内陆滩涂指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洪水位间的滩地,不包括已利用的滩地。石家庄市内陆滩涂面积10189.14公顷,占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总面积的17.63%。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石家庄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由于径流量变幅大,河水漫流,以及上游建水库截流,下游无水等原因,易在平坦地区形成较大面积的滩涂,滹沱河是石家庄市滩涂面积最大的区域,其次是大沙河、慈河等滩涂广布。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连年干旱,河道断流,大多滩涂经过平整改良,整理改造成农田和林地,成为农田和林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陆滩涂面积在各县(市、区)中,差异较大,面积最大者为新乐市,为2365.87公顷,占石家庄市内陆滩涂面积的23.22%,面积最小者为井陉矿区,为6.63公顷,占石家庄市内陆滩涂面积的0.07%。还有部分县(市、区)无此类用地。
5.7.2.5 沟渠
沟渠指人工修建,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用于引、排、灌的渠道,包括渠槽、渠堤、取土坑、护堤林。石家庄市有沟渠面积7919.66公顷,占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总面积的13.70%。石家庄市各县(市、区)均有此类用地,主要分布于山区各县(市、区)和辛集市,其余分布在平原各县(市、区)。
石家庄市沟渠面积面最多的是辛集市,为291607.27公顷,占石家庄市沟渠面积的22.01%。其次是鹿泉市、灵寿县和井陉县,面积分别为996.91公顷、934.42公顷和904.90公顷,分别占石家庄市沟渠用地面积的12.59%,11.80%和11.43%。最少的是高邑县,仅有沟渠16.07公顷,占石家庄市沟渠用地面积的0.20%。主要灌溉渠道有石津灌渠、绵右灌渠、西跃渠、绵全渠、人民渠、引岗灌渠、源泉灌渠、引黄灌渠、绵左等大型灌渠。这些渠道是石家庄市地表水输送各地的主要命脉。
5.7.2.6 水工建筑物
水工建筑物指人工修建的闸、坝、堤路林、水电厂房、扬水站等常水位岸线以上的建筑物用地。石家庄市水工建筑物面积为1854.01公顷,占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总面积的3.21%。除桥东区、桥西区和辛集市外,石家庄市各县(市、区)均有分布。平山县面积最大,为277.47公顷,占石家庄市此类用地面积的14.97%;其次是新乐市和深泽县,分别为205.98公顷和183.42公顷,占石家庄市水工建筑物用地面积的11.11%和9.89%。井陉矿区面积最少,仅为0.19公顷,占石家庄市水工建筑物用地面积的0.01%,其次是裕华区和新华区,分别为0.43公顷和5.26公顷,占石家庄市水工建筑物用地面积的0.02%和0.28%。
石家庄市水域及水利设施类型面积及分布情况见表5.26。
表5.26 石家庄市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二级类型分布统计表单位:公顷
‘伍’ 登云水库拍婚纱是哪一家
这几天
福州的天气真是好得不像话
日丽风和
让人神清气爽!
趁着下一个雨天还没到来
一起去寻找福州春天的浪漫吧!
福州依靠闽江
大大小小水库自然多不胜数
这些水库不仅是拦洪蓄水的利器
还成为众多福州人的散心好去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福州有哪些美到窒息的水库吧!
