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梅县富裕吗
根本就没有达到国家对富裕的标准,黄梅估计连小康都算不上。就算个别几户人家比较富裕点,也并不能说明整个黄梅都是富裕了。关键要看整体经济水平是否达到国家对富裕的定义表准。所以我的结论是:黄梅县目前没有到富裕阶段,还需要努力发展20年。
黄梅县,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市。全县共辖12个镇、4个乡,总面积1701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黄梅县常住人口787783人。
黄梅县地处湖北省东部,长江北岸。东与安徽省宿松县接壤,西与本省武穴市毗连,南与江西省九江市隔江相望,北与本省蕲春县山水相依,襟鄂、皖、赣三省,连华中与华东两大经济区,素有“鄂东门户”之称。
历史沿革
黄梅历史悠久,远在旧石器晚期(1-4万年前)即有人类栖息。
夏、商、西周,根据《禹贡》的说法,当时全国划分为九州,黄梅地属扬州。
东周、春秋前期,属楚。
战国时分别属越和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属九江郡。
2. 湖北黄梅是哪个属于哪个市
黄梅县,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市,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尾南缘,鄂皖赣三省交界,南临长江黄金水道,扼八方之要衢,自古称“七省通衢”、“鄂东门户”。
全县版图面积1701平方公里,总人口104万(2016年),黄梅县地处东经115度43分至116度07分、北纬29度43分至30度18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黄梅县西与武穴市毗连,北与黄冈市山水相依,东邻安徽省安庆市,南隔长江,与江西省九江市相望。2016年,黄梅县生产总值188.16亿元,同比增长7.7%。
黄梅是驰名中外的佛教禅宗发祥地,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源地,还是闻名全国的“挑花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武术之乡”。“黄梅戏”、“黄梅挑花”和“黄梅禅宗祖师传说”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福州黄梅有多少人口扩展阅读:
黄梅的地理环境:
地质地貌
黄梅县地势北高南低,呈三级阶梯状倾斜,北部山地属大别山余脉,中部为丘陵及垄岗平原,中南部为湖泊,南部为滨湖沉积平原和沿江冲积平原,平原和湖泊占全县总面积78%。
气候特征
黄梅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暖,年降水量1270毫米,年均气温16.8℃。境内气候有明显地过渡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季风明显,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长且干。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黄梅县
3. 黄梅县人口数量与GDP2009
2009年黄 梅县 GDP77.55 亿元,人均9375元,在湖北省各县中排第十位。 一、综合 全县经济总量保持较快增长。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1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26.7亿元,增长21.9%;第三产业增加值22.7亿元,增长18.1%。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由2008年的37.4:33.9:28.7调整为36.2:34.5:29.3。人均GDP达8848元。 当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415个,登记失业率为3.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8.4%,比上年下降0.6%。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增收压力较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不完善,工业主导产业优势尚未形成。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2.72万亩,比上年增长2.5%,粮食产量41.77万吨,增长3.2%;棉花种植面积21.95万亩,下降1.2%,棉花产量(皮棉)2.33万吨,增长9.4%;油料种植面积44.3万亩,下降1.8%,油料产量5.74万吨,增长10.2%,其中油菜播种面积42.24万亩,下降2.2%,油菜产量5.72万吨,增长16.7%。 林业、牧业、渔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年造林面积3.6万亩。牲猪出栏38万头,增长8.6%。家禽出栏600万只,增66.7%。全年水产品产量7.65万吨,增长8.5%。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县有效灌溉面积40.42万亩;实现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38.89亿元,同比增长5.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2家,本年新增46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9.09亿元,增长48.5%。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1.16亿元,增长30.3%。 工业经济质效明显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63亿元,比上年增长52.1%;实现利润41100万元,增长141.8%。 全年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建筑业企业13家,完成产值7.2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7.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5.4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48.92亿元,增长50.8%。其中,国有投资完成16.57亿元,增长82.1%;集体投资完成0.27亿元,增长233.8%;私人投资15.11亿元,增长4.7%,房地产投资完成2.6亿元,增长45%。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9.01亿元,增长57.6%。 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全年共引进项目119个,到位资金24.8亿元。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47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分地区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4亿元,增长24.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8.07亿元,增长20.7%。从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7.57亿元,增长23.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9亿元,增长16.9%。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年外贸出口总额671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73%。利用外资73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 六、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全县农村通村公路行政村比重达99%。 邮电通讯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达到9405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2.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6.2万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6904万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8056万元,增长21.1%。各项税收总额28375万元,同比增长20.2%。全年财政支出96271万元,同比增长20.2%。