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州资讯 » 福州造船局造了多少船
扩展阅读
厦门西站在哪里 2025-07-05 15:58:00
北京到佳木斯卧铺多少钱 2025-07-05 14:58:01

福州造船局造了多少船

发布时间: 2022-10-11 09:20:57

Ⅰ 从清末创建海军到抗战结束 都买过或建造过哪些舰艇

楼上的! 你还说 别人 你自己都没写完整! 你连主题都没看清 还说别人

楼主说的是 清末到抗战结束! 你还少多着呢 我来把这个问题具体说说吧

所有资料数据均来自 《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海防史》《清末海军史料》《北洋海军舰船志》非网上的 抄袭 复制 拷贝 他人地 呵呵 希望给你带来帮助 有什么需要随时联系我 我爸爸书柜里全是这类书。

清末海军创建初期 的北洋水师我就不多说了 三楼 四楼 都给出答案了 推荐你去北洋水师网 那里有比较全面的 北洋海军的创建初期 和 威海卫大战后的 一些军舰 情况下面我就补充些 没有的。

1868年7月13日 江南制造局 第一艘 明轮 蒸汽船 下水取名--“恬吉号”后改名惠吉号,长56.39米 宽8.27米 吃水2.44米排水量600吨 航速12节。造价81397.3两白银。

1869年5月 第二艘 轮船 “操江”号竣工 长54.86米 宽8.43米 吃水3米 排水645吨 航速 9节 当做运输舰使用 后被日军略获 1965年除籍。

第三艘 “测海号”长53.34米 宽8。35米 吃水 3米 排水量660 吨 航速12.5节

第四艘 “威靖号” 长62.48米 宽9.29米 吃水2.35米 排水量1100吨 航速12.5节武器装备 178毫米主炮 一门 57毫米副炮 4门

第五艘 "镇安"号下水 长91.44米 宽12.6米 吃水6.1米 排水量 2800吨 航速12节武器包括229毫米主炮 2门 70毫米副炮24门 是当时国产木壳军舰中最大的一艘

第六搜 “驱远号” 同镇安号 为 同等级的军舰

第七艘“万年青号”长76.16米 宽8.9米 吃水4.46米 排水量1370吨 航速10.8节万年青用于运输

第八艘“镅云号”第九艘 “福星号” 同属于木壳两用船 排水量分别为 550吨 510吨

第九艘 “伏波号”排水量1258吨 航速8节

第十艘 “杨武号”排水量1565吨 航速11节

在说下从清末到抗战的中国----鱼雷艇
1882年李鸿章聘请英国雇员 安德森 在天津知道 拼装了 乾一 乾二 号 鱼雷艇这是中国最早使用的鱼雷艇,长28.26 宽3.35 排水量28吨 航速18.6节
1886年在伏尔铿船厂建造了 “福龙号”鱼雷艇 长42。47米宽5米排水量121吨航速24.3节 造价72100两银 武器 2具 355毫米 鱼类 2门5管连珠炮

北洋海军向德国再 订造 左队一 左队二 右队一 右队二 鱼雷艇排水量90吨航速23.8节 356毫米鱼雷管2具

1894年两江总督刘审一 向德国订造 辰 宿 列 张 四艘 鱼雷艇
共计花费113.58马克 合银45万两 四艇长43。89米宽5.18米 吃水2.44米 排水量121吨 航速24节 356毫米鱼雷管一具 37毫米炮2门后 又加订造 列张两艇
1906年10月向日本订造 湖鹏 湖鳄 两艘 鱼雷艇 排水量97吨 航速23节 长4,34 宽2.34 米454毫米鱼雷管一具

在说下清末到民国的海军----驱逐舰

1894年李鸿章分别向德国英国订造了 “飞霆号”“飞鹰号” 这是中国早期的驱逐舰的典例 也是世界 较为先进的 军舰

飞霆号 长63,7米 宽7.2米 吃水3 米 排水量432 吨 两门43毫米速射炮 4门27毫米炮 2具鱼雷发射管

飞鹰号驱逐舰 长79米 宽8.46米 吃水4,14米 排水量890吨 航速22节 2门104毫米速射炮 6门37毫米炮 鱼雷发射管 3具

清政府 在德国订购 海龙 海青 海华 海犀 四艘驱逐舰
长58.98米 宽6.34米 排水量243吨 航速32节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被全部虏去
分属 俄国 法国 英国 德国

1897年 福州船政局 自行建造了两艘驱逐舰 分命名为 “建安号”“建威号”两舰长86米 宽8.83米 排水量883吨 一门100毫米主炮 3门 63毫米炮 6门37毫米炮

1930年 南京政府改造军舰 换船壳 长79.31米 宽8.13米 排水量1150吨 航速17节 120毫米主炮二门 76毫米炮2门 57毫米炮 4门
同时更换舰名大同 自强 编入海军第一舰队 分类为 轻型巡洋舰