↓↓↓
柯坪水库
藏在鼓岭深处的人间仙境
说起柯坪水库,那真的是绿水环抱青山,群山在碧水中。一片优美宁静,蔚蓝碧绿,恍如仙境。
它藏在鼓岭山群中,38万立方米蓄水容量,双曲拱坝,两个泄洪口,落差十几米,坝顶水溢流形成大瀑布直泻而下时,漂亮之极。
沿着大坝逛一逛,欣赏别人眼中如画的夕阳西下,不谈远方,只享受现在。
在丛山峻林中,一汪碧波坠落山峰,宁静的像喀纳斯湖。这里清风薄雾,远处有山,树上有花,微风清扬,一切都是那么刚刚好
当然,除了柯坪水库,鼓岭本身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间仙境,春天的鼓岭,春光旖旎,灼灼鲜花盛开,些许凉意让身体慢慢苏醒,更是在在俗世的纷乱中留存一颗寻常的心意。
地址:福州市晋安区鼓岭
交通:
1.公交线路:公交线路63路和193路均有在柳杉王公园停靠
2.自驾:市内驱车上三环以后一路都有明确的标牌通往鼓岭风景区。推荐将车停在柳杉王公园的停车场,步行沿鼓岭农贸市场岔路口而下,有条山间小道,大概走上十几分钟
登云水库
青山环抱的天然氧吧
登云水库是1955年建成的,同样位于晋安区,就在柯坪水库的不远处,所以很多福州人会选择两个水库一起游玩。
登云水库的总库容为333万立方米,同样它就是个钓鱼的好去处。
它周边还有着一大片的草坪,同样也是吸引众人的原因之一,可野餐、可拍婚纱照。簇簇的芦苇,飞奔的狗狗,燕子低飞,白鹭掠过,搭配阳光,在这野餐春游好不惬意。
春雨后的登云水库,绿色刚刚冒出枝丫,嫩得晃眼,扑面而来的初夏的味道。还未泄洪的水库就伫立在眼前,泛着褐色和绿色的湖面飘起薄薄的晨雾,一边警示着未知的危险,一边又散发着水墨画般的吸引力。
水库旁边山翠水秀,沿溪旁石阶登山,到观瀑亭,还可以欣赏观赏蛇山瀑布景观。
地址:福州市晋安区登云村
交通:
1.公交线路:在市内乘坐64路公交车,至登云新村站下,从村道前行,经三环路桥下穿过,路边石阶登上三环路面,左拐小路行500米就到登云水库大坝。
2.自驾:从福州市区出发进入北三环路,行驶至登云路之后到达目的地。
八一水库
三大公园包围的世外桃源
福州八一水库系因驻军参建而名,1957年10月动工,1958年建成,至今已有六十年历史!
总库容为310万立方米,属小(一)型水库,大坝为粘土心墙坝,长500米,高20.6米,坝顶高程为51米,顶宽2.6米。坝顶加设防浪墙,坝脚砌石加固。大坝东端建一溢洪道,长444米,宽顶堰设4孔大闸。
最大泄洪量为每秒442立方米。输水涵洞设在坝东,长120米,洞底高程37米,最大流量每秒1.5立方米。1961年和1976年,曾先后两次对大坝和溢洪道进行加固。渠道分东、西、中3条干渠,总长度为16.2公里,灌溉面积4000多亩。
除了有这些硬实力以外,它还因为周围风景优美而出名,它离福州市区仅仅5公里,周围有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福州动物园、福州儿童公园三个公园环绕
它的水质清澈、干净,周围绿树环绕,空气清晰,还有一条2600米长的木栈道。
在去年二月,八一水库还吸引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它们在水库旁自由自在地展翅高飞,一周辛苦工作的心情仿佛就像它们一样得到了释放。
为什么说它是周末出游的圣地呢?除了有这些美景可以欣赏,周边还提供了烧烤、划船、垂钓等娱乐活动,非常适合全家出行。
如果还不能满足你,那就去森林公园看看桃花吧!相信三月的它们不会让你失望的~
地址:福州市新店镇北部赤桥溪南段
交通:
1.公交线路:可乘坐54路、102路、72路、84路、87路等公交线路直接到达。
2.自驾:从福州市区出发开车到福飞北路——直行到往北峰方向的分叉口左拐——经过儿童公园——右拐会看见动物园(可在动物园旁边停车),然后只需要步行100米即到八一水库。当然也可再往前直开到森林公园门口处停车。
春天对于福州来说,是难得可贵的
趁着周末的好天气
来一次与福州水库的邂逅!