金融总体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32358万元,比年初增加197300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01096万元,比年初增加105936万元;年末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32724万元,比年初增加47347万元。 保险事业蓬勃发展。全年保费收入达到18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2%。 八、文化、卫生、体育和教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公共图书馆各类藏书12.2万册;全县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8.91%和97.93%。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7个,实际拥有病床1238张,卫生机构技术人员2471人,其中执业医师732人,注册护士643人。 教育事业不断巩固。全县共有普通中学40所,在校学生77924人,专任教师3768人;小学204所,在校学生75652人,专任教师2570人;职业高中2所,教师256人,在校学生5885人。农村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普九”成果得到巩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58.9%,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100%。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全县年末总户数305534户,年末总人口964985人,男性505559人,女性459426人。全年出生人口8904人,人口出生率9.26‰,死亡人口4348人,人口死亡率4.51‰,人口自然增长率4.75‰。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全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866元,比上年增加1483元,增长15.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541元,比上年增加453元,增长11.1%。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县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10700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9384人,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4740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8520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48062人,比上年增长6.9%,其中城镇居民18011人,增长0.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98%。
4. 黄梅县大河镇有哪些村
黄梅县大河镇区划:辖1个居委会及大桥、洪岭、陈九房、洪大屋、李埂、钱建楼、高墩、聂闸、花园山、万马、肖畈、戢畈、黄桥、雷咀、快岭、王福选、车路口、叶塘、李林、余苏、王枫树、王老屋、张友恒、西河、王河、陈太山、吴祥、宋冲、下鸣水、吴箭楼、大庙、四渡河。
团山、杨凼、徐铺、香炉山、栗子园、荷叶山、永安、义丰、赵畈、大河铺、大河桥、北港、徐墩、广文冲、天门、四祖寺、门山、袁山等47个行政村。
地理位置
大河镇位于黄梅县西北部,与武穴市、蕲春县接壤,是黄梅的“西大门”,由原大河 镇和王枫乡于2001年2月合并而成。全镇版图面积142平方公里,居全县乡镇版图面积之首。镇政府驻大河铺。
全镇拥有耕地面积45681亩,山林面积10万亩。大河镇的北部处大别山南缘,典型的山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林面积 12万 亩,盛产松、杉、楠竹,山坡种西瓜、板栗、柑桔、黄花等经济作物。
5. 黄梅县有哪些乡镇
截止2019年2月,黄梅县下辖12个镇分别是:
黄梅镇、小池镇、孔垄镇、下新镇、大河镇、停前镇、五祖镇、濯港镇、蔡山镇、新开镇、独山镇、分路镇。
4个乡:
杉木乡、柳林乡、苦竹乡、刘佐乡。
黄梅县介绍:
北枕巍巍大别山,南襟万里长江水。“鄂东明珠”黄梅县就镶嵌在这块钟灵毓秀、物阜民丰的山水宝地之中。全县版图面积1701平方公里。
现设黄梅、孔垅、小池、濯港、新开、蔡山、五祖、停前、下新、大河、分路、独山12个镇,杉木、柳林、苦竹、刘佐4个乡,共有466个行政村和46个社区。
(5)福州黄梅有多少人口扩展阅读
乡镇介绍:
1、黄梅镇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黄梅镇是黄梅县县城所在地。全镇版图面积75.7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8个街道居民委员会,1个张湖原种场。
2、小池镇
小池镇,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东南部,湖北省与江西省交界处,长江与京九铁路交汇处,紧挨九江长江大桥北岸桥头,与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隔江相望,是湖北省经济特区城镇、副县级镇、建制镇。素有“鄂东门户”和商贸旅游“金三角”之称。
3、苦竹乡
黄梅县苦竹乡位于大别山南麓,县城至北7.5公里处,是集山区、库区、苏区为一体的山区乡镇。辖区25个行政村,版图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165亩,山林12000余亩,银杏基地10800余亩。
4、刘佐乡
黄梅县刘佐乡地处鄂、皖、赣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南临长江,西南与小池经济开发区接壤,北国营龙感湖,版图面积39.04平方公里。辖十三个行政村,总户数4249户。
5、杉木乡
杉木乡是着名烈士邓雅声的故乡,也是黄梅县第一个农村支部的诞生地,位于黄梅县城东郊,地势北高南低,属丘陵平原相间。地势北高南低,属丘陵平原相间,版图面积7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万亩,山林面积2.5万亩。
6. 黄梅简介
黄梅概况
在万里长江与京九大动脉的交汇处,镶嵌着一颗璀灿的明珠,这就是美丽富饶的黄梅县。她位于鄂、赣、皖三省交界,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东邻安徽宿松县,西接武穴,北连蕲春,南与九江市隔江相望,素有鄂东门户之称,是一个鸡鸣三省的地方。全县版图面积1701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人口95.15万。
黄梅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纯朴,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称黄梅县,距今有1400年历史。
黄梅是驰名中外的佛教禅宗发祥地,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源地,还是闻名全国的"挑花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武术之乡"。
7. 湖北黄梅面积多大
1997年,黄梅县面积1071平方千米,人口94.3万。辖10个镇、13个乡:黄梅镇、孔垄镇、小池镇、下新镇、停前镇、五祖镇、大河镇、濯港镇、蔡山镇、黄梅县新开镇、独山乡、长岭乡、杉木乡、柳林乡、苦竹乡、王枫乡、白湖乡、张河乡、李英乡、分路乡、王端口乡、徐港乡、刘佐乡。境内有1个国营原种场。县府驻黄梅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966416人,其中(12个镇、11个乡):黄梅镇103392人,孔垄镇75713人,小池镇64431人,下新镇8318人,大河镇34521人,停前镇39489人,五祖镇25853人,濯港镇56803人,蔡山镇63924人,新开镇64536人,独山镇30227人,分路镇53498人,柳林乡18417人,杉木乡44734人,长岭乡21129人,苦竹乡33377人,王枫乡37230人,白湖乡23617人,张河乡33773人,李英乡24418人,刘佐乡20225人,王端口乡27711人,徐港乡21823人,龙感湖农场37175人,张湖农场2082人。 2004年底,黄梅县总人口982100人。辖黄梅、小池、孔垄、下新、大河、停前、五祖、濯港、蔡山、新开、独山、分路12镇,杉木、柳林、苦竹、刘佐4乡。共有33个居委会、488个村委会。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黄梅县辖12个镇、4个乡。共有33个居委会、495个村委会。 2004年底,辖12个镇、4个乡,33个居委会、488个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