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林阳寺大致规模
林阳寺坐落在北向阳的山坡上,四周环山,一面临水,环境优美。山势葱郁,千年古树点缀其间,湖边绿草如茵,湖水清澈,蓝天倒映其上。山门大墙面对湖水,朝向东边,门柱上悬挂着对联,寓意吉祥和佛法无边:“林峰满瑞气,青山不老,阳光照大地,绿水长流;一切诸苦皆消灭,百福妙相具庄严。”
进入山门,中轴线上排列着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堂,两侧则是钟鼓二楼,伽蓝殿、祖师殿等众多殿堂,总计约20多间,建筑规模宏大。天王殿的横匾“林阳禅寺”由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1981年亲笔题写。大雄宝殿内供奉三尊大佛,殿名由清末陈宝琛题写,还有弘一法师的“证无上法”横匾和康熙年间的大铁钟。法堂位于寺顶,珍藏着清雍正年间刻印的佛经,钟楼内悬挂的大铜钟重达600千克,历史可追溯到康熙年间。
地藏殿位于天王殿西侧,是一座现代化的二层建筑,拥有西式风格,供游客住宿,殿内供奉的地藏王铜佛重达650千克。东侧的古月塔院则有古月法师的藏骨塔和法师事迹展,展现了丰富的佛教文化。另一侧的玉佛堂建于90年代,内供一尊从印尼运回的精美玉石卧佛,是寺内的一大看点。堂内还悬挂着日本观世音绢画和叶向高的书法作品,以及宋代的台基石,记录了古代女弟子的功德。
(1)福州哪里铜佛现场拍卖扩展阅读
又称林阳禅寺,在福州市晋安区北峰山区寿山乡,距市中心19公里。寺在瑞峰之麓,据宋《三山志》记载,后唐长兴二年(931年)置,名林洋院。明《闽都记》称为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创建。明初废,万历四十年(1612年)重建,改为寺,后又废。现存寺院为清光绪间(1875-1908)鼓山涌泉寺住持古月禅师募资重建,称林阳寺。整组建筑群大体仿效鼓山涌泉寺,亦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为中轴主体建筑,左右峙立钟鼓两楼。旁村禅堂、僧室、客厅等规模雄伟,当时福州五大禅寺之一。寺西有南朝陈永定四年(560年)隐山禅师藏骨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