让好心情飞一会~
‘陆’ 东辽河的开发利用
东辽河二龙山水库以上,支流建有八一、三良、椅山、金满等4座中型水库。二龙山水库库区周围,孤山河支流杨树河上游建有欢欣岭水库。在二十家子河中游建有二十家子水库。卡伦河,小辽河、温得河、双山灌区二排干的中上游分别建有卡伦、杨大城子、川头、双山等4座中型水库;兴开河上游建有玻璃城子水库。
二龙山水库,也叫二龙湖,位于吉林省四平市东部,地处辽河流域,总库容1762亿立方米,水面面积103平方公里,属丘陵型水库,是吉林省管第一大人工水库。二龙湖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利,跨2省3市5县,距长平高速公路仅25公里、四白公路15公里。这里渔业资源、旅游资源、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水库于1943年在天然形成的二龙湖修建水坝,建成后改名为二龙山水库,是集防洪、灌溉、城市供水、发电、养鱼、旅游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
欢欣岭水库,位于大孤山镇欢欣岭村何家屯,东辽河三级支流杨树河上游,始建于1956年,1968年扩建。设计总库容2350万立方米,防洪库容933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397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60万亩。2005年立项的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2922.96万元,2006年开始施工,当年全部完工。
双山水库,位于双山镇西南。1958年夏季建库时,以民兵训练和劳武结合的形式施工,故命名“八一”水库。因省、市内重名者较多,故改名为双山水库。水库建于双山涝区二排干支干—东排干(东总干)上游,集水面积77.4平方千米。水库除拦蓄岗坡水外,并在双山灌区引水干渠长发节制闸接修引水渠长10千米,引东辽河水补源。双山水库是以防洪除涝、灌溉、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多年调节中型水库。水库总库容为1650万立方米,防洪库容4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900万立方米。水库枢纽工程由1-8号均质土坝、2座泄水涵洞组成,形成5个连通的库区。
川头水库,位于双辽市东北部的秀水乡川头村东,故命名川头水库。水库建在东辽支流温德河(双山涝区的一排干)上游,集水面积184平方千米,是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多年调节中型水库。总库容1455万立方米,防洪库容830万立方米。工程枢纽由一、二、三号均质土坝及3孔2×2米混凝土大涵洞组成。
骆驼岭水库,位于卧虎镇孤店村与玻璃山乡巨宝村之间,距骆驼岭车站较近,取名骆驼岭水库。水库建在永卧涝区一排干下游,距平齐铁路400米,属新开河流域。水库集水面积170平方千米,是以防洪治涝灾主,结合灌溉、养鱼等利用的多年调节中型水库。水库工程枢纽由土坝及泄洪组成。
聚龙潭水库,座落在东辽河一级支流乌龙半截河上,该水系发源于海拨620米的乌龙山脉,库流域面积68平方公里。
杨木水库,位于辽河源头,距市区14公里,距长春80公里,是全市最大水库。全库区水面10平方公里,周边长25公里,两岸群山环抱、风光秀丽,生态环境良好,建库10年来吸引游客达50万人次,旅游业已有一定基础。
八一水库,位于吉林省双辽市双山镇南部,长郑开发带南端。坝长5248米,库容为1650万立方米,库内可供游客垂钓和快艇游览。八一水库幅员辽阔,东西长5公里,南北3公里,总面积95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565公顷。5库相通,如同天然湖泊,构成五大连池独特景观,被双辽市人们誉为“八一湖”。“八一湖”旅游风景区内有风景凉亭、排楼等旅游建筑物,有机动船、豪华游艇、铁船、橡皮船等交通游览设施。 双山灌区,位于东辽河右岸。渠首在公主岭市桑树台镇冷家屯南,从东辽河引二龙山水库水自流灌溉。