1909年载询 萨镇冰 前往 德国建造了新式驱逐舰 张寓号 同安 建康 三舰 排水量398吨 长63.4米宽3.83米航速32节 76毫米主炮2门 37毫米炮 4门

宁海平海号巡洋舰是 中国进口自行建造的两艘巡洋舰 属于轻型巡洋舰 长109.37米 宽11.87米 吃水4米 排水量2400吨 航速23节 前主炮为140毫米双联炮塔 后主炮为 2座 140 毫米双联炮塔 76毫米高射炮6门

1898年12月底清政府向德国订购3艘防护巡洋舰 分别命名为 “海容号'“海琛号”“海筹号” 舰长100米 宽12.4米 吃水4.88米 排水量2985吨 航速19.5节
舰首并列放置150毫米前主炮2门 150毫米后主炮1门 105毫米侧玹炮4门 37毫米速射炮6m门 鱼雷发射管3具

次年夏天,英国订购的 “海哲”“海天”号巡洋舰回国 类似于吉野号巡洋舰
长123米宽14,19米 吃水6米 最高航速24节 排水量4300吨 203毫末主炮2门 120毫末炮10门 47毫米炮 12门37毫米炮3门 鱼雷发射管5具

1903年两江总督 张之洞 向日本川崎造船厂 订造江字级炮舰,江元号 江利号
江亨号 江贞号

舰长54.1米宽8.5米吃水2.1米 排水量564吨 航速13节120毫米前主炮1门75毫米炮1门47毫米炮4门

张之洞回湖北后向山崎造船厂在订造 6艘 楚字 浅水炮舰 “楚同号”“楚泰号”“楚有号”“楚豫号”“楚观号”“楚谦号” 舰长61米 宽9米 吃水2.4米
排水量747吨 航速13节 武器包括120毫米主炮2门 76毫米炮2门 25毫米炮2门

1910年 海军总督萨镇冰 在日本川崎造船厂 订造了 “永祥号”“永丰号”炮舰
长65.8米宽9米 吃水2.3米 排水量789吨 航速13节

一门105毫米炮 75毫米炮1门 47毫米炮4门 37毫米炮 4门 单舰造价68万日元

Ⅱ 晚清福州船政局曾经达到过怎样的高度

谈到晚晴海军发展,因为北洋水师和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偌大名声,因此往往忽视南洋水师的存在,对于南洋大臣管辖的福州船政局自然也忽略了。但是1866年创建的福州船政局,堪称中国海军自造舰船的开端,当时号称“远东最大的造船厂”。


左宗棠去世后,在海军事务上再也没有能和李鸿章抗衡的人,因此李鸿章趁机将福州船政局的人才、技术、机器等等弄到北洋去了,船政局元气大伤。虽然有种种困难,但是福州船政局的造船技术一直在提高,到1887年造出了清朝第一艘国产铁甲船。甲午战争清朝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之后,福州船政局自造的巡洋舰成为了重建海军的根基。

Ⅲ 清代福州船政局主要生产什么产品

福州船政局的主要产品是轮船,其造船速度和数量都是当时其它军事工厂所无法相比的。自同治八年(1869)制成第一艘轮船“万年青”号之后,六年之间又连续造出湄云、福星、伏波、安澜、镇海、扬武、飞云、靖远、振威、济安,永保、海镜、琛航、大雅14艘轮船,平均每年两艘以上,其造船速度等于江南制造局的两倍以上。光绪元年(1875)后由于经费困难,造船速度有所下降,20年内共造出元凯、艺新、登瀛洲、泰安、威远、超武、澄庆、开济、横海、镜清、寰泰、广甲、平远、广乙、广庚、广丙、福靖、通济19艘,平均每年不到1艘,但在技术水平和自力更生的能力方面却较前有了较大进步。福州船政局建厂之初,左宗棠曾聘请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分任正、副监督,并签定了为期7年的合同。同治十三年(1874)合同期满,船政局遂将日意格、德克碑及大部分外国技师和工头辞退,改由自己培养的技术人员主持技术设计。由于打破了日意格的阻挠和把持,反而大大加快了技术进步。同治十三年(1874)前生产的15艘轮船,不论兵轮、商轮全系木质。日意格走后,即开始生产木胁兵轮,三年后又开始制造铁胁快船和钢胁鱼雷舰,并造出钢甲兵轮一艘。同时,轮船载重量、轮机马力以及航速也都有所提高。开始所造15艘轮船,最大载重量为1450吨,轮机动力最大250马力,最高时速为90里,且达此标准者只有一艘,其余则相去甚远。其后所造19艘轮船载重量2000吨以上者5艘,轮机动力2000马力以上者8艘,时速100里以上者7艘。由此可见,福州船政局虽然也有极大的对外依赖性,如铁胁由法国定做,轮机由英国供应并派人安装,但总的来看其自立能力仍强于江南制造局。