灌区包括双辽县的双山、新立、柳条、双辽农场、双山鸭场及公主岭市的桑树台镇。灌区东西长35千米,南北宽9千米,呈条带状,灌区控制面积为290平方千米。地势东高西低,海拔高程在136.0-109.0米之间,地面平均坡降1/2000。区内土壤以粘、壤土及盐碱土为主。沙壤土分布在北部的岗坡脚下,面积为9平方千米。因受岗坡承压水影响,地下水位高,常发生渍涝;粘壤土分布在南部东辽河沿岸,面积240平方千米,土质肥沃,受洪、内涝危害,表土支下为粗砂层,无雨易旱;盐碱土分布于粘壤土与沙坨之间,面积41平方千米土粘重,低洼易涝。双山灌区始建于1938年,到1945年8月15日,仅建成渠首拦河坝、进水闸、引水总干渠及5孔涵洞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配套灌区的引排水渠道和涵、闸、桥等建筑物工程。1985年灌区实灌水田2140公顷,占规划面积的72%。2000年灌区实灌水田36500公顷,占规划面积的100%。
舒家灌区灌区位于卧虎镇东方红村、山场村,地处机关报开河左岸,渠首在舒家屯。1934年敖吉附近的朝鲜农民在清河(新开河)上修柳坝引水种水稳。1938年种植水稻的已达百余户。1949年,命名为舒家民营灌区。1953年新开河洪水较大,柳条拦河坝多次被冲坏。为了保证灌溉用水,1956年将柳条拦河坝改建为粘土斜墙堆石坝,坝子游左端建进水闸一认,并扩建了2条引水干渠,在郭家店建进水闸1座,将引水总干渠开挖至任家子。水田面积由土山乡(1956年辖东方红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红旗乡。当年灌水1080公顷,实收450公顷,总产1125吨。
1958年大旱,水田草荒,水田面积下降。1960年大涝,科尔沁左翼中旗提出新开河拦坝影响旱田排水。1961年春,双辽县从维护民族团结出发,将拦河坝拆除。1962年改用水泵提水灌田。每公斤稻谷需抽水费1元,群众反映成本高。
1964年在上舒家建3台机组的扬水站1座,安装55千瓦电动机3台,35.56厘米流水泵3台,供水量仍满足不了灌田需要,于1965年又在歼吉增建两台机组,抽西辽河水补充水源,种水稻70公顷,供水量仍不足。从此灌区废弃。1956年建拦河坝至1965年建电灌站,共投资32。4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97万元,群众自筹6.4万元,贷款15.04万元。
太平灌区,太平灌区位于东总干与西总干汇流处,利用双山灌区长发渡槽下游尾水提水灌溉。提安装5台机组,装机总容量230千瓦,抽水能力为1.6立方米/秒,水泵为35.56厘米混流泵,设计灌溉水田面积200公顷,旱浇面积840公顷。灌区工程有引水渠、进水闸、渡槽、排水闸等工程。
排水站工程由太平公社负责施工,工程于1966年4月20日开工到7月20日,完成混凝土144立方米,石方474立方米。1966年秋、冬两季修引水渠1条,长2千米,完成土方152500立方米,混凝土24立方米,共用工4.85万个。
引水渠道是冻土施工,未夯实,堤高4至5米,底宽20米。经多次试画供水,坍方、决口现象十分严重。1973年又在东、西总排干汇流处建1座7孔节制闸,过路涵等工程,改变送水方向计划灌二排干右侧东明、王家大队的旱田。完成土方4500立方米,石方674立方米,浆砌石254立方米,混凝土375立方米,石方674立方米,浆砌石254立方米,混凝土375立方为,用工2.92万个。投资30.52元。
彭家馆灌区彭家馆灌区位于双山灌区一排干下游,包括柳条公社的青沟、万斤、王合、丰宝、小凌等5个大队,耕地面积1801公顷,水源为双山灌区1-8排支尾水414万立主米,温德河径流量59.36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为1313公顷。
1956年于一排干入东辽河口上游500米处,建一座柳条滚水低坝,并带插板,种水田30公顷。因影响一排干上游排水,1957年拦河坝拆除,灌区作废。1958、1963年、1970的发生工程,完成混凝土780立方米,块石1700立方米,土方4500立方米,用人工4.5万个。
1973年修引水干支渠,5认桥及电话线路、护坡等工程,完成土方62800立方米,块石510立方米,混凝土46立方米,用人工3.18万个。1974年修支渠进水闸43座、节制闸13座、涵洞14座、桥3座,完成土方32000立方米,石方1130立主米,混凝土35立方米,浆砌石990立方米。国家补助材料费37.65万元。
1982年大旱,旱浇面积402公顷,其中青沟大队147公顷,万斤大队79公顷,王合大队59公顷,丰宝大队17公顷。旱浇的作物每公顷产7500公斤,未浇的农作物减产50%左右。1991年扩建了进水闸,并完善了桥、涵洞等小型配套工程扩大了灌溉面积。到2000年,水田面积已发展到350公顷。
张成宪灌区张成宪灌区位于东明镇,靠提取东辽河水灌田。在东辽河主河道没有浮船式提水泵站。选用4台14寸离心泵,泵型为35OS16A,4×55千瓦。浮船顶面尺寸为14×4.8米,高1.2米,底面尺寸为11.6×4.2米,设计吃水深度为0.6米。田间配套工程有5座进水闸和2座渡槽。工程总造价70.4万元。于1990年1月初设计,主要设计人员有杨景会、王有王凤杰、于海库、钟汝金、丁明亮。3月9日开工,主要施工人员有王凤杰、钟汝金、丁明亮。于5月1日一次试抽成功,5月7日正式抽水泡田,当年泡田200公顷。1995年—1999年,由于东辽河春季流量不断减少,2000年出现段流,张成宪灌区仅有水田80公顷,插秧后都打井灌田。
小型电灌站全县建小型电灌站36处,总装机808千瓦,只灌些小麦,解决社员细粮,1985年拆毁。
‘柒’ 八一水库位于哪里呢
福州八一水库:该水库位于福州市新店镇北部赤桥溪南段,距城区5公里,因驻军参建而名。1957年10月动工,1958年建成。
邢台八一水库:八一水库位于邢台市邢台县皇寺镇,距离邢台市约25公里。因驻军参与水库建设而名。
长春八一水库:位于高新南区锦湖大路以南,超凡大街以东,绕城高速路以北。下游为永春河。水库西岸为高新区,东岸为南部新城。因八一村是当年的军垦基地而得名。
‘捌’ 邢台水库都有哪些
邢台水库有:邢台八一水库、邢台市东川口水库、乱木水库、马河水库、临城水库(岐山湖)、东石岭水库(秦王湖)、峡沟水库、野沟门水库和朱庄水库。
1、邢台八一水库
位于邢台市区西北方向大约25公里处。
2、邢台市东川口水库
位于邢台七里河上游,坝址在邢台县东川口村东,距邢台市城区23公里,控制流域面积84平方公里,总库容778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02万立方米,以灌溉,防洪为主,灌溉耕地面积4.4万亩。
3、乱木水库
又名子龙湖。位于邢台市临城县西竖乡汦河南支赛里川下游,乱木村南。
4、马河水库位
于内丘县中部小马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94平方公里,总库容2609万立方米。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设计。
5、临城水库(岐山湖)
始建于1958年8月,1960年完成主体工程并开始拦洪蓄水。临城水库位于子牙河系滏阳河支流的泜河中游,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灌溉、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84平方公里,总库容1.713亿立米。
6、东石岭水库(秦王湖)
位于大沙河上游,坝址在沙河市东石岭村西1公里处。控制流域面积169平方公里,库容为7320万立米,兴利库容2541万立米,调洪库容3570万立米,最大坝高82.2米,坝顶长度256米。
7、峡沟水库
位于沙河西部的峡沟村(又称霞沟村)。峡沟,顾名思义,位于太行深山的沟岔峡谷中,当地有“十里峡沟不见天”之称。在峡谷中有一水库,因在峡沟村而命名为峡沟水库,1961年建成,是沙河市西部山区唯一人畜饮用水库。
8、野沟门水库
邢台市邢台县西部山区的野沟门村南,距离邢台市区约40多公里。
9、朱庄水库
位于河北省沙河市綦村镇朱庄村附近。是海河流域子牙河系滏阳河支流沙河上的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城市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1220k㎡,工程等级为Ⅱ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